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药物制剂专业

时间:2023-03-22 17:32:08

导语:在药物制剂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药物制剂专业

第1篇

关键词:药物制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学科,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推动着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目前所使用的绝大多数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有机化合物,每一次有机化学的发展都会促使中西药的发展,同样,每一次中西药的突破也会带动有机化学的突破。中职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良好药学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制药操作技能,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生产管理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有机化学是该专业的基础课,承担着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重任,尤其是对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他们在随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所以学好有机化学对于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药物制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有机化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主要为基础操作和一些验证性实验,内容单一、操作简单。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使用预先准备好的仪器及试剂,依照讲授方法和演示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这种传统“照方抓药”式的教学让很多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忽略实验本身的意义,同时也让他们对教师、教材产生过强的依赖性。在进行实验时学生每一步都要看教材、看提示,离开教师和提示完全不知如何下手,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点自我思考,实验结束后收获寥寥无几,提交的实验报告也存在相互抄袭、敷衍了事的情况,更无法进行反省和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养成科学严谨实验思维,更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有机化学教学实验课题及内容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的联系不紧密、更新缓慢,甚至严重滞后于药学的发展,在后续教学中难以让学生很好地将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到药学专业课程中,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有机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有机化学中的专业术语、概念、物质种类繁多,物质结构复杂多变,空间构型抽象,反应机理复杂,这都需要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前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抽象思维。但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乡镇中学或为高中落选学生,再加之云南省属于西部民族地区,很多学生虽然初中学过化学、也接触过一些有机化学知识,但总体基础较为薄弱、空间抽象思维不佳,使得他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面临的困难较大。因而很多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表现出畏惧和抵触心理,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改进教学、让学生喜欢上有机化学、掌握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将其融入后续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实际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1.上好导学第一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导学第一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往往是从第一堂课开始的。上好导学第一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扭转学生抵触情绪的关键,也是确保今后教学是否顺利开展的前提。第一堂课教师可采取引导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以生动直观的科普视频、小电影、教学PPT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通过讲故事、化学小魔术表演、学生参与游戏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有机化学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有机化学,爱上有机化学。

2.精研教材、产教融合、确保教学质量中职院校教学所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侧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就业单位和企业希望招收的毕业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硬、能尽快适应企业生产。这都要求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着重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需求,以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实际需求标准为导向,潜心钻研教材、理清教学内容主次,在考虑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创造和模拟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就业单位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交流、加强学生的企业实践力度,并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3.注重实验、优化实验实训教学(1)注重实验。有机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操作技能均源于实验,注重和加强实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时应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应将实验内容的预习准备和实验过程、预知和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作为教学重点环节,强化每一步可能涉及的操作技能训练,把实验报告撰写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强化教学,加大实验教学在期末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应始终以“毕业即上岗”作为培养目标,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培养符合就业单位、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2)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适当提高实验、实训课时的比重,还要优化实验、实训教学,研究有机化学与药学相关课程的关联性。教师应通过系统整合优化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推行以实验教学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结合本专业后续药学课程和就业单位及企业生产需求设计、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删减部分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将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串联起来,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在注重技能强化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灌输式”学习,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仅作为学生实验、实训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掌舵者,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4.改变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传统有机化学课程考核一般以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模块构成。这样的考核模式虽然简单易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符合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也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方式也是教学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考核可分为理论考核(60%)和实践考核(40%)两大模块,理论考核(60%)由10%的课堂提问和讨论、20%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0%的期末无纸化考试构成,实践考核(40%)由10%的实验课预习、20%的实验过程管理、10%的实验报告撰写构成。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60分及以上为及格分。随着学生对教学改革适应性的提高,可逐步将实践考核分值提高至60%,同时修改考试和补考规则、限定每位学生期末考试机会仅为一次、不得在考试时段随意多次提交成绩,不及格者重修本门课程,以此扭转学生不重视考试的心态和现象。

第2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08-03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具有工艺学性质。本课程对学生药物制剂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

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我校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把课程教学功能从传统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向培养具有必备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药学专业基本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使用等领域的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调剂和药品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完成了药物制剂技术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及申报,并顺利通过验收。现把本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深刻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指在同类课程中,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相对领先,质量属于优秀的课程,其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①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将课程建设成精品,是使课程精益求精的过程。②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仅是教材或教学内容的建设,还涉及到诸多内容,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③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高校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又是行业一线的专家能手。其双重身份和角色决定了他们在精品课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应该是主力军。④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明确课程开发思路,优化课程设计

