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职教育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2:30

导语:在高职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职教育论文

第1篇

以某高校500名在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及结果

2健美操特点分析

健美操源于人们对健康和健美的追求,是一项新心体育,目前学校用得最常见的就是第八套健美体操,如图一所示,内容简单,及能健身又能健美、健心。究其健美操的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

2.1身心并健

健美操在运动的过错中不但能提高人身体内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加强身体系统机能,达到增强体质的功效,同时还能塑造体形,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使人的外形美和内在美融为一体。

2.2节奏宣明、强劲有力

健美操音乐旋律优美,它能在短时间里激发人们的热情,这种节奏宣明、欢快热烈的音乐能让充分展现出练习者的个性风格以及强烈的感染力。

2.1适应广泛

健美操内容丰富多彩,他不同于足球、跳高等体育项目,它的运动形式、练习场地、练习内容等都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随时调整,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2健美操在高职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健美操运动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之一,拥有许多方面的价值。通过健美操锻炼,可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不良情绪,加强心理自主调节能力,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况来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现实。

2.1教育引导作用

健美操练习时注重形体美与内蕴美,当二者上升到某个高度时,其内在特征将开始影响到人的行为,使之具有更高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练习领悟该项运动内涵,以其导向作用促使学生不只停留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训练层面上,在教学中结合人文知识、健美操与健康、科学减脂、健美操与形体美等辅助知识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使学生当下的学习过程既可满足终身体育需求,又符合职业发展需要。

2.2休闲娱乐作用

大学生具有求新,积极向上的特点,健美操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在当下健身热潮中,健美操和由健美操发展衍生出的许多时尚健身方式深受年青人的喜爱。它的时尚气息迎合了大学生这一运动群体,引领时尚,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弥补当前高校体育运动项目设置单一滞后的缺点,满足在校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多样性的需求,使学生能充分享受运动乐趣,体验运动时的幸福感,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交、组织、审美等素养,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感受生活。

2.3提高意志品质和艺术修养作用

健美操注重对身体姿势及四肢的控制,因此良好的协调性、力量、灵敏、柔韧性素质可以提高动作稳定性及动作质量,而素质练习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支撑。健美操运动在不断发展其动作元素更加丰富新颖,动作的编排更加流畅、科学化,并且融入了许多了舞蹈元素如健身街舞、有氧拉丁和有氧搏击等,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与娱乐性更强,学生通过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水平。

2.4激励凝聚作用

人文背景下的体育文化注重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融合,强调和谐中庸协调。健美操运动使学生的体魄、心理、社会道德和体育价值观融于一体,并通过健美操观摩、练习、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之在不断接受新的健美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不断创新新的健身方法使后来者受益,具有激励凝聚之功效。

3如何结合健美操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激情

相对于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而言,把健美操教学融入到体育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造就具有生产、管理前线,体质健康,品性兼优、具备独特人格魅力的全面性发展学生是高职院校应承担的体育教育使命。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技能与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广泛重视,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则显不足,这一点在当前高校乃至高职院校都越发明显。

3.1融入健美操教学的人文音乐元素

健美操是一门独立而又带有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融合文学、音乐,体操等元素。有人说健美操融合了“诗心、乐性、舞体”。而人文元素及音乐元素则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健美操的灵魂。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播放不同的人文环境与地域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上课前,选择适合的音乐并理解音乐的思想和内涵;上课时,将音乐的思想和内涵讲解给学生听,待学生领悟后,再通过健美操动作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同时,这样的教学法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的增强。

3.2在健美操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创编协作

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人文精神,只有具备协作的本性,才能通过各种协作活动,形成多种社会关系,以体现人的特性。因此在健美操学习、练习、交流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生与生协作、师生协作,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健美操创编课上,教师在讲解创编的规则、原则和方法之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动作素材进行动作连贯和队形造型的创编,而教师只充当活动的引导者,这样体现了对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培养的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对各组予适当的指导,在学期中或学期末的教学评价中将小组创编纳入考核内容。教学中采用表演法、分组示范法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在课堂上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拥有宽松、民主、自然、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学习。

