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2:26
导语:在校园心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 阵地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特点,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之所在。党和国家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于2004年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等文件,要求各类高等院校对校园文化进行长期的规划与高度重视。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到目前为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托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初创校园文化,作为母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子部分,没有专门的建设方案和明确的目标;第二阶段,在发展中相对独立出来,确定学院的主体,虽然学生相对集中为推进整体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性,但面临着新校区办学、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人文精神相对薄弱、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等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校园文化局面活跃但层次较低、思路不清等问题;第三阶段,“整体规划,完善基础,巩固成果,高度重视,发展创新”成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与迫切要求。
二、独立学院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新建校区地理位置较偏
独立学院的新建校区大都地理位置较偏,周边环境较差,新建校区的学生远离都市,接受城市文化的营养较少,无法便利地感受和利用城市的各种文化建设的熏陶和成果。
2.师生之间交流不方便
到新建校区上课的教师大多一下课就忙着赶校车,与学生交流机会少,缺乏师生互动。尤其是在晚上或双休日,新校区缺少教师身影,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观念断层。
3.新建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活跃
由于办学之初,独立学院重在教学和校园硬件建设,疏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一些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活跃。此外,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家境优越、个性张扬,尤其是刚从高中阶段紧张学习氛围中突然释放的大一新生,面对相对自由、自主、自立的大学生活,常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此,针对新建校区内学生面临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有序、积极的引导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显得至关重要。
三、独立学院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独立学院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阵地文化与特色品牌、环境文化及形象文化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
1.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
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实施,实现学校校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三个方面的良性发展。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精神,增强新建校园的凝聚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远景目标。同时,重视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渗透,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师德建设,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行为文化建设
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制定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建立一套健全、可行、公开、严格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同时,在大学生当中大力倡导尊敬老师、尊重知识的品格与精神,从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校内公园等公共场所入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阵地文化与特色品牌建设
加强学习阵地、活动阵地、生活阵地、宣传阵地的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一批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文化活动,创建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品牌,争取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力。
学习阵地以课堂为载体,以师德教育、师资力量提高、学生考风考纪为切入点,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打造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践品牌活动。
活动阵地建设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 组织学生竞标申报创新性社团(团队)课题申报、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把学术性社团的学术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科技竞赛专业比赛活动等)及成果作为亮点精心打造,逐步扩大影响,形成规模,作为社团文化,做成校园文化的品牌。
4.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应从校园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通过学校标志、学校外观、学校文化设施、专题系列文化讲座等来传递文化精神,传递大学的独立自主、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精神等三大精神传统。
环境文化建设能使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成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景观、橱窗、学术园地等配套设施,既能展示学院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保证校园春有绿、夏有荫、秋有花、冬有青。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等,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充分挖掘学校精神,校史展览,优秀师生和优秀校友事迹,以及校园内一楼一宇一草一木等各种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
5.形象文化建设
开展独立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重视学校形象宣传与品牌形象的推广,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维护独立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独立学院形象识别系统(UIS)。
独立学院应该把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统揽校园文化建设全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既定方向前进。专门划拨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各项规划能顺利展开。给予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高度重视和支持,如积极配备力量、增加薪酬、提高地位等。
四、结语