药物制剂技术的课程开发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进行校企合作。

在具体操作中表现为课程组密切与制药企业合作,从分析药物制剂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和索质要求人手,将药物制剂制备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境转化为若干学习情境。以此来开发、改造本课程。

具体步骤为:在课程开发时,针对专业主要岗位进行企业调研。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确定人文素质领域、职业能力领域、职业拓展领域;引入企业生产项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学习情境,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教学情境具体实施环节,融合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学习过程。见表1。

3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课程建设的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建设是核心。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材教辅编制和实践环节建设。

3.1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由科研水平、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主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专兼结合的教师梯队,最终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较高,具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3,2教学内容改革要不断适应制剂技术发展的需要

精品课程建设要达到既定目标和建设目的,主要是通过传授教学内容来实现的。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授课内容及时更新、整合,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并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

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上。在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增加药品生产程序中生产前检查、生产中质量控制、生产结束后清场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药品实际生产相对接,增加教学有效性。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将教学内容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药物制剂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一套教师教授有效、学生乐于接受,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有:

第一,项目教学充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的思路不是很清晰,主要是先进行理论内容(即制备必备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在下次课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连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被动性。本学期部分剂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如在颗粒剂制备项目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内容转移至实验室,先给出实验项目,即颗粒剂的生产指令,学生接受生产指令后。先听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解时结合实验设备及现场的原辅料进行摇摆湿法制粒的现场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制软材、如何制粒、干燥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整粒、对所制备的颗粒应该做哪些常规检查、如何检查等。学生看到制备出的颗粒半成品后,实验兴趣大增。然后由学生亲自操作。在教师示范过程中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如辅料的选用、软材的湿润程度、制粒的原理、烘箱烘干的缺陷等能给学生启发,提出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自行操作时注意这些环节。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验感受,从而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颗粒剂制备必备理论介绍。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项目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这是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各个项目的难易度不同,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对操作技巧要求较高而制备程序又不很复杂的实验项目,如颗粒剂、乳膏剂、栓剂等。

第二,教学中全程采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和动态视频使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在相应剂型制备内容的讲解时采用流程教学法,即首先给出制备流程,该流程为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有相应的洁净度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药品生产意识。按照流程图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一生产工序的操作方法和要点,最后用典型的案例进行归纳和

总结,这样教学逻辑性强,在流程中强化知识点,避免了药剂学知识点过于零散而造成的学生学习难度大这一常见现象,同时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3.4教材教辅的编制是精品课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的集中体现

精品课程的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或反映专业优势的特色优秀教材。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自编校本特色教材,开发网络课件,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3.5实践教学是突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通过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社会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通过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第3篇

关键词:仿真工学结合;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模式

Reform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method of simul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majors

Li Jianhui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Work-study combination teaching mode is direction and goals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alent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majors in our college, carried out valid attempt and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simul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practices teaching mode as work-study combination a complement.

Key words: simul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s teaching mode

高等职业教育以传授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毕业后不但要有适度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而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优化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创新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药物制剂是医药工业的最终产品,由原料药经加工制成制剂后的经济效益比原料药大幅度提高。药物制剂技术则是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成适用于医疗应用的成品药,即制剂。因此,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核心实训课程。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药物制剂生产、制剂质量控制、车间GMP和班组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本课题对其实训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得到了预期的成效。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特点

工学结合的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明确定位了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职业性,毕业生走出校门从事的是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大量依托行业、企业现场作为技能训练的基地,为学生毕业后就职从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

工学结合的模式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而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达到上述目标的最好途径即是工学结合,此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职业环境的适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真正的校企合作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第一,制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其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要求特殊,生产区域的高洁净度,要求人员尽可能少地进入生产场所,否则易引起污染,影响药品质量。因此不可能让学生批量进入洁净生产区。第二,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来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因而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第三,学校的管理问题,包括教学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工学结合涉及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工学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的组合需要与企业的情境相结合。同时学生在工学结合中脱离了学校,使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成为难题,涉及学生的日常、安全及作息等一系列管理问题。第四,工学结合方式与学习脱节,学校大多把学生送入企业,由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而不是学习需要),把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岗位,参加生产实践,实践内容与时间大多根据企业和工作需要而定,是随机的,不确定的,甚至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很少考虑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3 创新思路,创建仿真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改革

基于各种因素限制及结合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创建仿真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 深层理解工学结合的内涵

