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5:19
导语:在绿色基础设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杭州是我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提出了“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六条生态带”是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和扩张,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的重要保障区域,是杭州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主体部分,是杭州实现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1、解读“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GreenInfrastructure,简称GI)是近些年来两方国家提出的关于生态保护和城市及社区建设方面的新术语,它是国家的自然生命支持系统(nation’s natural life support system)——一个由水道、湿地、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其他自然区域绿道、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域。农场、牧场和森林荒野和其他维持原生物种、自然生态过程和保护空气与水资源以及提高美国社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荒野和开敞空间所组成的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其核心精神为:由自然环境决定土地使用,突出自然环境的“生命支撑”功能,将社区发展融入自然,建立系统性生态功能网络结构。
绿色基础设施主要体现为一个保护和开发的框架,它们构成一个既有“网络中心”(hub)又有“连接廊道”(link)的网络系统。网络中心决定着绿色基础设施,为迁往或途经网络中心的野生动物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网络中心包括湿地、森林、公园和可重新修复或开垦的矿地、垃圾填埋场或棕地等。而连接廊道则将整个系统紧密地连接起来,使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得以正常运转。连接廊道包括沿河流发展的线性绿道、农田防护林网、铁路、公路两侧绿带等。也可能包含文化元素,如历史性资源、提供游乐机会而且保有在社区或区域中能够提高生活品质的风景好的视域,包括街景和游乐走廊等。由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组成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共同维持自然过程的网络,它们的规模、功能和形状是随着保护资源的类型与尺度而变化的。
2、杭州生态带内新农村生态格局现状分析
2.1生态带内村庄概况
至2009年底,杭州市区现辖有40个乡镇,全市区共有行政村690个。主城区之外共有600个行政村,其中,萧山片区的村庄数量、密度是市区中农村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特别是萧山东部村庄居民点十分密集。
2.2 生态带内村庄建设现状
村庄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乡村生态景观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福曼和戈登认为景观生态结构是景观生态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组成景观生态的结构单元有三种:斑块、廊道和基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型村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就是把景观生态单元与设计学的形态构成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乡村生态系统的生态基质建设现状
生态基质是景观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根据调研,生态带区域内乡村生态系统的生态基质主要是林地基质、农田基质,此外,部分地区的湿地也构成了乡村生态系统的生态基质。
其中生态带区域内林地生态基质主要以山体林地的形式存在,由于村庄缺乏有序规划,只注重村庄建设用地的规划,忽视了林地的重要生态价值的保护。林地边缘常常被视为“无用”的过渡空间而被常规的村庄规划所忽视,不但导致了这些有价值的生态恓息地的逐渐减少,而且使发展建设过程直接威胁到林地基质的内部生境。生态带区域内的农田基质保护相对较好,部分区域由于村庄自然发展形成的较大规模和较高密度的村庄布局也造成了农田生态基质显示出一定的破碎化趋势。此外,随着杭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带区域内村庄的发展建设,一些地区的湿地受到盲目开垦、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出现了一定脆弱性特征。
(2)乡村生态系统的生态廊道建设现状
从生态带区域内村庄生态廊道的建设基础来看,主要包括河流廊道、道路廊道两个类型。在乡村生态系统中,村庄建设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是乡村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新建、扩建农村住宅及地面构筑物等村庄建设活动,使得生态带区域内村庄道路基质被破坏,河道被污染……
(3)乡村生态系统的生态斑块建设现状
村庄建设用地斑块是村庄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斑块,此外还有植物群落、农田、公共绿地、街道绿化、节点广场、村落庭院斑块等等。这些斑块在现状建设中,也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村庄节点广场斑块是村庄内户外活动场所,由于无规划的建设用地,这些广场斑块被垃圾或是其他功能所占用……
2.3 生态带内村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生态带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生态带区域内的村庄对生态带的发展以及对杭州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杭州生态带整体建设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生态带区域中的农村建设,使得目前杭州生态带内农村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1)规划不合理,布局混乱,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增加了保护土地的压力。
(2)村庄等级规模差距小,中心村地位不突出,建设较滞后,无法引导区域一体发展,生态带内部绿色基础设施难以形成整体。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较薄弱,有待加强,以便能更好地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村镇环境质量下降。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使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5)村镇及村镇周围自然景观退化。在城镇化进程中,自然景观大量被人工景观代替。自然景观的萎缩直接导致城市区域绿地面积减少,自然环境的舒适程度和美学价值降低,原本就脆弱的乡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破碎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3、生态带内新农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与对策
杭州生态带内型农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首先要完善生态带内村庄个体生态建设,建立村庄群体生态网络系统,并将之纳入杭州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整体框架中统筹发展。
3.1分区建设
根据生态带内与新农村协调发展思路及指标要求,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六条生态带范围,生态带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总体框架主要从宏观市域尺度和中观生态带尺度出发,对现有生态带进行客观评价,针对生态带的用地条件与主体功能,划定了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三类用地,并对生态带的控制单元进行划分,提出保护控制要求及实施建议。
3.2具体对策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大力开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载体,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违章建筑及危房拆除、“空心村”整治、裸墙治理、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想:
(1)保护战略性资源
林地、农田基质是乡村景观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是乡村生态本底的最主要的两种用地。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控制聚居密度,防止不当的开发和过度的土地使用对生态本底的侵袭和干扰。
以山体林地和农田为主要生态基质的村落,首先需明确村域范围内的村庄布局与建设用地界线,控制住宅建设用地,对林地和农田用地进行系统规划。保护林地基本结构,保护与恢复林地边缘空间,构建动植物生存场所,保育林地内部生境。遵循有效保护、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
(2)建立完善的生态网络结构
绿色基础设施是相互联系的绿地空间网络,其目的是将各种要素连接起来,提供保护性的网络。因此需要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乡村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生态结构之中。
首先,立足于村庄已有房屋、设施和自然条件,通过政府经济与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参与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形式,保护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分期分批有序地改造、整治村庄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在居民点之间建设公共绿地,增加村庄内绿地面积,即可以使居民点之间得到有机联系,又可以提供更多的村民间交往活动的绿色空间。
