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5:28

导语:在企业物流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第1篇

【摘要题】电子商务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

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

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

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

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2篇

1.物流管理对市场营销的作用。

首先,一个完善合理的物流管理能够显著的控制商品在配送和存储等环节的开销,实现商品成本的控制,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商品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利润。其次,考虑到当今经济形式和经济规模的变化,例如电子商务、网上商城等形式的信息化经济迅速发展。消费者不再仅仅局限于其周围,交易发生的范围已经可以延伸到全球,而商品同质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情况下,商品的配送速度和质量已经成为这一经济形式的重要决定因素。只有一个完善、高效的物流管理机制。才能保证顾客能够在可承受的时间内收到完好无损的商品,因此物流管理质量的提高能够有力的促进商品的营销。最后,优秀的物流网能够极大的促进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际的经验可以发现当同样或类似的条件下,公司拥有的物流系统越完善,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

2.市场营销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首先,市场营销形成的宽广、复杂的销售结构能够有效的促进物流体系的建设,提高物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一个公司对于商品在市场中的形式判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管理的开销。当决策层对某一商品在市场中表现的判断与最后的现实情况相去甚远时,往往会物流政策的不恰当,最终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物流开销。

二、实现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的统一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市场营销和物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统筹考虑两者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实现两者的内在统一。

1.设计营销策略和物流策略的统一。

在从商品到被提出设计想法直到最后商品的售后支持的所有环节中,物流链各仓库员工和分发派送人员对于商品售卖数量的增加或降低最为直观。另一方面,他们能够与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和评判者丽对面的交流,能够最真实全面的知道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态度,希望具有的功能或性能等。这些信息作为商品最终的评判,应该是设计开发和营销策略制定时最需要的信息,有助于帮助相关团队及时调整策略,改进商品,进一步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此外,物流部门也要根据这一特点,及时有效的实现自我完善,掌握商品特点和营销特点的新变化。

2.商品售价和物流策略的统一。

商品的售价是消费者考虑是否购买本商品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此,售价策略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商品的销量。而物流策略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基于该商品在各个地区的销量的,因此需要在将商品的售价制定策略和物流策略进行统一考虑。例如当商品售价下降或进行营销活动时,会引发销量急剧增加,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商品分派速度和效率,降低每单位商品的物流开销。

3.商品分销和物流策略的统一。

在相同的商品售价和功能、质量的情况下,影响顾客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否能够方便有效的获得这个商品。这个方便有效的获得包含了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消费者能够使用很少的时间和资金找到该商品,二是消费者购买后商品能够迅速、完整的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前者要求公司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分销网络,后则则要求公司有高效的物流网络。这两个网络从覆盖地域范围和发挥功能上有很大的重叠,此将两者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提高效率。

三、市场营销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1.物流管理成为市场后勤的重要组成。

当今时代的大部分商品仍然处于买方市场的状态,因此营销策略的关键和核心是积极发现需求并采取措施满足这一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公司利润的增长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考虑到当今的经济节奏越来越快,商品在市场上的需求状态和顾客意见也出于迅速变化的状态,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及时、有效的满足管理需求,因此要积极引入自动化办公理念,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相关资讯的快速准确传送和共享。

2.物流策略对营销的影响不断加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很多同质产品的竞争一方面靠价格战,另一方面则是靠营销。物流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很多成功企业宣传的突出点和成功的重要因素。物流管理要从商品的制造人手,优化商品制造过程中所需原材料的运送,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在产品的售卖阶段优化管理策略,实现商品的集中配送和快速配送的最有平衡,既保证配送速度,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又降低单位商品的配送成本。

3.统筹制定物流策略和营销策略。

第3篇

1组织结构在精益物流管理的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要逐渐实现扁平化与柔性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指通过管理层与人员的减少,使其组织结构具有弹性、高效、灵活与快速等特点,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扁平化有利于自的发挥,利于纵向管理层的简化,利于企业资源向基层的倾斜。企业组织结构采用扁平化,要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建立客户价值的业务流程,同时,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保证其操作的系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是指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柔性化,通过组织结构及时的、灵活的转换,从而适应外界的需求。同时,柔性化要在企业有序经营的基础上,再进行企业应变与适应转换能力的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转换要尽量减少时间、控制成本,从而保持合理的经济性。柔性化组织结构要结合集权与分权、保持稳定性与动态性、单一性与多样性等。企业组织结构采用柔性化,要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创新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

