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基层文化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3:27

导语:在基层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基层文化论文

第1篇

(一)贫困山区基层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众所周知,乡镇文化中心是贫困山区的主要的基本的文化服务的主体,负责提供基层文化功能。但是当前乡镇文化中心由于资金缺乏,发展较为困难,办公的环境也不好,一些文化中心已经名存实亡,变成了没有工作人员,没有地位,没有资金,没有活动“四”的文化中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方领导的思想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侧重对于经济发展的拉进,没有对于文化给予重视,也就是说重视物质利益,重视文化收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导致了地方政府对于文化建设的能力缺乏,导致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力。

(二)贫困山区基层文化建设资金短缺

资金缺乏一直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拦路虎,所以很多的文化建设的建筑以及工具都很陈旧,设施破烂不堪,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所以也就无法正常的工作。书籍,阅读教室由于缺乏用于购买书籍的资金,科技和教育不能需求。大多数当前的各种文化活动仅限于城镇,农民在偏远地区难以享受到文化服务,一直存在着“重镇位置,轻偏远山区,重视大型晚会,但是轻视了日常的活动这一现象的出现。

二、加快促进贫困山区基层文化建设更好发展的措施

本文认为,当前只有加快对于先进文化的传播,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的任务。只有思想重视了,才可以加快贫困山区的基层文化的建设。

(一)拓宽投资渠道

贫困山区只有发掘出自己地方的优势,才能构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融资的体系,才能加快对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步子。此外,还需要积极向上级政府以及财政部门争取资金的支持,进一步落实每年对于地方的精神文化的补贴。建立一个基层文化的融资体系,才能促进贫困山区的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吸引企业界的投资,同时大力的依靠特色引进国外的投资,形成一个多途径的基层文化建设的融资的体系,这样才可以为基层文化建设给予强大的物质上面的支持。

(二)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目标策略

对于贫困山区基层文化的建设来说,地方政府部门应该依据当地的特色的情况,同时征求当地群众的需求,针对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差距,因地制宜,一步一步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最后,就是需要有一个统筹规划的思想,站在高处看问题。在基层文化的建设方面也是一样的,只有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才可以发展基层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收益的事情,不能鼠目寸光,片面的看待问题,不能有短期的行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发展。

(三)加强贫困山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人员的素质的培养

对于乡镇文化站来说,人力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队伍,才可以使得基层文化的人员的思想观念更新,提高自己的文化的技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素质。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人员选拔都要经过细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是可行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文化队伍中去建设。

三、结论

第2篇

(一)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是建立在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所以文化建设必须受到高度重视,政治和经济建设要常抓不懈,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有丝毫松懈,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此外,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思想保障,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群众文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最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和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快群众文化建设进程,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活动不受重视,工作难以开展

在部分县乡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不受重视,甚至有些地方就没有群众文化活动,这使得群众文化工作不被列为政府工作内容,导致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开展。此外,在这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思想上的闭塞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也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阻碍了先进群众文化的传播。

(二)设备设施有待更新和完善,专业人才缺失

由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不受重视,一些地方的基层文化站、文化馆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甚至很多都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很多文化设施因长期得不到维护而无法使用。虽然一些基层的县乡级图书馆建立了,但是里面的书籍陈旧,长时间得不到更新,难以适应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一些电影放映设备或者宣传设备也因为过时得不到更新,也被长时间闲置等。此外,很多县级文化部门缺乏专业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甚至还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如很多优秀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调到大城市,部分经验丰富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退休等。

(三)群众文化缺乏创造性和发展性

目前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片面注重活动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却忽略了创造性和发展性,虽然基层群众文化在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内容上缺乏创新。所以说如何让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

三、相应对策

(一)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方式

政府要给予群众文化活动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组织重大节日的群众演出、革命电影放映等,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方式,在传统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提升文化的活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备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备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馆可以开设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展示室,让人民群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基层政府部门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精通业务以及具有强烈爱岗敬业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快群众文化建设进程,此外,还应该根据当地群众文化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宣传基层文化活动,要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

