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舞蹈学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2:37

导语:在舞蹈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舞蹈学论文

第1篇

教师在对学生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舞蹈技巧培训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不同舞蹈风格,并且认识到人体律动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努力的让学生对动作与情感进行联系。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有效的结合自身所学的情感表现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的表演动作充满张力。这种对情感的表现能力,也将作品中艺术美感进行了融入,实现了学生对审美感知过程的提高。这种情感教学的融入,需要表演者将自身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想象力进行结合。一个人的阅历一般都是有限的,并且所经历过的生活也是相对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很多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实现。例如,对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表达上,很多舞蹈表演者可能没有军旅生涯的经历。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于军旅生活进行大致的体验,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置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艺术中的人物,将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舞蹈内容的编排,经过一整套艺术的创作流程,对于舞蹈中的动作赋于了深刻的艺术情感与内涵。舞蹈表演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舞者通过对舞蹈内容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表达,展现了舞蹈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技巧只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在实际舞蹈内容练习中,一般都从如何对舞蹈动作要求进行满足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完成舞蹈的基本内容。针对于这种情况,就很难对舞蹈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难以实现全面的表达。在拿到新的舞蹈内容上,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某个具有浓重地区性色彩的舞蹈内容研究上,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领会创作者的实际意图,对各个舞蹈动作设计的缘由进行自我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舞者进行结合,更好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这样一来,舞者就可以对于一些舞蹈中的内容进行自我的再创造,通过简单动作的演示与反复练习,提高对作品认识的深度,在表演过程中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舞蹈内容当中,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张力和表现力,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对艺术学生培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保证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关键。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伴相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舞蹈就已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实现。舞蹈表演者在进行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要对于音乐的基本风格、内涵、节奏等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为自己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本身不仅是背景和伴奏,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更是舞蹈作品深层次的一种呼应,对于表演者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导关注产生共鸣。在进行实际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乐理的学习,对于音乐中一些音色、音高、和弦、调式等概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标准的钢琴乐器来进行练习,并通过采用五线谱进行训练,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唱和音乐辨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分辨出音乐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一些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单独的进行提出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对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进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对音乐历史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对音乐的流派、时代特点、艺术成就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训练和把握,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提高。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并且是世界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舞蹈艺术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学科的影响,对于舞者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于现阶段中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看,整体学生不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其本身难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把握与理解。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高,并且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现阶段很多中专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了一些选修课,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学习,进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当中,如果不具备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真正的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结束语

第2篇

舞蹈美学与大美学的关系

现在二者的关系不应是大美学是门类美学的指导,而是门类美学是大美学的支撑。这才是大美学能够继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舞蹈美学是舞蹈学的一个阐释学,在这个架构中,舞蹈本身才是舞蹈美学赖以建构的基点和起点。实际上舞蹈美学建立的基点是身体,大美学是不谈身体或者说是藐视身体的。但舞蹈恰恰又是以身体为载体的。所以吕老师在书中强调了“身心一元论”。此外,书中除了提到模仿论表现论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幻象”。因为舞蹈跟其他的门类艺术很不一样,模仿和表现都只是它的手段。事实上舞蹈作为一个主文本的时候有一个潜文本在支撑它。所以观看和表演之间的关系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用表现或模仿有时很难把这样的内容解释清楚,而用“幻象”来讲,这个问题就可以解释了。书中提到了“虚幻的力”,我认为其实就是幻象。在舞蹈中,它是多功能的,且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北京大学李醒尘教授:舞蹈美学既涉及舞蹈也涉及美学,所以今天这个成果也是美学界一个很重要的成果。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就是美学都包括哪些问题,它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有争论,但不管怎么争论美学和艺术是离不开的。虽然到了现代特别是21世纪,美学研究的范围得到了更大的扩展,但艺术始终是美学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艺术有各个门类,西方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各个门类美学都陆续出现。所以我始终觉得在总的哲学性的美学原理之外,还应该包含一些门类的美学。这是可以成立的,不是只能讲抽象的大美学。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门类美学应该讲的是美学问题,而不是具体学科里的技法、创作、导演、训练等。那么到底哪些问题才是门类美学中的美学问题呢?美学问题显然具有哲学性质,有形而上的性质,是统摄性、普遍性的问题。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的,确实提供了很多内容。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可以说大美学与门类美学有一个塔尖和塔基的关系问题。舞蹈是大美学下的门类美学,而门类美学又可以细分出很多学科,比如舞蹈心理学、舞蹈人类学。我所做的是舞蹈身体语言学,这个分支在吕老师书中的第十章第三节专门谈到了。大美学要靠门类美学支撑,舞蹈学也要依靠舞蹈分支来支撑。