2作业环节在精益物流管理的作用

企业作业环节要实现规范化与信息化。规范化将保证企业人员、设备与商品的安全,促进企业效益与效率的提升,但目前,企业作业环节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规范现象,为促进规范化的实现,企业要对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并且逐渐完善企业作业环节的规范体系,同时,企业的规范要求要保证其具有合法性与高效性,进而实现企业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输与销售等各个环节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与自动化等,同时也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

1实施的方法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方法

主要包括过程活动图、实体结构图与需求放大图等,其中前两种是最为主要的方法。过程活动图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在此方法中运用精益理念,进而绘制、分析过程活动图,并通过创新、优化的方法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并进行重新设计。实体结构图法是根据供应链,对价值流进行识别,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结构、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解,主要是由容量与成本结构图共同组成的,其目的是通过对活动的简化、合并、调整与消除等,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与浪费的减少。

2实施的策略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策略

主要是指供应链管理策略,包括快速反应策略与有效客户响应策略。第一种策略的目的是对供应链上的材料、销售时间与库存等进行减少,从而保证供应链具有较高效率,此种策略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反应,同时,零售商与生产者保持着合作的关系,实现了对先进技术的利用,保证了企业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第二种策略主要是对供应链的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各方的合作,实现对供应链的系统管理。此策略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管理理念、协调供应链各方。

三结语

第4篇

(一)加快企业管理以智能管理转变成流程管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活动的整体管理,一定要跨职能部门以及领域,对物流活动采取统一管理,只有如此,才可以加快物流的纵深发展。当前,我们的优秀企业也意识到物流对企业管理引发的影响。只有提升企业管理,才可以顺应当前的需求及发展。

(二)加快企业管理以利润管理转向绩效管理。传统的利润观念非常重视边际利润,而现代物流管理人员一定要意识到资源、财务运用的有效管理和相应的成本控制才是促进物流的重点。

(三)加快企业管理由产品管理变成顾客管理。因为不论是生产过程还是市场营销过程,都是通过物流过程引发的,因此,它间接决定了物质产品和营销活动的效率。在企业管理上一定会更加关注对顾客的管理,特别是顾客信息的管理,所以它会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引起较大的影响力。

(四)加快企业相互间交易性管理转向关系性管理。物流的发展需要企业相互间透过一种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协商的物流管理系统,只有企业相互间建立伙伴关系,才可以在物流系统中实现统一,而且实现综合式管理。

(五)加快企业存货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物流纵深发展的条件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企业管理人员要把握整体信息,才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各类物流活动并进行管理控制,从而减少存货量,降低经营是的不确定因素及风险。

二、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物流观念落后。通过制约企业发展的物流方面研究,企业管理人员的物流观念落后,无法意识到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性。企业对于生产过程里的物流管理较为忽略,对于做好物流管理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欠缺认知。管理人员将主要经济放在确保按时交货以及产品质量方面,针对物料的耗费、占用等形成的生产成本提高等现象,欠缺合理的规划与把控,对管理过于忽视。其次,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因为人才、资金的束缚,并且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市场中欠缺符合中小企业初期的信息系统,大部分开发商并不认为物流信息系统市场的低端研发具有价值,所以基础信息以及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过于迟缓,及时是在当前的IT行业中,中小企业依旧无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再次,企业欠缺合作竞争理念。对于迅速多变的市场竞争而言,企业只通过自身的资源进行速度的调整,较难顺应市场的变化速度,企业还没有把有限资源集合在核心业务方面,加强自身的核心功能,没有把自身欠缺的核心业务通过合同的方式进行外包。最后,企业欠缺物流管理人才。由于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意识到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物流人才的欠缺已经变成束缚中小企业物流迅速发展的障碍,并且,现代物流属于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所以,针对教育体系改革的需求也逐渐明显,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创建公平信息平台创建企业物流信息平台,能够通过最短的时间集合到源自不同渠道的物流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展现企业信息相互间的资源互换,进而提升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降低物流运转成本。创建灵活度较高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与反馈的平台,因为被市场环境所束缚,使得物流产品成本产生变化,市场信息的快速获取,可以直接有效的评估物流产品变现价值以及销售情况。通过市场行情进行选择,企业必须考量信息市场的完全性,获取完善的信息,要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创办公平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销售情况以及价格变动趋势给予监督和评估,在最高效率上将市场风险降低。

