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

时间:2022-02-17 10:56:00

导语:在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教育管理理论 事实 价值 主观主义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06

Dispute of Fact and Value in West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Take Subjecti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s a Starting Point

WU Bin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eorie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not long. But self-learners hav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since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similar to the natural sciences as an objective, quantifiable research methodology education management scholars became tireless pursuit of the goal, and in the 20th century, 50 year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movement reached its climax. When the pendulum theor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one end to the scientific doctrine, there has been a distinct field of study of another, and that is a subjecti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e core issue of scientism and subjectivism Education Management Controversy lies in wheth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a value-free scienc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at people outside can only study the facts and issues? How to manag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hould deal values, ethics and other ethical issues? West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debate on the facts and values, we can se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Key words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fact; value; subjective

1 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

在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一直是百余年来西方教育管理学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诞生于1950年代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下文简称“理论运动”)将科学和理性主义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推至。直到1974年,加拿大教育管理学家格林菲尔德(Greenfield)主观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提出,才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动摇了牢固的实证教育管理研究传统。

从1974年开始,格林菲尔德与“理论运动”的代表学者进行了一场将近20年的学术论战。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双方的理论及思想都互通有无、互相修正。通过这次论战,教育管理理论也迈向了更为包容、更具现实解释力的高度。主观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对于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来说,不啻于是一场革命,它给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带来的不仅是一次反思与洗礼,也是宣告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研究路径的诞生。以至于另一位加拿大著名的教育管理学家克里斯托夫・霍奇金森(Christopher Hodgkinson)认为,如果没有好好地理解格林菲尔德,就无法真正准确地认识当代教育管理理论。

正如有西方教育管理学者说到,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把逻辑实证主义引入到研究中来,却没想到他们掩盖的东西比揭示的东西还要多,学校教育难道能抛开道德和伦理的考虑?教育难道能抛开“引人向善”的思考?逻辑实证主义教育管理学忽视了这类问题。因此,格林菲尔德朝他们“开了一枪”,这一枪就是所谓的“主观主义教育管理学”,这一枪不仅带来了人们对教育管理元问题的反思(rethinking)和重思(unthinking),而且也正式提出了教育管理学“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

2 “教育管理”与“教育性的管理”之争

2.1 教育管理学对“是什么”问题的研究

20年世纪50年代,正是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盛行的时期。“理论运动”以“抽象的原理”代替了“价值型的规范取向”,只描述“具体行为”的教育管理经验论,只讨论问题“是什么”而不讨论问题“应该是什么”,其突出贡献是为提升教育管理学的科学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理论运动”为学校管理者建立了这样一种教育管理学:学校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能,理性代表着学校运作的根本准则;学校管理者的使命是如何把学校资源和人员揉合在一起,以便富有成效地实现学校的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学校也是大社会的一个系统,学校就是外在于人的“具体实在”。而对于学校教育应该研究的正义、平等、公正、道德、人性、价值取向等问题,“理论运动”认为这些概念都不属于事实范畴,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应该不予讨论。因此,在“理论运动”的教育管理学者看来,事实与价值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管理学就应该“毫无偏见”、“科学客观”地反映事实问题。“是什么”就是教育管理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

2.2 教育管理学对“应该是什么”的研究

“理论运动”高举研究“是什么”的旗帜,引发了以格林菲尔德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管理学者对其的批判,比较出名的是其与“理论运动”代表人物格里菲斯的“两格之争”。“事实”与“价值”之争,一石激起千层浪,遵循着教育管理“应该是什么”的角度出发,教育管理理论丛林涌现了主观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价值论、教育管理批判理论、教育管理文化理论、自然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等风格迥异但又紧紧围绕着教育管理“应该是什么”以及探讨教育管理价值问题而展开的理论,照亮了教育管理研究领域长期被人忽视的问题――价值问题――讨论“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为此,格林菲尔德以其大胆的理论创新,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主观主义教育管理思想,其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第一,他认为事实和价值在组织和环境中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任何人的行动中也是密不可分。

