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33
导语:在造林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木材生产逐渐走向森林的持续利用。解放以来我国的人工造林速度在逐步加快,目前人工林面积约占世界人工林的1/4。1989~1993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表明,人工林比1984~1988年增加了278万hm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已超0.46亿hm2,占世界人工造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达18.21%,居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工造林还面临着工业污染、水资源匮乏、全球气候变暖等不利因素的巨大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几十年内不会减弱,因此,人工造林工作关系到全社会的生存,绝不能懈怠。
2人工造林应掌握的技术
自然母亲在为人类毫无回报要求的提供无数的自然资源的同时,由于人类的无限度索取和无节制的破坏,自然界也相应的给力人类一些惩罚措施,诸如洪水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异常等等各种警示。因此,人类应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工造林就是保护自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由于生态区域不同,对人工造林使用的树种栽培技术以及各时期管理的要求也不同,而树木生长发育也有其规律性。为此,必须掌握人工造林的一些基本技术。
2.1选用性状优良的苗木品种
在进行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适当的学习人工造林技术,在所有的人工造林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业务人员需要掌握的技术就是,要学会选用那种抗逆性能力强、具有优良的性质树种种源,这样的树种种源不但能够大幅度的提高造林工作中的种苗的成活利率,同时也能够大大减小人工造林工作人员的幼林抚育的工作量。根据经验,为了使人工林有较强的抗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消耗,应该选择生产周期长而且是无性繁殖的树种。
2.2精耕细作
根据不同土壤环境精细整地。精细整地就是科学合理布局,添取土壤,讲究养分均衡,树距不影响采光,埂边内实外光、下实上虚,肥土回填到位以有利于吸收,达到既蓄水、又保墒的效果。其目的在于改善幼苗生长的土壤条件,也使造林施工易于进行。
2.3苗期精心管理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采用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和植苗造林方法,其中以植苗造林多用,而植苗造林就要从苗期开始精心呵护、多方考虑,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
2.4科学制定种植计划
人工造林工作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所有林区范围内的各种种植计划,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率。而种植计划中如何进行合理密植工作则最为关键。因此,人工造林工作人员必须要自开展工作之始就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开展工作时要时刻考虑合理密植的工作操作规范。合理密植必须首先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人工造林地多年自然环境变化、幼苗抚育成年树管理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问题。
3人工造林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重视人工造林工作。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发展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在进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气候空气等问题的考虑几乎没有,毫无环保意识。这就更需要广大的林业工者加强责任意识,强化工作事业的使命感。重视人工造林工作的地位和影响作用。
3.2遵循五个原则。
在理念上主要遵循五个原则:1)全面展开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2)新理论和老经验相结合原则;3)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原则;4)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收益相结合原则;5)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和学习先进技术相结合原则。
3.3充实一线岗位。
虽然每年农林类院校给林业部门输送大批学生,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广大一线岗位仍缺乏专业人员。导致人工造林工作进展缓慢,甚至混乱。如更新作业设计是人工造林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出现了为应付例行检查,更新作业设计不科学、不规范,甚至出现边造林、边设计的现象。
3.4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工造林计划。