其次,作为链接绿地斑块的廊道,村庄中的河流与道路系统需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对于河流廊道,严格控制过度开发和建设,通过调整规划控制线、护岸宽度、绿地布局等方法进行整体保护。有关学者研究显示:当沿河植被宽度大于30m时,能够有效过滤污染物,增加河道生物并有效地降低气温;当其宽度为80一lOOm时,能较好地控制沉积物及土壤元素流失,综合减少农业营养物质流失和保护鸟类栖息地;为保证城市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河流两岸的植被缓冲带宽度应至少lOm。村庄内的道路廊道应建立合理的路网系统,改造断头路,加强道路廊道的连通性。次级村道尽量使用可渗透的材料基质,碎石铺地这些多孔洞、多缝隙的材料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苔藓青草自由生长,从而使人造的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同时还应注重道路两侧绿化带的保护与控制。
(3)生态恢复与生态补偿
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创造自然生境系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倡种节约自然资源、涵育生态环境的营建模式——小系统、短距离的营建模式,以使经济资本、生态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能耗达到最小化,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于城市地区大规模统一建设,杭州新农村建设应是一种“小系统”而非“大系统”的建设方式,使其中各种工作、能量运作及转换之间的距离最短,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生态工艺,分别治理村落污水,并用于农田灌溉,以保障整个村域生态环境安全。村庄河道如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可利用水生植物与浮游生物的净化功能稳定生物链。
(4)保护乡土文化景观,体现山水空间格局特色
杭州生态带内部分村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保留着传统村落的形态、布局与功能,呈现出典型的以家族为核心的农村社区特征,宗祠、寺庙成为村民的心埋寄托场所;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特征也表现得比较充分,村舍、菜园、农田共同构成乡村田园风景;井台、池塘、风水树等村落公共空间,承载着乡村的生活方式……诸如此类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住居环境。
传统村落选址大多靠近水域,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的山水空间格局。在杭州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村舍建设、农田开发或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从维护村落的山水格局出发,遵循有效保护、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原始的自然山水环境,构建山、水、人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图景。
结语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精明保护的典型战略,对国土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通过对生态带内村庄的生态基质、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三类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建设,以完成村庄整体的生态化建设,从而保育和维持杭州城市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为杭州实现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 3
[2]周艳妮,尹海伟.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城市可持续发展,2010.8
[3]谭文勇,阎波,邓蜀阳. 景观与生态设计方法在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思考[J].规划设计理论,2009,9
[4]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付喜娥, 吴人韦.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介述——以马里兰州为例[J].中国园林, 2009,9
[6]俞孔坚, 韩西丽, 栾博.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06, 6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IBM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如今,全球人口越来越多,经济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高碳能源使用总量,自然资源有着较大的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程度越来越严重,并且有着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到了全球气候,威胁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建筑活动,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据相关的统计研究表明,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是建筑活动,建筑垃圾也可以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垃圾总量。在我国,建筑排放了大量的碳,消耗掉大量的能源。我国的建筑市场十分巨大,我国单位面积建筑还有特别高的能耗,并且以后每年也会新增大量的建筑面积。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对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对可再生能源推广和使用,促使环境得到保护,污染得到减少,将更加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提供给人们。要想促使建筑的绿色得到实现,就需要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加以应用,不能够单单着重于某一个环节。要想实现绿色建筑,建筑规划设计是必须要重视。
在设计初期的时候,建筑师就需要具备可持续的设计观,这样方可以将可持续性的绿色建筑给设计出来。但是如今建筑较为复杂,建筑师仅仅凭借主观判断或者经验,是无法有效把握的,那么就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给应用过来,计算复杂的数据,实时的动态模拟也可以实现,分析建筑物理环境性能,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得到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应用先进的BIM软件,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创建,建筑师就可以随时分析建筑物理性能,以便合理调整方案。
2 绿色建筑设计中IBM技术的应用
一是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就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要想促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实现,就需要给予当地生态环境充分的尊重,更好的理解自然环境,以便协调统一人们的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发展,将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给充分利用起来,尽量将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等保留和合理利用起来,在建筑的选址、朝向以及布局形态等方面,也需要将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要协调统一建筑风格、规模和周围环境,将历史文化和景观的连续性给保持下去。促使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比如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得到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得到减少等等。
在这个方面,就可以采用土木与基础设施行业BIM软件Autodesk Civil 3D,在多个领域内都可以应用,如勘测、场地规划、道路设计以及水利工程等。本软件结合原始地形地貌,可以直接生成三维数字地形模型,非常的直观,设计师可以感性认识,结合可靠的场地现状模型和设计约束,来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以便将更加具备创新性的环保设计给推出来。并且土方计算以及数据查询功能也是本软件所具备的,可以随时随地的将数据提供给设计人员,以便促使设计师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得到提升。
在室外环节设计方面,BIM软件可以信息建模、数据计算建筑室外环节,如今出现了很多的软件,可以应用过来,比较的简单和灵活,那么在方案最初阶段,即使还没有确定各种数据,比如体型、空间构成、建筑选址等,设计师也可以利用简单的体块来大致预测建筑物的多种性能,充分比较不同方案的结果,以便将最终方案给确定下来。
二是节能和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在建筑能量性能的各种因素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建筑体型、方位以及围护结构形式。在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就是建筑物与外环境的热换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因此,建筑能量性能就会受到建筑、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的主导影响。即使建筑功能是相同的,建筑设计方案存在着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能耗。如果仅仅依靠经验,或者手工计算的方法,无法对建筑设计的质量进行正确判断;要想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保证,就需要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给应用过来。如今,国内传统的分析软件也具备一定的计算功能,但是BIM,可以将实时的动态模拟和更加准确的能耗评估给提供出来,将多种差异化的设计方案提供给设计师和业主,就可以对方案进行挑选。另外,借助于BIM技术,还可以在建筑设计软件和建筑物理环境性能分析软件之间传递建筑信息化模型,重复建模以及重复设置的时间就可以得到大大的节省,促使设计和分析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是节水和水资源利用:在工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原料就是水,人们的生存离不了水资源,要想促使社会经济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节水和水资源利用产生足够的重视。将BIM软件给应用过来,可以对各种水系统规划方案进行模拟,进行虚拟的水循环演示,然后将最佳方案给挑选出来,因地制宜,促使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得到增加,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可以得到减少。在节水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雨水回收,而在诸多软件中,已经在设计流程中加入了雨水分析环节。