在格林菲尔德看来,组织并不外在于人,组织从本质上来说存在于并通过人而存在(Organization exist in and through individuals)。组织不是别的什么东西,组织就是内在于人的道德秩序。这种道德秩序可能是武断的,非自然的,受权力支配的甚至是暴力的。但是,格林菲尔德认为“爱”可以挽回脱轨的道德秩序,而这就需要人们学会去判断什么是好的价值,并把它贯彻到行动中去。

第二,格林菲尔德认为事实是给定的(given),而价值却是被创造出来和被赋予意义的。

格林菲尔德认为,人们发现了事实,但却赋予了价值,价值是被选择的,是不可量化的,也是超越了理性的。价值就是判断、选择、强制或者信仰。它们超越了量,是不可测量的。它们不是变量,尽管它们也可以被如此看待。价值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理性也是建立在价值判断之上的。因此,教育管理无法回避价值问题。格林菲尔德强调人们在面临价值困境的时候,应该抛弃理性的分析,进行隐退(withdraw)和沉思(contemplation)。即暂时从道德困境和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去思考一些更加大的问题,比如宗教或者文化、人生意义等问题,这样做,即使无法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但经过隐退和沉思,至少可以获得一种对教育组织问题更加深刻的洞察(insight),而这种洞察的能力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认识价值和道德问题。

第三,价值的世界在我们心中,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价值是最终的主观现实性。它不具有任何我们称之为客观的表现形式。

如果将组织和管理中的价值这些实体建筑在与人类目的和人类行为相分离的理论基础之上,便不可能对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只有个人在组织行动与现实性中占有地位,价值才可能在其中出现。因此,格林菲尔德说到:“我们不可能在周围的自然世界中找到价值,只有在人们创造的非自然秩序中,在形成这种秩序构架的自我及他人的信念、态度和评价中才能找到价值。”

第四,格林菲尔德认为对价值问题的思考就是一个寻找更好价值的价值选择过程。教育管理的实质是鉴赏、判断和平衡各种各样的价值。

格林菲尔德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逐属于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忘记了个人利益的获得是建立在他人利益丧失的基础上的,因而我们的时代正变成一个狗咬狗的时代。因此,我们急切地呼唤着一种更好的价值观的出现。而在组织中的权威(authority)和等级制度(hierarchy)正是体现了一种道德秩序。而组织中的管理者就是这种道德秩序的外长表现和价值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更好的价值并体现在组织的权威和等级制度中,让合适的管理者去将正确的价值贯彻到组织中去,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秩序。

第五,格林菲尔德认为教育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人及人性基础上的教育性管理。

格林菲尔德认为,人们是生活在自己建构的经验世界中的,自我的世界也融合了他人的世界和他人的经验。人们每天都必须和他人进行交谈和协作,在他人的经验世界中观光。对此,格林菲尔德以一种流畅的、文学的笔触描写他心中的组织:“从根本上,组织就是生活的方式,就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组织是生活激情的存在方式,是我们选择来生活的规则;组织也是其他人选择好的,为我们安排的规则;不论是否真的有生活意义存在,人们都试图在组织中找到真正的生活意义。因此,个人无法脱离组织,个人也是另一种深层次意义上的组织”。

3 “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对西方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启示

教育管理学“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历经20余年,对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格林菲尔德提倡的一种丰富的、多元、注重人性探讨和哲学分析的探究教育管理的路径,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管理理论。同时他也尖锐地指出了当今教育管理研究的不足,指明了教育管理研究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具有自己鲜明的学术品格,并且为培养教育家式的管理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直到现在,还在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比如,格林菲尔德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只重视管理方法的改进,而忽略了教育管理特殊性的探究,不要只是重视教育行政的开展,而忽略了隐藏在行政和管理背后的真正价值。这些建议,无疑在给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产业化提了个醒,在工业化式的培养人才的同时,不要忘记了教育的育人之价值的发挥。因此,格林菲尔德认为,在社会科学中,法律是为解决冲突和协调矛盾冲突而诞生,它富含了解决问题的智慧,并且提供了改进之道;而历史是人类行动的舞台,各式各样的人在历史这一舞台上实现他们的人生追求,通过历史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宽广的人类社会,(下转第29页)(上接第13页)更加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善恶。因此,教育管理研究可以从法律和历史中吸取智慧,更好地解决组织中的冲突,以及培养富有洞察力的管理者,实现人间的公平正义。所以,未来的教育管理应该通过管理者和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联合教育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有关力量,构建更加合理的道德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并通过学校教育与服务,为社会传递更为合理的道德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美]卡伯特森.教育行政研究对其知识基础的百年探索[J].唐莹,编译.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5).

