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件制作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6:15

导语:在课件制作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件制作论文

第1篇

也就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多媒体课件通常可分为: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课件的结构,准备课件制作的素材,然后通过集成工具软件进行合成。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课件;课件脚本;素材;制作;软件;多媒体工具

Abstract:Asmoderneducationskilliswidelyusedinteaching,theroleinteachingofthemultimediacoursewarebecomesincreasinglyimportanttoo.Then,makingmultimediacoursewarebecomesatechnologythatateachermustmaster.Themultimediacoursewareusuallyincludesthefollowingtypes:Demonstratingtype,self-taughttype,practicingtype,simulatedtesttype,etc.Inmakingamultimediacourseware,oneshoulddesignthecoursewarefirst,preparethematerialofcourseware,andthenformatitthroughtheintegratedtoolsoftware.

Keywords:Multimedia;Multimediacourseware;Coursewarescript;Material;Making;Software;Multimediatool

计算机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崭新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国防科学计算扩展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在介绍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相关名词。

1.多媒体(Multimedia)。媒体通常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即多种媒体元素的统称。在传统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是黑板、书籍、声音(教师的语言)等,比较单一。在计算机领域中经常使用的媒体有:文字、图形(静止图形、运动图形)、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和音频。

2.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Technology)。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机组合,使它们建立一种逻辑上的连接,集成为具有交互性的信息技术。

3.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选题应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一般来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

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

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

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h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就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另外,还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存在“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课件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由于教学条件限制,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是形象生动的,但制作时应注意课件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不可以用模拟代替真实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参考文献: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16-02

多媒体课件是高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它集成了多种媒体手段,可以展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呈现的信息,具有形式多样化和信息海量化的优势,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运用。语文课件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以语言符号为重点、以教师授课需要为旨归、全面覆盖课堂教学过程等共性外,还是协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工具。所以语文课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发现,人脑只能同时加工一定量的信息,因此会对刺激信息进行选择,心理活动会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这种指向被称为“注意”。注意是一种认知资源,其容量或能量是有限的。个体为了完整地辨识刺激信息,需要运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刺激信息越复杂,需要运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若不同的复杂刺激信息同时呈现,认知资源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此时若再有新异的刺激信息出现也不能被加工和处理,即不能够被注意。学生的认知资源也是有限的,在此情况下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多样化和信息海量化就成了双刃剑,它给学生带来信息“大餐”的同时也可能会让学生“消化不良”。因此,恰当处理课件中的文字内容、多媒体要素和师生的语音交流的关系是语文课件创作的关键。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语文课件的创作应注意内容的详略、内容与背景的差别以及背景要素的编排。

一、注意内容的详略

相对于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可承载大量文字信息,但也有两个缺点:其一,课件投影屏幕的尺寸是固定的,学生的视觉分辨力有限,单幅幻灯片可呈现的内容也有限。此外,课件投影是虚拟画面,幻灯片不能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在课堂教学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单幅幻灯片的放映时间也是有限的。其二,课件的文字信息是预先备好的、固定的,而教师的语音讲解是即时发生的、灵活的,课件内容与教师的讲解缺少互动,对于教学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有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课件文字内容要有详有略。首先,不能照搬课文内容,要对其进行概括,用最少的文字准确表达课文内容,做到框架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可用词表达的,不用句子;可用句子表达的,不用段落。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视觉负担,也为教师的讲解留有余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尴尬。其次,重点部分可以原文形式出现,但应集中在单张幻灯片内,避免分成多幅幻灯片,以免频繁翻页打断学生的思维。最后,对辅助理解的文字信息加以控制,通过教师简单讲解或学生自行阅读可以获得的信息不必列入课件。