高校是一个开放系统, 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观念、思潮在这里汇集和碰撞,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努力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先进校园文化武装师生,培养出大批的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出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遗传占有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习得。班级同学每天的行为表现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产生影响,特别是优良意志品质的陶冶。调查发现:约45%的学生会在有心事时找同学倾诉,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学会找信得过的同学倾诉,这不仅有益与我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同学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1、校方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校方在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学校是由学校建立并实施日常的管理,要想全面细致的搞好小学生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方必须积极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1.1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造美丽校园文化氛围。美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的建造,只有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更能让学生有“家”的温馨感觉,校园文化建设才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支持,才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室里、走廊上,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张贴有关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可促进学生树立道德及责任意识。
1.2继续改进和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我们要以不带有约束性的正面引导为主要手段,但还要制定各种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首先,《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这样的基础规范要紧跟实际进行动态修订,其次,要制定更加详细和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标准,促使学生行为主动化和自律化。并且要不断对这些制度进行反思,及时的修订完善,让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学生自身和教师应做的努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想全面深入地建设小学生校园文化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同时班级的干部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2.1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创造良好物质环境。良好的精神面貌离不开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在舒心的环境中,小学生的精力会更加充沛,行为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应提高学生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
2.2充分发挥学生楷模带头作用
学生楷模映射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价值观,他们为其他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与学校情感沟通的中介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找到行动的抓手,规范自我言行,强化自身价值观,体现良好的学校精神风貌。
2.3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均会影响小学生行为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2.4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真善美,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能更好地自我成长。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创新性,要能满足不同特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3.结语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与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更加规范,各项数据的处理更加及时准确,对于改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保障高校后勤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后勤传统人事管理方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来处理日常事务,这样一来便产生工作效率偏低、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人力资源信息化,是通过对原有的历史资料及业务流程进行归整与梳理,使之更具有可行性,既减少了重复性的劳动,也降低了人力因素的干预,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重机械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升其工作效率,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作。2.实现资源共享。后勤信息系统中,数据通过服务器传输到客户端,使用方均可访问,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既可以方便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应用层、管理层、决策层提供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如员工可以通过平台更新自己的信息,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即可生效;部门领导可以对下属职工的工资福利等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和审批。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更新,使人力资源信息传递更加通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3.提升管理水平。高校后勤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将规范人力资源相关业务流程,从招聘到培训,再到绩效管理、员工发展,以及员工离职等各个环节,优化整合工作模块,使业务流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4.提供决策支持。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按照不同要求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式图表、统计报表等,使之成为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从而更加及时高效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为后勤领导各项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根据不同级别,授予不同权限,各负责人可在权限范围内对员工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查询和分析,在及时、准确地掌握人事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人才潜力。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1.高校后勤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为了适应高校发展需求而产生的,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来提高工作效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后勤领导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要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做出科学决策,对各项任务的安排做好统筹和部署等。2.构建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想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任何成功的信息化建设都有与之相适合的管理模式。要想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高校后勤各部门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寻找一个合适恰当的时机,逐步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3.