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19
导语:在中学生英语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用下列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课文中可能会谈到的内容。
1.Whatdoyouthinkthispassageismainlyaboutaccordingtothetitleandthe
picture?
2.Whatwouldyouliketoknowaboutfromthispassage?
3.Whatquestionscouldyouraiseaccordingtothetitle?
4.Whatwouldyouwriteaboutthistitleifyouwerethewriter?
二、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众说纷纭,异彩纷呈。如:
教高一Unit9ComputersLesson34时,可问Withthehelpofcomputerswhatdoyouthinkwillhappeninourfuturelife?
教高二Unit5CharlieChaplin(2)Lesson19时,可问WhatwouldyoudoifyouwereinCaliforniaatthattime?Why?
教高二Unit9SavingtheEarthLesson33时,可问Whatwillhappenifwedonotpayattentiontotheproblemsofpopulationand
pollution?
三、课文复述法:在学生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如:
教高一Unit19JobsLesson74—75TheSecretisOut可以不断更换人称让学生复述:①SupposeyouareMr.Pattis\Mr.Little.TrytotellthestoryaboutMsKing.②SupposeyouareMsKing.Trytotellthestoryaboutyourself.还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改为四个短剧,然后进行表演。
教高一Unit22Lesson86—87BritainandIreland,教高二Unit1Lesson1Disneyland,Unit7CanadaLesson26等课文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导游,为游客作介绍:Supposeyouareaguide.PleasemakeanintroductionofBritain\Ireland\Disneyland\Canadatoagroupofvisitors.?
四、读后续论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熟悉了课文的所述的故事、剧情或事情之后,引导学生预测能“自圆其说”的故事结局、续编剧本、或者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如:
教高一Unit18TheNecklaceLesson69—70时,可提出:HowwasMathildewhensheheardthenecklacewasmadeofglass?Whatwould
shedo?WhatcouldyoudoifyouwereJeanne?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和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课后还要求学生续写剧本的结局篇。
教高一Unit19JobsLesson74—75TheSecretisOut时,可提出:WouldMsKingstayatMr.Little'scompany?Whyorwhynot?Pleaseimagingtheendofthestory.
五、作业开放法:尽管目前在各类英语测试中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出题,但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应当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开放型或半开放型题目,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想象穿越时空,得出多个合理的推测,而不是单一的答案。如:
1.每上一个课时,可要求学生用该课时新出现的词汇和句型造尽可能多的句子;并要求成绩较好的同学将这些词汇和句型写在自己编写的故事或对话中。
2.对于一些连词和句型,也可设计半开放型的题。如,YesterdayeveningIwasabouttogooutwhen.
3.经常布置一些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相当有益的。
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这就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只传授给学生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发展,还要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在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前进,进而引导他们主动地进入教学活动中。
二、精心策划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和策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主要在备课环节完成。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分析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对他们知识掌握情况、个体差异、认知水平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恰当、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首先,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教学过程中,由已知引出新知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到新科学习中。恰当的衔接点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迁移知识,以积极的状态进入到学习中。其次,突出重点。重点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掌握情况是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对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重点。同时,教师要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原则。再次,设置疑点。教师要通过质疑来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一)认识上存在问题
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存在问题,还有很多家长与教师的认识也不到位。他们基本都认为英语学习只需要会做题就可以了,还开口说什么,没有那个必要。而且农村各方面的条件也不好,学生们也没有开口说英语的那种语言环境。如果没有那样的环境,学生们很难主动的去开口说英语,这就好像出门在外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那么自己说家乡话就会感觉有点不对味。然而在农村地区,基本上就没有需要开口说英语的环境。而且即使老师,基本上也是在课堂上说英语,而不会在课外遇到学生时也用英语,缺少了教师的这个环节,农村中学生基本就已经丧失了说英语的机会。而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去主动的为学生们创设说英语的情境和氛围,那么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就基本被断绝了。没有环境,不练习,如何敢开口?
(二)学生自身的心理所限制
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他们感到困难的是笔头上的困难而不是口头表达上的困难。但是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却与他们的情况相反,他们困难的是不知如何克服口头上的障碍,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相对城里的学生,农村的学生将面子看的更重,也正是因为如此重“面子”,很多农村的中学生都对开口讲英语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他们怕一开口就出错,怕出错后被老师责备、被同学取笑。这种畏惧心理,让农村的学生直接就不敢开口去说英语,即使是开口,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思维和顺利表达。
(三)学生的基础薄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中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并不是一直都这样,他们不敢开口说英语也与他们的基础薄弱有关。农村中学生的基层薄弱是众所周知的。有很多农村地区是近几年才开设的英语课,但是由于师资与其他资源的匮乏,使得农村的小学学校基本上都不重视他们的英语教学,基本也没有考虑过要然他们去开口说英语。很多农村的学生因为小学的时候就很少开口说英语,到了中学之后就更怕开口说英语了。
二、让农村学生敢于开口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减少心理上的负担
对于农村学生,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句亲切的问候都能够激发出他们开口说英语的勇气。例如在抽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语言不同所起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如用“You,please.”那么学生往往感受到的是教师的威严、严厉,回答也会显得战战兢兢。而如果用“MayIaskyousomequestions,mylittleboy/girl?”或者是“Mydear,I’msureyoucananswerthequestion.Right?”。那么,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从而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慰藉,让他们有主动开口去说的勇气。
(二)赏识学生,让学生能够有开口的自信