二、注意内容与背景的差异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将所感知的事物分为“前景”和“背景”。前景是感知的中心和焦点,背景是相对次要的信息或物体。前景最容易、最先被感知,留下的印象也最为深刻。前景和背景的反差越大,前景就越容易凸显。语文课件的文字信息内容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应该成为课件中的前景,而课件的版底、伴音、图案、花纹等应该属于背景。要保证学生对课件内容的辨识,需要凸显内容和背景的差异。首先,控制要素的数量,形成差异。要保证内容与背景的差异,首先应控制图形的布局、颜色、形状及密度等技术要素的数量,形成明显的差异,并保证内容在颜色、形状、版式等要素上的高辨识度。笔者的经验是采用“三三制”原则,即整体画面颜色不超过三种、图案加文字不超过三项、文字板块不超过三块、字体和字号也不超过三种。文字在颜色、版面和篇幅上占据主置,背景则需朴素、简练。其次,注意动静的差别。人们对运动的物体会特别注意,运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为前景,而静态的物体则易被视为背景。对于运动的物体,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其运动状态,而忽略其构成。因此,语文课件一般不宜出现动态图案,除非该图案是特别需要演示的内容;注意选择“动画放映”的方式,保证幻灯片切换和内容变化不能有幅度过大的动作。最后,注意规律和突变。人们的知觉对与周围事物不相似的事物会加以注意,突变的事物容易被感知为前景,而常规的事物被视为背景。在课件画面上,与整体形状、颜色、样式不一致的事物会特别容易吸引注意,例如黑色整体中的红色部分会被认为是重点部分。因此,课件背景应该尽量有规律,避免突变。课件的伴音,如有必要,可以采用语音或音乐作为画面的补充,但应选择连续的、舒缓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以免突兀的、变化剧烈的声音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切割、破坏画面的和谐,影响课件效果。有的课件在幻灯片切换或动画效果中设置“咔嚓”声,反而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三、注意背景要素的安排

背景体现了多媒体形式多样的特点,不但影响语文课件的审美效果,也影响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在课件的制作中,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媒体形式要比文字符号占据更多的存储空间;同样,在课件的放映中,这些媒体形式占据的认知资源也要比文字符号多。因此背景要素的安排对语文课件的效果也有重要影响。笔者以为,背景要素不能满幅渲染,以免挤占学生有限的认知资源,而要为文字内容留有空间,即“留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留白”就是为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人的心理具有将不完整的事物看作整体的能力,人们往往能够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去填充事物的空白,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理解。作品若过分渲染会减少审美空白和想象空间,影响欣赏者的审美理解。语文课件的创作有必要为文字内容“留白”,这样才能将课文内容之美与视听之美融合起来。因此,背景部分不要满幅渲染。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属于视觉刺激的“空白”,如果图案和花边在局部形成优势,就可以弥补文字的“空白”,让学生形成审美整体。同样,文字是无声的符号,如果课件伴有声音朗读则可能消除这种“空白”,反而不美,因此,课件可减少课文朗读,应为学生自行诵读留有空间。其次,课件背景部分要尽量避免文字内容重叠,不宜挤占文字内容的空间。最后,幻灯片图片和花色不宜频繁更换。文字具有抽象性,因此课件中文字内容再多,也不会挤压学生的想象空间,但图片有较强的视觉刺激,留给学生的“空白”不多,如果过多就会挤压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如果每张图片的放映时间短暂,令人眼花缭乱,学生也很难形成整体的审美意象,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无帮助。

第3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高职教育示范院校

一、引言: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业务规格的着眼点。特别是在目前各地高职院校争创国家示范性院校的评估中,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更显的尤为重要,结合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高职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二、课程结构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形成优化的课程体系是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前提条件。这可从两个层面作探讨:

一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合理配置,形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二是围绕专业能力子要素或子模块实现知识与能力渗透的构想,即各门课程的建设问题。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既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素质为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别于较低层次的中等专业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因而其课程体系的构建须以此教育目标为依据。高职教育实施的是高中或中专后的职业教育,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加强其基础文化,人文精神等诸方面的教育是必须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与人文融通。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要有别于普通教育中的文化课,它必须具有三项功能,即:文化教育的功能,一般职业能力培养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同时,必须具有落实各项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这就是专业课。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特征,它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但又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知识形态的技术应用,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构建这样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从培养岗位能力着眼重新安排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既要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又要考虑课程的衔接性,既要考虑知识面总体的“宽”也要注重某些关键能力的“专”,即课程体系既具逻辑性又富有弹性。课程的模块化是现代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符合课程优化的内在要求。进行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可借鉴DACUM方法,将若干专项能力所需知识综合为一个模块,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必须认真研究实现当前专业教育目标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关系。21世纪,世界将步入知识经济发展时期,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岗位职责将由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发展。未来的劳动者仅有一项或几项技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具备包括跨岗位和跨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以满足企业的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问题,为受教育者在理论体系上和专业能力上作合理的铺垫,力求使他们的智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进行课程的内部建设时,可依据专业人才业务规格所制订的专业能力要素表(DACUM表),及由此层层分解而成的一个个能力子要素,筛选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按课程规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构建成课程模块。构建课程模块时,应认真考虑如下诸因素: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的选择与组合;要求的深与浅、繁与简、宽与专;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等。模块课程具有实现单一功能或专项能力要素的独立性,也具有实现多项能力要素的综合性。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高职的课程有别于学科型的课程,其内容应具以下特点:

1.突出实用性兼顾系统性

“实用”是高职专门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它不引导教育对象过多地去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样做”。因而在进行教学内容剪裁时,更多地应采用“黑箱”处理法,重点解决好输入与输出这两个端口。例如,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应用”高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内容处理上,可以相对淡化理论偏深的算法内容,侧重围绕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指针等来组织教学。所谓内容的系统性,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们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但也不应刻意去打破,因为,过于零散破碎的知识结构不易被学习者掌握,也不利于开发智力,内容的取舍应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要有序可循又不繁琐;

二是指知识的综合应具有机性和相融性,能够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形成彼此呼应的系统。

2.相对稳定又逐步发展

高职教学内容侧重于成熟技术,成熟技术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且在社会已经推广或正在推广的技术。成熟技术并不排斥其先进性,如目前高职开设的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都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推广成熟技术时,应保持教学内容在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其意义:

一是有利于深入消化技术,有利于专业与课程建设;

二是任何一种技术更新均是在原技术基础上的一种跃迁,保持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解决好技术的共性问题,即技术基础问题。教学内容又要具可变性,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我们应结合当前科技成果,适时地将先进技术引入。这种构建课程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正体现了课程的先进性。

3.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进行高职课程理论研究须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根据课程目标,如何选择与组合知识,使学生最优化地掌握相关理论,体现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

二是课程内容既要体现专项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素质提高与智力开发,既要重视当前又要注重今后发展;

三是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同时,我们也应防止另一种倾向的出现,即忽视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忽视理论在开发人才智力,培养人才发展后劲的应有地位,这同样是不科学的,是不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

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应充分肯定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慎密设计、精心组织,把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防止出现对实践教学认识的片面性和庸俗化。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防止将专业技能培养视为培养能力的唯一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素质的单一化;其次,要防止把技能培养误认为就是简单的技能操作或较低级的动手能力,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必然是技术单一的操作工、工匠式人才,不符合高等应用型人才规格,也不符合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再次,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不完全反映在教学时间分配的均等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安排应讲究实效、讲究需要与可行,要能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直接影响着课程效果,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课程教学实施时,应重视如下几方面工作:

1.教材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仅指纸质课本,还包括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试题库、素材库、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与录像、课程网站等立体化教材。学生或教师从一门课程进入网络,可以找到很多相关教学资源和教案。教材要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新开设专业的教材只是技术书籍,不能做到以“学”者为本,语言复杂、理论化。

在教材建设中,应认真把握好其“动”、“静”特性。教材的“静态性”即指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相对稳定,它是教材的主基调;所谓“动态性”是针对地区或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时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即体现教材建设的“求新、求异、求变”。此外,在教材建设中还应十分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教材的配套建设。

2.师资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从事高职课程教学的教师即是知识的传播者,还须是实践的示范者,因此必须具备“双师型”能力。在抓“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快“双师型”资格认定工作,对于确实具备“双师型”条件的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认定,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要多从社会上招聘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3.教学方法

在教学组织中,首先,应将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中解脱出来,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以增长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其次,要尽可能地实施因才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其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增强个性能力;第三,要充分利于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等接触实践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第四,新教学技术手段,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应逐步推广应用。

4.教学基地

学校应大力争取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支持,实行董事会制,聘请顾问或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促进专业和教学基地建设。

5.课程考核

课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核方式的灵活性。传统的单一理论考核显然不符合教学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设定多项考核内容与方式,并提前告诉学生,师生共同检测教学效果。可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个别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等灵活多变的方式,使考核工作真正成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检验学生能力形成与素质提高与否的有效手段。

五、课程评估

开展课程评估是为了检查课程教学与课程目标的吻合度,是现代课程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课程建设。其测评内容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课程建设的六个方面,那就是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实验、一流的教学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控制论 课外阅读 文学作品 指导调控

2006年12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2007~3月,获汕尾市教育科研办公室立项。三年多来,按照课题计划与方案,我们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现已进入结题阶段。兹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的背景

1.“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

根据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课外阅读正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因而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在语文学习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门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时代里影、视、歌的繁荣,文本阅读面临多方面挑战。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课外书籍阅读量少、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随意性很大等问题。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阅读,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实验步骤及成果

(一)实验步骤

1.调查分析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现状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是我们这次调查首先关注的问题。课题组于2007~4月对全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表现为: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阅读内容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分清主次

(1)教学大纲推荐(高中部分)书目(20种)。《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

(2)配合教材介绍书目。学习节选介绍全文。如学习《林冲风雪山神庙》介绍《水浒传》,学习《宝玉挨打》介绍《红楼梦》。

(3)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钱钟书小说《围城》,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诗歌《乡愁》,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

另外,我们还结合时尚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由电影《花季雨季》介绍小说《花季雨季》,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