协调各部门共同合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跨部门的工程,涉及人力资源部门、通信部门、财务部门等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员工。后勤主要领导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统筹和部署,才能保证各部门共同协作,实现最终目标。4.建立专业的项目团队。专业的项目团队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团队中应包含项目负责人、人力资源业务骨干以及IT专业技术人员。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之前,需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及时与后勤管理层进行沟通,制订实施计划以及任务的分工分解;要有意识地招收、培养既懂人力资源管理,又懂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在真正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发挥决定性作用。5.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根据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需求、现有软件条件等情况,从系统功能、服务水平、后期维护、产品价格等方面综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既要满足现在的需要,也要满足未来功能拓展的需要。
三、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后勤的管理层应树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其次,应建立并完善与高校发展目标、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和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人力资源及计算机业务培训,实现信息共享;再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为后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2.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注重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从业人员应掌握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知识及业务流程,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员工信息化培训,使其能够利用所具备的信息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率和水平。3.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高校后勤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软件开发,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为后勤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十分重要,但不能过分依赖,应当将人性化管理融入信息化软件中,使二者有效融合,从而实现高校后勤价值最大化。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即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建设配套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这就要求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因此,高校后勤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四、结语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后勤发展的重要保障,应不断与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融合,优化并完善现有工作模式,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系统、高效,从整体提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高校后勤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实现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孟凡婷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产业集团
参考文献
[1]赵影,左臣婕.浅析高校后勤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
薪酬激励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员工为了薪酬而辛勤劳作,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为了得到更高的薪酬而努力的发挥潜在能力。薪酬激励的方式有年薪制、考勤奖励、销售激励及利润分享等,除了以上的激励方式,同时还要注重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员工的行为模式在薪酬分配中所占的比重,避免单一依赖工作业绩来评定薪酬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新时期中小企业里那些尽心尽力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职工,不仅宣扬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着潜在的推动作用,如果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回报,那么将会打击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企业运用薪酬的诱惑使得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最终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达到企业盈利的同时,可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对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知识水平。激励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很多员工在进行企业知识培训时心不在焉,学习态度不认真,使得培训效果不是很好,激励可以使培训得到持续发展,企业进行培训的对象是员工,如果员工没有学习欲望自然培训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企业使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参加企业培训,最终收到培训的预期效果。新时期中小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以解决员工培训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培训体系。
三、绩效激励
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估可以充分的发挥人力在资源利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能达到企业各项能力与资源的整合,提高组织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目标、促进共同的发展,所以,绩效评估旨在起到一种杠杆作用来达到激励效果。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不仅是企业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充分发挥有人力资源潜在优势的保证。
四、奖罚激励
奖罚激励也是中小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激励措施,奖罚形式通常有:表扬、赞赏、晋级和批评、处分、开除等。对工作表现好的以及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要加以表扬,管理人员对员工的赞赏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对那些在工作中消极怠慢的人要加以批评,处分。奖罚措施应用得当,将会发挥较大的激励能力中,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
五、信任激励
新时期中小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可以唤得员工的忠诚度与创新动力,企业通过信任、鼓励、尊重、支持等情感对员工进行激励,信任激励是最持久的激励措施之一,管理人员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信任的话,一次真诚的帮助,都能使员工自信起来,走上成功的道路。员工能否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工作,与管理者的信任程度密切相关,管理人员只有相信每位员工,帮助员工树立自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
六、结语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安全网络管理
