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机械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5:01

导语:在机械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械教学论文

第1篇

(一)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改革,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已经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新型师生观,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老师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了解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了解学生不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压力及身体状况。在学生遇到的困难时应多关心学生,开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可值得信任和交流的好朋友,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才能相互尊重,学生才能积极发言、探讨和回答问题,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

(一)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课本中理论抽象的知识、问题还原为鲜活的现实生活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公路上货车轮胎爆胎后,驾驶员用于顶起车身的螺旋千斤顶和钳工实习车间台虎钳上的螺旋传动机构应用形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等。让学生亲自到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实践,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唤醒学生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同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都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所以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发言是自由、安全、平等的,如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委婉指出错误,并肯定其成绩;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给予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三)利用各种模型教具和多媒体等手段

模型教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中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各种模型教具。如在学习运动副时,向学生展示燕尾滑块和铰链连接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看清每种运动副的接触元素,从而更好地区分高副和低副的判定原则。《机械基础》中通过摸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其他教学单一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在讲解四杆机构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将四杆机构的各种用图片和动画吗,可以让学生看到各种运动形式的直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

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开展,可以实现现代机械制造课堂内容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领域进一步拓宽,为了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广泛性,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中职院校必须保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例如:教师结合机械制造的专业知识,对教学中遇到的机械运动课堂记录进行认真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调整教学形式和教学理论,优化中职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中职机械制造卡开展一体化模块教学,中职学校可以进行教师动手实践,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科调研,例如:某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机械制造指导教师进行一线实践,并组织调研成果比赛,该校机械制造教学教师能够充分应用本次调研机会,合理进行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师资力量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提高。此外,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提高,同时进行加强中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引导,中职机械制造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教师进行机械制造的专业知识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达到一体化模块教学的研究全面性开展。

二、整合教学资源

机械制造专业的一体化模块教学开展,院校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机械制造的理论知识开展模块式教学时,要善于抓住理论知识的教学重点。例如:机械制造中对于机械的运动的探究,主要分析运动的有用功和机械运作的受压能力。依据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进行实践指导,从而实现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的知识进一步优化与探究。

三、优化配置教学知识结构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也需要机械制造教学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中职学生的教学知识结构相对庞大,知识结构零散,为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中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做好教学知识的教学规划。例如:机械制造中进行技术教学时,将机械制造的知识结构分为大型机械的知识理论,精密机械零件加工的知识结构,为中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相对优化的教学配置,发挥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作用,达到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结构的完善。

四、提倡创新型教学

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是现代教育体制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的重要体现,教师开展教学中,必须坚持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实施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开展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中,采取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实践模仿,同时开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能够依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主动的动手探究,对机械制造中,零件加工和机械有用功的计算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状态中机械运作的速率,机械后期应用的寿命评估等技术形式,充分发挥学生是教学课堂主体的作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机会一体化,同时也进行现代知识的应用规划,发挥一体化模块教学在中职机械制造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多样的新型教育手段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需要新型教学手段作为基础,例如:计算机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自动雕刻,机械零件尺寸检验矫正技术,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应用多种新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课堂学习与操作的一项内容。这种新技术的探究应用,使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为现代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之,社会经济发展速率的提高,为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也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综合性人才为主,达到中职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体制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实现了教学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将中职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使教学结构更加完善,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提供了发展平台,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直接体现。

作者:彭平 单位: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孙庆志.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6,21:310.

