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授课技巧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5:28

导语:在授课技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授课技巧论文

第1篇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学术研究从问题出发》报告中从为什么从“问题”出发、什么是“问题”、“问题”在哪里、学会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讲授了学术研究的体会和方法。结合当前图书馆工作实践,为大家讲解如何选择标题和研究方向,最后提出论文写作需先建立认识熟悉对象,在撰写阶段要确立好文章基本结构明确观点。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图书馆员必修课——如何写好案例》的报告共有五个部分:图书馆案例的意义、案例与论文写作、如何写好图书馆案例?并列举了佛山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的案例写作作了详细分析。聆听这一场报告,我看到了案例与论文的区别,学到了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通过具体的写作实例明晰了案例写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我在实际工作中去撰写图书馆案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明在题为《图情论文的撰写与投稿》的报告中,分八个部分先后论述了论文选题的内涵、原则方法和途径,介绍了近期国内图书情报学的热点和根据选题进行写作的方法等,点明了来稿中选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稿件录用的两大因素:选题和刊物,阐述了图情期刊论文撰写的技巧和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策略,使我的论文写作方向更加明晰。

第2篇

    1明确写作训练的条件准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各种能力,是在不断地操作和实践中形成的。写作能力作为一种包含多种因素的技能,其获得的渠道也只能是不断实践。因此,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持续训练,让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提高。但是,训练也好,实践也罢,必须有基本的条件。倘基本条件不具备,写作实践就难免盲目性。陆游曾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依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要学习包括应用写作在内的一切写作,“功夫”也在写作活动之外。这种“功夫”,也就是写作的无形态的条件。这种条件越充分,写作实践就越自如。这正符合古人的另一种训导:“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那么,写作实践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怎样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具备这些条件呢?笔者认为,这些条件主要是写作者的观念、境界、个性、才情等。显然,要使学生具备这些利于写作的条件,教师、学生须共同努力,在以下几方面打好基础。首先,要使学生具有正确而独到的思想。也就是说,他们要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把握住写作的正确方向,既不胡言乱语,也不随波逐流。要使学生具有正确而独到的思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科教师,都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感悟生活。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引导、教育学生克服年轻人易偏激、易片面的弱点,养成从各个角度判断生活的习惯,边学习边总结,逐步成熟起来。其次,要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和正常情感。从古至今,人格不同,气度不同,情绪不同,笔下的作品或文章也必然不同。凡人格有缺陷者,情绪控制不当者,所写出的篇什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所以,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分析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2]可见,人格、气度在写作中显得多么重要。现在是一个常说“情商”的时代。因此,注重情感在应用写作中的作用,势所必然。实际上,许多应用写作,离开了作者的正常情绪,只在技巧上费功夫,未必能达到佳妙。商业文书中的真诚,司法文书中的庄重,广告用语中的赞赏,哪一样没有写作者的正常情绪在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的“繁采寡情,味之必厌。”[3]原本指文学创作,但放在应用写作中来说,也是大有启迪作用的。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发扬孔夫子的教育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正常情感方面,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使学生确立高屋建瓴般的识见。清代李渔在《笠翁余集?窥词管见》中分析历代词作时认为:凡为词,皆“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4]笔者认为,借用李笠翁的说法,实际上任何写作都如此。这就是说,没有新意的写作,总成不了上品。新意从何来?来自作者的识见;作者的识见从何来?来自学习。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远见卓识,以使他们在写作时立意高远,出语不凡,多有精品。另外,要让学生认真感悟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前人总结出的写作技巧。写作实践,离不开写作理论的指导,也离不开他人总结出的写作技巧。但现在,却存在着轻视写作理论、轻视写作技巧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让学生学习、感悟写作理论,认知、感悟写作技巧,为他们的写作实践打好根基。比如写行政公文,有一句行话叫“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是提醒写公文者一定要慎之又慎,字斟句酌。这种规矩,不领会怎么能行?又比如运用修辞格,不知规矩也不行。王希杰先生总结说:“得体性原则是修辞活动中的最高最重要原则。”[5]学生了解并悟通了这一原则,在写作实践中运用修辞格时,就会在“得体性”上多费心思,以避免弄巧成拙。需要强调的是,条件具备是有过程的,而写作实践却不能一味等待。因此,具体步骤只能是边准备、边实践、边提高、边总结。只要合理安排,学生们就会渐次受益。

