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4:47
导语:在安全系统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54-02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教学,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了课外,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1]目前我国60%以上的高校使用了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必将成为未来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2]
二、“安全系统工程”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
安全工程专业是我国的一门新兴专业。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安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安全工程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已从2001年的34所增长到2010年的127所。“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统计表明,高达86.2%的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该课程,是开设数目最多的一门课程,73.4%的高校将该课程作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专业科目,其知识体系在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及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也极为重要。[3] [4]可见,“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是提高安全工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所研究的安全问题也涉及矿业、土木、军工、建筑、环境、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能源、经济、公共安全等不同领域。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课堂传输式教学,受学时较少、专业特色等限制,教师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该课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加之学习该课程的大三学生普遍缺乏对工业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仅靠课堂学习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探索新型的更加适应教学需求的先进模式。目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已有很多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但有关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使用以及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研究还未见报道。基于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将课堂教学扩展到网络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和更多更前沿的资源,使他们接触和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安全技术,了解更多的现场应用实例,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创新协作意识,扩展并提高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建设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及主要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是针对课堂教学“讲授、问答、讨论、作业”等教学环节的有效支持和扩展。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结构如图1,包括课程信息模块、动态更新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在线测评模块和课程管理模块。
1.“课程信息”模块。包括详细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及日历、教师信息等。学生通过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便于提前预习。“安全系统工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笔者结合昆明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的矿山安全特色,有针对性的编写了适合学生发展及就业的教学大纲。
2.“动态更新”模块。随着课程的进行,及时更新教学材料、课程通知、课程作业、学生作品及扩展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教学材料”包括课堂上已讲的和未讲的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等资料;“学生作品”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报告、科技论文、案例分析等材料;“扩展资料”包括学科动态、考研指南等资料,可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3.“交流互动”模块。包括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答疑解惑、疑难分析等。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提前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生涯规划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建议和满意程度,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信息;教师针对课程的重要内容选择话题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学以致用;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常见的问题汇总,供所有学生学习。
4.“在线测评”模块。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及网络自主学习后,可对某一章节进行“自学测试”或对全部课程进行“模考测试”,自由选择对应内容、各种类型的题目组成考卷,通过对比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归纳分析错题加以改进和补强;“成绩测评”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针对网络平台上的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以便综合测评该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课程管理”模块。包括栏目管理、信息统计、学习分析、批改作业、管理题库等。教师通过“信息统计”、“学习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及在线测试的情况,便于下一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更好地完善平台的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可实现在线式的提交作业和批改作业,教师可将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在平台上,让学生对照分析、自查自纠;通过“管理题库”功能,教师将收集和编写的练习题及历年考试题充实到题库中,建设数量丰富、题型多样、难度不一的试题资源,以满足在线测试的不同组卷策略的要求,保证网络教学平台优质的在线测试功能。
(二)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如果把网络教学平台看成购物商场,把学生看成顾客,商场要想吸引顾客就要有丰富多样、质优价廉的商品,同样,只有当网络教学平台包含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时,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登陆开展自主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大力加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安全系统工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包括以下三类:
1.课堂上已讲授章节的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课堂上使用的电子教案、文本、动画、音频、视频、电子书等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
