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评价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6:01

导语:在数学评价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评价论文

第1篇

新课改的深入,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快速,各种新的教学体系被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如今仍然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只有不断的解决、突破这些桎梏,才能够真正的建立起全新模式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能够成为促进学生与教师同时全面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的快乐,这才新课程评价的精髓。

(一)评价主体具有单向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师生之间的评价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评价只能够是教师说了算,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一种至高无尚的地位。认为评价就是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对考试成绩的分析以及在课堂之中的一些散乱的语言评判。在这种单向评价中学生仅仅是评价的客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错误的导向作用,进而导致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就成为了做作业、做试卷的代名词,通过大量的做题来事自己获取考试成绩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这样的评价会逐渐的抹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种评价过程是痛苦的、被动的,并不适合新课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要求。

(二)评价的内容与过程单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评价功能较为单一,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甄别与选拔,它还应该包括了激励性、导向性被,但是如今的评价却还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也没有能够包括评价的人文性;第二,评价的途径较为单一,在进行评价时,基本就是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与对试卷的评价,基本书面评价已经成为了唯一的途径,简单的来说就是“数学=做题”;第三,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一部分教师因为对教学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评价时往往仅仅是针对传统的“双基”进行评价,而没有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评价体系,对于数学的知识探究与形成的过程评价更是较为薄弱,评价中也不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性,无法体现出评价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第四,评价的过程过于重视定量评价,缺乏定性的评价,学生因为这种评价逐渐的成为了考试的机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都被逐渐的湮没在了题海之中。

(三)评价方法过于机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还呈现出一种机械性的特点。这种特点首先就体现在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做题训练才能获取较高的成绩,只有在获取了较高的成绩后才能够得到老师的激励。这种评价不仅仅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对教师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这种评价的过程也是枯燥乏味的,缺乏对学生的激励,评价的手段也有一些“目中无人”。由于过于的重视总结性评价,直接就导致了评价的诊断功能滞后,没有办法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这种评价违背了学生的天性,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感觉。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效率的对策

(一)让评价过程变得更加愉悦舒适

需要建立起平等的评价关系,教师不能够再作为评价的主宰。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生态的基础上,去逐渐的建立起评价的生态观念,使得评价不再是教师的“裁决”,而应该是一种“协商”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与结果给予自己的看法,还应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形成一种互动性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个思维与情感转换为自我反思与激励的过程,这样才能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复习课时让一位学生上前面的黑板演练习题:如图1,已知CD=BD,∠CDE=∠BDE,求证:∠B=∠C(该学生板演过程略)

老师:大家来看看他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问题?

一位同学举手指出了一处错误;

老师:这里是有一些错误。还有其他的吗?

另外以为同学指出应该是AD=DA。此时教师对公共边进行了讲解与解释,提出AD=AD并没有错误。此时又有另外一位同学举手指出了另外的一处错误。教师接着说了一句:对了,还有这个。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对于每一个评价者都进行了肯定,即使评价不正确也进行了肯定与纠正,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他学生去主动的进行思考与评价。这为教师在引导时的提问是“大家来看看他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提问为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在这个片段中,评价所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解题的方法是否简单、够新颖;解题时步骤是否正确、完整等。它凸显出了评价的诊断功能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让评价的形式更加灵活生动

评价的方式会对评价的效果产生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对那些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较为敏感,为此,不仅需要提升评价过程本身的舒适度,还应该要让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对评价充满新鲜感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施行不限时的考试。可以选择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时候,给学生一份难度适中的试卷,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以后交上来,不限时间。这样做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信,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来激发他们的潜力,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

实现无人监考的考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相信学生的诚信,同时还要去鼓励他们诚信考试。通过这样的考场能够让学生享受到被信任的感觉,并让他们能够在自我监督与群体舆论约束中逐渐的树立自己内在的道德防线,这样做对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十分的重要。

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来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一对一的方式来实现的,更加的具有针对性,而且交流也能够更加的深入。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个别交谈与个别练习评价,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特别的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进行语言评价。这些评价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亲切感,教师也能够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无声鼓励赞许的目光、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

有这样的一个反面例子。以为老师让学生自己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图2)。在巡视学生的证明过程的时候对一位证明出现错误的学生说这样说:“对顶角?这里有对顶角吗?你从哪里看到对顶角了?他还看到对顶角了啊。”(、表示该教师的语调)在教师的语言中这位学生的头越来越低,一句话也不敢说。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数时候都是采用的声音,同时声调也会表达出人的感情。声调虽然没有确切的语义,但是却能表达出很多内在的评价信息。这位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同时还有着很强的讽刺意味。这样对学生的伤害比对学生直接否定更加的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言语交流时,教师必须要时刻的注意自己的语言与语调,否则会对学生造成更多的伤害。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一定思想性与独特性