[2] Christopher Hodgkinson, “Foreword”, in Thomas Greenfield and Peter Ribbins Ed.,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wards a humane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1993, x.

[3] Thomas Greenfield and Peter Ribbins Ed.,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wards a humane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 1993, p.152.

[4] Foster, W. P. , Paradigms and promises: New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ometheus Books, New York, p.35, p.93.

[5] [美]卡伯特森.教育行政研究对其知识基础的百年探索[J].唐莹,编译.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5):66-71.

[6] Christopher Hodgkinson, “Foreword”, in Thomas Greenfield and Peter Ribbins Ed.,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wards a humane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 1993, x.

第2篇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 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 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 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 掌握。

一、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 、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例如:讲述世界主要航线时,可联系新航路的开辟等历史知识。如:“四个人两条路 线绕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岛”、“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名称的由来;伊朗(波斯 )、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叶卡特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伏尔加格 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变。我国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长安) 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 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 ,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和中华民国也定 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经有了二 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水利工程讲述中的历史知识有: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 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勾通湘江和漓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隋朝大运河 的开凿等。

另外,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人头骨化石,测定为二百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 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与教材第四纪出现人类相吻合。

我国从夏朝开始制定了“夏历”;商朝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 代鲁国天文学家经观测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测得出了子午线的 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得子午线长度。……备课面广,讲课内容就丰富,就会造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这样 联系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如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介俄国在17世 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 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 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 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 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 中亚、西亚广大地区。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 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 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有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 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 。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 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运 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 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 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

第3篇

一、问题的表征不恰当

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表征物理问题是在头脑中建构物理情境,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图表、模拟实验等方法简化对问题的思考,让问题研究的对象、状态、过程清晰地显现出来,让问题明朗化、模型化,理顺物理问题的复杂关系。表征问题有助于在一个整体情境下建构问题的框架,并将问题与学生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二、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努力建立课堂教学的“情绪场”,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学生的心底意识。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情绪场”的创造并不理想,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往往“无动于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教师创造的问题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是否能“跳一跳,够得着”?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兴趣、探索愿望,产生于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缺乏观察、经验知识和推理能力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只有留心观察生活便会得到对感性材料的正确理解,明白其中的物理道理。

如:照相时人离镜头远一点像大,还是近一点像大?为什么在常温环境中冷冻食品周围冒“白气”?樟脑丸放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小?对这些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平时缺少观察和相关的经验知识,即使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物理知识,面对这些生活小问题还是一筹莫展。 转贴于

四、对问题解决学习运用于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物理教学应让学生形成高度概括的图式和样例,学会对问题进行表征。由于物理概念和原理及问题解决模式是高度结构化的,并以不同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有些是以陈述性知识形式出现,有些是以程序性知识形式存储,它们共同组成了高度概括和包容的认知结构,其中也包括了大量问题解决的图式和样例。这些图式和样例可以在适当的知觉刺激下被激活,从而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因此,教师应注重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读题的同时通过画草图,在草图上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标注,把文字表征转化为图像表征,并通过合理的转换,使之与长时记忆中的图式相类似。通过练习和指导,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各个物理原理的适用情境和约束边界,并形成相关的图式和样例,将之系统化,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的本来义务。中职学生的心理存在一些健康问题,要想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就要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自我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要从这六个心理问题着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功能和专题讲座以及专项课题研究,才能做好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

1.人格的定义

因为心理学家研究方向的不同,对于人格的定义也要从不同的研究方向来看。从综合角度来说,人格的定义粗略地说就是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在长时间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化的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人们行为、灵魂、思想、道德以及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统称说法。人格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独特性与稳定性。当代中职生的健康人格应该具有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正确和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环境适应力。

