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2:36

导语:在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第1篇

(一)分组随意性较大在日常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小组成员的搭配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分组往往都是按座位前后几个人为一组或者同桌一组,这样的组合优势就是方便快捷,但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座位本身就是按照高矮编排的,人员搭配不合理,有的小组闭口不言;有的小组你争我抢;有的小组在那里聊天、逗乐,出现这样的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进行,达不到实际效果。

(二)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均衡,是许多教师比较头疼的事情。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每一组学员并没有全部主动参与,往往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在讲,学习差的学生一言不发,没有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二,有部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第三,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小组学习的参与度。

(三)小组活动重形式轻过程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等繁重工作,对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比较排斥,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讲授方法,总是觉得教学任务是教师把课讲完了才算完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师只有在听课的时候,只是简单运用了一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公开课的“专利”。

(四)评价机制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加进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学生的本身认知水平不同,在学习上所达到的效果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教师按照以往以分数多少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显然非常不合理。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分组,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科学分组是小学科学合作学习教学的首要任务。一个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相互促进,具有较强学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不应该随意安排,应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要考虑到每位学生个性特点、知识储量、技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组建。要坚决摈弃随意编排,虽然以往按座位分组活动比较快捷方便,但人员搭配不科学,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互补搭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本人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组一般以四人一组,其中包含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各成员间相互互补,也利于各组之间公平竞争,防止出现一边倒现象。

(二)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小组学习中来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动力。学生正是有了极大的兴趣,才能心甘情愿地付出。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使小组内部通力合作,小组间相互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同步发展。2.制定规则,教师引导,让学生有的放矢。没有规则,小组合作就成为摆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并引导学生有序探究。在小组中要设有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小组长职责要掌控本小组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汇报员要把本组形成的共识进行总结并汇报交流。每位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使得小组合作变得井然有序。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讨论小组中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小学科学知识紧密相联的情境,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进行点拨,给学生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动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小组学习过程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

第2篇

在某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指标将全班42个学生分为6组,每组7人,男女生和优差生混合,组长擅长组织,发言的人擅长表达。6个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差无几,按长方形围坐在一起,方便接下来的讨论。教师的定位是课堂的整体掌控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合理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容易掌握的可一笔带过,难度较大的要细分。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熟悉CO2的物理化学性质,二是掌握制取CO2的方法,并能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重点在于CO2的性质以及与其他元素及物质的反应,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设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独立完成任务。

(二)个人思考

在明确教学任务后,学生首先应阅读教材,了解基本知识,比如CO2的气味、颜色、密度等,CO2与水会有什么反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有什么变化。有学生自己动手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发现石蕊试液在CO2中会变颜色,可干燥的石蕊试纸在CO2中没有出现任何改变。将这个疑问记录下来,留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三)小组合作

每组7个人围在一起,先集体表述了关于CO2的基本信息,各自将没弄懂的地方说出来。组长尽量由优秀生担任,可以把握其他组员的大致情况,并能够将大家的疑问加以归纳总结,指出最根本的地方,由记录员详细记好。在此过程中,组长的任务极为重要,与教师相似也是起引导作用。可指定组员发言,并指出自己认为易错的地方,确保组员不会犯错。对于组员提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同,问题难度也不相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可由其他组员回答,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小组内部的互动,而且有利于共同进步。

(四)实验讨论

经过小组初步讨论后,关于CO2物理化学性质的知识已基本解决。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即如何更好地掌握CO2的实验室制法。经过讨论,确定了实验操作步骤,选择了合适的收集方法,并对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做了全面分析,接着小组分工开展实验。有观察记录员,有药品设备准备人员,有全局指挥者,有具体动手执行者。实验药品和方法有多种,如常温下稀盐酸和碳酸钠会发生反应并迅速产生CO2;酒精、木柴等含碳物质在燃烧中也有CO2产生;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也会产生CO2。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实时观察学生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情况,对于不规范的行为要加以纠正,以免出现错误。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完成后,组长综合组员的体会,加上记录员的详细记录,对整个实验过程做一次规范的总结。

(五)全班交流

在小组合作之后,教师要检验成果,每组派一个善于表达的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对于其中的难点、易错点和注意点,必须要加以强调。对小组讨论成果应予以鼓励表扬,如有不规范处,需耐心指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如此才会加深印象,并主动改正。提炼出学生讨论的精华和闪光点,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最后的评价环节也极为重要,很多教师都很容易忽略,应当引起注意。合理的评价,可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以后教学方法的调整;对学生而言,则是对小组讨论的一个总结,因为每个人都有参与,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不足以及要努力的方向。