3.3在健美操教学中灌输体育文化精神

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常常告诫他的队员:“球可输,体育道德不能输!”。中国的跳水队也曾以军事训练的方式来锻炼团队的思想品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上,在健美操比赛中,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体育独特的文化精神,教导学生在健美操学习与比赛中保持品格与尊严,相互鼓励、配合、协作、拼搏,使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所学所悟应用于实践。

第2篇

近年来,这些院校的一志愿率和报到率持续下降,2013年全省77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河南省高职高专批一志愿率,只有17所院校大于100%。以河南4所国家级示范性及1所国家骨干级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分析,从录取情况看,如表1所示,除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所院校3年均能维持招生录取数不低于计划数的情况,其余3所计划完成率都在2013年有了戏剧性、不可预测的大幅滑坡,如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和2012年计划完成率均在105%以上,而2013年却突然下降一半及以上。

二、推动河南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探索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结构。

1.1畅通中高职衔接渠道

中高职有多种衔接模式:对口升学、五年一贯制和“3+2”等,这些模式侧重点不同,应该提倡模式并存,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首先是对口招生模式。河南省现行的对口升学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应届中职毕业生,考核方式依旧沿袭高考模式:参加全省统一考试。然后依照专业对口原则,进入相同或者相近的本、专科专业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尝试将对口升学的对象扩展到应往届中职毕业生,甚至可以摒弃学历要求,只要具有该层次的技能水平,就可以将其纳为招生对象之列。考核方式也需要适应职业化要求标准,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将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单独考核。亦或打破全省统一考试模式,改为单招单考,依照不同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招收标准,单独命题,自主考核。鉴于后扩招时代带来的压力,目前河南省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已经改革,全省高中学籍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各地市在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中招考生,一律不能取得高中学籍,进入高中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各地市中招考生的上线率约为70%~75%。那么会有25%-30%的中招落榜生将会选择另外的求学之路。五年一贯制、“3+2”分段制高职模式也会是他们不错的选择。五年制高职模式:初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制五年,课程体系由高职院校统一规划。学校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前三年按照中职目标培养,后两年按照高职目标培养。而且课程统一规划,避免了中高职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最后一种就是“3+2”分段模式,目前开展“3+2”分段制高职的中专学校约120所左右,即读三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考核进入其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再进行2年的学习,课程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课程由中职和高职共同制定。

1.2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的“立交式”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近几年一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实施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的招生方式,对现有的成才途径是非常有益的补充,使人才的培养途径更加灵活、多元化。因此,应将自主招生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招生的高校经过充分的调研,根据行业的现状和社会的需求动态的调整招生专业,确定招生办法,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相关的招生制度,将试点高职院校在单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二、对招生考试进行改革,不断完善考核方法,在考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专业的技能,并且根据专业,设置相关的技能考察项目,确定其所占的分值。体现理论+能力的双重考察。三、探索新的招考改革方式,逐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招考模式,根据学生在中职阶段的考试成绩和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为录取的依据。

2.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招生工作源动力。

2.1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后扩招时代来临之际,高职院校需要紧密结合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重视实践教学,增加专业实践课时比重。加大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力度,并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加大投入力度,用于实训教学的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2.2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目前的招生频遭“冷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考虑,可以通过“出口畅”带动“入口旺”。通过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严格校园招聘管理制度,严审招聘单位资质,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规范校园招聘活动,强化网络安全,来进一步拓宽高职学生就业渠道,提高行业市场占有率,探索高质量就业单位,提高学生专业对口率,提升高职学生入职平均月收入,降低离职率,做出社会、企业、家长、学生都满意的就业体系,以高质量就业赢得更多更优质的生源。