    2健全写作训练的有效措施

    写作训练的实践,关键是“写”。但是,写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在大学阶段不可能全面触及(特别是应用写作,有很多是需要在步入社会后根据工作内容而继续学习的),但带有普遍意义的训练措施必须明确。笔者认为,有效的训练措施,大致有如下几类:其一,建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论文写作制度。这种论文制度,要克服毕业时才毫无前期实践即写综合性论文的做法,而是包含了作业式论文、课程论文(可替代考试)、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多项实践训练。一般说来,作业式论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相对单一而容易,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就复杂一些,难度大一些。我所设想的论文写作制度可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既可克服学生对写作实践的畏难情绪,又能使他们得到多重锻炼,步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新工作。其二,建立功能比较齐全的写作实训室。在这种实训室中,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机结合,以充分体现写作教学的直观性、“应用性”。因此,在实训室中,既要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光盘,进行多媒体教学,也要让学生学习模拟现代化的办公程序,熟悉公文处理。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协同配合,学习公务处理,如接待、洽谈、会商、签约之类的文字内容。总之,在这种实训室里,只要软、硬条件许可,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写作实践。在写作实训室里,各科教师都可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结合着课程内容的写作训练。特别是写作教师,应选择各类优秀写作成品或缺点明显的写作成品公开演示解析,就像中学教师对学生当面批改作文那样,让学生体会“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另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解析名家名篇的初稿(手稿)和改定搞,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法。其三,建立稳固的、有特点的写作实习基地。这种实习基地,可以是政府机关、知名企业、较大商场、较大集贸市场等,也可以是农村、学校、风景名胜地等。有了这种实习基地,可根据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参观、访问、座谈、调查活动,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文字。这种实践,极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此相关的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觉注意各种有利于写作的信息和机缘。这里所说的注意,称之为“有意注意”,即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而是身心俱到的持久关注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写作。因为,“注意在人类信息处理中有重要作用。它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整合信息的功能。”[6]所有这些功能,都与写作密切相关。其四,发挥网络优势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即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培训,使图、文、声溶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感悟写作机理。这种培训措施,对写作实训室是一种补充和扩展。在这里,可以广泛利用名家、名校的教学资源,增大授课信息量;在这里,学生可以和老师探讨他们在课堂听讲、课外活动、社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老师也便于帮助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开放式的训练,极利于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锻炼,就写作训练而言,就综合素质提高而言,学生都将终身受益。

第3篇

1.1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调查发现,75.1%的读者选择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作为查找资料的主要渠道,但是56.3%的读者认为其搜索结果庞杂无序,无法迅速甄别和选择所需信息;42.1%的读者知道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但46.3%的读者对其使用方法却所知甚少;24.2%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的数据库培训讲座,35.7%的读者虽然有所了解但从未参加过。这些数据表明学生们信息知识不足,信息检索能力不强,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中存在不少障碍,因而无法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平台和文献资源。我校图书馆的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如表2所示。

1.2信息道德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应用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62.8%的读者表明“侵犯个人隐私”是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82.6%的读者能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但是部分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学术规范素养较低,信息道德的范畴不明。2013年我校图书馆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PMLC)对部分院系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结果显示33.64%的学生论文率超过30%,未能通过检测;其中8.96%的学生论文率竟然高达50%以上。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直到撰写毕业课题时才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及著录等学术规范略有了解,但仍然无法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合理引用还是学术侵权,是参考还是剽窃。

2文检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工作,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中明文规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我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新生入馆教育、文检课、专题讲座、网络课堂等。其中,文检课是目前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文检课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便于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为将来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校2013年度图书馆网上问卷调查中,约82.6%的读者认为信息素质教育非常必要,46.9%的读者希望通过文检课了解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3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

一直以来我校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都非常重视,开设有《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档案管理》等文检课。其课程性质几易变迁,由最初的“小范围授课”演变为“选修课”,及至今日的“综合教育必修课程”。近3年来,本馆授课教师20余名,年度授课120余班,约4000余学生,总课时超过700学时。但是我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仍然不太乐观,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能力偏低,信息道德淡漠的状态急需改变,文检课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3.1深———深化教学理念文检课是按照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而开设的课程,其宗旨是通过检索技能的提高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文检课不仅是检索实践操作的技能演示,而且是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信息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环境下,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信息需求,培养大学生主动发现信息、搜索信息的习惯,从而深化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学理念。习惯的培养一般是以兴趣或需求的产生为前提。学生对文检课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生涯密切相关。所谓“生涯”是学生当前的学习阶段及之后的多个阶段,如毕业、就业、考研、创业等连续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例如,毕业———如何选择和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资料如何搜集;就业———如何搜集求职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动态,正确评价和预测其发展前景;考研———选择哪个院校、专业、导师或者研究方向;创业———如何发现和把握商机和市场。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涯合理设计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远比按部就班地依据教学大纲授课效果更好。课时有限,学习无限。当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自主地搜索有用信息,并能有效运用时,他们已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检索习惯和严谨的检索思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素养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2009年,我校80后校友,商学院2007届毕业生刘鹏飞的创业事迹受到各大媒体关注,他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分析进行市场调查,果断选择了孔明灯项目。然后,他利用电子商务等手段成功地将中国的“孔明灯”推向国际市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成为百万富翁,被大家称为“小孔明”和“义乌最牛80后创业大学生”。其创意独特、思想独特、模式独特、精神独特为大家交口称赞。刘鹏飞校友的成功正是开始于他对孔明灯的网上信息检索,来源于他自身的信息素养。