3.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

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为依据,“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我们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5本书,中学六年可以阅读30本书,这样才能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课外阅读的任务落到实处。

4.为学生举办文学讲座,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课题组郑旺吉、黄泽镍、蔡赞生等老师分别为学生举办了《人教版“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解读》《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中学生与文学创作》等文学讲座。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与自觉性,提高了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

5.组织学习控制论原理,具体运用加强阅读指导

控制论原本是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我们用来研究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调控与指导上,使研究过程更富有科学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把研究目标通过具体的研究内容体现出来,按照运筹学的观点,对事物运动的程序安排有科学的线性规划,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果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的方法,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推广。课题组成员撰写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课例)。参加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课例)评选,获得良好成绩,其中三篇发表在语文核心期刊上。如郑旺吉老师撰写的《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荣获汕尾市2007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3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获2009年度二等奖,2010年1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2009年12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蔡赞生老师撰写的《语文课中教9币的动情与传情》获2008年度一等奖,《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获2009年度三等奖。沈心燕老师撰写的《体验“四美”――鉴赏古典诗歌》获2009年度一等奖,邓瑶旋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初探》获2009年度二等奖,林少豪老师撰写的《现代诗鉴赏教学三步读》获2009年度三等奖,黄小萍老师撰写的《谈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获2009年度三等奖,林学辉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获2009年度一等奖。郑旺吉老师的文学鉴赏课《古典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寒风吹彻》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1月在陆丰市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会上举行公开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白居易《花非花》诗意探究”于2010年4月荣获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选修课观摩课二等奖。

2.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理论与方法指导、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课件和课外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教学资源。

3.实现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课题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撰写了《郭敬明小说对高中生的影响研究报告》、《绝美之下的短暂》、《解读曹孟德》、《读书就是生活》、《纪念海子――向死而生》、《乞丐也有出头的一天》、《课文中的爱情》等读书笔记,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得良好名次,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4.实验班学生基本上实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学生在考场作文和课外练笔中创作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荣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三、反思与展望

当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同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生,或多或少心存顾虑,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方面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不够,缺乏真正的自觉和热情。

2.在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文学熏陶。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审美观受到了冲击,一些“前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生的影响都是较大的。因而在欣赏一些佳作时,学生对其中所传达的一些观点、人物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甚而嗤之以鼻,因而对这些作品失去了兴趣。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不理解,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待引导。

第5篇

一.课件的选题

选题是创作课件关键一步。不是各学科的每个单元内容都适用于课件制作:正确选题是十分重要的。

1.性价比:

课件制作应考虑效益,即投入、产生比。对于那些用常规教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入力、物力,用课件辅助教学。

2.内容形式统一:

课件应该对课堂教学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等作用,决偿能“牵强附会”、“画蛇添足”。

3.切忌仅仅将板书搬上屏幕: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电脑的特点,避免把课件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或“课本翻牌”。变“人灌”为“机灌”!

二.课件制作、应用的几个原则

1.教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1)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2)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计算机论文《课件制作原则与技巧》。

(3)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则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发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最好要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3.科学性原则

第6篇

以省州县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使我校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拓展,提高和深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程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州县教育局示范校成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二、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

成员:*(小)、*各年级组组长

三、工作目标

设备有增加、管理更科学、培训更扎实、技术更熟练、应用更频繁

四、主要工作安排和措施

(一)、设备更新完善,为应用创建良好的平台。

1、把州教育局给学校的网站做得更充实丰富。此项工作由梁振衡、赵官友老师负责,其他教师协助。

2、积极争取上级的投入,为各办公室配置一台提供电脑,教室装备简易多媒体设备。

3、保证各办公室、电脑教学室电脑设备完好,不影响老师们的使用。

(二)、设备管理

1、建立帐、册、表,对项目设备逐项登记造册,专帐管理,账、册、物相符。

2、落实《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制度上墙,落实管理责任,认真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

3、管理教师要对项目设备每月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定期除尘,检查连接线路。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登记。

4、所有教师应按要求操作,不得随意违规操作。

5、文志祥老师负责信技软硬件及网络故障的维护工作。

6、相关资料整理规范,装订成册。

(三)、教师培训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教师适应中心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家必须用前瞻的眼光迎接教育技术现代化。

1、本期将对全校教师进行博客管理、动画制作的培训。具体要求人人建有自己的博客,并会操作管理。将自己的工作计划、总结、论文输入博客,建立博客圈,相互访问评论。动画培训只搞一个内容,体现基础和简要,要求人人都会做。

2、还不会文字处理的个别教师,要求通过自学和在他人的帮助下,提高速度,达到比较熟练,在一定的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一张试卷的制作打印,期末前进行达标验收。

