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葡萄酒文化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3:05

导语:在葡萄酒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葡萄酒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字:家酿葡萄酒 现状 调查研究

葡萄酒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发酵而得,通常酒精含量为7-16%,还含有许多其他物质,如甘油、高级醇、色素等,具有增进食欲、滋补、助消化、抗氧化等保健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肾结石等具有辅治疗作用,因此葡萄酒倍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家庭自酿葡萄酒逐渐兴起,但发展比较慢。本论文主要对河北省保定市家庭自酿葡萄酒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力求为家庭自酿葡萄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 调查方法

1.1 文献调查

通过百度搜索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了解我国近年葡萄酒自酿的趋势及河北省葡萄种植情况,为实地调查打下基础。

1.2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保定市2011~2012年两年中3家大型超市葡萄酒销售情况,并和白酒进行比较,考察葡萄酒受欢迎程度。

1.3 走访调查

通过访问超市内随机1 00位葡萄酒消费者和200位葡萄购买者,了解人们对家庭自酿葡萄酒现状,家庭葡萄酒自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调查结果

2.1 我国自酿葡萄酒的发展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全文自酿葡萄酒精确”,可以查到从2000年至2012年总共403条相关信息。对这些信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关于自酿葡萄酒文献开始增多,2012年关于自酿葡萄酒的资料达到最多。可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自酿葡萄酒。其中“全文”含有“工艺”的文献资料有123篇,2012年的文献资料篇数最多;含有“质量”的144篇,含有“葡萄酒文化”的199篇。可见葡萄酒文化已被很多消费者所了解,家庭自酿葡萄酒的工艺和质量的研究也已经提上日程,随着家庭自酿葡萄酒的相关规范出台必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2.2 河北省葡萄种植状况调查与分析

河北省具有很多葡萄种植基地,如任县有5000亩的葡萄种植园客户,满城县现栽培面积近10000亩,河北怀来是中国8个葡萄酒主要产区之,其全县葡萄种植面积11万亩,衡水市饶阳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1000亩。河北省葡萄品种繁多,主要有赤霞珠、马奶、玫瑰香、红提、克伦生、巨峰等等,葡萄资源相当丰富。

对近两年保定市市场上的葡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鲜食葡萄已经饱和,并呈现过剩现象。尤其在葡萄当季时,大街小巷都会出现很多葡萄销售点,葡萄剩余腐烂情况比较严重,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2.3 保定地区葡萄酒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3家大型超市(军校广场惠友、大润发、美特好)的调研发现,葡萄酒的价位从10元左右一瓶到几百元一瓶不等。近两年葡萄酒的销售量已有超过白酒的趋势,尤其是在过年过节时,葡萄酒备受欢迎。消费者购买葡萄酒主要是送给亲朋好友,或是自己宴请亲朋好友时使用。经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葡萄酒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品位:再者,葡萄酒中酒精含量较低,且有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但消费者也表示,平时自己不会经常在家喝葡萄酒,主要是因为怀疑低价位葡萄酒的质量,而高价位的自己喝又比较奢侈。

在葡萄销售旺季时,对葡萄购买者进行访谈,发现80%以上的葡萄消费者想自己酿造葡萄酒,但由于对发酵工艺不熟悉,因此没有进行实地酿造。有6~7%的消费者进行了葡萄酒的自家酿造,发现很多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比如:为什么葡萄酒中会有酸味?为什么有时发酵成的葡萄酒放时间长了会有沉淀?有的担心葡萄只粗略的洗一下,就进行发酵,会不会不卫生?但如果煮了,又发酵不成等等问题都可能阻碍家庭自酿葡萄酒发展。

3 结论和讨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酿葡萄酒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很多人想自己酿造葡萄酒,但没有实际行动:原料不是阻碍葡萄酒家酿的主要原因,阻碍葡萄酒家庭自酿主要原因如下:

3.1 葡萄酒的营养保健价值已经被很多人认可,但对其酿造知识有待进一步普及

葡萄酒中含有很多营养物质,饮用葡萄酒对身体的好处已经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深深扎根。但由于不懂酿造原理,很多人不敢自己进行酿造,从而阻碍了家庭自酿葡萄酒的发展。