学校不能简单地认为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而应该深入地研究工学结合的内涵,创新思路,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进校学习的全过程必须工学结合,并非在校学习是学习,进企业实习才是工学结合。必须从学生进校第一天起就设计全程式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把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元素纳入教学计划中。因此,工学结合深层内涵是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职业能力,并非单一的企业顶岗实习。

3.2 仿真工学结合实训课程的建设

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更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类别,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校内开展仿真工学结合实训课程体现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应用能力。我校实训大楼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拥有符合GMP标准的固体制剂生产线模拟液体制剂生产线,设施齐全,学生可按照GMP要求,对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注射剂、口服液等剂型的生产岗位操作进行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种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利用制剂制备实训车间的优势,仿真模拟药品生产现场,让学生接触到药品生产岗位操作,了解生产全过程,训练培养职业素养,弥补了学生去企业实习不能真正接触到生产一线的工艺操作。

3.3 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校2006届大专学生的实训在实训楼里进行。实训教学由在实验室小样实验转变为在宽敞、明亮、整洁的实训大楼里进行,硬件设施发生了质的飞跃,但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如与理论课相比,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训基地建设(硬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实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软件)问题还急需加强,表现在实训教学无考核制度中,学生的实训成绩以实训报告为依据,同时在学生中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训时分组人员偏多,基本以指导教师讲解演示为主;指导教师的企业生产实际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等。因此急需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在200年和2011学年中,大三学生的实训教学实行小组模块化实训。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学的改革:(1)任务驱动。在为完成整个项目而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环节的讲解上,根据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任务,通过任务的实现来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实际操作。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思路有所拓展,强调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3)技术研讨。通过教师和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共同探讨、综合应用,以及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深入讲解和讨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概念和知识。(4)团队合作。结合企业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构建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1)根据现代企业要求提出一个实际工作项目,明确工作项目的目的,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资料。(2)教师指定学生进行分组或学生自己分组,控制分组人数,然后以组为单位做好实施工作项目的计划。(3)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入实训车间实施计划。(4)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实训过程进行评估与总结。(5)教师将实训小组细分为考核小组,以企业生产形式进行实训模块考核。考核采用现场操作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过程与结果并重,使理论知识和实训充分结合。表1为灌封岗位各项操作考核要求。

表1 灌封岗位考核记录

4实施仿真工学结合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药物制剂专业模块化实训的改革,经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团队意识增强

实训模式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与企业实际生产相一致。如配液岗位,需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岗位职责,一旦处方计算错误、辅料漏放或误放都将引起非常严重的错误,是GMP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错误。在此,要求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形成良好的学习及工作氛围。

4.2 仿真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训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相结合

目前我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相对应的制剂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生经过此实训后,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或掌握比较好的岗位进行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一举两得。为他们就业后的角色转变,岗位适应和工作稳定均打下了基础。

4.3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药物制剂模块化实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均很强,对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指导教师必须提前准备与之相关的课程知识,并亲自设计、操作,在锻炼学生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和促进了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5结束语

通过结合实际开展仿真工学结合的模块实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新的GMP出台后,对无菌制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体制剂实训车间中某些设备与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脱节,需要更新。尽管如此,学生还是能从中学到在理论课堂及实验室中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这种仿真工学结合方式弥补了不能真正工学结合的缺点,另一方面也是对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一种补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燕,石昊昱,余燕,等.在示范建设中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42~46

[2] 欧阳志红.基于仿真环境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学研究,2008,27(7):128~129

[3] 苏俭,宁.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5(5):74~76

第4篇

农学院校动物医学教学设计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兽医、兽药行业日渐兴盛,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很多农学院校增设了与此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动物药品制剂》就是其中之一。在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动物药品制剂》是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的必修课。

一、专升本教育的特点

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是指普通院校的专科学生结束专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之后,通过参加由各院校公布招生人数、各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按原专业或相关专业升入本科院校继续进行正规本科教育的制度。这一教育制度为广大专科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取得本科学位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专升本”的教育重点是要做好专科与本科之间的衔接,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方案。学院在制定“专升本”课程内容时,并没有完全套用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计划,而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专科学习基础,本着让知识更深入、更全面、不重复的宗旨,在学生原有知识层面的基础上,为其开设更新、且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科,使学生真正实现从专科到本科的本质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动物药品制剂》课程介绍

