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验式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2:47

导语:在体验式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验式教学论文

第1篇

一是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对生活体验进行积累:如今很多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感觉到很大的难度,主要是没有积累足够的材料。要想积累足够的素材,就需要深入到生活当中。我国有句俗语讲,处处留心皆学问,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对身边独特的人和事留心观察,深入到生活中,将其中闪光点给找出来。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对需要的素材进行积累,这样自我体验才会得到丰富。因此,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参与到生活情境中进行引导,融入到情境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对山水花草等进行观察,对自然之美积极发现,对充满乐趣的人文景观进行体验,对人们的优良品德进行感受。同时,也需要有效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和作文教学,对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够更加紧密联系到生活世界。比如,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或者校园中种树,活动之后,以此为主题来进行作文,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觉得信手拈来。在如今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等。通过这些美文的学习,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去体验美景,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美景进行描绘。

二是建构体验情景,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方式、理解和经验,来对话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来对有关世界的意义不断建构,并且对我的存在进行深刻的体验。因此,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占有,而且还需要自我体验,使学生来自我体验境域性知识和本质。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切身感悟充分重视,并且综合考虑和反思。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积极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多种多媒体手段给利用起来,来对各种体验情境进行积极营造,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声音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再现各种写作素材,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将学生以往的切身经验给唤起来,或者是诱发其想象思维。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人性的美好,以便更加深刻地体验生命,将学生的写作欲望给充分激发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是饱含深情的。

其次,要引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对体验进行深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如语言描述、游戏活动、情境表演等,将学生引入到创设的情境中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也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互相探讨,以便提升体验的认知。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系列的感悟,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再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很多学生虽然进行了深入的体验,但是却无法将所体验的内容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就需要给予及时的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给描述出来。另外,结合作文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对表达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描写、议论以及抒情等等。

三是科学评价,对体验成果积极反馈:通过研究发现,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需要重视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评价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如今中学作文评价模式还是落后和传统的,以文为本,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将作文的主题、结构、内容作为评价的重点,这样教师就对作文分数过分重视,采用了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不够全面,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足够的尊重,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写作当中,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进行真实的表达。因此,在作文评价中,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进来,要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充分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有闪光的地方,需要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要人文关怀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认识不到写作是苦闷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乐趣,通过不断写作,不仅需要提高写作能力,也需要升华生活体验。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

二、结语

第2篇

所谓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体验、感悟,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实践经验。音乐艺术隶属于审美艺术的范畴,由于钢琴作品艺术形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贴合钢琴作品意境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移情体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创作时候的心态和作品表达的情感,在自己练习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

二、当前钢琴教学情况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钢琴教学内容中都缺少对钢琴音乐史历时时间段的描述,也缺少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的全面介绍,导致学生难以对钢琴音乐历史进行整体把握,对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介绍比较少。同时,也缺少对钢琴艺术史及赏析课程的开发及研究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2.教学方法不合适。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由学生弹奏、老师讲授弹奏方法的教学模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要。同时,教师大多强调钢琴传教技巧,缺少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体验。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也不够柔性灵活,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3.学习方式轻体验。

由于传统的钢琴教学活动大多侧重于教师的“讲”,缺少对于学生“听”的能力训练,尽管教师讲解水平高,钢琴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单纯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深入领会教师讲解的内涵,教学形式上就缺少互动环节,从而难以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切实去体验,才能形成学生的审美体验。

4.师生关系不平等。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讲授钢琴的演奏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去倾听学生的想法,教学活动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去开展,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体验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说、唱、弹等教学方法的体验性。

在钢琴教学中,说、唱、弹是最主要的三种教学方法,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把握三者的条件和实践,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不能把课堂只当成是教师的舞台,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在进行“说”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少用结论性词语,多用启发性、诱导性语言,要善于描述感情微妙的变化,使学生能产生“移情体验”。“唱”在理解音乐情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琴声深情演唱。在“弹”的指导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学生一味地模仿,多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倾听与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2.在音乐表现中学习钢琴技术。

钢琴技术的学习既是钢琴学习的重点,也是钢琴学习的难点,钢琴的作品表现手段离不开技术,要做好对钢琴的技术教学,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体验生成。在讲解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如五指练习、音阶等方面,教师不能只是单纯讲解,而要与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练习音阶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在表现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浩瀚、海水的奔涌等景象,学生比较容易放松,更容易表现作品需要的情感。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有意识地锻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学习。如在练习某部钢琴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该作品的相关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使学生融入到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当中。当学生在选择钢琴学习作品时,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对想要联系的作品、想表达的心情、想练习的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取舍。选择完作品后,学生自己查找与钢琴作品有关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内容、技巧、情感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练习效果也会更好。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3篇

