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企业文化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5:42

导语:在金融企业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企业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和谐文化 文化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1. 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遵循的金融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创新能力的总和,是金融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1.2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金融企业文化是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又是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金融企业素质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对金融企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金融企业文化是提高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证。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够充分体现金融行业的固有特征和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对本企业职工具有极高亲和力和凝聚力,内化于经营活动过程之中,为竞争对手难以学习和模仿,进而使本企业能够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一个企业对文化管理模式的选择,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制约并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 金融企业应顺应时展要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2.1从社会发展、民族发展的层面来认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问题。纵观世界各民族发展史,民族培育了文化,文化凝聚了民族,文化的毁灭是一个民族致命的毁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2.2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中外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建设和谐文化,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决心,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3. 金融企业应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3.1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加速培养和吸纳知识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成为具有行业特点、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基因。人本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负责;要树立“对人才培训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培训资源既投向全体员工,又突出对核心人才的重点培养;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

3.2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优良美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3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的核心是对客户负责,即从客户需要出发,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以最专业、最便利、最规范的流程和无可挑剔的服务态度满足广大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期望。在所有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企业,应统一对外标识,统一服装,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服务举止。

3.4竞争文化

员工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衡量每位员工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因此,竞争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对企业负责。只有全体员工开展互相竞争,方能使企业所创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应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励机智、淘汰机制、培训机制等,加强企业竞争机制建设,实现企业价值和职工人生价值的和谐与统一。

面对金融危机对各国众多金融行业造成的冲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方位构建金融企业文化,对金融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重视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甚至把它当做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这样的观点。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及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金融企业价值的重新准确定位,不断凝练自己的文化特色。金融企业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以诚信立行,以服务取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金融企业要想不断创新,增强自身的生命活力,是否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创新能力。企业文化是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的统一。人本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特征。人是活的资源,是能不断升值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文化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发挥人的才能,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修炼和维护,不断发展。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系统。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社会行为准则、社会文化心理、社会道德规范,等等,都对银行有重要影响。现代金融

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包含着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依赖性。金融行业的企业文化也会对社会文化发生更强烈的影响,纳入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邱伟,古少伟;企业文化与我国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管窥[J];南方金融;2002年01期.

[2] 纪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7期.

[3] 倪安青;关于建设金融企业文化的思考[J];青海金融;1995年03期.

第2篇

【编者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4年09月25日—2004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05月02日—2004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05年06月01日—2004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05年06月08日—2004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05年06月15日—2004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备受关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应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建设和塑造企业文化,将备受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方面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之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以一种全面、动态、历史和全球的经济战略眼光,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经济战略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目前,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迄今为止对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赋予现代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意义。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现代企业文化的研究

从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应该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使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成果,直接指导企业建设与发展。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应侧重于以下方面:(1)在中国五千年文明背景下,探讨和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适合中国基本国情、民情、社情的企业文化理论;(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估.首先企业凝聚力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把企业的利益和广大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凝聚力,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其次是导向方面;导向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再次是激励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能够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起来,能够将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有制度来约束,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完成的作品,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对企业文化追踪研究的价值不可低估。

二、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又是当今社会新经济时代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融合时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很好体现,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企业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开放的、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前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协调与相容,在此基础上,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文化。

三、注重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环境意识、生活品味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

当今时代人们的社会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仅仅对数量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意质量方面的提高。这些方面对企业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社会形象和声誉的良好体现。对企业信誉不仅看企业的技术环保、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些固然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环境因素在21世纪呈现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现代企业管理》

第4篇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金融保险;应对策略

一、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策略

1.金融机构维持合适的头寸,利用利率敏感性金融工具进行交易,都要面对利率风险;在外汇和外汇期权市场做市商或维持一定外汇头寸,要面对外汇风险等。在整个风险管理框架中,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一个执行部门,全面负责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及控制并直接向执行总裁报告工作。该部在重点业务地区设有多个国际办公室,这些办公室均实行矩阵负责制。它们除了向全球风险经理报告工作外,还要向当地上一级非交易管理部门报告工作。

2.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撰写和报送风险报告,制和实施全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大纲。风险管理大纲向各业务单位、交易柜台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的风险限额,并以此为参照对执行状况进行评估、监督和管理同时报告风险限制例外的特殊豁免,确认和公布管理当局的有关监管规定。这一风险管理大纲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3.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业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是在全球风险经理领导下由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各业务单位的高级交易员和风险经理共同合作完成的。由于其他高级交易员的参与,风险评估本身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指引方向。