2.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满意、高效、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就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要协调一致和完整,也就是人的情感、人格、行为、认识、意志要完整、协调,可以适应社会,跟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行为协调、情绪健康、智力正常、人际关系适应、意志健全、反应适度和心理特征符合年龄这几个方面。

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使用相关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的重要过程,人格培养的水平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提高预防心理障碍的水平。中职学生是未来产业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水平与我国产业大军的素养水平有直接联系。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培养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很多中职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给他们实施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心理辅导,会帮助他们摆脱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健全人格不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内容,心理健康也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中职学生承载着未来的产业,家长对其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因为大多数中职生都有着自卑心理,心理发展存在缺陷,缺少社会经验,承受的压力很大,社会适应能力很差,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职生的众多心理问题。如果不尽快将其解决,中职生人格的培养就会受到牵制。只有解决了这些心理问题,才能提高中职生的健康心理水平,才能促进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来规范中职学生的日常言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学生可以承担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培养内容有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些内容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还具有丰富培养内容的作用。

中职生走出了繁重的基础教育,开始接触社会,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还处于意志品质行程与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时期,学生会形成完整的个性特点,在这个阶段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在这个转折阶段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进人格产生的稳定性。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培养健全人格的落脚点,由于思想有着行动的决定权,思想会在外在表现体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同时也突出了人格培养的主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落实人文关怀,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国民人格的提高,还会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和民族未来的素质水平。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中职学生人格的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系统工程,要建设课内外的教育体系、指导体系、咨询体系。结合自助与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专业性的教育团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高要求和周期长的特点,需要有专业水平高、涉及范围广泛的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中职生的独立意识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批判思考能力,学生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支持、信任与尊重。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信念,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发向上的决心,尊重学生的好胜心与进取心,包容他们的缺点和弱点。因为这些缺点和弱点中包含着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质,修复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人格的健全性。

个性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性格、情感、思想和能力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所以个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回顾过去,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路途上,要培养中职生自己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就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将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现代教育可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中职学生面对环境的多样化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给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中职生人格培养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实现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任务。

参考文献:

沈振伟。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的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1(01)。

刘瑞凌。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2011(02)。

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5(22)。

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17)。

刘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23)。

第5篇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汽车维修;中职教育

一、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据调查表明,在汽车行业里,目前以“四位一体”品牌企业为主,集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同时,汽车维修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整车或总成大修作业已经不适宜,行业的重点转向检测诊断技术和售后服务,但既掌握汽车专业技术、又懂服务管理的人才奇缺,特别是掌握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的人才。为此根据中职的指导思想,确定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以汽车维修为主,兼顾具有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实际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必须要达到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形成了汽车维修专业基本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与汽车发展相协调或超前。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修订教学大纲应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为依据。汽车维修专业重点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其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或者是教学标准),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四门课作为改革对象,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约为1:1。各门实践课程都编制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要服务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要面向实际应用。实践教学要与汽车维修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顶岗实践。

(三)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同时可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求学生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等级证、汽车营销师证和汽车驾驶员证等证书。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加强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应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场地面积和设备布置要求与实际的企业接近,最好能开设校办汽车维修企业,与品牌企业联营,提高相应的职业仿真的程度,并且要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为了适应汽车修理企业的需要,实习实训基地应配套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由于中职教育起步比较晚,中职院校大部分对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少,现有的实习设备陈旧、数量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大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比较重视对实习实训的投入,引进500万欧元的西班牙政府贷款购买实习实训设备,加上南宁市政府给予的配套资金,在未来几年内该院将建成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发挥整体的培养优势,完成本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三)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充足完善的实习设备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要跟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应注重实习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以便及时给学生补充新技术、新知识,适应企业的需要。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让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了解汽车维修工艺等。因此,必须建设校外的稳定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汽车维修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学校的教师要深入校外实习企业,经常了解学生定岗实习的情况,征求企业对办学的意见,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掌握汽车维修工艺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同时,企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作为录用员工的依据,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拓宽路子。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能力素质;专业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支精干、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是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是中职提升办学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此课题结合平度职教中心实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 