舞蹈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中国艺术研究从架构来看,明显借鉴了美学原理的体系。李泽厚曾指出,美学包括三大块内容: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当代中国美学原理的确形成了美、美感、艺术这三大块(或加上美育构成四块)的经典研究内容。《舞蹈美学》借鉴这一研究范式,探讨舞蹈美的本质、舞蹈本体论(对应艺术)和舞蹈审美论、舞蹈美育,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北京舞蹈学院金浩副教授:本书找到了舞蹈美学的逻辑起点:关于舞蹈美的本质特点。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核心问题,即人体。这一逻辑起点的形成,使黑格尔理论的偏颇观点显现出来,正因为其跌落到了身心二元论中,才会对舞蹈产生轻蔑的态度。这意味着舞蹈美学必须坚持身心一元论的哲学观,只有认识和把握它,才能使一切不可解的舞蹈现象变得清晰。因此舞蹈美学必须正确解释舞蹈历史,分析舞蹈现状,预测舞蹈未来。第二,吕老师在舞蹈美学范畴中提出了关于“舞蹈思维”这样一个主题。他在撰写《舞蹈教育学》时,就曾提到过“动作思维”这个概念,心理学认为动作思维是婴儿思维或者动物思维,它可以走向高级阶段,即“实践思维”,吕老师认为当动作思维进入到高级阶段时,它已经可以形成自身的逻辑,不仅仅是实践,已然触及到了舞蹈审美。因此舞蹈思维即是动作思维的高级阶段。于是舞蹈思维又成为舞蹈美学中的关键词。吕老师坚持认为语言文字是说不清楚舞蹈的,要是能说清楚就不需要舞蹈了。第三,在舞蹈发展规律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对舞蹈本体的诉求。他溯本寻源,终于在格罗塞那里找到了这一理论的源头活水,并在不断深入研究中得到重要发现:一是在西方诺维尔之前舞蹈未能形成独立的形态,处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二是舞蹈自古以来延续这两条线在发展:一种是模仿生活的舞蹈(模拟式),另一种是表现生活的舞蹈(操练式)。吕老师以此为基础,按图索骥发现了东西方舞蹈发展的脉络。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大美学谈三个问题:本体论、本质论、审美论。尽管哲学上这些问题一直在争论,但问题本身并没有错误,本体、本质、审美是始终要探讨的问题。实际上舞蹈的本体是身体,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身体的研究在哲学界已经是非常时髦的问题。刚才谈到了西方和东方的身体,实际上从尼采开始就打破了西方所谓的身心二元论,他提出了身体的主谓合一,这说明现代哲学很重视身体。而东方哲学虽然身体的概念提出很早,但东方人的身体始终是被割裂的,特别是中国人的身体。因此,吕院长在书中着重强调了舞蹈的本体是身体。第二点就是本质论,舞蹈的本质是表达与接受,它必须有表达的广度和深度,但这一点也是舞蹈所欠缺的。第三点是审美论,审美是身体肌肉产生的共鸣,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现在讨论问题还是一种二元的方法,比如动作语言和思维语言。我认为舞蹈的本体论应该在本质论之前的原因是舞蹈本身就是一个身体问题。舞蹈要先研究它的本体,再研究它的本质,最后研究它的审美。舞蹈与其他艺术区别的本质在于舞蹈的媒介是身体,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北京舞蹈学院平心教授:吕院长将舞蹈美学分为三部分:舞蹈本质论、本体论和审美论,都是紧密结合舞蹈艺术和舞蹈实践的。舞蹈本质论涉及再现说、模仿说的艺术本质论。为什么再现和表现可以称为艺术的本质,我认为不管是再现还是表现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西方再现说的代表性观点:艺术是一面镜子。但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心理现象,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反映,因此心理是舞蹈的本质。舞蹈美学这本书从舞蹈实践的角度对舞蹈本质做出了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悦笛副研究员:关于什么是“本质”,什么是“本体”。本质是essence、nature,它主要解决“是什么”;本体是ontology,它解决“怎么样”。也可以说是being,更接近于存在论,它要解决的是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是怎么存在的。所以,本书的构架:第一本质论,舞蹈到底是什么,它肯定会牵扯到再现与表现;第二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怎么存在,所以仍然会谈到再现与表现的问题;第三则是舞蹈作为一个对象怎么去审美。关于“动作思维”,这是李泽厚最早提出的,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动作思维与视觉思维怎么区分,恐怕动作思维更多的是“做”,视觉思维更多的是“看”。舞蹈的特点就在于,我们看的时候还有一种“内模仿”的动作思维存在,但舞者在做动作的时候,不仅有内在的动觉感官还有视觉感官。