四是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这个方面,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在设计方面,需要对装饰性构件进行减少,将那些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建材给利用过来,在结构材料方面,需要将高性能材料给应用过来。其次是在施工运营过程中,需要对浪费问题进行减少,要大力回收利用材料。在这个方面,BIM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比如借助于BIM软件,工程师可以对建筑材料的用量更加准确的预测,以便对分层填挖量更好的估计。这样生产和运输多余材料导致的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另外,将施工项目管理软件给应用过来,三维管线碰撞检查,可以避免有设备碰撞出现于施工过程中,否则就会有拆装、返工或者浪费等问题出现。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绿色建筑将会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BIM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业中应用的发展方向。BIM可以在整个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各个环节内应用,但是并不是只有贯穿全过程中方可以将价值体现出来,而是借助于工程设计,就可以将阶段性的价值给体现出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内,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BIM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装修;绿色环保
前言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室内的装修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现代建筑装修的形式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丰富,满足了现代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但是,如果装饰不合理,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绿色环保理念也逐渐增强,这种理念也逐渐引入到室内装修设计中,下面主要就绿色环保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当前,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而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工程更加注重环保节能,但我国的建筑环保理念发展较晚,且不是很成熟,缺乏建筑环保概念,装饰材料的环保标准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在我国的环保装饰过程中,装饰装修产业的状况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市场模式,很多装饰装修环保技术无法被很好地运用,对我国的建筑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建筑装饰装修环保技术上停留在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技术和建材上还是处于研究阶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国加大了对装饰装修环保产业的管理力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在该领域的软实力还有待加强,环保产业设计与社会建设之间相互冲突,且在装饰装修的环保规定上与实际环保装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很多环保指标都无法满足装饰装修工程。比如在建筑材料中,有害指标与国家相应指标没有统一,需要我们对技术和材料进行相应的创新。
二、建筑装饰装修中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必要性
伴随人们对于住宅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设计理念被不断应用于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目前人们对室内装修设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就需要采用一些化工材料,像油漆、涂料等等,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给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其次,一些建筑物本身的材料也具有一定危害性,如家用电器、卫生器具等,都可能会产生噪声污染或者放射性污染,也会给人体带来极大的损害。但是建筑室内环境又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人们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下,肯定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室内装修中,应该积极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装饰材料,不断改善室内装修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够给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和学习工作空间。
三、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加强环保设计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落实节能环保设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践行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设计理念
现如今,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就必须更好地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践行节能环保理念,必须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并以节能环保理念作为根本指导方针,不断促进设计策略在工程中的实现,以便能更好地开展相应工作,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同时,只有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加强对资源的重视程度,可有效降低高耗能的装饰装修,而在设计方案中,设计人员必须有效依托建筑工程结构,尽量避免拆散墙体,以免出现不必要麻烦,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为人们提供最舒适的居住环境。
2室内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践行节能环保理念,必须选用经济、节能环保的材料,不仅要求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耐久性,还必须关注材质问题,选用各种节能环保型材料,避免其对人体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同时,还应防止室内环境出现污染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以下 2 个方面入手,才能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实现环保:①选择少加工的材料,且材料材质一定要保持天然或可长期使用,且可回收利用。②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材料不仅应具有全新、独到的材质,还应具备节能环保、经济的特征。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得到最广泛的运用。家装墙面装饰材料的选择尽量不要选用木制板进行装饰,最好是选用刷水性涂料或者新一代无污染环保型墙纸,或者是采用棉麻、丝织作为天然墙纸。
3装饰设计中的灯光设计
灯光设计也是室内装饰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 LED灯的运用,这样不仅可起到节电的作用,还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从而实现室内灯光设计的环保模式。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灯光设计,这是因为灯光设计是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设计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建筑室内的特点进行设计,注重自然灯光,可进行直接照明,并选用节能灯具,淘汰现有的白炽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4室内绿色植物的科学选择
适于室内种植的植物: 月季、玫瑰吸收二氧化硫;桂花有吸尘作用;薄荷有杀菌作用;长青藤和铁树吸收苯;万年青和雏菊清除三氯乙烯;银苞芋吊兰、 芦荟、 虎尾兰吸收甲醛。不适于室内种植的植物: 兰花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紫荆花所散发出来的花粉如与人接触过久,会诱发哮喘症或使咳嗽症状加重;含羞草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人体过多接触后会使毛发脱落;月季花所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一些人产生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百合花的香味也会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