一、引言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学院在教学、管理、科研以及对外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对校园网的依赖性日渐增强,以网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交流信息成为学院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就目前的网络运行状况来看,校园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的稳定性依然较差,因此,加强校园网的管理,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校园网应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校园网信息安全的研究思路
校园网是一个直接连接互联网的开放式网络,校园网用户的层次差异较大,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与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紧密相关,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从总体结构上可分为,校园网主干网设备和应用的安全和校园网用户的安全应用两个部分。对具体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能有效的解决校园网中的信息安全隐患,从而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一)校园网边界安全
校园网边界安全就是确保校园网与外界网络的信息交换安全,既能保证校园网与互联网进行正常的信息通讯,又能有效地阻止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如端口扫描、非授权访问行为、病毒、不良网站等。
(二)系统漏洞的修补
校园网的网络运行环境较为复杂性是一个由多用户、多系统、多协议、多应用的网络,校园网中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都存在难以避免的安全漏洞。不及时修补这些安全漏洞,就会给病毒、木马和黑客的入侵提供方便。
(三)校园网计算机与存储设备的安全
校园网计算机和存储设备中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如学生档案,教学课件、考试题库、学生作业、网站数据、办公文件等。由于设备配置、应用和管理上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如设备无分级管理、使用公共帐户和密码、操作人员无信息安全常识等。
(四)校园网计算机病毒控制
计算机病毒是校园网安全隐患之一。必须做到有效控制。选择适合的杀毒手段和相应软件可以对服务器、接入计算机、网关等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保护,杀毒软件可以对邮件、FTP文件、网页、U盘、光盘等所有可能带来病毒的信息源进行监控、查杀和拦截。计算机病毒控制要防杀结合以防为主。
(五)校园网维护管理
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建设完毕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校园网的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运维需要有一个校园网安全运营中心,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对校园网不同教学场所设备、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汇总和关联分析,提供可视化校园网安全状况展示。针对不同类型安全事件提供紧急应对措施。实现校园网络集中安全管控,保护校园网络数字资产安全。
三、确保校园网信息安全的具体管理措施
(一)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加强监管
使用硬件放火墙,防火墙可在校园网与外界网络之间建立一道安全屏障,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它提供了一整套的安全控制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等功能。使用放火墙可以将外界网络(风险区)与校园网(安全区)的连接进行逻辑隔离,在安全策略的控制下进行内外网的信息交换,有效地限制外网对内网的非法访问、恶意攻击和入侵。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放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够在放火墙的内部检测非法行为,具有识别攻击和入侵手段,监控网络异常通信,分析漏洞和后门等功能。
使用VLAN技术优化内部网络结构,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有效的控制了网络风暴,并将不同区域和应用划分为不同的网段进行隔离来控制相互间的访问,达到限制用户非法访问的目的。
使用静态IP配置。检测网络中IP应用状况,并将IP+MAC地址进行绑定,防止特殊IP地址被盗用。对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的访问必须进行安全身份认证,非认证用户无法进行访问。
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扫描和绘制网络拓扑结构,显示路由器与子网、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显示交换机各端口、使用情况和流量信息,定期对客户端流量、分支网络带宽流量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包规则检测,防止非法入侵、非法滥用网络资源。加强接入管理,保证可信设备接入。对新增设备、移动设备和移动式存储工具要做到先检测后接入,做好网络设备的物理信息的登记管理,如设备的名称、设备楼层房间号、使用部门、使用人、联系电话等。做到遇故障能及时准确地定位和排查。
(二)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强化应用
网络安全涉及到法律、道德、知识、管理、技术、策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因此,在做好技术防护和网络管理的同时,要把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从环境、自身、产品和意识等方面出发,逐个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可能的危险排除在发生之前。对于校园网用户来说,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关于计算机信息安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觉规范操作行为,同时掌握一些有关信息安全技术和技能。来强化我们的应用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议在系统安装时选择最小化,而多数用户采用默认安装,实际上不少系统功能模块不是必需的,要保证系统安全,需遵循最小化原则,可减少安全隐患。
及时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安装补丁程序。为提高补丁程序的下载速度,可在校园网中部署微软自动更新服务器来提供客户端补丁自动分发。在安装补丁程序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安装说明书,做好数据备份等预防工作,以免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或破坏等情况。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要对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必要的设置。如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权限的分配,共享目录的开放与否、磁盘空间的限制、注册表的安全配置、浏览器的安全等级等,使用系统默认的配置安全性较差。
使用个人防火墙,个人防火墙足抵御各类网络攻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系统信息不对外泄漏,也能监控个人电脑正在进行的网络连接,把有害的数据拒绝于门外。
使用反病毒软件,目前互联网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达几万种之多,传播途径也相当广泛。可通过u盘、光盘、电子邮件和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主动病毒传播等,这就需要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在单机版的防病毒软件使用中,必须要定期或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和病毒码特征库。
(三)注意数据备份,提高网络和系统容灾能力
在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应考虑系统在不可避免的因素下出现故障。必须定期做好重要设备和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即使进行硬件更换和软件恢复等措施。存储重要数据和运行重要软件的设备应有硬件备份。软件恢复包括系统恢复和文件恢复。系统恢复就是当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不能正常启动和使用,可利用修复软件对其进行修复,最快捷的法是使用克隆技术对系统进行全盘备份,可在系统损坏时快速恢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是系统正常工作。恢复则是当存储介质上的应用文件损坏时,用修复软件对其进行修复。要采用多种手段保存数据文件,重要数据要多做几个备份来确保数据文件的安全。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高校档案馆(室)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式高校档案馆(室)的必然选择。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校校史、校情了解和研究的需求