3.2精———精简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要精简。目前我校文检课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二者比例为1∶1。课堂授课时一定要精简理论知识部分,结合信息检索实践讲授理论,结合本校文献资源实际讲授课程。例如,通过期刊数据库里论文全文信息页面的显示,介绍期刊论文的著录格式,特别是对摘要、中图分类号、关键词、参考文献等的讲解,既可以普及学术规范知识,又突出了重要的“检索途径”,与文检课理论知识环环相扣;利用PPT电子课件,简练表述课程大纲、授课思路,避免页面文字的大幅堆砌,采用明晰醒目的页面标题,提取精华,突出重点;站在章节高度串联知识,站在课程角度串联章节,指引学生利用配套教材、电子课件和课后习题等自学消化知识。实践操作要精练。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获取利用信息的实践技巧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同类检索工具有些共性的功能和特点,对于类似数据库,关键在于向学生“授渔”,紧扣学生的专业与实际需求,通过一两个有代表性数据库的学习,和同类数据库的比较,让学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此类数据库的操作要点,而无需反复赘述多个数据库的操作。如检索中文期刊论文,学生可以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我们可以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精选数据库的操作要点,选择规范又兼具代表性的实例,重点讲授该库的文献检索与期刊导航功能,同时将3个类似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文献类型、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

3.3新———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合作教学。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文检课教学。在专业信息检索方面,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具有各自优势。前者熟悉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专业素养,却对专业内容较为陌生,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后者熟悉本学科专业内容,但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和图书馆信息服务不甚了解,信息检索技能有待提高。为了发挥两者的优点并弥合其不足,提高教学效果,采取“馆员—教师”的协助教学模式十分必要,能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的有机融合。两者可以共同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制定考核标准以及评估课堂效果等。创新在线教学平台。利用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网上自助教学、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结合面授,有利于缓解课堂上教师学生比例超负荷的矛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能力的实质性提高。例如,建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展示“课程设置”“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课程信息;电子课件、课后作业、期末试卷等资料;实行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自动阅卷;还可利用Web2.0技术,以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虚拟学习社区,与学生实时在线沟通,答疑解惑,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3.4博———加强师资建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文检课教学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为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准备“一桶水”;而且“餐人以鱼,其食一饷;授人以渔,其食一生。”作为授人以渔者的我们,其自身渔技也必须提高。博,知识渊博。作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引路者”,文检课教师必须具有全面、合理、持续更新的知识结构。以图书馆而言,应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馆讲课,将图书馆工作与素质教育目标统一起来,并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机制和文明氛围;以教师个人而言,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积极利用自学、业务培训和外出进修等机会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主动参加教学观摩会、讲课比赛等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信息技能。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环境;文献检索课;改革

0 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能力。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按信息检索概述、图书馆服务与馆藏书刊的利用、事实与参考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文献型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特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综合分析与利用等大章进行教学,每一大章又细分为若干小节;教学方法上一般先讲概念,再讲检索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但是目前《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缺乏信息管理背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势必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调整文检课授课内容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如何用”向“如何存”转移是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顺应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必然。

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发现有些文检课教材滞后,内容未能紧跟时代需求,与专业课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已不适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文检课目前普遍存在地位不高,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层面重视不足;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差,授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导致文检课已跟不上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改革。只有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解决的策略与建议。

1.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育存在的误区

教育理念更新慢,教学模式简单化。在课程建设上,教育理念出现重功利轻素质,重专业轻基础,重实用轻人文的现象;理论教学“填鸭式”;有些信息检索课是流于形式,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检索重信息知识、检索方法的传授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轻信息素养的教育。个别高校信息检索实验课时少,甚至没有,多媒体课件、网络检索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1.2 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重视程度不够

