时间:2022-11-14 18:31:58
导语:在学习小组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小组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一门课题。当前由于新课改的推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理念,而小组学习便应运而生。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几大误区
1.小组学习仅流于形式
教师在安排小组时仅仅是将同桌或者前后桌分为临时性的一组,没有从多角度的因素考虑将学生合理分配,只是为了应付教学的硬性要求,对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无多大的帮助。
2.老师主导角色的延续
很多数学老师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上依旧担任主讲人的职责,不敢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以致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较少,不符合新课改传达的新思想。
3.上课秩序混乱,难于管理
由于分小组学习与讨论,学生便有了扎堆的借口,因此课堂上经常出现纪律差、秩序紊乱的情况。有学生大讲特讲,而有部分浓生则不发言,自己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小组合作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优化策略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合理搭配。尽量保持4~6人一组,能够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日常的互补,以确保每个小组的竞争能力。
2.教师只做引导者和评价者
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而在学习末尾要注重评价总结,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秩序管理多下功夫
班内秩序良好是学习有效的前提,教师可以挑选每组自制力较好、组织能力不错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纪律维护,让学生管理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还能有效保障学习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于新时代的学习来说已成为趋势,只有将小组合作中的误区及时解决并探讨出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突破进展。
我校体育组由5名教师组成,两位是五十几岁的中老年教师,一位是三十几岁的中青年教师,另两位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体育教师。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具有丰富的教学、教研、及带队训练的经验,但在新的教育理念、新知识的更新,尤其在先进的教学设备、仪器运用上要投入较大经历来学习与适应;而对于新教师来说,刚好与中老年教师相反。新的时代呼唤新型的科研型教师,现在的教育只有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路子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我校体育组教师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发挥团队力量,走学习型团队的路子。
转眼,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一学期来,体育组全体教师能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和能量,踏踏实实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组内教研活动,蓬勃开展校园群体活动,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及比赛工作。现对这学期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汇总成绩,发扬优点;找出不足,提出建议与整改措施,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一、 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体育组全体教师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体育课。首先,开学初组织本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新课标,依据我校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各类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各类计划,按计划上课;其次,重视备课,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并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各类德育教育。今年,我组迎来了一名刚大学毕业的新体育教师,针对学校体育组师资队伍新形势,我们组形成两名中老年教师带一名中青年教师带两名新上岗教师,进行了两组师徒结队,我们着眼点是以老带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相互听评课,让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迅速入门、迅速上路。
二、教研方面
踏踏实实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制定体育教研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我组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组织的各项体育教研活动,外出听评课达20余节次;由我校承担的两节区级体育教研课,受到与会教师一致好评。同时,我组教师在加强教研的过程中,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并联系自己实际进行理论升华,大胆动笔,踊跃投稿,所撰写的教研文章、通讯在各类刊物、网站共发表80多篇。
三、训练方面
坚持抓好校田径队和篮球队的课余训练工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运动队出成绩,必须常抓不懈。在抓运动队的训练中,我组教师起早贪黑,每天最早出现在操场上,最后一个出校门,训练中相互学习,共同研讨,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坚持走科学化的训练、系统化的训练、长期性训练的路子,做到训练有计划、考勤有记载、修改有笔记、月月有总结。同时也要求教练员要时刻关心队员的生活和学习,不断加强队员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区召开的第20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并获得14个单项第一名,破两项记录的不俗表现。
四、群体活动
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校学生的日常两操活动也常抓不懈,给学生活动时间,锻炼的机会,我组先后组织举行了我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全校体质评估的摸底与成绩汇总、学习并推广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
五、学习方面