“双师型”教师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内涵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双师型”教师通常指持有“双证”,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证明其专业实践技术水平的相关职业资格、专业能力或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证书的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对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具有“一体化”特点的专、兼职教师,也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范围上,“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是具备相应行业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包括专职专业教师和兼职专业教师。二是形式上,“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三是实质上,“双师型”教师应达到一定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首先,必须具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其次,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和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内涵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表明,对“双师型”教师不仅有形式上的要求,更有实质上的规定。因此,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解和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师个体和学校内部。 

就我国职业学校师资现状来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成或者说水平存在三个层面或三个层级:首先,理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状态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能够满足学校专业教学的需求,每个专业课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即既能讲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其次,“双师型”师资队伍由学校部分专业理论教师和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分工合作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再次,由于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相当缺乏,可以通过聘请社会行业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合作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我国职教师资的师范教育历史较短,中职教师来源和组成比较复杂,很难通过单一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平度职教中心借鉴德国“双元制”,在20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在宏观上,我校制定了教师发展规划,启动了“名师工程”,建立了兼职教师队伍;在微观上,采取分层要求、分类培训的策略,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一)制定教师发展规划,促进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职业生涯的长度并不能自动给予教师对教育理解的深度。学校能否为教师指明发展方向,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成长途径,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已经成为学校人才战略实施成败的主导因素之一。学校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应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盈自己的教育理想,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校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中非常注重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制定实施了“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制定行动计划,要求教师根据学校整体建设规划每三年制定一个自我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制度,进行全面监控、督促,帮助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二)启动“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自动进行的,有其阶段性和层次性,每一阶段或层次的进步、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途径。我校采取分层要求、分类培训的策略,即把专业教师分为合格层、骨干层、名师层三个层次,通过校本培训、高校进修、企业实践等途径和方式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格层合格层的培训培养对象主要是任教不足三年的专业教师,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和“专业技能等级证”。新教师大多直接毕业于高等院校,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对他们的培训,我们倡导“立足岗位成才”、“在教学实践中培训”。具体措施和策略:一是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是教师教学生涯的主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场所,校本培训自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途径。学校给青年教师定时间、定目标,充分利用校内的有效资源,加强教师间相互研讨和互助,定期考核,督促其快速成长。二是强化企业实践培训,引发实践反思。平度职教中心自1991年实施“双元制”办学起,便制定实施了教师到对口企业挂职、实习制度。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一到两个月,实习结束后教师须提交实习报告。青年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专业对应职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发其专业反思,增长实践性智慧。三是开展专业发展活动,全面提升专业素质。我校每年开展一次“专业发展月”活动,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比赛,参加教科研论文、优质课评比,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骨干层骨干层的培训培养对象是学校的骨干专业教师,目标是通过强化“产学研”活动,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其成为创新型、发展型的学科带头人。采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一是让专业骨干教师承担本专业年轻教师的培养和辅导工作,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发展自己,成为学科带头人。二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科研素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发掘专业潜力,提升专业水平。三是选派教师参加全省、全国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学术观摩活动,开阔教师眼界,更新知识和观念,拓宽专业视野。四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行业进行指导生产和服务工作。这些活动既可以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有利于企业行业生产,也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能促进校企有机联合。五是动员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物质和精神激励教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名师层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任何职业水平的提高都会有“瓶颈”,教师也不例外。“瓶颈”的出现,是一种要求教师对已掌握的知识和先前教学经验进行吐故纳新的信号。为帮助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或“高原”,在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同时,学校启动了“平度职教中心名师队伍建设工程”,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学习型”、“学术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自主培养、自我发展。这是职业学校名师工程建设的主渠道。首先,学校强化了校本培训,积极为教师搭建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倡导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习得性学习、交流分享性学习,立足岗位谋发展。其次,督促专业教师考取高级专业技能证,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和指导实践的水平。再次,鼓励教师参加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习,提升专业层次,为成就名师打牢理论功底。最后,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参与社会实践彰显才能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发展的驱动力。二是名师引领。凭借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平台,把省内外名师、专家请到学校传经送宝,让教师与省内外名师、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特级教师和专家的观摩课和精彩讲座,听名师点评,感受大师的教育魅力,激发其自我发展的源动力。三是建立“名师”评选机制,推进名师队伍建设。名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建立起科学的“名师”评选机制,才能使青年骨干教师阶梯式地成长为名师。因此,学校出台了“名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各种便于实施的激励督促规定,使其成为推进名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学校已培养了200余名“双师型”教师,有80名教师获得了高级技术以上等级证书,有15名教师获得了国际通用的“师傅”证书,有3人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和名师称号,一支结构合理的名师梯队正在形成。 