对于那些不愿意或者是害怕开口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把握时机,通过简单的鼓励,期望信任的眼神,来让学生可以从心底里爆发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对农村学生进行鼓励,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需要及时。很多农村学生对自己的进步、荣誉都非常敏感,如果教师能够在他们取得进步和争得荣誉的时刻给予他们鼓励,可以让他们更加的努力。即使是学生在说的时候出现了错误也不可以立刻去纠正,而应该在其说完之后先肯定其优点、进步,再进行纠正,否则会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焦急等障碍,更加的不敢开口去说。
(三)获取家长的支持
目前,国外如美国等国家对聋人英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较多,但多是属于第二语言方面的论述。对于中国聋人学生来说,手语是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而英语则是第三语言。国外聋生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但无法很好地适用于国内的聋生英语教学,这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本世纪以来,国内聋生英语教学的研究逐步发展,对具体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回顾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国内聋人学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2.1文献的收集与分析
笔者于2013年9月以“聋人英语”、“聋校英语”、“聋生英语”、“聋儿英语”、“聋哑英语”、“聋英语”、“听障英语”、“听残英语”作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期刊类检索相关文献,时间选择“从1949年到2013年”,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选择学科领域为“全选”,匹配为“模糊”。经过收集整理,选择关于我国聋生英语教学的文章53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几年关于聋生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加,这是我国聋人教育水平提高及重视英语教学的结果。从文献的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是经验介绍和思辨性的总结,只有三篇文章是调查研究,没有实验性的定量研究。从文章的质量来看,有四篇文章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教育类的《中国特殊教育》上,而外语类的所有期刊至今未见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这说明聋人的英语教育研究正处于起步状态,还没有引起外语界乃至语言学界的关注。从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探讨最多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其次是对聋生英语学习方面的研究,再次是对聋校英语课程设置和聋生英语教师发展的论述,还有一部分是关于教育技术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以下将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分析。
2.2研究内容归纳分析
2.2.1聋生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法分为三个层次:途径(Approach或methodol-ogy)、方法(method)和技巧(technique)。途径是指语言教学的理念,基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方法是依据途径来有序教授语言的总体规划,途径是公认的指导理论,方法是理论应用的过程,一种途径可有多种方法实现;技巧是教学中所运用的具体手段,如用工具、计策及小谋略来直接实现教学目的,技巧必须和方法、途径保持和谐一致[6]。(1)聋生英语教学的途径。聋生英语教学中存在口语教学和手语教学两种不同的观点。如杨瑞霞坚持聋生必须学习英语发音,这样可以提高中国聋生英语口语包括读话的能力,虽然聋生的口语可能不是很清晰,但这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改善[7]。而邓鸿雁认为教师可用中国手语进行聋人的英语教学,中国手语可加深聋生对英语的理解,并可让聋生用美国指语表示26个英语字母;但他并不完全排斥英语口语教学,因为通过口语教学可让聋生看到教师的口型,从而理解英语发音[8]。在聋教育领域,手语教学和口语教学是长期争议的话题,两者在对立和调和中发展,这体现了对聋人语言学习本质的不同认识。而对健听人来说,英语教学途径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他们习得的第一语言就是本族语的口语和书面语,英语是第二语言,可以根据语言习得的特点采用听说教学。对聋人来说,各地中国手语一般是当地聋儿首先习得的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9],英语是聋人的第三语言,对聋生第三语言及其教学本质的认识还未有深刻的研究,所以在聋生的英语教学中,盲目坚持手语教学、排斥口语教学或只是采用口语教学的观点、抛弃手语教学的方式并不可取。目前来看,比较合适的做法是两种途径结合,在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2)聋生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学法在外语教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到任务型教学法,过去一百多年的语言教学史上出现了几十种不同的外语教学法[10]。这些针对健听人的教学方法无法照搬到聋生英语教学上,但可以根据聋生的特点进行借鉴改编,如许磊把奎恩教学法作为教初学英语聋生的一种手段,教师可用动作、表情、实物等促进聋生的视觉学习能力,培养聋生对英语的感官认识[11];张大利认为,聋生的英语学习有其特殊之处,他们主要是靠视觉器官,以动觉、触觉进行辅助学习,可用“三合一”教学法进行施教,即把教学内容用英语讲述,再翻译成汉语和手语,最后可把英语用板书或多媒体呈现出来,同时辅以“读话”方式[12];丁祖保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为初学者设计了“音标-音素-字母”三位一体教学法,26个英语字母的教授不是按照字母顺序进行,而是采用了同一音素的字母归为一个教学类别来进行教学[13]。从上述对聋生的英语教学方法来看,虽然能根据聋生的实际进行创新,但还未能结合语言学理论使教学法多样化和系统化。(3)聋生英语教学的技巧。技巧在聋生英语教学中最为丰富多样,如杨小玉探究了提高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四种方法:一是借助视觉观察、教具和课件等发挥聋生的视觉特色,增加聋生的记忆渠道;二是用情景教学法、游戏等提高聋生的识记热情;三是帮助聋生了解构词规律,提高记忆效率;四是用美国手语加深记忆[14]。李梅提出,根据英汉语各自的特点,先把复杂的英语句子分割开来,用英汉语对照讲解,让汉语辅助聋生学习英语[15]。马同梅则通过图表比较、英汉翻译比较、形体语言比较等技巧来教授聋生英语语法[16]。这些技巧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聋人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
2.2.2聋生英语学习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注重对语言本身(特别是对语言的描写)和教学方法等学习客体的研究,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只有研究个体学习者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17]。健听人的外语教学研究重点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聋生的英语教学研究也对学习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为聋人,杨军辉、陈少毅介绍了聋人学习英语的经验,即要树立信心、培养兴趣、选择好教材、持之以恒便可成功[5,18]。余婧分析了聋生英语学习出现的典型错误,并提出教学对策;由于聋生缺少发音的帮助,受手势语的影响,常会出现“词语记忆模糊”、“语句成分残缺”、“语言理解歧义”等错误,这需要对聋生进行语言方面的强化刺激,包括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19]。张松柏用观察、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影响聋人英语学习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聋人的英语学习主要靠视觉输入和文字输出;英语对中国聋人来说既是外语,又是第三语言;汉语和中国手语共同辅助英语学习[20]。胡孟用问卷调查了浙江省聋人高职英语学习的现状,发现聋生的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不满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编写,课外也不进行预习和复习[21]。与健听人英语学习的研究相比较,对聋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策略和自主性方面还缺乏深层次的探讨。
2.2.3聋校英语课程设置与聋生英语教师发展
