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2:37
导语:在舞蹈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在对学生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舞蹈技巧培训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不同舞蹈风格,并且认识到人体律动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努力的让学生对动作与情感进行联系。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有效的结合自身所学的情感表现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的表演动作充满张力。这种对情感的表现能力,也将作品中艺术美感进行了融入,实现了学生对审美感知过程的提高。这种情感教学的融入,需要表演者将自身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想象力进行结合。一个人的阅历一般都是有限的,并且所经历过的生活也是相对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很多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实现。例如,对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表达上,很多舞蹈表演者可能没有军旅生涯的经历。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于军旅生活进行大致的体验,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置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艺术中的人物,将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舞蹈内容的编排,经过一整套艺术的创作流程,对于舞蹈中的动作赋于了深刻的艺术情感与内涵。舞蹈表演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舞者通过对舞蹈内容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表达,展现了舞蹈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技巧只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在实际舞蹈内容练习中,一般都从如何对舞蹈动作要求进行满足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完成舞蹈的基本内容。针对于这种情况,就很难对舞蹈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难以实现全面的表达。在拿到新的舞蹈内容上,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某个具有浓重地区性色彩的舞蹈内容研究上,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领会创作者的实际意图,对各个舞蹈动作设计的缘由进行自我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舞者进行结合,更好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这样一来,舞者就可以对于一些舞蹈中的内容进行自我的再创造,通过简单动作的演示与反复练习,提高对作品认识的深度,在表演过程中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舞蹈内容当中,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张力和表现力,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对艺术学生培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保证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关键。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伴相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舞蹈就已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实现。舞蹈表演者在进行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要对于音乐的基本风格、内涵、节奏等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为自己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本身不仅是背景和伴奏,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更是舞蹈作品深层次的一种呼应,对于表演者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导关注产生共鸣。在进行实际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乐理的学习,对于音乐中一些音色、音高、和弦、调式等概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标准的钢琴乐器来进行练习,并通过采用五线谱进行训练,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唱和音乐辨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分辨出音乐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一些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单独的进行提出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对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进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对音乐历史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对音乐的流派、时代特点、艺术成就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训练和把握,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提高。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并且是世界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舞蹈艺术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学科的影响,对于舞者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于现阶段中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看,整体学生不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其本身难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把握与理解。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高,并且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现阶段很多中专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了一些选修课,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学习,进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当中,如果不具备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真正的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结束语
舞蹈美学与大美学的关系