四、室内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方法
1.预防
在房屋建筑装饰中应尽量使用天然环保的装饰材料,对于家具的选用同等重要。一定要注意,在购买家具时,首先要看好其构成成分的污染含量证明,并对新的家具要等到有害气体释放完之后才能使用。在迁入新装修的住宅之前,首先应找专业检测人员对室内环境进行安全检测,等做好安全评估之后才能入住。
2.治理
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治理最关键的还是经常通风换气,尽量采用全面通风和定时通风策略,一般新家居室内,要等装修完半年才能达到符合标准。后期治理可以用植物吸收室内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另外还可以采用新技术、新型机器来净化室内空气,使有害物质或气体变成无害物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行业只要把节能环保落到实处,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室内装饰装修整体水平的发展,减少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装修效益,不仅对装饰企业效益有利,还对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政策的落实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环保设计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无论到什么时候,节能环保的室内装修都不会过时。
结语
综上而言,在建筑装饰装修环保设计中,首先必须对装饰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是环保家装的关键,要想保护自己及家人在居住环境中健康的生活,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环保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而言之,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中,合理地应用绿色环保理念,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室内装修对人们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产生积极作用。
厨卫室内环境搞的PM2.5很热,我们的研究团队到目前为止,我统计了一下,北京电视台三期节目,中央电视台二期,湖北电视台两期,浙江一期,凤凰卫视一期,平面媒体好数次了,前两天有一个网络,这种互动也很热烈。所以我说这个例子就是说这是一个热点话题。
室内环境的治理,如果住宅排气道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从工程层面来讲是可以实现的。从国家标准,住宅排气道系统来讲,其中对住宅排气道有了评价指标,排风量、换气次数、防火、防倒灌、民用建筑污染物五个要求。
1 住宅排气道“堵不如疏”是普遍的真理
住宅排气道是功能性很强,指数很敏感的一个行业,从目前的市场角度分析,住宅排气道“硬堵不疏”的同质化现场普遍,排气道产品的整体效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希望值,一些厂家不惜夸大排气道的效果,严重打击了“堵不如疏”,产品群体,进而在社会层面扩大负面影响,造成行业的先天不足。
与其先天不足,与其堵不如疏,有人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硬堵不疏住宅空筒排气道形式市场上鱼目混珠。制假售假的排气道形式只尽所能的去堵,堵不住也还是只能堵,因为在坚信人性本恶的人看来:堵不如疏,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的!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硬堵不疏而导流。“堵不如疏”是普遍的真理, 硬堵不疏是堰塞湖的道理。
作为住宅排气道企业能有这样的思考是很值得我们去鼓励的,这方面的专家提到了一些问题,住宅排气道这个行业处在鱼龙混杂的状态,作为行业的专家,下面我们也有很多开发企业,他们在选择住宅排气道系统的时候更应该关注什么指标,技术体系,哪一些作用更好,哪一些需要再去思考,在我国严寒夏热地区、冬冷夏热地区、冬暖夏热地区创造绿色健康的厨卫室内环境。
2 住宅排气道是每一个业主不能忽视的问题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人们对室内环自身及家人健影响越来越关心么,怎样判断您家人生活的环否安全和健康呢家根据多年来室内环境检测理的实践,归纳结出了造成危害的主要表现。
(1)火灾危险
“高层建筑比其他民用建筑潜伏着更多的火灾危险,并且一旦发生火灾,扑救极其困难。”因目前空筒止回阀形式(只堵不疏)排气道在住宅中普使应用,而事实上,这种排气道的结构截面小,过于简单, 因为单孔空筒式排气道产品不是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排气道产品,其需要依赖接口配件)。就目前建筑中使用的厨卫排气道为单烟道结构竖向相通,破坏了各层防火分区。在住宅中某一层发生火灾时,其烟雾、火焰顺着竖向共用排风道向其他楼层蔓延,形成了火灾的通道。
(2)在排气道进气口处任意安装个所谓防火止回阀市场普便认可, “只堵不疏”应用广泛。因为他价格低。所以, 烟气回流倒灌现象非常严重。防火止回阀几乎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排烟防火阀的试验方法》GB15930的有关规定。普遍存在缺少故障状态警示标志信号装置 。
(3)就目前状况住宅厨房卫生间排风支管设置防火阀安装在厨卫排气道竖井内,一是不利于检查、维护,产品过于简单,二是防火阀、防火附件也好,熔断执行机构与元件,没有依据说明腐蚀时间期限,公共建筑消排烟设施,在自然环境与厨房卫生间排气道使用中腐蚀物成份不同,居住者在烹饪中燃气未燃烧的成分份,油烟中含的酸、盐、碱成份腐蚀要比公共建筑恶劣的多。日后会带来火灾隐患。
(4)厨房和卫生间对室内PM2.5的贡献。
我们发现烹饪时,厨房中的颗粒物含量还是明显增高了。但升高的数值根本不值得我们诚惶诚恐,而且这个含量相比于空气中严重污染时的PM2.5含量还是有所不及的。另外,现在的厨房公共的排气道截面普便较小,当烹饪时开启油烟机后,油烟会直接被抽入公共排气道,而单孔空筒止回阀式排气道是直接对室内环境污染贡献室内PM2.5污染大户。
从调查中可看出,女性肺癌患者高于男性的调查分析,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女性肺癌患者增幅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肺癌发病率出现了显著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厨房油烟是女性患肺癌的诱因之一。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做饭一小时“煮妇”相当于抽两盒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一项长达5年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女性长期在厨房做饭会使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5)采用变截面(只堵不疏)排气道虽然可以为下层住宅增加了一定的使用面积,这给建筑设计及施工带来一定麻烦。根据实际计算结果,以三十层住宅为例,下层住宅厨房增加的面积只有0.08平方米,相比之下增加实用面积是否具有经济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6)目前住宅建筑中出现的单孔空筒止回阀式厨卫排气道,主要存在防倒灌、防串烟串味的能力低,尤其在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中最明显,用户反映不满意。以往许多学者曾对此问题做过不少研究开发,但对此问题解决不够完善,只在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中还有效果。有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在排气道进口处,又加设了逆止阀装置,即排油烟机关闭时,逆止阀也关闭,阻止了通风道中油烟的倒灌,但时间一久,由于中国式的烹饪习惯所产生的油烟将逆止阀的阀片牢牢沾死,再也无法排风了,油烟机只耗电,排不了风,给用户造成不良后果,其通风效果可想而知。
(7)专家建议解决方案是,在建筑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双风道的形式使高层住宅奇数和偶数层的支管分开排风,可以使支管间距增加一倍,从模拟的结果可以比较看出有效地解决了排风倒灌的问题,而在工程设计实践中,这种方法也较容易实现。它对原有图集的改变也不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该排气道系统整体功能:在住宅建筑内的厨房设排油烟机,卫生间设排气扇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排烟、排气系统所服务的户间不串气、火灾时不串火、室外风不倒灌等功能。
(8)买房注意住宅排气道,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人们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平均占66%,因而室内空气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问题。内家居环境健康问题是每一个业主不能忽视的问题,人们在烹饪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油烟、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家庭主妇及儿童,所以买房时,每一个业主请注意自我判断住宅排气道。
3 厨房和卫生间设计的内涵,通风三原则
厨房和卫生间的通风的定义:通风就是使室外和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交换,不管您用的是哪一种系统的通风设备,一定要能确保室内有充足新鲜空气而且满足下列需求的功能。
能驱除不好的气味以及各种不同的污染。
能保证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尤其是防止室内物品的发霉。
符合建筑物节能规范的要求。
通风三原则
原则一新风路径:定义新风的路径――新风从起居进入,由卫生间及厨房间排出。为绿色住宅的厨房卫生间做出必要的技术保障
原则二风量:确定住房内最小排风量――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新鲜空气量。
原则三新风时间:保证每天按时的通风。
北京来讲,冬天你早上起来全部开窗户,因为无法忍受,屋内是有暖气的,不仅仅耗能,你家里的人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室内温度18度,室外零下几度,也有问题。还有气流,并不是你想想的密封窗户进来进入你的卧室,也可能从卫生间到卧室,也可能从厨房到卧室,还有一些地方根本不能开窗户,风太大,开窗的自然通风只能是机械通风代替,所以我们要实现民用建筑的0.5次换气,必须要使用机械通风的方法,你可以辅助自然通风,这是一个先后次序的关系。节能重要还是健康,当然是健康第一,节能第二。所以既然是这样的话,你渗透肯定不行,有人说了,我就开窗户,开窗的自然通风,你怎么开窗啊现在,PM2.5全进来了。