由于教学计划的改变,我校有机化学实验课存在着课时数缩减,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却没有改变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是摆在实验教师面前现实和首要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教师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一一讲述一遍,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述根据课本的操作“照方抓药”,将实验完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的这种“满堂灌输,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下降。遵照这种模式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被动的完成实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而做实验,没有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鉴于这种情况,做为教师,必须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以往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问题式教学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查资料以及其它各种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总结并给出结论,最终达到学生通过思考学习知识的目的。问题式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教师为学生设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思考,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问题式教学法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深化”四个步骤,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1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每个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完成的环节。预习实验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清楚实验中使用到的仪器、装置和药品以及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听课的效率。然而,现在的实验预习往往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只是将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抄袭,根本没有达到实验预习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这些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以各种方式被暴露出来,结果不仅会造成实验失败的后果还给实验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对学生的预习环节进行强化干预,事先将实验项目告知学生,并将预设问题提出,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实验教材,查阅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甚至借助互联网寻求解答。当然,预设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对教材有很强的把控力,预设的问题不仅应该具有针对性而且要切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例如,在进行乙酰苯胺制备实验前,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本实验为什么要使用分馏装置?(2)反应时分馏柱柱顶温度为什么控制在105℃?过高过低有何不妥?(3)除了用水作溶剂重结晶提纯乙酸苯胺外,还可以选用其他什么溶剂?(4)本实验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乙酰苯胺收率?将问题提给学生后,学生将会带着这些问题运用各种方式去获知问题的答案,获知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对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的物理性质有了清楚地认识,对实验的步骤也会进行深入地思考,使得学生对于实验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达到了实验预习的目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2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第4篇

在经过对海门地区多所城乡初中调研的情况下,笔者对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普遍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总结出以下四个问题。

1.1教师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

重点中学对优等生“白热化”的争夺,导致了优质生源的两极化,留在农村初中的基本上是一些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接受和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弱,由此导致了农村初中教师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没有时间去研究实验,由于我市教育部门重点扶持市区学校,对农村教育很不重视,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化学教师不足的现象,有些学校化学老师甚至教三、四个班级,这样就造成了化学教师每天都忙着备课、上课,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主动研究实验。②不想去研究实验,觉得研究实验就是浪费时间,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本宣科。③想去研究实验,但找不到研究的方向和方法。④有了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但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拖了研究的后腿。如何转变上述局面呢?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如果教师年年都在重复那些教材中相同的实验,缺乏创新意识,那么,他的教学生活就注定是枯燥无味的。正如一位学者说过:“如果一位教师刚毕业的时候教学生小猫钓鱼的故事,快退休了还在教小猫钓鱼的故事,没有创新意识,那么,那位教师的教学生涯注定是失败的”。其次,教师平时要多看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核心期刊,如订阅化学类的三大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可以选取初中化学实验中值得去研究的方向,重点研究,力争有所突破。

1.2实验仪器与药品使用不便利

导致仪器与药品不够用的很大原因是教师怕麻烦,这里说的怕麻烦就是教师怕由于做实验的原因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验室里的有些仪器甚至连教师自己都不会使用,因此就造成了这些仪器常年放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要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其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教师使用一些先进仪器。最后,教师要学会统筹规划,尽一切可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例如,凡是涉及到化学实验的课,争取让学生都在化学实验室里完成,有些班级多的市区学校,可以与其他学科通过换课的形式来完善实验教学。

1.3教师自身实验基本技能不过关

今年9月份海门市曾经组织一次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每位教师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初中化学中的四个主要实验。最后,教研员胡裕新老师做了如下总结:①有些老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由于采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氧气不纯,最后导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很不明显。②在做粗盐提纯实验时,有些老师甚至还在蒸发皿的底部垫石棉网。③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个别老师居然先用手握住实验研究试管,再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以上问题,尽管是从我市的一次实验技能大赛中暴露出来,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市化学教师实验基本功不够。要提高教师实验技能,方法有三种:①化学教师本身要把实验技能摆在与备课、磨课、评课、批改作业等更高的位置上去,积极而又主动地去练习实验基本操作。②在备课期间,遇到本节课相关的实验,教师都应该在实验室里把该实验预做一遍,必要的时候可以多次演练,反复操作,争取将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事先解决掉。③教研部门要经常组织各个学校参加与实验比赛相关的各类教学活动,就如前面所说到的我市举行的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2关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学问题