(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兼职教师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教师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师型”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职业学校应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能给学校带来生产和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能够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快速转化。 

第7篇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素质人才

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就业、发展的良好保障。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职业道德就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包括道德规范,依法从业的职业品质,对个人,对单位,对社会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等。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职业自律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中职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导,即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开展从事职业工作的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如果只重视前者,合格的劳动者则从何而来,同样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以我校(吴江中专)为例,很多学生在平时行为习惯不好,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学校后来开展了后进学生“一帮一”活动,持之以恒,现在以上情形很少发生,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素质教育决定中职教育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全体,服务于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从事专业所应掌握的技术技能;二,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第三,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懂得怎样做人、如何学习、劳动、生活,遵守政策法规,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责任。我校每年都要为新生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

(三)教育规律决定中职教育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在生理、身体上发育由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关键时期,适合各项运动技能学习。心理上有着好胜心强的特点。但在与人交往、合作、共同相处中能力欠缺。

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是一个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改变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朝着合格的就业者迈进。中职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接受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教育,初步地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循序渐进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合格人才。如开设体育课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力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树立直面挫折,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积极人生观。

二.中职教育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

(一)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在中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职业道德对将来自身发展所处的重要位置被广泛认可。但在充分肯定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同时,中职生往往自律性不足。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对所学知识没有建立兴趣,平时不遵守校纪校规,迟到、早退屡有发生。在社会实践中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事业心、责任感也不是很满意。但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学校都在改变这种状态,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意义。此外中职院校其职业性的特点,又使其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道德教育受到重视的这种态势将持续并发展下去,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性

人才培养应该以用人单位要求实施,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途径方法上大都比较简单、单一。政治课、礼仪课就承载者一所学校所有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明显不足。有的学校增加日常管理、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教育学生,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惩戒,效果也不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关键需要触动学生内心,让他们自觉接受。我校每年都要安排新生观看普法节目,参观监狱生活,参与法庭审判等活动,学生往往触动很深。

三.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校园环境”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保持良好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认识自我、乐观、积极向上,对待事情有自制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用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的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氛围。要充分发挥学校硬件设施,多设立立志的文化标语,伟人的名言警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通过对校园网络道德宣传力度,让中职学生在网络社会中道德规范,明白是非,养成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让校园网络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吉尼斯”“成人仪式”等。学校要调整好课程结构,多增设些人文素养的课程,培养学生情感。另外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如在体育课教学中开设游戏“”练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等。

(二)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我以前教学的时候碰到一个学生,只要教师一批评他就极力反抗,脱口而出“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当时很惊愕,为何学生对老师存在如此大的看法。事后了解学生在初中时一直受到老师“关注”,教师批评非常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没有任何好感。在职业学校教师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来关注“问题”学生。如何感化,教师自身的道德规范至关重要。教师作为学生的师长,需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情操,努力塑造人格魅力,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显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作用。

(三)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交流

搭建校企双方在人才供需上的平台,促进校、企在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使用上的交流与合作,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双方制度化、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机制。要增加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我校每年都安排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很多学生改变了自身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认清了自身发展目标。

此外需要企业帮助学校完善“实习制度”,评价方法要细化,在考评指标的设定上,要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让学校、教师清楚学生通过实习之后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深刻体会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只依靠学校,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程汉.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第8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职教特色。实践教学, 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但就目前的教学安排看, 实践课的课时太少, 一学期不超过4 周。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都喜欢上实习课, 而厌倦上理论课。