(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基本职能

首先,群众文化工作者要通过文化馆开展的充各种艺术形式来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还可以通过文化馆建立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演艺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其次,文化馆可以积极整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统,做好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在文化馆内建立针对当地文化的展览室并供群众免费参观。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出基层文化馆的职能和作用,让其能够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根据地,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第3篇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只是单纯地用计算机取代纸张成为信息记录的工具。实质上仍需要手工会计的核算,数据的核算缺乏简便性和准确性,而会计信息化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既确保核算的迅速、准确,又加强信息的关联性,整体性,对现代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忽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多以公立为主,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以及医疗的社会公益效益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筹措并不成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国家对资金的使用也多有限制,因此,传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都十分不起眼,自然得不到重视;第二,单位领导的财务意识淡薄,医疗卫生机构总是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一线的诊治工作当中,而对相关的配套机构重视不足,得不到资源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原先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虽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距离实际操作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新招入的财务人员虽然接受了良好的计算机培训,但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尚不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系的招聘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侧重于医学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招聘较少,招聘到财务人员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3.会计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是,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医疗保险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日常的基础工作的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导致数量庞大的一线数据无法整合,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会计信息化联网互动的特点,削弱了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

4.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普遍注重核算,忽视管理。在以往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多是报账,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内容较多,因此会计软件公司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在后续的软件开发中,日渐忽视管理功能的更新。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与以前相比,新制度中增加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收入、支出的管理,管理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

5.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而是管理工作体系的更换,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许多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跟进。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它改变了整个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实践,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有许多不能覆盖的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信息泄露等新闻不绝于耳,对网络安全运行敲响警钟。因此,如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安全运行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安全软件的保护,没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财会人员也缺乏基础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更加没有接受安全操作培训,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安全隐患极多。对信息的备份、恢复等没有相关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没有保障。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基础薄弱,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致使日常工作存在漏洞。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旧制度与新的工作内容衔接上出现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顺利运行,导致手工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长期并行,没能起到会计信息化应有的效果。

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1.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遭社会诟病的话题,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提高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扫除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盲区。此外,应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如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机构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予以鼓励。

2.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财务人员有两个来源:一是内部培训、选拔,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大胆启用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掌握了计算机、会计和管理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财务工作人员形成搭档,形成传、帮、带的合作局面,优势互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二是外部招聘,增加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招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自身缺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去。

3.系统整合,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4.重视管理功能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5.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信息安全的问题是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信息的高度集约化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置密码、权限等,限制接触信息的途径;第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使用安全软件、防火墙等措施;第三,配备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维护;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责任划分,保证他们安全操作软件,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其信息泄露。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档案保管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第二,设置分工清晰的操作权限制度,明确职责,工作顺序和工作范围,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制定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确定人员,确定细则,如存放地点要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备份。

三、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方法措施统计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各种资讯息息相关,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俞益增强,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基础工作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之一,在行政单位中要求统计人员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行机关里对统计基础工作内容与实际结合少,抽象的理论原理讲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统计计算过多,统计分析和计算仍沿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传统的统计方式已造成了统计人员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

一、统计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的核心。所谓统计,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描述、分析产品特性的变化,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产品过程进行监控,对质量变异提前预防,为降低产品缺陷和预防不合格的产生,特别是为质量改进指明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偶然性存在的场合,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问题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的前提,统计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

二、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我国政府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而这一体制也在市政行业中得以体现。其缺陷是:统计工作量大,质量低,可利用资源低。在市政行业中,市政综合统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加强,致使与各业务部门统计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充分,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长期协作的信息互补。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使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三、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常规统计制度方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非公有制单位的常规统计方法亟待改革。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强化常规统计管理。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市政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目前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基础薄弱,既懂统计管理又懂统计业务和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少。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统计信息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制约关系,人员素质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会提高。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未能应用于实践。长期以来,市政综合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一直使用全面报表统计方法,一表统到底,在统计的调查方法上,形式单一,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是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大统计工作投入,确保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指标体系,理顺数据采集渠道,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王是.浅谈施工企业统计管理创新[J].商业会计,2008,(3).