2.课堂上未讲授课程的资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而课堂又未讲授的章节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因此这类资源面向所有学生,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扩展类资源。包括与“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或安全工程专业相关的科技论文、发明专利、实用软件、最新研究成果、学科发展动态、现场应用案例、高校精品课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考研指南、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教师的科研心得、撰写科技论文的方法等资料。通过收集和尽可能多的这类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本文结合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网络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以及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表明,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不足,将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 注 释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安全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国内众多学者就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究。当前关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培养通才式安全科技人才和培养行业性安全科技人才。前者要求毕业生掌握适用于各个行业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以适应大社会的需求;后者仅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特定行业领域的安全科技知识。鉴于历史原因,安全工程专业大多设置在能源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少数文科类高校也有开办此专业。由于当前国内安全生产现状的严峻性及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全国现有130余所高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培养模式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只注重相应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未考虑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多门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学原理三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多采取大班制生产实习方式,局限于认知层面的观摩与参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普遍反映所学知识“泛”而不“精”。再者,现今的本科生都出自90后,多为家庭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必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加强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安全类应用型人才。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此,我院拟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级课程群。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图2。其中,一级项目为安全工程导论课(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安全管理类、安全技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针对具体课程开设课程设计;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二级项目主要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三级项目在二级项目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与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如安全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概论、安全管理与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保险与安全经济学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特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来贯穿相应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课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中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出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可区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为强化专业理论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问题;创新性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的核心,由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围绕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学术前沿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搭建实验平台、收集数据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应加大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实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可成为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自己动手,积极性增加,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实验室还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友的平台,许多获过奖项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实验、矿井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机械安全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锅炉与压力容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等。
(三)多样化的实习教学模式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及职业特性,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共建校外产学合作认识实习基地,采取教学参观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加深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生产实习是在系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后实施,实习地点尽量满足多样化,如港口码头、建筑施工现场、火电厂、变电站、化工厂、造船厂、矿山等。毕业实习单位可由学生自主与就业单位取得联系,或由指导老师推荐。毕业实习的内容可以涉及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矿山、核电、建筑、道路交通、港口、酒店消防、地铁施工、金融保险、安监部门等多个领域,与地区经济建设、生产实况、科研现状紧密结合。依据CDIO教育理念,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以保障各类实习基地的有效性与延续性。
(四)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多样性
课程设计主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当前课程设计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设计题目偏少、时间安排不充足、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这是高校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毕业设计是安全工程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系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科学研究及安全工程师的工作。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该紧扣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以便让学生更早融入工程实践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学生也可以根据未来的就业方向及科研兴趣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按照“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尽量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与实习项目相吻合。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样化,可涉及核电项目、建筑施工、公路隧道、煤矿水害、船舶重工、消防灭火、石油化工、银行保险、矿山等多个行业的安全问题。
(五)科研训练项目的设立
安全工程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特色专业,要求毕业生在工作中要有较高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开展科研训练是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创新型学习环境。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安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可以组织和实施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也可以直接参与专业教师的在研课题。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近年获批的立项课题涉及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煤矿水害防治、建筑施工用电风险管理、学生公寓人机不安全因素辨识、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大学生职业安全健康素质调研、手机人机界面设计、建筑工程安全培训模式构建、防火涂料研制等。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科研训练,由此贯穿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不仅拓宽了安全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更好地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当前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多数教师是在本科毕业后直接深造而走上教学岗位的,生产现场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各个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工矿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或主动聘请在各类企业中专门从事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优秀工程科技人员到高校任教,弥补专职师资队伍工程经验不足的缺陷。安全工程专业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及时将企业最新的技术进展反馈给本专业的学生。改革安全工程专业教师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以论文为指标,还需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专业教师负责若干名学生的学业辅导,定期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加强学生在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指引。