相比而言,数学的思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十分有效的,可以让一个人长期受益。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语言应该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尽可能的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就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某种数学思想时,我们就应该及时的为学生指出来,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去这样评价学生:“你能够想到用换元的思想来解决这个方程,非常不错”、“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做这个题,挺有见解”等等。将这些带有数学思想性的评价语言带入到课堂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进而努力的去学习数学。

第2篇

所谓情境展示,就是将学生的作业或作品展示于教师提前设计好的背景或情境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又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例如,《皮影艺术》这节课,因为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所以,必须准备充分,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课前,我用一个大纸箱,把其一面挖出个长方形的大洞,将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上面,做成“屏幕”,再用布和彩纸添加装饰。一个漂亮的皮影演出舞台就做好了。找来一个亮度高的写生用的投影灯,皮影戏就可以开演。有了这么好的舞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制作皮影人物道具等,争先恐后地到台前来演。“这组演的是哪出戏剧”“那组的人物做的很精致”等等,这些同学间,师生间的评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课堂也由此进入。

二、模拟展示与评价

这类评价方式多适合设计•应用类的课型,这种课可以让学生完成作品之后,举行个小型展览会,小型的推销会,让每组学生选代表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他组学生阐述选择与不选择的理由。这种方式将评价的自完全交给同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例如,《食品造型》这节课我便采用了这种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烹饪艺术名扬天下,中国食品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这充分体现在了同学的作品当中。同学将分组完成的作品摆放到教室前提前布置好的展台上,放眼望去,感觉像是来到了庙会的小吃一条街。一组同学用橡胶、猕猴桃和橘子瓣做成了沙滩上的椰子树,那颜色的搭配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二组同学通过对菠萝的加工再改造,一只可爱的小刺猬便出现在了眼前,那形象怎一个“萌”字了得。还有的组用西红柿、葡萄橘子瓣苹果做成了大龙虾,用面包、葡萄、猕猴桃、草莓做成了猫头鹰……我正在目不暇接间,学生已经开始了对自己产品的推销,“评审团”也在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此刻,学生俨然成立本堂课的主人,我只有找机会给他们稍作一下“场外指导”。学生们在活动中自然达到的自评、互评的目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三、表演展示与评价

表演展示既将学生的作品作为道具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例如,《服饰色彩艺术》这节课就可以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讲授完创作知识与要领之后,同学们分组进行创作。可以抽签决定每组的创作主题,比如职业装、晚宴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学生们可以用大张的报纸或彩纸进行创作。作品完成之后,每组选出几个“模特”简单的“穿”上他们的作品进行服装表演。首先出场的几个同学一边踢着球一边向“舞台中央”跑来,哦,他们设计的是运动装;看另一边,几个身着华服的丽人向我们款款走来,没错,他们设计的是晚礼服,还有休闲装、登山服等,欣赏的同学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走秀结束后,学生要评选出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并说明理由。学生从中发现了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教师无需多费口舌,也就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这是最普通常见的评价方式,适合于留有绘画作业的课程。在课堂知识讲授完毕后,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堂作业,这就涉及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学由于上过绘画培训班,会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台,在大屏幕上投影出这些同学的优秀作品,同学可以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各个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就是把优秀作品拿到其他班级去展示,请其他班级同学做出评价,使得这个环节更加丰富。想在整个年级小有名气的学生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还来征求我的意见,争取达到完美。可见这样的一种评价对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怎样的推动效果。

五、课后延展性展示与评价

第3篇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让评价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但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如有一个学生把蟒蛇吞吃大象画成一顶帽子,教师耐心地和他交流:“为什么要把蟒蛇吞吃大象画成一顶帽子?”“因为大象还在蟒蛇的肚子里。”大象在蟒蛇肚子里不就是像一顶帽子吗?学生的心理体验与过程教师才明白了。很多老师考虑到课堂时间,没有耐心听学生解释,总是不耐烦地打断学生发言,总是把自己不理解的话斥为“画得乱七八糟”。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无情地扑灭了。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调控,耐心地听他讲完,并对这位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听了一定会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应只注重美术作业的表面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想法,更不应采用“一言堂”式的评价方法,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

