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3:32

导语: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文化

序言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实力,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正推动着国家竞争力的飞升。在这个全球竞技场中,为了迎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营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中,国内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抢占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表现为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核心业务(主营领域)、核心制造(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能力(优势技术与专长)、核心管理能力(成长能力)、核心营销服务网络、以及战略管理与创新能力等。

核心竞争力按其具有相对垄断性,在企业中占有核心地位,且能独立运作的竞争优势分类,有六种表现形式:

1、技术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拥有生产核心产品的技术设备、核心专利技术、垄断性原材料和技术、知识、技能领先的人才。

2、文化型企业。其优势体现在富有不断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其带领的团队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3、渠道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遍布销售区域的网络渠道。

4、品牌型企业。其优势是基于信誉基础上的强势品牌。

5、资金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可供运作的雄厚资金。

6、规则型企业。优势体现在拥有门槛很高的技术标准、市场运作规则、独占的生产、经营许可。

(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2、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由小到大,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合成逐步积累整合形成,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实现和培育。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融合,是相关管理理念的复合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长期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专长,稳定性较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难以与企业分离,它所包括独特的技术技能、生产技巧、操作诀窍等技术特性,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的特殊的组织组成、经历经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营销的烙印,是企业技术特性与组织特性的复合体,难以轻易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了解、冒牌、仿制或获取。

5、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为人们所感知,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描述或表征,更无法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买卖或交易。

6、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7、动态性。从客观上看,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资源、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及环境动态等因素高度关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时间形势的变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发生动态发展演变。

8、整体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单一的基本要素,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构成核心竞争力所有基本要素协同动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

2、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3、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象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4、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集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WTO背景下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名优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市场流失相当严重,造成了对整个企业群体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处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内企业要做大做强形成竞争优势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入世后,我国企业将改变以往国内单一的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在国内市场上同国外企业展开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会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直接与国外企业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相比而言,众多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会遇到国外名优产品和国外资本进入的冲击,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将会在“内销不利、外销不能”的逆境中承受不住国外同类企业的重撞而出现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落后,在经营理念和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特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尚未培育起来。为此,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界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国内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效益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的。加入WTO后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一定领域内生产、经营的特色和优势,拥有相当数量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经过一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将会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较量中迅速衰败下来。

(三)国内企业要想有效地应对我国“入世”后新的环境,必须下大气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入世”后国外跨国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不仅面临与国内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要同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依托原有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显得十分微弱,自身在产品质量、功能、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缺陷表现得相当突出。为此,要想使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强化产品的质量、技术、服务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世界500强,但名次比较靠后而且有些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还有的是我国历史形成的垄断行业。一旦我国向国际完全打开市场,关税减到零,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严重不足。

(一)企业小而弱、大而散

由于地方宏观调控缺位,我国一些企业对新的项目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其恶果是企业规模小而多,政府又无力注资,这些小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拿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在竞争中各方面暴露出薄弱环节,一些在我国可以称之为大的企业,有些是政府保护的企业,长期受旧体制的影响管理流程相对显得比较散;有些是近几年新崛起的企业,由于急于并购一些企业、在管理流程方面显得也比较散。

(二)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我国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比质量差、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上不去,出口数量大、创汇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竟争主要靠低价格策略。随着市场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竞争,我国产品面临着新一轮竞争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向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企业投入很少,影响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企业自身由于受传统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的影响,尚未成为真正的科研开发投资主体,对科研开发投入很少,有的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投入。

(四)企业管理水平低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起作用。至今许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方法陈旧,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差。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知识、能力贫乏,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与国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五)企业人员素质偏低

小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大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虽然形成了企业文化氛围但创新力度不够。人们学习的技术和知识固守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实了一些知识,但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需要。

(六)企业战略定位不够准确

对企业未来几年、几十年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足;对潜在市场的预测不到位;围绕战略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设计有偏差等。