第3篇

(一)舞蹈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舞蹈教学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具备专业的理论研究部门,能够通过对舞蹈教学的专门研究,不断提升舞蹈教学水平。但是,部分大学在舞蹈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较为落后,行政力量未能发挥出实效,影响了体系的建设,突出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评价标准,教学深度不够,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舞蹈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舞蹈中的独特美感。但是,当前在大学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教学方式单一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僵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进一步降低的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忽视了舞蹈教学育人功能表达

舞蹈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舞蹈动作的同时,需要使学生在其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从而使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教学质量,过于注重学生舞蹈动作或是考试成绩,忽视了在舞蹈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将舞蹈专业功能与育人功能分离是大学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指导,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学习舞蹈目的不明确

大学舞蹈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很多学生舞蹈基础薄弱,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舞蹈,由于其年龄、骨骼等方面的因素,舞蹈水平的提升尤为困难。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舞蹈教学并不重视,仅仅关注于其在身体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对于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美感表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舞蹈训练是一项极为艰苦的过程,很多学生学生思想浮动,表现浮躁,影响了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大学舞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尊重学生自由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生情感丰富,性格多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不同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不同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也不相类似。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教师实践中,充分结合学生情况,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整体舞蹈水平。舞蹈本身具有较强的个性,是舞蹈家对自然、人文、社会以及自身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

(二)完善大学舞蹈教学体系,推进大学舞蹈教学理论研究进度

大学舞蹈教学体系要充分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减少政治干预,通过加强自身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成立专业的教学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教学内容,适应本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舞蹈教学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保证体系的系统化与层次性,从而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从长远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体系要具有足够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学科衔接,在辅导性的学科上提高教学时间,例如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方面,加强对教学的辅导功能,从而提升整个教学实践效果。

(三)增强大学舞蹈育人功能,丰富大学舞蹈教学方式

大学舞蹈不仅仅应该关注于学生在舞蹈动作以及基本素质的提高上,更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是一种实践美学,尤其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舞蹈,在美感表达上独具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舞蹈中的民俗典故以及主题思想,达到舞蹈教学的育人目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舞蹈教学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竖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鉴定基础。

三、结语

第4篇

考虑到民间舞教材上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在没有把握的条件下,为实现课堂风格统一性,教师一般都采用动作“偏中性”的现代舞实施教学或编创课,致使民间舞渐渐边缘化。师资结构单一。据笔者调查,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大多数都隶属于高校团委。因此,活动都是在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从师资结构上看,有些学校纵然有自己的专职舞蹈教师,也难免“一枝独秀”的窘迫,而有些学校则是由外聘舞蹈教师负责授课。从专业角度分析,舞蹈团的指导老师并非都是民间舞专业出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舞教学的开展。训练课时不足。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的训练时间都集中在课后或周末,一般为4~6个课时,考虑到授课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会经常采取现代舞、古典舞、基本功和民间舞“大杂烩”的方式,这就在本来单薄的训练时间上,剔除其他舞种的训练时间,民间舞的教学时间所剩寥寥。一旦有大型晚会或竞赛活动,师生们就要投入到剧目排练的状态,课堂教学时间所剩无几。

2完善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民间舞教学相关策略

(1)完善课程结构。

目前,广西多数高校校园舞蹈团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学课程,且错综复杂,组织结构不明晰,课程亦缺乏延续和递进。笔者认为,对于此类舞蹈团,在内容上应强调教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民间舞典范组合课为依托。典范组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点,是各民族文化内涵、品质特点的高度凝结,对非专业性的高校舞蹈团的学生来说,由于课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只需针对性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至两个传统典范组合,对学生进行教授。目的是在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明确的掌握舞蹈的风格、动律特点。以剧目排练课为主导。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舞蹈剧目的排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舞蹈的演员出场不再是自身去体验某种此刻的感情,而是去装扮一个人物时,他便进入了戏剧演员的领域。”所以剧目排练课能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增强其舞蹈表演能力和综合创造力,并在学习及排练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角色想象,满足舞台表演欲望,同时感受团队合作、集体相处的快乐氛围。以节奏训练课为补充。舞蹈的节奏是民间舞蹈其风格和动律能够正确表达的关键,也是统一课堂风格最好的方式。在高校校园舞蹈团民间舞的教学中,同样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舞蹈节奏特点的把握,开设专门的节奏训练课,以舞蹈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培养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是能够较好驾驭民间舞蹈作品的关键。