4.为了正确评估各种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确认和计量各种市场风险。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测量是从确认相关市场风险因素开始的,这些风险因素随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而异。例如,在固定收入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包括利率、收益曲线斜率、信贷差和利率波动在股票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股票指数暴露、股价波动和股票指数差在外汇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是汇率和汇率波动对于商品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价格水平、价格差和价格波动。金融机构既需要确认某一具体交易的风险因素,也要确定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有关风险因素。

5.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对各种市场风险暴露进行计量和评估,而且要负责制定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并报全球风险经理审批。确认和计量风险的方法有:VAR 分析法、应力分析法、场景分析法。

6.根据所确认和计量的风险暴露,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分别为其制定风险限额,该风险限额随交易水平变化而变化。同时,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合作为各业务单位制定适量的限额。通过与高级风险经理协商交流,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力求使这些限额与公司总体风险管理目标一致。

二、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保险业的正负效应

1. 目前中国保险业硕士论文发展中存在着的不足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比如,在保险供给上,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上的矛盾。这其中涉及到保险业自身的供给能力、保险的供给价格、保险的服务水准、产业的约束程度、潜在保险需求人群收入水平、社会安全网的覆盖范围及保险水准等方面。保险供给能力是指保险业可主动向社会提供的接受和承载保险风险的容量及满足社会不断增添的新保险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中国的保险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但 1949 年后的保险发展却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即使是 1980 年后恢复的保险业也依然延用了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保险的险种设置有限、费率结构简陋、保障范围不宽、管理高度集中,保险发展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卖方市场”状态,加之保险公司本身的专业技术条件限制及欠缺创新能力,因而必然会对保险供给直接产生影响。时至今日,在西方一些保险市场已流行颇长时间的一些保险产品,在我国还被当作新险种来看待,在一些工业化国家中常见的保险作法,在我国要靠行政的力量在供需两方面来推动才可达成保险行为的建立,责任保险硕士论文领域也存在诸多空白。

2. 保险供给价格是保险人向保险购买人提供保险保障的对价条件,具体表现为保险费率的标准高低。保险费率包含两个构成因素:一是保险人依据大数法则原理计算出来的用以赔偿给付某一类风险损失的责任准备部分;二是维持保险人经营所需的行政费用及一定水准的利润。客观地讲,我国的保险费率虽因险种的不同各有高低,但就财产保险而言,其保险费率水平依然是较高的,而且导致保险费率较高的原因并不在于用以赔偿给付的那部分费率因素订得过高,而主要是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之下,保险公司的行政费用因素占用过大。在保险公司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之高在全球保险公司中都是不多见的,人均消耗费用在国内第三产业中也属较高的水准。过高的费用支出必然会使保险服务价格居高不下。而那些确有保险需求、但又不得不为自己的日常生计精打细算的潜在保险购买人, 面对着那一幢幢豪华的保险大厦,面对着那些收入远高于自己的保险从业人员,面对着以收入的相当部分才可换得的保险服务标准不得不望而却步,有时更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也势必会使保险的供给能力被相对削弱。

3.从直接反映保险公司效率的保险经营成果方面看,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效率也是差强人意的。1999 年,在未按国际惯例提取 IBNP(发生但未报告索赔)的情况下,虽然国内保险公司在财产经营方面比上年盈利有所增加,但这样的盈利水准,无论是从保险公司的总资本规模衡量,还是与整个市场的业务规模比较都是极不相称的。如果把寿险业务的巨额实际亏损与之相抵,可以肯定地说,保险业全年的经营结果是令人难以确信的行业性亏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经营状况,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国内的保险公司都先后重复着同样的一种经营模式:以市场规模大小论英雄。在这样的经营主导思想之下,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以拼成本换规模的业务发展模式, 竭力在降低保险费率、提高中间人佣金方面不惜血本展开原始性的争夺, 这样的恶性竞争会给保险业的经营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保险公司的边际利润下降也就不是什么匪夷所思之事了。其次,保险公司按规模比例提取费用的管理办法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忽视承保质量,为更多的提取、使用费用而不讲条件地接受一些不应接受的风险,保险公司总、分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准关系。这样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造成了费用支出非合理的日趋增大, 另一方面则因承保质量的下降而造成了承保利润的日益下滑。

三、我国金融保险业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应对策略

1.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制度性措施改革银行业。为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国内脆弱的金融体系,而重点在于切实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从根本上转换银行的经营机制。

2.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硕士论文体制,逐步转变为功能型监管硕士论文模式。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分业监管在混业经营和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面临巨大的压力,无论是基本信息的及时、全面收集,还是对市场波动的随机应变,都因体制缺陷而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甚至冲击金融稳定性。国内金融机构因受分业经营的限制,在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业务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改革目标上,可借鉴英、日等国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将分业监管模式转变为功能型监管模式硕士论文,从体制上解决现行监管结构和监管理念的矛盾。