课程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教育方针的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得到实现[22]。普通大、中、小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体系渐已成熟,师资队伍也日臻完善。而聋人英语课程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季蓉芳对上海市九年段聋校英语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各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年级起点不一致,课时安排也不同;所调查的四所聋校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且都是普通学校使用的教材;四所聋校的九名英语教师中只有两位是专职聋生英语教师,其他的都是兼任聋生英语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大部分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其中只有一所聋校形成初步的英语教学体系[23]。李响认为,很多聋校没有建成完善的英语课程体系,主要障碍是聋校缺乏英语专任教师以及现有的教师在聋人英语教学方面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等;应该加强对聋人英语教师的培训,推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24]。如何解决聋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谢蓉提出:要转变传统的聋校英语教学模式,把英语与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学科互补,增加聋生的英语学习兴趣[25]。章苏妮介绍了上海第四聋校启蒙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英语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分目标,对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实施等作了详细的论述[26]。关于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马宇论述了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课程开设所需的教材、师资、教学考核等提出了建议[27]。
2.2.4教育技术设备在聋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今,各种先进的现代技术设备层出不穷,普通学校的英语教学课堂基本上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课外英语自主学习网络的建设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便利。但这些健听生使用的教学设备并不完全适合于聋人的英语教学,聋人教师们可以选择改造一些设备在课堂使用。耿晓丽、宋博等把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聋生英语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设备集白板、投影仪、感应笔和计算机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和课堂教学实际,即时、灵活地编辑调用资料,解决了PPT课件的固化问题;电子白板还可以让聋生重温教师上课的过程,补充完善课堂笔记,有利于聋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28-29]。在多媒体应用方面,孙志芳等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较好解决聋生的英语学习困难;聋生是通过“看话”而不是“听话”的方式学习语言,多媒体可以强化视觉刺激,加深对英语的印象;聋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较强,可以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实时将教师的口型、面部表情和手势等放大投射,因为聋生对教师的动作记忆比文字要强,擅长记住看到的口型和手势[30]。在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方面,朱雷、邢伟把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应用到听障学生的英语项目学习中,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视觉补偿优势,促进听障生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1]。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英语教学与教育技术的结合已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简称CALL,起始于20世纪中期)转入技术改良的语言教学阶段(TechnologyEnhancedLan-guageLearning,简称TELL,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即从辅助语言学习提升至支持语言学习的层次[32]。而国内对于教育技术在聋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大多还停留在CALL阶段,这需要聋教育研究工作者尽快更新观念,在使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聋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便利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3中国聋人学生英语教学研究的不足
我国的聋人英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对聋生英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3.1缺乏对中国聋生英语教育政策的讨论
国家的教育政策直接影响着聋生的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而我们对政策的了解和执行不能很好地为聋人英语教学服务,如2011年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普通高校要创造条件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完善盲、聋、重度肢体残疾等特殊考生招生、考试办法,聋人参加各类外语考试免试听力[33]。但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聋人大学生们并没有在听力项目上得到照顾,这需要我们根据现有的残疾人教育政策制定聋人英语教学测试的具体办法。另外,国家对聋人大、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政策指导,从事聋人英语教学的工作者可以开展调查研究,为相关的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3.2没有建立中国聋生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
中国聋生的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多是参考健听人第一语言习得或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虽然根据聋人的学习特点做出了改进创新,但只是停留在具体实践的层次,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在于研究者对中国聋人英语本体的认识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有些研究以美国聋人的英语学习作为中国聋人英语教学的依据,但中国聋人的英语是第三语言,美国聋人的英语是第二语言,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次从研究方法来看,应用语言学中的实验和语料库等科学的量化实证并没有在聋生英语教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因此,方法的滞后再加上对中国聋人英语本体的认识不清导致很难提升研究的层次,不能够发现创新理论。
3.3低层次的重复研究多
从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聋生英语教学的文章来看,多数文章是经验总结,虽有具体的事例,但无深入的论证。如不少文章讨论提高聋生英语学习者的兴趣,只是提到了具体的教学技巧,未对聋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动机等进行探讨,虽然在课堂上提高了聋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可能只是在短时间内起到效果;另外,一些文章大同小异,有的甚至稍作变化在不同刊物发表,这也可能是教学科研工作考核中量的要求导致的结果。在中国聋人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没有对聋生进行分类,因为有的聋生是先天性耳聋,有的是后天性耳聋,有的带有一定的听力和说话能力,他们对英语的感知和心理加工应该是有所不同,这也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如何解决中国聋人英语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为宏观层面的理论创新和决策打下基础。
4未来研究建议
4.1加强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
目前,关于聋校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已经不是设置与否,而是如何设置。现在招收聋人的高校、甚至高中都把英语作为必考科目,高校的聋人学院则把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程。但对于英语在基础教育的哪一个阶段开设、课时多少等问题,各聋校还没有达成共识,毕竟对聋生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英语是一门选修课,也没有必要保持一致,但我们可以进行讨论,提出一个较好的方案,供各聋校参考。作为一门课程,最关键的是教学内容,也就是教材,而教材正是聋生英语教学最薄弱的环节,除个别聋校正逐步开发自己的聋生英语教材外,大部分聋校用的是普通学校的教材,普通教材注重的多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聋人不可逾越的障碍。近年来,国内虽然有聋人英语教材问世,但无法与普通教材的系统性和成熟性相比,还没有普及推广。国外如美国虽有供聋人用的英语教材,但使用的是美国手语编写,并且英语对他们的聋人来说相当于我们聋人的汉语,所以我们也很难借鉴改编他们的教材。由于聋人英语教材用户量少,开发困难,对出版社来说无经济效益,这就需要聋英语教学研究者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教育主管部门应对聋英语教材的开发项目上进行投入支持。开设课程的第二个关键是师资。从现有的调查来看,聋生英语课程的师资来源面临困难,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很难与聋生交流,仅接受过特殊教育的教师对英语教学专业知识知之较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聋生英语师资培训项目,所以,聋生英语教师多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兼职,聋高等教育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应该探讨如何培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特殊教育能力,提供相关的培训项目,列入外语教育规划,这样能更好地提高未来的聋生英语教育师资质量。