积极组织体育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通知。具体有****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提高了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坚定了日常体育工作的信心。
六、改进措施
1、 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树立优良的教学风格,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争取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情境 互动 评价
一、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阅读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和进行实际课堂观察,我尝试总结出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普遍遵循的基本程序――五步模式。第一步是热身活动。第二步是讨论完成任务,老师主要担任顾问和监督者。第三步是成果展示。其他学生对展示小组提出问题,这是第四步。最后是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影响活动有效性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第二及第五步,具体表现在活动情境,学生参与和评价。
1.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情境不充分。课堂学习中,大部分高中学生习惯聆听式学习,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学习任务重,课程紧,因此,课堂节奏快,知识容量大。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创造相对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当活动任务设计不当时,学生就很容易把活动过程当作放松。任务设计不当主要表现为问题太难或太简单,没有层次感,节奏不紧凑等。任务设计不当则容易造成情境不充分,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动力积极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不充分。小组合作学习是几个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是生生互动的过程。但互动中常常会因为语言水平不一,个性限制,任务要求不明确及情境不当的原因出现以下问题:学生不积极合作,学生参与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够,角色安排不明确。一方面,学生交流受到他们的语言技能和会话技能的限制。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不习惯通过合作学习知识,因为他们个性更倾向于独立学习。此外,因为任务要求或组员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学生找不到任务的起点,不能对小组成员做好安排,使学生松散自由。成绩较好或表现力较强的学生通常比其他小组成员输出更多。当小组活动任务设计不恰当,比如过于简单或难以完成,或小组成员彼此不熟悉时,学生容易变得沉闷和紧张。这些问题都会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动不充分。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项比较花费时间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通常会在阅读课时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一半的时间用于信息输入,一半的时间用于课堂活动。有时候则交替进行,形成活动链的形式。教师为了保证课程进度,往往忽略成果评价环节,或只匆匆作简单评价,没有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指导。此外,除了成果展示的评价,活动过程评价对于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也十分重要。从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输出,参与度以及出现的问题。然而,教师通常无法对此环节作全面、科学性的评价,以致丧失能提供学生指导的材料。除了教师评价,为了使结果更客观,当前还提倡学生评价。然而,没有经过评价训练或指导的学生往往不能给出全面的评价,有时反而误导同学。以上三个方面都会导致反馈不佳。
二、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问题优化模式
1.网状型活动设计模式加强情境创设。网状型模式就是细化活动任务,教师担任连接这个网的“线”。根据活动理论,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目标设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然后根据活动内容确定组员人数以及组员任务分工。明确的团队任务安排可以更容易地让学生遵循,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任务角色。以这种方式,每个小组成员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活动情境就很容易塑造。而在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寻找学生的ZPD,为他们提供即时帮助,促进他们提升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
2.交替式分组模式促进生生互动。相比“混搭”式分组,交替式分组似乎更符合学生实际,即“混搭”+“自由组队”循环模式。教师首先“混搭”这些学生。从边缘参与理论来看,英语较弱的同学作为学徒可以从其他组员处获取信息并观察他们产出的方式。在紧接的下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W生按几乎同等水平分组,或设定组别及人数,让学生自愿组队。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学生能更轻松,从而更愿意多说,他们也能有同等的机会表达。因此,在计划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以尝试用这两种分组交替循环进行。
3.动态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机制。Larson-Freeman 倡导用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发展轨迹作反思性、回测性解释。这种观点也可以用于完善评价当中。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生产过程”和“产品”都是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对课堂活动评价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可做量化处理的评价系统。学生一份主要检测“生产过程”,教师一份主要检测“产品”。然后定期对评价结果做数据处理,根据结果显示的问题及其趋势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
[3]Swain,M.Kinnear,P.&Linda,S.Sociocultural Theory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Multicultural Matters,2015.
[4]于书林.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差异与融合[J].现代外语,2013.