四、积极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快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竞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重塑微观动力机制。

(一)积极打造人才资本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家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因而培养、塑造合格的企业家,健全企业家的独立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特别是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由于技术和管理知识与企业其他资源相结合可转化为具有平均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人才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二)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尤其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通过自主研究,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培育适宜的核心能力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基业常青。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因此管理方式也有些差别,关键是要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

(四)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已超越纯经济的范畴,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的体现。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占有率,使企业保持繁荣。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是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即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重视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以及实施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等。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其持续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学习中增加企业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积极进行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要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

(六)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所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和服务企业所要面对的顾客群。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

五、结语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后能否最终获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应对能力。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Prahlad,C.KandGary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MayJune1990.

[2]王方华,吕魏主编.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西林.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中国企业报.2002,02.

[4]和炳全.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J].经济问题探索,2001,(3)

[5]马璐,黎志成.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0,(7).

[6]郑传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2,(9)

[7]张凤巧.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企业研究,2003,(4).

[8]李兴旺.核心能力的培育模式[J].企业经济,2003,(4).

[9]赵顺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6).

[10]蒋文挥.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2,(7).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标志性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阐释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2)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3)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第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第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第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1)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3)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参考文献:

第3篇

a12开拓新市场能力

a13保险资金运用率

a14投资收益率

2a2风险控制能力a21偿付能力

a22财务稳定系数

a23市场占有率

a24新技术年吸收转化率

3a3策略规划a31流程设计的规范与合理性

a32高层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

a33信息化网络建设投入率

4a4创新力a41新险种开发比率

a42新产品产值率

a43业务品种更新率

5a5市场环境及内部运营a51顾客忠诚度

a52产品赞誉度

a53企业凝聚力

表1中a31为定性指标,由专家评价和调查问卷完成;其余指标为定量指标,根据余明江,简金平定义的计算公式如下:

a11主营业务带给企业的收益贡献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的总营业收入;

a12开拓新市场能力=新经营领域合计营业收入/营业总收入;

a13保险资金运用率=投资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a14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总额;

a21偿付能力=净保费/股东权益;

a22财务稳定系数=保险赔偿额的均方差;

a23市场占有率=一个保险企业拥有的经营资源价值数/同业业务总量;

a24新技术年吸收转化率=上市产品所包含的新技术/企业所掌握的新技术总数;

a32高层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正确的决策数目/每年投资决策数目*100%;

a33信息化网络建设投入率=某时期用于信息化网络建设投入总额/某时期企业保险产品销售总收入;

a41新险种开发比率=(在研险种数+储备险种数+新险种投产数)/现有开发险种总数;

a42新产品产值率=同期内新产品的总产值/一定时期内全部产品的总产值;

a43业务品种更新率=一定时期内保险业务品种的种类/新增业务种类;

a51顾客忠诚度=100名顾客购买本企业某险种产品数量/100名顾客从其他同类产品供应处购买同险种产品数量;

a52产品赞誉度取决于保险公司对社会、对客户的贡献程度,由“对企业产品依赖或有好感的人数/对企业产品认知的人数”来衡量;

a53企业凝聚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3保险企业集对分析指标评价模型

3.1集对分析概述

集对分析(SetPairAnalysis,简称SPA)理论[4]是赵克勤于1989年提出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被研究的客观事物的确定性联系和不确定性联系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分析其内在的同异反关系,建立联系度表达式:

式中:N——集对特征量;

S——集对中相同的特征量;

P——集对中相反的特征量;

F——集对中既不相同又不相反的特征量,F=N-S-P;

i——差异度标识,i[-1,1];

j——对立度标识,一般j=-1。

而,,分别称为组成集对的两个集合在问题背景下的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集对同一度是指定问题背景下趋同程度的一个刻画。