(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企业物流的综合专业管理人才,是影响目前物流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强化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只是透过社会方式,还应当通过企业内部进行培养。通过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对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激励和支持员工多多参与到物流培训课程当中,将培养高级物流技术管理人才为目标。成为了物流人才管理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培育公司物流技术的核心力量,构成具备创新实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提高公司物流人员总体物流技术能力水准。

(三)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创建从整体上符合企业本身的物流绩效审核制度。创建企业物流行业的会计制度,将会计项目进行入账处理。

(四)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物流高科技技术转变传统物流采取的管理方式,转变物流运行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束缚。创建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升物流管理观念。

第5篇

关键词:物资采办内控机制

一、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内控机制

1、物资采办内控的重要性

物资采办环节是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最薄弱的一环,一是最容易滋生“暗箱操作”、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二是最容易“跑、冒、滴、漏”,在许多企业中,采购成本占企业总

成本的60%以上。

物资采办作为企业物流的起点,直接影响其后续的物料管理、装卸、搬运、保管、生产、包装等各环节,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在信息资讯日渐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利润已更多的集中到降低采购

成本上,因此强化企业的采购管理,加强物资采办内控,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其特别重要的地位及意义。

2、物资采办内控监督的必要性

(1)建立健全企业采办内控是适应买方市场,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需要,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占企业生产建设总投资的50—70%左右,目前我们的企业要进入低成本发展阶段,降低桶油成本,增强国际市场

竞争力,如果采办内控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就不能合理储备及不能采购到质优价廉的物资,将大大增加企业内物流成本及生产成本,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质量,销弱企业市场竞争力。

(2)建立健全企业采办内控是规范物资采购行为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物流的首要环节采办管理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企

业的采购环节中,由于内控机制不完善,收受回扣和贿赂,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损公肥私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腐蚀了一批批的干部,给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认真解决加以控制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

(3)建立健全企业采办内控机制,是推动企业管理、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供应物流综合考虑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需要,生产最大限度的满足销售需要,销售要最大限度的满

足市场客户的需要。

二、完善传统型的采办内控机制

1、信息管理体系。决策是在信息基础上做出的,没有良好的信息环境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决策,没有信息就没有决策,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停滞,内控也就没有了目标。作为企业的各级决策者,必须掌握信息,

因为如果只听下级的汇报,那有时会得到失真的信息,而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决策;物资采办面对市场,当前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不掌握充分的信息,决策就会变成武断。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行业

协会等收集相关信息。

2、决策透明制度。这是公开公正的前提条件,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和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亚星公司采办的精彩之处,就是把隐蔽的权利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一是重大事项集

体研究,不搞暗箱操作。二是决策程序公开化,决策程序职工看的清清楚楚。三是分级明确权限和责任,根据物资类别和金额大小,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做到决策透明。

3、有效的质量监督和制约体系。有效的质量监督和制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程序是保证采办质量的根本途径,规范的物资采办行为,不能只靠个人的感觉与觉悟,根本途

径是靠制度,使包括经营者在内的所有人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违者必究,使质量保证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4、责任明晰、奖罚分明的内部管理体系。这是采办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责权明晰、奖惩分明,只有这样我们的内控机制才能得到贯彻落实,才能发挥出其应

有的作用,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本着速度、效益、安全的原则用好、用活采购资金,按照必须、合理、节俭的原则严格控制采办费用,盘活库存资金,加速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经济

竞争中充满活力和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

5、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这是采办内控监督机制能否得到贯彻的组织保证和基础。一个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优良的队伍来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而队伍的团队意识是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的关键,也

