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00
导语:在后勤服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过程中在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成本管理机制的若干措施。
一、公寓强化管理的新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我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公寓管理为重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学校扩招后得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教学、抓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向重点大学迈进的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种冲击伴随着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程度大,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稠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直接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2、学生生员复杂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型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对德育教育和政治要求相对放松,使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份人素质不高。另外,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相对低素质的人群在急剧扩大。学校抓思想、保稳定的压力也越加沉重。
3、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依附。近几年各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收费上学等等与后勤社会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加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学生平等的、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传统的学生依赖学校的心理在淡化,出现了在心理和感情上分离或游离于学校的倾向。
4、改革后的公寓工作人员思想还没到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公寓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原本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因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
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难题,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对此,许多高校针对新情况、新挑战,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高校的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真心关爱学生。如今,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如果因为我们的责任或者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不仅对不起他们家长,也对不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后勤服务工作也要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改革,针对目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学校省心、学生称心、家长放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生活小区,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和充实。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抢抓机遇,扎实进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 后勤管理社会化 改革
高校的后勤管理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国外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例如日本高校后勤管理就是由日本全国大学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来承担;法国是由国家公立的大学事务中心来运行,以服务为主要目的,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这些有益的经验也推动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步伐。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管理减少了后勤工作的繁琐性。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将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繁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人员也可以有时间投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当中,并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从而有利于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后勤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2.高校提高其办学层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当前,有的高校年收益还不够偿还校园建设的贷款利息,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与正常的科研经费,这会严重挫伤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果能和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由企业出资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如宿舍、食堂等),先由企业自行经营管理,若干年后待企业收回成本并获得相应收益后产权再归学校所有。这种校企联合建校的模式对解决高校建设资金不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3.高校校园环境社会化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部分高校已完成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以后,校园内大部分营业场所都变成承包经营,更多社会服务设施涌入高校,校园内商业场所增多,经济活动增加。管理和经营的问题,是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经营如果忽视了管理是不能长久的,高校校园环境社会化要求必须加强对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管理和实体之间的关系不明朗。我国的高校都是由国家出资创办的公益性的组织,食堂、宿舍、教学楼等都是学校所有。我国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实践仍处于摸索阶段。有的高校是将资产租赁给社会上的某些企业个人来为师生提供服务,有的是学校自己注册后勤服务公司或组建后勤集团等来实现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但是很多高校的后勤服务公司或后勤集团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存在着后勤管理处和实体(后勤服务公司或集团)共同管理的状况。高校后勤管理和实体双方都参与了管理,这会造成经营职能的交叉、经营职责的不明确。由于当前高校后勤管理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市场化,因此不可能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管理。高校后勤管理和实体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监管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使监管难度加大,财务漏洞增多,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加大。
2.后勤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不到位。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还存在着一些旧思想和旧观念。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市场依旧是自我封闭状态,与第二产业相比,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管理水平都缺乏竞争力,后勤实体存在被挤出高校后勤市场的可能。
由于改革的不到位,部分高校依然是自主垄断经营,使优质资源无法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阻碍。目前,只有少数高校的后勤管理改革有了显著成效,大多数高校还处在转变当中,各种体制和机制的不合理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后勤管理的不到位问题很普遍。
3.后勤服务公司盈利能力差,与企业化经营还有很大差距。我国高校虽然组建了后勤服务公司,但是无论是在人事上还是在财务上与学校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营的过程中,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缺乏经营经验,员工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差,这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对策
在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西方高校及优质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实践,让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1.更新观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校后勤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后勤管理人员必须以服务好师生为目标,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加强监督,做好实体和学校之间的衔接工作。收集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例如食堂饭菜价格是否合理,宿舍管理是否有序,可采取什么措施加以改进等,督促后勤做好服务,使师生享受到价格合理的优质服务。只有这样,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才能落到实处。