高校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收藏着高校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大工程、重要组织等文献资料,以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形式展现着学校的成长、发展历史,富含着一所高校的记忆元素,构成了高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场景。无论是专业人士对校史的研究,还是社会各界对校史、校情的了解,都离不开对高校档案的查阅,自然离不开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高校相关资料甄别鉴定、查证咨询的需求
对高校相关资料进行甄别鉴定、回复查证咨询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有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核实毕业学生的学籍、学历、学位、在校成绩与获奖等资料的真伪,了解欲聘用人员的真实学业水平,办理证实材料。在校生、毕业生因考研、出国、找工作需学校提供学习成绩、学历学位等证明材料,也可以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先自我查询,从而顺利办理。
3.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合作的需求
高校既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殿堂,也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以科技档案的形式记录备案。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生产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所需要的科研成果,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企业为了开发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需要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了解高校的科研优势,与高校展开科研合作,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互惠共赢。
4.高校宣传推介、扩大社会影响的需求
宣传推介、扩大社会影响是高校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经营举措。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高校必须立足这一现实,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展示本校的光辉历史、优美环境、特色文化、教学科研实力和成果,让社会全面地掌握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二、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共享的制约因素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体制的融合。目前,一些制约着高校档案信息共享的客观因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1.传统档案管理意识的束缚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管理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具体表现在:①对档案资料重保管、轻利用,缺乏以用户为中心、以利用为灵魂的现代档案管理意识。②工作视野狭小,局限于档案馆(室)的小天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关注不够。③坐等用户上门咨询查阅档案,少有对外服务的主动性。落后的管理意识制约着高校档案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2.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不完备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要有完备的档案信息资源做支撑。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呈现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管理失范。比如: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或学历证明资料,有的学校是在档案馆(室)存档,有的学校是教务处存档。这就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灵散化、条块化,用户难以在一个部门查询到所需的全部信息,影响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3.档案的数字化水平不高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档案信息载体比较单一,以不易保存、不易查询、不易传递的纸质文档为主,能够提供海量存储、便于网上传输和查询的数字光盘、微缩胶片、录音磁带、移动硬盘等先进信息载体档案所占比例较低,难以构建起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要的网络信息化平台。虽然一些高校档案馆(室)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缺乏对现有档案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内容不够丰富,数据存量少,制作粗糙。
4.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欠缺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毕业于档案管理专业,对于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程序以及档案的归档范围、保存期限,档案分类编号、保密文件收发、存档、销毁等各个工作环节娴熟于心,但对于数字档案的开发、计算机程序的维护、数据库信息导航等信息化知识相对欠缺。直接导致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完善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影响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和质量。
三、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策略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系统工程,是践行“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理念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改革和创新为主旨,潜心探索有效策略,构建起信息资源共享条件下高校档案管理新模式。
1.转变传统意识,树立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理念。思想与观念引导着行动的方向,彻底转变传统意识,树立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理念是构建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相适应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决定性要素。首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现代档案管理理论,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档案资源的含义和作用,将信息共享理论与档案信息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第二,要关注社会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改变档案馆在公众中的封闭形象,主动为社会各领域和普通民众提供全方位的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第三,要健全规章制度,简化高校档案查阅、咨询程序,以热情的态度、灵活的方式、规范的操作营造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软环境。
2.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夯实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离不开丰富、真实、全面的档案数据资源。因此,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夯实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变显得尤为必要。①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校内外档案信息的采集工作,保证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信息管理的最佳化。②把好档案采集关,既要扩大档案信息采集范围,实现档案信息的完整、全面,又要注意对档案信息的核实与甄别,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③定期通过不同渠道开展社会对高校档案资源服务需求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有重点地征集、开发专题特色档案。如:以高校科研项目应用者为服务对象,建立高校科研成果专题档案信息卷宗,架设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合作的直通桥。