是企业的原动力。

6、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体系,一个企业的兴衰往往与他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当一个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创新的内控机制也就已深深扎根到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之中。

三、促进企业从传统到供应链采办管理的转变

1、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

准时化思想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提高采购的柔性和市场响应力,增加和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供应

链管理就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新思想。即系统性、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外部资源管理是实现上述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对采办部门的要求不能得到实时的响应。另

一方面,关于产品的质量只能事后把关,不能进行实时控制,无法实现同步化运作,而外部资源管理就是将事后把关转变为事中控制的有效途径,使企业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

产品质量标准等,使需求信息能很好地在供应商的业务活动中体现出来,实现同步化运营。同时,也是实施精细化生产,零库存生产的要求,是在生产控制中采用基于订单流的准时化生产模式,即努力实现生

产过程中的零缺陷、零库存、零交货期、零故障、零(无)纸文书、零废料、零事故、零人力资源浪费。

2、从为库存而采购向为订单而采购转变

传统的采办模式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因此制定的采购计划艰难适应生产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客户需求订单驱动生产订单,生产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准

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推广应用现代化(ERP)管理,做好企业内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当前必须注意协调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首先,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其供应商,并与其建立战略同盟,使各供应商成为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实现企业在供应链竞争上的领先地位。其次,对企业物流进行流程再造。采办与供应的重点放在

协调各种计划的执行,实现供应链精细化运作。再次,建立完善合理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使企业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在供应链上信息资源共享,以利于供应链上的各方实现同步化运营,彻底改变企业信

息流程。最后,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在企业内部,采办部门的作用主要是做好与生产环节的沟通,协调供应与生产的关系,在企业外部,采办部门应主动参与供应商的协调计划,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保证

供应商不至于因为资源分配不平的矛盾,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3、逐步实现准时制采购

准时制采购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持续性改进,要进行准时化生产必须有准时的供应,供应链管理需要准时化采购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同步化运作。因此,准时化采购是必然的要求,它和传

统的采购管理有许多不同,其中关于供应商的选择(数量与关系)质量控制是其核心内容,要实施准时化采购,必须首先考虑做到一些工作,包括:

建立准时化采购团队。其主要职责是认定和评估供应商的信誉、能力、或与供应商谈判签订协议,及发放免检证书,负责供应商的培训与教育;在这个准时化采购团队中采办人员职责:寻找货源、商定价格,

发展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并不断改进。

从产品质量、供货情况、应变能力、地理位置、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技术能力、价格与其他供应商的可替代性等,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

有步骤地实施准时化采购,制定采购策略,改进当前的采购方式,减少供应商数量,正确评价供应商,向供应商发免检证。准时化采购和传统的采购方式的一个不同之处是买方不需要对采购产品进行比较多的

检验手续,需要供应商做到提供百分之百的合格产品,需要实现从预测的交货方式向准时化适时交货方式转变。

有效的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取得企业内部各部门及领导的支持是很重要的,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为正式推广实施准时化采购打好基础。

做好供应商的培训工作。确定双方共同目标,只有供应商也对准时化采购的策略和运作方法有了认识和理解,才能获得供应商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培训取得一致的目标,相互之间就能够很好地协调。

结束语:

第6篇

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产品在供货商到销售商与顾客间的流动,所以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拥有一个好的物流管理模式,根据调查在现阶段的中小企业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模式。

1.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管理是指企业在公司内部拥有一支由自身资源构成的物流团队,为自身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销售提供物流运输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物流管理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体化,便于对物流运输活动的统一管理;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自营物流模式需要建立分散的物流组织结构,而中小企业的企业经营规模不大,使用自营物流模式的成本大,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增加成本,制约企业的发展。

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企业将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交托给专业的物流服务行业,再利用中小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与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企业保持一个密切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企业起一个监督的作用,也能对自身企业的物流活动起一个远程控制的作用。但由于许多企业都存在着一种“重自给,轻外协”的观念,所以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模式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只是会一次性或者临时性的向物流服务企业购买物流运输服务,但是在民营企业中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较大。