第5篇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基层办事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38-01

1 廉政文化的诠释及内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关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的廉政制度、组织、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

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预防腐败的重要作用

(1)能够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和社会意识。廉政文化从内容上主要表现为道德和制度两个层面。廉政道德文化的目标是培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廉政制度文化的目标是建设清正廉明的社会秩序。基层办事处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陶冶职工的情操,使其意识。

(2)预防腐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党执政的文化根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观念,运用文化的力量,让廉洁的观念转化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上,从而达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的。

(3)落实廉政制度预防腐败工作。廉政教育要以文化为载体,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先进文化建设,要把预防腐败工作体系真正落到实际工作中。

3 基层办事处推进廉政文化的现实意义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帮助基层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廉政文化是解决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抓手,具有深厚的渗透力,可以丰富党风廉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

4 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路

(1)抓教育,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以《党纪》、《条例》为重点,开展法律法规教育。采取集中学习,办专题讲座、讲廉政课等形式,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不但自己要做到廉洁从政,而且还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人员不被“糖弹”打中。二是以“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为重点,开展廉政文化预防教育。针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批评、教育和帮助到位,达到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目的;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发放廉洁慰问信,提醒党员干部严把节日廉政关;同时建立节后专项检查机制,针对节日期间出现的印制、赠送、收受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违规、违纪行为,在节后开展专项治理。三是以正反典型人和事为重点,开展警示教育。一方面以先进事迹做好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用典型违纪违法案例进行教育,综合剖析、专题座谈讨论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四是开展廉政文化“六进”等活动。精心编排一台廉政文化节目,在办事处内部各个科室进行廉政文化巡回演出,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形成氛围。

(2)抓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一是健全制度,约束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推行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从政行为的三个“十条纪律”,学习党员干部“十不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遵循的规则。二是拓宽领域,把廉洁自律工作推行到基层。开展“廉政建设拓展试点工程”活动,从廉政文化建设到基层廉洁自律规定落实到基层、“三项制度”推行到基层、“三个方面”的监督检查开展到基层、举报畅通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到基层等六个方面开展活动,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开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3)抓监督,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一是实施民主监督。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实施党纪监督。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党纪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水平。

5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

(1)党风廉政建设由事后处理教育向事前预防、事中制止转变。检验检疫局基层办事处应当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心转移,关口前移,因地制宜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事前预防机制、事中监控制止机制,变事后处理教育为事前预防监督、事中监控制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形成阶段。

(2)抓制度、重承诺,规范运行轨道。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坚持每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评;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坚持定期分析情况,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坚持承诺制度。要做到“两个经常”:经常教育分管科室的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经常监督检查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3)抓源头,守底线,不断探索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标本兼治是抓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源头,更是做好前置性工作的重要思想保证。

一是坚持制度创新。围绕办事处重点工作,强化监督考核,把廉政责任寓于工作、科研、管理、服务之中,建立和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深化了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同时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坚持管理创新。管理工作的好坏实际上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面镜子,办事处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精细管理切入点,纳入通报、考核,形成上下联动,覆盖整个办事处的责任制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理创新由单一的独角戏向上下一齐联动的大合唱转变。三是坚持方式方法创新。办事处加大教育力度,选好题材,在增强实效上下工夫。采取现场说法、教育培训、谈话交心、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办事处干部职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从而使办事处干部职工能够注意平时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防患未然,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

第6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 廉政文化 建设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文化形式为载体,是保险基层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强化机制建设

一是要建立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要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公司反腐倡廉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干部员工积极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建设的整体合力,不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促进公司廉政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建立领导机制,通过成立领导以及工作小组和落实廉政文化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强化对公司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三是要建立协作机制,由纪委牵头,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共同对年度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并按条线分解目标,细化要求,责任到人。四是要建立考核机制,针对文化建设以务虚为主的特性,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在“虚”和“实”的有机结合上做好文章,坚持虚事实办、虚功实做,要通过建立切合实际的考核机制,把公司的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向一个预定的目标,力求使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和规划的项目做得到、行得通、办得实,使各层级、各条线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得到循序渐进地有效推进。

二、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要重视党风廉政各项制度、廉洁从业各项规章和行风建设各项规定在公司内部的细化实施和监督执行。二是要重视建立完善相应的廉政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包括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对公司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和原则、基本任务和措施,分解项目、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保证廉政文化建设在总体目标下分步实施、有效推进。三是要健全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执行和推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订具体措施,并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对规划的目标进行可行性调整,保证廉政文化建设不游离中心。四是要补充和完善廉政规章和量化管理考核制度,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和必要的修订,保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评估、持续改进和不断推进。