现在二者的关系不应是大美学是门类美学的指导,而是门类美学是大美学的支撑。这才是大美学能够继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舞蹈美学是舞蹈学的一个阐释学,在这个架构中,舞蹈本身才是舞蹈美学赖以建构的基点和起点。实际上舞蹈美学建立的基点是身体,大美学是不谈身体或者说是藐视身体的。但舞蹈恰恰又是以身体为载体的。所以吕老师在书中强调了“身心一元论”。此外,书中除了提到模仿论表现论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幻象”。因为舞蹈跟其他的门类艺术很不一样,模仿和表现都只是它的手段。事实上舞蹈作为一个主文本的时候有一个潜文本在支撑它。所以观看和表演之间的关系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用表现或模仿有时很难把这样的内容解释清楚,而用“幻象”来讲,这个问题就可以解释了。书中提到了“虚幻的力”,我认为其实就是幻象。在舞蹈中,它是多功能的,且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北京大学李醒尘教授:舞蹈美学既涉及舞蹈也涉及美学,所以今天这个成果也是美学界一个很重要的成果。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就是美学都包括哪些问题,它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有争论,但不管怎么争论美学和艺术是离不开的。虽然到了现代特别是21世纪,美学研究的范围得到了更大的扩展,但艺术始终是美学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艺术有各个门类,西方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各个门类美学都陆续出现。所以我始终觉得在总的哲学性的美学原理之外,还应该包含一些门类的美学。这是可以成立的,不是只能讲抽象的大美学。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门类美学应该讲的是美学问题,而不是具体学科里的技法、创作、导演、训练等。那么到底哪些问题才是门类美学中的美学问题呢?美学问题显然具有哲学性质,有形而上的性质,是统摄性、普遍性的问题。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的,确实提供了很多内容。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可以说大美学与门类美学有一个塔尖和塔基的关系问题。舞蹈是大美学下的门类美学,而门类美学又可以细分出很多学科,比如舞蹈心理学、舞蹈人类学。我所做的是舞蹈身体语言学,这个分支在吕老师书中的第十章第三节专门谈到了。大美学要靠门类美学支撑,舞蹈学也要依靠舞蹈分支来支撑。
舞蹈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中国艺术研究从架构来看,明显借鉴了美学原理的体系。李泽厚曾指出,美学包括三大块内容: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当代中国美学原理的确形成了美、美感、艺术这三大块(或加上美育构成四块)的经典研究内容。《舞蹈美学》借鉴这一研究范式,探讨舞蹈美的本质、舞蹈本体论(对应艺术)和舞蹈审美论、舞蹈美育,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北京舞蹈学院金浩副教授:本书找到了舞蹈美学的逻辑起点:关于舞蹈美的本质特点。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核心问题,即人体。这一逻辑起点的形成,使黑格尔理论的偏颇观点显现出来,正因为其跌落到了身心二元论中,才会对舞蹈产生轻蔑的态度。这意味着舞蹈美学必须坚持身心一元论的哲学观,只有认识和把握它,才能使一切不可解的舞蹈现象变得清晰。因此舞蹈美学必须正确解释舞蹈历史,分析舞蹈现状,预测舞蹈未来。第二,吕老师在舞蹈美学范畴中提出了关于“舞蹈思维”这样一个主题。他在撰写《舞蹈教育学》时,就曾提到过“动作思维”这个概念,心理学认为动作思维是婴儿思维或者动物思维,它可以走向高级阶段,即“实践思维”,吕老师认为当动作思维进入到高级阶段时,它已经可以形成自身的逻辑,不仅仅是实践,已然触及到了舞蹈审美。因此舞蹈思维即是动作思维的高级阶段。于是舞蹈思维又成为舞蹈美学中的关键词。吕老师坚持认为语言文字是说不清楚舞蹈的,要是能说清楚就不需要舞蹈了。第三,在舞蹈发展规律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对舞蹈本体的诉求。他溯本寻源,终于在格罗塞那里找到了这一理论的源头活水,并在不断深入研究中得到重要发现:一是在西方诺维尔之前舞蹈未能形成独立的形态,处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二是舞蹈自古以来延续这两条线在发展:一种是模仿生活的舞蹈(模拟式),另一种是表现生活的舞蹈(操练式)。吕老师以此为基础,按图索骥发现了东西方舞蹈发展的脉络。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大美学谈三个问题:本体论、本质论、审美论。尽管哲学上这些问题一直在争论,但问题本身并没有错误,本体、本质、审美是始终要探讨的问题。实际上舞蹈的本体是身体,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身体的研究在哲学界已经是非常时髦的问题。刚才谈到了西方和东方的身体,实际上从尼采开始就打破了西方所谓的身心二元论,他提出了身体的主谓合一,这说明现代哲学很重视身体。而东方哲学虽然身体的概念提出很早,但东方人的身体始终是被割裂的,特别是中国人的身体。因此,吕院长在书中着重强调了舞蹈的本体是身体。第二点就是本质论,舞蹈的本质是表达与接受,它必须有表达的广度和深度,但这一点也是舞蹈所欠缺的。第三点是审美论,审美是身体肌肉产生的共鸣,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现在讨论问题还是一种二元的方法,比如动作语言和思维语言。我认为舞蹈的本体论应该在本质论之前的原因是舞蹈本身就是一个身体问题。舞蹈要先研究它的本体,再研究它的本质,最后研究它的审美。舞蹈与其他艺术区别的本质在于舞蹈的媒介是身体,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北京舞蹈学院平心教授:吕院长将舞蹈美学分为三部分:舞蹈本质论、本体论和审美论,都是紧密结合舞蹈艺术和舞蹈实践的。舞蹈本质论涉及再现说、模仿说的艺术本质论。为什么再现和表现可以称为艺术的本质,我认为不管是再现还是表现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西方再现说的代表性观点:艺术是一面镜子。但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心理现象,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反映,因此心理是舞蹈的本质。舞蹈美学这本书从舞蹈实践的角度对舞蹈本质做出了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悦笛副研究员:关于什么是“本质”,什么是“本体”。本质是essence、nature,它主要解决“是什么”;本体是ontology,它解决“怎么样”。也可以说是being,更接近于存在论,它要解决的是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是怎么存在的。所以,本书的构架:第一本质论,舞蹈到底是什么,它肯定会牵扯到再现与表现;第二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怎么存在,所以仍然会谈到再现与表现的问题;第三则是舞蹈作为一个对象怎么去审美。关于“动作思维”,这是李泽厚最早提出的,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动作思维与视觉思维怎么区分,恐怕动作思维更多的是“做”,视觉思维更多的是“看”。舞蹈的特点就在于,我们看的时候还有一种“内模仿”的动作思维存在,但舞者在做动作的时候,不仅有内在的动觉感官还有视觉感官。
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舞蹈家摩斯•康宁汉,主张在跳舞的过程中,以动作为主,脸上无表情。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不需要“神”的表达呢?笔者认为,摩斯•康宁汉强调的是对动作的专注和精准,从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自信、优雅的情绪,并不意味没有情绪的传递。相比之下,很多中国的民间舞蹈,如各种喜庆的秧歌舞,其情绪的表达就比较外放,更加显而易见。舞蹈艺术博大精深,舞蹈动作千变万化,常言道“形走,运气,入神”。只有不断去感知这些直观性的要领,吸取前人的智慧,才能在舞蹈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以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为核心