3.联合物流模式。

联合物流模式是指在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一种物流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利用这种物流管理模式以求达到优势共补、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这样让自营模式的分散物流活动形成一个规模化的物流模式;联合物流模式能够帮助对物流活动成本低但物流活动十分重要的中小企业。

二、构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创新模式的途径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泛,经营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物流管理模式也要因企业内部的经营模式为前提而做出适当的改革。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如何从中小企业本身的结构而去考虑的对策,中小企业在根据自身的情况,形成适合的物流管理创新模式。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改革物流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到现代创新的物流管模式的改变过程中,物流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竞争的关键。中小企业在改革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于各自的情况都不相同,就要考虑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企业物流管理的能力,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和企业对物流活动的成本预算等因素,所以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公司对物流成本的预算多少和物流对企业的重要程度来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

2.中小企业建立完整的物流管理规划以及信息控制体系。

各中小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前都应提前做出规划,而不是只在事后做出评估;此外中小企业无论自身企业的大小都要完善本身物流管理的制度和控制体系,如果不完善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整个企业的物流活动将成一片散沙;在进行物流活动时出现意外状况,也不能及时做出应急措施,所以从原材料的采购,仓库的管理到产品的销售,都要建立适合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及时的了解物流成本和基本信息,以便对物流活动成本进行核实,以做出更加准确规划,降低企业成本。

3.中小企业重视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训。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提出创新物流管理模式的核心。因为各个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引进或者通过培训一些专业的人才。在对员工培训物流专业知识时,也应该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活动规划等专业知识作为培训内容,形成完善的企业专业物流管理团队。

三、总语

第7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国物流也突破了传统的范畴。现代物流包括生产领域里的物资流通,流通领域里的商品流通;物流管理是企业对物资流通过程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现代物流业转化,安全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只有对安全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

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波.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综合运输,2005(3):45.

第8篇

明确逆向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对于工作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价值和积极的作用。逆向物流管理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提出的,其与传统的正向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逆向物流管理注重的是在物流管理过程之中实现科学化的物资替代、物品的循环使用、废旧物品的处理、再循环利用以及整修等等环节。所以,逆向物流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成为对废旧物资的处理和使用,进而达到节省成本并且提升企业管理效益的目的。另外,通过逆向物流管理相关手段的应用,还可以更好地响应当前保护环境和资源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所以相关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之中可谓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逆向物流管理的重点,是对废旧物资的重新利用,进而最终达到节省资源的目标。从整体上加以分析,逆向物流管理是绿色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逆向物流管理对供电企业的意义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电力行业建设的现状加以分析,通过逆向物流管理相关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得供电企业呈现出崭新的发展局面。就当前来讲,电力企业均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在实践工作之中还因为投资过高、物资的成本较高等,在经济方面面临着相当大的难题。所以在今后的供电企业发展历程之中如何有效降低物资的成本且提升物资的利用率,将是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而逆向物流管理相关概念和思想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转变传统电力企业的工作局面,实现新的工作面貌。在传统的供电企业工作之中,其能源的消耗量较大,物资的消耗量也相当大,随着当前物资短缺情况的出现,随着相关问题的涌现,电力企业的工作重点应当逐步转变成为解决物资问题。在最近几年之中全面发展逆向物流管理模式,成为了供电企业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供电企业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废旧物资的利用,进而可以实现循环的电力生产,而在实践之中我国供电企业物资的利用效率较低,一直是重点问题。在今后还应当实现工作方向和研究方向的转变,加强对物资的循环使用。所以,全面施行逆向物流管理是我国当前供电企业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其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只有全面实施了逆向物流管理,我国的供电企业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工作现状的转变,进而做到对成本的节约和控制,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实现对产业供应链和市场化改革的调整。

3供电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重点分析当前供电企业在逆向物流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是全面推动工作进步和稳定向前发展的关键。所以还应当加强对工作趋势的分析,以健全的思想和正确科学的理念,使得供电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可以更好地符合当前工作趋势的标准,符合时代工作的准则。从我国现在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废旧物资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

废旧物资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的末端部分,所以在研究力度和具体操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是企业管理以及逆向物流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2废旧物资管理方法落后

大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较低,再加上管理体制落后,而且在废旧物资流失和浪费之后,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责任划分。