[5]余亮,黄荣怀.活动理论视角下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J].远程教育杂志,2014.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机化学”;教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选取高职药学专业1班和2班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均有45人,前期均已完成了“无机化学”的内容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成绩无差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选取高职药学1班为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以高职药学2班作为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结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时间为1学期,总课时90学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1.合理分组
将全班45名学生根据成绩、兴趣、性格等分成8个组,每组成员5~6人。每组设定一个组长,可以采取轮换制。分配任务时,让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这样不同智力水平、认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行“互补”,共同提高。
2.布置任务
教师在课前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解,完成教案、学案的编写,并把需课前预习的内容打包上传至泛雅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学习空间完成部分材料的收集,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层次递进的任务,在课堂上逐一展示,让各合作小组讨论完成各项任务。
3.课堂实施
“有机化学”的教学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学习以物质的命名、性质及临床上的应用为主,对每类物质的命名及性质,教师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教学以验证性质及鉴别各类物质为主,也有少量的合成实验,而这些实验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创新实验步骤,开阔视野,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①小组合作理论学习举例说明。在学习“醇的命名”时,老师可将任务分解好,同时要求各组根据前面学过的“烯烃的命名”,完成任务中给出的部分“典型醇的命名”,可以出8~10个题给各组,让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工给组员,先由各成员完成本人的任务,并在组内把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将有疑问的部分提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解答,最后由执笔人完成讨论后小组确认的答案。②小组合作实践教学举例说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小组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担当特定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这些角色不仅明确了每个学生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避免了某些学生在小组实验中。如在做“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时,组长安排组内成绩好的学生负责设计实验方案,成绩中等的学生负责安装设备及相应的操作,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验结束后各组将实验结果向全班展示,然后由每个学生讲解相应的操作过程及现象,教师可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评价小组的质量。
4.课堂评价
理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根据各组完成任务列出的答案,教师讲解并公布答案及评比标准,各组答案轮转批改,得分公布于黑板上,一学期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得分总和最高组的全体成员课堂得分为满分,其他组的累计得分与最高组累计得分之比乘以满分即为该组成员的理论课得分;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并由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综合评r,一学期下来实践课累计得分最高组的全体成员实践课为满分,其他组的累计得分与最高组累计得分之比乘以满分即为该组成员的实践课得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第一学期“无机化学”,高药1班平均分为71.3分,高药2班为70.8分,两班成绩无显著差异。第二学期实验班及对照班期“有机化学”成绩见下表。
从上述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两个班的平均分及优秀率(80分以上)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1.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组内讨论、相互交流,容易打破成员之间的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活动中来,而简单又缺乏兴趣的问题将起到反作用,使之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兴趣、有难度、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来布置任务。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课外书、视频等多渠道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可以看到,原来由老师讲授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从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有机化学”课学生不想听、想睡觉、玩手机、讲话等情况。
4.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组间竞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团队中的一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小组的任务才能完成得出色,小组的团队成绩才能提高。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让我深深感到它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组合作;药物制剂设备;探究式学习;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72-02
近年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势必要进行信息化环境中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探索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际与人机之间的交流,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意义建构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描述为: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撑,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小组协作与会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并通过自己探索完成规定的任务,最后小组成员内部交流讨论来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式学习符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要求,适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药设备的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设备是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制药通用设备和制剂专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等实践技能,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熟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打下基础,并为更新和改造设备提供条件。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涉及工程制图、电工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生产管理等多门课程,表现出明显的多学科综合性和应用基础理论多样性的特点。对于我院的毕业生来讲,80%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与药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工作,药物制剂设备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高职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资源条件的限制,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较为抽象、晦涩,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习起来有较大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对传统的药物制剂设备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上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图片、动画、视频资源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的、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地显示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不够深入,还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教师使用目的不明确,计算机大多只起到演示作用。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局限于教师,很少让学生使用。即使有学生参与,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教师提供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走,学生没有自主性,只是被动的反应者。探索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寻找一条将信息技术有效、高效应用于教学过程的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整合。
基于小组合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在协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互相合作,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以压片机的使用为例,开展基于小组合作的探究式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教学分析,创设环境 此阶段主要由教师完成,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分析,结合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压片机使用的方法,能使用压片机生产出合格的片剂。学生已掌握压片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原理,片剂的质量要求等,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片剂的合格品和各种不合格品,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合格品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出问题,划分小组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后,通过引导、讨论,教师向学生呈现待探究的课题:不合格品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压片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接下来进行小组划分,明确任务目标为:以一种不合格品为例分析该产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结果以PPT的形式呈现,并做讲解。最后提出小组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
展开活动,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一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设计探究方案,通过课程学习网站、制药设备生产企业网站、制药技术交流论坛或其他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协作,通过讨论交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鉴别和处理,最后得出结论。
作品展示,问题小结 各小组对探究的结果进行PPT报告演示、讲解,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并对其他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提出建议。
教师点评 教师对问题的结论进行揭示,并对各小组的探究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优秀的进行表扬,不足之处提出改进。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和建构者。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各自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各自的结论。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使他们很好地掌握了压片的整个过程,深入了解了影响片剂质量的各种因素,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而且在倾听他人见解、借鉴他人观点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认识,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基于“小组合作”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意识不够,部分参与度较低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置的教学环境,提出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二是分组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需对教学内容、对象及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行教学设计,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其次,依据“自愿、均衡”的原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特长寻找合作小组的成员,并做好分工,明确任务。
网络信息资源相对较少,重复率高 虽然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网络数据库也较多,但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涉及制药生产过程和制药设备的网络信息相对较少,而且重复率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解决,教学资源库包括CAI课件、试题库、设备图片、工作动画、视频、典型制剂生产过程实例等。
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不能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检验 对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结论可以在实践场所通过实验装置或设备进行检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探究结果的理解,并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有效激励,有利于后续教学项目的展开。但是,由于有的院校实践条件和资源的限制,还不能及时对探究结果进行检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院校管理者转变教育理念,重视信息化教学,增设实验实训室。
学生评价系统不健全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但在信息化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评价体系还很不健全。要建立健全适用于信息化背景下的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如下两点:首先,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评价要具有全程性,不仅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活动的态度,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分析和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其次,评价的实施应分层次进行,尽可能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多层次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确立、澄清和校正一些观念,并清楚地认识到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领域。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以便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结语
实践证明,基于“小组合作”的药物制剂设备信息化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它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适用于高职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信息化与课程的整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强.信息化教学模式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29):175-176.