4住宅排气道绿色设计保障
中国住宅排气道联席会”设立是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北京丹轩厨卫技术中心倡议下,由国内具有自主创新、专利技术相关的企业法人联合发起成立的,以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宗旨,自主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来自政府的大力扶持,是我们竞争力得到支撑和壮大的关键。
现在整个住宅排气道行业都需要系统标准,目前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己在2014年2月1日实施,住宅排气道应用技术规程工程标准在报批中,《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194-2006产品标准的修订已起动。这里面提到了很多的通风方面的,除了要求换气次数的测量方式,厨房、排气道的整个测量方法,甚至模拟分析的配套标准,排气道绿色设计是住宅室内环境保障。
还有我们应在做的事情是标准图集,住宅排气道系统的整个图集,我认为那标准出来了,评价也有了,大概体系也差不多了。再说将来这个住宅排气道怎么发展,这个住宅排气道标准我们可以再提高,将来可能还是一个互相引导的关系,因为现在有一些其他的政府的政策也有很多,比如说最近比较热的,今年国务院001号令就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务院今年一月一日颁布的,去年还有一个财政部对建设部的绿色建筑的补贴,二星每平米45块钱,三星80块钱,你如果采用了住宅排气道系统是可以加分的,实际上你每平米的自然风比较少,一方面标准规范要求,现在产品认证都有,可以通过产品认证,这些通过一方面住宅排气道标准的要求,通过推,设计上的要求,一面认证,循序渐进的把整个产业拉动起来,我觉得整个住宅排气道产业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个行业做好。
5 排气道标准应整合好设计系统化
厨房卫生间住宅排气道系统化的设计要求,按照这个标准,这样做的好处就可以集成厨房、卫生间最密集的多家优秀排气道建材企业的产品。很多优秀的名牌企业愿意和他们合作,现在这个发展模式也是我们倡导的,我们也开了几次交流会,未来的厨房、卫生间排气道也是系统化,整合好了以后就是推广到设计、开发商单位,而不用每个需求用户一样一样的自己去找产品,集合下来,既经济质量又好。
因为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法律,有些地方还提出来,另外还有一些是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法,建设部门有一些管理法,有些地方也提出来一些办法。这个是从法规来说的。相关的标准也有很多,实际上我们国家的排气道标准并不缺少,缺少的是怎么执行,现在说起来就是有一个现象,执法难度很大。厨房、卫生间排气道多方面的标准,但是,没有一个标准是保护人群的健康的、生活质量出发的安全健康相关的因素。应为这些量的规定,现在这些标准是缺乏室内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但是,现在也有一个问题,部门很多,的标准也不少,比如说有关厨房、卫生间排气道的标准,现在有4个部门了这个标准,里面有些部门互相之间也有一些不匹配的地方。标准制定的原则比较容易,但是问题是你要制订,选用什么样最敏感的指标,经济合理,技术稳定。如果指标定很高,但是执行起来很难。第一要安全性,这是根据有些标准规范确定的排气道耐火极限、防火止回阀,确保安全健康的基础限制。另外有可行性,根据我们国家目前提出的一些排气道标准。应经济上负担得起,技术上办得到的标准。
6 住宅排气道设计向“智”造转型
目前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己在2014年2月1日实施,住宅排气道应用技术规程工程标准在报批中,《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194-2006产品标准的修订已起动。希望建设部颁步一个实施管理办法,另外上海、江苏、重庆、吉林、青海筹都将制定出来应用技术标准。光有标准不行,必须有一个红头文件,有一个章才可以用。从这个来说它有几个层次。 一个是法律层次,一个是法规,还有规章,另外还有规范。这个说起来是一整套都有了。
为行业争取标准制订话语权,这是我国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实施以来,《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309-2013出台。《住宅排气道应用技术规程》协会标准即将出台,同时对《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 194-2006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这一事件表明,中国住宅厨卫排气道行业开始向“智”造转型,为我国住宅排气道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争得了“话语权”,加大相互支持 相互给力借力。为提升了我国住宅厨卫排气道行业创新和相关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城市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环境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机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随之而来,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这反应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一、城市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反应。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对城市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以最小最少的资源消费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要求,包括如何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系统的自我再生能力,如何尽可能多地使被破坏的景观恢复其自然的再生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设计,同时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1. 地方性原理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选择乡土物种,乡土材料,构建地方群落,形成地方风格。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景观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如光、风等,则可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3. 尊重自然,展现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然而,无论在城市或乡村,我们都十分需要自然环境,为使人类能延续下去,我们必须把人类继承下来的大自然的恩赐保存下来。在设计之初要更多地考虑景观生态原则,利用生态的、可持续的和自维持的方法及手段去适应自然的变化。要把人和世界结合起来观察和判断问题,将人与自然潜在的和谐表现出来。
三、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因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设计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节约理念和环境效益的现象。
中轴式、重气势的景观大道和城市广场等只是为了宣扬政绩和排场而兴建,过分重视形式与外观,忽略了人的需求和景观的生态属性。对于景观的设计缺乏科学的规划分析及合理的设计手段,一味的追求美观和华丽,使得景观沦为装饰品而毫无功能意义。“大树移植”、“草坪热”等普遍存在,表面上打着“生态”的旗号,实际上却缺乏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漠视与破坏。
四、城市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有效的资源之一,尤其在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极度匮乏、城市化的迅速提高的背景下,土地的合理高效率利用,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立体化是高效使用土地的最有效的手段,即在有限的用地上,尽可能多的提供活动场所,形成多层次活动平台的立体化景观环境。如将停车场、商场、餐饮、娱乐等设施尽可能转入地下。
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是将城市开场空间、森林、野生动植物、公园和其他自然地域形成的绿色网络看作支持城市和社区发展的必要的基础设施。从宏观范围来讲,绿色基础设施可以调蓄洪水、构建生物栖息地等,保护和定义了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从微观尺度来讲,绿色基础设施是作为城市局部设计中各种过程相互作用的媒介,它联系了自然、人以及精神,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绿色基础设施是以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的,因而具有提供多重功效的潜力。大多数绿色基础设施的首要功能都涉及水资源的质与量。如果从景观学角度来看水资源,它是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所以就可以实现包括游憩、野生生物栖息、环境教育和交通在内的多重相关功能。绿色基础设施的一个显著而重要的优势是能够在同一场地上实现多项功能。
绿色基础建设代表了一种规划和设计城市系统的新思想,这种城市系统可以支持现代城市的运转。以下为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开展城市绿地建设,持续完善城市绿地网络体系;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建立和完善行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体系。
五、结语
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其作为一个持续进化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人们常说,可持续的环境和发展必须“放眼世界,行于足下”,而景观正式“行于足下”的立足点,是实现可持续城市环境的一个可操作界面。城市景观在展现自身之美的同时,也在改善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环境。未来城市景观建设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1]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规划,2005,(09).