课程的第三个方面是测试,测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如何测、测什么决定了教师如何教和教什么。张松柏的调查发现,我国针对聋人的英语测试体系不完善,各聋校教师们大多是以招收聋生的几所高校的英语试题为指挥棒[20]。那么到底如何进行聋生英语测试呢?根据聋生的特点,听说不应该作为测试内容,应以写作、阅读理解或翻译为主。现有的测试尤其是聋人高考英语试卷多是英汉两种文字,而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手势语却是最重要的交流形式,虽然在课堂上教师的唇形是英语发音的样子,但手势大多是中国手语,而聋人最关注的却是教师的手势,所以可再探讨把测试与教学形式协调一致,在测试中增加手语。另外,我们未检索到关于聋人英语测试方面的研究,聋人高等教育的英语入学考试只是按照几所聋校达成的共识而自行出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体系。当然,课程的研究并不只是上述几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一门课程要有其系统性,首先要有一个总的科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每个阶段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教学测试等。可以说,深入探讨关于课程设置问题可为国家的聋人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聋生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4.2重点探讨聋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和规律
对聋生英语学习的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聋生的英语输入主要是视觉形式,而输出是以阅读和写作的形式,应该说,对聋生英语输入方面的研究稍多一些,而对于输出涉及的较少,仅有余婧归纳了在教学中发现的聋生在英语输出中的典型错误,并进行了初步分析[19]。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聋生英语输出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例如,可以用阅读理解的形式看聋生的英语输出;也可以搜集聋生的英语写作文本,建立中国聋人英语语料库,对库中的文本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再与输入结合起来,探索聋生对英语心理加工的过程,为改善教学提供参考;还可以用手语翻译、书面翻译来对比手语和汉语在理解英语上有何不同等。除了上述对聋生产出的语言分析之外,还要对聋生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人格特征、家庭环境以及未来工作中的外语需求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加深对聋生英语本体的认识,为我国聋人英语教学理论的建立打好基础。
4.3深入探索聋生英语的教学方法
目前来看,我国聋生英语教学的关键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聋生和健听人不同,他们不能通过听、说来学习英语,也很难从家长、同学处获得帮助,一般的健听人更是无法指导他们的英语学习,聋生特别是初学英语的聋生只能依靠懂手语的特殊教育老师的教学来学习英语。即使到了高校,聋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可以进行自学,但教师的指导也必不可少。所以,聋生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健听人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已到了“后方法时代”,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了,但聋人的英语教学有必要探索一个合适的系统方法,供所有的聋生英语教师参考,避免少走弯路。以上文提到的教学法的途径、方法、技巧三个层次为例,对于健听人来说,英语教学研究是从途径到技巧,而对于聋人来说,应该是从技巧到途径,先着眼于教学法的技巧层次,才能让聋生接受一门新的语言,提高学习兴趣。我们目前对聋生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正是侧重于技巧层次,这方面的文章多是论述用何种方式让聋生了解、学会英语,例如,用中国手语、汉语注解、美国指语、美国手语等帮助聋生学习,这正是目前聋人英语教学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中国手语、汉语、英语、英语手语等相互之间截然不同,各成体系,书面语和手语之间还存在矛盾。所以在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加深研究,用历时的实证研究获得数据来证实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聋生英语学习的作用程度,从而科学地使用这些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聋生英语教学“口语法”运用方面,除杨瑞霞[7]之外,也有教师认为应该教聋生把英语学成“读”和“说”的语言,如李梅经过探索实践,可以让聋生不需纸笔和手势而能够“读”和“说”英语[34],当然这种“读”是“唇读”,“说”主要是做“口型”,这种教学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更多的研究。另外,普通英语教学强调的是文化教学,但聋人现刚进入双语(手语和汉语)双文化(聋文化和主流文化)的阶段,我们是否考虑聋人英语教学侧重于应用性,而不是强调文化的学习,以免给他们造成更大的负担。可以看出,聋人英语教学理念在很多方面与普通英语教学差异较大,这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4.4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聋生英语教学
聋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无法与常人一样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但现代科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聋人克服英语学习上的困难。目前,聋人英语教学设备运用方面的研究还略显不足,主要是由于资金、设备等条件所限,一些先进的设备还未应用到课堂上。从现有的聋人教育的设备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多进行实时字幕、电子笔记等支持服务系统辅助聋人英语教学的研究,如果强调英语听说教学的话,人工耳蜗的辅助作用值得探讨;在聋人自学方面,网络辅助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全纳教育方面,同伴辅导和手语翻译等支持还需要加强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更新了教育理念,欧盟国家在聋人外语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欧洲2006年开始研究的DEAL项目(Deafpeo-pleinEuropeAcquiringLanguagesthroughE-Learning)应用网络技术为欧洲国家聋成年外语初学者创设了一个职场培训平台[35];2010年,希腊、意大利等国实施在Education2.0环境下利用个人视频网和Web2.0工具进行聋人外语教学[36];2012年,奥地利、芬兰等国家推行基于网络的英语文本与手语视频结合的“SignOn”聋人外语教学模式[37]。现在,我们进入了Education3.0和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写为MOOC)时代,完全可以进行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平台研究建立中国的聋人英语网络教学模式。
5结语
关键词 英文原声电影;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在交流和沟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障碍。电影,相对来说,是当代中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之一,它不仅大大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地道的交际用语。由此看来,英文原声电影的运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将英文原声电影作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缘于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1.缺乏大语言环境的支撑
英语的学习不同于我们汉语母语的习得,母语之所以能够内化在我们血液里,浑然天成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身处母语的大环境中耳濡目染。而英语教学脱离了英语母语环境的支撑与熏陶,无法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脱离了语言环境的语言教学,犹如树木离开了滋养它的土地,必然会丧失生命力。这正是目前英语教学的尴尬所在。
2.应试教育的指向影响
任何语言学习的最终旨归是运用。运用即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作为语言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受当前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会不自觉地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怪圈”,过分地关注读和写,而忽视了听与说。这样必然会偏离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状态依旧是“带着镣铐跳舞”。
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让高中英语教学发挥它最大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电影作为教学素材的天然优势
研究证明,人的视觉和听觉有如下特征:先看到后听到,看到的比听到的信息多,视角有局限性、听觉是全方位的,声音具有视觉联想的性质。而电影作为一种声像与画面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远比磁带和书本更有魅力,它所具备的声音和图像可以将人的视觉、听觉结合在一起,能更好的刺激人的大脑,辅助记忆。
三、英文原声电影做为高中英语教学手段之一的意义
1.身临其境——创设真实的英语情境