关于教材中实验的教学,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如何做好教材中的实验

这个问题包含几个方面:如何确保实验成功?实验中万一遇上突况,如何处理?如何改进实验的装置或者操作方法?等等。如人教版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一直认为是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以及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二氧化碳产生的速率要小的多,因此,沪教版已经开始采纳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了。又如对于探究二氧化碳密度实验,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CO2倒入过快很有可能出现上面的的蜡烛先熄灭或两支蜡烛同时熄灭等现象。为了确保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笔者做了略微修改。如图1所示:在一只大烧杯里放置上下两支燃着的蜡烛,打开弹簧夹,移开集气瓶上的玻璃片,可以看到烧杯里面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形象而生动。2密度实验

2.2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正确处理实验内容需要教师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完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2.2.1运用层层深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整个实验内容分成几个小块,各个小块之间紧密相连,层层深入。这种处理方法,很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相信你还记得]实验室制取CO2的时候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选取发生装置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相信你能行]从给出的实验装置中,选择一套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图略)。[相信你能灵活运用]长颈漏斗可以由哪些仪器代替(给出分液漏斗、注射器等仪器),锥形瓶可以用哪些仪器代替(给出大试管、圆底烧瓶等)。[相信你能成为科学家]例题展示: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FeSO4),请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给出相关仪器)。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是经过笔者认真思考的结果。“相信你还记得”考查了学生原有学过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信你能行”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选择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信你能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对仪器的使用能够灵活变通;“相信你能成为科学家”把中考中常见的例题让学生做,使得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中考要求。四个步骤采用的是层层深入法,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最终达到举一反三。

2.2.2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教学实践表明,切实加强实验的趣味性,往往能给教师的教学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设计的分子运动实验,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药品的用量也较大,笔者做了如下改进(如图2):在小试管中放入用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在大试管的底部放一小团棉花,把小试管倒插入大试管中,分别向两大试管中倒入等量的浓氨水,塞上橡皮塞,另外一组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最后,笔者惊喜地发现:滤纸条从下往上逐渐变红,而且温度越高颜色变化越快。这种处理方式,药品用量少,对环境无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能说明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又达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妙不可言。

2.2.3化“繁”为“简”

无论是2001年的人教版,还是2012年的人教版,教材中都在教材后面的附录中列举了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以及仪器的用途和注意点,教师也往往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死记硬背。其实,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机械化、过于繁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新老教材中一直规定不可直接去闻气体的味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分中规中矩,过分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毕竟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是比较少的。再如实验室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很多教师总认为一定要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实只需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即可,简洁明了。

2.2.4做好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教材中讲到碱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学生都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是因为产生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现象,但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如果能反应,那么如何判断反应的发生呢?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教学大纲中也没有要求做这个实验,教师往往让学生把它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做对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对该反应的认识模棱两可、似懂非懂,时间一长,学生就没多大印象了。为此,笔者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方案:2与NaOH反应实验装置取两只相同的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分别向两只集气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紧带有U形管(U形管中装有品红溶液)的橡皮塞,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现象。此方案的优点是:都是采用的实验室常见仪器,操作简单、方便,绿色环保,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压强知识的理解。

2.2.5发挥问题在实验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教学;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94-02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要切实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支“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大军,这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技能性。传统的专科教育基本上是本科教育的简化版,很大程度上没有把实验教学和实习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文),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从抓“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目标管理

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于由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高中毕业生,他们习惯于接受理论教学,而这种理论教学教师也更容易进行,但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同时,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不论是文史类专业或是理工类专业,要讲清深刻的道理,揭示事物的规律,都离不开通过生动的直观达到抽象的思维。高职教育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事高职教育的广大教师,必须切实端正教育思想,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认真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2007年9月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具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近几年来的毕业生一直受到社会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始终坚持把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目标管理,实现了育人目标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近距离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实践能力还是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