(2)健全师资结构。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稳定进行的有力保障。学校方面,鉴于民间舞教材性别的差异,高校应配备两人以上的男女配合教学的教师团队,使民间舞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自身方面。舞蹈团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努力熟悉男女班民间舞教材,男女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授时,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辅助,在实践的基础上,应夯实理论基础,同时提高自身的舞蹈创造力。

(3)优化教学手段。

对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应打破传统的“元素教学法”模式,培养学生强烈的愿意“舞起来”的意识,直接的组合或剧目教学更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以笔者经验来看,单一的动作元素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甚至对民间舞存在认知误区,而节奏和动作的不断变化却更容易调动起他们的舞蹈积极性。在组合或剧目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组合或舞蹈的编排,增强大局观和创造力。

(4)突出地方特色。

在高校校园舞蹈团的民间舞教学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将广西壮族、瑶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进行提炼加工,引进广西各高校的民间舞教学中。在此基础上,为了辅助学校的舞蹈课程教授,可对地方民间舞蹈进行田野采风调研“。田野作业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舞蹈学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进行田野作业可让学生从多维度、多层次地认知地方的民族舞蹈文化。因此,此类舞蹈团的教师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处地方这一便利条件,带领学生参观民族文化馆、壮瑶服饰展、民族风情展等,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该民族的人文背景和舞蹈文化。

(5)创建实践平台,以实践促教学。

在重视教学的同时,学校应为校园舞蹈团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充分履行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责任。因此,学校舞蹈团应立足学校、放眼全国,甚至可以走向全世界,将本土优质的民族文化通过舞蹈团的各项活动得到宣传。所以积极参与全国、全世界大学生之间的各类艺术活动和赛事,不断拓展团队学生的眼界,提高团体荣誉感“。美国曾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科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所以,和世界接轨可以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播搭建平台。广西是我国唯一有海岸线的西部省份,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迄今为止,广西已有多所院校在东南亚、东欧等国设立孔子学院,广西高校可以和类似于“孔子学院”的文化普及团体合作,让校园舞蹈团走出国门,将广西甚至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通过这样的平台得以宣传,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形成对教学的反馈机制,以实践促教学。

3结语

第5篇

地处中原地带的黄淮学院,是一所年轻的高校,处在转型期,音乐表演系作为一个院系,与学校保持着同屏共振,舞蹈教学也不例外。我系为了使舞蹈教学更加适应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目标,我们不停研究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懈的走自己的应用型培养道路,向教学要变化,向课堂要效果。据研究发现,传统的高校舞蹈教材要么是针对舞蹈普及方向,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设计,主要是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从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优美性上得到提高;还有些是针对舞蹈专业方向,以培养舞蹈演员、舞蹈教师和舞蹈编导这样的技能型人才设置,主要是通过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训练,使身体的软开度、爆发力和灵敏度上达到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编导理论,塑造出新一代的舞蹈演员,舞蹈教员和舞蹈编导。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教研室在借鉴专业院校教材的基础上,以肢体协调性和舞蹈的美感为基础,有选择性的选择组合做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信心足了,更愿意在舞蹈课堂展示自己。

二、以人为本,改良教学手法

1.将情感融入舞蹈组合表演

舞蹈不单单是动作,它是有生命的,是在感情的驱动下进行表演的艺术方式。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但在往往教师在舞蹈训练中,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情感,使得90%的音乐不愿意学习舞蹈。在教学中,我用主题形象明确的动作,配以相适合的音乐,参考各班学生程度、动作难度、节奏速度等元素,进行组合编排。在学生一开始进行动作学习时,不强调动作的规范,要求动作与音乐相符,带着情感,通过眼神,将动作表达得更情绪化。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只要她们喜欢,我都会将素材编入组合,如爵士舞、街舞等节奏强烈的元素,由于组合编排难易适中,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当降低了学习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艺术表现力。

