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结

时间:2022-11-23 02:54:54

导语:在六年级下册数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结

第1篇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制度改革、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改革、学生团队活动改革”为突破口,以典型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工作思路,以管理创新和评价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并开足课时。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音体美、英语学科配专业(专任)教师,建立教师自主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以课标理念为指导,构建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

5、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推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多方面、多角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6、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小学教研会的作用,建立教研会工作制度,制定教研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教学视导活动。

7、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度,学校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地听课评课活动,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推广一批课题实验成果。

8、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0、强化“亮点”,突出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努力打造一批“镇名校、区名校、市名校”。

三、工作措施

1、解决好学校定位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此项内容列入2011年上半年教学视导检查内容。

2、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全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同时,要加强对各学科师资配备管理,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英语、音体美配专任(专业)教师。

3、以省、市、区教学管理有关规定、要求为依据,各学校要对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当堂当课练习与检测,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教学计划,个人研修,执教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课题实验,团队活动,听课与评课,教学反思,家长会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各学校要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本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将常规检查结果列入评价方案。学校应按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跟踪管理。同时,各学校要建立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在学校适当位置设公示栏,将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4、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改革,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评课。同时,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力争解决几个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并写出问题研究报告。对于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究,积极准备课题鉴定,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教研室将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一批实验成果。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要认真总结前段集体备课的经验,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集体备课与研讨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学年要特别重视当课、当堂练习题与检测题的设计,并把此项作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本学年,区教研室将推出部分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6、强化教学视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本学年,区教研室将继续组织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视导活动。增加视导成绩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强化教学视导的指导、评价功能。同时,降低视导重心,将教学点纳入视导范围。各乡镇、街道教研会要切实发挥作用,真正担负起培养骨干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责任,每学期要对本单位的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视导,将视导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并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反馈,各单位开展教学视导的情况列入区教学视导内容,年终要以总结的形式报区教研室。(1)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7、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各学校不仅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评价打分表、评价结果统计。更重要的是不作表面文章,扎实、认真地开展活动。既要有班级活动,又要有校级活动。活动记录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照片、音像资料。照片资料要装订成册。班内及学校均要有评选结果展板,校级小明星、小标兵要佩戴标志牌或奖章。

8、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各校要在“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可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活动”、“爱心教育活动”、“激励学习教育活动”、“爱家、爱校、爱国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生活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等等。各学校要将“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其他团队活动按“校级”、“班级”活动统一进行规划,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列出“校级”、“班级”活动安排一览表,直观地把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学校成立团队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各级各类活动,做到定内容、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

9、按照“五园”创建要求,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校要在卫生、绿化、美化方面自我严格要求,做到持之以恒。“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同时,各校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多挂教师、学生的作品,每个学校都要设计墙壁、楼道文化长廊,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精品佳作,展示学校活动的过程、成果。每位校长都要清楚:学校的墙壁是会说话的;从学校的墙壁上别人会知道你做了什么,知道你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及办学水平。创建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附: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一月份

1、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修订、编写。

3、小学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

二月份

1、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部分学科寒假教师培训会。

3、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情况调研。

三月份

1、参加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2、全区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3、上半年小学教学视导。

四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

五月份

1、全区小学教学视导反馈会。

2、“快乐英语”课题实验研讨。

3、区级课题实验调度会。

4、德育课堂教学研讨会。

六月份

1、“十好”教育、兴趣小组,考查学科现场考查、测试。

2、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期末考试命题。

4、小学“攀登英语”课题研讨。

七月份

1、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2、上半年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八月份

1、部分学科教师培训会。

2、新教师岗前培训会。

九月份

1、全区创新课评选活动。

2、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下半年教学视导。

十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3、区级课题实验鉴定准备。

4、小学英语多媒体新授课教学研讨会。

5、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

十一月

1、教学视导反馈会。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3、“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讨会。

4、全区美术教师外出写生、作品汇报展。

5、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十二月

1、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2、教科研工作总结。

3、编制单元测试题。

[2]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第2篇

一、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

(1)利用插图进行德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图画在蕴含数学教学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稍加点拨,便可取得一举双得的效果。比如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准备课”中,既有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场景,又有同学间相互问好的场景等。这些素材的选择在引导学生“数一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无形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数字进行德育。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量在数学教材中可谓比比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量关系的运算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六年级数学下册“节约用水”中写道:“我国水资源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我把上述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边呈现图片,一边读文字。读着这些数字,学生会有怎样的心理体验呢?也许学生没有经受过缺水的困扰,但这些数据折射出的严重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正是教育学生珍惜水、不要浪费水资源的好时机。同时,当学生们看到一些缺水城市的现状以及那些饱受无水之苦人们的生活状态,会激发起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计划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势,巧妙地渗透德育,让德育悄无声息地直抵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并非一件快乐的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有时候要完成教学目标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渡过学习上的难关。如面对一道难题,是退避三舍还是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它;面对考试不及格,是灰心丧气还是再刻苦努力争取下次考好,等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困生,即便是优秀生,也应该继续自我挑战,向数学的更高峰奋进。或许会遇到困难,或许会遭遇挫折,但这是学习前进必须经历的,只有不断地克服它、展示它,自己的意志品质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才会凭借意志勇攀人生的高峰。

(2)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理念。未来的社会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而是“合作共赢”的社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落实合作共赢的最好途径。如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中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人分工明确,操作得当,最后通过合作共同解决了内角和的度数。这样,每个同学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必将延伸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延伸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实现人生的合作共赢。