2.选择适应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很多种模式,一个是主体分离模式,就是学校将基础设施等交给后勤实体,由后勤实体来完成学校的服务项目以及经营管理。学校投资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其余由后勤实体负责;二是学校与社会联合办后勤的模式;三是横向联合模式,就是由多个高校联合建立后勤服务实体来提供服务;四是经营实体模式,就是学校将后勤服务完全交由独立经济实体来进行的方式。各个不同的模式都各有优劣,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国高校管理层次较多的局面决定着高校后勤改革及运行模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在把握保稳定、保供给、保公益性、保持高教事业及高校后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各地区、各高校进行统筹兼顾,依据国家政策,采取某种模式或是多种形式并存的管理模式。
3.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经营水平。加强后勤保障队伍的专业、高效和公益化建设才能实现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后勤保障专业化就是指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和提供服务的高品质。我国的后勤人员大多由后勤管理人员和临时工组成,由于待遇和福利低下缺少专业的管理和经营人才;而国外的后勤人员很多都有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工资按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统一标准发放,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经营水平。
论文摘 要:高校后勤员工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的发展,并且影响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本文根据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的管理现状,结合现今高校发展要求,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求为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高等学校后勤员工队伍提供参考。
一、目前高校后勤员工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员工文化素质较低,自主学习意识差。目前我过高校后勤员工学历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业务能力偏低,业务技术人员偏少,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流动性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高校后勤员工中,临时工和正式工相互混杂。正式工岗位相对稳定,流动性差,有的员工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都在同一岗位上;而临时工没有编制,待遇较低,流动性又异常频繁。多数高校后勤员工的主要来源是本校职工家属和精简下来的下岗职工,年龄躲在40岁以上。这些情况导致了后勤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后勤服务工作质量不高,人事不匹配,影响了高校后勤改革的进程,甚至阻碍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后勤员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后勤员工自身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后勤员工认为后勤工作主要是服务行的,仅凭借工作经验即可,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和太多的专业技术即可胜任,因而知识积累少,学历层次得不到提高,更意识不到应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以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员工之间沟通较少,专业技术知识得不到交流,也给后勤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不少障碍。
(二)对后勤工作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一方面,后勤员工自身在时间、精力及经济上投入不足,不钻研业务,另一方面,学校在财力、物力及时间上对后勤工作投入不够,对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级业务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员工没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线工人,他们文化水平较低,不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要提高个人技能十分困难,致使后勤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水准。
(三)员工选聘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后勤企业,以前是通过有计划的分配,或者通过调动和其他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配置方式,而不是通过人才市场的方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后勤人事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但受此前计划分配、调动体制的影响,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只注重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却忽视了人的个体因素。
三、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规范后勤整体管理,进一步提高后勤竞争能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员工的质量意识、思想认识、业务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服务质量,制约着后勤的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强化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水平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
四、规范高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树立员工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现代化的后勤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因而后勤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系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服务水平和后勤保障水准。同时,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综合性较强,这就为后勤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涉猎并理解不同专业、不同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二)建立竞争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历史原因,多数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十分庞大,结构严重失衡,对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尽其用。同时,应裁汰冗员,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实行有效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使他们发挥潜力。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者只强调精神激励而使物质激励缺失,都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应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正确、客观的看待员工的正当需求。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高后勤员工素质。加大提高后勤员工素质方面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使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工作需要,提高服务水平。
(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为了适应后勤社会化和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应着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不局限于编制的限制,转变用人观念。可以通过内部选拔,竞争上岗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技能,充实后勤人才队伍,也可以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有专业特长、思想前卫、高学历的年轻力量,改善后勤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服务质量是后勤工作的生命线,充分认识后勤员工队伍的重要作用,规范后勤员工管理模式,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对高等学校的整体建设、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后勤管理层应充分重视后勤员工的管理,为高校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研究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传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暴露出诸多弊端,影响和制约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研究和改革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校现有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它是高校发挥教学、科研与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的基础,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大学所追求的各项社会职能就难以实现。