2.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项目化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剧目排练,在课堂中通过排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提高,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自信,为了跳好舞蹈,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练习。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不论如何启发和演示,学生也尽力按要求去表现,可是感觉还是达不到要求,事倍功半,但换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把舞蹈动作进行二度创作,往往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感情投入了,表情到位,一下就找到了舞蹈感觉。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不同舞蹈剧目的排练,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表演者对舞蹈的思考,使舞蹈从外在表演转换为内化表演,达到了质的飞越。

3.随着音乐即兴起舞

第6篇

(一)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舞蹈教学主要还是以口传以及身授为主要方法。口传就是舞蹈教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口头描述,对舞蹈的技巧进行语言描述;而身授主要是指舞蹈教师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方式对舞蹈技巧或者训练技巧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这两种传统方式从抽象理解和直观呈现两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通过讲解和示范进行舞蹈教学,相对而言容易缺乏趣味性,因为讲解相关的知识是比较枯燥,而肢体动作的示范也较为单调,所以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这就导致一些学习舞蹈的学生对于舞蹈的内涵认知不足,仅仅只是应付日常的舞蹈学习和训练,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样也是不利。因此,采用新的舞蹈教学模式就非常有必要。

(二)教育叙事对于舞蹈教学的积极影响

教育叙事本身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日常的舞蹈教学当中。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运用叙事的方法进行舞蹈教学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天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综合理解。教育叙事实际上就是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围绕教育实践对象进行描述和表达。教育叙事本身就是一个间接经验的传授过程,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的知识累积。舞蹈艺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留下很多规律性的舞蹈训练模式,也留下了非常多的舞蹈艺术类的故事,舞蹈早已经是世界重要的艺术财富之一。所以,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舞蹈艺术中的故事内容进行讲述可以充分对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进行补充,让学生可以从新的角度重新观察舞蹈艺术,从而产生学习舞蹈艺术的热情,更好地配合舞蹈教学。

二、提升舞蹈教学中教育叙事的应用实效性思考

在应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舞蹈教学原本就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叙事的各种优势,积极推动舞蹈教学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中的主线,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收获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舞蹈教学的吸引力。

(一)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中的关键点

在运用教育叙事教学方式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一次舞蹈教学的关键点,也就是舞蹈叙事要紧密联系的教育主体内容。因为教育叙事实际上是对舞蹈艺术当中的故事进行重新的演绎,但是一个舞蹈艺术故事当中所能够包含的信息量实际上是非常多的,因此舞蹈教师应该紧密联系每一次舞蹈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每一次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围绕这样的一个主题运用教学叙事方式进行演绎。教师运用教育叙事时不能对于各类相关的故事进行随意地联系,而是要集中在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上进行故事讲述,这样才能够更为集中地运用舞蹈教学时间,提升舞蹈教学实际效率。实际上,明确教育的主体内容就是每一次舞蹈教学的主线,因为教师只有围绕这样的一个主线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维互动,进而参与到舞蹈教育叙事活动当中。教育叙事是围绕一条主要的线索展开的,因此,教师在一个课堂当中也要围绕这样的一个主题进行发展,才能够让学生通过教育叙事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主线明确是教育叙事在舞蹈教育中进行应用的关键点,教师需要在运用过程当中重视这一点,充分发挥教育叙事的教学机能。

(二)教育叙事和舞蹈教学实际的结合

在开展教育叙事的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关注舞蹈教学和教育叙事之间的结合。教育叙事虽然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实际上不能够完全取代示范性的言传身教,需要和传统的展现式教学以及理论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舞蹈教学的重要模式。教师在进行教育叙事的过程当中,最好是叙述自己的一些故事,直接面对最为真实的自我,并且以这样的故事去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日常舞蹈教学的常态当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舞蹈教学里面的深层次含义。教师要根据班级当中舞蹈教学的实际状况,结合舞蹈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运用教育叙事的手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而对于舞蹈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教师仍然要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以及训练才能够逐渐发现。因此,在开展教育叙事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完全脱离日常的舞蹈教学,只有充分结合舞蹈教学的实际,才能够使教育叙事在课堂教学当中奏效。在开展教育叙事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分析舞蹈课堂上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选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叙事。如果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可能对于口头语言的叙事比较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叙事内容上,要选取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但是针对年龄相对于较大的孩子而言,在开展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更进一步运用新的教育叙事方式,如采用视频等,让学生更加信任教育叙事的内容,并且从这些叙事内容当中可以真正得益,这就达到了教育叙事的目的。而在高年级的舞蹈教学中开展教育叙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叙事活动当中。学生在参与教育叙事中,可以在教师和其他学生面前进行自主表达,如参加舞蹈训练的感想、自己对于舞蹈艺术的认知等,包括参与到舞蹈学习之中的各种内心世界的变化等。教师应该适当地结合教师叙事和学生叙事,从而发挥出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当中的良性作用。