动物药品制剂是研究动物药品制剂的理论及生产工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在不断与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研制适合动物用药特点的新制剂的一门工艺学科,具有密切联系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的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动物药品制剂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各类型动物药剂的制备工艺、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动物药品制剂的稳定性;熟悉动物药品制剂的配伍变化;了解动物药品制剂的发展前沿、发展动态及生物药剂学发展对动物药品制剂学的影响,为兽药研究、开发、生产与合理用药打下必要的基础。动物药品制剂与前期学习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中兽医等多门学科知识互相关联,结合紧密,也与后期开设的临床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有后续关系。

三、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开设《动物药品制剂》的必要性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既为畜牧行业输送技术研究型人才,也为基层畜禽的诊疗工作或动物药品的销售工作培养后备力量。一些畜牧业科研机构在研制新型药品时常会涉及到剂型知识,比如球虫疫苗可用来预防鸡球虫病。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如疫苗的稳定性、使用剂型等问题的影响,制约了球虫疫苗的广泛使用。有研究通过微囊技术(动物药品制剂中的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制备了微囊型球虫疫苗,此种制剂技术既增加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又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鸡球虫免疫预防方法。可见,动物医学方面的科研也很需要制剂的相关知识。

同样,从事诊疗工作的人员掌握及了解动物药品的常见剂型或制剂的制备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兽医师,在基层从事诊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开具临时处方的情况。所谓临时处方,就是兽医师根据患畜的病情开写法定、协定处方以外的处方。这种处方的特点就是具体病情具体开写,药物搭配灵活,使用剂型多样,此时就需要兽医师具备一定的药物制剂知识。例如,大家畜的肠道感染,可以使用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治疗,但这类药物通常是粉状,不适宜动物服用,兽医师可以以水为溶剂加一些辅药调配成合剂,一次性灌服,或者以糊精、淀粉等为辅料制成舔剂,也便于动物服用。具备了的制剂知识,兽医师还可以为畜主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口服给药,散剂比颗粒剂起效快,颗粒剂比片剂起效快;添加什么辅料可以增加药物的适口性;什么样的药物使用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什么样的剂型起效快、哪些剂型缓释等问题。动物药品销售人员也可以适时地结合剂型优势推销药品。因此,《动物药品制剂》与动物医学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动物药品制剂》的教学设计

《动物药品制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学院制定该课程总学时74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6学时,实习20学时,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基本是1∶1。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验学习,学院除了注重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外,还在考核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过去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报告等)占30%。现改为:考核形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实验/实践,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30%和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总成绩的30%。此种改革,将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覆盖面加宽,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到考核范围当中;使考核比例更合理,成绩的分配比例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的侧重,避免学生只知死记硬背、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实.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黑龙江教育,2010,(4):6-8.

第5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发酵技术;课程改革

发酵技术是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生物制药生产和研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学生在制药生产岗位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发酵技术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结合生产实际,从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发酵技术》课程现状

《发酵技术》课程被列为是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与设置一直是各院校关注的问题。我院自开设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较多探索,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知识所占比例颇多,实践技能所占比例较少,教师讲授内容多以口头描述为主,学生难以理解,缺乏真实感。学生仅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却很难结合到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一味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教学中,教师准备好学习资料,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在考核方式上,内容单一,考核机制不健全,评分时,注重报告结果,无法监督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是《发酵技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内容安排上,我院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信息反馈、企业调研、专家和教师共同探讨,确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发酵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的教学内容。共设计了六个项目,即发酵菌种的选育、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发酵条件的控制、酒精发酵生产、酸乳发酵生产、味精发酵生产。其中,前三个项目为入门项目,后三个项目为主导项目,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首先,通过入门项目,学生熟悉和了解发酵的主要生产环节。然后,围绕企业发酵生产工艺流程,按照发酵工作过程系统化,反复强调总体流程,设计了三个主导项目,使学生巩固训练。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组织教学。同时,每个项目完成后,教师都给予总结和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模式。《发酵技术》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较少,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例如,在讲到发酵罐相关发酵设备时,学生只能通过结构图学习其使用方法,不能自己动手操作,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很难理解。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酵技术》课程与岗位生产结合紧密,在教学改革中,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选择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关知识与技能融汇在每个项目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问题法、案例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案例法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任务,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将图片、影音、动画等多种方式导入学习项目,通过图片资源了解工艺设备、工艺标准等,通过动画理解教学难点、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使用校园网,建立精品网络课程,开展网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通过校园网,学生可以学习老师提供的资料和图书馆的期刊资源。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预先了解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信息、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查找生产材料、生产设备、行业标准等,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建立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利用校内药物制剂生产实训室,通过真实的设备、生产工具及材料,进行发酵生产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使学生都能接触到与将来就业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实现学习与就业环境的无缝对接。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才能客观评价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程度。考核内容尽量围绕职业资格考试和企业实际要求来进行,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发酵生产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部分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发酵生产技术的积极性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小结