3. 积极推进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和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步伐。但随着保险独家经营的解体,保险市场上多个竞争主体的出现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各家公司的服务水平会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保险公司要想吸引客户,只有更新保险营销观念,在认真研究市场、调查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及经营特点进行准确的保险市场定位,同时在选准并确定目标市场后,按照客户的需求开发新产品, 拓展保险产品线的长度和宽度,占领并不断巩固市场份额。

4.保险企业应建立企业文化来管理保险营销人员。人是有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当现代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很高的生活标准, 充分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后,人们在追求自尊、交际、自我成就等更高层次需要时,报酬、允诺、刺激、威胁和其他强制手段就不会太起作用。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把人的精神属性和价值追求提到首位的管理方法,正好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就保险而言,它通过仪式、典礼、文化沙龙等一系列形式,把保险企业价值观念变成所在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通过共有价值观念进行内在控制,使本企业成员以这种共有价值观念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借以增强保险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齐心协力实现保险企业的目标。

综上所述,涉及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保险人市场行为、保险监管力度等等。要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并确实能达致提高我国保险业运行效率之目的,关键在于大力加快保险的市场化进程, 积极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改善保险监管方式,调整保险监管目标,促进国内保险市场同国际保险市场的接轨,让市场真正成为汰弱留强的“生死场”通过保险经营方式的彻底改变,实现我国保险的有效率增长。

[参 考 文 献]

[1]石建勋.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机遇[J].西部论丛,2009(2)

[2]万建伟.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第5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竞争力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xpou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building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building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six factors, from the acceler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e financing ability, building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trateg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create a positive cultur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and marketing ability etc..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35303亿元,同比增长16.2%,建筑业的发展及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积极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对处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国内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企业竞争力内涵

企业竞争力,即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对手的长处。企业竞争力可以最终体现为:产品品质和信誉、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同品质产品的价格优势。

就建筑企业而言,竞争力是指以比较快的速度、比较低的成本、比较高的质量、与业主比较和谐的关系向业主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建筑产品,并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利润。

3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3.1施工技术水平

由于工程施工具有技术复杂和实施系统性,提高技术就提高了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建筑科技含量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建筑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我国建筑企业缺乏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专利技术少, 而且技术应用层次不高, 科技含量普遍偏低, 特别是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机械化水平方面, 都处于相对较低层次。我国建筑业的科技贡献份额只占生产总量的25%—35%, 而发达国家为75%—85%,研究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0.3%, 而发达国家为3%, 相差10倍以上。我国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10—30年, 很难与国外建筑企业抗衡。

3.2资金及融资能力

带资承包已经成为世界建筑施工行业的趋势,除美国等少数国家的政府项目不需要承包商带资外,多数项目基本上需要承包商以不同形式带资承包。而在国内,尽管现在合同法、建筑法规定不得垫资,但是垫资承包也已成为行业惯例。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建筑企业的资金及融资能力能为影响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资金及融资能力同时制约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优秀人才的引进。

3.3人力资源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社会任何行业中人的因素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竞争力水平,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人力资源水平。

3.4管理组织能力

提升建筑企业管理组织能力,向管理要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因而企业应建立完善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努力节约成本,加强资源整合,做好风险控制,切实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和质量。

3.5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

建筑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

3.6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是建筑企业为求得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与市场销售有关的整个业务活动。市场的竞争、企业的兴旺、利润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管理的成败。如何有效开展建设市场营销是建筑企业核心问题之一,营销能力自然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

4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对策

4.1加快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

技术创新是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 才能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提升和维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为基础,支持大型建筑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支持其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兴办研发机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支持建筑业企业开发专利技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争创国家级、省级工法;鼓励建筑业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标准。

建筑企业必须发展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作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才能使企业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活力。企业技术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业主的需要选择创新领域,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设立技术创新机构,建立企业创新激励,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

4.2提升建筑企业融资能力

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的限制,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将会促进建筑业企业加快培育资本运作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合作良好的银企关系是建筑企业获得银行借款的关键因素。提升企业建筑企业融资能力重要方法是建立银企联盟,仿效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发展道路,推进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支持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依托金融机构在国内外的融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承包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借助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结算、咨询等服务,可以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投标中的竞争力,增大夺标的概率;并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

4.3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可以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最优的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人力资源是建筑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所在。我国建筑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努力培育出一批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与发展;注重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项目管理者队伍。

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和人才竞争机制。坚持实践锻炼人才的原则,根据员工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加强考核,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合理上岗,优胜劣汰。