3.3废旧物资的统计和记录工作不到位。

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没有认真按照资产评定和有关规定定期对企业中的废旧资产进行统计,所以也不会有准确的统计和记录信息,财务部门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核算。

3.4企业对废旧物资的管理监督以及检查力度不足。

电力企业不仅原材料消耗量大,而且属于技术型企业,企业中的基础建设、技术创新、工程维修等方面都有较大工作量,所以材料的更换也会非常频繁,由此产生的废旧物资的上报、鉴定、回收、入库和处理工作也需要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分为不同阶段分别管理,而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只是对废旧物资在流程表面进行了监督和检查,并没有真正做到全程的控制和管理,所以管理监督不到位。

3.5废旧物资回收较慢。

由于企业中废旧物资产生时间和地点的不固定,所以对于一些废旧物资未能及时派出相关人员进行回收和监管,影响了废旧物资的回收速度,时间一长也会出现其他原因的损失,导致废旧物资的应收实数和实收数不一致。

4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现代化的供电企业在发展历

程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逆向物流管理的运用基本现状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对供电企业的工作情况和趋势有着全面的了解。下文将针对逆向物流管理在供电企业之中的综合应用对策进行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以此为核心基准使得供电企业的管理项目发展可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最终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进步,使得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实现新时代的目标和规划。

4.1采取分层次的逆向物流管理以缩短处理时间

首先应当全面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特征和工作的形势,注重对传统方式的改进,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和不同的工作环境之下追求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具体的流程应当可以实现物资的循环使用、物资的全面统计、物资的收集以及废旧物品的处理等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还应当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难点制定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进而以分层次的态度来实现逆向物流管理的相关工作标准。另外,还应当在实践工作之中全面的缩短物资处理的时间,这一点相当关键,由于在供电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生产的时间以及数量规模均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处理的手段和技术方式也相对较为复杂,要想从根本上缩短工作的时间且完成工作任务,还应当缩短处理的时间。

4.2建立完善的逆向物流管理体系和政策制度

供电企业应当对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作进度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另外也应当加强对整个系统的掌控,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建立起健全且科学化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数据系统,实现对全过程的控制。供电企业在工作之中还应当明确加强运行的成本控制是实现科学化的物流管理的重点,所以应当通过对工作时间的缩短以及工作流程的具体掌控等方式,节省运营的成本,对于废旧物品的处理,由于其自身也包含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还应当通过企业提升价值以降低成本等方式,使得再循环利用可以成为现实。

4.3逆向物流管理中回收中心的建立和健全

建立起科学化的逆向物流管理处理中心,也是后期应当予以重点加强的工作部位之一,所以应当加以重视。在管理处理中心的建立过程之中应当实现快速的、统一的、分类的、科学化的以及严肃的检查制度,这一点相当关键。回收中心的信息数据处理,应当是基于整个系统信息处理的基础之上。而对于供电企业来讲,集中式的管理将可以实现服务改善,加强整个处理过程的协调性和科学性,进而全面改进传统工作之中对于商品的认可程度和过程的运行进度。对于供电企业来讲,通过科学化的回收中心建设,则可以完美地完成需求量的不断优化改进,进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出更加巨大的空间。

5结束语

第9篇

一、企业应用ERP的物流管理效应从系统理论看,实施ERP系统可使部门、岗位职责清晰、责权分明,业务流程规范,建立起以计划、控制、分析为主的动态控制体系,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正确性、信息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从系统功能看,销售和服务方面实现了对订单和计划的动态跟踪,将提高市场的响应速度和客户的满意程度;采购管理方面,将保证物料供应,降低采购成本;库存管理方面,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物料,降低了库存,提高了采购资金的利用率;生产计划方面,准确的物料需求计划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财务管理方面,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统一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唯一和准确的业务数据为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财务坏帐、呆帐数额。美国是世界上应用ERP系统比较成功的国家。根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的统计分析,应用ERP系统给有关生产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有:库存下降30%~50%,从而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库存周转率提高5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时对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延期交货减少80%,使企业的信誉大大提高。