3.2 家庭自酿酿造工艺资料较少,专业酿造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2000年至今,在中国知网上关于研究“家酿葡萄酒工艺”的文章只有3篇。刘卫英只对工艺做了简单叙述:白杜鹃虽然对发酵工艺做了较详细叙述,但也没有实验数据的支持:只有李富荣对家酿葡萄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简单的试验。就目前资料看,要想在家酿造出放心的葡萄酒,其工艺及质量、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不利于葡萄酒家酿的顺利进行。

第2篇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的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我省文化产业从2009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百亿元左右,目前已位居全国第二位。文化产业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我省相继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和省文化产业振兴大会。文化产业在即将进入一个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的大发展阶段。

一、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分类标准,根据2010年末文化产业年报和相关文化产业抽样测算,到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三个层次实有经济单位(含个体经营户)970家。其中核心层的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各类文化艺术服务单位265家;层的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单位378家;相关层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单位328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1866人。其中,核心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830人,层5580人,相关层3450人。文化产业总产值实现23.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0%,高于全市增速三个百分点,其中核心层产值4.31亿元,层10.24亿元,相关层8.6亿元,三个层次的占有比分别是1.5%、3.6%、3%,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2000年以来,文化产业产值平均以每年17.8%的速度递增,就业人员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以20%的速度增加,涌现了一批投资与规模较大的文化骨干企业。二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市场发育,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已发展为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物、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九大门类,八十多个产业种类,近千家经营单位的产业格局,而且九大门类分别以城区为中心,上联域外,下串城乡经营实体,上下构成有机经营网络,从而增加了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产业的结构布局趋于合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得到优化。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传统行业加快发展,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印刷、数字音控以及网络文化、动漫游戏、旅游休闲、广告会展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文化艺术、出版印刷与发行、体育娱乐与休闲、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领域民营资本投资十分活跃,已占据所属领域行业投资的80%以上。而且全市依据特色区域文化资源和发展优势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四是整个产业的龙头和骨干框架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实现门票收入2亿元人民币,拉动其它景点及相关产业效益至少十倍于己,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今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华书店、宏利包装彩印有限公司、联通、移动和电信公司等一批文化生产和销售单位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五是品牌战略初见成效。以“中国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为代表的节庆活动,以及人间仙境阁、八仙过海口、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等景观誉满中外;新闻出版以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城乡连锁一体化网络建设在省乃至全国产生良好影响;“八仙传说”已确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阁旅游有限公司确定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确定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品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根据县域文化产业的有关理论,某一县域的文化产业在于满足域外对于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县域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

我市的文化资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历史文化资源。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历史积淀出的“六大文化”:“”之名的由来;历史上的寻仙活动;登州府、登州古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国最早的水军基地的历史;以及神仙、精武、海洋、港口、开放以及和平“六大文化”。二是葡萄及葡萄酒特色文化资源。坐拥“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以建设国内最大的葡萄酒文化展示区为目标,大力发展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葡萄园、葡萄酒堡。三是海洋文化生态资源。围绕“蓝色文明”、“渔家风情”、“胶东民俗”、“妈祖信仰”等海洋文化资源和以丹霞山、田横山、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海市蜃楼奇观以及绵延漫长海岸线所形成的旖旎风光和海洋生态资源。四是自然生态资源。以胶东的自然地理风貌以及鹰逥山、艾山、崮山、温泉所形成的山水风光和完好的森林植被生态面貌。

(二)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观念意识相对滞后。我市在北方的县级行政区域中是较早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具有较为超前的观念意识,但是我们距离使文化产业真正繁荣所应当具有的意识还有较大差距。文化产业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展趋势决定了在21世纪,谁把握住文化,谁将把握未来。

2、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稀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对于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城市间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是对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包括政府专业人才和企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既要懂文化,保证文化产业遵循正确的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又要懂经营,具备敏锐的眼光、良好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

3、文化创新能力薄弱。一方面是门类单一。包括我市在内的县域文化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网吧、图书音像制品经营、广告制作、舞厅娱乐等这些传统领域内,缺少如传媒、动漫、创意设计等先进的业态。这是全国范围内当前发展阶段下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有产业,没文化”。这是制约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文化产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文化产品的消费,关键是看能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内容的需求。当前,作为经营主体的文化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欠缺,提供不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好的文化产品。以我市旅游纪念品为例,目前市面上还难以见到具有现代工业设计因素和具有现代营销模式特点的旅游工艺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薄弱。