建筑企业要集中精力加大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对施工工人的基础培训工作,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建筑业队伍。

建筑企业要在提高职工的素质上下功夫、花本钱, 只有在强化广大职工的素质上舍得投人,才能出精品、创名牌,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 开拓更大的市场, 获得更好的效益。

4.4营造积极向上的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准确把握企业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的文化类型,确定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理念,以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以面向市场、优化经营理念和员工思想行为为着力点,塑造员工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将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形成合力,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4.5提升管理组织能力

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在固定的收入中,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在相同的利润下,生产成本的低廉,就形成了较低的报价,这样在招投标中,就占据了先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的业务。

加强资源整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源涉及各个方面,与政府的关系、与专业承包商的伙伴关系、与建材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及与业主的关系等等,对这些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程度,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何种优势。

4.6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任何产品都需有顾客消费,产品才会有市场需求,而任何企业想要达到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满足顾客 (业主) 的需求,而提高服务水平就是使产品达到顾客满意的最佳手段。充分把握业主的意图,要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标书、业主沟通等途径发现业主需求间的异同,把无形的服务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尽其所需。

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即理解标书的能力;市场活动范围、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投标报价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和服务的能力。

建筑市场营销应细分建设市场、确定目标市场、端正营销理念、建立和完善营销责任制、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树立大营销理念、熟悉国际、国内经营环境基础上积极开展工程营销。

5结语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六方面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由于不同的建筑企业的侧重点不同、具体情况不一致,所以不同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各异,各建筑企业应该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刘炳胜. 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等. 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05)[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3]张拥军. 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 中国市场, 2006, 32(08):59

[4]潘和平.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其提升[J]. 建筑经济, 2007, (10):70-73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基层农行 现代金融企业 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 文化内涵 资本充足 运营安全

一、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成功地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企业制度转化为全体人员的共同理念,再将这种理念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从而产生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需要长期的、艰苦不懈的努力。但在目前少数基层行的领导却对此没有足 够的认识 ,把简单的文体活动或基本的形象识别 、规章制度视为企业文化,其实,有了企业文化手册、制度和形象识别系统,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

2.发展不平衡。农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体现价值理念、服务宗旨、经营理念的法规制度;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标志;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办事风格:有了一定企业文化的雏形。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成功的塑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表现为能衍生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农行系统内,一些分支行和基层营业机构,之所以存在着思想观落后、资产质量差、管理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既有客观的、历史的因素,但也与管理不规范,制度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理念、员工价值观不统一有关。在一些基层单位中,现有的文化良莠共存,其文化尚未得到提炼、总结、归纳、升华,从而未形成个性鲜明、富有特色、成熟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3.联动不够,合力不足。一是各级行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自上而下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基层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各有各的理解和做法,联动不够,合力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各自为政,价值观、企业宗旨、经营目标、企业愿景的提法各一,各种文化缺乏个性,趋于同质化。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短期行为。一些领导在任期内热衷于抓“见效快”的项目,使企业文化建设上没有连续性,员工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模仿多,通用理念多,真正从经营管理实践中提炼的少,往往是“拿来主义”,缺少自身特色,缺乏农行个性和创意。

4.与业务经营融合不够。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实践的文化,它产生于经营管理实践,又指导经营管理实践。通过得到全体员工的共识而对企业管理系统产生调节作用,对管理要素产生协调作用,对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增效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运用企业文化实施经营管理的过程,实践的环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如果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目标规划和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与经营实践就成了“两张皮”,就不能使其转化为管理行为。企业文化建设还应随企业生存环境和经营战略的调整和变化加以变革,使之有效融合企业的业务经营,才能保障各项业务持续、快速、稳健发展。

5.缺乏认同感。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缺乏一致性,没有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成败相结合,从而在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遵章守法、精神面貌等方面将企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对加强基层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突出“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文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真正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一是要认真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应着力营造一种“在不断为实现农行远景目标奋斗的同时,不断地实现自我进步”的氛围,从而,把农行远景目标的实现与个人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理想和希望变得清晰、具体,不是遥不可及。

第7篇

[关键词]粤商研究;粤商区域影响;粤商精神;粤商模式;粤商企业

[作者]欧翠珍,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510320

[中图分类号]F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4-0175-006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全国各地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帮”逐渐成为学界、商界甚至政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和关注对象。广东因得天时地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对“粤商”的研究自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命题。许多学者从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视角出发,对粤商的成长历程与特点、粤商的行经轨迹与区域影响、粤商的文化个性与商业精神、粤商的发展模式及经营特点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解构。本文将梳理和评点已有的粤商研究成果,剖析和审视当代粤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未来的粤商研究能在秉承严谨学术精神的氛围中得到更好拓展。