第3篇

为了便于对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满足工程教育的要求,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理论性强,需要良好的基础知识要想较好地学习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学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知识点,紧跟教师的备课思路,就必须对这些现行课程有良好的认识和理解。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繁多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机构原理、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动力学计算、结构设计、运行维护、故障诊断、总体方案设计与选型等。每一个知识点似乎都涉及一门独立的基础课或者专业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听课时似乎很难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做出敏捷的反应,极大地影响课堂的互动气氛。知识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与工程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其理论水平远高于实际,可用于指导流体机械在企业生产应用中的稳定操作和运行,以及机器的技术改造与新机型的开发。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课程的学习,势必要学生开展一定的工程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让学生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鉴于传统教学的陋习和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导致目前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的弊病不断暴露出来。基础知识欠缺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由于学时短缺而被逐渐砍掉。有的课程(如流体力学)虽在开设,但由于学时短或为选修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学习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时,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内能、焓、熵等)都不知道,当涉及一些运用基础课程知识点来理解工程问题时感到非常吃力。这就导致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势,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出现死记硬背、不善于理解应用的学习局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似乎是工程教学的通病[7]。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必备环节,对学生工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工程性极强的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而言,实践环节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实习与实验教学环节需要加强。就本专业的实习而言,目前主要集中于化工设备制造厂和化工产品生产车间的参观和学习,基本上忽略了有关流体机械制造厂的参观和学习,导致学生对流体机械没有感官认识。而且实验学时在不断缩减,目前仅开设往复压缩机示功图测试和高速转子静平衡两个实验。离心泵汽蚀实验被砍掉,导致学生对离心泵主要性能得不到很好的理解。2)毕业设计环节需要加强。鉴于一系列原因(比如工程热力学知识的欠缺、有关流体机械书籍和标准的缺乏),目前绝大多数毕业课题仅局限于化工设备设计,基本上很少布置有关流体机械课程方面的毕业课题。这严重限制了学生对流体机械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锻炼。课程评价存在问题由于课程学时的缩减,目前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评价基本上是“一锤定音”——期末考试,忽略了大作业的训练和热点研究方向文献的阅读和总结。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也很难及时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给予修正和弥补。

3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法改革思路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工程教育也是如此。大约二战时期,工程教育从工程实际技术教育过渡到工程科学教育,这就要求涉及工程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向性的,类似“学徒式”的教育,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方式仅适用于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工程教育,很难适应以科学教育为主的工程教育方式。为此,发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的、学习式的教学方法,即将学生视为教师的角色[8]。学生能够从教学活动过程中隐性地获取知识,而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开展有效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模糊,二者有效地完成自身的任务,即教师良好的教学任务、学生有效的学习任务。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是沿着该思路进行的。针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现阶段工程教育的目的,下面从课程的准备、课程的讲授和课程效果评价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课程准备首先,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这必然要求教师大量查阅和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与过程流体机械有关的国内外专著和书籍),弥补所选教材的缺点。查阅资料时,教师必须注意角色的转换,查阅资料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更生动地给学生讲解,而不是为了个人学习。教师通过大量地阅读文献,将教学内容给予重新组织和编排,以最合理的顺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不是照本宣科。其次,教师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前期课程的学习情况,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弥补存在的问题,避免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在前期课程学习上存在的差异,这样分组讨论学习时便于优良搭配,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克服个人因前期课程学习不足而对本课程知识点理解带来的障碍。再次,鉴于当前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教师的讲解和订正为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制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对教师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前要告知学生:1)每节课要学的教学知识点;2)理解知识点需具备的基础知识;3)学生需要查阅的书籍和准备的内容;4)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中和工程实际中的重要程度。可以说,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教学是否成功,因此,备课必须要做到备内容、备学生和备方法。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单向传输为主的教学,而是教师根据备课时制订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教学内容,避免学生消极被动地思考教师到底在讲或者要讲什么内容。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讨论,发现和记录教学存在的不足,便于课后进一步的思考、改进和反馈。教师上课时应做到:1)上课时,教师首先要给出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2)教师要给出每节课的“引子”,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评价每组学生给出的讨论结果;3)最后教师要给出总结,要评价本节课程内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余隙容积”这个概念,如果仅是书上给出的解释“活塞行至终端止点时气缸剩余的容积”,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想象这部分空间是怎么回事;但如果将其与盖房子用到的“公摊面积”类比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二者对于用户来讲都是有害的,但是必须具备的,只能尽力减小,却不能避免。课程评价教学活动的最终环节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评价,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发现和思考教学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反馈;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课程的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出发,绝不能是仅以考试为基准“一锤定音”。为此,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对知识点理解的评价。通过课堂上观察学生的一系列反应,如面部表情、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释和补充;另一方面通过作业、课程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便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和弥补不足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测试教师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明白师生间对知识点理解存在的偏差和分歧。教师应对学生的问题积极反思,对教学内容给予重新编排和阐释,以便改进教师本身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实训、大作业、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并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和分析,弥补教学存在的问题。总之,教学评价是个连续的过程,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而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成绩”。