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行政权力泛化,挤占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的缩减,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被采纳。学术研究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内容,学术管理权力的独立性与自治性是必要而不可侵占的。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影响与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无权独立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就会思想僵化、思维偏狭,从而也使高校教育失去创造力。因此,高校行政应还权于学术,并且还要建立可行的机制以保障学术权力。
2.两级管理责权划分不均,院系主体内生力不足
高校在实行管理权力下移,扩大二级院系管理权限的同时,学校层面控制了全校的主要的决策和管理权限,二级院系许多事务的决策权、经费分配与使用权、人事调整权等多种权力都由学校决定,二级院系只能根据学校的决定执行。这种权限的缺失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及任务极不相称,造成了学校校部机关和二级院系之间的责任、权利义务划分不清,大大影响了二级院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二级院系抱怨在其位,不谋其政;校部机关只发文件,传达指示,不能真正了解二级院系的实际问题。这对高校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其决策形式化、管理模式单一化。
3.服务职能缺失,严重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国家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教育行政机关管理人员普遍拥有着社会地位优越感,他们只需对上级部门负责,而不用对下级部门负责。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市场化,受教育者通过支付费用来购买教育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树立服务意识,树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消费者的服务要求,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包括高校行政机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单位基层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管理方式手段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等现象,从此也可略见高校行政服务状况。
4.严格的过程控制,抑制了高校教师积极性
高校是集教育、科研和传播新知识的场所,要求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探索未知的要求,这决定了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如果按照一般社会组织的科层化管理原则来进行具体化和计量化的管理是行不通的。然而高校为了能对教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能对教师工作量有一个量化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约束规制和评价体系,从而约束了所有教师的行为规则和活动空间。调研发现,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可以包含教学、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体系,如规定教师每年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每年必须在教学上必须完成多少工作量,在育人上必须担任班主任、学生导师等。如果教师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教学、育人等方面的量化指标,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聘任、个人晋升等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发挥,也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短时效应,客观上导致了粗制滥造和“学术腐败”问题。
5.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程度不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大教师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原先的后勤设施、管理队伍和运行机制等都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解决这一系列的后勤问题,除了政府、高校的投入外,必须加大力度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制约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后勤“瓶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给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高校后勤面临着社会上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和服务的巨大冲击,迫使后勤服务必须按照经济的运行规律,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因此传统的高校后勤必须实现社会化改革,才能继续生存、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它是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合作办学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给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结合我国人口大国国情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据权威专家统计,未来十年各高校将面临生源短缺、招生竞争加剧的局面,这都将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唯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而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特别是高校行政管理主要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影响和阻碍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形势迫切要求高校进行政管理改革。
2.它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高校社会职能发挥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依靠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转向办学质量的提升阶段,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特色的构建,从而提高学校办学竞争力。课程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改革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校本化、研究性和开放式的挑战,迫切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能较好解决这些重要难题。高校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
3.它是解决高校行政管理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构臃肿,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已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对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适当改革,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求效益、向管理要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解决路径
1.完善二级院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办学自主管理力度
首先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实现高校管理重心下移,二级院系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重点推进民主决策制度和程序、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要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学院民主管理,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都应纳入二级教代会审议或审定范围;要成立二级院系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二级院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活动等学术事务中的咨询、决策、协调作用。加大二级院系自主管理力度,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自有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管理与决策权。其次,管理重心下移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财务管理权的下移。学校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核定各学院的年度经费,监督、指导、考核学院经费的使用执行情况,并实行审计制度,通过专项经费对学院的发展进行调控。学院主要负责在遵守国家财经政策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学校两级理财的有关规定,结合二级院系情况制定学院级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经费使用管理方法、内部经济分配制度等,统筹本学院经费,编制学院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业务经费支出预算方案。
2.实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协调
推行两级管理,实行高校管理权限下移后,加强对二级院系的绩效考核、监督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考评二级院系的工作主要考核其是否完成或超额实现既定目标,至于二级院系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少部分重大项目外,学校一般不得加以干涉。学校或校部机关的主要职能要转变到对二级院系的考核、监督和协调上,加强对二级院系的服务,调动二级院系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但同时,二级院系的职权扩大也并不意味无所不能,有些学校层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涉外的事务上,还是需要与学校协调,由学校出面。