一、基于历史学视角的研究

历史学的研究路径较早为前人所践行。如有关“五口通商”“广州十三行”等的研究中就有大量有关粤商的形成、粤商的历史特征等文史资料。但从“商帮”的意义上对粤商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关注和研究,则是近十多年来实践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要现象。这方面的成果既有大量的研究论文,也有若干研究论著;既有基于整体的分析,也有基于具体区域的研究。

1、对粤商发展历史的整体研究。如黄启臣、庞新平将明清广东商人置于全国和全世界的大历史环境中考察,分析了广东商人对世界海洋经济史和海洋文化史的贡献,并论述了明清广东商人的商业活动把广东与国内外市场联为一体,不但加速了广东近代化的进程,也逐渐将近代化的风气传播于祖国内地…。邱捷认为近代的广东是早期现代化“先行一步”和商人势力比较强大的省份,但广东商人也有其局限性在于,在20世纪的头20多年,商人这个群体主要经营传统商业行业,尚未产生一个工业资产阶级,这种情况对广东早期现代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韩小林指出,在整个清代特别是清中期之后,粤商的商业活动遍及于全国各主要地区,西起甘肃、四川,东到江浙、上海,北起天津,南及广西、海南,都是粤商的势力范围。刘正刚、许云则是以当今定义的“泛珠三角”范围(指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的“9+2”超级经济圈),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研究粤商与清代泛珠三角经济交流。

2、对粤商区域影响力的历史研究。粤商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成长与壮大,而且体现在对广东以外区域的辐射和影响。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近代粤商西进对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都出自广西的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如黄滨针对粤商西进对广西圩镇的发展、对催生广西近代工商业包括百货、批零及典当业和私营金融业的萌芽与成长等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近代粤商渗入广西的商业路线和业务内容探微》通过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对粤商人桂的基本商业路线及基本商务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得出结论认为:凭借特定的商业路线和商业业务,入桂粤商在广西营造起了相对独立的、在广西城镇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行业系统;而《明清时期广东城镇行业的发展与粤商对广西城镇行业的缔造――广西市镇行业成因的跨域探源》提出,明清时期广东市镇经济行业的长足发展与广东商人的源源入桂,给素来“鲜少商贾”的广西市镇注入了一支极其重要的工商业力量,他们在广西建立起来的各类经济行业,构成了明清时期广西市镇经济行业的主干部分。侯宣杰的《清代广东会馆与粤商的本土化发展――以广西为视域》认为,清代进入广西城镇的粤商创立并依托会馆,保护其产权利益,构建以亲情乡谊为基石的商业网络,有效地降低了异地经营的成本,推动自身的本土化发展,同时促进了清代广西商业经济的发育和成长。

(2)近代粤商对上海等地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既有出自上海的学者,也有出自广东的学者。如上海学者宋钻友的论著《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年)》开创性地研究了粤商的人口来源、在上海的空间分布、同乡组织、区域特点,展示了这些粤商在上海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对于金融、商业方面着墨尤多。书中关于广东同乡组织的运作特点、不同县级同乡组织的联系与区别、广东人的宗教与信仰、粤商的商业伦理等问题的论述言必有证,富有创见,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其论文《上海潮商的行业分布――纺织、钱庄、进出口业》对上海潮商的重要行业作了翔实介绍,并分析了潮商对近代上海工业、金融业、贸易业的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而《粤资金融机构与旅沪粤商商贸活动之关系――以国华、广东银行为中心》则以国华银行和广东银行为中心,对上海粤资金融机构进行详尽考察,作者认为,同乡认同不仅对粤资金融机构的创立及其业务开拓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强了上海与华南、香港、南洋的经济交往。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林辉锋在《广帮与潮帮:晚清旅沪粤商管窥》中论及,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广帮、潮帮庞大的移民群体的迁入,对晚清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习俗转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进而影响到了晚清政局。

(3)近代粤商活动对境外国家的影响。如黄启臣等的《清代活跃在中日贸易及日本港市的广东商人》分析了清代大批广东商人前往日本进行国际贸易,并在日本各港市经商创业和定居,在日本商界和华侨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高伟浓、杨晶的《19世纪80年代中朝通商之初到朝鲜半岛的广东商人》对当时广东商人在朝鲜的分布及具体从业情况、活动范畴等进行了分析。徐名文、沈建华的《潮商在柬埔寨的二百年》对潮商移居柬埔寨的过程及在柬埔寨癌动足迹进行了历史学探寻。

总体来看,基于历史学视角的粤商研究时间较早,研究成果较多且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二、基于文化学视角的研究