三、结论
关键词: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方法
1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关系,指出安全评价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言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设置模式
安全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生活活动中技术事故和危害的科学,它是研究事故或危害的产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的现代科学技术。安全工程是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综合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因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使得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由过去以研究生产领域问题为主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大大拓宽了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安全科学与技术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安全学科的本科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级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本学科的内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安全科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和90年代初期的徘徊后,在新世纪已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安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提高。这说明科技界已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到了安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渴望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设置的新学科和热门学科,2001年只有30所,而2004年就有68所大学招收安全学科本科学生。为了培养安全科学领域急需的各种人才,身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努力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有的侧重于采矿、化工、航空等行业工程技术,有的侧重于消防、空调等公用工程技术,极不统一。这样由高校一厢情愿地培养的特定行业或某一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非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同时还使某方面的人才短缺。可见,安全科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更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安全科学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安全科学建设中一个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二、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现状
河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内重点发展的骨干大学,其下属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矿山安全技术、采矿技术、爆破技术和地质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涉及安全工程的许多课程已开设多年,不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研究,都有坚实的基础。
河北理工大学于1958年建校就设立采矿工程专业,1993年获得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02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在此基础上,我校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在安全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化工、建筑、交通运输、大型工业企业等部门,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监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厂矿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与除尘、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监察与管理等工作。
三、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要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秉承“崇术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要实现“五个明确”:明确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思想,明确扎实够用、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稳定与灵活的课程设置结构,明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并行的教学模式。
2、基本要求
(1)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力度,以课程模块的形式合理设置专业方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必修课的质量,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结合专业教学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科技、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要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4)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教学、课内课外等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将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和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开设如数学模型、电子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组织各类科技竞赛,要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由单纯的学习知识向学习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相结合的转变,逐步形成创新教育机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与实施(2002年)以来,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提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采用“一减少、两增加”的方法,即减少专业课学时,增加基础课学时和增加新的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灵活培养为原则,跨学科组织教学,横向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结构进行设计。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分流限选模块、任意选修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
(1)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基础等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30%。
(2)公共基础必修平台:包括各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如数学类、大学物理、化学类、机械类、力学类、计算机类和电学类等课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平台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概率统计等课程,占理论教学总学时33%。
(3)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律法规等,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4%。
(4)专业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按照专业特色设置矿山安全、消防安全和化工安全三个模块。其中矿山安全模块设置矿山地质学、采矿学、通风工程学、矿山安全工程等课程;消防安全模块设置燃烧学、防火与防暴、消防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化工安全模块设置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工业防毒技术、化工安全等课程。每个模块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0%。