启发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能动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舞蹈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说教式教学,要使学生成为兼具舞蹈技艺、创作能力、情感表达、综合修养等于一身的舞蹈人才,离不开舞蹈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能力也会大大加强。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大多数人的学习欲望,但是在长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难免会枯燥乏味,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因此,舞蹈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首先,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中来,利用故事、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手段,进行舞蹈教学,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口头讲述或者动作示范。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激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当学生训练疲惫或者懈怠时,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备受关怀和尊重,从而更加主动地去训练和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并列而行,被我们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去。但是,很多舞蹈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传道和授业,却忽视了解惑的重要性,必然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敢问”。没有轻松的氛围,学生就会有种种顾虑。比如:“我这个动作为什么总是不规范?老师还没有发现,但是说出来会不会被批评?”“玛莎•格雷姆是什么流派呢?这个问题会不会太简单而遭人嘲笑?”等等。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问”。比如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曲目自主编排一些舞蹈,并让他们去总结舞蹈编排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鼓励学生打破习惯思维定式
习惯思维是一种惯性思维,致使人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严重地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原有舞蹈思维,敢于另辟蹊径,运用已掌握的专业舞蹈知识,去创造,去尝试。我们可以倡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如美术、文学、历史、心理学等等,从而丰富其想象的空间,扩大其知识面,为突破原有的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以情感性的思想渗透为手段
“以情动舞,以舞动情”,这是舞蹈圈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是空洞的,是苍白无力的,非但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更不可能成为经典。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就曾经说到:“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3]因此,在情感性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用正确的角度去引导,将情感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去。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手段。
(一)眼睛的情感流露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望眼欲穿是渴望,眉开眼笑是开心,怒目而视是气愤,瞠目结舌是惊讶等等。眼神的正确运用不但能够传达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还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艺术家们在刻画人物性格和描绘人物特征时,都非常注重用眼神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例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被世人称作“神秘的微笑”,画中的人物眼神极其独特,无论从正面哪个角度去欣赏,都会感觉蒙娜丽莎的眼睛直视着你,仿佛是活的,会随着不同的视角而游走,这正是作者的技法精妙之处。舞蹈表演更是如此,有的表演者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因为他们会运用眼睛跟观众交流,表达出一种舞意。因此,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眼睛去表达和传递内心的真实情感,但是切忌假惺惺地刻意去做面部表情,那样只会给人以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姿态的情感表达
姿态的运用包括手势和身体两个方面。手势也即手的动态,通常可表达出喜欢、赞成、反对、厌恶等多种想法和态度。身体的运用也能体现出情感的表达,如捧腹大笑代表非常高兴,紧缩双肩就是恐惧,坐立不安表示紧张等等。举手投足、双腿起胯、双手叉腰等一系列身体姿势都可以用来表达情绪。无论是手势还是身体的运用,都来源于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但是也要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常在编排舞蹈的动作手势时,会用到一些夸张的手法。
(三)言语的情感宣泄
考虑到民间舞教材上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在没有把握的条件下,为实现课堂风格统一性,教师一般都采用动作“偏中性”的现代舞实施教学或编创课,致使民间舞渐渐边缘化。师资结构单一。据笔者调查,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大多数都隶属于高校团委。因此,活动都是在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从师资结构上看,有些学校纵然有自己的专职舞蹈教师,也难免“一枝独秀”的窘迫,而有些学校则是由外聘舞蹈教师负责授课。从专业角度分析,舞蹈团的指导老师并非都是民间舞专业出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舞教学的开展。训练课时不足。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的训练时间都集中在课后或周末,一般为4~6个课时,考虑到授课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会经常采取现代舞、古典舞、基本功和民间舞“大杂烩”的方式,这就在本来单薄的训练时间上,剔除其他舞种的训练时间,民间舞的教学时间所剩寥寥。一旦有大型晚会或竞赛活动,师生们就要投入到剧目排练的状态,课堂教学时间所剩无几。
2完善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民间舞教学相关策略
(1)完善课程结构。