3.提高档案信息数字化水平,创设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实现高校档案资源共享最紧迫的任务是高校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其中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是关键与核心。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依据《档案法》有关规定,在做好纸质档案资料征集、归类、建档、保护的同时,及时采用电子计算机、扫描仪等数码技术手段对正在采集、整理存档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以往存档的历史档案资料转化为数字文件,编制出电子版的全宗目录、分类目录和目录索引。在数字化档案资料管理中,要按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和《CAD电子文件管理》等国家标准规范,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自动编目、自动统计和自动检索。在此基础上,创设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以关联和链接的方式,构建不同高校间的档案资源共享系统,提高档案信息共享的自动化程度,推动高校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
4.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高校要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通过学习与培训,培养一大批既有档案专业知识、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人才,有效克服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的技术障碍。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与奖惩机制有机融合,激励每个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都能擅长档案(特别是数字档案)的编研、开发和推广工作,以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高校档案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增值服务。
四、总结
高职院校在培养广告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通常是要面向全社会的,要能够服务于社会,并且同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模式,最终要培养出的是契合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以及创造型的艺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可以说是艺术生活化的代表,是生活艺术化的开创者、实践者以及推动者,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及文化产品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广告设计以及制作专业的优秀人才,必须要在丰厚专业积累的基础上具备创新意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相关的高职院校一定要及时地转变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2.设置体系,实现开放教学
关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训,不能够仅仅依靠于基础的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师还应该为学生们打开更为宽广的知识面,让学生们广泛地学习。以美国为例,美国广告专业的教育课程以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并且要有语言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市场学、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法律学和政治学等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广泛的涉猎各个方面的内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才能够在日后的领域当中发挥出创造性,更加深思熟虑地思考问题。在中国,广告设计的课程却只是以专业课的学习为主,很少有其他的辅助人文学科,比重比较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由于内容设置的不够科学,经常会有一些相似的内容重复出现,时间久了学生们自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不能够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甚至会对广告设计这个专业产生怀疑。在这种局面下,高职院校必须要重新整理自身的课程体系,积极地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一些专业教师进入到广告专业的公司或者是企业进行兼职,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地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广告设计是到学校进行广告理论的深入讲解,采取座谈会或者是客座教授的形式来形成校企结合的教学,从而使广告设计的教学更接地气,也更加具有应用价值。
3.重视学生,调动课堂氛围
在中国的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传统的教育中总是重教有余,反而重视学习不足,或者是重视灌输有余,而重视启发不够,这种教育形式是必须要得到改革的,尤其对于需要创新的广告行业,复制式的教育不仅没有意义,甚至会严重阻碍学生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在广告界当中需要大量的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们必须能够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们的思维活力,让学生们成为敢想敢做的人,充满勇气和热情,所以学生和教师之间必须要能够形成“教学相长”的双边互动关系,将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一种人才的基本素质,让教师讲授的知识能够成为学生们日后职业生涯当中“自然流淌”的血液,成为一种能力。所以,在三年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说在一些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课外的教程,让学生们通过课外环境来提升自己,可以安排一些市场调查、创意设计、媒体调查、广告摄制以及制作等等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构建起实践的基地,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去考察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让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够创造一些经济效益,并结合市场的调查为学生们选定课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程之外获得更多的知识补充,实现课内外同步进步。
4.加强实践,探索新型模式
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未来的职业实践能力之间构建起一个桥梁,更加侧重于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些结合的项目,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参与到一些项目的实践当中,最终形成一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中国的广告教育当中,在形式上是具有一些时间环节的,比如说对口地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但是这种实习通常都是形式至上的,并没有形成实际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采取了放任管理的方式,通常都是学校介绍,学生自己去找机会,公司有需求的时候可以到学校吸纳一些学生,在这个期间学生们才真正有机会进行实地的实习,对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和决策能力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5.结束语
(一)指标核定
1.工作量:每一年度终了,依据本年度实际完成数量、预期增长率等做下一年度预算。采用约当产量法对工作量进行标准化统计。2013年洗涤中心共完成洗涤量365.25万件,其中大件162.26万件,小件203万件;合大件近264万件。因而2013年工作量核定为大件264万件,总收入608万元(减税金3.5万元)。