(5)任意选修模块:包括专业任选课和校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任选课是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的以拓展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为目的的专业课,此类课程为任选课;校公共选修课是为学生提供的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设置人文、艺术、社科类、计算机类、外语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环境类等多方面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每学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修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专业任选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15学分。
(6)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单独开设的综合试验、专业实习、金工人士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同时为更好的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还开辟了第二课堂,设立了“创新学分”。创新学分主要指对第一课堂以外所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取得学分。凡在各类学科竞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等)、及文学作品、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活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成果的在校大学生,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科技创新学分。
教学培养计划全面实行学分制,理论教学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模块、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两者学分比例4:1左右,4年总学分控制在200学分左右。必修课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能够满足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论文摘 要:简要分析了目前一般校园网的不安全因素与风险。结合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设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1.引言
校园网网络作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学校科研、管理、教学和对外交流等诸多责任。校园网网络也从开始的高等院校,逐步向低层次的中等院校、初等院校发展。近些年来,不断有相关技术的发明,以逐步增强校园网络的安全性能。作者认为,校园网网络安全,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必须构建校园网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使个体防护措施得以整合,发挥效用。
2.校园网的不安全因素
2.1 有害信息的传播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或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2.2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最常见的危害信息系统的手段,可以说防不胜防。拥有潜伏与自我复制能力、传播能力,会对系统或网络造成破坏。校园网,作为一个信息量传输比较大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是主要防范对象之一。
2.3 非法访问
大学生以好奇心重为特点,对于校园网络中应用系统以及重要数据充满兴趣,可能会有有意或无意的非法访问情况发生。这使得校园网内涉密信息,个性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
3.校园网常见风险
对于一般校园网网络,存在以下4点基本风险:
一些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浅薄,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计算机,比如不会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打补丁。致使跳板、肉鸡横行,对信息系统安全、网络的正常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泛滥。由于校园网信息流动性大,尤其是U盘等便携式设备普遍使用,助长了病毒传播的速率,严重影响到用户的使用。
外来的系统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校园网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甚至是一些涉密信息,这对于外界攻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在每年高考考生报志愿时期,各大高校校园网主页遭挂马。
内部用户的无意或有意的破坏行为。不乏有一些对此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尝试一些攻击行为和病毒传播,这都给校园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的影响。
4.校园网网络安全防范与管理
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到技术、组织和用户三方面的因素。
4.1 自身网络资产备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构建校园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之初,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即确定校园网络本身所包含的资产,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备案,对于处于校园网络上的数据更应该加以重视。备案过程中分级处理,比如可以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各级有相对的防范措施、涉密权限。
4.2 合理的网络结构
作为校园网的核心要素,网络结构布局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整个校园网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 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提供数据的高速转发,同时实现与其他骨干网络的互联,高速IP数据出口。该层网络结构重点考虑高速的交换能力、高带宽、高可靠性、良好的扩展能力、清晰的网络结构。
A. 汇聚层: 负责处理接入层的数据转发,将网络物理上隔离为几个子网,保证校园网的整体可靠性。这里运用了技术核心措施转移构成串行链结构,从而形成“脆弱性”原理,全局安全性能由薄弱环节所主宰,必须对各级别子网进行物理划分。
B. 接入层: 接入层直接面向终端客户,负责处理终端用户的数据转发。接入层交换机与汇聚层交换机之间保持VLAN三层路由。核心层和汇聚层均采用三层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分别负责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各个网络分支的管理,通过VLAN抑制广播风暴,同时保证不同子网间的正常访问。
4.3 身份认证系统
在网络中心组建Radius(远程身份验证拨号用户服务)认证计费服务器,同时在用户电脑中安装相应的客户端软件。这也是目前各大高校流行的方案。
4.4 合理设置防火墙
设立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一个网络不受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应用网关防火墙是通过打破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使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拆分成两个连接: 一是从客户端到防火墙,二是从防火墙到服务器,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对于防火墙的设置,采用对抗复合式攻击方法,组织多层次、多剖面时间、空间攻击防守。首先,应该把防火墙安装在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的接口处,以阻挡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其次,如果内部网络规模较大,并且设置有 (VLAN)虚拟专用网,则应该在各个VLAN之间设置防火墙;第三,通过公网连接的校本部与各分校区之间也应该设置防火墙。
4.5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及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辅助系统,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攻击。
4.6 阻止病毒传播
校园网防病毒工作主要包括预防计算机病毒入侵、检测侵入系统的计算机病毒、定位已侵入系统的计算机病毒、防止病毒在系统中的传染、清除系统中已发现的病毒和调查病毒来源。
在校园网中需建立统一集中的病毒防范体系,特别是针对重要的网段和服务器,要进行彻底堵截。
5.结束语
校园网涉及的网络设备、信息数据相当复杂,不可能有一套完美的防护体系,故它是脆弱的。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搭建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攻击,是一类正反矛盾斗争,是永远存在的。只有不断地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网络安全建设,校园网络才能朝着更健康、更快捷、更高效的目标发展。这需要我们管理者与使用者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摘要】网络金融安全问题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应对金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产物。网上银行的安全既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舆论长期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探讨网络金融概念特点,继而分析我国网络金融安全现状,最后提出改善我国网络金融安全几点对策。
【关键词】网络金融;风险;电子货币;对策 网络金融安全