目前,广西多数高校校园舞蹈团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学课程,且错综复杂,组织结构不明晰,课程亦缺乏延续和递进。笔者认为,对于此类舞蹈团,在内容上应强调教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民间舞典范组合课为依托。典范组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点,是各民族文化内涵、品质特点的高度凝结,对非专业性的高校舞蹈团的学生来说,由于课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只需针对性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至两个传统典范组合,对学生进行教授。目的是在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明确的掌握舞蹈的风格、动律特点。以剧目排练课为主导。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舞蹈剧目的排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舞蹈的演员出场不再是自身去体验某种此刻的感情,而是去装扮一个人物时,他便进入了戏剧演员的领域。”所以剧目排练课能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增强其舞蹈表演能力和综合创造力,并在学习及排练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角色想象,满足舞台表演欲望,同时感受团队合作、集体相处的快乐氛围。以节奏训练课为补充。舞蹈的节奏是民间舞蹈其风格和动律能够正确表达的关键,也是统一课堂风格最好的方式。在高校校园舞蹈团民间舞的教学中,同样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舞蹈节奏特点的把握,开设专门的节奏训练课,以舞蹈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培养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是能够较好驾驭民间舞蹈作品的关键。
(2)健全师资结构。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稳定进行的有力保障。学校方面,鉴于民间舞教材性别的差异,高校应配备两人以上的男女配合教学的教师团队,使民间舞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自身方面。舞蹈团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努力熟悉男女班民间舞教材,男女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授时,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辅助,在实践的基础上,应夯实理论基础,同时提高自身的舞蹈创造力。
(3)优化教学手段。
对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应打破传统的“元素教学法”模式,培养学生强烈的愿意“舞起来”的意识,直接的组合或剧目教学更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以笔者经验来看,单一的动作元素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甚至对民间舞存在认知误区,而节奏和动作的不断变化却更容易调动起他们的舞蹈积极性。在组合或剧目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组合或舞蹈的编排,增强大局观和创造力。
(4)突出地方特色。
在高校校园舞蹈团的民间舞教学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将广西壮族、瑶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进行提炼加工,引进广西各高校的民间舞教学中。在此基础上,为了辅助学校的舞蹈课程教授,可对地方民间舞蹈进行田野采风调研“。田野作业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舞蹈学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进行田野作业可让学生从多维度、多层次地认知地方的民族舞蹈文化。因此,此类舞蹈团的教师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处地方这一便利条件,带领学生参观民族文化馆、壮瑶服饰展、民族风情展等,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该民族的人文背景和舞蹈文化。
(5)创建实践平台,以实践促教学。
在重视教学的同时,学校应为校园舞蹈团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充分履行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责任。因此,学校舞蹈团应立足学校、放眼全国,甚至可以走向全世界,将本土优质的民族文化通过舞蹈团的各项活动得到宣传。所以积极参与全国、全世界大学生之间的各类艺术活动和赛事,不断拓展团队学生的眼界,提高团体荣誉感“。美国曾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科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所以,和世界接轨可以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播搭建平台。广西是我国唯一有海岸线的西部省份,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迄今为止,广西已有多所院校在东南亚、东欧等国设立孔子学院,广西高校可以和类似于“孔子学院”的文化普及团体合作,让校园舞蹈团走出国门,将广西甚至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通过这样的平台得以宣传,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形成对教学的反馈机制,以实践促教学。
3结语
通过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可以使少儿得到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少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可以增强少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力度,同时也需要得到大脑的配合使身体更加协调,更具美感,能够跟随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有利于培养少儿的表演欲望,增强少儿的自信心和想像力。不仅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磨炼少儿的毅力,还有利于培养少儿的创新能力。
2、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原则
在进行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时要了解少儿的心理特征,能够做到顺应童趣,最终达到启发童心的目的。首先,少儿的上进心较强,可以通过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少儿虽然理解力弱、注意力差但记忆力很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动作的讲解要细,并一步步地示范,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同时,少儿虽然模仿力极强而且好学但也很贪玩,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会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可以运用玩中带学,学中有玩的教学方法调动少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对于一些新的、难的动作一定要有耐心,只有符合童趣才能让少儿将动作技术、要领牢牢记住。
3、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方法