(三)通过反思叙事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

第7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有提升身体素质、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下,更多学生加入舞蹈专业的学习中,通过肢体形态的塑造达到品格的陶冶与自身气质的提升。中职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舞蹈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与创新力,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十分不利。因此,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活跃度差,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也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都较为传统。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技巧的教授,没有正确认识到舞蹈教学的内涵。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不很理想,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

二、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舞蹈教学的教学观念。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各大院校对舞蹈教学也更加关注。中职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不仅担负着对学生动作技巧的传授,还包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内容,对舞蹈教学整体目标的提升有着现实意义。重视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认识到舞蹈教学的素质教育意义。在当前素质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外,教师应在关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舞蹈动作抒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达到身心舒缓放松的目的。(二)完善中职舞蹈教学内容。中职教育之所以效率较低,不仅是因为守旧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所以,在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舞蹈展示动作和肢体动作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多元化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芭蕾舞、民族舞等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或是通过播放名家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舞蹈意境表达的情感,感受不一样的舞蹈韵律。通过欣赏名家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向往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改革中职舞蹈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充分进行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避免学生因自身基础过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舞蹈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从基本的舞蹈动作入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再逐步提升难度提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耐心指点,也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舞蹈动作的学习,并积极投入课堂教学的训练中。其次,学生熟练地掌握舞蹈动作之后,教师再对具体动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完成一系列的连贯动作记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舞蹈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动作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由于在舞蹈教学中,每一肢体动作都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点,因此仅仅依靠教师自己给学生展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动作慢放、回放、详细地展示每个动作,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对比观看,对技术要点、面部表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规范提高自己的舞蹈动作。

总之,作为中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保持教学目标和创新教学的互相配合,进而不断调整更新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让学生发展成为多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叶秋红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赛.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6(14):200.

第8篇

一、分解技术练习与完整技术练习相结合

对于体育舞蹈的初学者或者运动基础较为薄弱的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动作技术是较为复杂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作技术的分解,制定合理的教学与练习内容,实施合理的训练强度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恰恰舞的前进走步为例,一个完整的前进走步包含了动作的节奏、髋关节的律动、身体的姿态、以及锁步的分解动作技术。要做出完成的恰恰前进走步就要将以上几项技术分别组织教学与练习,因此在教学与练习的实践操作中要循序渐进、合理分解、逐项练习,逐一掌握分解技术,在分解技术掌握牢固的前提下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进入了完整技术的练习阶段,仍需适当安排分解技术的练习以利于规范和巩固完整的动作技术。

二、单一舞步练习与套路组合练习相结合

单个舞步是构成体育舞蹈各舞蹈的基础与核心,在体育舞蹈学习初始阶段,学习与练习重点都集中在单一的基础舞步,因为在每一个基础舞步当中都包含了若干重要的舞步基本技术信息,以恰恰舞的纽约步(newyorkstep)为例,完成一次左右两个方向的纽约步,包含了转体运动、身体重心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转移,髋关节的摆动等基本技术,为了将舞步的基本技术定型,打好舞蹈练习的基础,重复练习单一的舞步是必要的。单一舞步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动作定型产生良好的效果。体育舞蹈表演是以舞蹈套路为基本表现形式,因此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舞步基础之上即可将各单一基本舞步科学组合,过渡至舞步组合的练习。舞步组合练习难度较单一舞步练习难度有较大的增加,这有利于学生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升练习的效果。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根据练习的目标将两种练习形式相互结合,合理组织,融会贯通。