所谓学生实验,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学实验。学生实验一般分为五类,即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或分析研究性实验、测量性实验和应用性试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指导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弄清楚本节实验课的目的任务,尤其是要明确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哪些操作技能,训练哪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其次,选择好实验课的组织形式,设计好实验的指导和检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要选择好实验课的具体做法;最后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熟悉每一组实验器材的性能、所测数据的取值范围、试验成功的关键,并从多方面有目的地改变实验条件进行试做。

2.做好实验的组织安排,做到学生人人既动手又动脑,防止出现那种“男生做、女生看,胆子大的做、胆子小的看,有兴趣的做、无兴趣的偷懒”的不正常现象出现。

3.做好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这一阶段尽管主要是由学生动脑动手,教师也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指导工作。尤其是在操作阶段,教师要作巡回指导,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动手,要先熟悉仪器、器材,并做好调整,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则、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放任自流,以防止完不成实验教学任务或者发生事故。当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加以总结,首先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并签字,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以得出结论,并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布置一些巩固实验成果、拓展实验内容的实验性作业,要求并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今,从中学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已不再满足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旧的教学方式,而对于课程学习中的体验性教学目标如“活动”、“操作”、“实践”等尤为感兴趣,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应是一个很大的助推力。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教师的人生经历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的,而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职业能力,特别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1.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一个“人”字。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2.要拓宽实验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主战场,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唯一途径,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一做,到实践基地去看一看,试一试,真正了解和体验本专业应具有的实践能力。

3.要体现一个“新”字,把握一个“活”字。教师在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本专业的影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手段,依据就业市场导向,灵活教学,进而不断提升自己创新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设计、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使教学真正成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一门具有审美性、创造性、情感性、形象性的艺术。高校教师特别是高职院校担负实验(实训)教学任务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争做双师型的教师,以自身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理论、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2]刘婧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宇靖.建国六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叶华光.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与矫正[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5]吴梦军.加强高职学院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第6篇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利用科学的设计方法,针对教学的结构、程序及具体环节,从而拟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其融于教学内容当中,从而设计出一套思路清晰、具有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以供教学使用.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于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应用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三方面,这三方面的设计是否正确、合理都会直接体现于化学课堂教学当中,若出现偏差,就会对体验式教学的成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影响教师行为控制的外部因素

化学教师的内部因素是影响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控制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外部因素也会对教师行为控制产生影响.(1)教育模式的影响.进入新时期,虽然我国现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而培养学生.总体而言,我国教育模式仍是偏向应试教育.尽量部分化学教师已实施体验式教学,但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而对高考的压力,化学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目标集中于考试分数上,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其他能力、如实践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2)多角色职责的压力.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而且还是新课改的执行者,同时还是其参与者、学习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化学教师担任了多种角色,其职责自然也比较复杂,在这种多角色职责的压力下,化学教师难免会忽略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细节.而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当中,化学教师也可能会由于多角色职责的压力而忽略培养自身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得教师出现行为偏差.

三、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控制的相关策略

1.加强培养化学教师的基础素质首先要加强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可在各市、区或县选拔具有优秀职业首选的教师作为典范加以奖励并进行示范性培养.其次,定期总结并培养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地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以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3].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可定期举行教职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会议以总结教师各阶段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积累教育理念.培养教师身心素质.采取情景式方式以实现对教师身心素质的培养.可在假期让化学教师在设定好的教学情境当中进行模拟教学,培养教师应对各种突发性状况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2.加强培养化学教师的技能首先要加强培养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在此需要教育系统的帮助,可邀请相关教育部门进行实地考查,针对课堂掌控能力强的教师给予肯定或表扬,同时可让具有课堂掌控能力的进行专门的知识讲座,以让其他教师学习相关的掌控技巧.其次要加强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利用建构式方法,即让教师利用已学知识,结合外界的帮助,通过建构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3.更新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及解题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要不断尝试使用其他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第7篇

1.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1.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1.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

(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

1.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建议:

(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

(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

(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1.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

(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

(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

(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智能提升;能力培养;化学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对于学生客观的认识世界,深入了解社会具有一定的作用,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多年,就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共鸣。

一、注意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广大化学工作者都熟知的,我在教学中就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其实在化学实验中,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将危险变为安全,反之,多安全的实验也可能出现危险,而且一旦出现危险,轻则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则危及师生安全,因此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情况的危险“潜质”。