第7篇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更要了解每层学生的学习特点。可参考如下分层:优等生的学习基础好,理解能力较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中等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学习主动性不够。学困生基础差,学习有障碍,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缺乏学习主动性。备课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恰当地设计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应设计有难度的目标,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对于中等生应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并适当加以指导;而对于学困生,应设计低起点的教学目标,让他们易于接受。

2.巧妙设计,分层授课。

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集体授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来说,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采用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主性得到锻炼,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一层的学生按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应按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潜能的开发,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督促完成学习任务。

3.针对差异,分层练习。

中小学教学中,学生的课业练习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进步,“掌握尺度”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是分层练习的重要一环。练习题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了高、中、低三个层次形成性练习,第一层针对优等生可设计对新知识深度挖掘、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优等生的探索欲望。第二层根据新知识点的变化设计稍有难度的习题,中等生仔细思考后可以顺利完成,后进生努力后也可以做出来。第三层针对学困生,尽量根据大纲的基本要求设计基础练习题,提高学生练习的自信心。

4.根据差异,分层评价。

作为教师,应始终把教学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分别对待、客观评价是中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一改过去单一的期中、期末测试为课堂提问、口头评价、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此来调动学生向更高一层努力。

第8篇

(一)网络化建设能使基层档案资源进行及时的整合和共享

在传统的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下,人们想要借阅档案文件,就需提交申请,当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查阅,这会使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申请上,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度。而且,传统的基层档案管理对跨地域的借阅资料是难以实现的。当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网络化建设及信息化处理后,可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借阅,也可免除借阅档案申请的环节,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网络化建设能够实现基层档案检索的便捷化

现阶段,在对基层档案进行检索时,大部分的基层档案管理室都是采用人工操作,不但耗时耗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实现检索目的,达到检索要求。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化建设,可以将档案文件形成电子文档和电子目录保存在电脑中,并可建立与电子文档配套的电子查询系统。当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检索时,只需按照要求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出现许多相关的查询资料。这种智能化检索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得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在检索资料时效率高、范围广、方便快捷。

二、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的措施

(一)在思想上重视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

只有让基层领导者以及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使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工作更为方便的开展,并得到有力的支持及建设保证。因此,当前,要加强领导者及档案管理工作者对网络化建设的认识,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集中各个部门的全部力量推动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进程的开展。

(二)在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档案管理软件

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这个基础设施。在基层档案管理室准备好计算机,这是网络化建设的第一步。其次,要在准备计算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器、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以及数码相机等网络化建设必要的设备。

(三)在资料保存上注重基层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对档案资料的保存工作,这也是基层档案管理室的管理人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应竭尽全力做好档案管理的安保工作,可以在工作中配备与档案保护措施相关的保护设备及管理设施,以此来防止档案信息资料的丢失和损坏。同时,基层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以此来解决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以及档案信息保密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而对基层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程的以及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以解决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中所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存的问题。

(四)在管理队伍上加强基层档案管理网络化人才培养力度

第9篇

基层供电企业在营销服务中面临的问题

(一)电力客户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强

1、社会关注度加强。垄断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备受社会关注。

2、客户服务需求更高。客户的服务需求从单一满足其用电需求提高到要求提供高效、快捷、方便、规范的服务,追求舒心愉悦的消费环境。

3、当前客户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一是在同一故障点有重复发生故障情况;二是农村电压合格率低;三是业扩报装存在超时限;四是高峰时段事故多发;五是产权责任客户不明确(如表后线故障问题)。

(二)营销服务工作有不足

1、配电网络硬件不足。

2、内部沟通协调欠通畅。

3、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创新实施营销服务文化的措施

(一)宣传优质服务“七进”措施,提升“国网”品牌形象

1、安全服务进电网

根据工作安排,向客户宣传供电企业在落实电网运行管理规定,完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管理,提高配网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和灾害故障防范能力,保障向客户提供可靠合格电能等方面的工作。