2.变动成本:将洗涤全过程进行流程细分,将变动成本一一分解,影响洗涤作业的变动成本主要有材料费、辅料费、水费、电费、气费、运杂费、维修费、临时工工资。每一年度终了,依据上一年度核定指标、上年度实际完成指标进行本年度的指标核定。
3.固定成本主要含机器设备折旧、正式职工工资、奖金等福利支出。
(二)绩效考评
1.变动成本节约而增加的盈利,按60%提取奖励,其中10%为改造基金用于节能改造、50%用于奖励。变动成本节约产生的盈利=变动成本节约额×工作量。
2.工作量增加的净利润,按阶梯式比例提取。0~10万元按10%提取奖励,10~20万元按15%提取奖励,20~30万元按20%提取奖励,30~40万元按25%提取奖励,40~50万元按30%提取奖励,50~60万元按35%提取奖励,60万元以上按40%提取奖励。因工作量增加而产生的盈利=(单价-变动成本)×工作量增加额。
3.奖励基金的使用:(1)变动成本节约而产生的奖励基金,正式职工的奖励总额不得超过总额的20%。(2)工作量增加而产生的奖励基金,正式职工的奖励需用于业务需要相关支出,且奖励金额不得超过总额的60%。
4.洗涤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工作计划,将全年工作量分配到各月。财务部依据计划工作量每月对洗涤中心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完成计划工作量,可以发放医院平均奖;未完成工作量按13元/百件(大件)的标准,从平均奖中扣除。
(三)质控考核
1.质控部每月依据质控标准对洗涤中心当月质量进行考核,奖金提取额=应提奖金总额×质控得分。
2.质控部收到的投诉,经调查准确无误确系洗涤中心工作人员责任,每次扣罚200元;收到表扬信,每次奖励200元。
3.对外服务款项结算时间严格按合同执行,超过合同期限未收回款项,按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扣罚,从洗涤中心奖金提取额中直接扣除。
二、绩效考核成效
高职校生源均为初中毕业生,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这些学生既不同于普通中学生也不同于一般大学生。从现实情况分析,这些学生多半是基础教育中经常受到忽视的弱势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品德和行为上的缺陷,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起同年龄段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呈现出多发、易发且情况复杂的特点,是一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这些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行为情绪化、心理素质较差,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行为怪异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医药卫生类高职校学生以女生为主,主要专业方向为护理和药学,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是与生命相关的医药卫生类工作,这种性别、年龄层次及就业岗位的鲜明特点使得卫生类高职校学生更需要得到心理需求的充分满足。为了使高职学校德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见到成效,有必要针对高职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其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和心理健康辅导。为此,相关教研组教师注重以日常教学和心理咨询室常规工作为基础,辅以讲座等其他形式,逐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成熟的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干预体系。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夯实心理咨询干预体系构建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经过几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积累,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作用,在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创建心理实验室,自行编制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测验手册》,安装多套心理测试软件并配置多种心理学测试仪器;将心理学必修课与心理健康选修课相结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邀请校内外心理学教师、专家针对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开展系列专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例如“悉心呵护自己的心灵”、“走进青春”、“青少年心理保健”、“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及对策”、“情绪与健康”、“浅析情商”等,力求使学生在掌握与自身职业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应用心理学知识调整心态,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专业心理学基础课程、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和系列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三位一体,形成了多方位、多形式、多对象的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为最终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构建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保驾护航
3.1“心灵氧吧”的建立
学校于2004年创建了“心灵氧吧”工作室,组建了一支人员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干预工作团队。核心成员为心理学副教授1名,心理学硕士且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工作室有专门的工作场所,环境布置温馨大方。“心灵氧吧”坚持每天定时开放,常年24小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学生可以通过热线随时进行心理咨询预约或是及时得到心理干预。“心灵氧吧”为每位前来咨询的人员建立了心理档案。经过多年辛勤努力,“心灵氧吧”的工作流程日益规范,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已从最初的误解、排斥到接受、尊重。现如今,“心灵氧吧”面向的群体不仅是学校学生,还包括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每年接待来访学生、教师和家长多达百余人,成功为多位学生实施了有效的心理干预,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了显著作用。全校师生已达成共识———心理咨询是校园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营养保健品”,有心理困惑就到“心灵氧吧”做“心灵充氧”。
3.2心理学书籍的推广普及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处在人生发展重要时期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心理困惑明显增多,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干预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心理咨询从学生生活的“调味品”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心灵氧吧”的负责教师凭借多年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经验,编写了《心灵氧吧———高职学生心理行为障碍及解析》一书,旨在使学生了解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使学生懂得心理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在内容陈述上,深入浅出,讲解心理学最基本的原理;在语言描述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与学生生活、学习等息息相关的实例。此书于2010年7月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现已成为全校学生的科普读物,在校学生人手一册,用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自我心理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同时配合适用于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心理保健———走出心理困惑》,并使用多套心理测验软件及心理功能测试仪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显著成效。
3.3全员参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干预立体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