二、结语

第3篇

这是实施小组学习的前提。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深挖教材还得认真备好学情,找出学生的兴奋点,认真选取学生将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尽量做到问题要有深度,具有层次性,悬念迭出。同时,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结构特点,最好是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讲凡尔合约时,巴黎和会上的“四巨头”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怀着怎样的目的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它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利益关系?问题设计层层深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合理建构小组,落实小组成员任务。

课前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把任务落实到每个组员头上。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全是差生,也不可以全是优等生,否则都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其次,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后,教师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学生必须是思考者、活动者,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在组内的作用,彰显每个成员在学习中的魅力,为达成最终的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学习时间,避免流于形式。

在观摩课当中,发现很多老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多流于表面形式,后来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辩论、交流,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体验真正参与的快乐,发挥小组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之前,学生的预习工作要走在前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搜集、查阅资料的时间,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4.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准确把握教学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一种转化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到小组当中去,进行简单地指导和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及时正确地把握学习方向,能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比如,在学习讨论宋朝文官制度的意义与危害时,老师可以通过巡组的方法,了解哪些是学生们能够想到的,哪些是他们没能够深入理解的,哪些是有待补充的,这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法。

5.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反馈学习效果是必须做到的。这样可以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完成知识上的补给,扩大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具体的反馈方式可以由学生和老师自己选择,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让他们自行分配每个人在活动中的角色;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交流。每个组通过汇报展示和相互交流,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马上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科学正确,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用小品展示巴黎和会、用舞台剧展示、用歌曲怀念等等。

6.进行合理及时的评价,正确引导,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心。

评价可以分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正确客观的给予评价,使学生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中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对优秀的小组要表扬适度,并兼顾那些表现欠佳的小组或者学生,不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4篇

为了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极力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用: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给同学分组,确保每个组间有各个层次的同学,使各组间的学习成绩相当,组间竞争力悬殊不大,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学

同学在老师分配下学习任务后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划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激励同学的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

(三)老师导学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出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目标要鲜明,能让同学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要互相提问,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中发现及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展示成果

各小组之间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虚心接受别的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见解,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对本组讨论结果的质疑。

(六)归纳总结

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带领同学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前要有详细的描述,正确处理异质同学间的关系,以激发同学的自主性,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学中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从写、说、议中,我们能感觉到学生在“动”;而从他们的默读、倾听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是静态的。学生的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静态活动,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就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就会出现讨论不起来的现象。

(二)要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为了要对同学进行分等级和互相比较,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育心理学证明,正确的进行学习成绩评估,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完善评价机制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着手进行,个人评价可以改进我们的不足,提升自我;小组评价的中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到共同学习达标上来,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堂上不分条件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是超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比如DNA的结构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详细解释,不能因为学生对这种知识陌生,就认为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完全放手的话,根本达不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第5篇

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有没有提高我们的成绩,对我们有没有帮助?这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我要说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有极大的利,当然,也有弊,但我确信利大于弊。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合作。所以在谈论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利弊问题前,要先说一说合作的重要性。

在以前有一个外国大教育家邀请几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几个小球吊在瓶子里,一人拿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就是小球,一吹哨,大家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提出来。一听到吹哨,大家就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絮的把小球提了出来。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古人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合作可以使我们完成目标。

言归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利弊问题”。

在没有实行小组合作之前,我的总分只有七百多一点,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通过不断讨论,攻克难题,给组员讲题,巩固自己的所学,是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还有我们组的B1,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只有八十多分的水平,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在课上,我们给他讲题,把展示的机会让给他,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稳定在了九十多分,有时还突破了百分。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我以前组的C1最不爱说话,整天一“淑女”样子,每次被老师叫起来答题,他都支支吾吾的,组织不起语言。我们都戏称她为“羞答答的玫瑰”。在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组的成员都鼓励她,帮助她,使她变得更活泼,更勇敢了,起来说话也流畅了。

小组合作学习还促进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上课一起研究、讨论,使我们间的距离着实拉近了不少,关系更好了。以前的恩怨、矛盾也在快乐的学习中化解了。