[3]张红卫,夏海山,魏民。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论[J].中国园林,2009,(09).[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一、引言
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与生态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城市化过多关注经济功能、忽视城市的生态功能,造成下垫面硬化,湿地、湖泊被部分填埋,绿地减少。此外,现有的管网设计多偏重末端集中控制,造成城市地表径流增大,既浪费了雨水资源又使城市埋下了内涝多发的隐患。实践表明,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很难全面解决城市旱涝、水体污染、绿地减少等问题,城市建设与管理亟需树立系统整合的理念,以此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理念,开始在我国推广。那么,如何建设海绵城市、避免一哄而上导致决策失误,首先要认知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建设的核心主旨。
二、海绵城市内涵及核心主旨
海绵城市的内涵可概括为通过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海绵体”,修复已被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通过采取“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排水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解决水污染及生态退化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本质在于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构建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最终目的是使城市具备能够“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正如有关专家所言:诸多水问题的本质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失调,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因此,从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建设的核心主旨出发不难发现,海绵城市项目具有不同于一般项目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推进相比普通项目的推进,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和隐性。
三、海绵城市PPP项目特点
第一,多层次特征。从城市雨洪管理绿色海绵技术到城镇海绵系统,再到综合水安全系统与水生态基础设施,每一项海绵城市的建设项目都要为实现微观实效-中观实效-宏观实效服务。第二,集成性特征。海绵城市PPP项目是海绵城市系统的各微观组成要素,面对的是动态的生态系统,与轨道交通、管线建设等不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固定性特征,其内部运行机制更为复杂,集成性和隐性程度也更高。第三,动态性特征。海绵城市PPP项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运行上的灵活性,为不断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及项目间的协调配合留有一定的动态发展余量。第四,公用性特征。海绵城市承载的雨水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改善生态环境等职能使海绵城市PPP项目大多带有公用事业性质。第五,成本相对性特征。短期上,由于很多城市在生态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欠账过多,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投入比较高;长期上,从理论上讲,综合经济收益高于运营成本,如果能在最初的规划阶段将这一理念融入建设过程中,其成本可大大降低,甚至比传统的以灰色基础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设施更加节省成本,相对旧城区的改造成本也会更低。第六,不确定性特征。海绵城市项目生命周期较长,参与各方多且相互关系复杂,在立项、融资、建设、运营等环节会有很多不可测、不可控的因素出现。由于当事各方很难约定各种情形下的责权利,因此会呈现出资产专用性强、信息不对称等特征,导致不完全契约状态下风险和效率的不确定性且呈现动态化发展。
四、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
由于我国在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海绵城市项目自身的特点,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将面临项目选择、规划、设计、融资、运营、监管等方面的潜在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将会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浮出水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速度和实际成效。为了有效应对、妥善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应充分分析并探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项目选择
海绵城市PPP项目前期评价机制的不完善。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物有所值”审查结果将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世界上很多国家运用资金价值(Value for Money,VFM)评价方法,对PPP项目进行评价,而我国PPP项目前期评价中VFM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对PPP项目本身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和外部性考虑不足,缺乏大量影子r格与行业数据等基础数据。由于缺乏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积累支撑,定量VFM不仅成本高而且缺乏准确性。
(二)规划层面
第一,规划过程中控制参数的选择问题。虽然美国低影响开发、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管理、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等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从我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到具体实践,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本土化案例可供研究。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调控参数标准的选择成为瓶颈,亟需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进行全面论证。
第二,两类系统的有机衔接问题。从系统衔接角度讲,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建成了大量灰色基础设施,如何在实际管理和操作层面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现有灰色基础设施的衔接,如何将绿色建筑(海绵建筑)有机纳入海绵城市的发展战略中亟需进行深入论证。
(三)设计层面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在我国的具体实施需要大量详细的海量数据支持。但是,我国很多部门和企业尚不具备低影响开发的设计能力。
(四)融资层面
社会资本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普遍持谨慎态度。2014年7月,财政部第43号文件,提供了新一届政府对城市融资和地方债务治理的框架,其中明确提出将逐步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创新型项目投融资模式,但是社会资本对此却普遍持谨慎态度,其中的原因之一即海绵城市PPP项目的融资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主体的地位和权责不清晰,无法律层面界定。特别是随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逐步剥离,需要与PPP模式下的特殊项目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实现市场机制下的分工合作,要求必须针对海绵城市各类项目的特点以及不同企业的自身条件和优势,探索不同阶段、面对不同主体下的运行模式,否则将很难形成持续的市场化推进力。
五、海绵城市项目在我国实行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操作层面缺乏可行性论证和实证研究
(一)建设运营模式
1.政府购买服务型,项目公司进行设计、建设、资金筹措和运营。这一类型的项目有可能出现项目资产所有权所属对运营服务价格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加大财政支出以及公私部门之间风险分配的纠纷,有悖于海绵城市PPP模式实现政府建设与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关于所有权的配置问题,即使是PPP模式做得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对所有权配置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是在实证研究方面还很欠缺。
2.消费者付费型。政府部门仅参与项目计划和许可,项目公司独立进行设计,资金筹措和运营通过收费收回投资和实现利润。需要注意的是,海绵城市涉及的生态水基础设施服务如何与消费者的间接付费合理联系是难点之一。宏观上讲,这是一个在分税制基础上跨区域的水生态系统治理问题,决定了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式、数量和质量。而方式、数量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海绵城市的进度和成效。
(二)监管层面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水生态质量信息问题需要智慧城市系统大数据支撑和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监测与信息传导,以提高政府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从我国目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看,很多城市还不具备提供大数据支撑和物联网技术的能力,由此必将为海绵城市项目的整体启动和运行带来影响。此外,从项目后评价层面的角度讲,PPP项目绩效指标多以问卷调查、模型计算归纳得出,很难动态纠正项目过程中的错漏,并且PPP的绩效指标体系也不尽完善。
六、对策
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诸多潜在问题是多方参与的一个系统方案,涉及法律体系、公共政策、技术体系、管理机制、公众参与等多个层面,最终这些层面的问题都将归结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因此明确分类管理是重要前提。
第一,推进PPP项目VFM评价体系建设,建立适用于我国水生态基础设施的计算条件和指标参数,为VFM执行制定统一的量化范围和标准,科学计算以往管理体制下政府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支出总量和采取PPP模式政府的支出总量。第二,每个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具体项目立项的可行性,以分区目标、用地分类目标、用地控制指标为基础,综合考虑现有的灰色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与拟建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海绵城市所涵盖的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有机融合的问题。因此要设立协调机构,协调住建、水利、财政、环保、交通、农林、气象、规划等部门,建立区域协调管理机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第三,加快开展LID技术应用研究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本土化的设计能力。第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类管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城市组建了投资建设公司,对基础设施企业的资产进行重组上市,但是这些举措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有效管理的问题,对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项目的作用很有限。海绵城市建设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项目属于非盈利性质,有些又属于盈利性质,因此必须区分海绵城市的项目组成并实行分类管理。比如,以非盈利性质项目为主的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与以盈利性质项目为主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必须分离管理,即以城司为代表的地方融资平台和SPV共生的局面,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主体权责,保障海绵城市PPP模式的政府一方、项目一方和社会资本一方等各主体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和经营权有偿转让机制,促使政府投资从经营性水生态基础设施领域稳妥、有序地部分退出。此外还应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要与发展银行、保险、信托、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开展海绵城市项目在我国实行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实证研究工作。第五,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征收雨水排放费的法律法规。我国对于海绵城市项目的服务定价研究需要与监管环节相联系,结合实际数据研究并制定雨水排放标准,并对现有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加以改进和完善,确保政府对海绵城市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合理。第六,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的进度,特别是要加快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的信息应达到实时网上公开化,让公众能够分享海绵城市项目的规划、设计、融资、建设及运营信息,这对于推进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混合制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七,加强对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后评价实证研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海绵城市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
综上,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公司、业界和社会资本必须针对本地实际,在建设模式、技术体系、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创新实践,这是推M海绵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2]叶晓东.海绵城市实施途径及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2):51-57.