三、结语

第3篇

针对专科类学校,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为响应教育政策,应该慢慢建立自己的专业认证体系,与相关部门合作,做到能在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并且根据市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目标是达到能有大部分学生拿到“双证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这一制度已经得到国家有关机构的认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双证书”早已成为就业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践中,有些院校,学生对双证制度的认识进入了误区,完全背离了这一制度建立的初衷,导致学校的各种变相应试。证书是衡量学生对这一技能掌握情况的措施,本意在于改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的力量。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而言,在新的制度下,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改革,使教学制度的改革和自我发展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努力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新的制度中,要求教师有过硬的理论素质,有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这也为新制度下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双证书”模式下实用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一体化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摆脱完全理论教学的模式,从传统的模式转变到一体化模式上来。当今是科技的社会,对于英语教学来说,现代化设备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使用视频、PPT等工具更生动形象地教学。学生早已厌倦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如果在英语课上用原版英语电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发声能力,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去学习英语,既达到了教学效果,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喜欢某部电影,但由于是英文的,就会努力去听,可能一开始听不懂,但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慢慢地听懂了,也会说了。对于一些精彩的片段,看完后可以让学生分组模仿,这样既给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排教学课程,整理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以能力递进的方式,重新编排教材,实现教材一体化,保证原有知识不变的同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一本新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要及时配备有关的硬件设施,使多媒体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一些学生实习的部门,学校应该配备足够的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在师资力量上,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教学的保障。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师而言,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已经不能胜任。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单一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职业需要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所以学校要安排更多的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在实际的学习中总结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学校也可以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来任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一些现代化设备中,一些机器的名称都是英文的缩写,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为学生解释一些专用英文单词的缩写。实现教学一体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很有必要。

3结语

第4篇

内涵式高职教育的发展一般来说有其自身的涵义,通常来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就是再最短的时间内将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凸显出来,这就需要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质量的提高加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高职院校做好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深入的来讲,就是要培养一种内涵式发展得特有文化氛围,做好办学理念的培养和坚持,使得高职教育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属性并带给所有的高职生一种自豪的文化感受。这需要在培养人才上要严格要求达到相关目标的规定。高职院校要做好改革和完善的决心,不能因外界的行动所动摇。

二、加强优势专业建设,以此为推手做好内涵式高职教育

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基点,是办学的主要内容。内涵式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以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加强为主要任务,把内涵建设的基点放在专业层面是正确而科学的选择。深入来讲就是要加强推动一批优势专业的建设来促进内涵式教育理念的深入,为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助一臂之力,同时为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必须要有优势专业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并根据周围市场需求做好优势专业的正确定位。优势专业必须是一门有潜力的职业,能够有较长时间的市场需求,并且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不仅师资队伍要落实完善,相关的办学条件也有完备,并且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作为对于机械类和建筑类专业需求比较广泛的地区,我们可以加强金属材料、建筑工程、环境化学、机械自动化和电子专业的开设与完善,作为优势专业加强。其次对于优势专业的开设院校要与相关的政府支持部门做好一个优势专业建设的规划,做好优势专业的建设标准和相关支持办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区域的市场特点做好相关部门的协助工作,尤其多个高职院校并存的情况下,主管部门要做好相关专业的分工,推动每个高职院校的哦偶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并且中间可以互补互助。再次任何专业的开展与建设都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专业建设要做为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做好专业建设的办学机制,并且要有培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办学方案,做到有特色的先进性教学。同时专业开展的过程中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理念的传达到到位,其中最重要要吸收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中必须要办成有特色的龙头优势专业,以带动相关专业的设置,提升社会影响力。最后优势专业的开展也要加强创新探索任务的开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没有明确目标的摸索阶段,有了一定目标的探索阶段,推进大众化的规模发展阶段和专科层次的内涵建设阶段,目前处于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强以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建设阶段。