3.2评价模型

3.2.1评价矩阵

设所评价对象为A1,A2,...,Ap共p个保险企业,每家企业有a1,a2,…,am共m个一级指标,Ai企业的一级指标ai对应的二级指标属性值为dij(i=1,2,…,m;j=1,2,…,n),则基于集对分析同一度的多目标方案评价的决策矩阵D:

D={dij}(i=1,2,…,m;j=1,2,…,n)

理想方案A0=(d01,d02,…,d0k,d0n)

其中d0k为A0方案第k个指标的值,其大小为D矩阵中第k个指标的最优值。

用决策矩阵的指标值dij分别与理想方案A0中对应的指标值d0j相比较,比值用cij表示,这样可形成被评价保险企业与理想方案指标不带权的同一度矩阵H:

H={cij}(i=1,2,…,m;j=1,2,…,n)

其中,元素cij称为被评价保险企业指标值dij与A0对应指标d0j的同一度,有:

cij=dij/d0j

cij表示被评价保险企业对理想方案的相同程度,1-cij表示被评价保险企业对理想方案的对立程度。

3.2.2由指标的判断矩阵求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9位标度法[5],求得判断矩阵Mi={bij}(i,j=1,2,…,n),其中bij为各二级指标值aij间的相对重要性,其值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由专家打分确定,其中bii=1,bij=1/bji。

用wij(i=1,2,…,m;j=1,2,…,n)表示二级指标aij的权重值,其中:

(1)

bi=(i=1,2,…,n)(2)

用wi(i=1,2,…,m)表示一级指标ai的权重值。根据9位标度法,求得判断矩阵M={uij}(i,j=1,2,…,n),其中uij为各一级指标值ai间的相对重要性,其值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由专家打分确定,其中uii=1,uij=1/uji,其中:

(3)

ui=(i=1,2,…,n)(4)

3.2.3综合评价

评价保险企业Ai与理想方案A0的带权同一度矩阵R:

R=H×WT

二级指标对应的Ri中的元素aij(i=1,2,,,m)就是第i个评价保险企业的二级指标与理想方案A0的同一度。用ri表示一级指标对应的ai指标属性值:

ri=(i=1,2,…,m;j=1,2,…,n)(5)

根据同一度矩阵Ri中aij值大小确定出p个被评价保险企业一级指标属性值ri优劣次序,ri值大者说明某家保险企业在该一级指标方面表现为优。

再由:r=(i=1,2,…,m)(6)

确定p个被评价保险企业的优劣次序,r值大者为优。

3.3应用举例

基于表1指标体系,通过对某一地区三家保险企业的调查,得到评价的指标值

于是得到以下综合实力排序:丙甲乙

说明在三家保险企业中,丙企业综合实力最强,乙企业最弱。

4结语

本文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对三家保险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了较好的评价效果,说明该方法在保险行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保险行业发展和评价的理论基础,为该行业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Prahalad,C.K.andG.Hame1.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May-Jan,1990

[2]施建祥,赵正堂.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8):22-24

[3]余明江,简金平.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钢陵学院学报,2004(3):14-16

[4]赵克勤.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5]叶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

第4篇

1.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科学企业要想充分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效用,必须要对自身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好未来发展动向,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果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存在差距,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计划来弥补这一差距。但是,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制定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细化程度不足,规范性也较差。同时,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企业管理人员也未意识到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未对企业现阶段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企业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矛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未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依然在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虽然现阶段人才的档案、保险、户籍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人才的非价值问题依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企业还难以根据市场价值规律对人才的素质、价值、工资水平、任职资格进行科学的评估,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人才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这都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效用的发挥。

1.3劳动力市场还未得到完善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未得到完善,劳动力价格、价值的信息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人才流动性差,这就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也会制约企业人力资源效用的发挥。研究显示,我国劳动力与人才流动性远远比不上技术流、信息流与物质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粗放,未建立起完善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价格机制。