应用ERP系统也使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使采购提前期缩短50%,节省了采购费用。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作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减少60%;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动力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使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人员减少了10%,但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能力提高10%~15%。在一项对北美、欧洲、非洲及亚太地区等已经引入且完成上线ERP的62家高科技、通讯、汽车、能源、航天及其他一般生产企业的高级主管、一般使用者及ERP引入人员进行的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架构,适应未来功能的扩充及与其他系统相结合。例如,许多企业利用ERP系统扩充了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及现场生产管理等系统。引入ERP系统后,企业的整体绩效有三个阶段的改善:一是新流程、新作业方式及新科技所带来的效率。调查结果显示,财务结算、订单回复、规划周期、开立发票等时间都大幅度缩短。二是透过组织整体的运作所带来的效能,如材料费用减少、协助降低库存、产品次品率降低等。最后是通过ERP系统的运作,协助企业进行策略的改变以及组织的转型。ERP系统通过整合策略、流程、资讯技术及组织人员等,减少销售点、降低信息成本支出,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客户初次查询的答复率和订单生产占总订单的比率。通过对系统的持续改进,34%的企业认为降低了公司库存,33%认为减少了作业人力,26%认为提高了作业效率,10%以上认为财务结算时间缩短、订单处理时效提高。另有63%的企业认为提升了信息质量及透明度,31%认为流程得到改善,近20%认为对客户的回应时间缩短,作业整合性和作业标准化提高。但是,调查也发现,许多企业引入ERP系统时忽略了效益,只是把ERP的活动当成是一个单纯的ERP系统引入工作,未能有效地整合策略、流程以及组织人员;只停留在营运作业效率的提升层面,未能提升至竞争优势的创造。

事实上,提升营运作业效率只是运用ERP系统的基本功能,方便企业追踪其作业流程上的各项活动。在提高营运作业效率后,企业必须针对其核心能力,考虑各种不同的策略,提升本身的竞争能力,获取效益。而这些工作就不仅仅是ERP引入工作问题,还必须将策略、流程、IT资讯技术及组织人员有效整合才能奏效。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相当部分的企业并不认为引入和实施ERP系统会降低库存、减少作业人力、提高作业效率。由此可见,引入和实施EPR系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解决,效益自然而然地提高,还必须加强相应的业务分析和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流程再造。对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也是如此。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很多企业在已经尽可能地降低了非物流成本的同时,发现通过更加有效地管理其供应链———实施新的物流战略,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事实上,所有的物流活动和结果都可以换算成物流运作成本,不管是直接的运输成本,还是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或产生的缺货成本,同时,物流既是发生成本的独立因素,也是创造利润的独立因素。物流服务可以为企业带来创造利润的机会。企业引入和实施ERP就是实施新的物流管理战略的需要和具体体现。企业在实施新的物流战略之前,必须了解自身的物流过程或物流作业消耗资源、导致成本发生的情况,从而正确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和方法实施全面成本管理(TCM),通过连续质量改进,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如果没有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也是难以建立的。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但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物流管理比较成熟的国家,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仍有40%的被调查企业的管理者不知道本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多少。不知道物流成本的多少及其结构,企业管理者是依据什么来决策降低物流成本的呢?很难想象这类企业物流管理是如何改善的。