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为学生创设英语情境,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而让学生观看原版英文电影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以书本、磁带为依据,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英文电影不仅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交际的情景和跨越时空的实际生活场面,而且电影中的会话语言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其对话的环境及人物表情、行为等比较真实和鲜活,能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
英文电影,“语言环境直接、地道,以直观的手段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激起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英语听说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大作家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过度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比较被动,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
英文原声电影富有感染力的情节容易吸引学生,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看电影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英语单词、句子,学生们可以形成一种语感,一些句子不用背语法,听英文就能脱口而出。特定的英文电影片段带来的丰富词汇,有些在课堂上是接触不到的,但却是经常使用的并且非常地道。”
学生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会不知不觉地捕捉语言信息,情感得到激发,想象和联想得以展开,从而进入作品意境。课后也能不自觉地脱口而出一些句子,这样就大大促进了交际能力的发展。
3.文化习得——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就很好的结合了这两者。“西方文化重分析,东方文化重综合,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也充分显现出来,在英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学生母语语言系统与英语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语言的教学中,应更加注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外语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能够得到同步发展。”高中英语教材涉及了科技、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对于居住在目标语之外的人来说,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体制、生活习惯等,电影是最有效的载体。电影中有很多场景可以真实反应其年代的人文历史,甚至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画面。英文电影有如一部讲述英语国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
同时,“东西方在文化方面有很多差异,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等都存在很多和中式思维不大相同的地方。”例如《阿甘正传》中阿甘在影片最后说:‘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 a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e.But I think that maybe it’s both.Maybe both are happening at the same time.’其实命运包含着必然和偶然,必然之中蕴涵着偶然,偶然的因素促成了命运的必然。这些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及文化,丰富和促进了学生的文化认同。
4.与时俱进——聆听地道的口语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的会话,外国人的语音、语调会随着场景的改变而改变,有时甚至会夹带有不同的背景声音。而诸如此类的各种因素在我们普遍运用的听说教学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听懂了磁带的内容,但却听不明白外国人的日常对话,然而英文电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大多以书面语为主,不大适合平时口头交流。电影中所展现的是非常口语化的东西,是生活化的语言,甚至还包括在特殊场合下的用语,实用、地道,是纯正的美式或英式英语,清晰明白而发音标准。学生在欣赏电影情节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模仿和学习电影中的语音语调和常用口语,轻松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聆听到地道的英语口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高中英语教学中英文原声电影运用的具体策略
1.影片选择恰到好处
影片题材的选择恰当。英语教学中选择的影片应坚持“难度适中、思想时代感强、情节吸引人、避免晦涩”的原则。应该尽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使学生能以正确的视角来了解西方社会,也可选用反映社会不同时期文化的生活片、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故事片及轻松愉快的音乐片。如《咖啡猫》(Garfield),《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录取通知》(Accepted),《哈里波特》(Harry Porte)等。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影片语言的选择适中。要选择那些使用标准英语、语速适中的影片。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刚开始给学生播放影片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语速不是很快,容易听懂的影片。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收获情节、词句、和更大的兴趣。选择一些动画片如The Lion King《狮子王》、Shrek《怪物史莱克》、Ice Age《冰河世纪》作为开始的电影,会将学生导入一个虚幻的语言环境,培养其英语思维。
影片长短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影片可以是整部电影,也可以是片段,而且有中英文字幕。如果长度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2.听说训练有的放矢
英语听说训练是电影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影片情节有关的词汇或话题,使学生可以在观看之前对其中可能出现的词汇做好准备,从而提高学生对影视材料的理解。这样训练起来教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如在训练听力中的连读、弱读、爆破等很多语音现象时,笔者选择了影片Love Story《爱情故事》,其中男主人公Olive有一句话:“You can dish it out but you surely can’t take it.”(你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你其实不是那回事)仔细听这句话可以发现can’t中有一个吞音动作,这是美式英语。在此笔者相机提醒学生,在肯定句中can通常不重读,而是重读其后的动词。把握这一特点,学生才能清晰地辨别话语中说的是can还是can’t,否则就会把can’t当成can,听不明白。
3.相机指导精彩词句
英文影片对学生来说,语言是最大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选择电影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场景,给学生准备一些电影脚本,让学生来熟悉其内容,必要时可以将其中重要单词和句型给学生进行讲解。
对影片中的精彩词句和片段,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或模仿。选取影片中可模仿的一部分进行反复播放,鼓励学生模仿影片中人物说话的方式,如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适当积累经典语句,如《爱情故事》中“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如《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经典名言“Tomorrow is another day.”如《阿凡达》中,“I see you”中蕴涵的理解、凝视、明白、观望等无数意义以及诸如“run as fast as the wind”等生动形象的表达。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英文原声电影进行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没有精心、科学的设计,就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会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去了解所学语言的同时,还应使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对学过的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在接纳语言的同时去探寻语言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从交际法的角度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效果最佳。对课堂中的影视资料进行操练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能会花去老师更多的时间备课,如观看影片,查阅资料等,但这样的准备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信微.浅析原版英语电影对听说教学的促进作用[J].科技信息,2011,(5).