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防火墙、网络监控、身份认证、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要素。而网络金融安全问题关乎我国的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因此,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网络金融安全问题。
一、网络金融概念特点
(一)概念
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一种通过个人电脑、通信终端或其他智能设备,借助国际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无境域限制的联结客户与金融机构,以实现及时获取经济金融信息、享受网上金融服务、开展网上金融交易的金融活动。网络金融包括在线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
网络金融安全,是指金融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畅通快捷。网络金融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部分,系统安全主要指网络设备的硬件、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各种信息的存储、传输和访问的安全。
(二)特点
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自1995年10月18日开业以来,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浪潮。这一金融创新正彻底颠覆了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业态,银行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金融服务的时空界限不再明显。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无界性。网络金融的无界性主要是指金融活动无时空局限,打破传统的金融服务时间、境域、空间、方式等限制。网络经营企业只要开通网络金融业务,世界各地的上网用户皆可能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以任一方式成为其客户,并以商家愿意接受的任一电子货币支付,交易地域模糊性给计量造成困难。
3、低成本。虚拟形态的网络银行交易成本远小于物理形态的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而且服务效率得到提高、服务质量没有降低。这是网络金融得以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4、加密性。传统金融下交易过程依赖于物理设置和现场办公,而网络金融下交易过程采取技术上加密算法或认证系统的变更或认证来实现。
5、信用性。电子货币和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一些电子商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涉足短期电子商业信贷、中介支付、投资理财顾问等金融或准金融业务,而金融交易信息传输保存的安全性、客户个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财务信息的保护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无疑,人的信用价值以及游戏规则的固化是网络金融快速发展基石。
二、网络金融安全现状
网络金融安全伴随着网上交易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网络系统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如由于软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统设计不合理、运行不稳定等形成的安全隐患;二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外部,取决于选择的开发商、供应商、咨询或评估公司的水平,以及其他各种外来因素如黑客攻击、自然灾害侵袭等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80%的网站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有20%网站的安全问题还十分严重。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网上金融交易的最大问题,影响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网络金融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网络系统漏洞。互联网本身固有的技术体制存在缺陷。基于远程通信的便利,互联网并未考虑安全性问题,因而基于信任主机之间的通信而设计的TCP/IP协议缺乏安全机制,建立在互联网络为基础的金融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防毒软件功能不强,造成网络运行不稳定,被病毒入侵、被黑客攻击,轻者数据毁坏丢失,重者烧毁硬件。目前全球的黑
客攻击事件,40%是针对金融系统的,我国则高达60%以上。
3、交易系统缺陷。按照我国有关规定,金融机构的网上业务要达到三级安全标准,但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安全状况都未达到这一要求,其自行开发、应用的网上交易系统大多未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测认证,存在安全控制技术落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抗攻击能力不强、响应滞后、访问授权混乱、客户地址及邮箱等资源保护不力等情况。出现系统虚假信息泛滥;账户密码被黑客破译,数据资料、交易指令被篡改,资金被盗取,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被盗卖;信息传递的私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缺乏保障等等现象。
4、交易监管滞后。由于网络金融交易的不透明、虚拟性、开放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身份确认、交易真实性验证、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网上支付和结算系统全球化,提高了信用风险程度。目前,我国网络金融运作监管经验不足、手段不全、技术落后、分业网上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网上业务定期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出现了网上业务运作中密码控制不严、软件控制功能薄弱、授权机制执行不力等问题。
5、协同机制缺乏。各银行网络系统各自为政,各行间信息隔绝,缺乏沟通协作。有的商业银行将其银行网络系统拓扑结构、建设实施方案等作为绝密材料被保存,行业间数据资源共享是一道屏障,造成资源资金浪费,延误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6、应急预案缺失。除上述种种因素外,金融机构未对停电、暴力犯罪等人为因素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金融的运行安全。
三、网络金融安全对策
强化技术防范。网络金融安全防范中,技术防范是关键。金融企业应制定全面周密的软硬件装备升级换代方案,即时引进和应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金融电子化软件平台和金融电子设备核心技术,保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维护网络系统健康运行。要配备性能良好的内外网络防火墙、病毒防御与杀毒软件,定期升级,严格网络登录口(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33页)令管理等。要采用数字证书等较高级别的网络加密技术,设置交易中的客户身份认证和交易密码。此外,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网络安全系统、语音鉴别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金融装备国产化水平,夯实金融安全基础。
3、加紧人才培养。网络金融机构要培养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枝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实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国家层面讲,要积极培养政治过硬、技术全面、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金融执法队伍,提高金融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惩治金融犯罪和违法、违规活动。从企业层面讲,要通过不间断的全员培训培养教育,让全体从业人员全面了解网络技术安全缺陷,充分认识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危害性,掌握必要的软件系统安全技术、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要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尽可能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保证网络金融企业的经济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4、加强内部控制。网络金融机构要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病毒防治、密钥等安全管理制度。要加强人员变动管理,及时注销、移交和变更原有的密钥等信息资料。要建立数据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可追溯性。
5、加强预警监控。掌控网络金融风险重在预警评估与防范。网络金融机构,要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专人监控业务运行,加工处理数据,研究数据指标,制定网络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发现指标逼近预警线,果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以应对。
6、加强监管合作。面对网络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大部分金融交易依赖于电子网络,网络银行资金日趋庞大和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存在先天性缺陷——技术漏洞,使得网络安全成为制约网络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金融管理机构有必要适时同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沟通信息,打击犯罪,规范业务合作的程序,交换网络监管措施,创造网络金融活动的准则。
[2]熊建宇.网络金融的特点及安全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0(31).