毫无疑问,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与否对文检课教改能否顺利进行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能为文检课教改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文检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是一门方法技能培养课。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课程偏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校(图书馆)必须致力于文检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其次,领导的重视必将极大地调动文检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学与改革的实践。再者,受到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并在文检课的改革过程中经常得到领导的建设性意见与指导,对于文检课教改沿着健康、积极的轨道顺利地向前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3 学生对《信息与文献检索》课态度冷淡

笔者通过讲授文检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查找文献很陌生,检索信息很少有人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至于科技期刊论文他们从没有看过,检索信息只会求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对文检课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对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完全无视,更谈不上重视,这也必定会导致学生信息意识淡薄,自主提出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较差;信息道德缺失,无视前人的学术成果,论文抄袭严重;信息检索能力较差,分析课题的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较差,在筛选、评价和利用信息能力很弱。

1.4 文检课授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都是由图书馆负责,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信息服务部的学科馆员完成。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员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的比较少。同高校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相比,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教师存在学历层次不高、学科专业水平有限、科研研究经验不足等缺陷。

2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标向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胆革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2.1 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 倡导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的实验教学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散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为辅的教学定位。改变过去重实验操作培训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做法,激发学生信息需求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发表学术论文。

2.2 革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建设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注重教学实践又注重系统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培养途径:

2.2.1 开展专题讲座、开设独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入馆教育等

就课程名称和内容来看,针对不同学科的“文献检索与利用”、针对提高数据库信息检索技巧的“数据库与信息检索”,针对毕业生的“信息利用与论文写作”,针对提高低年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图书馆概论、服务及利用”等课程名称。

2.2.2 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存取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对于高级者(大学四年级、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并能更好的把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趋势,缩短科研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设计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图书馆前沿科技信息分析与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求职书设计”等系列课程以前潜入式的专题讲座;对于专业型学习者(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更好的判断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使信息增值并创造新的知识,期间的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写好开题报告”、“如何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技巧”等应对专业学习研究制定课程。

2.3 做好《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宣传工作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专场讲座、在线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等服务宣传工作。“一小时讲座”、“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等讲座信息通过图书馆主页较醒目的位置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公告信息。

2.4 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的作用

在学科馆员不足的情况下,将专业教师加盟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从专业的角度,让专业教师(或学科馆员)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在电子阅览室,专业教师与信息检索课教师(或馆员)一道参与指导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过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信息创新、深层次学科专业内容、课题申请等教学环节讲座还需和高校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而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与院系教师或聘请图情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比较少,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图书馆与学院教师的合作,共同开设文检课的教学。

2.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智慧

让学生自主设计论文课题,馆员参与课题分析、帮助查找信息,形成教学互动。从教师(或馆员)的“演示”中,学生学到信息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从模仿、思考分析、亲身体验中得到信息能力提升的满足。教师以身示教,激发学生激情。同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治学严谨的作风。

2.6 加强交流、展开讨论、提倡争鸣

在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在课堂、课间、实验课,课余时间则可通过电话、短信、E-mail、QQ、博客等,开展相互讨论和争鸣问难,培植自由争辩的学习氛围。研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增强了师生的联系,激励了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考验和促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这种双赢的教学效果是融洽、亲密的。

3 结语

紧跟形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现今海量信息的年代,大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是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日益重要,其实施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毅华.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5).

[2]李明明.文献检索课教材更新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08-110.

[3]徐庆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12.

[4]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1):32-33.

[5]杨晓兵.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8(11).

第5篇

论文关键词:诊断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临床实习是基础医学教学向临床医学的延伸,是医学生将前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1]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评价一直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只记住了本学期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将大学期间学到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缺乏临床实践工作能力。沈阳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为了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将诊断学实习课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在理论部分将理论知识复习,授课老师将临床病例带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在实践教学部分学生来到附属医院到病房亲自与患者接触复习诊断学内容。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由于理论部分老师空洞的讲解既不能吸引学生,在实践部分学生因为不会与患者迅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上有时患者的不配合,学习效果很差。这种课间实习教学模式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真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内科教研室参照基于问题的学习( p roblem2based learning,PBL)模式,对诊断学课间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教学对象

沈阳医学院2008 级本科7~12 班180名学生。

2. 方法

将诊断学中的症状学、体格检查及临床病例内容结合在一起,以PBL 教学模式为基础,对原有诊断学课间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带教老师培训 内科教研室所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老师共同学习PBL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授课艺术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传统理论授课教师为同1 人;实验组自学讨论指导教师共6 人。