对商帮的研究之所以兴起和盛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不同的商帮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且正是这些不同的特色和个性,一方面会因其积极的一面助其商帮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又因其不足的一面而陷其商帮于成长的困境。基于文化学视角的商帮研究正是对这种商帮之间的差异进行文化学上的探源,这是对任何一个商帮的研究都绕不过的路径。

对粤商的文化学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条主线:

1、粤商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商业精神。王先庆认为,“粤商”独特的个性特征既造就了“现代粤商”强大的生命力,又带来了制约自身发展的新问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粤商具有市场敏感性强、接纳和包容性强、讲求实效和稳健、注重实干和苦干等优点。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则稳健有

余,进取不足,保守过度;务实过头,务虚不足,忽视形象宣传和品牌包装推广;单打独斗,很少合作,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战略联盟式的并购或合作;重战术、轻战略,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后劲。他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一个性特点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欧人以岭南文化为切入点,总结出广东商人的商业精神为:全民皆商的重商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重利不务虚的务实精神和“借鸡生蛋”的变通精神。王义明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粤商精神突出表现在包容、务实、敢为天下先等方面,然而近年来正在经历从汇聚融合到合作发展、从先行一步到再闯新路、从灵活善变到自主创新、从精明务实到战略思考、从“只干不说”到广泛对话、从小富即安到和谐安详的全面变迁。刘志坚的分析了粤商在长期的发展中,地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岭南海商的开拓冒险、崇尚家族宗族及社会资本、开放兼容、重商等诸多文化特点。程宇宏等更提出应从文化的层面来定义粤商,即粤商是指“主观认同某些价值观念或其经营行为体现出某些价值取向,与广东文化(岭南文化)呈现高度相关的企业家群体”。

2、粤商与其他商帮的特色比较。如周兆晴在《新粤商》中提出“实用主义”和“不喜抱团”是粤商的两个重要思维方式,并针对很多人以为这是粤商“缺乏战略、长远和全局眼光”、“粤商商会较少而流于形式”的说法,对粤商的这两个特色进行了辩护和褒扬。认为“实用主义”说明粤商“注重中短期目标、操作性和灵活多变”,“不喜抱团”说明粤商重视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合作。而黄永军就“浙商凭什么就超越了粤商”的分析中认为,粤商曾凭借天时地利的先天优势率先致富,而草要出身的浙商在历经艰苦的创业修炼之后超越了粤商,这是浙商作为一种商帮的胜利,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胜利。与粤商的“敏于行而拙于思”的特点相比较,浙商虽90%以是出生于草根,但他们从未放弃从书本上获取经营智慧和思想的努力,正是这种追求使他们在财智时代如鱼得水、如鸟在林。陈梅龙的《宁波商帮与晋商、徽商、粤商比较析论》提出,相比晋商和徽商,粤商果敢练达,在内外贸易中均独树一帜,但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演进时期,没有适时变革,充分正确地发挥商业资本的作用,渐次落到了时代后面;而相比甬商(宁波商帮),二者均为近代商界的领头雁,同为沿海商帮,几乎同时在后崛兴于沪上,但甬商很快超越粤商成为沪上最重要的商帮。究其原因,一是粤商没有甬商资力强大的金融业作为资金支持,二是粤商在沪上不如甬商有地缘优势,三粤商在沪上明显不如甬商团结。刁宇凡在《浙商与粤商的全方位比较》中阐述了两大商帮的商业文化、商业精神、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的异同。黄华在《“粤商”文化的创新研究》中,将粤商研究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认为粤商企业文化的发展与粤

此外,还有学者从粤商与儒商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粤商。如戢斗勇认为粤商与儒商属于交叉关系而非包含关系,为了实现新粤商素质的提高,应当提倡现代新型儒商的价值取向,造就一代现代新型儒商式的新粤商;张明富认为在广东顺德、东莞、南海、佛山、宝安,“贾而好儒”的商人占商人总数的52%。还有学者针对粤商中的支流进行文化学视角的研究。如王文科的《潮商的文化特质与取向选择》和林济的《论海外潮商家族文化的心理嬗变》对粤商中的潮商的文化特质进行了分析。

总体来看,基于文化学视角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本身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描述性、故事性色彩较浓,学术性偏弱,成果以散见论文为主,专著较少。