4、组织规划缺位。对全市文化产业统筹协调缺少相应的力度,缺少文化产业发展得总体规划和政策扶持。

三、科学论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极其广泛,本文将着重围绕文化产业曾和相关层等新兴业态展开论述。

1、文化旅游业。为了区别通常所说的旅游业,本文所述文化旅游产业是指通过文化资源的挖掘,打造出新的旅游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行为,带有明显的主动性;而通常所说的旅游业是用现有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通过满足游客对于文化多样性需求而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肩负更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

(1)、文化旅游观光。依托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建设好“八仙渡”、海洋极地世界、“三仙山”三大景区。要着眼于拓展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含量,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要。

(2)、休闲度假。一是“渔家乐”、“农家乐”游。渔家乐、农家乐这种在中国大陆新兴的旅游度假方式,在台湾叫做“民宿”产业,其在日本和台湾由来已久并受到广泛的追捧。这种以心灵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度假方式,意在摆脱旅行社加酒店式的传统模式,深受年轻人爱戴,我市特有的“渔家乐”旅游能够满足内陆及城市人群对户外生活的向往和不同于内陆生产方式的体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文化娱乐及大型游乐设施建设。第一、大力发展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游乐园或主题公园,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第二、引进一批档次高、国内知名连锁企业来蓬经营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游艺厅、酒吧、茶社等,丰富夜间文化生活。第三、重点扶持一批档次高、效益好、经营规范的龙头企业,促进其发展壮大。三是星级宾馆、酒店及大型旅游度假区建设。以世嘉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星级宾馆、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各个层次的游客需求,促进旅游由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

2、广电传媒业。根据文化产业“内容为王”这一特性,应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内容产业”,打造名牌栏目、频道,推动生活、娱乐、体育类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高市场化开发和公司化运作水平。着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科技含量,推进广播影视制作、播映、存储、交易及影视衍生产品的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产业,搭建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平台,开发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多媒体业务,积极开展数字广播、数字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及其他业务。要以资产为纽带,以行政推动与市场调节为手段,做好“三网融合”的准备工作,加快全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加快全市有线电视向数字化的整体转移。要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与管理,全市广播电视广告增长比例和增加额度要大幅度提升,有机形成节目、网络、广告三大产业并举,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格局。

3、创意设计产业。

(1)、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包含两层含意,广义上的创意产业就是指文化产业,狭义上的创意产业特指作为文化产业中高端的、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本文论述的创意产业特指后者。位于北京的“798”艺术区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每年创造的产值达20多亿元。它是以包豪斯工业建筑和当代艺术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区。除此之外,国内许多二三线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创意产业园区,如杭州、青岛、天津等地,创意产业不仅创造了财富、吸纳了就业,而且作为最典型的服务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由于它们的存在,增加了这些城市的魅力。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利用老工业遗产来发展创意产业,他们有的改造成主题博物馆,有的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还有的利用其举办工业博览或进行商务旅游开发。一汽汽车改装厂作为我市最老牌的工业企业如今面临拆迁,其旧厂房作为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有限的,其建筑年代算不上久远、建筑风格也没有很强的代表性。但它却是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如果开发得当,便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也并非一味地保留旧厂房,但是它或许能为新建项目提供一定的启发,在设计规划上融入后工业风格,体现出历史的延续性。是亚洲唯一的葡萄酒文化聚集区,完全可以将这一区域打造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包含葡萄酒文化传播、葡萄酒旅游纪念品开发以及各种风格酒吧等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创意设计。国内许多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往往就文化产业而论文化产业,其实,文化产业有许多的组成部分。其中,“设计”就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深圳市早在2005年就已经提出把打造“设计之都”作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西欧、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地都把“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我市的创意设计目前还仅局限于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低端领域内。就拿我市包装印刷业来说,目前,平面设计创意人才基本属于空白,所提供的果品、酒类等的包装制品也相应地粗糙低劣;我市的制造业企业也大都缺乏对产品造型设计的重视,造成同质化的竞争严重,往往品质过硬但却卖不上好价格;有的企业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但是不注重企业形象的推广。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除了企业自身要重视创意设计这一环节、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建设外,引进或培育一批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影视广告制作、建筑与室内设计等机构迫在眉睫。