[2]徐宗敏.职校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模式[J].实践与探索,2010,(10):136.
[3]胡兵.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3):140-141.
[4]贺冬秀,郑兴,何小珍,刘运美.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探析[J].科技咨询,2009,(5):216-217.
关键词:语文课堂 小组讨论 反思 优化
课堂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唰地回头,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嘴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摘自《新课程优秀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2年9月)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它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使用现状的生动写照,虽然形式上很热闹,而实质上却没有效果,结果只是为了使用小组讨论学习而使用小组讨论学习。
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要求不明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没有明确给出答案需要达到的要求。许多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由于缺少明确的要求,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合格。通过小组讨论,也难以得出最佳答案。
二.时间不合理
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时,都会规定相应时间,但是往往不到时间就让学生举手回答。一方面学生的讨论时间不充分,讨论不够深入,达不到效果;另一面,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受限,影响部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然而,有时候却因为讨论时间过多,同学们难免聊到无关问题的事情,浪费课堂时间。讨论时间过少或过多都是不合理的,都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反馈不及时
课堂上小组讨论氛围看似很好,大家都七嘴八舌说的很开心。然而,可能有些小组成员并没有参与,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其它话题等。大家的讨论情况如何,甚至是否真正在讨论等,教师都不得而知。因此,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讨论容易流于形式,热闹的讨论背后是无效甚至是低效。
四.参与不积极
小组讨论后,大部分教师一般让小组长或部分优秀的组员发言,久而久之,组内的其它成员就会懒散,讨论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采取组内轮流发言的形式,虽然改变了部分学生“独角戏”的情况,但许多同学没轮到的时候仍然懈怠,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仍受影响,以至于讨论的结果往往是个人的答案。
五.评价不全面
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通常交流评价哪个是最佳答案,但没有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自我评价能深化相互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小组讨论后,教师一般只是总结答案,也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答案对或不对,并不知道自己思考误区在哪。
基于以上关于小组讨论学习的反思,笔者提出了以下优化意见。
1.明确要求,便于评价
提供明确的要求,相当于给学生一个评价的标准。学生可以自主对照要求,评价自己答案以及组员的答案达到了哪级要求,并适当做出完善。如让学生讨论作者在《相信未来》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时,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依据这三个要求先审视自己的答案,进行自评,再通过互评,最后得出最佳答案。总结最佳答案时,如果语言不简洁,就简化语言;如果不准确,就细究文本;如果不全面,就补充要点。
不同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些概括类问题可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而一些开放式问题则可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之类的。学生依据这些要求,就不会茫无目的的讨论。
2.给予时间,充分思考
讨论,是主体间的讨论,在讨论前,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时大家才有会有话可说,讨论才会深入。因此,在讨论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相应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合理的小组讨论时间。小组才讨论到一半,教师就让大家停止讨论,开始呈现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说的还是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抑或一个只需要简单交流就可达成共识的问题,老师需要及时喊停,避免学生谈论其它话题而浪费课堂时间。
如果能够合理安排讨论时间,一方面能够引起讨论的紧迫感,讨论积极,另一方面讨论也会更深入。教师应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情况等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如难度大的问题要多给些时间,相对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适当减少时间。
3.记录关键,及时反馈
许多小组讨论都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有的学生负责发言等。虽然分工明确,有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但语文课堂讨论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是建立在个人思考基础上的讨论,人人都需要动手记录,人人都要做好开口发言的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学习纸。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动手记下关键字词,讨论过程中记下最佳答案的关键字词。有了记录这一环节,将学生参与讨论的思考外显化,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
4.随机抽点,积极参与
传统的小组讨论结果都是由小组长呈现,很有可能讨论的答案就只是小组长的答案而已。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反正有小组长在,自己思不思考都没有关系。这种“搭便车”的现象非常明显。或者经常让已经准备好的小组发言,这样容易导致成为部分小组的课堂,许多小组只等着优秀小组呈现答案。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如果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点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先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在说小组交流的最佳答案。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被点到回答问题的可能,因此大家都会认真思考讨论,时刻保持警惕性。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和小组偷懒的状况,也避免了学生讨论无关话题的现象。
5.多方评价,利于提升
小组讨论交流时,每位同学先自我评价,然后相互评价。教师随机抽点同学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养成先呈现答案再评价的习惯。同时,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发现组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最佳答案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评。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优于学生起来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给出简单评价,接着出示“正确答案”。
优化后的小组讨论学习应用示例:
问题:阅读课文第二段,作者对北平的爱表达了吗?他又是怎么表达出来呢?请你选择一处有感触地方进行评点。
要求:简洁、准确、全面。
时间:3分钟左右。