(2)备课 问题是PBL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所在[ 2 ] 。带教老师将临床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相关知识设计在问题之中,研究实施细节,针对细节认真备课。选择可以将诊断学知识点贯穿起来的10 个病例。病例1 为大叶性肺炎;病例2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3为冠心病教育学论文,病例4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例5为高血压,病例6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例7为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病例8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9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10为糖尿病。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使所提问题的重点应围绕诊断学症状及体格检查阳性体征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的内容。

(3)分组及任务布置

①实验组 沈阳医学院2008 级本科7~9 班90 名学生;

②对照组 沈阳医学院2008 级本科10~12 班90名学生。

实验组和对照组课间实习时间均为36 学时(于2010 年9月8 日到12 月25 日完成)。对照组全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进行PBL 教学模式授课,其中10个临床病例讨论,分别为4 学时,自学讨论总结1学时,学生问卷调查0.5 学时,考试2.5学时。

实验组在课间实习前1周对学生动员培训,以了解实习方式,克服畏难情绪。为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将6~7个学生组成1组,小组成员要保持稳定,并设立组长1名。教师和组长共同抽签,确定每组选题。教师根据每组选题,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角色,使其独立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组长负责分配工作,组内每个成员分别负责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独立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组长监督组员的资料收集,并将资料汇总。最后,小组合作将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答辩。

(4)课堂报告及答辩 课间实习课程开始,由各组组长依次上台对选题进行20min的报告。之后开始答辩,全组成员上台接受提问。带教老师和其它组成员根据报告内容进行提问,答辩小组的每名成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

(5)随堂评价并打分 每组答辩结束后,由老师和其它组成员对答辩组准备情况、查阅文献资料、幻灯片制作、演讲情况及答辩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分,小组得分为组员的课间实习个人分数,记入每名学生口腔预防医学期末考试总分(满分100分,其中理论考核80分、课间实习20分) 。

结果

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小组间的竞争及荣誉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没有了依赖和观望情绪,相互合作,对老师准备的临床病例进行全面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做出的幻灯片形象、生动、有个性。比如我们在肺炎的临床病例中,从患者的高热症状,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分析。由于答辩中会涉及到一些内科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还主动学习了尚未开始学习的与诊断学有关的内科学、重症医学、以及以往学过的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为今后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讨论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 roblem based learning) ,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已显现出良好的效果[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可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利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掌握思维方法增加感性知识[ 3]。PBL教学的实施包括3个阶段: ①提出问题或假设; ②针对问题或假设进行观察或实验; ③给出描述或解释,接受或拒绝假设,获得问题的答案[4] 。PBL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能力教育学论文,PBL授课提倡的是一种能够促成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5],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终生学习的本领,其潜在价值和对其最终的评价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并在学生一生的学习中得到体现。所以我们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关键。临床思维就是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对具体病例进行有逻辑的、清晰的综合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能力。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在带教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临床资料,根据病例的特点,分析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本研究中,学生们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工合作,或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鉴别分析,或查阅异常体征的资料,通过查阅诊断学或内科学,集思广益,通过探讨理清思路,调动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课本上抽象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的培养是PBL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前提因素,尤其在引入PBL的准备阶段及初期,教师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6 ] 。在对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参与PBL教学的学生对问题的定义和表征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PBL教学的学生对问题具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知道自己面对哪一方面的问题,需要搜集什么样的相关知识来帮助问题解决。

带教老师不仅要收集和整理临床病例的相关知识问题,编写教案,而且对学生的指导需要更深刻宽广的知识体系和更为充分的课前准备。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训不容忽视。按照医学院校常规,课间见习带教老师多为年轻教师,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较快,但也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缺点。因此,我们教研室要求在我们进行PBL教学改革的初期,PBL的授课教师均为高年资的主治医师。授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探讨课堂授课艺术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这对增强带教老师的自信心,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我们的学生们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缺乏主动的自我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整合提炼能力。因此在课间实习前我们对学生讲解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而且我们将临床病例提前1周给学生,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分工合作。这样既克服了学生的依赖情绪,也调动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PBL教学模式中,随堂评价在每一组讨论结束后都要进行,以口头的形式,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指导教师的评价[7] 。以往,我校的诊断学考试成绩中其中有20分是检体的考试成绩。在PBL实验组现在改为每组答辩结束后留出10 min,由老师和其它组的组员对答辩组准备情况、科普文章的写作、幻灯片制作、演讲情况及答辩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分,将成绩记入到诊断学考试总分中,在一定程度上贴近了PBL对教学的要求,也体现了课程改革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