3、认真搞好每次培训学习的效果评价,纳入教师考核,并配置一定的学习资金。

4、学校班子定期开一次远程教育方面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资源下载整理:

1、各年级语数学科及其它有条件的学科每周按年级分学科要求完成查找下载资源的任务,并做好记录、分类、建档。

2、本期末各年级分学科整理一套较完整的远教教学资源。最起码要有教案、课件、试卷、反思、论文等。

(五)、教学应用

1、鼓励教师运用远程资源上课。

各年级上多媒体课时间安排:

日期年级

星期五

一、二年级

星期四三年级

星期三四年级

星期二五年级

星期一六年级

2、学校整理好XX年年上期的校本资源库,供老师们学习使用。资料建在FTP服务器上。同时整理好XX年年下期老师们的资源,形成资源库。

3、年级组每期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研讨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并有课后应用体会小结。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尝试参与面必须达到90%。

4、本期5月份举行课件制作竞赛。

5、搞好远教课题研究。完成“十一五”省立项课题和州县立项课题的实验任务。

6、鼓励老师多参加上一级的竞赛,如课件制作、优质课竞赛、论文与反思评选等活动,对获奖者进行奖励和加分。

行事月历:

3月份:博客培训及验收

4月份:动画制作培训及验收,教师资源下载整理诊断性检查。

第7篇

1.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

2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4结语

第8篇

论文摘要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文章以office、flash、eda等软件为例,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0 前言 

目前,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应该学习学习哪些教育技术能力,掌握何种适合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软件,是我们应当研讨的课题。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说明其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1 microsoft office办公套装软件 

microsoft offic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拥有许多组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等,在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是word、powerpoint和excel。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不仅能够进行文本处理,还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表格混合编排,制作成版面整齐美观、视觉效果强化、主题鲜明突出的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本。教师主要用来编写电子教案、论文、总结、试卷等。 

excel是电子表格制作软件,利用该软件,不仅可以制作各类精美的电子表格,还可以用来组织、计算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方便地制作复杂的图表和统计表。教师用来制作学生成绩表、并且可以分析统计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等,再者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制作分析图表和趋势曲线等。 

powerpoint主要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它虽然不是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但是它具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大部分功能。与其他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相比,它简单易学、高效便捷,是零基础的教师学习课件制作的首选软件。它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影片和声音等媒体组合在一起,制作成课件,很好地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替代一些耗时的板书和作图,在完成每课时的教学任务外,还可以扩充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着积极作用。 

2 flash动画制作软件 

flash是有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目前的最高版本为flash cs3。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画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flash与其他动画工具相比,具有矢量描述、播放流畅、数据量小、色彩鲜明等特点。flash可以把图像、动画、声音、文字及交互按钮融合在一起,制作出界面美观且交互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师,掌握了flash的基础后,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定能够按照自己的构思,制作出满意的动画效果。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有微观的、渐变的、动态的等抽象过程,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讲授,若通过动画来形象地模拟出这些过程,则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解这些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时,仅仅用教学挂图来说明就显得苍白无力,如果用动画来模拟三极管内部电子的流向和分配关系,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 eda软件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3.1 multisim——虚拟电子实验台 

multisim是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出品的电路仿真模拟软件,被称为“虚拟电子实验台”,早期版本为electronics workbench,这是一种新型的虚拟电子实验技术,在创建实验电路时,元器件和测量仪器直接从屏幕图形中选取,且软件提供的测量仪器的图形界面和实际测量仪器非常相似。利用multisim来进行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仿真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实验室仪器不足、元器件短缺或不合规格等因素,还能利用软件提供的不同分析方法,辅助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原理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并且能够使学生学习常用仪器如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protel dxp 2004软件 

protel是aitium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cad软件,是目前国内电子行业使用最广泛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有多种版本,现在教育行业普遍使用的版本是protel dxp 2004,主要用于绘制电路原理图、电路仿真、pcb板设计等。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运用protel软件可以快速绘制规范的电路图,在小制作中可以制作成规范的pcb板,恰当利用protel的仿真功能,既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且为学生的以后的设计开发奠定基础。 

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要正确认识电路仿真软件的作用,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来辅助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而不是片面夸大这种辅助手段的作用、功效。用软件进行教学、实验,固然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实际操作,因为那样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 结束语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学习一些教学辅助软件,努力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新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  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  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 Fireworks 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 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  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  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 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Naheeda Ravjani.Using Authorware7[M/CD]. Macromedia,Inc.600 Townsend St.San Francisco, CA 94103, 2003

    [4] China-pub.com. Authorware 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