总之,作为产业的创意设计,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低端竞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文化产品制造与旅游工艺品产业。隶属文化产业层的文化产品制造业由于面对的是外部市场,对于县域这样一个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的依赖性较小,是县域文化产业应当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文化产品制造、交易业包括旅游纪念品生产交易、家居装饰品生产交易、文化用品生产交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生产制作及销售等行业,并且与创意设计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

长期以来,我市的旅游工艺品仅仅局限于能够体现神仙文化的丫丫葫芦、鹅卵石、八仙肚兜;能够体现精武文化的仿古兵器、战船模型;能够体现海洋文化的贝壳项链及各种摆件等几个门类,缺乏创新,创意低下、设计老套,根本无法满足更高层次广大游客的需求,急需提升产业档次。一是加大这一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生产企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寻找销路。二是搭建平台,通过组建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等形式,每年举办一次民间工艺美术品展,为工艺美术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业户及业余爱好者进行产品展销、合作交流及经贸洽谈提供平台。三是加强文化技能技艺的培训。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让更多的人掌握一技之长,形成产业规模,同时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四要大力培养市场主体,扶持以“公司+农户”、文化专业户等形式,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我市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

5、会展、体育产业。

会展、体育产业是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体育赛事活动,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交通运输、餐饮及相关服务业的一种新兴产业。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阳光、沙滩、气候适宜,特别是位于环渤海城市圈的中心以及潮水机场、龙烟铁路的建设,使对于承接京津等北方地区的会展活动有着特殊的优势。

一是加快会议及体育场馆建设。加快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各类会所及网球、高尔夫等体育场馆的建设。同时,应加强政府主导的会议及体育场馆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会展业中的主导地位。二是举办好葡萄酒节会。借助“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美誉,充分利用国际葡萄酒节这一平台为葡萄酒造势,提高产区在葡萄酒产业中的分量和影响力,实现“中国葡萄酒看,葡萄酒看”的目标。策划相关文化活动,通过承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葡萄酒论坛、展览、赛事等活动,制造“眼球效应”,以此为突破口激活会展产业发展。

6、新闻出版发行与包装印刷业。印刷包装产业在我市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随着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壮大发展以及市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的迅速膨胀,对高档包装印刷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市印刷企业无法满足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壮大实力”的原则,大力发展印刷业,重点支持辅助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和宏利包装彩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书报刊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外商投资印刷业,积极运用数字化印刷,个性化印刷等国际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印刷企业,鼓励发展“专、精、特、新”印刷企业,力争我市印刷能力和水平在市处于领先水平。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发行行业以连锁经营为主线,强化主业经营,探索多元发展,全力构建以市新华书店、市邮政局、市日报发行站为龙头的以城乡基层发行网点为依托的发行传输经营格局。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1、组织、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强有力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成员应当包括财政、税收、发改、工商、贸易与信息化、统计、旅游、文化等部门。二是从政府渠道和大众舆论两方面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全民大众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把文化产业纳入考核体系,形成衡量各级领导政绩的不可或缺的指标,并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文化产业意识、知识的掌握。三是建议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并委托专业机构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并根据国家、省、市已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制定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或政策实施方案,包括新创办文化企业的免税政策、出口退(免)税政策、鼓励捐赠文化事业政策以及土地、房屋、注册、审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真正做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会展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硬件环境,加强招商的专业性。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与境外企业对接,让最有投资意愿的文化企业找到最合适的投资土壤。二是发挥龙头文化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有实力的非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服务,增加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数量,扶持壮大阁旅游有限公司、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省级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鼓励创业。各类服务型中小文化产业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充。将文化产业创业纳入创业服务的范畴,并加强对文化产业创业的培训与指导。

3、人才保障。一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在文化产业人才使用上,要打破常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使之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对于我们自己的高水平人才,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形象,打破学历、职称、职务、年龄等限制,不拘一格大胆启用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各类文化人才,让他们脱颖而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制定专门的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由于县域在人才吸纳上的能力有限,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上。二是将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作为省内唯一、全国第二所以文化产业为办学方向的院校,开创了国内文化产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学院落户,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之一。首先,学院凝聚起的国内知名文化产业专家学者能够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丰富的信息,或许可以成为我市项目引进的桥梁。其次,学院能够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再次,学院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利用,实现产学研相融合。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和“校府合作”,不仅可以委托文化产业学院对我市企业及政府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同时我市的文化企业也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促进人才培养。