4教学改革对工程教育的促进

简单的讲,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施,学生获得的技能基本能满足工程教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1)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思考、提问和讨论,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交流技术;2)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讲解,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责任感;3)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大作业的分组准备和讨论,教学在团队内相互进行,学生改进和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4)通过“教”这一环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精选和重组,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5)通过一定的工程训练,学生对待工程的态度和信心发生积极的变化,增加了对工程设计过程的理解;6)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理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具备了终身学习的素养。

5结束语

第4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既懂机械又懂微机控制的人才,但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般比较薄弱,《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一直是一门学生较难掌握的课程。为了帮助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一定的课时内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在教学中将知识点与工程应用相联系,然后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以案例促进教学的模式,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材内容和案例相结合

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每个案例都结合着教材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讲解CPU的编程结构时,先介绍一个简单的时序电路,由此引出时钟电路、寄存器、总线等概念。在讲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时,以如何检测自行车速度为例。为了检测自行车速度,需要产生标准时钟,检测自行车轮辐信号,计数检测到了多少根轮辐。然后采用单位时间计算法,检测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根轮辐经过,或是检测总的轮辐数目,计算每根轮辐经历的时间,由此来计算车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分析如何配置控制字寄存器、如何初始化每个计数器等。

2.案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

案例的设计需要周密考虑。案例在设计之初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每次案例教学中即能讲解当前知识,又能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并引出下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便使学生在接受新课之前可以完成对上次课程的回顾,又对下面的内容充满好奇。此外,工程应用所采用的知识面涉及内容非常多,掌握每个案例需要大量的课时,理论课时有限,让案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可以减少理解案例的时间,又能够很好掌握课程内容。以感应同步器检测案例为例,该系统包括8086的总线和时序,存储器,输入/输出,中断技术,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8253、8279等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所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反复应用该案例。在总线和时序一章中,围绕CPU,学生可以掌握晶体振荡器、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在存储器一章中,学生能很好地掌握RAM、ROM等存储器,并复习了总线和时序一章,也能够直观地看到其它章节的内容;在可编程接口芯片一章中,学生能掌握如何利用定时器/计数器8253进行计数,利用并行接口芯片8255设计输入输出,利用8279设计键盘显示电路,实现参数设置,并采用七段码显示参数或者感应同步器距离,通过这样环环相扣,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可组成。一个系统案例涵盖整个理论课程章节内容,学生通过一个系统案例,能直观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并举一反三,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课堂知识所带来的求知欲和兴趣。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好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行设计自行车速度检测方法和控制装置想法,作为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实现,包括:设计晶振、复位、电源电路;设计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时钟芯片电路、设计键盘显示电路等。

二、在自制开发板上动手实践

由于缺乏实际的练习与应用,有相当多的机械类专业学生快到毕业时,仍然不知道如何在工程实例中使用微机原理的理论知识。为了增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机会,在教学实践中,作者设计了一块简单、成本很低的CPU开发板。CPU开发板具有在线下载功能,能够实现与计算机通信、键盘显示操作、模拟量输入等各种功能。利用开发板进行编程,能够很好理解掌握微机编程结构、汇编语言、存储器功能、输入输出接口、A/D转换,定时器、计数器功能等。这种自制开发板发给每个学生,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电路板上实现,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很好地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根据这块电路板完成了各种不同的功能,如霓虹灯显示、恒温箱控制模拟、网络功能等。人手一块CPU开发板,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让课堂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践操作。