3.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促进高校教师自主创新
大学是知识型员工汇集的场所,其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拥有知识资本,具有与其他人力资源有着不同的劳动特征。一是独立性,高校教师希望拥有一个灵活、自主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以及宽松的组织氛围。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希望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喜欢独自工作的刺激和自由。二是创新性,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系统中发挥个人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他们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灵感,运用头脑创造性的思维,形成新的知识成果。三是流动性,高校教师有很强的流动意识,不愿终身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因此,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缺乏个人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时,他们便会想法调整工作。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度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尊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这一组织的社会特殊性,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参与民主治校,特别是对关系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让教师参与,营造宽松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4.引入市场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进程
论文摘要: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是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目前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内容与特点,以及目前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主要方法,并对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主要趋势进行了探讨。
1 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医院后勤设备是保障医、教、研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构成医院基础质量的基本要素。它不仅具有为医疗活动提供条件保障的能力,而且还有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提供生活服务的能力。因此搞好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发挥后勤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服务,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院后勤设备的范围,主要有供水设备(包括上水,下水和污水处理等设备)、供电设备(包括变压器、配电、自备发电机组等设备)、供热设备(包括锅炉及其配套设备等)、供冷设备(包括制冷,空调及其配套设备等)及医疗气体、净化、通讯/声像、洗涤、交通运输等各项设备。
医院后勤设备的特点主要有:
1.1 保障性医院后勤是医院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为医疗业务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属于医院的支持系统。因此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应树立整体性观念,即树立以医疗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服务于医疗和病人的需要作为它的管理目标。后勤设备保障性高,要能满足医院随机性、时限性、应急性特点的客观要求。从保障性高这一特点出发,在医院后勤设备管理上要求做到:
①医院后勤各项设备的配置应与医院的任务,规模,科室设置和诊疗需要相适应;②医院后勤设备的配置除考虑保证正常需要外,尚应考虑应急储备条件,如应有备用发电机组,备用上水、储水设施,备用锅炉等;③要有一支训练有素,既能保证设备的正常维修,又能作出快速反应投人急修的工程技术队伍;④应当建立和健全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坚守岗位,随叫随到。
1.2 技术性
要改变长期以来认为后勤部门是一个非技术性部门的陈旧观念。医院后勤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专业性。如医院的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采暖制冷系统、供氧供气系统、传呼系统、采光照明系统、空调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消防系统等各项设备管理,无不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电气、机械、建筑、自动化、卫生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因此要做好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如果没有一支多学科的工程技术队伍,难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技术性这一特点出发要求医院后勤设备管理上做到:①要重视建设一支工程技术队伍。这支队伍在智力结构上要具有适应医院需要的各类工程师。在智能结构上要重视动手能力,在人员结构上要注意高、中、初级比例适当,即不但要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也要有各类中专、技校的中级技术员和各种工种的熟练工人,只有人员结构合理,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应;②要重视后勤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保证后勤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以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
1.3 安全可靠性
医院后勤设备影响面大,因此安全要求高。如用电安全、用水安全、用气安全、锅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不仅关系到全院正常工作的运行,而且关系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从这一特点出发,在管理上要求做到:①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安全操作教育;②后勤各项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修,均应制定必要的安全标准;③要建立定期维修、检查制度,以保证各项设备的完好性。如建立设备的保养制度和“四定”制度(定岗位职责,定操作规程,定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1.4 经济性
医院后勤设备既具有生产性的一面,又具有消耗性的一面。要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提高后勤设备的经济效益,应是后勤设备的一个管理目标。为此,要求做到:①要加强设备的计划配置和合理配置,避免由于配置不当而造成大机小用或闲置不用;②要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通过对设备的技术改造或增加必要的附属设施,做到一机多用,挖掘设备的潜在功能,如锅炉系统增加余热利用的附属装置后,可以充分利用余热水,即可解决沐浴用水;③要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提高设备的自然寿命,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④要重视节约能源,节约燃料和原材料,节约业务费岗出,尽可能地减少投入,降低医疗成本。
2 目前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主要方法
事实上,医院后勤设备管理与圆疗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应该是近似的。由于我国有些医院的后勤设备不在医疗设备管理科室管理,而单独成立后勤设备科或机械动力科管理,因此往往医疗设备的一套管理体制无法在后勤设备管理上得到实施。鉴于医院后勤设备对全医院医疗的保障作用,因此这些设备的管理同样应强调安全、可靠和有效性,只不过后勤设备安全保障的具体手段不同而已。如后勤设备中的锅炉,氧气/氢气等危险气体的输送、存储设备都需要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制冷设备(系统)、供水/供热/供电系统的设备均需要实行设备的预防维修,以确保设备一直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这些后勤设备的预防维修中也应包含计量(如压力锅炉的压力表、氧气瓶压力表等)、定期检测、外观检查、日常点检等手段,当然后勤设备的定期检测方法与医疗设备有所不同,医疗设备强调安全与性能检测,而一般后勤设备强调故障的诊断检测。
3 医院后勤设备管理趋势
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是医院后勤工作的一部分,经过近几年来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尝试,医院的后勤设备管理模式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3.1 “剥离”模式
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卫生资源,根据各自的特长,脱离医院母体,建立经济上相对独立核算的经营服务公司或后勤服务中心。例如上海瑞金医院、金山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污水处理由这样的公司负责。这种模式与改革前不同,其特点是:首先,不再是事业型后勤服务单位,而是经济上相对独立核算的社会经营实体;其次,不再是封闭的供给福利型服务模式,而是实行以合同为规范的有偿服务模式。
3.2 “托管”模式
聘请社会上专业服务有限公司。如医院以前污水处理由该医院院务部营房办管理,现委托上海西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浦南医院原先污水处理由院总务科管理,现委托光华服务产业有限公司管理;中美儿童医学中心则采用单项目委托金桥开发区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首先,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次,把社会能够承担的服务项目还给社会,依靠社会上专业服务公司的力量来改善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再次,完全按照市场化手段来运作。
3.3 “集团化”模式