虽然双语教学在体育舞蹈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国,老师并没有重视对英语的使用,对双语教学的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主要由下面两个因素造成。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英语功底,很多体育老师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对英语知识的认识程度不深。这使得老师在开展体育舞蹈过程中,不重视对英语的使用和引导。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的英汉对照教材。不少高校的体育教材都是自己编写的,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没办法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过分随意,针对性不高。
二、双语教学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意义简析
(一)双语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
在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运用一些相关的英语术语,而体育舞蹈的英语术语主要由其基本名词、动作性术语、一般性术语以及专门性术语这几个部分构成。不少体育老师会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整套舞蹈动作,使得学生能够对舞蹈学习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而在讲授动作的过程中,老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英语表达方式。举个例子,老师在讲解华尔兹一些基本的动作时,会边示范前进走步,边说“walkforward”英语词语。这种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英语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他们深入学习体育舞蹈的信念,对于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双语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体育舞蹈具有悠长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和积淀浓厚的社交礼仪性质。而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际方式,老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相关礼仪知识的教授。具体来说,老师在让学生进行一对一相互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和交流,例如在进行walk学习时,可以让学生用onebyone来进行练习,这样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训练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双语教学能够促进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也愈加频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而对于体育舞蹈来说,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化,这给院校体育舞蹈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习英语能够为这些学生在以后的比赛、表演的交流中提供便利。当前,很多国际上的比赛所使用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只有学好英语,才能更加清晰地明白和融入比赛规则、环境,增强与其他国外裁判、竞赛者的沟通。所以双语教学在体育舞蹈中的开展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
三、增强双语教学对体育舞蹈促进作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师资建设,重视双语教学
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双语教学对体育舞蹈的促进作用,高校教育者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为教育重心,同时对相关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引起一流的专业性教育人员,提升双语教学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通过双语教学来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
(二)使用合适的教材
目前体育舞蹈教学遇到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教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校教育者应当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不断地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具体来说,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高素质的老师,或者是外聘一些专业人员对教材进行编写,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比较优秀的原版专业教材。这些原版专业教材能够保留原汁原味的语言,这种原始的语言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体育舞蹈的教学要求,
四、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注重了节奏的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学会想象,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没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一、分解技术练习与完整技术练习相结合
对于体育舞蹈的初学者或者运动基础较为薄弱的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动作技术是较为复杂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作技术的分解,制定合理的教学与练习内容,实施合理的训练强度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恰恰舞的前进走步为例,一个完整的前进走步包含了动作的节奏、髋关节的律动、身体的姿态、以及锁步的分解动作技术。要做出完成的恰恰前进走步就要将以上几项技术分别组织教学与练习,因此在教学与练习的实践操作中要循序渐进、合理分解、逐项练习,逐一掌握分解技术,在分解技术掌握牢固的前提下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进入了完整技术的练习阶段,仍需适当安排分解技术的练习以利于规范和巩固完整的动作技术。
二、单一舞步练习与套路组合练习相结合
单个舞步是构成体育舞蹈各舞蹈的基础与核心,在体育舞蹈学习初始阶段,学习与练习重点都集中在单一的基础舞步,因为在每一个基础舞步当中都包含了若干重要的舞步基本技术信息,以恰恰舞的纽约步(newyorkstep)为例,完成一次左右两个方向的纽约步,包含了转体运动、身体重心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转移,髋关节的摆动等基本技术,为了将舞步的基本技术定型,打好舞蹈练习的基础,重复练习单一的舞步是必要的。单一舞步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动作定型产生良好的效果。体育舞蹈表演是以舞蹈套路为基本表现形式,因此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舞步基础之上即可将各单一基本舞步科学组合,过渡至舞步组合的练习。舞步组合练习难度较单一舞步练习难度有较大的增加,这有利于学生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升练习的效果。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根据练习的目标将两种练习形式相互结合,合理组织,融会贯通。
三、慢速练习与快速练习相结合