(3)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某种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人对他进行约束或提醒,他也能自然而然地去完成那种习惯动作。小学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对他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不能抢话,等同学发言后再进行补充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习惯,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也大有裨益。再比如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不仅是数学的事,在生活中也要专心致志地做事。

(4)教学中体会实践出真知的朴素真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朴素真理比比皆是。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原理、法则、公式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实践出真知朴素真理。比如低年级“20以内的加法”,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很清晰明了地得出了算式的结果,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再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等运算定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算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正确性,也能体现实践出真理的道理。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这一理念能在很多的案例中得到验证。

三、利用课外活动,实施德育

数学教学要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实现有机的结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一种延伸,更是学生思想道德的一种教育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在学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这样的原理,你能通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做哪些好事,帮助家长解决什么问题等。有的孩子想到可以修理椅子,可以固定板凳,可以加固黄瓜架等。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明确数学和生活联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劳动、爱生活的思想。

第3篇

一、裁剪例题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往往根据知识的结构和联系,为教师提供了一节或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但教材是相对统一的,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却不是统一的,地域、城乡等差别导致学生素质不同,教学内容就不可能与所有学生相适应。如:有时教材内容要用规定课时完成,但事实上有的学生接受不了,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们,知识面窄,接受能力要比城市孩子差,这个时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进行裁剪。

最近我们学校的数学教研活动正在开展,有两位老师同上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点移动》这节课。《小数点移动》这一课,教材给我们呈现了三个例题:例5是探究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包含向右移,向左移两种情况;例6、例7是探究小数大小发生变化,会引起小数点如何移动,包含小数扩大、缩小两种情况。梳理一下其实将本课的知识目标就分解成了四个:①、小数点向右移,小数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②、小数点向左移,小数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③、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如何移动;④、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小数点会如何移动。应该来说在农村小学一堂课完成这节课是困难的,两位老师看到了这一点,并没有局限于教材。仔细的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分別的对教材进行了剪裁。其中有一位老师上了例5的一半和例6,只探究①、③这两个教学目标;另一位老师只上了例5这一个例题,即只探究①、②这两个教学目标。两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的新颖,第一位老师纵向剪裁,第二位老师横向剪裁,结果是两节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也就是说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于教材的要求时,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简化,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裁剪,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和掌握。

二、补充新例

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都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内容,具有导向性和高度的精炼性。而导向性和精炼性又体现教材中一个“本”的特征,因此以课本为本外,我们的广大教师还可以创造性的扩大教学外延,创设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短除法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快速的方法,但新教材却对这种方法说的少之又少。教材把短除法去掉,很重视列举法,列举法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用途广泛、直接、明了、易懂、不易遗忘,特别适合思维能力弱一点的学生。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对付较小的数,数字一大,列举法就不方便了。短除法能较快的求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但是不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以列举法为重,但也用一堂课的时间介绍短除法。最后我再让学生比较列举法与短除法,分析利弊,最终达成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学生既学会了列举法,又学会了短除法,在针对具体问题时他们很快就能把他解决。

三、调整例题呈现顺序

我们常说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是备学生,也就是说在设计课时,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构建主义理论来思考,但怎样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头脑的知识链接衍生,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教材本身面对的是大部分学生,而不是非常适合认知结构千差万別的每个学生。所以,在处理教材时,要细心揣摩,要敢于重组例题,调整例题顺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广角《数字与编码》时,我就大胆的改变了例1、例2两个例题呈现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教材例1是通过研究邮政编码让学生知道数字其实不仅可以代表数量和顺序,还可以进行编码,代表特定的意思;例2通过研究身份证编码,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知识。编排上夹说是从简到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在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对于写信已经非常陌生,所以教材呈现的邮政编码情境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恰恰相反的是,学生都知道自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身份证编码知识。所以在设计课时,将例2首先呈现。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氛围中学习到了身份证编码知识,再带着成功的喜悦再学习邮政编码知识,就变的非常简单。

四、改变例题内容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一点在现行教材中已体现的淋漓尽致,小学阶段的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联系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但也有少数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很远,还有因为地域、城乡等生活背景不同,学生对教材提供时隋景陌生的也非常多。但是《课标》又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我想作为教师应主动去开发教材,改变教材原有的教学情境,即改变例题,以便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

如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意义》这一节课,书本上呈现的例题是根据下面的图,探究出反比例的意义。

很显然这个例题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情境可言,为了便于教学,我特地重新创设了一个情境:“过年了,李奶奶要给孙子们发压岁钱,可李奶奶只有100元钱,但是孙子们很多,所以她要将这100元换成面额相等的零钱,她应该怎么换,你能帮帮她吗?”此情境一出,学生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这个时候再出示下面的表格,学生小组内完成它。

完成表格后再提问:换的对不对?如何检验?学生自然会说到面额张数=总钱数,只要总钱数是100元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观察表格和公式,说一说什么量在变化,又有哪个量是不变的,最后学生再总结出反比例意义,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探究出反比例意义,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人教版课本小数第八册教材第一单元内容,以“冰天雪地”的滑雪场为情境线索展开学习,而我们的学生对“滑雪场”毫无概念,自然难以引起共鸣,因此在教学时,作为教师不得不改变教学内容,以学校的课外活动为例,让学生感到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再如:如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材例1呈现如下: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如果将这上面的学生换成自己班的学生,而且是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也就是说有时为了教学,例题主体内容不变,稍微改变例题情境,就会使学生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