[2]尹培仙.英语电影片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
针对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因,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厌学,就无法期望其在这一学科上取得优良的成绩。老师要从当今英语的广泛应用以及英语在今后学习上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向学生进一步讲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变成其内在需要。英语教师要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上课不能随意性太强。讲课不能面面俱到满堂灌。有些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结果教师讲累了,学生听瞌睡了,学生也不知哪是重点,哪是难点,不会的还是没听懂,学习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师讲课一定要精,要有针对性。要强调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并且把难点、易错点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十分钟讲,这样讲课效果会更好。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样重要,使学生对每学期英语教学的内容,难点,重点分布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克服为难情绪,增强学习自信心。老师用饱满的激情、流利的英语、精当的教学安排、娴熟的驾御课堂能力征服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取得学生中考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一节课,要关注平时的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成高效率,高收获的精品课。每一个单元开始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单元的特点准备一个有趣的或有吸引力的导入。或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一段优美的歌词或小诗、或是一段精彩的演讲、或是对这一单元的介绍、或是一曲优美的歌曲、或是同学们的精彩的讨论。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有了学习热情,教学就事半功倍。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需要老师有百般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学生学习不出成绩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不能轻易的批评和放弃。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心理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老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平等的对待他们,尤其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对落后学生多鼓励和多帮助,少批评和少责备,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使用也就失去了他的魅力,所以,教法多变才能提高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复习一单元的单词,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方法,看谁编得生动有趣且用上的词最多;复习课文内容时,采用学生一问一答竞赛形式;复习知识点时,让一个学生讲,其他学生来补充等等,比教师在上面一遍遍讲,学生在下面听背效果好得多。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孔子曰:“知之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的学生,通过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多采取有利措施。变换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灵活多样的变换教学形式,如编课堂剧,进行值日生报告,分组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英语。利用环境因素营造英语氛围。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名人名言,办英语板报,组织学生举办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起到增加学习兴趣的效果。树立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扫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要使学生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还能使每个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应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能力相当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优势心理。回答错误的或不完全的,启发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或补充完整。这样能提高学生学英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消除了学生学英语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三、把归纳和总结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师生情感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适合毕业班学生的方法是归纳和总结。因为学生一、二、三册内容已经学过一遍,所以毕业班复习时,不管是教师讲课中还是学生的学习中,都要注意归纳和总结,使知识联系起来,成为知识链提高学习效率。练习和测试是初三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注重平时的练习的选择和阶段性考试试题的选用。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给学生选择一些恰当的练习。好的恰当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每一单元上完以后我布置一些读、写、听的作业,语法词汇较集中的段落我要求学生背诵,这样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每个单元中的阅读部分,较长一般只要求学生熟读。两个单元上完以后进行阶段性测试,恰当的测试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可以诊断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得失。同是也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情感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置身于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重视智力因素培养
在传授知识时,以新带旧,增加已学知识的重现率。并注意及时组织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
识,要求学生注意复习形式的多样化,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样,不但提高了复习效率,巩固了已学知识,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了记忆力。通过英语教学的实践表明,智力因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认识和行为都不仅限于智力活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并且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展速度和效率,如果学生学习动机端正,目标明确,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和成功,兴趣又得到加强,储备了新的能量,并培育了较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优秀学生,就必须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俗话说的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取得中考最后的胜利,教师心中必须有个全盘的计划。复习时运用三轮复习方法。第一轮,打基础。紧扣教材,细讲精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是专项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如单项选择专练,补全对话专练等;第三轮,是综合训练,也就是中考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
总之,初中毕业班的英语复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引导、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适当多出些较简单的试题,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心,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摘要】初中毕业班的一些英语教师为了迎合应试,课堂实行满堂灌,课下布置海量作业,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还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在新课改教育的大背景下,该文就如何传授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成绩,提出几点方法。
【关键词】针对性学习兴趣师生情感因素培养
参考文献:
[1]邓小华.阅读模式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6.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地基,是感知语言的触角,是实现交际,促进沟通的神经。高中阶段的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延续发展,阅读材料的词汇量与词汇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学生都产生了一时无法适应的高原现象。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秉承“狠抓基础,拓展词汇,打好根基”的阅读教学策略,从文本的构成源头入手,丰富学生们的词汇储备量,奠定阅读的基础。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1Advertising》这一单元时,笔者考虑到,随着信息传播的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广告(Advertising)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谓无孔不入。因此,在教学前,笔者采取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们以“Advertising”这个中心词汇四面拓展,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各种广告为素材,快速地说出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词汇。在学生们苦思冥想过程中,笔者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学生们日常常见的广告图片或商标,给出提示,如当教师呈现著名运动品牌安踏的商标时,不少同学立马脱口而出:“keepmoving!”通过这样的词汇互动,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关注词汇,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为随后的阅读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二、找准关键,逆向推导准确定位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明确的抽象意识,因此,对他们而言,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审美的体验,更是一个思维漫步之旅。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英语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抓文本的关键词,以逆向推导的文本阅读思维精准定位本文结构与所需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3Lookinggood,feelinggood》时,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Dyingtobethin”这篇文本时,引导学生们采取“带着问题抓关键”的阅读策略攻克难关。在阅读前,笔者引导学生以快速横扫的方式,揪出所给问题的关键,如WheredoesAmycomefrom?(圈出关键词Where);WhatkindofpillsdidAmytake?(圈出关键词Where和pills),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抓着关键找答案的阅读技巧。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由问题再阅读的逆向推导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缩小阅读范围,精准定位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长足发展。