在本次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首先,由于PBL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应有多学科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的备课外,还应掌握答辩时气氛的调动、引导等技巧。在这次探索中,带教老师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对需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今后, 教研室应多组织教师开展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观摩,提高对带教老师的要求,鼓励授课教师多听课、多学习、放开思想,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学。

其次在对PBL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PBL学生反映对知识点的掌

零散,没有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十分不利于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所以在PBL教

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将一系列的知识点完整的教给学生教育学论文,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存储和问题解决。

最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初次接受PBL教学的学生会反映自己对教学案例描述的每一句话都存在疑惑,例如对病例症状的描述如发烧,腹痛等,都会查资料了解相关情况,这就造成学生盲目提问,盲目学习甚至有时未能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PBL教学磨合,和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了每门学科的重点教学目的,会有的放矢的提出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作为学习的第二要点。所以在PBL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学科和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教学案例的编写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发挥PBL教师对初学者的指导作用教育学论文,使PBL教学案例涉及的范围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低级同化现象和盲目提问,对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问题确定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许多医学院校都采用了PBL教学模式,并且PBL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PBL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这一改革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8。PBL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单一大课系统讲授的不足,但PBL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要全面推进这一方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早期PBL教学,提供足够的经费;另一方面要建立PBL科学评价体系。我们相信教育学论文,只要勇于克服困难和阻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1]余荣杰,吴雄飞,刘 刚,等. 实习医师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6) : 754 - 5.

[2]慕景强. 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的研究[ J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3, (6) : 37 - 41.

[3] 李 昊,张洪福.《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J ]. 安徽

医药, 2007, 11 (9) : 861 - 2.

[4] 沈建新. 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1,22 (2) : 36238.

[5]陈幼华,黄淑华.PBL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

志,2000,15(8):501一502.

[6] Hitchcock MA, Mylona ZH.Teaching faculty to conduct p roblem2

basedlearning. Teach LearnMed, 2000, 12 (1) : 52257.

[7] 台保军,王革,黄翠,等. PBL 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口腔医学研

究, 2007, 23 (1) : 1122113.

[8]陈晓林.问题定向教学法在中等卫校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

育,1989,(6):32.

第6篇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积累与创新;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使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信息传播范围加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并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这一新形势,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着从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的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迅速从人类知识殿堂中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实现自身知识的更新、知识的扩展,进而进行知识的再生产,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对医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生命科学与医学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迅速,也是最有希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学科。医学工作者更加依赖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来战胜疾病和伤残,来保护人民的健康。特别是循证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传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出了强烈的挑战,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作为未来的白衣战士,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全面地培养自己的信息素?|,才能适应时代对新型医学生的要求。

2 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对于医学生来说,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应充分体现出医学教育的特点。参照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1]和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中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2.1 信息意识教育

通过信息意识的教育要让医学生认识到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医学实践和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对本学科专业的信息,特别是医学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敏感性;并有强烈的获取、利用相关信息的欲望。

2.2 信息知识教育

通过教给学生信息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有关信息的术语;熟悉医学信息源,包括正式医学信息源和非正式医学信息源;掌握信息获取的相关知识,包括信息检索类型、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方法、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等。

2.3 信息能力教育

(1)信息需求表达能力。让学生能正确分析课题、清晰表达并提取概念,能运用各种检索技术制定检索表达式,能拟订合理的检索策略。

(2)信息获取能力。让学生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医学信息源,使用适当的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完成检索,能熟悉使用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面向公众的医药信息检索服务系统(PubMed)获取国内外医学文献信息,能熟练使用Baidu学术、Google学术、医学和健康网站(HON)、医源(Medcial Matrix)检索、收集国内外生物医学和公共卫生信息,能使用医学参考工具书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

(3)信息评价能力。让学生能对检索效果进行评价,能对获取的信息的质量,特别是网上获取的信息质量进行评价,能对医学领域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4)信息组织与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对已获取的、有价值的且需要保存的信息进行科学归类存储,建立自己的信息库。

(5)信息传播交流能力。让学生能与别人共享所获得的信息,善于与病人、病人家属、同事、公众进行沟通与交流。

(6)信息利用、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信息利用中能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质疑、联想、扩展,提出自己的新创见。

(7)循证实践能力。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循证需求,选择、获取最适宜的循证医学文献。

2.4 信息道德教育

熟悉与信息使用有关的道德、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自觉遵守与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规定、知识产权,自觉保护病人、同事和他人的隐私。

3 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不是仅仅局限于为学生一次性开设“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3],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应包括多个层次和阶段的教育。各个层次阶段的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所达到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3.1 启蒙教育阶段