1.4法律保证机制不完善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下,员工的保险、薪酬等都是由企业负责,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负担,国家也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保证体系。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人才流动性大,这就导致高科技人才无法实现合理的流动。此外,很多地区政府也未意识到人力资源与就业需求工作之间的完善,未对人力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也在间接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2.1构建适宜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根据企业的发展成效构建适宜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要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还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等级差别理念融入其中,营造出一个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企业氛围。

2.2强化对人力资本的认识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将市场机制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进行密切的结合,激发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出人才的潜能,将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进行转化,发挥出人力资本的效用。

2.3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在经济时代的发展下,知识资本与智能资本也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重视,与一般的人力资本相比而言,知识资本与智能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要想充分地提升人才的综合效益,必须掌握开发人才的方式,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种种实践显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更加能够推动经济水平的发展。

2.4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开发人力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的潜能,基于此,很多发达国家也开始成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人与其他的资源一样,也需要进行开发。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仅仅是消极地开展管理工作,这样是无法发挥人才作用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教育,激发出他们的工作潜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人才使用工作与培训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其充分地转化成为人力资本,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胜利。

2.5制定出完善的激励措施为了激发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需要将知识管理、技术等因素纳入到管理工作中,以此为基础来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遵循人才的发展规律,正确地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之间的关系,将企业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进行密切的结合。这种激励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使用年终奖、职位消费、年薪制、岗位工资、福利补贴、人力资本持股等经济激励措施,也可以使用职位奖励与权利奖励等精神激励措施,让员工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利益的补偿,还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只有达到这一点,员工才会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电信;重组;战略;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国家经贸委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为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第二,推进大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第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四,建立政府对大企业的“窗口指导”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直接指导和推动。此外,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核心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然而,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个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答案。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而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五个环节。识别就是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能力、资源,确定企业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支持要素。

规划是在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部署就是要使核心竞争力能在企业的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经常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检验,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

培育以核心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成为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培育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解现有技术组合;(2)判别关键性技术;(3)培育核心技术。在关键性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要根据对竞争对手和未来商机的分析判断,设计出自己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四、对当前中国电信企业的SWOT分析

1.中国电信企业的S(Strength:优势)分析。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企业己形成规模效益。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电信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规模、网络规模、人才储备规模、品牌优势等方面。中国电信企业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中国电信企业在发展中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经一些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中国电信品牌认知度最高。

2.中国电信企业的W(Weakness:弱势)分析。中国电信企业拥有资源优势,缺乏资源运作优势。改革的风险将可能导致不能很好地合理利用优势,并使优势在发展中逐渐消失。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弱势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忽视长远战略,不能统观大局;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3.中国电信企业的O(Opportunity:机遇)分析。从移动电话业务看,尽管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规模以摩尔定律方式增长,但全国普及率仍不到14%。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需求进一步增长,市场潜力将不断增大。这对未来中国电信进入移动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互联网和固网智能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的提高不断扩大。

4.中国电信企业的T(Threat:威胁)分析。(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约束转向无序。在竞争趋势方面,国内中期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首先,竞争重点体现在互联网和长话业务领域竞争方面,大客户是竞争的焦点。其次,电信市场的ICP、EMAIL、数据库、传真、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地受到较大冲击,对电信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三,虚拟运营商将逐步增加,通信管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虚拟运营商将会以自身优势,利用电信企业资源在本地市场开展服务和竞争,市场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2)电信人才流动将会加快。人才的流动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如何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潜能,是电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

因此,要使电信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求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立比较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做好竞争战略选择。

五、中国电信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及其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放开,电信企业优势主要靠业务高差异或低成本(规模经济)战略实现;电信企业长期独占资源,从而获得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电信企业通过对大量资源的高度集中,从而拥有在资源和能力上的相对优势。而在动态环境下:(1)企业优势具有不可保持性,企业所有的优势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有可能消失或者失效;(2)巩固、维持优势可能会成为创造新优势的障碍,企业战略目的不是保持优势,而是主动放弃原有优势,并不断创造新优势。这才是电信企业长期获得高于平均收益水平利润的主要途径。