三、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视角的研究

对粤商进行经济学与企业管理视角的研究,是伴随着自近代以来粤商在海内外影响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许多粤商企业经历数代变迁,由传统的家族式经营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其内外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我国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补充;粤商较早走出国门,有许多通过开辟海外市场并实现本土化、最终成长为著名跨国公司的成功案例。因而从粤商研究所涉学科来看,必定兼涉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基于这一视角研究的意义,如申明浩所说,它“可以使人们加深对华人企业组织制度形式与组织行为以及与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变迁关系的认识,可以引发我们去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规则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规则的衔接点、结合点,进而从学理上探讨富有效率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从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科学理论体系”。在此过程中,“政府之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成为研究的中坚力量。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粤商模式的研究。如《粤商模式》较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了粤商的创业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资本运作模式和主要行业的产业模式,指出广东是一个以富有商业精神、对市场运作熟练且敏感而著称的省份,但广东要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必须同时培育“工业精神”,并把工业精神作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取向和共同价值观念,促进广东产业经济迈上了新台阶。《珠三角大悬念》分析了“珠三角”在中国当代经济改革与市场开放过程中创造了“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东莞模式”,描述了珠三角城市的成长路径,但同时也全面披露了珠三角城市风光背后的迷茫。

2、对粤商多元化与专业化问题的研究。如《粤商经营之道: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抉择》对粤商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的动因、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及政府主导型经济环境会对粤商的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战略选择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周兆晴在《新粤商》的第四章“专业化:‘孤注一掷’的选择”中,对粤商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的历程和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企业是靠多元化经营迅速发展的,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形式改变和产业升级,粤商普遍开始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转变。专业化战略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实力战略,新粤商顺时应势,自觉选择了后一种发展方向。

3、对新粤商的研究。一是对新粤商特点的分析。如李源从科学发展观与粤商发展关系的角度,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培养新粤商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包括:更强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强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的遵纪守法精神,更强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更强的团结合作精神;谭建光提出打造“责任型粤商”、“创新型粤商”、“国际型粤商”,应成为新时期新粤商发展的战略选择。二是对新粤商与广东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如徐印州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广东区域经济的特点与新粤商成长的所有维度相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广东区域经济与国内其他区域经济、新粤商与其他所谓“商帮”的区别会越来越小,新粤商若不能适应本土以外的经济环境,则其作为“商帮”的群体实力、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会日渐减弱。崔艳芳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广东对外贸易,指出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新一代粤商逐渐形成了“灵活敏锐,胆大心细”、“国际视角,坚定务实”、“低调内敛,与时俱进”的特点。三是对新粤商经典案例的分析。如周兆晴的《新粤商》精选了粤商在各个领域的经典成功案例,如家电业的TCL、格兰仕,地产业

的万科、合生创展,通讯业的华为、中兴以及金融业的平安、招商等,分析和总结了新粤商的特点。

4、对粤商企业的研究。对粤商企业的研究可以有多个角度,如《粤商发展报告》就从企业竞争力、企业的品牌建设、企业的自主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战略联盟等对粤商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不足之处在于,这些研究是以整个广东经济和所有广东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何为粤商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粤商企业的研究也不如《新粤商》中明确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使研究显得有些范围过于泛化。相形之下,一些单篇论文的研究显得更有针对性。如聂正安基于组织学习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乃至整体进化具有重大影响、而组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嵌入了一定文化环境的视角,提出珠三角本土企业的组织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岭南文化嵌入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是“阻碍性”的。岭南文化偏向闭锁凝滞、拙于自我创造、缺乏价值理性、排斥正统正规、忽略正式组织,它在珠三角本土企业组织学习的取向上留下了明显烙印,并具体反映在知识来源、知识传播、学习主体、学习幅度和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顾文静从薪酬、福利、就业环境、企业人工成本支撑力等方面对粤商企业和浙商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粤商企业在高端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竞争力略有优势,但在福利和就业环境等方面的竞争力呈现出劣势;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上,粤商企业的各方面竞争优势正在丧失。黄华认为“粤商”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的竞争环境,应对岭南文化和粤商家族企业文化去粗取精,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将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相结合,全方位创新“粤商”企业文化,塑造“粤商”企业形象。申明浩认为,粤商在工商业经营过程中形成互助互补的关系网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显著的经济性、稳固的社会根基、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发展的国际化等特征,归纳和总结其经营治理模式,不仅可以为国内企业渡过危机提供借鉴,还能够补充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理论,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正在面临的继承和守业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海内外粤商联动甚至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另辟蹊径。黄华等对粤商企业如何在东盟进行投资进行了研究,认为粤商企业在东盟进行直接投资首先应考虑区位的选择问题。他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经济规模、双边贸易量和空间距离等是影响粤商企业投资东盟的重要因素。东盟各国因对广东的投资引力系数不同可分为强引力型、次强引力型和弱引力型三类,粤商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区位选择可以此作为重要参考。李作战等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针对新粤商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对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有重要影响的概念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粤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五个维度结构为:创新、风险容忍、营销效能、财务效能和人际交往。