三、灵活考试机制

机械专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教师在成绩评定上有比较大的自,不能简单拘泥于书面考试的形式。所以,这个环节要与前两要素有机结合,灵活应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会有100个左右的学生选修这门课。在这些学生中间,每年都会有部分学生参加教师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对于这些学生,由学生本人申请或者班导师推荐,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一般都在90分左右。还有部分有学习积极性的同学会参加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微机原理知识,制作各种小发明、小创造。这部分同学通常能交出一份很好的设计方案和演示实例,期末成绩将根据考试成绩和小发明、小创造综合评定。另外,还有部分同学在自制的开发板上设计出比较好的演示程序,期末成绩则由演示程序与考试成绩结合评定。其余的同学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综合评定成绩。通过采用这种灵活的考试机制,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这种灵活的考试机制还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中,有些申请了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有些学生毕业后根据参与的课题研究,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种灵活的考试机制,能很好地推动教学双方沟通的经常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能够提出他们的想法,为将来的教学改进提供很好的思路。这种教学效果已经产生多元化的效果,不仅增强了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总结

第5篇

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感情基础,它有助于师生之间情感与认知方面的沟通,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更易于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消化吸收。而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的品质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世方法,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待生活的执着等等,这些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因此,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系统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二是知识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个时代需要培育的是具有高度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人,需要培育的是一种能够适应迅速变化、了解和适应未来的人。在这样恢宏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名机械设计老师,要不断学习机械设计领域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应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思维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变原来的“一桶水”为“长流水”。

同时,通过系统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水平,把这种“长流水”升华为适合学生需要的“甘甜水”。唯有这样,才能不误人子弟,才能始终与时俱进,做合格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机械设计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素质,才能把机械设计教得有声有色。要把语言的准确性和通俗性统一起来,机械设计课有很多概念,对概念的描述语言要准确,同时讲课主要用口语化的语言,要和书面语言区别开来,只有把语言的通俗性和准确性统一起来,讲课才能既严谨又生动。要把语言的精练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统一起来,机械设计教师要不断凝练语言,用精练的语言把机械设计的思想、方法、原理讲述清楚,同时又要把内容讲得有血有肉。要充分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语言要有张有弛,充满激情,处处扣人心弦,这样学生才能更用心地听课。机械设计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掌握语言艺术,才能不断提高机械设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指出:大学教师还得治学,治学术,做学问,搞研究;否则,就提不高,既不能在学问上、在研究上做出贡献,也不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严重妨碍育人,特别是严重危害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机械设计课作为一门基础课,设计的内容广泛,机械设计的方法、原理也在产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教师只有通过做科研,才能把握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教师通过做科研,不断创新,才能对创新有更深刻的认识,讲的课才能更有深度。机械设计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才能教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机械设计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根据机械设计课程各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采用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如“带传动、链传动”可以采用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设计章节”可以多采用范例教学模式,特别是采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一些范例,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采用这些范例可以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采用现象分析模式,通过实际观察零件的失效形式,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机械设计教师要深入钻研适合机械设计教学内容的方法。根据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基于现场的情境学习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比如机械,可以通过举出大家常见的汽车、自行车,启发学生理解机械的概念,进一步启发学生购买这些机械时的要求就是设计这些机械的要求,如何设计这些机械满足上述要求,就是机械设计讲的内容,通过启发,学生就可以知道“机械设计”这门课要讲什么内容,就掌握了这门课的主线。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轴的结构设计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多种零件布置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从而找到最佳的方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境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在讲授机构运动简图、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自由度计算以及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时,可以将课堂设置在摆好实物的实验室“,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装拆不同形式的实物和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要将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各自的优点。对于关键的理论推导、重要例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大量的图形,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通过图像的三维动画效果,以及大量的视听效果,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等多种直观教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更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网络教学手段进行课外辅导答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件和网络习题随时巩固课上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提前预习下节课要讲解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网上论坛切磋,网络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时性。