根据自愿、公平、竞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共同得益,通过资产重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有多家医院的后勤部门与本医院分离,原先各医院的后勤人员也从他们各自医院“剥离”出来进入新建制的公司,各医院则以付账的形式,从该公司获得多项服务。例如在污水处理服务中,上海北联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是由市七医院牵头和高桥、凌桥等5家医院的后勤部门建成的,与医院相分离的,且又与专业的经营公司共同出资、以股份制合作形式组建的公司,这些医院的污水处理交由北联综合服务公司管理。另外,还有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市胸科医院等5所医院联合组建的“上海市卫生第一物业服务中心”。这种模式的特点为:首先,是医院与社会企业联合办后勤的社会化企业,由医院产业公司与社会上专业的经营公司共同出资,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其次,是大医院和小医院联手建立的后勤服务公司。
【论文摘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后勤保障。在后勤的保障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服务,高校后勤工作者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更新服务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舒适的大学校园。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一切工作都应围绕 这一根本任务去开展。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学校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的服务宗旨。高校后勤必须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去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并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为此后勤工作应该做到: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科学管理,创造和谐环境。
一、 提供优质服务与育人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家长和学生都对学校后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思想、提高效率;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及学习的“家”,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安全洁净、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各类服务要周到细致,让学生休息好,调节生活节奏,得到放松;食堂虽然只是吃饭的场所,但是,服务的范围广、要求高,学生既要吃饱吃好,又要营养均衡全面,因此在引进绿色食品、确保饮食安全和卫生方面,不能有丝毫马虎;水、电、暖的安装维修都要保证质量……优质服务是服务育人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后勤的干部职工必须以自己高水平的优质服务去教育学生,用自己优质服务的一举一动去影响学生。服务不好,服务育人就是一句空话,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总之,要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依靠学生和相信学生.要按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服务理念去做好服务,为学生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营造学生能充分发挥、自由发挥、全面发展的环境。优质服务是高校后勤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二、加强科学管理与育人
管理本身是一门科学.通过管理可以出效益;管理也似一种无形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体现出来的。现代人们把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人管人是低层次,制度管理是中层次,人文管理是高层次。以人为中心 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性的管理。按照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文管理的理念是适合大学培育人才管理的,管理自始至终应当充满根植于人性需求的人文关怀,通过管理活动,不仅要圆满实现组织目标,而且要实现组织成员身心的愉悦和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大学后勤管理要倡导“育人型管理”模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一是把民主参与与集中领导统一起来。相信、尊重学生 的创造精神,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在价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大家的智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管理.使学生在管理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二是把理性原则与精神因素统一起来。应该看到。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效率、命令、统一、严格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优良的校风、学风.不仅靠纪律和强制来保障,还要靠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来支持,靠尊重、信任和关心爱护来维护。育人型管理提倡既凭借制度、纪律等硬性约束,也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沟通等柔性方法进行“软”管理。把严格管理建立在互相爱护的情感基础上,做到情、理、法相融合,行、身、心相统一。三是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发展相统 一。学生有个人的追求和抱负,他们追求自己的成长发展,培育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后勤管理应协调好学生个人发展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尽力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在实现集体利益和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尽可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参与后勤工作的管理,可以提高育人的质量。大学生有渴望锻炼的心理和要求,吸收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后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后勤管理的内在动力,对于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推动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大学生参与意识、促进相互理解、改善心理气氛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处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养成文明习惯、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还体现在对全校整体教育的物质保障上。从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较好的工作学习条件和相应的生活保障,以真挚的感情关心他们,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他们的支持。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平静、和谐、方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广大师生安心地生活、愉悦地工作和学习.成就事业完成学业,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微笑服务、亲情管理、协调温馨的学习环境。
三、创造和谐环境与育人
1.“行为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的提出
2.学校办学文化体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校训、办学理念等厘清
3.“效益优先、质量第一”考核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
4.进一步规范了值勤报告制度
5.“青年沙龙”网上交流平台——“教育行者”博客圈运行
6.原省委副书记、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江苏省作协党组副书记范小菁来校指导“书香校园”建设工作
二、以教师成长为目的,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教师是学校之本,是学校成败兴衰的关键,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
1.通过“构建有效课堂,推进有效教学”大型教学研讨月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2.组织开展“为责任而读书”的读书月活动
3.邀请特级教师、教育专家进校园进行帮教帮学
4.组织部分教学线领导和教师赴白蒲中学考察学习,并在本校推进反思改革
5.通州市高三生物复习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6.南通市高中化学优课评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有效提升了我校化学组的研究氛围
7.组织初中部教师赴杨思中学参观学习
8.成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
三、以教学工作为第一要务,狠抓过程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才能使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信任。也只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使我们教师辛勤的劳动得到回报,赢得尊重,确立二甲中学在通东地区应有的地位。
1.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来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益,亲自上示范课,亲自给高三学生讲中外名着
2.在“有效教学活动月”后,亲自检查教师听课笔记
3.规范对教师晨读课、晚自修下班的管理
4.加强教学线工作的督促和管理
四、以活动为抓手,积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我的班旗我设计”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展
2.2010年秋季田径运动会
3.“心智家园”恢复运行,创建南通市二星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4.精心组织开展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让部分学生在“忠孝文化园”接受现实与历史的教育