三、瞻前顾后,精泛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学习中,瞻前顾后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把握文本,周全有效地考虑问题,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引导学生学会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泛读快速地定位文本类型、情感基调以及题末问题;通过精读,细细品味英语文化魅力,寻找细枝末节里的玄机,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提高阅读课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阅读目的,采取符合自己阅读习惯的阅读策略。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二《Unit3Amazingpeople》时,笔者在课堂阅读实践活动中,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补充了一则关于BillsGates的阅读材料,通过这则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被称为“Amazingpeople”。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瞻前不忘顾后、精读泛读巧妙结合的阅读策略,结合教材中有关BillsGates的简介,泛读找相似,精读破问题,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回答“Howcanhebecomesorichatsuchayoungage?”这个探究性学习方法。
议论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在生活中,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往往有一定的看法和主张,或赞成或反对或存疑。把这些看法和主张表达出来就是议论,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一般人认为,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学生的主要练习方向,初中应只练习记叙文,而且在现在的学生教材中也只编选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更是使一些人误以为初中训练议论文没什么必要。不过,我认为,从中考指导意见来看,加强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是一个大趋势,这其中也应包含议论文的训练。而且,一些同学容易受到记叙文的影响,把握不住文体特点,常写偏了题,或是文体杂糅。这也更说明初中开始议论文训练的必要。许多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付出了不少心血。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们得明确,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点:
1.论点不明,模糊难辨。有的同学虽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之后却漫无边际地杂谈,所叙述的事例和所讲的道理不能很好的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难辨其真正的论点。这便是主题不集中,论点不突出的表现。
2.论述详尽,偏离文体特点。议论文的记叙和记叙文的记叙是有区别的:议论文的记叙一般是概括表述的,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是为议论服务的,没有必要像记叙文那样详细展开、具体描写,更无需把“六要素”都交待清楚。
3.罗列事例,缺少分析。一些同学写议论文很容易犯的毛病是以叙代议,“观点加例子”。这样的议论文不能讲明观点,讲清道理,说服力也不强。
4.空洞说教,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任何时候都是写议论文具体分析和说理的一个好方法。只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就事说事,甚至在写驳论文时以骂代驳,搞人身攻击,就把“理”给做歪了。只有在充分说理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文章更深刻,更有意义。
其次,要注意论证的一般结构、论证方法的多样性、事例的典型性、语言的严密性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题目求新颖精当。
“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刘熙《艺概》)。题目是作品的窗口,犹如人的脸面,非常重要,有个新颖精当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题目怎样才能新颖?办法是:找“冷门”避熟套,翻新名言俗语。
古人讲求“善避”之法。避熟,避俗,自然能新人耳目。但古人同样提倡“善犯”,“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清.毛宗岗《三国演义-读法》),即利用原来的基础、框架,进行翻新,改造。
题目求新,应先求精当,必须内容自然先发的结果。做到文如其题,题文相副。如不顾内容需要与否,一味在设题上故能玄虚,硬戴上一顶怪异的帽子,哗众取宠,近似“搞笑”,使人看了全文后,有上当被愚弄的感觉,那就不是出新,而是走到歧路上了。 转贴于
2.见解求深刻独到。
文学所在认知上给人提供一些新的东西,使作品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当然珍贵,但学生所见所知甚少。更多是阐述以有的常理。“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清.刘熙载《艺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传承,讲“常理”也是必要的,但讲常理须附丽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营造出与别人不同的艺术境界,而且力求讲的比别人透彻一些,这样,常理才会“常讲常新”,得到大家的认可。
3.布局求和谐匀称。
作文的结构布局犹如人的身躯骨架,其高矮胖瘦均须适中,否则即有损美感。因此,作文要美,必须在结构上讲求和谐匀称。
中学生作文一般六百字左右,宜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尺水兴波。因此,题目切忌宽泛、笼统、概念化。所讲问题不宜于多而杂。否则,篇幅有限,面面俱到,说不清,讲不透,“贪多嚼不烂”,等于挖了一些“浅坑”,使作文看上去像一个头大身矮的“胖子”。反之,题目小一点,立意单纯集中,写起来收放自如,可以避免“矮胖”病。
当然,作文过于单薄枯瘦也不好看。有的作文给人以干巴直露的感觉,即与结构上枯瘦单薄之病相关。克服此病,古人也有提示。“作短篇之法,不外婉成章”,具体一点叫“孤者辅之”,“枯者腴之”(《艺概》)。所谓“婉”,就是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先不要“一竿子插到底”,急着把观点亮出来,这样就是“直线”发展了。怎能不单细?而是绕几个弯,一步步地廊清背景,刨根问底,把各种可能都想到,或正面剖析,或反面驳论,使文章曲线发展,这样就打开了一条比较宽的“通道”,作文的蕴涵就会丰满许多。力避平直追求曲折,才有峰回路转,层层登高之妙。
此外,结构上还应追求一种疏密有致的境界。这主要是就议论文的引用论证说的。议论文引用一些名言,典故与事例,的确能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但处理不当,就会形成“事障”,作者的情感流泄受阻,读之如行进于乱石横陈的山道上,使本该活泼的文章几近沉闷的学术论文。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对所引典故、事例,在不失其真的情况下,加以精细“打磨”,然后根据行文需要。“景碧裁红点缀匀”(元好问《论诗三百旨》),或“整引”,或“散引”,或“直引”,或“意引”,安排妥帖,这样凹凸不平的“乱石”就成了光滑平坦的“水磨石”了,又像盐粒入水,只觉咸味而不见盐粒,避免了板结涩顿。
4.语言求清俊畅达。
语言因人而异,可有多种风格,准确,精练,生动是共同的要求。清代文学家陈维松说唐代刘长卿的诗是“净如秋水滑如莺”,白居易描绘琵琶的音响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语言像没有半点泥沙的秋水那样清纯明澈,像莺啼那样流利和谐,像嘈嘈切切的弦音那样有韵味,该是多美的境界啊!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文化敏感性 文化差异
一、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往往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对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相对关注少一些。在社会交往中,语言得体性比语法正确性更加重要。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Wolfson,1983)认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语者趋向于容忍发音和句法方面的错误。相反地,他们常常把违反讲话规则解释为态度不友好,因为他们不大能够意识到社会语言的相对性”。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拜克指出:“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可见跨文化交流中碰到的最大障碍往往与语言的熟练程度无关,这种障碍一般是由母语文化的缺失而造成的语用失误。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同。王守仁(2011)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就无法达到“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标。胡文仲(1992)认为文化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愈益显得重要,文化教学的比重也应随之加大。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刘爱真(2001)建议在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增加文化因素细目表。高一虹(2002)认为应该从“跨越“和“超越”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王守元和刘振前(2003)提出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了解深层文化内容。杨盈和庄恩平(2007)提出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提出意识发展、文化调适能力培养、知识传导和交际实践能力锻炼的“四合一”外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由此可见,学习外语不仅包括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两者缺一不可。文化教学应该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主要谈谈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可以进行的努力和尝试。
二、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对比文化差异,积累文化知识。