所以,企业即使引入并实施ERP,也必须研究面向企业物流过程或物流作业的物流成本管理(LCM)。与此要求不相称的是,在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目前开展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偏重于宏观方面,对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尚不深入、不全面。其次,加强对物流活动管理的关键仍是控制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也是实施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有关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外从未停止。但是,目前在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降低物流成本方面还存着许多问题。事实上,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框架内,也没有什么其他成本的分配比对物流成本的分配更困难的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状况、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开展物流成本管理、评估物流收益、分析物流盈亏等五个阶段。虽然许多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系统,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都是凭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也很少出版过论述这些问题的著作。因而,目前,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只有少部分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达到第四阶段,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还处于第三阶段,都还没有达到第五甚至第四阶段。虽然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但时至今日,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第一阶段),物流成本还没有能够提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因而还不可能纳入到企业常规核算管理的范畴之内,物流成本管理还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没有转化成管理行为。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分析及其研究,也基本上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虽然在物流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探索,提出不少建设性建议,但到目前为止,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还多是研究企业与企业之间或物流企业的有关问题,对其他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效益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真正形成适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根据物流管理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和实践。具有以下发展趋势:①将物流成本明确化,明确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制定恰当的计算基准,找出最适合目的的核算方式;②树立物流是一个必须加以有效利用的资源,物流成本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观点,利用物流资源促进销售,争取顾客,争取销售目标的实现;③充分考虑物流服务水平,从与物流服务的关系着眼考虑物流成本,即在提高或维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④在供应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基础上做出物流预算,因为供应、生产、销售出现问题时一般会使物流预算和实际出现差异,而这时应当明确是物流的责任还是供应、生产或销售的责任;⑤在供应、销售部门建立物流成本责任制,以杜绝或减少这些部门搞紧急运输或例外运输而使物流服务水平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⑥积极进行成果评估和物流盈亏的分析;⑦把重点从掌握物流成本转移到如何运用物流成本上来;⑧不仅要把握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更要掌握企业内部发生的包括环境成本费用在内的物流费用,以现代物流管理的观念来控制物流成本。所有这些,都构成企业物流管理研究的内容,主导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根据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方面的实践以及我国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在吸收国内外有关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理论,探索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从而为我国企业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效益的提高提供系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四、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无论是一般企业,还是引入和实施ERP的企业,都应以确定物流成本归集对象为起点,以物流成本的核算、考核和分析为主线,以促进企业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收益、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其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企业物流的参照模型ERP系统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市场经济下的任何生产企业,对于面对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ERP系统无疑是当前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机制、增加盈利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下决心引入和实施ERP系统,但引入ERP系统后仍需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并以流程的方式来思考其作业方式;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设立流程导向组织,进行流程再造,整合策略、流程、IT资讯技术及组织人员,建立合理的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指标;指派效益负责人,同时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实施评价作为一项持续的工作来完成。在此基础上要正确把握企业的物流内容及其构成和相互关系,确立企业的物流运行与管理模型。模型不仅要包括企业各个方面的物流,同时还要以成本为中心,理顺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利于物流成本管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

(二)确定物流成本的归集对象及其确认、计量方法在确立物流成本归集对象时,一方面要反映物流成本发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和不同的物流部分确定合适的物流成本归集对象。在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中,一部分(如对外支付运费等)可以直接确认和计量,且可以控制在“正常”的核算体系中(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能够得到反映),而另一部分则是“正常”的确认、计量体系无法反映的,物流成本管理人员也不能直接得到,因而需要开发使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计量它(如企业内部发生的计入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物流成本)。企业引入和实施ERP,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对此有根本的改变。实际上,能够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反映出来的对全部的物流成本而言,仅是“冰山”一角,因此当企业内部发生的计入其他成本费用的物流成本(特别是由于物流不合理时的巨大机会成本)没有精确化计算分析时,就不能对物流成本有效加以控制,也就无法作出物流合理化的决策。正是这些问题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差别。能否正确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成本的确认、计量是否正确———在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中哪些属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发生多少,共同性物流成本的分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等。为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的确认、计量方法时,要不断对企业物流现状的进行深入分析,改进确认、计量的方法。超级秘书网

(三)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分析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目前,大部分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的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这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与是矛盾的。为此必须根据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引入管理会计的方法,并(通过改进财务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联系起来,确定物流成本核算的方式、方法,建立物流成本制度和物流成本控制系统。要对企业物流成本加以有效管理,就必须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必须在核算和控制的基础上了解和深入分析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总的来说,物流合理化、物流质量、物流效率、物流人才等因素对企业物流成本都有影响,但不同因素、对不同的企业,影响又会不尽相同。通过对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和整个物流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般规律,找出物流成本水平较高、物流运行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成本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虽然目前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取得满意的成果,但这并不是说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不重要。相反,它恰恰说明了加强其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当然,有关研究人员应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成果建立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分析。例如,成本管理研究的方法很多,根据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可分别采用模拟、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去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汉钟•ERP系统导入六项发现与典范[J]•会计研究月刊,20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