当然,开头也说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它也有弊。同组之间,邻组之间,谈话的机会也变多了。老师也曾说过,这种学习模式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老师讲的少了,学生讨论的多了,这就使有些同学开始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起来。使好的同学更好了,差的同学更差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去解决问题。首先自身要提高自制力,记住课堂是学习的战场,不是玩的天堂。其次需要组长的管理,发现有不好的现象,要及时制止,警告,并帮他改正,以防再犯。还有就是同组或异组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41-01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能彻底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通过互相讨论,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一、合理分配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机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如何让每一个小组实力相当,形成互相促进,互相赶超的氛围?如何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一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是我们首先应该探讨的内容。我做的实践是,将班里30个学生,按照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比例,分成四个等级,再将这四个等级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四个小组。这样,四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就基本是一致的,实力水平相互接近,比较容易形成竞争氛围,同时,小组内成员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帮助。为了活跃小组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我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取了名字,他们取的名字分别为:春意盎然小组、雄鹰展翅小组、傲雪冬梅小组、厚积薄发小组。从四个小组的名字,可以看出已经形成了“赶、超、比、拼”的氛围。

二、正确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作为一个团队,一个整体,要想发挥最大功效,就要掌握适当的方式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应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

学生因性格、知识面、熟悉程度等不同,融入小组的难易程度就不同,性格外向、对小组成员比较熟悉的学生,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很快融入到小组这个团队里,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里,发言比较积极踊跃。反之,性格内向、对小组成员不太熟悉的学生,进入角色的时间就要长一些,这个时候,小组其他成员就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也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他们快速融入到团队中。影响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因素还有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等,我们可以鼓励知识面广的学生多说,这样,其他下组成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同时,也鼓励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多说,经过反复地锻炼,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春意盎然小组中有一个学生,因来自农村,见识少,没有自信,总是羞于开口,还结结巴巴,我带动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帮助他,让口才好的学生先发言,让他跟着说,到模仿说,再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他取得进步的时候,大家共同鼓励他,逐渐的,他已经能跟其他同学一样,流利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2.要学会用心倾听

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倾听,而不是发言,所以,用心倾听是一个优秀的小组成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讨论主题不明确,讨论一会就跑题,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争执的现象,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很容易乱成一团,根本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分析原因后,我教给了学生用心倾听的方法,让大家用心去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认真分析他们见解中你认为可以借鉴的东西及你认为理解不到位的东西,告诉他们倾听是一种好的品质,也是一种学习提高的方法。之后的小组讨论,不再有学生东张西望了,也不再有学生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了,学生基本都能做到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讲解。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能不断纠正自己的观点,渐渐的,学生的发言也更加透彻、深刻。

3.要敢于表达

作为小组成员,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力,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表达。有些学生因为怕自己的观点被同学笑话,而不敢开口说,这是不正确的,学生要勇于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教育大家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分析其他同学提出的不同意见,不要没经过思考就去否定。

4.要学会给予适当的评价

用心倾听后,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倡导多提出“在发言中,有没有不对的地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指出错误的地方,汲取正确的观点。通过大家的纠正,发言的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通过汲取正确的观点,可以向发言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以达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效果。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踊跃的参与评价,用集体的智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理想的效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1.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字词

通过小组成员的组词、造句,可以加深对新学习字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2.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既给了所有人朗读的机会,又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3.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加深课文理解的一个主要方式。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讲解课文主旨,学生被动接受,因没有主动思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仅停留在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领会课文主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搞集体创作

搞集体创作既是展现集体凝聚力的时候,也是展现个人才能的时候。前段时间,我让每个小组做一份手抄报,四个小组拿出的作品都让我很满意。他们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特长,擅长绘画的同学负责了版面设计,擅长写作的同学负责了文章收集,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负责抄写,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既发挥了团队的精神,又施展了学生的才华。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李茂.高考近了 考生跑了 现象解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5).

第7篇

[论文摘要]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一、合作学习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最后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最后形成论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自2006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近百篇。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 >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 ,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 ,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引言: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信息技术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初中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教育机构,在初中教育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十分重要,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值得我们探讨。

1.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1.1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定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探索、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学习和思想碰撞,形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问题解决方式方面的反思。

1.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在初中教育中开展多年,由于个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多于日常电脑与网络应用相关,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但由于电脑的娱乐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玩”而不是“学”,使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难以达成。

1.3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努力,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玩电脑”的情况发生;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在合作组中,学生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实力,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满足有帮助,因此,有必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分析教材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项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有简有难,有琐碎的也有整体性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需要一个任务型的学习目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选择那些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再次编排和整理,制作成一个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建立网站”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评价网站和规划与设计网站都是理论性的内容,不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在学习过这两课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制作网站”的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建立一个网站。

2.2分析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有效分组

合作小组中的成员应该是均质的,即每个小组的平均能力、水平应该是一致的。学生如果自由分组,则不能保证合作组均质,因此必须由教师组织分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能力水平进行细致的考察并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分组。例如,教师在分组之前对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对图片处理的水平、综合各种信息的水平进行考察,然后按照建立网站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学生中选取一人,综合组成一组。很多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按照学习成绩分,或者按照座位前后分,这种分组方法是片面的,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并非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会对信息技术应用具有相应的敏感性,因此,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就必须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特征进行分组。