五、以和谐为指引,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1.学校“人文”框架下的后勤服务和基本设施改造使师生生活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教工就餐、校园厕所改造、车棚扩建、校园亮化工程
2.教师节、重阳节老教师慰问活动
3.赴上海看望身患白血病的退休教师
4.“和谐”杯教职工排球比赛
六、勤奋廉洁,律己律人
1.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用车、用餐、采购制度
2.做到了原则上个人不用公车
3.坚持做到与学生教工同起身,同放学
4.组织制订了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坚持用制度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做到重大事件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关键词:后勤;学校;素质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33—02
学校后勤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师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但目前后勤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后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后勤工作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分析学校后勤工作的特点,阐述后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方法。
一、学校后勤工作的特点
(一)综合性
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服务范围非常广的综合性事务工作。从教学教研方面来看,包括教学设施的购买、安装、维护,图书资料的采买与保存,科学实验室的建设等等;从师生校园生活方面来看,包括饮用水、食品的采买,食堂的建设与管理,水电采暖设施的维护,校园环境的绿化与美化,校车的调度与保养等等。
(二)阶段性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具有阶段性的,一个学年分成上学期、下学期、寒假、暑假,一个学期又分成开学、期中、期末。在每一个阶段,学校都会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此,后勤工作要服务于各阶段的计划,合理地安排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具体说来,要在新学年开始前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备齐桌椅等生活用品,调整教学、生活用房安排,配合工会的计划做好教职工福利工作;在学期结束前清点学校的物资,做好房屋、设备的维修计划;在寒暑假期间要为新学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教室桌椅、操场、体育器械等的维修与保养,对校园环境的规划与保护,防寒保暖物资的采购等等。其中对于较大型施工建设要做好计划,按期完成,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三)一贯性
学校后勤工作虽然分成不同阶段,但很多工作都是连续进行的,不能间断。学校食堂的开放、校车的通勤、校园环境的清理等工作都具有一贯性,不能随意更改。
(四)突发性
学校后勤工作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突发性安全问题,如校园中极易发生的流行疾病传染、食物中毒、失火、体育活动引发的安全事故等。对于这些问题,后勤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工作,并向师生宣传安全知识,减少事故的发生。其次,在事故发生后,后勤部门要迅速反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处理工作,妥善解决突发性问题。
二、后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鉴于学校后勤工作的以上特点,后勤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政治素养
学校后勤工作人员对内服务于广大的教职员工,对外与相关的业务部门有直接联系,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这就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具备政治素养,以正确的政治理念指导后勤工作的开展。
(二)专业技术
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到很多专业,如会计、水电、建筑、烹饪、园林等等,每一项专业都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必须通过专业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注重自身的学习进步,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提高后勤保障水准,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三)职业道德
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于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认识到服务育人的重要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后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后勤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后勤人员要具备热情服务的意识。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关乎全校师生最基本的学习生活,任何小问题如不及时解决都可能对教育教学造成极大的阻碍。为保证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后勤人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热情地做好服务工作。
三、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方法
(一)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的选用和培养
目前,很多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学历偏低,业务技术人员偏少,存在大量临时工,流动性很大,年龄结构偏大。后勤工作具有极大的综合性与技术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日常的相处中,高素质的后勤人员会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形成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因此,学校领导要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的选用和培养。首先,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和职工都要通过竞聘择优上岗,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成为后勤部门的基层领导,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促进后勤队伍人员结构的优化。其次,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等问题纳入正常的考核范围,提高后勤人员的地位,改善其福利待遇,加大对提高后勤人员素质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服务工作。
(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高效工作的保障。根据制度规范,学校的各部门能够权责分明,充分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其他部门更好地沟通配合,相互协作,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使后勤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学校的发展。
对于学校后勤工作来说,一是完善议事制度,对于后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形成集体的意见,充分吸取大家的智慧,产生工作合力。二是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细化,使后勤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让每一位后勤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后勤工作水平。比如财务方面的《财务管理规定》,学校建设方面的《校产管理制度》《基建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条例》《食堂食品购买、仓储、管理办法》等。
(三)形成后勤工作文化
第一,加强对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一些后勤人员认为后勤工作只是处理一些琐碎的小事,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后勤工作处理的事情虽然小,但是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大局,要有做好小事的耐心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为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克服职业倦怠。后勤工作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作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后勤人员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部门领导要运用心理健康讲座、节假日聚会等形式增加后勤人员的感情,提高后勤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形成和谐的后勤工作文化。
(四)建立竞争机制
部分学校的后勤队伍过于庞大,不利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建立竞争机制可以裁汰冗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竞争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对后勤人员施以合理、恰当的奖励。
总之,后勤工作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培养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根本在于提升后勤人员的素质。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选用优秀的后勤人员,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形成后勤工作文化,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许.后勤社会化改革显威力[N].安徽日报,2000-12-07.