1.违反操作规定引发危险。在很多实验中我们的操作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任由学生“创新”,否则很容易出现危险,如:点燃氢气前的验纯,如果不进行验纯就直接点燃,假如氢气中混有空气,就会发生爆炸,造成危险;再如:实验室中加热制取、排水收集气体时,必须“先撤管,后熄灯”,如果进行了相反的操作,则很容易造成倒吸,引起仪器炸裂,甚至造成危险。

2.用药过量导致发生事故。在一些实验中,药品剂量较小时不会有任何危险,但用量大了就会出现事故,比如:红磷的燃烧,如果取用的红磷多了,就会造成危险,我在一次听课时,亲眼目睹了一位老师的演示实验造成的“闹剧”,当时满教室“浓烟滚滚”,全体师生不得不快速撤离教室,躲在走廊上;再如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如果取用金属钠较大,就会引发爆炸,造成危险。

3.实验室空气不流通造成危险。在实验室中,经常制取一些有毒气体或可燃性气体,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造成这些气体浓度增大,很容易导致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

4.突发事件的“雪上霜”。在化学实验中,如果不能掌握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不能正确进行处理,很容易在发生突发事件时造成“雪上加霜”,如: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不经处理直接用水冲洗,或者加烧碱溶液进行处理;再如电线老化引起的火灾在不断电的情况下用水灭火等。

为了安全的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做有毒、可燃性气体的相关实验时保持空气流通等。上面只是针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实验特点各不相同,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

二、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能力

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渐能力化,特别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从化学教学中可以看出,不仅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习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并处理好化学实验习题的选题、讲解、衍变等各个环节。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可以称之为听实验、看实验,真正能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的老师都不多,像这样的化学实验教学严重阻滞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只要我们合理设计课堂,注重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注重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利用现有的实验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际知识,合理运用实验原理,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灵活的变通各种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理性对待“化学实验”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能将知识运用于解题中,更要指导学生能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当前的社会中,能源、材料、环境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大话题,这在各级命题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围绕新能源的开发、新材料的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进行选题,让学生在实验习题中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比如在2011年的中考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

科学家经过研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作为新的能源,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里可以用活泼金属和盐酸制取氢气

B.新研制的方法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源

C.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可供人类使用

D.通过各种途径制得的氢气在点燃前都必须经过验纯

在对这道题目进行处理时,我不仅合理的对气体的制备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同时,结合社会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并通过习题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针对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际进行选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教育出版社《实践与创造力的培养》

[2]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

第9篇

体验式教学虽然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体验式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它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建设真实情景,需要更加精心的去设计各个细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教学过程,如果设计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是一个浪费时间和精力费力不讨好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思想,一时难以接受新式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要想长久发展下去,首先应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很好的接受这一教学模式,从而设计好每一堂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情境,更好的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教学知识。

二、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例研究

创设一个市场营销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指定的社会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营销能力。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自由分配消费者和销售者,本文暂定以销售服装为案例。销售者通过与消费者沟通了解消费者的需要、欲求与需求。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及心理的需求,销售者不能创造这种需求,而是根据消费者这种需要向其推荐符合要求的产品。欲求是指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不同的背景下消费者的欲求也会跟着相应的改变,销售者这时候是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欲求的,可进一步建议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支付能力范围之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求,消费者的欲求在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作为后盾后就变为了需求。因此,销售者不仅要了解消费者欲求商品,还要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力。学生扮演的消费者可以给其一个假定的购买力,销售产品以女装为主,消费者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想要购买的衣服。消费者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在消费者进店选购衣服的时候运用所学知识来了解消费者的需要、欲求和需求。老师和其他组学生做评委,认真观看该组的表现,认真做记录。最后表演者和其他老师学生共同讨论,指出优势和缺点。通过深入的探讨,结合亲身体会,总结出自身的不足和优势,更好的适应市场营销的模式。

(二)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法。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事物情景再现。给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市场营销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深刻体会。2.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案例为教学题材,让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度,掌握分析问题的技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活动体验法。课堂假设的情景毕竟不如真实环境和对象来的真实。教师可安排学生走出校门,开设社会实践训练,参加市场营销实践。让学生真正走入到市场营销的氛围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生活中营销过程,真实的感受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根据社会活动中学来的实践知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获得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4.布置作业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课外作业,并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形式进行点评。营销作业可设定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营销模式,根据亲身体会来完成作业。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再次学习的机会,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5.项目参与法。教师可设定一个比较大而完整的市场营销项目,使所有同学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也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项目的流程和目标。在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时候,老师作为导演可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