首先,造林整地的第一个步骤是对目标土地进行清理,清理的目的是对土地表层以及地表下不算深的泥土进行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清理。由于土壤成分的复杂性,具体的清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一般肉眼可见的杂物等可以使用机器清除或者人工清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清除完毕后需要对整块土地进行铺平等工作,如果土地里的杂物实在太多难以清理或者在机器或者人工清除后,可以用原始的火烧法进行彻底的清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化学试剂清理的办法来消除土壤中的害虫,确保苗木在土地上健康成长。其次,对于整地的具体办法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林地是在平地上,一般使用犁沟等方法,如果林地是在山地上,一般使用水平阶等方法。还有,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整地方法是块状整地法,是将一块土地进行集中翻整来造林整地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大量节省时间与劳力。
2植树造林的具体技术
2.1直播造林法
这是一种原始、简单而又被广泛运用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易于操作,没有技术难度,如果播种的面积越大,直播造林法的优势越能够显现出来。但是,直播造林法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缺陷之一就是对土地的质量的要求略高,而且播种后对幼苗的管理、灌溉等管理措施的要求也是相当之高的。因此,为了应对这几点难题,使用播种造林法的种子一般都是颗粒饱满、生命力顽强、对环境是盈利极高、经过多代杂交之后品种优良的树种。
2.2栽植造林法
栽植造林法所利用的原料就是一株根系发达、完整的树木,以其来作为材料进行造林,这种方法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即使生长环境差,也能够对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生长情况相当的稳定。而且与直播造林法不用,栽植造林法对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这种方法对树苗的根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在栽植的过程中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产生对根系损伤情况,因此,为了克服以上弱点,现代的栽植造林法首先要培育好苗木。
2.3分殖造林法
从技术层面来说,分殖造林法一般使用树木的枝干部分以及相关的营养器官来作为造林的原料,这种方法目前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其主要优点有:节省了大量的树种以及幼苗,不仅如此,利用分殖造林法所长出树木的生长速度都远远快于正常生长好的树苗,而且分殖造林法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成活率极高,能够很好地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
3人工播种
3.1撒播
撒播是一种工作效率比较高的播种方式,就像其名字一样,工作人员只要将其种子撒到地表即可,而且在撒播之后基本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也不需要用土将种子覆盖起来,在撒播之前如果实际条件不允许也可以不进行整地工作。撒播这种播种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相应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其粗犷的播种方法,常常会有野生动物等破坏撒在地表的树种。因此,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于撒播,一般来说,撒播应该利用在急需绿化、大型机械难以到达的地方。
3.2条播
条播,即在树种之间保持一定的行距,这种播种方法比较随意,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排成单双行,但是在条播之后要用一定质量的泥土对种子或者树苗进行覆盖。一般来说,条播不适用于大型机械化造林,因为这样会造成巨大的树种消耗,因此,在林地改造等运动中运用条播的方法较多,对于使用条播方法的树种也有要求,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一般来说是灌木类的树种使用较多。
3.3块播
块播,顾名思义,在一块土地上大面积地种植树苗,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大面积地培育树林,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步骤多、繁杂。如果不是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很容易出错,因此块播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地较少。
3.4穴播
首先,要在土地上挖上定植穴,同时注意每个定植穴与相邻的定植穴之间的行距、间距。在定植穴挖好后,在每个定植穴内投入一定数量的树种,播种完成之后对定植穴进行覆土处理。这种方法有其一定的优点:实施起来简单,难度较小,而且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对树种的要求也不苛刻。
4总结
1干热河谷区造林
干热河谷区主要是在小江、牛栏江和硝厂河的沿岸分布。在很多部分区域都有涉及,诸如拖车、纸厂、马路、火红、乐业、矿山、大井、者海、鲁纳、田坝和大海等。提及的这些位置,其年蒸发量都非常高,是年降水量的3~6倍。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当地的植被十分稀少,并且植被类型主要是稀疏的灌木林以及荒草地。与此同时,因为土壤主要是燥红土,最弱的是抗蒸发能力,这造成了土壤非常低的相对含水量,植物体内存在严重水分失调的情况,所以,造林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要求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及对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才有可能对森林植被进行修复。