体育舞蹈十个项目当中伦巴、华尔兹音乐与动作速度较慢,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快步舞音乐与动作速度较快,但无论音乐与动作的速度的快慢,在进行动作技术的训练时,都应以慢速练习为起始,慢速练习时,练习者能较好的控制动作细节,并充分表现动作,同时也有助于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当动作技术较熟练时,逐渐加快练习的速度,当动作在快速的节奏下不能完全保证正确的动作或出现动作变形时则应及时回归到慢速练习并注重动作的控制练习,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要结合实际练习的情况将快速练习与慢速练习灵活运用。
四、男女搭配练习与“女女”搭配练习相结合
体育舞蹈表演中,男士与女士搭配共同完成舞蹈套路,在表演中,男士表现出绅士风度与阳刚的气质与舞姿,是女士舞步的引带者,女士表现出柔美、活泼的的舞姿,是双人表演的焦点所在。男女配合完成套路是体育舞蹈的显著特征。但在教学课堂中常遇到男女学生人数不对等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可将男生与女生配合练习与女生与女生配合练习的形式结合起来,在女生与女生配合练习的组次中,通过身高差异来拟定领带者与被领带者,身高较高的学生作为领带者,身高较低的学生作为被领带者。将男女搭配练习与“女女”搭配练习的形式相结合能较好解决了男女学生人数不对等的情况。同时,部分性格较内向羞怯的学生与异性组合会感觉羞怯,强烈的羞怯感与紧张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与练习的效果,此时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合理分配练习组次,遵循他们的练习意愿既与同性搭伴进行练习,能缓解练习与学习时产生的过渡的紧张感,有效的提升了学与练的效率,女生与女生搭伴练习或男生与男生搭伴练习直到动作较为熟练,再进行男女搭伴练习,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五、单人练习与双人练习相结合
单人练习是指以个体为中心,学生单独进行舞步练习,不需要与他人配合,单人练习降低了拉丁舞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舞蹈配合的难点以及教学的难点。双人练习是指两人配合进行舞步练习,双人练习的基础是双方都要掌握一定的基础动作,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配合能力,难度大于单人练习。在大学公共体育舞蹈课程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练习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以单人练习为主的练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形成,而单人练习同样能够舞蹈的基本动律、基本技术和花样套路有效的表现出来,在课堂当中以单人舞蹈练习为主,既可以有效的解决男女学生人数悬殊较大以及学生找不到合适舞伴的问题,同时也适合入门级别的技术水平,十分契合广大学生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单人练习进行到比较顺利而成熟的阶段,再加入较为简易优美的双人动作练习,如纽约步、定点转等基础动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六、分组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
分组练习是运用较广的教学练习形式,是指根据教学任务、练习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分组练习的操作要注重几个要点:(1)指定小组负责人,一般由舞步技术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2)指定练习任务与时间限度,以及要达到的目标,(3)设定小组间比赛规则,制定奖励与惩罚措施。教师在分组练习进行时实施各组练习情况的监测与指导。分组练习对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奖惩措施的制定能显著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的与练习兴趣;其次,通过小组成员与负责人的协作与努力,小组成员共同达到设定的目标,通过合作的形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再次,比赛形式的小组动作展示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表现力与心理素质;最后,教师此时能观测到学生个体的练习情况并及时给与单独的指导。集体练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起进行教学内容的练习,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练习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合理安排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舞蹈一般具有一定的创新力,不仅仅是指舞蹈作品本身具有创新性,还在于舞蹈动作中好包含了对原有动作的理解和创新。不同的舞者对舞蹈的理解不同,表现出的舞姿也具有不同的效果。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质。如果缺少一定的舞蹈创新能力,那么在舞蹈学习中也只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作品,这样是无法适应职场需求的。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便为学生长足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
1.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之前有的没有接触过舞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别说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了。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央舞台》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经典而有趣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感受舞蹈的魅力,然后教师再对舞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舞蹈中所具有的艺术知识,以此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先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舞蹈动作,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舞蹈动作要点,指导学生进行完成,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舞蹈中的错误。教师在对舞蹈进行讲解时要带有感情以及利用舞蹈肢体的张力来感染学生进行舞蹈的学习。教师赋予感情的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舞蹈的意义,还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赋予舞蹈以感情,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创新能力。3.注重舞蹈的创编以及艺术实践。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对舞蹈进行创编以及参与到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有的舞蹈进行创作,以便实现舞蹈动作的迁移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能够用心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潜能,以便更好对舞蹈进行创作。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奖励,对在舞蹈学习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三、结语
舞蹈教学不仅是学习相应的舞蹈动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瑜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