总之,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几个方面,针对生物制药专业发酵技术课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体现了“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突出能力的培养”的教改思路。虽然,发酵技术教学实践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改进和完善,为生物制药行业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发酵技术人才。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十二五” 高等教育科研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课题编号14Q180)。

作者简介:王海霞(1983-),女,黑龙江,汉族,讲师,从事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篇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7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5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3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年。

第7篇

【关键词】中职 药物化学 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90-01

一 难点分析

第一,教材因素。药物化学是药剂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专业,书中复杂的结构式致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恐惧感,部分段落叙述语句过长、可读性差、易产生歧义等情况。且药物化学的教材体现出与药剂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要求直接影响不大。学生在上课前预习时有91.2%的学生感到很难,并且认为自己学不好。

第二,教学模式。传统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模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唯知识”的教学模式。“唯知识”教育质量观的导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劳动技能为主的教育质量观。二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药”关乎人命,仅掌握知识远远不够,还要能应用到临床中。

第三,学生素质。中职学生普遍初中化学基础差,对化学的学习存在恐惧。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化学结构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甚至有些学生连元素周期表前20个元素符号都不知道,更何况是复杂的药物化学结构。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药物化学课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二 教学对策探讨

第一,根据大纲,精选内容。教师在教学前应熟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大纲要求精选内容,减少学生的恐惧感。而教学大纲中提到的教学目标:熟悉常用药物的法定名称(商品名称)、结构特点、主要用途和贮存原则;掌握常用化学药物的有关理化性质等,即可归纳为药名、结构特点、用途、贮存及理化性质。在教学时根据大纲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不需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突出教学重点,增加教学内容的层次感。

第二,针对学情,提炼要点。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教材中对具体药物没有分点介绍,而是连续几百字的描述,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材中有些内容还加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更让学生头疼。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提炼,让教学内容变得有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第三,启发引导,提高效果。启发引导非常重要,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导向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运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归纳出常见的醛基、羧基、酚羟基、芳香第一胺基、酯键等12个基本官能团结构,并要求学生记住。然后在具体的药物结构讲解时,让学生在药物复杂的结构中主动发现这些基本官能团结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增加成就感,还可以使学生消除对化学结构的恐惧感。最后,通过介绍基本官能团的性质,让学生讨论整个药物的性质。

第四,注重教学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内容讲完,更重要的是能够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接受了多少,消化理解了多少。所以要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案,及时、准确地对所讲内容作出评价,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每学期只进行的期中、期末考试的固定模式。采取课前测验、章节性测验、阶段性测验、不定期的随堂抽查测验、课堂提问等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注意记录学生的成绩,讲评测试内容,鼓励调动后进学生。而在考试题型上除了沿用以往名词解释、选择、填空、问答等模式,还可加入通过药物分类写出代表药、从代表药写出药物分类等多种样式。改变以往的考试方式,活化考试内容和模式可以帮助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第五,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实验课有很高的积极性,对自己动手做过的实验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抓好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每个药物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加强学生药物化学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设实践考核是为了促进学生能更加认真地参与实践操作的学习,强化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引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三 讨论

针对药物化学教材繁复、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等教学难点,笔者做了一些努力,通过精选内容、提炼要点、引导启发、注重教学评价和教学实践等,使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不吃力,好消化。学习成绩对比往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耿广军、何常福.中职药物化学教材的局限性[J].药学教育,2005(5)

第8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无机化学;微课程;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60-02

一、微课程概述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1-3],从此教育工作者知道了“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它的核心是通过某种新颖的方式把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给学习者一种“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国内首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4-6]

微课程具有时间短、情景化、内容精的特点,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学习的内容上,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微课程最主要的是借助了多媒体技术,这样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更有视觉冲击力,所以微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微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微课程开发的意义

教育部2006年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7,8]。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要加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已经有所改变,但是作为基础课程的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比较滞后,可以说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即使有所变化也只是因为学时的减少而消减部分教学内容,其实质仍是高等教育学科式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高职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服务专业学习两个根本目标,积极探索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改革成为很重要的问题。