1.1树种选择
干热河谷区选择树种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就是要具有抗旱性,而且又可以耐高温和贫瘠。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即适地适树,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那些经过试验挑选的树种,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生性。就会泽县而言,比较成熟的乔木树种主要可以选择新银合、台湾相思和印楝。关于灌木树种,诸如车桑子、山毛豆等可以进行配置,适宜配置剑麻这一草本。
1.2整地、造林
采用穴状整地,整地时间通常选择在进行造林之前的12~14个月。按照各地块的造林类型来确定整地规格。出于将林分郁闭期缩短的考虑,应该将初植密度适当增大。移栽乔木袋苗的整地规格是:每1株的行距是1.5m×2m,定植穴规格要求为长宽高都是40cm。灌木直播造林的整地规格是:每1株的行距是1m×1m,定植穴规格要求是长宽高均为30cm。在进行整地的时候,应该清除干净种植穴里面的全部杂物,这里主要是石块和草根等。造林密度:就乔木袋苗的移栽来看,其应该是3330株/hm2;就灌木直播造林而言,其密度应该是每9990株/hm2;因为造林地块的坡度比较陡,出于对这一客观情况的考虑,应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块状混交。定植:由于在靠近造林地的周围都没有地表水源,只可以借助雨季来造林。所以栽植的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6~7月份,在栽植穴中放置苗木,以便做到其苗正,其根舒,其土实,其塘平。
1.3抗旱补水
(1)可以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来将水装置好,从而在旱季持续对新造苗木给水。因为干热河谷区具有较高的石砾含量、很薄的土层和较差的土壤保水性。在进行常规灌溉的时候,有一部分水就会快速下渗,而剩余部分又大多蒸发掉了,这样就难以被树木利用到。进行持续地给水灌溉,水进入土壤根系较为缓慢,只可以借助土壤水势来实现水分的流动,这样就会和重力作用发生抵触,进而减少上升到土壤表层的水分,这样水分蒸发就会减少了,能够使土壤水分得到有效的保存。这一措施的成本比较低,操作简单,并且会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样造林后的树木就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促使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
(2)施用保水剂,关于在干热河谷造林中使用保水剂,主要分为以下2种。一种是干施法:此方法主要使用于雨季来临之前,按照树种和苗木的大小,把干保水剂颗粒与土壤进行均匀搅拌,在此之后投入植苗穴内。先在穴内回填搅拌均匀的土壤,将苗木植入,再在植树穴内回填尚未搅拌的表土,使其踏实便可。接下来到来的雨季将使水分得到充分吸收,旱季的保水作用明显。一种是湿施法:在容器中放进保水剂,将水分充分吸收并且有凝胶状态呈现,此时需要搅拌充分,并再1次将水分充分吸收,然后在植苗穴内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从而在苗木定植中加以使用。
2石漠化造林
石漠化区域存在比较差的立地条件,有着较大的砾石含量,有的岩石和瘠薄的土壤,土壤缺乏蓄水保墒能力。造林要将树种选择问题解决好,接下来是进行整地。选择客土、树种需要考虑以下方面:对于土壤的周期性干旱情况要能忍受,还要能应对热量变幅;对根系的要求是对岩隙缝间能够穿越,具有较强的趋水趋肥性;容易成活,生长速度很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地表盖度显著增加。在中性偏碱性和富钙质的土壤中都能进行很好的生长。会泽县的石漠化区域,华山松、圆柏和刺槐等已经实现成功造林;灌木主要是采用马桑、火把果和羊奶果等配置。关于整地则要尽可能做到不对原生植被造成损害,并且不会导致新的水土流失产生,这是主要坚持的原则。对蓄水保墒整地技术大力推广,从而使造林立地得到最大程度地改善。
3高寒山区造林
针对高寒山区进行造林,树种的抗寒能力是需要处理的关键性问题。选择的树种一定要能够抵抗低温,经受住冻拔。就会泽县的乔木树种来看,华山松比较能够适应高寒冷凉,此外还包括云杉和高山栲等树种。至于灌木树种则是以杜鹃和高山柏等为主。就云杉、冷杉而言,所需的袋苗应该是3年生以上。高山栲育苗应该将根穿袋的问题解决好。这类造林与常规林一样进行整地、造林。
二结束语
关键词:榉树;繁育方法;造林
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H-M),又名大叶榉、血榉、红榉、黄榉、岩郎木等,榆科榉属树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属二级保护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风景园林观赏树种。目前,榉树苗木已被广泛用于园林配置、城市街道绿化美化及生物多样性方面。
榉树为深根性树种,是一种落叶乔木,主、侧根系都很发达,性喜光,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条件,在酸性土、中性土、石灰岩山地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榉树初期生长较缓慢,八年生以后加快,可持续生长70~80年,成年树高达30m,胸径1m以上。榉树在我国分布很广泛,主要产于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生于海拔800m以下山坡。
1育苗方法
1.1扦插育苗