交际文化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因素,本族人往往“习而不察”,外语学习者只有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才能发现其特征并揭示出“文化差异”规律。在教授目的语国家文化时,教师不应只用讲解的方法,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中外文化差异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这些差异,使用语言时对文化的敏感性才会真正提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文化教学应融入语言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延伸,提供文化背景信息,分析词汇的文化内涵。比如在讲解“pledge”一词时,除了讲解该词的用法,笔者还拓展了“Pledge of Allegiance”,即忠诚宣誓的内容。美国的很多学校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会让学生背诵这段誓词,新入美国国籍的人必须进行入籍宣誓。进而引导学生对比中美人们的手势差异。中国人宣誓时往往是手握拳头状,放在右耳上方,而美国人是右手手掌放在前胸或举起右手,手掌松开。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而美国人则表示发疯。在讲解“thumb”时,笔者拓展了“all thumbs,fat finger,cross one’s fingers”等文化含义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如果只从字面上望文生义就很容易闹笑话。教师也可以联系中国文化,比如“ablessings in disguise”类似于汉语里的“因祸得福”。负载文化信息的词在教材里并不少见,如果只是从字面上看就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如在第三单元“品德之上”一文中,对“inner-city school”和“suburban inhabitants”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就非常必要。前者其实是贫民区学校,指位于大城市破旧的中心地带的学校,就学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贫困阶层或少数民族。而位于郊区的学校其实是有钱人的孩子上的学校。在当代欧美社会,“郊区居民”是指那些rich people和well-to-do families。比如,在课堂上学了美国的五大文化标志后,引导学生关注美元硬币和纸币上那些人物,对比美元和人民币作为货币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并让学生欣赏笔者收藏的外国各国货币。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学生讨论起来兴致更高。再比如用短语“in the black,in the red,a pink slip,a blue film,green fingers”引起学生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关注。通过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要积累文化知识,仅靠老师课堂上的补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加深对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了解。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获得英语文化知识,广泛阅读、不断积累是最佳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互联网上有很好的便于积累文化知识的视听和文字资料。例如美国之音的一系列节目就非常适合这个英语水平的学生。VOA教学类节目如“商务英语礼仪”节目,内容贴近现实工作和生活,包含的文化信息量大,主持人讲解细致到位,是难得的学习材料。另外给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化学习工具书,如《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受到了刘润清教授高度评价和极力推荐。该词典不同于一般的外语词典,较为恰当地处理了语言知识、百科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工具书。
2.通过经典影片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影视案例可以在感性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单纯获取抽象的理性知识。笔者结合课文“无限的爱”关于残疾人的主题,让学生欣赏“海洋天堂”和“雨人”电影片段,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并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他是雨人的弟弟会如何选择,让他的哥哥继续待在疗养院还是把哥哥接回家,引导学生对社会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唤起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共鸣。学完第三单元“品德之上”一文后,选用“闻香识女人”这一经典影片。“如果你是查理会作何选择”,这个开放性的话题给了学生很多发挥的空间,也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影片中文化差异的地方很多,观众会经受心理和情感上的震荡,对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冲突有强烈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课外也会看很多的美剧或电影,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美剧里充斥庸俗的东西,一些人满嘴脏话,婚外恋的话题也比比皆是。另一些学生则着迷于恐怖或悬疑类的影视材料,这些作为课外消遣可以,但学习外语并不合适。英语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把经典优秀的影视材料推荐给学生,使他们能捕捉、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领略真正的西方文化,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3.角色扮演和文化测试。
教师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模拟真实语境,让学生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如扮演角色等课堂活动。学完关于跨国婚姻的文章,让学生观看“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影片片段后,组织课堂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展小组活动,两人充当结婚的男女,第三位同学扮演主持婚礼的牧师。牧师带领他们进行宣读结婚誓词。通过模拟现实中的场景,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了异国文化。
跨文化教育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文化知识信息的教育和文化交际信息的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学习者就会误解语言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进而产生语用错误。课堂的角色扮演容易暴露出学生的语用失误,如当同学建议给女朋友送巧克力当生日礼物时,有的学生就说:“I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She is too fat.”其实如果想礼貌待人,就不说人家fat,而可以说overweight,或说他女朋友在节食“on diet”。且针对朋友的建议,直截了当地说建议不好是很不礼貌的,可以说:“That sounds a good idea,but...”其实出现这样的语用失误有时不是语言能力或语言技能的问题,而是学生对交际规则,如对礼貌原则不了解,是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出了问题,这跟以往英语教学中把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割裂开来有很大的关系。课堂角色扮演也反映出学生进行有效的、适宜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各种能力和技能需要加强,比如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信息的能力,如何开始交谈、在交谈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以及如何结束交谈的交际技能。教师在上课时只对语言形式及其字面意思作出解释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作出充分的解释。
另外,适时的文化测试,如对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知识和时间观念的测试等,有助于学生清楚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情况,测试结果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理解是否准确或存在偏差。
4.处理好公开文化及隐蔽文化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之父Hall认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即公开文化及隐蔽文化,公开文化的知识可以通过大量笼统的、概括性的文化知识系统地学习。通过阅读一些介绍性的知识和阅读材料和文化教学类教材,如英美国家概况和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等,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传统与习俗,等等,体会同母语文化存在差异的目的语文化现象。但是隐蔽文化特别是深埋其中的价值观念非常难以把握。人们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处世哲学、道德标准等无不受其价值观的影响。语言文学历史悠久,文学作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无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都能够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因此可以通过文学宝库和语言宝库挖掘隐蔽文化层面的知识,体会语言、文化、社会和交际之间复杂的关系,了解文化的深层结构。英国社会语言学Byram(1989)认为:语言是学习文化的最丰富的源泉,因此文化教学必须与语言教学同步,否则文化与语言就要脱节。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交际文化因素应更多地从生活习俗范畴转入以“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词语”为主的范围,具体地更多反映在成语典故、警句格言、新词语、习用语、隐喻、简称、缩略语等方面,以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容。
三、结语
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首先应尽力提高自己的双重文化的能力,通过参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培训,增加文化教学的训练和接触英美文化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在备课时,要善于识别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搜集便于文化教学的参考资料,发掘语言形式内的文化内涵,研究评估文学生文化能力的手段和标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信息又学到文化交际信息,让文化教学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文化敏感性,通过跨文化教育提高英语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适应能力。教师要积极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为培养既有语言能力,又有全面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2]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3]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J].1992(1).
[4]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
[5]刘爱真.关于研制大学英语文化因素细目表的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