学习的新知识或技能实际上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架构、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和协作、然后自己探索、发现和建构[9,10]而来的。微课程的特点恰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微课程作为一个新课题,开发并应用于教学中,无论对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微课程开发应用对学校的意义

教师通过分析专业目标和学情,选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实施微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把无机化学一门课程全部开发成微课程的形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会成为学校的特色建设。

(二)微课程开发应用对教师的意义

微课程开发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微课程的开发中,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还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上都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所以微课程开发其实是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一种方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微课程开发应用对学生的意义

1.微课程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微课程的实施实际上是化整为零,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虽然教师会在课堂上统一学习,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自己提前学习;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课下可以再学习一遍,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走,直到学完所有课程。

2.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微课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微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微课程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实施微课程教学,教师不会泛泛而讲,而只解释教学难点,其余时间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是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教师只是一个教学管理者和组织者,这样学生就能够为了完成任务由被动变主动学习。

三、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是微课中很重要的方面,这属于微课程的顶层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化学素质和专业需求要兼顾。教学内容选取时可以分为两个模块,即“化学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这样的课程体系能够满足高职学生的两方面:一是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要保证高职学生化学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体现高职药学无机化学课程服务于专业需求,注重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这是长期以来高职化学教学中最薄弱之处,但也是高职化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其核心价值的重要一环。

2.素材收集要典型。教学内容确定后,明确重点和难点,然后要围绕这两个点寻找素材,注意收集的素材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让学生过目难忘。

3.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教学设计是微课程开发的总纲领,可以说是微课程的制作脚本。具体步骤如下:(1)导入课程要新颖。课程的导入有很多方式,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也可以描述一个情景,提出一个疑问导入主题,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主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力求新颖,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新课讲解要把握一个核心。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在一个主题上突出重点,环环相扣。(3)课堂小结要简洁。好的课堂小结既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录制及视频

教学设计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微课程录制了,现在微课程的录制方式有很多种,有数码摄像机拍摄法、手写板或交互白板录屏、PPT录屏等,然后将录制好的微课程进行剪辑制作成视频,最后视频,一个微课程就完成了。

(三)高职药学无机化学微课程的开发

现以高职药学无机化学《溶液的渗透压》为例说明微课程的开发。

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在《溶液的渗透压》中,重点有三个,分别是溶液产生渗透压的原因、溶液渗透浓度的计算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难点是溶液产生渗透压的原因。

在教学设计时,导入新课是以情景产生疑问的方式设计的――以一个故事视频开头,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是0.9%的氯化钠溶液呢?别的浓度行吗?然后导入渗透压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是微课程的主体,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教师讲解,这个过程是围绕0.9%的氯化钠溶液这个浓度来环环相扣的:首先通过生活展示一些渗透现象,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和讲授结合来讲解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学习完成后,学生能自己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接下来将渗透浓度与身体体液相联系,分为三种类型的溶液。通过课堂互动,学生计算可知9g/L(0.9%)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出现一个新问题:在临床上大量补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这样,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疑问。第二环节是学生互动:若在溶液上方施加一大于渗透压的压力,会怎样呢?让学生自己分析反渗透现象,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整个微课程设计采用了多媒体、启发式、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微课程录制及视频。教学设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按照设计进行微课程的制作,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微课程的制作采取的是PPT录屏制作法。

四、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很快,学生的人数也逐年递增,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某个知识点为基础来开发的微课程可以打破学习过程的系统性,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现在的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进入碎片化学习时代,学生可以借助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微课程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价值,期待不久的将来微课程能带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迈向教育信息化的“云”时代:台湾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信息技术,2013,(1):35-37.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3]张志宏.从面向学习者的角度架设微课平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52-53.

[4]马艳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述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2-14.

[5]黎加厚.如何科学设计微课?[N].中国教育报,2014-09:38.

[6]王巧峰,王全军,刘雪英.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4,(07):507.

[7]牛,孙昊,吕春晖.高职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改革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41-44.

[8]黄贞龙.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养生,2014,(12):264.