榉树资源稀少,生产上可采用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的枝条取自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插穗长度10~15cm,粗度0.5~1.0cm,每个插条上至少含有2个以上健壮饱满腋芽,时间以春季扦插为好,其平均成活率可达16.7%;扦插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插条生根率达到80%以上,当年苗高可达50~180cm。绿枝扦插宜在6月上旬进行,自母树年龄较小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粗壮嫩枝上剪取带2~3片叶的插穗,迅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做到随采随喷水,随用生根剂处理,随扦插。扦插苗床基质以蛭石、河沙等为宜。扦插密度以插穗间枝叶互不接触为宜。插后喷水1次,上罩塑料膜弓形小棚,再搭起1.2~1.5m高的框架,用草帘或遮荫网在上方和两侧遮荫,保持20%~30%的透光率。扦插前期要做好叶面喷雾保湿、消毒防病、通风换气和喷水降温等工作;中期要以揭除薄膜和逐步移去遮荫物炼苗为主;后期做好消除杂草、施肥等。
1.2嫁接育苗
选择一至二年生、地径1.5~2.0cm的白榆实生苗作砧木,以一至二年生的榉树枝条作接穗,在树液流动季节进行嫁接,嫁接可分枝接和芽接2种。枝接一般在4月进行,操作时可用劈接和皮下接方法。适时嫁接、避开连阴雨天气、接穗削面光滑平整、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准、绑扎适度是影响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芽接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方块形芽接比“J”字形芽接为优。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时要将塑料薄膜带轻轻插入接穗芽与皮部内皮层与砧木密接,在操作技术保证的情况下,榉树嫁接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枝接当年生长量80~160cm,地径0.8~1.5cm左右。
1.3播种育苗
榉树种子采集时间常在10月中下旬,采种期3周左右,选择树龄30年以上,结实多且籽粒饱满的健壮母树,在果实由青色转为黄褐色时进行采种,采得的种子去杂阴干,装入布袋或麻袋贮存备用。播种分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需随采随播,发芽在翌年3月上中旬,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较高,苗木生长期长。春播宜在雨水至惊蛰时进行,最迟不得迟于3月下旬,播种量150~200kg/hm2。当年种子翌年播种,发芽率高。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可对种子进行选种、浸种、消毒、催芽、低温存积处理等。播种后,25~30d种子发芽出土,应防止鸟害。出苗后要及时揭草炼苗。幼苗期应及时间苗、松土除草、灌溉追肥。此外,榉树苗期普遍有分叉现象,应在苗期进行修剪,蓄好1个主干,以利干形通直。
1.4组织培养
利用大叶榉树未成熟种子的胚依次在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芽分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可生产出3~5条不定根幼苗,生根率达30%,生根幼苗移植到温室花盆中成活率在50%以上。日本在榉树组织培养方面成功较早,有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2造林与管理
造林地宜选择在坡度30°以下,低山丘陵区土壤肥沃、保水较好的群山中下部、谷地、溪边。采用全垦方式整地,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3月上旬左右,选取无风阴天或小雨天气,用榉树一年生实生苗栽植,栽植前用10%~15%的过磷酸钙泥浆沾根,以提高成活率。栽植时要根舒不弯曲,严禁大土块和石块压在根部,回填土要实,深度为苗期地面与地相接触处印痕之上3~6cm为好。栽植密度可为1.6m×1.6m或2.0m×1.6m。另外,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栽植不同的树种。如山顶、山脊可栽马尾松、栎类,山脚、山腰栽榉树,形成马尾松、榉树、栎类块状混交林。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坡中下部可栽植榉树与山杉木行状混交林。苗木栽植后,前3年,每年抚育2次,分别于6月和10月进行。随时注意培蔸、抚正,剪去干上丛生小枝,将分叉株去除弱的分支,每年
不少于1次,清除绕干的藤本,留心有无蛀干和食叶害虫为害,一旦发现及时除治。3年后,可用刀砍去杂灌,以利通风透光。前5年可结合抚育加施复合肥或尿素,每株100g左右,撒于树蔸周围表土内。坚持修枝,有条件的地方可持续10年,使枝下高在5m以上。在10年内进行1次卫生伐,将虫害而无主干、歪斜弱小、无培养前途的植株去除,或萌芽更新,留下3450株/hm2左右,使之形成干形通直,林相整齐。15年时可考虑间伐,砍去50%。20年时应进行高强度间伐,再去掉65%,留下630株/hm2。25年时正值生长高峰期,应再度间伐30%,留下405株/hm2,培养大径材。
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H-M),又名大叶榉、血榉、红榉、黄榉、岩郎木等,榆科榉属树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属二级保护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风景园林观赏树种。目前,榉树苗木已被广泛用于园林配置、城市街道绿化美化及生物多样性方面。
榉树为深根性树种,是一种落叶乔木,主、侧根系都很发达,性喜光,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条件,在酸性土、中性土、石灰岩山地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榉树初期生长较缓慢,八年生以后加快,可持续生长70~80年,成年树高达30m,胸径1m以上。榉树在我国分布很广泛,主要产于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生于海拔800m以下山坡。