【论文提要】船舶造修船生产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在地面平台,还是在船舶船坞码头,由于生产工种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现场总是呈现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由于船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高空作业、密闭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多,所以,要真正控制好船舶生产的安全,必须抓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一、船舶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特点
船舶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造修船生产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要求高、工序复杂、工种繁多;作业流动性大、机械化程度不高、作业环境艰苦、劳动强度高等等。因而造修船厂是被国防科工委认定的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业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安全管理工作也将承受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近年来,通过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船舶生产的安全管理已有了很大提高,但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概率也较难稳定控制在低水平上,所以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落实、提高,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抓好安全管理必须从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始,它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法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同时也规定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工人,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各负其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
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制度和责任人上体现了全员管理的思想,使安全工作做到纵向到底即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到边即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船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造船业年产量最高不过30~40万吨。1982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式下,在到1991年的十年中累计产量达到660万吨,平均年产66万吨。但在这十年中安全也是生产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火灾、爆炸事故不断,使安全成了发展生产的最大障碍。这一情况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及时总结了船舶工业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后,大家深切感到安全管理落后于生产发展是造成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根源,认识到在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关头,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特大事故发生,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应是船舶工业经营生产中的头等大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提出了“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和“三无、两降、一提高”的安全生产方针,多次组团向日本等先进造船国家学习,积极推广壳、舾、涂一体化队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经过不懈的努力,1992年全系统工伤死亡事故降到了总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低点,并涌现了以大连造船厂为代表的连续七年未发生工伤死亡事故的一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形成了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局面。
这十几年来,船舶市场由低谷逐年走强,近几年更是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对各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各船舶企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防科工委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危险作业的监控,规范外来劳务和工程承包队伍的使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严肃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相关领导的问责处罚等等,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生产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2006年国防科工委又对低质量船舶生产开展专项整治,对202家低质量船舶生产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一批重大隐患得到初步整改,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
目前,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严峻的一面,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和矛盾,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还需多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十分突出。
(一) 安全管理机智急需完善
在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今天,与造修船生产的快速发展相比,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略显滞后。安全管理的理念、规范、技术、方式方法等未能及时跟进、转变和提高。
(二) 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尚需加强
安管队伍的质和量至今未能被完全真正的重视,一些专业安管人员的素质与目前形势的要求尚有距离,部分专业的有较高学历的安技人才更为缺少;而人员的不足又直接造成了监管力度的薄弱,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全面落实。
(三) 安全投入的力度还需要加大
尽管近年来对安全投入的问题已有共识,但片面强调成本,减少必要的安全投入或安全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与先进生产方式不相适应的安技设备和措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之一。
(四) 安全生产培训必须全面有效地落实
虽然安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已无人置疑,但事实上,培训教育经费不到位,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培训内容走形式的情况时有发生。培训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安全管理工作就很难达到要求。
(五) 农民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目前的一线工人队伍中,农民工已占到了60%~80%的比例。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民工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难度、问题和盲点,如能尽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会有效提高整个行业安全生产的水平。
三、抓好安全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 安全生产的投入
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设施简陋,安全设施欠缺,人员素质低下,并最终导致事故频发。所以,只有人力投入,才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建设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只有物力投入,才能整改设备存在的隐患,才能配置生产需要的安全设施;只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让安全科技变为现实。从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与安全无关,而实质上,正是因为有了安全作保障,才能使生产劳动行为顺利达到目的,并最终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投入不仅是成本,更是效益,必须实施到位。
1.物的投入
企业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大力研发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发放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企业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物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的安全生产投入;“三同时”投入;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安全评价投入;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所需的其他基金。