【关键词】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职教特色。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五、深化教学改革,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职教特色。实践教学, 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但就目前的教学安排看, 实践课的课时太少, 一学期不超过4 周。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都喜欢上实习课, 而厌倦上理论课。究其原因是实习课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参与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体验自我发挥,创造成果的劳动享受。实习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境界, 更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增加实习课的课时数, 强化实践教学, 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培养中职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能力非常重要。我校对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课时, 比照技工教育调整为理论: 实习= 1:1,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深化改革理论教学内容, 强化实验课。理论教学的内容不要过于系统化、体系化, 要根据专业性质和社会用工需求, 以实用为主, 能力为本, 够用为度, 删繁就简,突出实用。课程要充分灵活, 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在理论教学中, 要重视实验课教学, 完善实验条件, 保证实验开出率。让学生在实验中战锻炼之目的, 从而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4. 2 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训练4. 2. 1 积极的暗示。保持积极肯定的自我暗示和提示语, 可能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运动员可不断重复:“镇静, 镇静, 镇静就是胜利。我相信自己的力量, 我一定能成功。”在1991 年第41 届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决赛上, 世界冠军我国一号选手邓亚萍开局连输4 分, 沉稳的她难免心烦意乱, 最后输掉了比赛。赛后回忆说:“当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光想着三个字‘不要输’不知道怎么打的, 稀里糊涂的就输掉了下来。”实际上是消极暗示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当时她一心想着“一定会赢”的积极暗示语, 也不致于紧张急躁, 动作变形, 技战术水平不能很好的发挥。运动员心中要保持一个信念:“真金不怕烈火炼! 以我平时的训练成绩, 就可轻松过关”等。从而放下思想包袱以平常心投入比赛, 反而有利于发挥优异的成绩。4. 2. 2 对考试过程中的突况, 保持沉着冷静。考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比如裁判错判、漏判、天气突变、运动员受伤等事件发生。这时运动员要保持冷静,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有“一切都完了, 我的美好前程完了”等悲观的想法和念头。而应该摔倒了爬起来去正视困难, 解决困难。4. 2. 3 掌握和运用呼吸调节法。在考试中, 运动员在一定程度内的紧张是符合身心活动规律的, 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增长肌肉的力量和提高反应能力。但过度的紧张, 就会导致动作僵硬、恐惧、情绪低落, 兴奋抑制, 丧失斗志等。所以运动员要学会用叹气、深呼吸、放慢呼吸频率等调整情绪、消除紧张, 面对考试。4. 2. 4 比赛间隙的情绪控制训练。由于种种原因, 考场一般不准教练员进场辅导, 一切困难一般只有靠运动员自己解决。在等待下一项考试时, 常常会因上一项考试而影响情绪, 有过分激动状态、淡漠状态、盲目自信状态等。这时运动员可有意的改变表情动作、不同节奏的呼吸练习,逐级肌肉放松练习, 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练习等查找影响自己情绪的原因, 不与别人比, 而与自己过去的

【文章来源】/article/65/320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9篇

关键词:综合大学;职教师资;办学优势;区位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84-0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三大教育类型之一。职业教育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现都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已引起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不断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对提高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中职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中职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建立一条稳定的合格职教师资来源渠道,才是解决职教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的根本措施。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和地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探讨。

学校办学优势分析

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有70多年的建校历史,学校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有一大批著名农业科学家在校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建设了一大批能满足各种教学需要的、功能完善的教学设施,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现设21个学院(系、部、所),6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11个学科门类,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台(站)。这些条件都为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办学经验丰富,教师队伍一流 经过七十多年的教学积累,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的老专家、老教授,还有富于创新精神、逐浪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思想活跃、充满生机的青年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490人,其中,教授257人、副教授368人,博士生导师247人,硕士生导师668人,形成了从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到成人教育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7100余人,职教师资本科学生1000余人。而且还积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专家和实力推广专家,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科学研究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这些优秀的人才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