二、发挥示范评价,唤起创作灵感

教材中每课都有名家作品或学生优秀作业供欣赏使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欣赏、评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评价,以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上《小扇子》一课,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不同款式的扇子,让学生进行评述然后说说自己的构想。一个学生说要设计一款长方形扇子。我请别的同学进行评价,这样设计合理不合理。其中一个学生说“:这样不合理。方形的扇子有四个锋利的角,很容易划伤人,而且这样的扇子容易破损。”学生通过欣赏、评价明辨了在创作中应避免的错误。教材中学生优秀作业也为学生创作起着引领作用。由于是同龄孩子的作业,学生对他们的作品更有认同感,觉得自己也能画出这样的画,甚至画得比他更好。教师示范时不能一声不吭。教师应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评价。上《下雨了》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示范,有意画一个学生背着书包直立地站在雨中,撑着一把没有完全打开的雨伞。画完后我问学生:“老师这样画行吗?”学生说:“不行,雨伞没撑开,要画大点。人物的双脚要迈开。”我按照他说的修改好。学生还不满意:“要多画几个人,还要有前后遮挡。”我对这个学生进行表扬,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建议。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合作”完成了示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了启发。

三、把握激励评价,增强实践信心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应随机进行教学处置,让它“化险为夷”。在一次美术教学观摩课上,上《大树的故事》一课,我让学生说说树上树下,树洞内外会发生什么故事,你想怎么画?一个学生回答“:我想画一个鬼!”全班大笑。这不是存心捣蛋吗?我当时真想马上请他坐下。但转念一想,何不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呢?那个学生说“:一棵大树被人砍倒,只剩一个树兜,树兜变成一个吓人的鬼。”原来是这样,我夸这个学生“很有想象力。”接着追问:“你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我画一个吓人的鬼,让人不要再砍伐树木。”说得多好啊!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因学生想法和作业各不相同,各有长处,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作业中的闪光点,不要从专业美术的角度去要求学生,没必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即使有不足,以“你真有想象力。“”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就更漂亮了。“”如果物体画大点,构图饱满些就更好了。”这些婉转的语言,既保护了孩子那份可爱的天真,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你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塑造一个画家,一个天才。

四、运用综合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艺术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途径,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教学评价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语言的运用,如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够适当地使用语言,不仅不会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还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使教学评价活动发挥其强大的效果。下面本文就围绕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提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行动以及语言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想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习惯等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评价性语言就是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一种语言。合适的评价性语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夸奖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鼓励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评价性语言应该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来说还没定性,比较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新鲜感,同样的这种新鲜感降低的速度也会很快,因此,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很容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怀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耐心地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恐惧以及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长时间地维持下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有语文教学水平。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经过前面分析不难得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评价性语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现阶段有很多教师致力于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评价性语言的作用

在前文中对评价性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于教师来说,正确地认识到这些重要作用是提升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该将评价语言的正确运用当成是与教学模式改革同等重要的一项工作,要认识到提升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改进。

2.提高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

正确认识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之后,掌握良好的运用技巧就是接下来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以当前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鼓励性的、积极性的语言为主,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3.构建合理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

就像每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一个教师习惯使用的评价性语言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自己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但是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的个性以及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就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建立一个自己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评价来说,提高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是保证评价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收稿日期:2013-06-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2]-JKGHAB-0028)

作者简介:吴艳芳(1970- ),女,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金融与产业投融资。

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经济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步骤。毕业论文写作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水平,提高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一、评价方法与原则

在量化评价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评价结果宜粗不宜细。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也可以实行等级制,但百分制的评价划分等级过多,评价结果过细,反倒是等级制更合适些。可以将毕业论文评为若干个等级,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也可以评价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或ABCDEF等六个等级。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之间论文写作水平、层次、质量有差别的一个方式,所以评价宜粗不宜细。

(二)科学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能够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特别是能够评价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对经济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影响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作为一个课程作业的话,它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连标准格式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既要将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都找出来,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也要将非重要的因素剔除,避免因注重细枝末节而使评价有失偏颇。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要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差异。

(三)可操作性。毕业论文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教师根据学院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而不能简单给出一些指标,却无实际可操作性。如有的学校给出的评价指标里有论文撰写水平,事实上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要体现在很多方面,这要有多个指标才能体现;有些学校评价指标里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在论文的一些环节,需要通过对论文的评价来体现学生的能力,而不能直接用能力来评价学生的论文质量。

(四)专业特色性。毕业论文的评价要因专业而有所差异。有些综合类高校往往对学校所有专业的毕业论文设定相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沿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和原则,忽视了专业特点和专业差异。事实上,经济学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与其他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它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