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保证安全的投入,保证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切实发挥投入自己的作用。要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投入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设立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专门的帐户或者科目,专款专用。
2.人力投入
安全生产人力投入包括:安全机构的建立、专业人员的配备、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保险、宣传、评比奖励等。
抓好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因此也是安全投入的重要项目。灵活多样、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声势浩大的安全宣传活动,对于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对在安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可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对于巩固和激发员工遵章守纪、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并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每年拿出一部分安全奖励金,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评比活动。
3.人力的投入与物的投入的互补性
在生产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油罐的自动检测液位计损坏了,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但一时无法修补。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流量,定时检测,也能避免冒罐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员工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相较于那些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但使用手动设备的人来说,同样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就是人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互补性。
基于人与物的投入互补性,当企业物的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可以通过加强人的管理,采取合理的监控措施弥补物的不足。同样,当人的投入无法实现时,可以通过提高物的投入来弥补人力的不足。
(二) 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生产现场是企业人员最集中的场所,是人们思想活跃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全局,影响企业整体效益,企业的总目标就难以实现,这一环节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物质消耗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上,而原因主要是出在“人”的因素上。因此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掌控、操作和完成的。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参与管理。生产工人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及实行岗位工人之间的相互监督。要做到工人自主管理,就应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活动,培养工人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参与安全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人的素质,只有现场生产工人的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才能提高工作主动性,也才能够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
(三) 加强安全文化和班组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船舶工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不断更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效益,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难题。企业要在发展中求生存,需要有一个良好、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推进安全生产,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各个环节,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中,使“安全第一”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会确保生产安全。
安全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具有积极导向功能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准则。通常所说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企业文化一样,具有精神性、群众性、环境制约性、动力支配性、连续性、广泛性等各种属性。所以,企业文化一般都具有行业或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受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2.班组建设
随着生产的发展,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一切都要由人来掌控。而现代化生产活动中强调的团队协作精神,就是班组建设的根本。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是体现企业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班组建设做起,班组建设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四) 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职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的;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
总之,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我们要以“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船舶工业要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只有加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才可以达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发展目标。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
(一)会计信息系
信息系统的概念暗示着在组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来为用户提供“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用于将数据转换为
(二)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融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会计理论及实务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系统工程;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
(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
1、复杂性<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技术手段上看,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
2、开放性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
3、动态性
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它子系
4、集成性
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分销、制造子系统的业务数据能够通过信
二、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措施,信息安全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
(一)软件因素导致
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灵魂,软件本身的正确完整是会计信息系统得以正常、
1、对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弱。许多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只注重软件的功能性,而不注重其安全性,从而使得会计软件的设计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例如,很多软件
2、有些财务软件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财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但这些网络财务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财务软件。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以
(二)会计从业人员计算机知识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采集会计信息的方式除了键盘和鼠标的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语音输入、条码阅读等方式,而会计信息的输出除了传统的打印和屏幕查询外,也可以通过文件传
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而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处理会计业务工作,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严密, 对
(三)网络系统下道德因素
1、企业内部人员道德因素