实习、实验条件完善,实训基地功能齐全 产学研结合是我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和特色,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学校分别建有校内、校外、创业基地三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基地以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农场、教学林场、工程训练中心、校办科技企业为重点,由学校整体投入,增加其教学功能,强化育人职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学院为单位,以专业为依托,以专家教授和科技成果为纽带,瞄准企业和具有典型性的地区,本着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建立。目前,已正式挂牌成立了260余个学校层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业基地主要依托杨凌示范区,在科技企业中设立创业学分,鼓励学生积极进入科技企业创业锻炼。从学校这26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中筛选出了50余个基地,用于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同时,还结合需要建立了20多个专门的职教师资实习实训基地。所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实习场地保证。

产学研结合紧密,适合“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依托杨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运作。1999年以来,与全国5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7个、科技专家大院35个。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进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办各类科技企业20家。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各种科技示范基地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场地,使专业实践得到了有力保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条件。

学科优势明显,为职教师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学科都有自己的博士点、硕士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5个硕士点。此外,还有4个专业学位以及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授权。这些都为职教师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可能。

与师范院校相比,专业技能培养更有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相比,各有各的优势,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专业技术上的优势,师范院校的优势在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上的优势。但综合性大学一般都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办学经验丰富、有一批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及教学名师,在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综合性大学的教师大多都是不仅搞教学,而且承担科研和推广工作,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结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更有优势。因此,与师范院校相比,我校专业技能培养更有优势。

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大部署。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以杨凌为依托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把杨凌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思路。《批复》中要求,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批复》从支持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2010年6月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要求全省上下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以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和富裕杨凌为目标,大力支持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杨凌示范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意见》在国务院《批复》的基础上,提出杨凌示范区还要发展成为陕西涉农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所有这些都为座落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成为职教师资培养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不出杨凌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任务。

职教师资培养取得的成效与特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紧紧围绕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杨凌示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职教师资教育教学品牌”,现已形成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一体化的、独立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培养培训成效 截至目前,学校已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类人才2880多名,涉及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0余个专业,覆盖我国新疆、内蒙、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区,成为我国最大的职教师资本科人才输送基地。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点3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8个,中职教师硕士在校学生51人,在校本科学生1044人。根据教育部、陕西省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要求,学校还对北京、上海、浙江、江西、内蒙、、山西等24个省市的573名中职骨干教师进行了国家级培训,对陕西省10个市、县767名中职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了省级培训,合计培训1340人。

理论研究及成果 学校十分注重理论和科学研究工作,共主持完成职教师资和职业教育方面研究课题15项,在研科研项目7项。各项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基地已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7项;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各类研究论文50多篇;获优秀论文奖5项。基地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光明日报》于2007年7月18日以“西北农林科大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为题报道了我校职教师资品牌建设;《中国教育报》于2007年9月7日以“面向地方需要突出技能训练”为题报道了我校职教师资培养的成效;《陕西日报》于2006年3月19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突出品牌特色,实现产学研结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办学特色 (1)基地秉承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贯穿于职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的遴选、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等方面处处呈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学校把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进而推进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来抓。基地以服务现代农业,着力提高中职骨干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先后开办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和种植养殖等14个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专业;开办了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水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1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以现代种植养殖、计算机应用和机械制造领域为主的培养培训专业群,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3)基地在管理、教学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建的“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职教师资本科招生就业模式和“三突出、四双制”的职教师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被兄弟院校和单位应用及借鉴。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创造条件,寻求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在综合性大学开展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不被学校重视和处于边缘化的危险和困难,因为综合性大学的教育重点不是职业教育,也不是职教师资培养。那么,要想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就必须创造条件,寻求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唯一的条件就是通过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只有做到了这些,才会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

正确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关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二者不仅培养目标定位不同,而且培养模式、就业岗位也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术定向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职业定向性。在培养模式上,二者的专业设置依据不同,课程体系设置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注重的是学科的层次性和完整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注重的是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性。另外,二者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也不尽不同。因此,要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处理好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职教师资培养必须按照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要处处体现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明确各专业所应掌握的技能,制定各专业技能体系,依据技能体系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

国家要在宏观政策上予以支持 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意见”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招生、培养、就业、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提高职教师资的吸引力,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宏泰.我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A].赵忠,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办学探索与实践(第一辑)[C].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41-145.

[2]谢莉花.综合型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77-82.

[3]桂早芳.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S1):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