二、论文选题质量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应将选题作为毕业论文评价指标。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打分,是学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是对教师分配题目进行研究,选题的质量是由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所决定的,跟学生无关,当然不能将选题质量的高低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但如果选题是由学生确定的,或主要由学生确定,那选题必然成为毕业论文评价的一个指标。

笔者认为,经济学类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少应有以下四个标准:一是要有研究价值,即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能够指导经济生活的实践,这是选题的前提条件。二是选题要有实实在在的研究内容,避免空的问题。在经济社会中,虽然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选题,但受阅历、能力、见识、知识面等影响,学生往往找不到真实的选题,导致选题过空。三是大小适宜。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常见的是选题过大。过大的选题将导致没有研究重点,受学生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论文篇幅所限,很难有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四是与专业的相关度。在论文写作之前的选题辅导中由指导教师把握,对于不合要求的选题不予开题,不允许学生写作。

三、论文结构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一定要结构清楚、连贯,各部分之间要有逻辑上的联系,必须是标准的学术写作规范。但是否一定要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作为本科学生,如果能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论述清楚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解决问题,或者并不一定要解决发现的所有问题。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常出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三段式论述,看起来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作为毕业论文评价的标准,更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应该允许学生写发现问题式的论文。

四、研究方法

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很多,而现在数学化、实证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高水平的期刊征稿时非常看重论文中数学方法、计量模型的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实际问题,学会用事实反映问题,包括典型案例剖析、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结果等,而不必将是否用数学模型作为评判论文质量优劣的一个指标。当然,如确有能够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可以给高分,因为这表明该学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五、创新性

创新是所有研究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研究价值,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如此。所以,在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创新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理论问题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这是创新;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但在找创新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尺度,因为研究的创新可以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领域的突破、研究对象的差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来说,有哪怕一点的创新就足够,不能用研究生论文甚至经济学专家的标准来要求。

六、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效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成果上的延伸,都是对前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的扩展或修正。对于进行经济学问题研究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形成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可以检验学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到课堂所未能涉猎的专题研究;三是评价学生论文创新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文献综述应该成为毕业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答辩环节的成绩评定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觉自主学习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砥砺自主学习意志。如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事迹,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依赖、畏难心理,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给予“你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起“说我行,我就行”的自主学习勇气和自信。

二、营造氛围,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需要我们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积累丰富的事实材料,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佑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 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免费论文下载。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也可讲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

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好比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同样,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必定会使自主学习能力水涨船高。初中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

五、积极开展课外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用”数学、“做”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这样他们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如图1所示的残片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他想重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配制时要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

六、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中,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五根长短不一的小棒,长度分别是5 7 10 12 15 ,取其中的三根小棒塔成一个三角形,由实践操作回答:你所取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多少?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比较,趣味盎然的进行学习。

七、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它具有导向、反馈、矫正、激励、评判、驱动等功能。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单一的反馈模式忽视了学生做为一个独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努力做到:1、评价目标多元化(由仅对认知水平的评价转变为“知识与品质并重”的评价);2、评价内容具体化(由仅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转化为“成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3、评价形式多样化(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转变为“学生的自评、互评”)。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甚至课本)进行评价,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指出老师的错误,这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主动发展的生动体现。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转化,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会:《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月第1版。

[3]林崇德:《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4]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

[5]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5月版。

第7篇

1影响因子

1963年美国费城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SI)首次出版新颖实用的文献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并从中推出影响因子的概念,这一术语被许多机构和人员用于不同之目的。为此,ISI于1975年将影响因子概念进一步开发为一种新产品,即期刊引用报告(JCR)。近年来,国内外的部分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则进一步将影响因子用于确定论文投稿方向,科研水平和成果质量评估及科研人员业绩管理等,在社会上逐渐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1.1影响因子的概念

ISI在其超文本术语和概念汇编中,将期刊的影响因子定义为“在两年时间内,某一期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这两年内该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数量的总和的比值”;简而言之,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指在两年时限内该期刊上所发表文章的平均被引用频率(Citationrates)。而引用频率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事实(或观点、方法和论著等)被人们所引用的次数。

1.2影响因子的本质意义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以期刊为对象,统计在一定时域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在这里,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是计算影响因子的3个基本要素,论文量是指某期刊在一定时间内的载文量,时间的跨度取决于引文的高峰期。国际著名的科学计量学专家普赖斯经过大量的文献统计后得出结论认为,科学后的两年是论文被引用的高峰期。因此,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将计算影响因子的引文年度规定为两年,在3个基本要素中,被引频次是一个可变量,当论文量不变、引文时间已定时,影响因子的高低则取决于被引频次的多少。期刊的影响因子用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揭示了学术思想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它使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变得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试。这就是影响因子的本质意义之所在。