1育苗方法
1.1扦插育苗
榉树资源稀少,生产上可采用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的枝条取自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插穗长度10~15cm,粗度0.5~1.0cm,每个插条上至少含有2个以上健壮饱满腋芽,时间以春季扦插为好,其平均成活率可达16.7%;扦插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插条生根率达到80%以上,当年苗高可达50~180cm。绿枝扦插宜在6月上旬进行,自母树年龄较小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粗壮嫩枝上剪取带2~3片叶的插穗,迅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做到随采随喷水,随用生根剂处理,随扦插。扦插苗床基质以蛭石、河沙等为宜。扦插密度以插穗间枝叶互不接触为宜。插后喷水1次,上罩塑料膜弓形小棚,再搭起1.2~1.5m高的框架,用草帘或遮荫网在上方和两侧遮荫,保持20%~30%的透光率。扦插前期要做好叶面喷雾保湿、消毒防病、通风换气和喷水降温等工作;中期要以揭除薄膜和逐步移去遮荫物炼苗为主;后期做好消除杂草、施肥等。
1.2嫁接育苗
选择一至二年生、地径1.5~2.0cm的白榆实生苗作砧木,以一至二年生的榉树枝条作接穗,在树液流动季节进行嫁接,嫁接可分枝接和芽接2种。枝接一般在4月进行,操作时可用劈接和皮下接方法。适时嫁接、避开连阴雨天气、接穗削面光滑平整、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准、绑扎适度是影响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芽接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方块形芽接比“J”字形芽接为优。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时要将塑料薄膜带轻轻插入接穗芽与皮部内皮层与砧木密接,在操作技术保证的情况下,榉树嫁接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枝接当年生长量80~160cm,地径0.8~1.5cm左右。
1.3播种育苗
榉树种子采集时间常在10月中下旬,采种期3周左右,选择树龄30年以上,结实多且籽粒饱满的健壮母树,在果实由青色转为黄褐色时进行采种,采得的种子去杂阴干,装入布袋或麻袋贮存备用。播种分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需随采随播,发芽在翌年3月上中旬,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较高,苗木生长期长。春播宜在雨水至惊蛰时进行,最迟不得迟于3月下旬,播种量150~200kg/hm2。当年种子翌年播种,发芽率高。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可对种子进行选种、浸种、消毒、催芽、低温存积处理等。播种后,25~30d种子发芽出土,应防止鸟害。出苗后要及时揭草炼苗。幼苗期应及时间苗、松土除草、灌溉追肥。此外,榉树苗期普遍有分叉现象,应在苗期进行修剪,蓄好1个主干,以利干形通直。
1.4组织培养
利用大叶榉树未成熟种子的胚依次在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芽分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可生产出3~5条不定根幼苗,生根率达30%,生根幼苗移植到温室花盆中成活率在50%以上。日本在榉树组织培养方面成功较早,有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2造林与管理
造林地宜选择在坡度30°以下,低山丘陵区土壤肥沃、保水较好的群山中下部、谷地、溪边。采用全垦方式整地,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3月上旬左右,选取无风阴天或小雨天气,用榉树一年生实生苗栽植,栽植前用10%~15%的过磷酸钙泥浆沾根,以提高成活率。栽植时要根舒不弯曲,严禁大土块和石块压在根部,回填土要实,深度为苗期地面与地相接触处印痕之上3~6cm为好。栽植密度可为1.6m×1.6m或2.0m×1.6m。另外,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栽植不同的树种。如山顶、山脊可栽马尾松、栎类,山脚、山腰栽榉树,形成马尾松、榉树、栎类块状混交林。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坡中下部可栽植榉树与山杉木行状混交林。苗木栽植后,前3年,每年抚育2次,分别于6月和10月进行。随时注意培蔸、抚正,剪去干上丛生小枝,将分叉株去除弱的分支,每年
不少于1次,清除绕干的藤本,留心有无蛀干和食叶害虫为害,一旦发现及时除治。3年后,可用刀砍去杂灌,以利通风透光。前5年可结合抚育加施复合肥或尿素,每株100g左右,撒于树蔸周围表土内。坚持修枝,有条件的地方可持续10年,使枝下高在5m以上。在10年内进行1次卫生伐,将虫害而无主干、歪斜弱小、无培养前途的植株去除,或萌芽更新,留下3450株/hm2左右,使之形成干形通直,林相整齐。15年时可考虑间伐,砍去50%。20年时应进行高强度间伐,再去掉65%,留下630株/hm2。25年时正值生长高峰期,应再度间伐30%,留下405株/hm2,培养大径材。
1.种子的先期处理与适时播种
松树的种子相对于别的树种来说出芽率比较低,因此在播种前要做好选择优良种子的工作。挑先品相好饱满的松树种子。种子选好后,首先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洒,给种子育苗前彻底进消毒。然后用清水把种子洗净,再把种子放进温度适宜的水中浸种1d,这样能把不成实的瘪种子漂起来,以便于提高种子的出苗率。除支劣质的种子后,于把种子捞出并再次冲洗干净,把种子放入坑内催芽大约2~3d;催芽时应使种子保持湿润状态,待种子壳裂开后即可进行播种。春季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进行播种。秋季一般在9月份进行播种。可选择种子直播或者芽苗移植的方式。种子直播,即每袋播种约2~3粒,用过筛的火土灰、黄心土混合进行覆盖,再用压板加以镇压,让种子与土贴合,接着再拱架盖遮阳网;芽苗移栽,即在苗床上铺约5厘米厚的黄心土,再将种子均匀地洒在苗床上,每平方米播种约5千粒,待幼苗出土后种壳未脱时转移至营养袋中,苗床装满后覆盖遮阳网,喷水,并放置农药,以防止害虫。