第9篇

【关键词】券商;经纪业务;财富管理;投资顾问业务;转型

一、国内证券业经纪业务发展历程

证券经纪业务为我国证券公司三大基础业务之一,传统上是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证券营业部,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沪深交易所成立算起,在中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最初十年,证券营业部堪称稀缺资源,一家营业部一年的税前利润可达千万元以上。这直接导致当时绝大多数券商的竞争战略严重同化,如何实现快速的网点扩张成为重中之重。到2003年中,沪深交易所会员拥有的营业部已达3020个,营业部不再是稀缺资源。而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证券市场进入长达五年的大熊市,沪深两市成交额逐步萎缩。2002年5月,国家颁布了股票交易的佣金收费由之前较高的固定佣金制调整为浮动佣金制的政策。该政策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的转折点。在市场行情低迷和交易佣金下调的双重影响下,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营业收入迅速下滑,并在成本刚性因素的作用下很快从暴利部门变成微利甚至亏损部门,在2002~2005年的三年间几乎陷于全行业经纪业务亏损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成本控制成为行业经纪业务战略调整的重心。2005年底至2008年初,证券市场重回牛市,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随之回暖,各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战略的重心随之重新调整为扩张。2008年之后至今,始终未摆脱全球金融危机阴影的中国证券市场先后经历了暴跌、小幅回升、再度回落、震荡等过程。但总体看来,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券商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式一直简单地在盲目随波逐流的规模扩张与紧缩之间转换,基本上无规划性、策略性与创新性可言。

二、国内券商经纪业务现状

1.陷入瓶颈的经纪业务――盈利下降,前景堪忧。公开数据显示,在2011年A股低迷的成交量下,半数以上的券商营业部均处于亏损状态,靠大量新设营业部“跑马圈地”的竞争方式已难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因业务收入下滑,成本上升,2010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平均净利润率为57%,较2009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已公布2011年财报的上市券商数据亦显示,2011年券商行业经纪业务整体呈下滑趋势,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降低。

2.转型的必要性──形势所迫,自身所需。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历经20余年的发展后,证券业长期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已令经纪业务步入了微利时代。此外,近年来,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富裕人口迅速增加、财富快速积累,更符合现代富裕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理财方式渐受青睐,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已不能完全满足大众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必要性愈发凸显。放眼国外,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转型在欧美等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区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加拿大为例,截至2009年底,加拿大证券行业经纪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率已下降至低于46%,而纯交易佣金收益更降低至占总经纪收益的45%,以增值服务为主的收费性经纪业务收益则提升至占总经纪收益的三分之一,或销售产品的收益占总经纪收益的22%。以上数据显示,在以纯通道交易模式为主的经纪业务难以突破自身所限导致的发展瓶颈的情况下,转而选择多元化、综合化的经纪业务发展模式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实际上,随着各地证券业协会对当地佣金费率底线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加上佣金费率连续三年下滑后已逼近成本线,券商间的佣金价格战已有所收敛,通过新设营业部招揽客户的热情也已降温。不少券商也意识到,必须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提高经纪业务的盈利能力。

3.财富管理取代佣金战――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上交所上证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11年新设和由服务部升级而来的营业部仅为423家,而2010年和2009年则分别为871和604家。该数据的下降,显示券商对于存量客户的经营重视度有所提高,试图通过向客户提供投顾服务和资管产品,实现客户的内生性增长。部分券商则在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自2010年以来,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数十家券商已开始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为客户提供投顾服务和提供适配金融产品上。在逐渐摸索的过程中,业界对于财富管理的内涵也逐渐明晰,纷纷向客户推出通道交易、投顾和资管等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影响力不同的的服务,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多方位的需求。在财富管理方面,券商拥有诸多优势。与随波逐流、盈利模式单一的传统经纪业务不同,财富管理业务更多比拼的是对投资者服务和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券商服务富裕客户的优势除投资组合管理与证券交易外,还包括投资银行、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直接融资与资产增值方面的专业服务。在中国,绝大多数的高净值客户均来自企业,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可以为企业(及其股东与高管)提供上市辅导、兼并收购、信用融资、闲置资金理财等方面的业务辅导。因此,在目前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专业的财富管理优势地位几乎可以使券商成为垄断经营者。此外,转型不仅仅单纯牵涉到经纪业务“独善其身”的问题,更关系到“兼济天下”,即有利于证券公司整体的发展。近年来的财报显示,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国外投行通过IPO业务获得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并不突出,并购、配售等业务对公司的整体盈利亦贡献良多,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投行的投行业务和经纪、投顾业务是全部打通的,涉及的只是利益分配问题。从我国证券行业过往的发展历程及轨迹来看,中国券商未来势必走上各项业务协调发展的道路。投顾和资管一方面可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资本来源,响应了国家从金融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倡导;另一方面又为投资者提供满足其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理财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券商的经纪业务转型不仅仅为形势所迫,亦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