网络会计信息的无纸化,缺少了手工操作时的内部控制所能依赖的书面审计线索,再加上计算机的自动高效使工作人员减少,各种手续都被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从而不能像手工方式那样相互牵制,构成内控隐患,所以网络安全的最大风险来自于组织内部, 一些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的调查人员发现,大部分的非法闯入者是
2、竞争对手的道德因素导
重要数据的窃取是当今商务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许多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对竞争对手定量和定性信息的挖掘从未停止过。在信息化条件下大量信息资料在因特网之间加以传送。这些信息很容易在传送途中被拦截或窃听。比如,在由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中,有很
3、企业非相关人员的道德因
非相关人员道德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指对计算机的恶意破坏,计算机的恶意破坏对于任何信息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以成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尽
恶意破坏的实施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有比较古老的方法,比如说措施,逻辑炸弹。一枚逻辑炸弹含有一段嵌于程序中的、可以被特定事件激活的隐匿密码。另外还有表面正常的特洛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
(一)软件因素的安
1、慎重的选择符合企业
首先,应该选择具有财政部颁发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合格证》的软件。其次,软件指标应该符合单位特殊核算的要求和行业特性以及单位发展的
2、定时对软件应用进
应用程序和软件系统在执行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在确保数据处理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业务,在计算机工作期间要定期检查监控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的可靠性,确保软
(二)人才因素的安
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应用知识。当前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适应信息化会计发展的需要,国家必须注重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这是信
(三)道德因素的安
1、企业相关者的安全
首先,建立输入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础保证。具体
其次,建立操作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操作层面保证。建立操作权限安全控制,防止越权使用操作对系统带来的影响;建立严格
再次,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为会计信
2、非企业相关者的安
针对一些不法人士对计算机的恶意破坏,我们不仅要有一些被动防范,更要采取一些积极措施。被动防范主要有:不使用盗版软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主动措施主要有:经常对计算机进行软盘和硬盘的病毒检测并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及时的升级;设置防火墙,将黑客阻挡在内部网络之外;严格网内主机管理;设置好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完全于融合于互联网中,它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在加大。分析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网络环境,对操作命令的使用必须严格限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网络机关,把本单位网络与外网隔离。其次,可以利用信息加密技术中的非对称加密机制, 实现共同保守会计数据秘密。最后, 可采用一种主动控制技术即入侵检测技术,用来监听流动的网络上的数据包, 并能识别具有黑客攻击的数据包。
全防范措施
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内部保障。
的操作控制来规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措施,保证即使系统本身由于开发存在的不足引发的系统异常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系统继续运行。
操作时分别建立会计确认安全控制和记账凭证的输入安全控制。
防范措施
全防范措施
息时代保证企业乃至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快调整现行会计教育体系, 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关于网络会计知识的后续教育。为此,企业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 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以增加本企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降低企业的信息安全隐患。
全防范措施
件输出结果正确,确保数据库不被绕开财务软件直接进行访问或使用数据库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直接修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来自会计软件的风险,避免错误的会计信息产生。
行正确性检查
需要,能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可靠,同时也应符合操作方便、通俗易懂、售后服务好、能及时提供日常维护、版本升级和软件二次开发等要求。
自身需要的软件
全防范措施
全防范措施
伊木马,以及与特洛伊木马相似,但可以将自身传递给其它程序的一种电脑病毒程序。在实际中,电脑病毒已经相当普遍,多数电脑每年至少遭受一次电脑病毒的攻击。
管各大企业每年用于网络安全的年费用支出很多,但黑客们对于互连网站的成功攻击还是有增无减。对计算机或软件的破坏足以导致一个公司的破产。
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大比例是通过电信或电缆传输的。一些信息也许仅仅从一个房间传送到另一个房间,另一些信息可能通过因特网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传送。这些路线都容易受到搭线密听者的袭击,它们甚至可以被一些廉价的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在不留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被破坏。
致的安全隐患
企业雇员。在企业中,计算机维护员、程序员、网络操作员、信息系统管理员都有各种机会把威胁引入信息系统。他们常常通过在会计系统中输入虚构的交易,或与非雇员合作,转移资产,据为己有,从而形成欺诈性的财务报告。另外,对公司不满的雇员,尤其是已被解雇的雇员,也有可能是电脑系统恶意破坏的罪犯。
导致的安全隐患
导致的安全隐患
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于计算机网络问题更是无从解决,进而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这就给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带来了重大隐患。
输、电子邮件、多媒体等方式,种种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在没有复合型,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前提下盲目的推行会计信息化的话措施,只会让会计信息系统面临更大的风险。
的缺乏导致的安全隐患
前的财务信息可能不被及时录入网络财务系统。对于若干年前保存的会计档案更不可能兼容,从而使得原有财务信息在新的网络财务系统中无法查询,致使这种会计档案面临失效风险。
都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 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完整记录下来,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软件质量的缺陷为外部恶意攻击提供可乘之机。
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会计软件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的安全隐患
系统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集成性等特点,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息集成直接传入会计子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每个相关人员都可以动态的跟踪企业的业务变动。
接采集,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Internet从系统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日趋开放。
更要以网络技术和通讯等现代技术为主,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br> 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在新的会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立起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的内涵
有用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的总称。类似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
统概念
概述及其特点
参考文献:
[1]于泽.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9(06)
[2]王成,王世波,张凤玲.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于防范[J].中国农业会计,2008(08)
[3]姜颖,曲晓桦.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7)
[4]郝玉清.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策率[J].财务与审计,2007(08)
[5]王华娟.论网络会计信息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与管理[J].商业经济,2009(02)
[6]谢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J].会计信息化专题,2004
[7]George H.Bodnar,William S.Hopwood.卢俊一译.会计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