[2]林彬.高校行政后勤服务管理的作为和境界[J].高校后勤研究,2011(04).
[3]张永兵.坚持改革方向 探索改革路径 创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J].高校后勤研究,2011(S1).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高校后勤;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为了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日益扩大的矛盾,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高校肩负着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节约型校园是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加强节能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能有效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而且能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促进高校师生节能意识,推动节能科技研发,进而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工作。
清华大学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学校“绿色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特别是一流后勤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清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实践,探讨和分析节约型校园建设在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后勤队伍建设、落实高校后勤工作“三育人”理念和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办学成本等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规范化管理水平
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需要一个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是保证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长效开展的基础。中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应该基于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因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量不容忽视,二是由于服务质量和维护成本的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平均能源消耗量较高。应该看到,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用能管理粗放现象,部分高校还存在用能无监管或监而不管的情况。结合高校既有的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分级的、既有常设机构又有专家顾问的体系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为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管理,清华大学形成了“学校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办公室、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岗位”三级管理体系,厘清责任,强化管理。作为后勤基础设施运行保障部门,修缮校园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修缮中心”)一方面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建立了以计量为基础的用水用电管理制度,实行了水电"谁使用、谁付费"的管理模式,如学生宿舍、教室用电与管理人员考核挂钩等,促使各单位努力做好节水节电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各部处、各院系的节水节电意识;另一方面修缮中心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节能管理制度,如《供电系统管理办法》、《供水系统管理办法》、《供暖系统管理办法》、《中水系统管理办法》、《自备井供水管理办法》等,并正在准备制定和实施《节能节水分项计量管理制度》、《节能节水指标分解管理与考核制度》、《节能节水工作责任制度》、《节能节水统计审计与公示制度》、《节能节水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规章。可见,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而且通过制度的约束、机制的转变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后勤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 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科学化管理水平
节能科技示范应用是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国内政策的有力引导,各类节能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地处节能科技的发源地,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更是具备近水楼台的优势。
高校人口密度大、科研活动要求不间断性等特点对能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节能技术示范应用过程中,学校后勤部门和科研部门应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根据学校的用能特点和能源系统运行状况制定合适的节能科技示范方案,并在示范项目运行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调整。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后勤服务与学校科研紧密结合,提高了后勤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紫荆中水回用系统由清华大学环境系与清华大学修缮中心联合建设,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技术问题的解决由环境系和修缮中心共同承担。中水水源分别为紫荆学生公寓1-23号楼、东区浴室的盥洗洗浴水和校园污水干道内的小部分生活污水,利用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中水水源进行净化处理,生产出的中水用于学生区的厕所冲洗和校园绿化喷灌、景观用水,剩余的中水则储存于校园河道。该系统的污水再生能力为1 200 t/d,学校每年减少向市政管网排放污量35 万多吨,以现行水价4元/吨计算,该中水系统每年节省的自来水水费为140万元。可见,该中水回用系统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010年经学校批准,又建设了一个日处理能力1 500吨的二期中水回用系统,且采用地埋式,构筑物之上直接覆土绿化,极大地节省了校园土地资源。目前,两套中水回用系统的生产能力除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宿舍的冲厕使用量以外,还能满足全校绿化和景观用水80%的使用量。
引入高校后勤部门与科研部门开展深度合作这一模式,为清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通过双方的合作交流,学校收到了良好的节水效果,后勤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一流后勤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学校还将把这一模式扩展到节电、供暖节能等诸多领域,开拓后勤管理科学化的新篇章。
三、 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推动高校后勤队伍建设