中国电信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固网和数据领域的规模经济,加之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开发和推广,低成本和差异化已构成了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电信网络和业务的低边际成本性和规模经济特性,导致竞争对手必然逐步建设和扩大业务网络,并在各个业务专业上加大竞争力度。使中国电信客户规模和网络优势将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将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电信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这是所提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安排流程通过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使企业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同时获得大的改善。展开BPR的目的不是渐进提高和局部改善,而是性能和绩效的巨大飞跃。建立全新的体制,使企业管理发生质的变化,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能力。

中国电信企业作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方案组合。可通过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方式形成虚拟组织,即保留企业经营、维护、财务、人力管理等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通过外购、外包的方式虚拟化。此组织形式能有效地集聚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力,可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积极推进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电信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维系竞争优势。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知识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强,劳动过程难于监控、劳动成果较难衡量、成就感强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可根据知识型员工特点,开发、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持续发展。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基于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点,企业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目标为引导,创造一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价值观

引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并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形式多样,例如可以表现为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伴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也成为企业发张过程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实践表明,一个企业能长期生存,最主要的条件不是结构形式或管理技巧,而是被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号召力。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典礼仪式、风俗习惯、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它不单包括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各种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共同价值观

简单地说,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目标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集团、一个人、一个企业,即价值观也存在于企业之中。

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一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征、行为方式和企业风格。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着眼创新,注重品质,尊重个人,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海尔企业文化在海尔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行为规范

一般意义上讲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名文规定的标准。企业的行为规范是指企业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以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整体的行为,即个体行为的规范化导致整体行为的一致化。1984年12月,张瑞敏刚进入海尔集团时,就制定了13条管理制度,奠定了海尔发展的基础。

价值观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行为规范则与行为方式直接相联系。企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典礼与仪式等都可以使员工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企业理念的要求。行为规范可以反映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又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

另外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西方企业文化具有注重理性、强调制度、重视契约、追求绩效的特点。东方企业文化随着东方古老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适应环境、吃苦耐劳、英勇勤奋的特点。

3.形象活动

企业形象的“形”是外在因素,“象”为企业形象的内在因素;“形”依赖于“象”而发挥作用,“象”又是企业客观物质运用形象和行为活动形态所造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企业形象按照层次可以分为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表层形象是指厂容、厂貌、技术设备、产品质量等直观部分。如德国的“奔驰”成为国际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深层形象是指企业精神面貌、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成员素质、企业竞争力等非直观部分。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的基础已经变成信息、知识、科技和文化。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竞争的核心。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经济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的竞争”。因而,企业发展的新的突破点在于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海尔的创造是企业文化的创造;海尔的扩张是企业文化的扩张。

进入哈佛MBA教学案例的“红星收购案”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时任海尔核心企业冰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柴永森临危受命,负责海尔收购青岛红星电气有限公司的事宜。临行前,张瑞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集团不会给你有形资产,但你拥有“海尔文化”。柴永森领导下的红星公司很快就摘取了中国洗衣机行业所有的桂冠。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则是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价值观标准

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选择价值观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特点,从实际出发。确定的价值观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能够体现组织的宗旨、愿景和发展方向。另外在选择价值观时要认真听取员工的各种意见,这样才能保证所确定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同。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在选择并确立了价值观之后,就应通过一定方式使其深入人心。具体做法如培养和树立典型,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3.巩固落实

要想使企业文化的作用落到实处,首先领导应该起到模范作用,其次为鼓励员工建立奖优惩劣的规章制度十分必要。

4.不断发展

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不失时机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这对于企业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

结束语

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没有竞争优势,就很难与同行抗衡。而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应该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这样,成功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曾婷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今日财富,2012.3