三、小结

第5篇

大学扩招催使高职自我定位。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急剧增加,高职学院数量也在此时激增。新世纪后,国家取消了包分配,包就业的老模式,改为学生自谋生路,毕业生和企业双向选择。这批扩招的大学生膨胀式涌入社会,一时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这时的高职认识到要培养“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走出象牙塔,走进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此时教育部也提出了“坚定不移走‘产学研’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化的教育理念初步形成。经济结构转型带动高职人才培养转变。经历了十几年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的现实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不科学,所以转型迫在眉睫。经济的转型要求高职毕业生除了具备高技术技能外,还要有着开阔的视野,技术革新的能力,技术应用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等。实现培养这些人才的目标就要求高职学院创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人才的分类,不同的学术观点有着不同的认识。“人才四分说”是国内目前认可度最高的一种分类方式。具体说来这四类人才就是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而后两种人才都是通过高职教育这条途径培养形成。这两类人才大多工作在社会生产的一线上,用着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报酬。技术型人才大多在工程型人才的策划,设计等转变为实际产品的过程中,应用管理和所学专业技能进行生产。技能型人才主要在工程型人才的策划,设计等转变为实际产品的过程中,凭借自己专业所长,操作现代机器来生产。例如:制药厂里的管理人员,药品生产车间的生产组长他们都属于技术型人才;而药剂的添加,催化剂的添加人员则属于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综合能力强,有着较高职业素养,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些能力。他们大多工作在生产、销售、服务的一线上,在实现中他们常常被俗称为“蓝领”。高素质强调的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情商方面;而技术技能则强调的是他们的专业技能,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的是智商方面。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对于高职生来说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要明白有些岗位有着研究生,本科生,所以他们要扬长避短,在技术技能上提升自己。具备了高技术技能,高素质的学生现实点说可以更容易就业,他们往往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方向,把握自己的机会。进入职场后有很强的目的性,能够迅速融入工作环境中。所以,高素质技术技能的高职生对于自身而言就是保证就业,对于学校而言就是提高声誉,保证生源,社会而言稳定社会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对于国家而言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三、我国高职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2000年的高校扩招后,之前的中专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借着这次春风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但是档次升上来了,教学方法却没有跟上来,很多课程,很多专业依然沿袭着中专的那套模式,这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很不足的。不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现象很普遍,无法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盲目跟风现在严重,例如,之前IT行业火爆,众高职学校纷纷开设IT专业,现在物流有热门,这些学校又大开物流专业。学校的决策仅仅依据一时的社会需要,为了满足生源盲目设定专业,殊不知就是因为大多数学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导致社会用工的起伏的变化。物流是偏文的,IT是偏理的,学校都没清楚自己的定位,混淆一谈,这样培养的毕业生质量怎么能高。

(三)社会实践少

很多高职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化学实验条件差,设备不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自己动手能力的需要。指导老师自身的实践技能缺乏,因为学校政策的原因,对于实践不够重视,化学指导老师工作积极性也不高。据了解,一些高职学院,安排给化学实践课指导老师的课酬还不及理论课老师的三分之二,基于这些种种原因,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到的只是老师照本宣科的空洞内容,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四)投入经费不足

培养学生的能力越强,就需要学校投入越高的经费,而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周期,高成本的过程。若学校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如今,高职学校由于科研力量弱,科研经费少,主要的资金来源于政府专项拨款和学生学费,而高额的设备,教学楼,实验室等基础建设能很快消耗这部分资金。所以直接阻碍着高职学校的发展。

(五)生源少、生源质量差

在职场中,专科生和本科生有着无形的区别看待,这种区别看待既来自企业也来自同事。所以高考学生在选择院校时能上本科院校都去本科院校了,没人愿意去高职。加之其他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大多很低,生源质量不高。这种影响也带到了他们入学后的教育中,由于基础差,底子薄,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差,他们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不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没有对他们进行学前的专业培训。两方面原因致使高职学院在培养人才中,困难重重。

四、实现我国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依照市场需求合理设定专业

生源紧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高职学院还在盲目设定新专业。先不讨论他们在设定新专业时有没有进行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就他们设定的专业而言,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都不明确,甚至在学院内部个系之间在设定这些专业时都有重叠的只是在名字上不同罢了。例如,有的高职学院里《材料构成》这个专业课在化学学院里面开设了,而在材料学院里又有一门叫做《材料分析》的课程,两者名字不同,但是教授内容大同小异,严重浪费学院资源。因此,高职学院在开设专业时,不能紧盯着眼前利益不放,要在开设这些专业前实实在在地考察市场,深入社会调研,增加专家研讨,对专业的教学方式,培养模式以及以后的就业前景综合考量,形成科学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在上报学校党代会讨论。