2、规范服务进窗口

宣传营销服务工作在打造业扩报装“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便捷化;建立配网和营销业扩定期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透明化;实施“并联审批”,简化供电方案可研咨询等环节,实现业扩工程菜单式服务;定期监控信息和催办、预警通知;杜绝“三指定”情况发生等方面的工作。

3、标准服务进工厂

宣传在用好直购电等政策扶持工业用电;引导和帮助客户安全用电,定期通报情况、预警,促使政府将重要客户用电安全纳入安全管理的范畴;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缩短接电时间,提高报装服务效率;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推出个性化替代方案设计、技术指导等服务措施,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等方面的工作。

4、亲情服务进社区

宣传供电企业在用亲情实感着力解决居民客户用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广大居民充分享受电力方便快捷等方面的工作。

5、保电服务进现场

宣传供电企业在切实保障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环节、重要区域的可靠供电,努力赢取政府、群众、媒体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6、“三新”服务进农村

宣传供电企业在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服务“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7、宣传客户服务中心优质服务进军营工作。

(二)拓展营销服务理念

1、客户服务需求分析。一是要建立客户需求导向模型,对需求进行实施成本及可行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效能;二是要对于客户的投诉、举报,尽快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改进,并定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客户满意度信息。

2、客户质量评价体系。借助客户电量电费情况和变化趋势、客户缴费记录情况、供用电合同遵守情况以及各行业发展和社会评价等信息,建立客户质量评价模型,一方面可以建立VIP客户名单,提供特别服务;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客户信用评估,进行企业风险防范。

3、客户个性化增值服务。一是向大客户提供其日负荷曲线;二是帮助客户分析合理的用电模式和选择合适的电价类别,为其提供节省电费的建议;三是要根据客户电量突变情况提醒客户是否存在设备缺陷等。

4、电量需求预测分析。通过对各分类客户日用电量、最大负荷、负荷率、业扩新增容量等数据的挖掘,结合气候条件变化和经济周期变化规律来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月度、年度的电量及负荷的需求情况,产生电量平衡计划和错峰用电计划。

5、电价电费波动分析。包括影响平均电价的因素分析、分类电价变化分析、电价调整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等。

(三)实施电力营销业扩流程再造

实施营销流程重组的方法:

1、并行作业。将数项工作或业务进行组合,合并为一来执行。

2、实行业务主办制。制定《供电方式答复原则规定》,将决策权力交给负责业务的主办人员,业扩报装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主决定采取何种供电方案。

3、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快速服务。对投运时限要求非常紧,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业务,开通营销流程“绿色通道”。

4、将事中检查、控制改为事后检查、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明确的处理规定,由业务主办人员负责进行具体处理,业务结束后实行单项业务工作质量评估制。

(四)推行营销环节精细化再造

1、细化电费催收环节

在电费催收环节引入客户信用管理,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客户采取不同对策。依照客户品质、能力、资本、担保或抵押、市场前景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将客户交费信誉分为三级,并实行动态管理。

(1)评定为三级的客户实行先买后用,将客户每次交款情况及日期填入管理档案,由专人按月进行审核,确保先买后用执行到位。

(2)评定为二级的客户实行分期划拨,将客户每次划拨数额及日期等情况填入管理档案,并随时掌握客户电费划拨情况,防止客户电费到期无法划拨。

(3)评定的一级客户因其信誉优良。这类客户必须继续加强沟通,定期上门服务,促进长期合作共赢。

2、细化营销指标管理环节

(1)建立专业管理小组与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的营销指标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售电量专业管理办法》、《售电均价专业管理办法》、《线损专业管理办法》、《电费回收专业管理办法》等制度。

(2)打破部门限制,根据指标明确营销分项指标的牵头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中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闭环管理。

(3)牵头管理部门汇总各部门指标单项分析,并结合经济发展、上级的阶段性要求、全局工作的总体部署等,做出单项指标的综合分析报告。

(4)计划管理部门统一汇总单项指标的分析报告,做出本期全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提交局领导作为决策依据。

3、细化客户供电方案确定环节

制定《客户供电方案制订指导性细则》,对客户的用电需求进行了归纳分类,根据供电方案确定的原则,以及配合成熟的地区电网规划,对各类客户的需求明确其应采用何种供电方案,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4、细化居民客户收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