第7篇

[ 关键词 ]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创新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力的竞争,而核心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之间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它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应,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文化力的竞争,一个没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决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那些拥有优秀独特文化的企业,才能立足于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复合体,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最后积淀下来东西,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时间和路径依赖性,个性特征鲜明,其他企业难以模仿;2.综合性。企业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它包含企业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企业内所有文化现象的综合体;3.指导性。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通过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影响和规范着群体的行为,统一指导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

核心竞争力最早由普拉哈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取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价值性是核心竞争的首要特性,不能创造价值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2)异质性。同企业文化相似,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为企业所独有的稀缺资源,因而它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代替;(3)整合性。整合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企业通过整合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单个的、分散的技术或技能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优秀的企业文化环境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成为了可能,两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具体体现在:

1.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来自于企业独有的创新整合能力,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最基础的行为,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平台,技术创新只有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并支撑企业文化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

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最高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终极目标是为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表现形式。

3.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共同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是一个企业在独特的竞争环境和管理理念之下,经过长期内部磨合而形成的协调配合的整体实力,那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整个动力系统,而企业文化成为整个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倡导人本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人本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现代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经济组织,人是整个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本优势。因此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该从人的因素出发,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和造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期达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本,谁就占据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倡导人本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2.实施品牌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现代企业间竞争主要表现在品牌竞争,品牌意味着市场份额,品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施品牌战略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现代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在企业中形成全员品牌意识,打造优质品牌;其次是树立品牌形象,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完美结合,通过外在的品牌形象和内在的文化修炼,内外兼修塑造企业卓越的品牌形象;最后要注重品牌效应,对一个企业来讲,产品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对企业形象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名誉卓著、质量上乘的产品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以优质的品牌产品赢得顾客。

3.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扁平化组织。学习型组织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的获取、创造、转移和更新知识,不断改进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竞争中持久的保持优势地位。

4.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科技型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与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应,必需从事的以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为中心的研究、开发、商业化等一系列活动,就是技术创新,它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以及组织管理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并将内部的创新成果迅速地转化为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5.创建理财文化提升财务核心竞争力

理财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信念,其核心是理财价值观。企业理财文化的创建过程是全体员工对企业管理层所倡导的理财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并使企业的理财价值标准成为员工的一致行动。优秀的理财文化可以减少企业的内耗,增强凝集力,树立员工当家理财和勤俭持家的观念,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企业理财文化建设要以实现顾客价值为导向,加强供应链环节价值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追求成本效益原则,在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资源浪费。通过建立优秀的理财文化,从资金的有效运作上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这将有助于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提高。

6.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于社会责任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古典观认为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责任行为只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社会经济观则认为企业的责任不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要保护和增加社会财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在现代企业管理实务中,社会经济观的观点普遍被得到认同。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文化责任以及教育责任,就经济责任来讲,它要求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环境责任强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节约资源,降低能耗,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劳动环境,教育员工行为符合社会公德。大量实践表明,社会责任行为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相反使得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桃,王志刚: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

[3]杨月坤:企业文化决胜企业核心竞争力[J].价格月刊,2008(1).

第8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发展

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才能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内涵,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内部安定,对企业员工来说,也能提升他们的自身素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的是勇于创新的企业理念,是在困境中寻找发展和方法的净胜,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战略目标。而在这些理念与精神的源泉则是企业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和谐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和谐”是企业文化在新时期被赋予的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时代性、和谐性和竞争性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和谐文化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包括了企业和社会、企业和员工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内容。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包括了知识、资产和技能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和谐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一种基于“和谐”为基础的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企业和员工之间价值观的协调,他充分的融合了企业和员工的思 想和价值理念,进而为共同的行为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内,可以帮助企业凝聚和协调各种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整合力量,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外,和谐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越企业自身利益的价值体现和精神追求,通过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企业的价值观不断的传到到客户和社会公众。在企业的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进而不断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可以说和谐企业文化是通过将企业内部和外部关系进行和谐统一的一种形式,进而提供出强大的整合力量来推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二、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对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视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提高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入手,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公正,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的认识,充分发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坚强堡垒作用,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全部。要加强领导层对和谐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使个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在企业管理层中形成共识,以便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进而把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当成是企业战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进而提高企业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内外共识的和谐企业文化价值观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形象的竞争,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作用,是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维护和发展和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例如企业员工工资福利的增长要不低于企业效益的增长,企业的就业权利,企业的劳动环境等等,要把企业办成员工之家,主动聆听企业员工的各种心声和诉求,建立社区论坛以及留言信箱,加强企业和员工的沟通。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市场经济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要牢固树立“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不断提高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力度,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注重企业员工培训,促进员工技能得到较大提高,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宣传企业的文化,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等。