(二)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和改革专业培养模式

专业培养对于高职学院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专业培养是一所高校生存的前提,是其他工作的基础,是学校生命线,只有有了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其他的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室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才有方向。其他的各项工作要仅仅围绕专业建设来发展、来规划。第二,专业培养要依据社会需求不断的调整,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对于人才需求量也是不对变化的,对于专业的需求也是变化的。例如,之前IT行业需求量大,而现在随着电商的不断壮大发展,物流迅速崛起,并且已经收到国家层面的关注。所以,及时调整,革新专业培养模式很重要,还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如企业,毕业生是产品,产品质量是学院长足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实习实训

如今的大多数高职都是自己关起门来建设专业,这样不行,要敞开大门,积极了解企业需要。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帮助高职学院提高人才的能力。政府方面也要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的发展中来,共同合作,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法,一方面既保证了自己的用人需求,也解决了岗前培训的时间和经费。另一方面,高职也培养了能适应公司需要的人才,提高就业率。早在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这些方式实现了校企之间的双赢。

(四)加大资金投入

第6篇

体育课堂需要依靠学生的各种行为举止来完成,任何一堂体育课程都无法离开学生的行动。通过具有这种特殊性质的体育课堂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让学生拥有集体主义思想。面对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勇气和耐力来克服其中困难,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勇气和毅力,能够培养学生果断、机智的处事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这种课外活动形式在对这些品质和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上要远远高于其他室内学科的教育,而且学生真实的、现有的素质和能力也会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在体育课堂中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给学生道德教育。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体育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要求体育教师能够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质。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各种体育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不但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及教育。经过大量的教学经验证实,体育对培育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体育在各种项目的活动和训练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及优良道德作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够保持高涨的情绪,特别是在教师设计的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活动中,会激励学生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思想来表现和展示自己,把一些高尚的行为和作风统统的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对表现较好的、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赞赏,势必会推动这些学生保持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让学生积极构建起精神文明作风,让自己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四有”人才。

二、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需要传授给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达到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水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和满足,便十分关注和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近几年来,人们逐渐重视工作之余的体育锻炼,看重体育锻炼为自己带来的精神享受以及对身体的重要意义。这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离不开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了。在高职高专这个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更加重要和关键,且学生在以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学会放松自己也显得更加迫切。为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体育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技能之外,还要具有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和运用体育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来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活动技能运用到自己的锻炼活动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益处,从而让学生重视课余时间的锻炼活动,形成终身锻炼的思想意识。现在高职高专体育课堂的知识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到和掌握的知识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在社会体育锻炼中得到展示。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毅力通过体育锻炼获取的健康体魄将会促使自己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自己事业的成功和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决定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审美观点和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由于体育具有运动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来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我们正是从体育教学的这一点考虑,把审美教育列入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中。不仅仅是中国这样,在其他的国家也是如此。例如,在英国,对于体育教学目标列有审美的理解和教育内容;在芬兰,有着体育可以为审美教育提供可能的认识和态度;在新西兰,要求体育教学要帮助学生愉快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等。审美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审美能力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自己,能够帮助学校教育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的重要性,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将体育知识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渗透给学生大量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每一个的审美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要体育课堂中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提高自己对美的判断、感受和评价,能够从更加科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和掌握审美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将高尚的审美观念始终贯穿于体育教育课堂之中,让我们未来的人才更加具有美的情感,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更加美好和科学。

四、结语

第7篇

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提出。而在我国也早有提出,老子曾说:“天下事必作于细。”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可见精细化管理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而当今的精细化是教育管理上的一种思想,一种教学理念,目的是使工作精细化,“精”就是要把工作全面化,从全局出发,再层层递进“。细”则是从点出发,再到面,最后把握全局。精细化就是把精细的工作转化为一种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将其具体化,加以实施。但是,在目前我国高职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实践教学条件设备落后,实践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和实践过程缺乏创新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对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必须采取一种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是管理系统化,教育规范化,思想精细化。就是要把具体的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使其成为一种教育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是:

2.1使教育教学制度系统化

全面的规范制度是实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学生管理工作内天繁杂,涉及面广,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这些繁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日常的管理内容、纲要,梳理清晰,将工作条理化,使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突出可操作性,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2.2使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流程化