教育的对象是刚进校的新生。教育内容是信息和信息素质的概念;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馆藏特点、布局和服务,图书馆联机书目检索和使用。授课方式可通过讲座、实地参观来进行。授课人员主要是图书馆员。目的是让学生一进校就树立起信息意识,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2 基础教育阶段

教育的对象是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有关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常用医学数据库、搜索引擎的介绍;医学参考工具书使用。授课方式主要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上机实习等方式进行。授课人员是文献检索课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检索的知识和技术,能初步使用各种医学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3.3 专业教育阶段

教育的对象是本科四、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医学特种文献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主要医学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灵活制定检索策略、评价检索结果;学士论文的撰写。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上机实习、研讨等方式进行。授课人员除了文献检索课教师外,还应与医学专业课教师、医生相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的信息检索知识、技能得到扩展和提高。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检索工具收集到国内外医学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促进专业学习,完成学士论文的撰写。

3.4 高级教育阶段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学会撰写英文摘要,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掌握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英文文献的基本技能。一方面,为毕业论文服务;另一方面,为适应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和专业研究的需要。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少,任务重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程学时安排少。很多学校往往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与专业课程的开设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专业词汇量大,长句多,知识性强,要通过短短的20~30学时掌握相应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技巧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不明确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公开出版的很少,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编写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难度深浅不一,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学时少,很多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筛选相应的内容,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采用翻译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言堂”、“满堂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多采用教师讲授和板书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枯燥的词句翻译,没有图示讲解,也没有相配套的语音辅助资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都是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很多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任课老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的考核主要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侧重对词汇掌握、阅读翻译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能力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都是课文中讲解过的,这样主观上给学生一种消极应对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材建设 

专业英语注重实用性,不仅包括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还包括进入社会后的诸如英语面试、基本专业资料的阅读等应用。因此,文章难度选择应该在能够清楚地介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有代表性的专业词汇出现频率要高些。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的导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文体的选择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专业文献,还应增加广告、产品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体。 

2.改革授课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样化,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滞后,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尽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涉及很多水、气、土壤等介质中的环境现象与过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或较抽象、学习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片、电影、动画等工具,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各类除尘器(precipitator

)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类除尘器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动画,使之生动易懂。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训练,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学时的课堂上完成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就下次课即将讲授的新词汇短语、新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并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入平时成绩。其次,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写译练习,要求用英文回答每个单元后的问答题,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复习了英语。

(3)课堂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自身的特点,除了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方法外,还有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是专业英语课程需要重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当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也不能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听力训练可以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用双语讲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光盘,如discovery中关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科普类的环保小短片。在锻炼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开口锻炼的机会。正式上课前,可以开展“3分钟演讲”之类的英语口语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轮流安排让每位同学朗读3~4个句子,或者就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读。要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环境工程专业词汇很多都是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构词法的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后缀和词根以及词性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硝酸盐(nitrate)、亚硝酸盐(nitrite)、硫酸盐(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学习一个词根后,立刻给出一个含有该词根的新词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 

专业英语注重行文连贯、简洁,力求客观和准确,句子以长句和被动语态居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和后主定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语文体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长句句子结构能力。通过典型句子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训练学生分清句子种类、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颜色和字体与修饰成分区分开,将谓语以粗体字显示,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朗读,使他们在读句和断句的同时了解句子的语法构成。 

写译。对于很多高校,大三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服务。这一点直接表现为毕业论文的外文翻译任务和正文中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图表的英文翻译。根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很多学生往往借助电子工具或在线翻译软件来完成,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因此,除了加强课堂讲解训练,课后布置适当的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考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测试,综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尽量多样化,可以增加口试、摘要写作等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还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教师队伍,不能随意指定。其次,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出国或访学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生,夏祥翔.论化

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227-228. 

[3]俞乐.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江教育论坛,2010,(1):56-57. 

[4]李取生,尹华.关于本科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4):160-162. 