三、前景展望

1.转型之路漫漫其修远。进入2012年,券商仍无法回避经纪业务转型路上的诸多问题,比如投顾业务短期内无法实现创收,财富管理中心亟需在产品和模式上实现突破和创新等。从券商自身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目前券商投顾业务运作大都仍停留在提高交易佣金的间接收费上。尽管自2011年下半年起,部分券商尝试投资顾问咨询收费,试图借投顾之力让经纪业务从间接收费走向直接收费模式,但这些尝试目前也仅在小范围内试行,尚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盈利还只是将来时。另一方面,券商在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适配管理方面也逊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目前券商可代销的理财产品仍十分有限,除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券商资管产品等理财产品基本上是围绕股票投资,这就意味着无论为投资者做何种资产配置,都无法有效避免或降低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网点规模制也约了证券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的提升。有媒体调查显示,现有保险网点已达2万家,银行网点超过20万家,而证券网点仅有5000家。此外,中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参与A股市场资产量在10万以下的投资者占比高达8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往往已经习惯于接受起步较早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或财富中心提供的全方面、高水准的高端理财业务,这也成为制约券商理财规模的另一重要因素。

2.欲求突破,仍需上下而求索。近年来,监管机构如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也逐渐意识到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并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导向和支持。较直接的政策支持如给出各地佣金费率的下限,遏制佣金战;《证券公司相关专业能力评价指标》,在客户质量评价项目和市场竞争力评价项目中分别将投资顾问的覆盖率和净收入列入拟建议的加分项,凸显出监管部门对投顾业务的空前重视。更为全面、宏观的指导则包括不断扩大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如拓宽券商资管产品的种类或投资范围、对券商直投业务及设立并购基金等创新业务予以扶持等,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券商全面服务客户的能力,增强证券行业在财富管理方面的整体竞争力。仅有政策扶持还不够,转型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券商自身的努力。具体而言,券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在公司内部树立转型观念,并从管理方面予以实际支持。一项传统业务的转型,离不开公司管理层的大力扶持。管理层需要在激励考核机制方面进行引导,给整个业务部门一定的时间、空间,而不是以短期业绩论英雄。这点可以以国外成熟市场为参考。国外财富经理一个重要的成功指标,并非是通过客户拓展和营销来拥有成指数增长的繁荣业务,而是通过可管理的数量的客户满意于得到的服务。试想一下,假若某营业部现有的存量客户都对该营业部有很强的忠诚度,再辅以自然的客户量增长,品牌影响的推动,效果会更加可观。如果一开始仍如以往那般着重于份额和新增交易量,则很可能会使财富管理尝试在考核的巨大压力下半途而废。(2)加强财富管理师队伍的建设。良好的设想需要精兵强将才能更有效地实践。和现有营销模式比较,财富管理的模式需要更有专业知识的顾问队伍和专业的支持团队,同时也需要大量优秀的协助人员。除从其他机构招聘已有一定业绩的优秀业内人士外,很多券商也在现有客户服务人员中选拔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经过系统的培训,使之成为财富顾问的后备队伍。若营业部现有的拓展营销人员暂时不能达到理想的理财顾问水准,可尝试让其担任财富管理顾问助手,辅助财富管理顾问的日常工作,日后再通过考核等方法判断是否能够晋升。(3)其他部门的通力配合。如前所述,券商经纪业务的转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涉及到公司诸多部门。如投行部、研究部、机构销售交易、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直接投资等业务部门,不仅可以为投资顾问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市场分析,也可通过自身发行的产品来完善经纪业务部门的产品线。如法律部、合规部、IT、公关部等后台支持部门的协助也必不可少,因为再优秀的投资顾问也不太可能说服客户长期忍受一个糟糕且过时的交易系统,或是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一个因为某些不实原因而长期蒙受口碑甚差之冤的券商去管理。因此,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对于券商经纪业务的转型也至关重要。(4)实践及反馈。在开展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券商总部应保持对分支机构财富管理工作进度的跟踪和指导,可以首先选择部分营业部、部分员工试点,给予较大力度、一定空间和时间方面考核的容忍,对于产生的问题及时纠正,经验及时推广,从而不断改进、加快财富管理模式的成熟应用,推动经纪业务发展模式真正的革新。

参考文献

[1]李东亮.证券业财富管理调查:三大业务汇集创新动力[N].证券时报.2012-02-06

[2]贺小社,张海鸥,彭文艺.财富管理工具在经纪业务营销中的运用[C].2010

[3]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