2.苗床期的抚育管理
首先是追肥。追肥时要与浇水同时进行。由于种子刚刚萌发了小芽,比较娇嫩,要把握好肥的浓度,否则容易将对幼芽造成伤害或烧死。待出现真叶后,可用0.1%尿素溶液喷洒。每月喷洒3次;春季苗9月底后与秋季苗11月上旬后切勿施肥。浇水:浇水时一定要把握好水的温度,喷浇的水温应当与苗床内的温度相同,依据气温状况来确定每周喷浇的次数,确保苗床保持湿润,水分不宜过多,在出圃前应减少浇水,以形成根团方便运送,避免栽植时营养钵出现脱落的现象。揭草与间苗:除草应坚持适度适时原则,揭草早会导致种子难发芽,揭草晚,幼苗抵抗力弱,遭风吹日晒,会导致死去,在揭草时,注意幼苗根处的小草不要除去;后期,待苗茎变红后。分两次撤去遮荫物,可用除草剂除去杂草;对过于密集的苗木,可适当间苗;在苗床期应依据幼苗长势,每袋选留1株健壮苗。光照与温度管理:种子播种后10d左右、芽苗移栽5d后选择阴天或晴天移除遮阳网;如果突遇降温天气或长期冰冻,应覆膜保温。病虫害防治:在播种或芽苗移植后应喷洒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2次进行消毒杀菌;在生长期间若出现刺蛾、蚜虫、卷叶蛾等害虫,可用80%敌敌畏1000~1200倍液喷洒。
二、造林技术与要求
1.造林时间
容器袋造林,可以选择在春季或者是雨季造林,这样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后恰逢高湿、高温季节,此时苗木成活率高,且苗木生长期更长。最好在透雨后出现的连阴天、小雨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在早春墒情较好的条件下,采用容器苗进行造林,同样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久旱无雨,土壤干涸,不要强栽。
2.造林地的选择与整地
整地可以选择秋季整地与春季相结合的形式。也可以于头一年冬季先挖好鱼鳞坑,或者是在造林当年春季直接整地挖坑。如雨季进行容器苗造林,应在春季整好地;如春季造林,应在头年秋季整好地。造林地应选择水肥条件好的采伐迹地或杂灌木地,在造林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相对集中连片,逐渐形成商品林基地。造林地可以首先砍去造林地杂草和灌木,晒干,再放火将其烧净,挖栽植坑,这是因为烧山后的造林地卫生状况较好,土壤中的矿物养料也随之增加,且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幼林的生长。
3.苗木出圃
从播种到符合造林苗木需3~4个月,待苗高15~20厘米,地径0.2~0.3厘米,可出圃造林;起苗前3~5d苗床应浇透水,苗木出圃后必须分级包装,不可损伤苗梢,尽量现出现植,未能及时栽植完毕的应放于庇阴处。首先,应在育苗地将容器苗全部浇透水,使培养基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其次,运苗前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全部剪掉,并注意选苗木的抗旱能力。其次,运苗前将长出窗口底部的根全部剪掉,并注意选苗,及时将弱、小、坏苗清除,确保苗木质量。第三,在搬动和运输容器苗时,忌使培养基松散,破坏根系。
4.栽植
栽植坑宜小,坑底要平,忌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底与坑底接合紧密。在坑底斜面上方大约1/3处挖坑,把容器苗放于坑内,四周填细土,踏实封严,栽植深度约1厘米,过浅或位置靠坑外沿易导致死亡,过深或植于坑底易导致雨水冲淤。栽苗操作要细致,苗木要直立,位于坑中央。回填土要压实,使土壤与容器紧密接合。
5.幼林抚育
造林的秋季应铲草抚育,此后依据具体状况每年夏季和秋季各砍草抚育1次,待幼林完全郁闭后停止抚育;幼林时期避免牲畜践踏、火灾或人为破坏。
三、结束语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北票市小塔子乡母子山,年平均气温8.6℃,1月平均气温-11.1℃,最低气温-26.6℃;7月平均气温24.7℃,最高气温40.7℃,年平均降水量470~509mm,无霜期153d,年平均日照时数2861h。土壤属于褐土,质地为黏质壤土。
1.2试验材料
1.2.1树种及苗木
雨季造林供试苗木全部为容器苗,春季造林全部为裸根苗,油松、樟子松为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桧柏为无性繁殖扦插苗,苗龄为3a。
1.2.2培养土
3份园土+1份农家粪肥。
1.2.3容器规格
直径11cm,塑料材质,容器高15cm。
1.3试验方法
1.3.1苗木培育
在休眠期,把油松和樟子松播种实生苗、桧柏扦插苗移植到容器内,栽苗时苗子提至根茎与土平面相齐,装填培养土后,轻微按实土壤后,集中摆放到水泥地面或砖砌地面上按正常管理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进行集中养护。在上山造林前,容器苗培育需要2a。裸根苗在上山造林前,需要用1a床苗进行移植,培育移床苗,苗龄与容器苗相同,需要培育2a。
1.3.2试验地的整地
(1)雨季造林整地。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清除有碍造林的地面障碍物,按所设计的造林区域进行造林地的表面整地,可按设计的株行距用铁镐刨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促进土壤的熟化和增加雨水的截留量。(2)春季造林整地。在土壤化冻后进行鱼鳞坑整地,整地方法同雨季。
1.3.3造林方法
春季造林时间为4月20日,株行距设定为2m×2m,树坑规格为30cm×30cm×35cm,采用鱼鳞坑整地技术,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传统造林方法。雨季造林时间在7月中旬进行,株行距、树坑规格和整地技术同春季造林,容器苗脱去容器后,把整个土坨放置树坑中央,保持土坨完整无损,埋土深度与树苗根茎相平。
1.3.4试验林的管护