2.3带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学习小组分好之后,教师对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当堂确定网站的内容,并提交一份网站建设策划,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案。实际上,当各小组开始讨论网站的内容、制定网站建设策划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开始了。教师很容易就能够观察到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网站的内容,提笔进行计划案的书写。有些小组很明显的有“领导者”,有些小组则会为某个观点争论不休。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应针对各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如提醒学生“从学过的网站规划的内容去考虑网站的策划”,“考虑一下所提的观点能不能在实施过程中达成”,通过这些言语带领学生对合作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即对“我能不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我的观点是否符合实践需要”、“我从组员身上学到什么”的反思,这些反思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体现的方式。

3.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展现效果,教师就应该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少交流、不会合作的学生不适合进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长;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多使用鼓励性评价,有些学习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困难”,如果整个学习小组都陷入对“困难”一筹莫展的状态,合作学习的目的也不能达成,此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表示鼓励,适当指导学生,使合作学习能够继续下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应该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项目,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实施合作学习,最后应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第二,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多采取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8-10.

[2]徐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4-6.

第9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8-02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特点等诸方面的差别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每组4~6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贯穿课堂教学之中,以小组学习目标的完成作为标准,以小组的总体进行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其一,要发挥不同个性学生的个体优势,使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个体优势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作用。其二,教师应鼓励小组成员在讨论学习中相互学习优点,指正缺点,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共同进步。其三,应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群体优势,就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特点等诸方面的差别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正确分组。首先,教师应对比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成绩及其对历史课学习的热情。在学习成绩方面,教师应按照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且都应包含学业成绩低、中、高的学生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组。针对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热情方面,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而后坚持以积极学习的学生带动被动学习的学生的原则进行分组。最后分组情况要兼顾学习成绩和学习热情这两个重要方面。其次,教师应避免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一方面,要防止出现成绩优异的学生之间相互结组;成绩一般的学生之间相互结组;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结组的情况。不提倡学生自由结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热爱学习历史的同学之间结组,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太浓厚的学生之间结组。这两种情况下结组后不仅不会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反而会使不热爱学习历史的学生和一些历史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成绩下降。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首先,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注意性别搭配是为了充分发挥女同学认真细致的特点和男同学的条理性、逻辑性的特点,两优势互相配合,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注意兴趣带动,就是要让热爱学习历史的同学带动对历史学习兴趣一般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激发其学习兴趣。注意能力搭配,是为了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和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其次,每组成员为4-6人为宜。因为少于4人,不利于交流,而且小组成员过少会导致小组不同意见减少,小组成员过少也不利于兼容各种特质的学生。而多于6人,则不利于教师对小组的控制,容易导致课堂纪律的混乱,这样也就影响了正常的课堂进度。再次,注重合作方式。组织学生逐步尝试多种合作学习方式,以师生的共同活动来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共同分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目标,训练学生学会基本的合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习惯。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提出问题,交给各个小组,并鼓励小组成员展开积极讨论。同时也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归纳总结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上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课堂纪律,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检测

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测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检测可以在一课上完后进行,也可按章节进行;教师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测验,也可分小组进行竞赛;可以是传统的笔试也可以是知识竞赛。同时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不断提高。为了验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就需要及时进行适时检测。实时检测应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适时检测小组学习状况。检测第一步,给每个小组只提供一张检测卷,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完成检测,然后评卷分析检测结果,最后教师可根据检测结果鼓励优秀小组,并帮助后进小组分析原因,最后可根据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提升成绩。检测第二步,给每一位同学一份检测卷,由学生自己作答,检测时不得讨论和抄袭等。同样评卷分析检测结果,把每一位同学的成绩与分组合作学习之前的成绩进行对比,鼓励成绩提升较为明显的同学,同时帮助成绩提升不明显或者成绩没有提升的同学分析原因,并帮助其改正学习方法,以达到全面提升同学们学习成绩的目的。

2.课堂提问检测小组学习状况。教师可根据课堂进程设计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小组讨论给出最终答案,以检测小组学习的课堂效果;也可让学生不依仗小组自己作答,以检测学生自己自主学习的效果等。

四、总结提高,师生互进

学生汇报后,教师应引导反思,适时总结,巩固提高,并提出新问题启动新思维。如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就提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了维新思想,为什么不进行维新变法而搞?中国的最终以破产结束,而同一时代的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方面,你认为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从而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协作探究的兴趣,使合作探究又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参考文献:

[1]陈玲娜.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