三、通过实践环节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适当安排学生参观往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机械产品和工程现场等,对机电产品的传动系统、结构特点、设计方法等进行现场讲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应用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机械设计课程与实践紧密相连,机械设计实验对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把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动手操作性的实验。为此,我们增加了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综合性实验,学生自行设计传动方案,选择各种零部件、采用合适工具进行装配。这是一次非常逼真的工程实践训练,综合应用了机械设计课程中所学多种零部件,了解了各种传动方案的优缺点,体会了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体验了工程设计、装配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增加了实验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实验室老师约定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类学生学完机械制图、几何量公差、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后一次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机械设计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改变传统的以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为题目的方式,鼓励学生调研相关工程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目前学生采用的题目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机械类创新项目的题目或者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提炼的题目。通过自主选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系统性设计训练。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实地考察、拆装相关机械产品,提高感性认识;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应资料,了解相关零部件价格,培养学生成本设计思想;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规范和标准解决课程设计中碰到的相应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标准、规范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选题的方式以及设计过程的要求,增强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巩固了学生机械设计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小学生不仅能够正确书写汉字,而且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然而,低年级学生本身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较低,无法形成整体教学系统。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视性不高、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1.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多数低年级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能够认识字、会写字就够了,对于学生的握笔方式、写字笔画、坐姿等都不给予正确指导。

2.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写字效果

通常,教师会强调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认识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加强对文字的理解以及记忆,忽视了学生写字的重要性,学生课堂练习写字的时间较少,使得教师无法帮助学生纠正错字、别字。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写字教学的建议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方式等写字姿势以及写字习惯。同时,教师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榜样。对握笔方式等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及纠正。

2.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教师应当重视书写过程中书写笔画的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笔画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先对撇、捺、点、横等基本笔画进行演示,重视对学生的文字结构的教育。

3.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时的最佳动力。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采用作业评选、最佳坐姿等方式奖励学生,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写字时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保证充足写字时间

第7篇

[关键词]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基础课,它涉及多个学科,主要侧重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工业应用[1-3]。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低压容器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包括中低压力容器的结构、材质以及应力分析,了解和熟悉管壳式换热器、搅拌反应器、填料吸收塔、减压精馏塔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在化工工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认知这些化工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与操作方法;了解和掌握化工过程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增加学生对化工机械设备工业应用的认知,培养学生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最新的化工设备设计规范和标准对化工工艺过程中的机械设备进行基本的选型,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化工设备机械设计思想。本课程的知识点零散、工程概念多、实践性强,要想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培养出拔尖的应用型人才,则须注重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到化工、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调,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工程伦理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工程意识、解决工程设计及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新工科背景下拔尖的应用型人才,有必要进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2课程改革探索

2.1教学内容及时更新。随着化工过程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先进化工设备介绍课程中的知识点。例如,在机械传动章节中可以引入新型齿轮传动、主动磁轴承等原有课程内容缺乏的新知识[4-5]。通过调研最新的文献资料,保证教材中知识点的及时更新,使课程内容跟上化工过程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学生们了解和熟悉化工机械装备结构设计的更新换代过程。这样既能够打开学生们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们了解和熟悉化工过程工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装备。同时,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2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将复杂的机械设备构造分解,让学生们能够较好了解和掌握化工机械设备内部的构件,更好地理解化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此外,除开课堂教学以外,可让学生们通过在线课程或者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理解。同时,可采用对分课堂,将学生们分组,在让每组学生提出组内同学没弄明白的问题,让其它组弄明白问题的同学进行解答,使学生们主动能够参与课堂教学,诱导学生们进行思考,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求知欲。2.3感性认识的培养。由于学生们缺乏化工生产的工程实践,加之学生们对化工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比较薄弱,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们对化工机械设备感性认知的启发和培养。同时,教师还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一些化工过程工业中的生产实例,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还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4实践能力的强化。教师需注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加工程实践,做到在“做”中“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我校化工原理实验室中的化工机械设备,如化工原理实验室的填料吸收塔、套管换热器、减压精馏塔、板框压滤机以及干燥设备等,可以结合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讲解。同时,可结合学生们的生产实习,对学生们讲解化工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化工机械设备,使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消化,掌握化工机械设备的操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实验体系