春季造林,视造林地的杂草情况进行2次割场,控制杂草滋生,防止高棵杂草与苗木争夺阳光和养分,在土壤上冻之前要进行造林苗木根部培土防寒。雨季造林,试验林管护方法同春季造林。
1.3.5调查方法
在造林后次年春天,当树木抽生新梢后,进行春季裸根苗和雨季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的调查,沿造林地的对角线方向每个造林树种随机抽取120个造林定植点,调查造林成活率情况。秋季调查苗木生长量,每个树种分试验处理和对照,随机抽取30株,进行苗高、地径、根系生长量的测定。
1.3.6统计方法
数据用2003版Excel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农业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种针叶树容器苗雨季造林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明显比裸根苗春季造林的高。由表3和图1分析结果看出,容器苗雨季造林,油松苗高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21.17%,侧根数提高40.74%,成活率提高43.67%;樟子松苗高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数提高20.90%,成活率提高30.29%;桧柏苗高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侧根数提高35.75%,成活率提高50.76%。供试的3个树种苗高均与对照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说明容器苗雨季造林,由于水分条件较好,促进了苗高的生长;地径除了樟子松不显著以外其他2个树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主根长度显著水平比较中,3个树种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容器苗雨季造林与对照相比,不能提高主根的生长量;成活率与对照比较,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充分说明容器苗雨季造林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
3结论
3.1北票地区由于土壤贫瘠、缺水,土壤板结,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好,非毛管孔隙度较少,土壤水分下渗的功能不强,因此在雨季造林前,先行整地作业,有利于蓄积降水,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2在北票地区造林,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少,土壤缺水,采用容器苗进行雨季造林,主要解决苗木的抗逆性和需水的主要矛盾,可使3个树种(樟子松、油松、桧松)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达到97.2%~98.7%。
1.1乡土性与多样性原则
首先,乡土性原则主要是指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注重对该地区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植物配置。由于其本身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对该地区的环境、气候等因素已经有了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同时具有较为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其次,多样性原则主要是指除了加强选择乡土性植物,还应适当扩宽植物选择范围,从而达到多种类型植物的组合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1.2科学性和美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充分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协调性,从而做到不同种类型植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综合考虑植物配置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各个因素,避免产生“相生相克”的现象。美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园林植物造景的观赏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种植物的高低错落,营造出多层次、多色彩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通过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的结合,最大程度上延长观赏期,并充分注重色调与色调的搭配,最终形成较强的色度对比。
2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作用
2.1美化周边环境
在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植物景观特点的利用,在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呈现出植物景观的不同形态及特有美感,在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对园林景观起到了重要点缀作用。另一方面,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还进一步凸显出了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不仅是城市的亮点,而且能美化城市环境。
2.2精神熏陶