2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其自身及外在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单纯的用其来衡量期刊水平及质量是不恰当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期刊因素

期刊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对于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成果,首先被公开发表的更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影响或被引证;并且,由于引证行为中的“因循守旧”性,这些论文会被更多地引证或转引。

2.2学科因素

由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与学科特点有关,学科性质的差异使得不同学科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存在着系统的差别。当前,人类已进入生命科学的时代,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已转向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这类研究成果和科学论文日渐增多,其文献相互引用数量亦增多,所以该类学科的期刊数目及引证行为迅速上升,导致反映生命科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增大。而已趋成熟的学科领域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近年来则没有明显增多,甚至有些期刊的影响因子还略有减少。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与期刊所属学科的性质和论文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大小有关,同时也与期刊的历史长短、知名度大小有关,还和其内容是否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有关。在2000年版的JCR(期刊引证报告)列出的期刊学科分布中,医药卫生类期刊最多,占JCR期刊总数的33.3%,其影响因子大于3的期刊有266种,而数学类期刊没有一种影响因子达到3以上。2006年SCI中生物化学和化学类期刊中最高影响因子为36.525,而数学类期刊的最高影响因子仅为2.552,该年度影响因子为1的期刊在生物化学和化学类期刊中排第494位,在数学类期刊中排第27位,但不能认为影响因子排位第27的数学类期刊与影响因子排位第494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类期刊在学术影响力上是一样的。因此,在使用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学术质量时必须坚持学科内比较的原则,而不能跨学科比较。

2.3检索系统的结构因素

检索系统所统计源期刊库的数量及侧重点有所不同,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也有所差异。对于特定刊物未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因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较大差异,导致了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也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

2.4参考文献因素

由于影响因子实际上是通过对参考文献的统计和计算求得的,因为论文中的引文数与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值有直接的联系。统计分析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取决于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引证半衰期及论文的引证率。而在参考文献的选取中往往存在转引二手文献,只引用自己的论文等问题。

2.5源数据库的影响因素

由于大多数数据库对所收集的期刊进行数据采集和评价,因此其来源期刊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来源期刊中,很有可能由于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带来来源期刊学科、语种分布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该数据库在影响因子统计上的有失均衡和全面。如SCIE目前只收录了约7000种期刊,而全世界总期刊数达210000种,其中只有3.8%的期刊被其收录;2005年在SCIE收录的6376种期刊中,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的期刊数占了80%,中国在该年度只有90种期刊被收录,占1.41%。而同国科学家之间因研究成果传播的快捷性、研究主题的相关性等因素而倾向于互引,如美国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引证可提高美国论文被引证频次的30%。另外,研究表明,同语种刊物的相互引证概率较大,由于SCI更倾向于收录英文期刊,这就使得其他语种期刊在SCI中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

2.6时间因素

在进行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时,期刊被引频次的两年时间限制可导致不同期刊中论文的被引次数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第一,出版时滞较短的期刊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此外,由于影响因子只计算来源期刊近两年中的引文情况,若相关期刊的论文出版时滞较长,则相当一部分引文就因为文献老化(超过两年)的原因而不能被统计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值。第二,不同学科论文的引证行为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研究领域或研究主题的成果在完善或验证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段可能很不相同,如地球科学的研究成果多具区域性特点,引证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野外考察或实验室工作才能得出结论,因而该学科的论文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方可产生影响。但对于分子生物学或天文学方面具有创新研究的论文来说,则可能很快引起较大的影响并被引证。因此有研究证明,我国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学术期刊的被引高峰期存在明显差异。

第8篇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集对分析、可拓数学、模糊数学的基础理论。集对分析主要涉及联系度、同一性和差异性等内容。模糊集理论主要涉及模糊集、隶属度函数、模糊矩阵和模糊关系等内容。可拓数学主要涉及物元、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等内容。第二章研究了三种不同的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方法和步骤。第三章结合移动通讯中的实例,用三种方法分别进行评价与比较。第四章对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对三种理论的应用进了展望。

关键词:集对分析 可拓数学 模糊数学 物元模型 联系度 关联函数

摘 要 1

Abstract: 2

绪论 3

第一章 集对分析 模糊数学 可拓工程的数学基础 4

…………略

第二章 基于集对分析、可拓工程、模糊数学的复杂系统的评价 25

…………略

第三章 三种评价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研究 31

…………略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37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

:20000多字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图、表、参考文献

400元

第9篇

优秀老师事迹材料

科研引路 精益求精 勇创佳绩

——记东华小学教师李同志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 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李同志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