由于节能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应用条件的复杂性,节能管理水平逐渐成为了衡量节约型校园建设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水平。后勤是学校的主要能源消耗和能源管理部门,一支专业高效的后勤能源管理队伍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保证。因此,不断提高职工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增强职工服务师生、服务一流大学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一流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清华大学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注重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地进行技能培训、节能教育、狠抓落实,结合事业发展规划,切实推进能源管理队伍建设,稳步提高能源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对后勤队伍管理水平的需求,这对学校的一流后勤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修缮中心紧紧抓住机遇,以促进节能管理水平提升为契机,有计划地引进专业人才从事校园节能工作,定期开展节能方面的培训和交流等等,逐步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能源管理队伍,科学规范地做好学校的节能工作。
建设节约型校园还将促进后勤各部门增进交流、协调互动。高校后勤保障是一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运转灵活、简洁高效的主管机构,需要各部门之间保持沟通顺畅、团结一致。而节约型校园建设涉及到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校园节能行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后勤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也为后勤保障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我校寒假期间留在学校的本科生只有在三、四百人左右,由于紫荆公寓的供暖设施不能进行分户供暖,每年寒假都要对可供一万三千多名本科生居住的整个紫荆公寓维持正常供暖,造成了巨大的浪费。2006年开始,学校统一部署,开展寒假“集中住宿”行动。为落实这一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大举措,学校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后勤各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各阶段工作内容,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为学校“集中住宿”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实施,也为后勤各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练兵机会,推动了一流后勤保障队伍的建设。
四、 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落实高校后勤“三育人”的工作理念
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急师生所急,想师生所想,是建设一流高校后勤的重要内容。清华大学后勤提出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理念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要求。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需要更耐心的沟通、更真诚的交流,需要从服务受众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才能让有限的建设资源产生更好的效果和更深刻的影响。
过去,学校浴室采取一元一张的澡票,这种方式无法限制洗浴人员用水,浴室内的浪费水资源现象十分严重,广大师生员工对此反映强烈。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有关部门与广大师生员工反复协调沟通、深入交流、精心准备,投入了东区、北区浴室的IC卡管理系统。使用IC卡后,能够使洗浴人员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浴室开放时间,避免了浴室的拥挤,减少了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IC卡只针对我校人员发放,保证每人一卡,有效的杜绝校外人员来我校抢占洗浴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校内洗浴人员的个人财产安全,为我校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洗浴环境。洗浴人员的减少,也缓解了供水不足的现象,保证了浴室的正常使用。根据浴室运行数据分析,投用IC卡系统以后,系统综合节水节能率达到了30%,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用水管理方面,学校针对自身“生活用水量大、生产用水量小”的特点,通过网络、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节水知识和节水常识,清华大学修缮中心与环境系共同建设了学生节水教育基地,向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宣传普及节水知识,充分发挥了对节水型校园建设的推动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师生员工的节水意识,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如洗脸时,尽量使用脸盆,若不使用脸盆,则注意及时关紧水笼头;洗澡时,不用水自觉关闭喷头;洗衣时,漂洗衣服的水用来洗下一件衣服,提倡集中洗衣等等。良好的用水习惯对促进节水型校园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 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办学成本
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办学成本是节约型校园建设最显著的效果之一。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并不是为了节能而节能,也不是降低后勤服务保障质量,而是在满足学校发展要求和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更科学、更有效地统筹利用办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发展和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以清华大学修缮中心为例,在保障学校水暖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多年来通过采取中水雨水回用、节水型园林建设、提高供电系统使用效率、建设供暖管网节能控制系统等多方面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为学校节约了办学成本。同时,能源的节约使更多的经费得以盘活,投入到地下管网信息系统(GIS系统)、变频调速控制设备更换等更多节能领域,在能源节约的基础上更好地保障了水暖电供给,形成了良性循环。
清华大学校园内绿地大量采用了喷灌、微喷、滴灌等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达到了节约水资源、提高绿化效率、改善校园环境等多重效果。目前,学校对校园大部分的绿化井安装了IC卡水表,且在草坪和山坡绿地上都安装了微喷喷灌系统,实现了节水目的。一般情况下,喷灌比地面灌溉节省30%~50%用水量,微喷比地面灌溉节省50%~70%用水量,比喷灌节省15%~20%用水量。喷灌和微喷均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透,且浇水均匀,有利于改善周围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综合采用逐步以节水型植物替换耗水量大的植物、大量使用中水进行绿化喷灌、大力推进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绿化用水,减少了绿化费用支出,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对全社会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高校后勤实践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过程,也是后勤职工不断深化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工作需求的过程,是后勤人放眼世界、争创一流的一个重要渠道。清华大学历年来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未来的工作中,清华后勤人将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契机,以更执着的努力、更开放的姿态,努力建设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
2. 陈诩.节约型校园建设与评价的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学位论文,2008.
3. 毛永波.从后勤管理的角度论节约型校园的创建.现代企业,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