总体来看,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视角的粤商研究起步较晚,具有学术深度的、有系统性的研究论著较少,但对某些局部问题的研究不乏一些有份量的成果。

四、粤商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综上,在政界、商界的推动下,在学界数年来的努力下,粤商研究成果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均取得一定成绩。无疑,这些成果的取得对厘清粤商成长的历史、认清粤商面临的现状和拓宽粤商未来发展的空间均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笔者在梳理这些成果的过程中,也深感粤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粤商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良的浮躁风气。粤商研究论著中不乏学术水平较高、学术规范性强的代表作,但也有一些浮光掠影、偏重描述性、故事性、宣传性的书籍。当然,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不必对这类成果求全责备,但一些以高校为主体的粤商研究论坛也出现这一现象,就绝不是粤商研究的“福音”。如有学者直言目前的粤商研究停留在口号化、感性化、静态化状态的起步阶段,且存在一股不良的浮躁之风。笔者在浏览大量的粤商研究资料时,看到有些成果牵强地将广东所有企业的研究,置换成了“粤商”二字,将这类“成果”自行归人粤商研究成果。将粤商研究泛化为整个广东经济和广东企业,对粤商缺乏准确的界定。

第8篇

[论文摘 要] 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的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和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面对危机时自身存在的文化价值观落后、学习力培训系统不完善、创新力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个层次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危机做大做强的有效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领域的“蝴蝶效应”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席卷全球。正当中国企业逐渐转入正轨,跑步追赶发达国家先进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时候,西方世界发生了次贷危机、国债危机这些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事件。面对突来的危机,尚未成熟的中国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暴露了很多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学习型企业文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中国企业要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用学习型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一、面对危机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的素质问题,表面看是企业适应环境能力的问题,实际是企业学习力、创新力的问题。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学习没有目标性。 

1、学习文化价值观落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落后,缺乏先进的指导性和发展战略眼光,企业中的学习不能适应企业应对国际变化的新要求。先进的管理思想口号化,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经营理念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发挥。 

2、学习力培育系统不完善。中国企业受传统中庸文化影响,缺少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不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企业的学习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企业发展实际进行主动性、研究性的学习,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国企业存在零碎学习、跟风学习和学习机制缺陷等问题,缺少实现管理和运营学习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总平台。 

3、创新力系统不健全。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危机的生命基因。企业缺乏创新的管理精神和管理思想,没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创新管理机构和制度,管理制度未能体现科学性、与时俱进、实用性。干部领导艺术不高,企业领导勤奋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要因,他们是否做到了自觉勤奋、自觉学习、自觉为下级群众做示范,正所谓:上级勤奋,下级不懒。 

二、用学习型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全面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素质 

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学习型的思维方法,即不断学习的观念和系统思维方法,它将学习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学习型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能够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危机。 

1、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力,提升中国企业文化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以企业精神凝聚全体员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激励员工通过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以及在企业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丰富和完善企业经营理念的内涵,打造成更高层次的企业文化力。形成以企业文化来指导经营实践,通过经营实践来指导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积累实践经验,再通过实践经验上升至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和完善,最终形成强大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力,真正做到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强大的企业文化力,让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提高主人翁意识,激发主人翁责任心,从而衍生强大的执行力。中国企业虽然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和调整,但内部依然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只有让文化力渗透到企业组织机构的每个枝节,才能形成强大的执行力,才能产生高效率的企业内部互动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抽象的企业文化力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完成向具体的企业竞争力的转变,从而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强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学习力,完善中国企业学习力培育系统 

企业学习力培育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员工被浓郁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习的环境布置、激励制度保障做起,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的基础铺垫真正激励起员工的学习欲望。积极向上的学习型企业文化能激励企业所有成员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的企业文化是形成学习力的良好环境。 

强化学习力要塑造优秀的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建共享的知识管理平台。企业应通过知识管理,促使组织内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特别是知识在组织内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成长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力资源,提升自身竞素质,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 

3、提高学习型企业文化创新力,健全中国企业创新系统 

创新管理思想,实施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 

创新组织机构,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将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潜力主要集中在人的身上,只有促使所有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创新管理制度,激发企业活力。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和载体,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要能够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力这一原则,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制度性保障平台。同时,它还必然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实用的,同时也是不可模仿的,是中国企业面对国际竞争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创新领导制度,提高领导艺术。企业高层主管是企业文化、企业风气的创立者,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中国企业素质提高的途径之一,就是使企业干部自立自强,克服惰性,去掉虚荣心,抑制官僚思想滋长,使高层领导者有思路、中层管理者有办法、下层执行者有做法。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2014年10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