建立工作流程并不断的完善工作流程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日常的上课,出勤这些是实实在在的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是要将这些日常事务,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促使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例如,学生上课有记录,评选奖罚要有监督,宿舍管理要精细化,要及时的处理学生的事情,并对处理的结果有回馈信息等。

2.3精细化管理要以人为本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各类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及时的完善教育的思想工作制度,要加强并改进师德建设,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要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用制度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制度可依。

2.4实践创新是保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的动力

精细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性的过程,在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探索创新,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将细节贯穿到每一个管理的环节中,要从取得的进展中总结经验,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要制度有效的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到与时俱进,不瞎干,不盲干。要始终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去实施精细化管理。

三、精细化管理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及作用

3.1提高了教学日常工作的执行力

精细化管理的观念是注重精而细的工作方式,应对过去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将其条理化,使其具有逻辑性。例如,精细化管理在教育教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流程。

3.2增加了高校魅力,提高了人才质量

随着精细化管理在企业,高职院校的成功实践,精细化管理已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各大院校加以应用,为了提高育人品质,赋予需要魅力。例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生产实践性教学精细管理体系,首先,通过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位职责,在学院、系部组建了生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小组领导统一管理和协调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并明确小组内各位领导的自责,而且还拟定了相关的岗位职责,便于大家遵守和执行。其次,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文件,文件主要包括,生产实践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践指导书、实践报告等内容,再次,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精细化领导小组,还制定了“六个有效”和“五个关键点”及“五意识”。分别是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引导、有效自学、有效改进六个有效;常用点、新技点、失误点、能力点、支撑点五个点及安全文明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五个意思。最后,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在生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在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期间,实施奖罚分明,及时有效。成功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

3.3提高了师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动力的源泉,只有不断的创新教育工作才能不断的发展,与时俱进。教师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学生不断的创新才能掌握到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的回报老师,报效祖国。

四、小结

第8篇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气氛沉闷、死板、毫无生趣。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加入则使课堂教学信息得到了有效激活,它以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从多渠道发挥作用。首先是用声音来代替文字描述,其次是用动态的过程来代替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静止图片,学生再也不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字体来表述不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学信息“活”起来,便于学生接受。

2.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习对高职语文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才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文提到,传统教学课堂模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而且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那么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故都的秋”一文为例,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遍配有音乐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逐渐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想。然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其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个重要主体,教学则是双边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将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3.能够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

第9篇

1.方法

(1)课堂教学是五年制高职物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主阵地。物理教育的课堂教学,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在课堂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应将这些蕴含在物理知识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拓展开来,有意识地讲授给学生。

(2)物理实验是五年制高职物理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比较法、替代法、累积法等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研究物理实验的同时,学生的探究精神、主动学习的意识、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相互合作共事,经受挫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教师队伍是五年制高职物理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有位专家说:“要成为一流的人才,就要在一流的环境里,跟一流的导师在一起”。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熟悉掌握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2.意义

(1)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加强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自强精神,让学生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心态。

(2)在物理教育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在物理试验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学生在未来进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大舞台时不仅有良好的公众道德,也有优秀的职业道德。

3.人文素质——成功之路必备

在物理教育中,是否还记得布鲁诺在被火烧死前那震撼人心的话语;牛顿在被一个苹果砸到后感悟的万有引力定律;贝克勒尔被放射性灼伤的胸口;居里夫人在艰难工作条件下,发现镭后,不要商业性专利,让镭为全人类服务,一生都奉献给了放射性研究。这些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学史上,每一位科学家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感动世界的精彩。这些科学家的光辉事迹是值得铭记于心的。在物理课堂上,我们把这些知识传输给学生,就是希望学术能够被这些伟大的人性之光所感染,并期望学生也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说过,物理学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美的发现。不论是在物理课堂上,还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反映物理事物的特征及其规律的物理知识是丰富多彩、无处不在的。不同的物理知识通过内在联系被和谐的统一起来,展现出一幅变化万千却又和谐统一的画面。例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提示了力、热、电磁、光和化学等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统一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物理教育中发现物理美,帮助学生形成优雅的人文形态,使其具备蓬勃的精神状态、优良的处世作风、端正的生活态度、得体的话语表达、严谨的行为范式,为学生以后的成功之路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石。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