【论文摘要】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此项目标和任务,本文对教学方法、实验教材、实验室管理等的改革方案和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针对学生的特点的机械类基础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自从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力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不是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显而易见,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将在完成这个目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机械基础实验室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实践基地,所承担的实验内容涉及工程图学、力学、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此,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机械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特点

作为独立学院,由于受办学机制等制约,实验设备的投入有限,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有些与母体雷同。但是,教学对象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些问题正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最大困难,它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大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一方面基础相对不够扎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另一方面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企业、贸易等背景的学生较多,因此他们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针对以上特点,在实验室建设上更需要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和设备。在满足本科教学基本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尽可能引进一些综合性、提高性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实验、实践的兴趣,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而实验教材的编写,也从学生的不同情况着手,选择几个层次来适应他们不同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内容的,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实践教学与基础实验室建设的宗旨。

二、加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具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基本验证性实验,注重感性认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于基础性强、操作要求规范、经典的实验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通过讲解仪器的规范操作和使用原理及不同类型实验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仪器仪表知识和实验方法。在进行实验之前,采取让学生先预习、实验课提问;实验操作先有老师示范,再由学生分组独立操作;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对于一些提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一来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和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二来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实验的要求,学生可以依据各自的特点自由组合,顺利完成实验。实验课前有指导教师明确实验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由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实验方法、选用实验设备和具体的操作流程。这样,既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复习的目的,也可以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3、创新型实验,起点高、要求高,可以供学生选做或结合学生各类课外科技竞赛

此实验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可把自己所掌握的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为一体,灵活运用,开展专题性、科研性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题实验。实验室采取完全开放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选课题进行实验。充分利用基础实验室与学院实习中心的设备和加工能力优势以及外院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和制造,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使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自编工艺、自行加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大纲的建设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应注意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验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着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验课教学与课堂教学一样,需要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明确每一堂实验课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1、对基础性实验沿用传统内容,既可保证基础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可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2、增加综合性、提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对其实验内容从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等角度进行修改,使之能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营造一定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改变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依赖关系为相互促进关系,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设计方案的选择,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达到加深理论理解的目的。

四、注重实验室建设

1、完善适应机械基础实验要求的实验室设备

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提升教学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档次,逐步推行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对校内其他专业的开放以及对社会的开放,使之成为全方位开放性的实验室,提高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社会效益。

2、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验建设的关键之一,只有建设一支高学术水平、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热心实验教学改革、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的实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进一步得到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各项功能。

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们配合学校学风建设,按照国家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修订实验室工作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主任及各类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把实验教学的质量作为决定实验室及实验技术人员能否评优的重要条件,通过评优、奖励调动实验室人员搞好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机械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加快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重视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严格实验教学中各项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对独立学院从事实验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就能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宁宁.高校工科实验室的开放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10-112.

[2]刘素平,刘素清.高校实验室开放初探[J].山西科技,2007,(1):107-108.

[3]方海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7,(1).

第9篇

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与计算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制作成果给予肯定,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比较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练习。如在学习打字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练习指法,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练习的时间也不会坚持太长。而如果把“拯救苹果”打字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则会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在短时间内熟悉键盘的运用。在初步掌握打字要领和指法运用规则后,可以组织打字比赛,以在规定时间内打字多少和正确率高低为标准对学生予以表扬,以此激励学生积极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转变教学方式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力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鼓励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地挖掘新知识,引导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而对于基础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学生则通过强化练习巩固基础。计算机知识应用范围和涉及面都很广,因此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过程,从基础知识抓起,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逐步学习,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尤其在刚刚接触计算机课程时,会遇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学生会感到抽象、不容易理解,此时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如学习“回收站”时,可以把“回收站”形象地比作常见的垃圾桶,可以把没用的东西都放到里面,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并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加强团结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将各小组的结论进行比较,对正确率高的小组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但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