[3]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6):26-36.
[4]胡振.公私合作项目范式选择研究――以日本案例为研究对象[J].公共管理学报,2010(3):13-121.
[5]何常清.以控制指标的分区分类落实引导海绵城市建设[J].江苏城市规划,2016(2):38-39.
因中央“四渡赤水”名扬中外的赤水市,是全国“革命老区”和贵州第一个党支部“赤合特支”诞生地,历史上涌现出贾若瑜、秦川、段雪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传承。“十二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凝聚起率先小康的强大力量,取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效益最好、改革开放活力最足、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个最”丰硕成果。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4.11亿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以上,生态经济占比突破70%。
“十三五”期间,赤水市将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以“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三市”战略,集聚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发展,千方百计做强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全力在全域旅游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确保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切实在脱贫攻坚上精准发力。围绕“22668”目标,通过“六个精准”和实施“五个一批”,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用2年时间完成3969户、15421人搬迁,今年确保2778户10718人全部脱贫、3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面小康达标验收。
切实在大数据产业上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大数据与信息产业、社会管理创新、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以配套成渝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电子信息终端产品配套企业,2016年力争引进电子信息企业30家、实现产值8亿元,2020年确保达到40亿元。以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引领“云上赤水”“智慧城市”建设,为推进全域旅游提供重要支撑。
切实在创建生态经济试验区上精准发力。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第一政治责任,以“四河四带”建设为重点,始终坚持“全景赤水、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实施“12345”行动计划。一是围绕全域旅游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精心打造“四季有花、四季多彩、美轮美奂、色彩斑斓”的新赤水。二是围绕全域旅游狠抓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竹木加工、特色轻工、新医药大健康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配套建设工业旅游网点6个以上。三是围绕全域旅游狠抓“三农”工作,高标准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成为全域旅游的参与者、受益者。四是围绕全域旅游狠抓山地特色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贸商务等生产业,积极发展健康养生、特色餐饮、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等生活业。五是围绕全域旅游狠抓旅游产业化,大力提升景区品质、服务水平、品牌影响力,全面打造“丹青赤水”旅游形象主题品牌。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0%以上。
切实在改革开放上精准发力。按照“打破才能得生机、创新才能有前途”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动旅发公司与通途公司深度合作,着力将旅发公司建成引领赤水旅游产业发展的实体公司、融资平台、龙头企业;牢固树立“与重庆同行,参与重庆市场竞争”的理念,努力在交通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共享、政府整合资源、企业转型升级平台、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上实现“五个互联互通”,确保“十三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500亿元。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普遍性措施
Abstract: the pres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worsening energy problem,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fluenc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predict that, by 2020,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China will be more than 50%, that is from now on 20 years, will be about 400 million rural population to into the urban population,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s also relate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so on a series of related problems. Can deal with this phase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For this, we put forward a low carbon ecological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carry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Keywords: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y universal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
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重要战略。什么是低碳生态城市呢?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 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仇博士指出为了推动其发展, 我们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抓, 微观方面从每个家庭居所―绿色建筑入手;宏观方面需要从城市整体的层次来寻求应对之道, 即打造低碳生态城。要把低碳城市和生态目标相结合, 走自己发展的模式, 建立起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生态城市。在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 提出城市规划中的普遍措施。根据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 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规划战略。
2.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普遍性措施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制手段, 是一种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 对于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经济加剧转型的中国,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尤其重要。在进行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时, 必须全范围考虑城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把握时间空间上的整体协调系统。将其视为整个生物圈的一个系统, 按生态系统的本来面目规划城市, 即, 基本上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综合考虑城市系统结构中的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资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通过对于城市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规划, 使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考虑城市内部外部两个环境系统的作用;坚持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评价基础:宏观控制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表征”和城市状态的“公平表征”;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并把设计和控制纳人远期规划管治的范畴, 才能有效地监控和指导低碳生态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具体专项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能源规划, 涉及到城市能源开源节流和生态分布。研究开发新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节约现存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生态式能源分布系统。发展绿色能源, 挖掘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地热、氢能等“ 绿色能源” 的巨大潜力, 形成多样化的能源结构, 保障能源安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 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使用一次性饮料容器;推广小型日光灯和节能灯管;发展混合式发动机的复合式汽车;将补贴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经济的基础设施等。在小区的生态式能源规划中, 把太阳能、风能, 电梯的下降势能、沼气能通过各种技术等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内部的可再生能源网络, 从而使居住小区从能源消费场所转变成为能源的生产体。
第二、绿色交通规划, 要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是对传统交通模式的逐渐式绿色化改造。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 例如单双号运行制度, 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 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运用先进技术和燃料能量替换, 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规划开发新的绿色交通模式。开发多样化的运输系统, 包括良好的轻轨系统并辅以必要的公共汽车, 有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把地铁、主干道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现地铁到一般公交的零换乘, 以及地铁或一般的公交与自行车也实现零换乘, 大大降低交通能耗, 减少污染, 并向人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这是一种一举三得的局面运送量更大, 空气更清新、锻炼更方便。同时小汽车少了意味着停车场可以转变为公园, 创建更加文明的城市。
第三、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中, 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 要按建筑节能标准65%以上进行;在房间内配置实时CO2排放动态监测评价和能源监控系统、实时的通信、高速度的宽带提供不低于全部住宅数量30%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过渡性的出租房。在建筑节能方面,需要大力推行太阳能屋顶计划,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 可以此为契机, 扩大太阳能适用范围, 促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快速发展。在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方面: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 让城市发展与大自然达到适应性共生, 模拟生态系统循环。保持原地表水的径流量, 保证建筑、小区、道路都可充分渗透吸收雨水, 从而维护水循环。