组织: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并在学习纸上写下关键字词。完成后上下桌四人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要求得出最佳答案,同时记下交流结果的关键字词。时间到后,教师随机抽点组内任一成员回答问题,先说说自己的答案并自我评价达到了哪一级要求,再说说小组最佳答案也评评达到了哪一级要求,或其它小组来评价。最后教师做适当点拨评价,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方法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高效课堂建设;初中生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指立足于“课堂”,改革传统教法,彰显新课程理念,实现“低耗高效”,真正搞素质教育,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正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二、课堂高效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建模”,可以学指导思想,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风格;而明确操作步骤,则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高效课堂是否需要建立模式,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存在分歧。其实,教学有法是教无定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过“临帖”的有法阶段,就不会有信笔挥毫、自由顺畅的个性教学;没有经过“有法”的必然王国,便不会有“无定法”的自由王国。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初期,课堂教学的效果受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保证。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大法必依、小法灵活的原则,要在共享教学模式与课程资源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完善个性教学。要鼓励优秀的教师尽快在“建模”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的教学风格,彰显个性的教学艺术。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小组学习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和谐、平等、轻松、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质就是“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教学策略有很多种,有些策略还有待我们在教学中去探索、完善。下面介绍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主要策略。
(一)双人解读策略
这个策略是教师指定某些学习资料(不可艰深),要求学生共同研修,并且能向其他同学解说,进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字或影音数据。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一节,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时,运用此法,引导学生讨论多莉的长相为什么既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通过共同研修过程中的悟与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认识,更养成了学生相互探讨的良好习惯。再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学生实验中,利用此法,不仅能让同组的两人快速地学会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步骤:
1.两人组成一对,在指定时间内共同研修一份数据。
2.研修完毕后,一人当总结员,另外一人当检查员。总结员将数据的要旨或重点告诉检查员,检查员可以提问或补遗,直至达成共识。
3.两人交换角色,报告及检查数据的要旨或重点,直至达成共识。
(二)交叉检核策略
这个策略可以促使学生互相检查具体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期末复习过程中,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运用此法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能加快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识记速度;此外,通过有意识地变换方式“为难”对方,还能让学生知晓易错之处,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灵活运用。
步骤:
1.对教材要求非常清楚明确的硬知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代表全组到别的小组接受检核。
3.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或指定组员代表为考官,到其他组进行检核。考官可以进行随机抽问或考核所有组员。考官核实答案,给予鼓励或分数。
总之,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随着企业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相关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对计算机软件操作熟练,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是适应于时展潮流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在财经专业中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门必修课,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学软件较为单一,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不高,教学效率低,从而对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根据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课程设计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教学融合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会计实训课程的开展存在滞后性,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与会计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缺乏认识,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对课程的设计安排不合理,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1]。此外,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对财务报表的模块学习时对计算机软件的报表编制程序缺乏学习,学生对EXCEL表格的制作和公式计算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理解,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率差。
1.2教学方法单一
基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职院校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學习地位,由于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学的理论知识认识较少,因此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知识难以进行深刻理解。在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过程中只能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机械化操作,对相关理论知识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实践效果不佳,不利于对学生的创造性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时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不高。
1.3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与丰富理论知识基础的教师数量较少,教师普遍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时,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和经验。但在中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都对本专业的工作技能有所欠缺,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对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模块的业务流程无法深入理解[2]。且一般会计专业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较低,而从事多年的老会计教师专业知识较为稳固,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欠缺,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时,不能很好的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偏向于会计理论知识,欠缺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及其他综合性知识的教学,总体来看,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综合实力较差,综合素质也较为薄弱,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较低,教学效果较差。