第8篇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 英才施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师必有学。学生是我们授业的对象,了解学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依受教者的思想、品格而施教。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活拨可爱,上课时都比较活跃,气氛积极,但是由与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在学生之间也会出现成绩差异。所以上课时讲得太浅,没有照顾到整体,讲的太深,学生又不容易理解。以此看来,我们应该先了解我们的授业对象,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而且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的规则把学生分组。若有能力提高,习性慵懒的同学可为一组,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其有偷懒的机会,让他发挥应有水平;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可为一组,对其耐心教导,慢慢提高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为一组,对其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重新建立基础知识体系结构。

2. 备课

   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既备学生又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在备课时应该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选择教学手段即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在讲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而是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2.1现代文

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唯一方法当然是用题海战术。但是也要讲究技巧,因为用语言交流的时候本身就带有技巧性。在给学生传授现代文阅读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授在与人交流的技巧。

比如学生在阅读议论文、说明文时,需要了解的知识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写景或写物的散文应该大胆的往人身上考虑,写人或叙事的散文,大都是托物言志,学生应该掌握这些表达内在感情的方法。这些都是语言的内在本质,除了本质,还要掌握外在特征,如标点、字音字形、词语意义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语言的得体等。

在教授学生现代文的时候,应该和学生一起领会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共同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方法。和学生一起对文章的内容写发进行评价和创新,因为学生有了主观意识才能写出自己的思想,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吐露自己的心扉。

2.2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诵读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对文言文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掌握实词的意义。虽然在教学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也有利用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现在说一下教学中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律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

2.3作文

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可有些同学却视为苦差事,总感觉没有东西写,无从下手。文章是展露人心灵的媒介,不同文学造诣与性格在文章上会表现不同的风格。作文可分成四等:有灵气,华而不实、实而不华、浮而不实。有灵气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但是写出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能经人辅导便立竿见影写出好文章来,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累土。要写出好文章,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词汇,华美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引人,它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然后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写出来的文章首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3. 知识需长期积累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先决条件,阅读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所以茅盾曾经说过:读书应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人生。就作文而言,生活是作文之源为人们所共识。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从而影响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们的日常活动,扩展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帮助他们积累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在无形中积累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詹祖权. 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 2001 .

第9篇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 

(一)关于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 

通过对学院会计学专业2014-2016年应届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学院近三年某些会计学专业选题存在专业性不强、题目老旧以及范围过大等问题。首先,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最终的总结概括和具体运用,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为学生今后步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某些题目专业性不强,例如:“腾讯盈利模式分析”、“淘宝网购双十一效应分析”等题目。这样的题目几乎很少用到学生四年中所学习到的会计学专业知识,缺乏理论知识的积淀,学生写论文就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论文得到的成果也不具有专业性,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和学习都没有太多益处。第二,毕业论文要求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为本科毕业生要多多关注本专业近期的新的研究动态、观点和课题,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研究热点的和近期的专业课题。但是有些题目显得过于老旧,缺乏创新。例如:“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某某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等。这样的题目已经写了很多年了,学生在碰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往往只是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缺乏自己的创新的观点。第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符合本科的要求,范围大小适中,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论述深入详实。但是有些论文题目范围过大,例如:“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等。企业的类型各种各样,上市公司也是千差万别,这样大的研究范围早已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畴,这样的论文必定流于肤浅,只能做表面文章。 

(二)关于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分析 

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学生从第七学期的最后几周才开始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并且在第八学期的期初(一般是3月份的上旬)进行开题答辩,学期中期(一般是4月中旬)进行论文的中期检查,学期末期(一般是5月中旬)进行论文的答辩。撰写论文的这段时间正好和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签约前的试用期相冲突,很多学生因为实习单位或者拟签约单位工作非常繁忙,而且有的学生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实习找工作,因此几乎没有时间和老师就毕业论文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只能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以及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非常的辛苦,而且毕业论文无法达到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提高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毕业论文题目库 

本专业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题目库,但是论文题目库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同时指导教师最终确定的论文题目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研究背景确定的,并没有使用论文题目库中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库等同于没有。 

因此需要重建新的论文题目库,重建论文库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新的论文库除了要由现有的指导教师提供论文题目之外,还需要广泛的查找相关资料,广泛听取学校专家以及企业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这样不仅论文题目库的范围扩大了,而且所选题目也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同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生也容易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第二,每年都需要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来更新论文题目库。 

(二)加大毕业论文的准备时间 

首先,应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按照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导师在大四的时候也应作为该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这样,学生虽然是在大四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其实导师从大二开始就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技巧了。很多导师同时也是学生专业课的授课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着力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寻找论据加以论证,写成论文,并且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逐渐获得了写作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写作能力。导师可以在大四以前,就学生感兴趣的论文题目进行引导和必要的积累,这样当学生到大四真正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签约实习不再相互冲突,而是互相促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问题的思考,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将小论文成绩计入学生的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大学的后两年,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时间的企业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务操作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再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课程,会对专业课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三,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近几年来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获得了学校、市级、全国的一些奖项。关键是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德宇.“导师制”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 

[2]程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与思考—以铜陵学院会计学院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1-92. 

[3]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4]吴慧芬,任福海.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26):210-21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