第四、绿色化产业结构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显著影响碳的排放量, 传统的农业生产只是辅使用商品能源, 服务产业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也非常有限。真正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工业的高速发展是我们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 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 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同时, 在工业生产领域, 实现低碳生产, 推行生态经济和清洁生产,在把握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生态产业链, 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采取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第五、绿色生态水循环的问题上, 要立足现实考虑将来, 解决和改善供水的质量时, 提出明确水循环战略。在生态城镇节水方面, 需要具备更为长远和实效的目标, 特别是在那些严重缺水和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要求生态城镇的开发建设不会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冲击, 不会恶化水源质量。在相应技术利用方面:要求生态城镇必须实施“ 可持续的排水系统”(SUDS);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循环利用方面, 不仅要考虑水量和水质问题,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 还要考虑其合理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废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的生态化发展同时实事求是地标定水价, 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 收集雨水, 提高非农业用水的生产率。
第六、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低碳生态规划的重要部分, 主要包括: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 大气净化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和噪音弱化设施等等。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的设施完善及自然绿化带、城市绿洲建设, 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内外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大力推动城市近郊和远郊的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0 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坚持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更新规划和建设理念,发挥绿色技术的作用,建设成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城市和低碳城市,是摆在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上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国外探讨与研究绿色城镇化和绿色技术等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到绿色城镇与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城镇技术创新等。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式是从国外引进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如陈万球认为,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走出发展中的困境,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不二选择[1];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社会系统要素整合塑造构建而成的[2];袁凌等提出了构建绿色城镇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对其技术创新想法[3];刘栋、李伟朋分别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优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零能耗住宅建筑技术可行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4-5];董泊提出,既要从单体的绿色建筑抓起,又要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建设[6];徐琳琳则从城镇风貌设计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利用绿色技术[7];贾铠针指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动力机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长效管理的保障作用[8]。
1 新型城镇建设的绿色技术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是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依托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城镇发展模式,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绿色”、“可持续性”[9]。绿色技术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选择。为了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绿色技术的迫切性,大力推广新型城镇化下的绿色技术[10]。
1.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绿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合理布局、规划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体现。绿色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要符合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该区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等要求,了解该区域内公众对各类绿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及相关建议,拟定出合理的配建标准,完善空间布局,协调设施建设,使该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设施资源配置做到从“有”到“优”的转变。
1.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交通绿色建设
现今交通拥堵现象在我国多许多城市十分严重,如何提前做好交通规划,避免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纳入的工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地区的特点,如城镇规模等,选择合理的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建筑技术
①建筑的体形和朝向。建筑体形系数和建筑物的节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设计合理的建筑体形可以更好地减少建筑物和外界的热量交换。同时,建筑布局应考虑朝向对节能的影响,应该结合各种设计条件,重点从采光、集热和通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合理的建筑朝向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②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建筑的外墙、外窗和屋面部分,这些部分起到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等作用,为了降低建筑的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应选择合适的墙体材料,加强外墙保温技术和屋面保温技术。
2 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本文在前面部分论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技术,在此,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的规划建设作为分析对象对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技术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2.1 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发展由来
原信江新区的各村村民多为零散式居住,村庄分布不均,各村之间往来基本都是乡间小道,交通不便,而且该地区存在大量土地闲置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信江新区南区位于鹰潭老城中心的北部,它和老城区隔江相望,信江河将其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环绕,区内绿色葱茏、水清气新,具有非常优越的生态和景观条件。把国家“生态文明”兴国方略和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作为前提,随着鹰潭市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信江新区的发展得以确立。
2.2 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的建设规划
2013年鹰潭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明确了信江新区南区的建设方向。信江新区南区的定位是建设成为城市未来的商业文化中心,建设的规划用地为11.78平方公里,到2020年达到信江新区居住容量15万人,具体规划如表1所示。
3 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技术研究
信江新区南区的规划建设中,通过结合原信江新区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土地资源利用等实际情况,该区通过选择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绿色建筑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 绿色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在该区有建筑面积99700m2可容纳六千名学生的鹰潭新一中,建设有行政办公楼、市政广场公园及配套建筑等的鹰潭市行政中心,占地约31.2亩、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含大型剧院、博物馆、群艺馆等的文化艺术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该区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实现了土地、设施等资源的充分利用。
3.2 道路交通绿色建设
在道路交通的建设中,结合该地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可以避免以后的交通拥堵问题和实现建设中资源的有效利用。该区的道路交通建设目前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网布局,通过龙虎山大桥、鹰潭大桥、信江大桥和鹰东大桥实现和老城区的连接;根据人流车流等特点道路横断面选择为一块板形式,在满足通行的同时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3.3 绿色建筑技术
选取该区常见的一种住宅模型,运用DOE-2软件对其进行朝向、体型系数、外墙保温和屋面保温的绿色建筑技术能耗模拟分析。建筑户型和基本介绍如图1和表2所示。
该模拟主要是通过改变几个方面的参数来得到该建筑模型制冷采暖能耗对比于基准能耗的变化情况,模拟的内容如表3所示。
3.3.1 朝向
将该建筑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每次转动20°,把正南方向设为0°,进行模拟朝向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
不同朝向对建筑能耗会产生不同影响,在建筑设计中要选择适合朝向,该区的最佳朝向为南偏东20°以内。
3.3.2 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越小越利于降低能耗。将该建筑模型做一个简化如图3所示。
通过改变体形系数进行能耗模拟,从表4可以看出:体形系数减小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的采暖能耗和制冷能耗。
3.3.3 外墙保温
对选用的外保温和内保温构造形式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模拟可知,该建筑墙体采用内、外保温做法和单一墙体材料相比较,其能耗量减少许多,选用外保温方式建筑的节能效果比采用内保温方式的建筑效果要好。
3.3.4 屋面保温
模拟分析了正置式屋面和倒置式屋面对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屋顶在选用保温做法后,该建筑模型的能耗都降低了,而且可以看出,倒置式屋面的节能效果要比正置式屋面要好。
4 结论
在信江新区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合理布置建设规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运用适宜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保障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更好的促进鹰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