第3篇

论文摘要:白酒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将逐渐走向整合的时代,品牌战略越来越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对品牌营销战略的整体的思考,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许多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如何建立品牌特色,长久地生存和发展成为众多白酒企业关注问题。

白酒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具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在步入成熟期,从2004年开始白酒产量稳步回升,2008年突破500万t,整个行业从追求产量向提高吨酒产值发展,行业整合开始加剧,竞争从无序进人有序,对品牌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以资源为基础,以品质为核心的目标营销时代已经来临。

1目前我国白酒市场发展的特点

①高端品牌竞争格局稳定,占据了行业中主要的销售利润。随着2006年的粮食白酒消费税比例税率的下调,以及2008年开始实行的两税合并的税制改革,构成对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实质性的利好,同时国家对优势白酒企业进行扶持,实现行业资源的整合,近几年随着行业集中度日益的提高,利润越来越向一些全国性名酒和区域性名酒集中,2005年整个白酒行业销售利润为74.78亿元,而位于行业前四名的茅台、五粮液、沪州老窖和汾酒的销售利润就为35.14亿元,占全行业的46.99% ; 2006年整个白酒行业的销售利润为100.2亿元,行业前四名的销售利润就为52.78亿元,占全行业的52.67% ; 2007年整个白酒行业的销售利润为149.16亿元,行业前四名的销售利润就为84.56亿元,占全行业的56.69% a 2008年白酒业的消费总量依然在增长,而高档酒的大幅度提价,使行业利润更向高档酒集中,不到10种的高端白酒占据市场份额的82.8%,当今中小白酒企业的白酒品牌全国约4万家,几乎全部要都归类到地方品牌的范畴,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其中60%的企业亏损,20%勉强能维持生计,15%微利,只有5%在稳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白酒市场立足,对于缺乏品牌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中小酒厂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②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导致地方小企业竞争无序。中低档白酒的生产高度的同质化,进入门槛较低,在投资少、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加之涉及到地方财政收人,地方政府的保护,在2004年以来一大批地方中小酒业纷纷进入市场,在县级以下地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逐渐形成自己的区域性品牌。这些中低端白酒不仅在生产技术上同质化,在营销技术、品牌地位和价格定位以及广告传播策略等方面也高度的同质化,使消费者难以形成对品牌的忠诚,生产企业由于规模狭小,也难以实施较大力度的营销规划活动,只能依赖终端的推介,这使生产企业缺乏与终端讨价还价的能力,导致开瓶费、陈列费、人场费等费用水涨船高,使终端管理完全失控,许多企业因此陷人困境。同时,由于酒类产品,消费者很难鉴别其质量,产品的同质给假冒产品以可乘之机。

③外来资本的大量介人。白酒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由于其行业同时具有生产资源的垄断性,储藏阶段的升值性,以及消费的奢侈性,这些独特消费特征构成了白酒较高的持续盈利能力,同时白酒行业中低端品牌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由于各地方政府的保护,企业扩张速度相对缓慢,同时,由于白酒行业是粮食消耗性产业,国家在产业政策上也对其进行结构性限制,鼓励大型企业的发展,限制小型企业的盲目夸张,这给白酒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空间,给外来资本提供了介入的机会,一些外来资本近几年不断地非理性地流向白酒行业,对中低端的白酒进行品牌整合,这给业内带来了新的血液,抬高了白酒行业的进人门槛,加速了业内的结构整合,也改变了以往白酒的营销模式,标志着白酒业品牌营销时代的来临。

④白酒行业正面临着替代品的巨大挑战。当前白酒正在受到饮料、啤酒、葡萄酒、黄酒、果酒等替代品的挤压,其产销量在饮料酒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低耗、营养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人们喝安全酒、喝高档酒的意识,加上媒体的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地发生了改变,白酒的销量有所下降,而啤酒和葡萄酒的销量连续走强。另外,洋酒也与其它行业中的洋品牌一样,经过十年中国市场的摸索,在中国的酒市场中其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的提高。

2白酒企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①品牌缺少内涵。一些酒厂对品牌的理解还停留在知名度阶段,以为只要有知名度就能成为名牌产品,忽略了产品内在的核心价值,随意拉来某一名人为企业代言,与企业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完全不相干,不仅造成营销费用的浪费,也无法树立起品牌形象。