三、慢速练习与快速练习相结合

体育舞蹈十个项目当中伦巴、华尔兹音乐与动作速度较慢,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快步舞音乐与动作速度较快,但无论音乐与动作的速度的快慢,在进行动作技术的训练时,都应以慢速练习为起始,慢速练习时,练习者能较好的控制动作细节,并充分表现动作,同时也有助于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当动作技术较熟练时,逐渐加快练习的速度,当动作在快速的节奏下不能完全保证正确的动作或出现动作变形时则应及时回归到慢速练习并注重动作的控制练习,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要结合实际练习的情况将快速练习与慢速练习灵活运用。

四、男女搭配练习与“女女”搭配练习相结合

体育舞蹈表演中,男士与女士搭配共同完成舞蹈套路,在表演中,男士表现出绅士风度与阳刚的气质与舞姿,是女士舞步的引带者,女士表现出柔美、活泼的的舞姿,是双人表演的焦点所在。男女配合完成套路是体育舞蹈的显著特征。但在教学课堂中常遇到男女学生人数不对等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可将男生与女生配合练习与女生与女生配合练习的形式结合起来,在女生与女生配合练习的组次中,通过身高差异来拟定领带者与被领带者,身高较高的学生作为领带者,身高较低的学生作为被领带者。将男女搭配练习与“女女”搭配练习的形式相结合能较好解决了男女学生人数不对等的情况。同时,部分性格较内向羞怯的学生与异性组合会感觉羞怯,强烈的羞怯感与紧张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与练习的效果,此时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合理分配练习组次,遵循他们的练习意愿既与同性搭伴进行练习,能缓解练习与学习时产生的过渡的紧张感,有效的提升了学与练的效率,女生与女生搭伴练习或男生与男生搭伴练习直到动作较为熟练,再进行男女搭伴练习,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五、单人练习与双人练习相结合

单人练习是指以个体为中心,学生单独进行舞步练习,不需要与他人配合,单人练习降低了拉丁舞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舞蹈配合的难点以及教学的难点。双人练习是指两人配合进行舞步练习,双人练习的基础是双方都要掌握一定的基础动作,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配合能力,难度大于单人练习。在大学公共体育舞蹈课程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练习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以单人练习为主的练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形成,而单人练习同样能够舞蹈的基本动律、基本技术和花样套路有效的表现出来,在课堂当中以单人舞蹈练习为主,既可以有效的解决男女学生人数悬殊较大以及学生找不到合适舞伴的问题,同时也适合入门级别的技术水平,十分契合广大学生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单人练习进行到比较顺利而成熟的阶段,再加入较为简易优美的双人动作练习,如纽约步、定点转等基础动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六、分组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

分组练习是运用较广的教学练习形式,是指根据教学任务、练习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分组练习的操作要注重几个要点:(1)指定小组负责人,一般由舞步技术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2)指定练习任务与时间限度,以及要达到的目标,(3)设定小组间比赛规则,制定奖励与惩罚措施。教师在分组练习进行时实施各组练习情况的监测与指导。分组练习对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奖惩措施的制定能显著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的与练习兴趣;其次,通过小组成员与负责人的协作与努力,小组成员共同达到设定的目标,通过合作的形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再次,比赛形式的小组动作展示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表现力与心理素质;最后,教师此时能观测到学生个体的练习情况并及时给与单独的指导。集体练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起进行教学内容的练习,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练习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合理安排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

第9篇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舞蹈一般具有一定的创新力,不仅仅是指舞蹈作品本身具有创新性,还在于舞蹈动作中好包含了对原有动作的理解和创新。不同的舞者对舞蹈的理解不同,表现出的舞姿也具有不同的效果。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质。如果缺少一定的舞蹈创新能力,那么在舞蹈学习中也只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作品,这样是无法适应职场需求的。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便为学生长足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

1.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之前有的没有接触过舞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别说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了。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央舞台》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经典而有趣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感受舞蹈的魅力,然后教师再对舞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舞蹈中所具有的艺术知识,以此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先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舞蹈动作,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舞蹈动作要点,指导学生进行完成,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舞蹈中的错误。教师在对舞蹈进行讲解时要带有感情以及利用舞蹈肢体的张力来感染学生进行舞蹈的学习。教师赋予感情的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舞蹈的意义,还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赋予舞蹈以感情,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创新能力。3.注重舞蹈的创编以及艺术实践。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对舞蹈进行创编以及参与到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有的舞蹈进行创作,以便实现舞蹈动作的迁移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能够用心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潜能,以便更好对舞蹈进行创作。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奖励,对在舞蹈学习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三、结语

舞蹈教学不仅是学习相应的舞蹈动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瑜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