再次,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推动力。

(三)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文化管理机制,从企业管理高层入手,结合各个部门,建立其全方位、立体式的企业文化管理格局,进而共同倡导、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人事制度建设,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来不断的约束企业内部完工的行为,进而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通过规范制度来引导员工依法履行其义务,充分行事其权利,做到行为有尺度、奖罚有制度。例如,企业可以细化对内部安全管理员工的考核制度,通过制定规范的考核制度,来确保各个员工知道自己的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以及相应的安全规范制度,知道什么是违反规定的行为,什么是违规操作以及违章指挥等行为,来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以及班组例会等方式,强化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最后要注重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制度,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心,细化研究内容,制定出长远规划,创新文化内涵,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认真搞好企业文化交流,并在每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分析,交流经验。

结语: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利用多种宣传教育途径与方法,坚持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建设,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水平,推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竞争战略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66-0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特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技能,是企业长期、独立拥有的竞争优势,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

一体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具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更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与知识体系,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因此,它是由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制度、战略、文化等,绝不是仅仅由某一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所构成,具有一体性。

价值性。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最具权威性的评判者是市场,即消费者群体,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给目标顾客带来独特、更多、更好的价值和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

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生命周期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竞争优势,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治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要素息息相关。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也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乃至衰退的过程。

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沉淀下来的个性化的东西,它是特定的人员组成的特定的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因此,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不打上该组织的特色烙印,其他组织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模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有,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印上了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非凡烙印。作为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有组织特性,企业的运作模式、营销方式、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把握而轻易复制,更难进行市场交易。

拓展性。拓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拓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部分,影响其他能力的发挥。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知识技能,既可以使企业在现有领域保持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在相关领域扩展,获得竞争优势。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缺乏战略规划。发展战略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地位是最高层面的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最高。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众多企业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没有意识到战略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战略管理的理念和功力,在战略规划和管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如很多企业盲目进入与原产业关联不大或跨度过大的领域,结果是难以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据统计,企业由于轻视战略规划作用导致传统技术领域比发达国家平均落后10至15年。

2.企业知识储备及研发能力不足。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来看,知识是企业独具特色的技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为对知识拥有的广度和深度,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显出企业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许多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企业创新机制还未形成,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同时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效率低、技术人员匮乏。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发展。

4.企业过度多元化,分散企业资源。目前我国企业尚未建立起高效生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遇到了现代生产方式的挑战。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其后果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结果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不仅没有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还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水平要求比较高,如果运作的不好,不利于竞争,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集团企业,而只能是简单的规模扩张,难以形成长久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4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培育核心竞争力意识。任何企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企业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应该认知发展战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他们真正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样才可能在重视和关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特色,最终才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就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制度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改造和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拟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在了解的前提下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归类和整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要害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4.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与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人心、激发潜能、营造员工忠诚度、提高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等作用,对外具有宣传、导向、提升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价值等功能。因此,企业文化被许多人认为是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确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公平、宽松的工作和成长环境,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创新机制,鼓励有利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行动、方案和建议,使文化创新变成一种风气,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机制。

当今企业的经营实践表明,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势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梁建军.浅谈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

2.李正中,智勇.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