许多地方酒选择与当地文化的嫁接,把地理特征、地域文化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但由于地域特色浓郁,不具有企业特征,无法进行自我保护,造成一个省甚至一个县涌出十几家小酒厂,挤兑企业品牌资产,企业也无法进行品牌扩张。区域性品牌限制了在其它地区建厂,也破坏了企业品牌的核心概念,这使区域性品牌无法走向全国。而在本土市场一旦遇到强有力的全国性品牌的竞争,由于只有一个区域市场,缺少其它区域市场的支持,也很容易被取而代之。

②品牌延伸过多,定位不清晰。无论是高端白酒企业还是地方白酒品牌,都在进行品牌延伸,从几元到几十元以至几百元的白酒,虽在外包装上有所差别,但同属一个品牌,消费者无法明确的区分其内在品质的差异。有的甚至价格相近,企业自己都难以描述清楚的同宗的不同系列产品,相互挤压,相互争夺,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模糊混乱。

也有一些名牌企业与经销商或其它产业的企业合作生产白酒,冠以名酒企业的商标,利用品牌的无形资产,进行过度的品牌延伸,由于监管不力,造成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对主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有些是延伸品牌的定位与现有定位不一致,进而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③企业策略的短期化,重视终端促销,品牌战略缺位。由于酒店是中高档白酒消费的主要场所,酒店顾客是引导白酒消费潮流的主要群体,因此多数企业缺少统一的品牌管理,以酒店促销拉动分销,通常采取的促销方式有:免费品尝、附带赠品、优待券、酒店促销导购、开瓶费等。多年来许多酒厂都是这样操作的,一些有实力的酒厂甚至采取排他性的手段买断酒店促销权以阻止竞争对手进入酒店。这造成白酒进店费年年攀高,酒厂在酒店销售的大面积亏损,一些酒店随意抬高零售价格,也会抑制产品的销量,而一但出现其它更大资本的酒厂的促销,企业由于缺少品牌根基,往往被淘汰出局。

3制定白酒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的核心就是创建品牌的核心价值,所谓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企业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并能使消费者清晰的识别、认同并记忆的独特的品牌个性。这是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中心,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它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并认牌购买的主要力量。企业要建立品牌的核心价值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①企业要针对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细分,并进一步确定目标顾客群的需求。许多企业都在做着细分工作,但大多是从内向外的,是针对企业产品结构的细分。而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缺少深人的研究。如目标顾客喜欢的酒的香型,度数,如何评价口感、如何选择,在购买新品时最在意哪些因素与环节等缺少深人的调研,从而企业所确立的品牌个性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②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消费习惯。费者的心智是一个不大的容器。许多东西在消费者的心智上是已经存在的,关键是要你去了解它,并使自己的产品与之产生某种关联,品牌就是一个挂钩,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要与目标顾客群认知的白酒相一致。才能引导消费者对相关品牌的购买。但更多企业错误地将白酒定位于“绿色、健康、高科技”等概念,比如“纯净酒”、“有磁化技术,对肝脏有好处”等。这些都违背了大众对白酒的认知。虽然白酒企业应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重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酿造技术相结合,但消费者不会接受任何现代机械生产出来的白酒,他们宁愿相信老工艺、老字号。像国外那些成功的洋酒品牌,它们在不停的强调和标榜的是:手工生产、使用年老富有经验的工匠、它们甚至只字不提用“精密仪器勾兑”,而是经验丰富的调酒师凭灵感调制,他们给你演示的是一个个巨大的木桶,在酒窖里静静的沉睡着,十年、二十年……,只因在顾客心智上“酒还是陈的香!”