作为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是重要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其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和色泽变化,能够给人带来不同层次的美学感受。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个个体来说,其内心都有一种奔赴大自然的欲望,而作为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能够充分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3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产生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并且制造出氧气,净化周边的空气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其次,部分类型的植物还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毒害物质,从而大大减少了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2.4灾害防护作用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灾害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植物组合和配置过程中,不仅提供了较为基本的生存环境,还能有效抵御风沙及扬尘灾害,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
2.5提供休闲场地
对于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来说,其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组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创造出了良好的休闲环境场所。不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园林景观观赏,还在人们观赏之余为其提供了避暑休闲场所,使之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对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3.1科学性及乡土性的缺乏
首先表现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因素是植物和树种的形状及颜色,没有对植物配置的适应性进行充分了解,直接造成了植物景观的成活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园林设计人员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和谐共生思想,片面地认为植物种类越多,群落相对越为稳定,但实际上也会带来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冲击和外种入侵。其次,乡土性应用的滞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对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和运用,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其不能达到大宗采购的数量而变更设计方案。
3.2片面注重观赏效益
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配置和造景关注较多的是外在形体的优美以及色彩和图案的精细,片面追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造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景观后期养护费用。
4解决策略
关键词:营林,方法,程序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论文参考。我县目前和周边地市在林业上竞争的焦点是如何拉长林产品产业链条,而关键在于森林资源。
一、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论文参考。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二、植树造林的程序
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人工播种方法
(1)播前的种子处理
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
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
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论文参考。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
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方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
(2)播种方法
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
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
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
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施工比较复杂。
适用条件:已有阔叶树种的天然更新迹地引入针叶树种,沙地造林。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中原地区主要树种育苗技术》 [郭玉生 杜广云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