2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2.1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为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会计电算化教学课时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通过大量的会计电算化相关业务进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此外,还要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仿真训练,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将企业中的电算化系统进行核算,通过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加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业务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扩大会计学习的知识范围,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2.2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从灌输式的教学转为交互式和探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与机会。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适当运用经济业务的相关案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企业中会计岗位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能领会到会计工作的内容,体会工作过程,例如安排学生会计,出纳,会计主管等不同岗位的工作权限,并让学生从工作岗位的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和业务实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成就感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需要加强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丰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与创新,适应现代化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尽快适应。其次,中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保持联系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聘请企业中相关领导者及专家来院校中开展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4]。聘请企业中财务软件等技术专业人员来校对学生开展技术性教育活动,帮助教师对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培训,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为了更好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解决会计电算化中教师的经验不足等问题,院校可以安排教师进企业中开展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专业水平,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并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加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院校教学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水平。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职场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建平.西南地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5-40.
[2]刘伟.现代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233.
[3]郑静.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角色模糊问题探析[J].海峡科学,2015(2):73-75.
[4]贺旭红.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一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54-56.
【关键词】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优化策略
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必须给予这一阶段的学习以足够的重视,同时教师应当积极的探索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非常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活跃了课程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有益。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方式自身固有的不足,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相应优化措施。
一、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缺乏足够的合作学习主动性。当前英语小组学习最为显著的不足是由于采取的是自由式学习,学生免不了有负面情绪,合作学习过程中不积极参与,一些学生依然拘泥于独立学习中。这些学习在合作学习当中不愿意充分表达自身的学习看法,也不关注和质疑其他学生,多数情况下都是保持沉默状态,由此无法完成预期讨论目标。此外,在合作学习时,合作学习涉及的内容较为简单,而且和学生自身日常的生活非常远,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距离感,起不到锻炼学生英语能力的作用,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水平很难有所提升,学生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2.自由讨论科学性不足。自由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加之教学任务繁杂,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全面彻底的讨论。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探究性问题常常只是简单的讨论没有得到有效的结论。同时,在自由讨论时,学生会提出一些独特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控教学进程。此外,教师难以合理的预测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由此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进程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形成影响。
3.欠缺科学的评价。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具体的执行无法得到有效的跟踪调查,所以在对其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单纯的根据小组的学习结果对其进行评价。这一评价结果必然科学性不足,无法全面、客观的对小组及其成员的表现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
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应有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与其他学生展开全面、有效的沟通,互相交换学习意见,彼此增进英语能力。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确定有趣的教学主题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初中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提升英语学习水平。对此,教师可以确定一些有趣的讨论主题,教师在设计主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使讨论主题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生活,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讨论的参与度,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2.提高讨论任务的科学性。初中英语小组学习必须以一个学习背景为基础展开的。小组学习任务需要有师生一同完成,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科学的布置活动任务,注意其难易程度,不可过于简单,使学生丧失讨论和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可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讨论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还应注意层次化,不断进行更高层次的讨论。教师预先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同时还需要对任务要求进行明确,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演示和指导。
3.建立多样化的的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并非意味着所有人取得成功,而是每个学生都获得一定的进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师还需要集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参与度以及学习积极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过程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小组和成员个体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价,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和集体观念。学习评价我们需要选出一个“优秀小组”,一个“进步小组”,不仅需要参考小组最终的学习成绩,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科学的小组评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我们了解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后续英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对此非常重视,积极的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一项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学生自身以及一些客观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对英语的学习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其中的问题,针对各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高文霞.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策略[J].西部皮革,2016,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