③确立独特的品牌个性。业只有深人的了解消费者的心智才能找到产品与消费者心理连接的切人点,建立起独一无二的品牌个性,并以人性化的表达激发消费者的潜在动’,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促使消费者选择那些独具个性的品牌。换句话说,就是要给顾客一个简单、明确的信息,“你是什么?”并与消费者心智上的位置连接起来,给消费者一个购买你的产品的理由。但品牌的核心价值不能只有一个概念,必须要为你的品牌承诺找到充足的理由,并能说服消费者认同,要有丰富的内涵,才能打动消费者的情感,通过品牌持续不断的传递某种指向性的价值信息,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进而使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情感偏好。

第4篇

关键字:PEST;宏观环境;啤酒;行业前景

作者简介:王铁山(1972-),男,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深圳金威集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科学。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省市、国家以及大到全球的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PEST分析)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宏观环境又称一般外部环境,是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因素和具体内容可能会有差异,但一般都采用PEST模型[1]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为避免流于空泛,论文以我国饮料产业中的啤酒分支为例,实例说明PEST模型在啤酒行业前景分析上的应用。

二、政治法律环境(P)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政府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市场进入、竞争活动或利润这样一些市场经济关键变量进行全面限制。以啤酒市场为例,国家和地方在相关政策中有许多规定和限制,这对啤酒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产生极大的影响。

1.加入WTO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进口啤酒的关税从以前的35%下降到12.8%,啤酒行业更容易受制于外界经济运行的波动。但作者认为[2],加入WTO并不会对中国的啤酒产业产生太大的冲击,原因如下:

①受啤酒产品新鲜度和运输成本的限制,采用国际贸易进行啤酒商品进口输入的优势不大,关税的下降并非国外潜在进入者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即使关税有所下降,国外主要竞争者的理性选择仍然是采用以本地生产为主的方式。

②从需求的市场结构来看,中国的啤酒市场一直呈现高档产品约占10%,中低档产品约占90%的金字塔结构。进口啤酒一般定位在位于塔尖的高档啤酒市场上,一般是在5500元/吨左右的高档啤酒,而国内啤酒的出厂价一般只有2000元/吨,从整体而言,它们不会对我国啤酒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③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国内注重质量的啤酒企业大部分使用进口大麦,每年尚需进口200多万吨大麦。大麦进口关税由30%降到9%,降低了国内啤酒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中国啤酒企业相对于国外进入者的竞争能力。

2.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有“四个转变”,分别是: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作为中国酿造产业的主力军,啤酒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度较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中国的总体啤酒产业政策就是积极鼓励、适当发展。

中国轻工业总会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将啤酒工业的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制定了三项具体政策:一是国家经贸委设立啤酒工业结构调整改造专项投资;二是择优扶强,重点支持10个民族品牌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使其在国内市场的集中度达到40%以上;三是以品牌为龙头,支持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实施跨地区、跨产业的联合兼并,或采用其他多种形式的控股、参股、企业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资本化经营,使知名的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地扩张、高起点发展。

3.税收影响。国家对啤酒业采取了高税赋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外,还从量定额地对每吨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费税以及33%的所得税。这种高税赋会给啤酒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这恰恰造成了中国啤酒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因为高税赋能给当地政府财政收入带来的可观收入,使其有了盲目建厂的冲动。

另一方面,国家从2001年5月起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的出厂价的25%和15%消费税税率的从价征收办法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此次税收调整使白酒产量大幅度下滑,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为白酒的替代产品,此举却有利于啤酒、葡萄酒的行业发展。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央政府已经多次运用宏观政策的力量,力图整顿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惯性”。一些既得利益者唯恐市场化后他们的利益丧失,因此尽量维护这种“惯性”,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啤酒市场竞争中的地方特色。

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经济增长,争相投资于见效快、回报率高的消费品加工业,结果导致各地出现大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重复建设,使地区间的竞争加剧。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都实施各种保护措施以维持本地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用行政力量阻挡更有竞争力的外地产品的进入,让消费者喝本地产的啤酒。从总体来看,不让更有效率的企业生产而让效率较低的企业生产,显然是不利的。所以,我国啤酒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缺少强势的全国品牌,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三、经济环境(E)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1.GDP情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3],如图2所示。

解三明等人利用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十五”及2006-2015年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得出以下基本结果:“十五”期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2006-2015年间,可实现7%或略高的经济增长[4]。

林毅夫认为,美国能长期维持3%的增长速度已经是相当不错,而中国经济则可以再维持30年左右的8%-10%的快速增长[5]。

2.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对啤酒产品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这成为我国啤酒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图4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如图4所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3]。

四、社会文化环境(S)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84万人,出生率为12.09‰;死亡人口892万人,死亡率为6.81‰,自然增长率为5.28‰,每年15-65岁新增人口数量在1200万左右。

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啤酒年消费量显然与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在中国,一般而言年青人的啤酒消费量大于老年人,而城市人口的啤酒消费量要大于农村人口。笔者认为,在中国啤酒消费能力的变化上将取决于以下两种相反作用的因素对比:

①中国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且,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3],见表1。这种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逆转,这可能会弱化啤酒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

②中国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已是大势所趋,2006年到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外来工人口比重排在前4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比例较高的17个大城市占了全国外来人口总数的45%。随着中国政府“城镇化”政策的纵深推进,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将不可避免,这种居民身份的变化又可能导致啤酒消费能力的上升。

表1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表

年龄结构标准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25年(预计)

2050年(预计)

占总人口的比例(%)

0岁~14岁

33.6

27.6

21.3

~

~

65岁以上

4.9

5.6

7

>12%

>20%

老少比(%)

14.6

20.2

29.5

~

~

年龄中位数

22.9

25.3

32.6

~

~

虽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啤酒生产大国,但是这个称号只是从总量意义上而言的,从人均消费量上看,并非如此。可喜的是,中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正快速上升,中国啤酒市场的潜在市场容量大有可观:

①中国酒类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发生改变。90年代初,中国人均的年啤酒消费量只有6升,而到2006年则攀升为23.5升;并且中国啤酒占饮料酒的比重也不断攀升,啤酒正在成为极受欢迎的饮料酒。

②人均年啤酒消费量仍有上升空间。目前,世界人均啤酒年消费量为28升,而捷克已达到了163升,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美国是82.51升,作为和中国居民生活习性相近的邻国日本,也达到了56.8升。

③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国家推行“三农”政策,200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7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比上年末减少517万人。庞大数量的农民存在消费需求却长期得不到满足,随着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势必会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五、技术环境(T)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与科学技术大的飞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啤酒生产告别了手工作坊进入工业化阶段。20世纪,以微电子及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啤酒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啤酒也从原来的贵族产品变为平民产品。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作为传统产业的啤酒工业也将发生革命性和彻底性的变化。

①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日本朝日啤酒凭借对啤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发明了“纯生啤酒”,给世界啤酒工业带来一场革命。而我国广州珠江啤酒公司,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引进走向了辉煌。日前,随着PET瓶涂层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塑料化包装的轻便、安全、环保等优点日渐突出,这种科技进步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拉动广大农村市场需求。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上述技术创新可以达到使整个产业跳跃发展的效果。G-K模型中提出了关于创新的思想,也就是说在产业中出现新产品替代以前的旧产品的情况可以避免产业走向衰退期,而直接走向新的增长期。

②信息技术的影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捕捉有效的信息才能果断决策,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更短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协调和控制工作。将营销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建立包括销售、采购、库存、财务管理和控制等核心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啤酒企业的重要的特征。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强调了正向流:由制造商——>消费者;而忽视了反向流:消费者——>制造商,消费者只是产品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双向传递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成为现实,并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调研工具。制造商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消费者的偏好等等,更好,地实现营销的最终目标——满足客户的需求。

六、PEST行业前景探究结论

通过以啤酒行业为例进行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我们就不难对我国啤酒行业前景作出如下推断:未来十年中国啤酒行业整体看好,产量继续稳步上升,外资收购和资产重组持续加剧,市场结构趋于垄断竞争型,会形成几个大的啤酒集团控制国内啤酒市场70-80%左右份额的局面,其余为一些二级啤酒集团所占有。我国啤酒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一些品牌号召力比较强的老牌企业或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大企业通过不断地兼并、外地建厂的手段不断扩张,完善全国布局,积极扩大产能,成长为中国本土啤酒企业第一梯队,以青岛、华润、燕京为代表。以珠江、金威、金星为代表的的第二梯队也明显感觉到了近几年啤酒行业大军压境的局势,一方面积极与国际啤酒巨头结盟,如珠江与英博,金威与喜力,另一方面都在纷纷走出自己的根据地,向外拓展,以巩固自己在第二梯队的位置,避免被兼并的危险,并同时积极向第一梯队靠拢。而一些地区性的中小企业最终或者难逃被兼并的命运,或者倒闭退出市场。

总之,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想成功的制定本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就应该熟练运用PEST模型,全面采集,认真分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Petersen,H.C./Lewis,w.c.《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版社,2002,p69-79

[2]王铁山,KW啤酒集团市场拓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商学院,2007,P18

[3]国家统计局网站,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