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35
导语:在生成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第一学年:规则教育和意识养成阶段
作为新生,学生有诸多的不适应。各院校应以入学教育和适应教育为中心。在这一阶段,军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及早引进养成教育理念,与军训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中华女子学院在此阶段将学生手册的学习贯彻到军训过程中,突出规则意识的培养。在低年级通过开展专业教师“专业知识讲座”、高年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规划和指导大学学习生活。这一阶段,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学校的规则,逐渐适应大学阶段的生活。
(二)第二学年:能力提升和养成教育强化阶段
经过第一学年知识、经验的积累,学生群体有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此,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推动学生能力的提升,强化养成教育。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开展学业辅导,党课,先锋骨干培训班,心理辅导等活动,吸引大家参加,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思想、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从2013年开始成立了积极分子读书会,要求大家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既有政治学习,又有专业学习;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实现政治与学业两种进步,深受学生欢迎。此阶段要突出榜样的力量,强化制度的刚性,奖罚分明,树立典型,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管理者要以身示范,严格遵守和贯彻此前制定的规章制度。
(三)第三学年:实习就业与养成教育深化阶段
要结合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需求,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心理,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历、教给学生求职面试的技能技巧,督促学生有针对性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开展模拟招聘,为同学就业作充足的准备;安排实习带队老师,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尽量消除同学们因找工作压力过大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做好学生毕业离校教育等。此阶段要突出学生实习就业的需求,通过宣传教育,把学生的品质、能力、习惯与就业可能性挂钩,引导学生加深对养成教育的认识,深化养成教育成果。
二、注重设计养成教育的载体及处理好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一)以引导为主强制为辅重视养成教育载体设计
精心设计学生习惯养成的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养成教育涉及“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所有方面。在认知方面,要以课堂为载体,全体教师参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灌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对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情感方面,要以心理辅导、讲座宣传、社会交往等为契机,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习惯、情感取向;在意志培养方面,以党课、团课为主要平台,充分发挥信仰教育对意志养成的先导作用,培养学生敢于担当、任劳任怨、勤奋努力的意志品质;行为方面,制定行为规范,树立典型,奖罚分明,并强化自主行为。
(二)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养成教育重在规则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强化,因此对共性的要求多一些。但是,现在也是个性化的时代。因此,要处理好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有组织纪律性,维护和谐稳定,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开展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充分释放自我,展示个性。不仅达到学生守序的效果,而且又不要泯灭他们的天性,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三、推动全员育人并构建养成教育的检查、监督、考核、激励机制
(一)以教育工作管理者为主推动全员育人
养成教育涉及学生发展的全部,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说,要求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紧密配合,专业教师、家长、教育工作管理者以及学生本人全面携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学生的环境适应、专业学习、政治进步、人际交往、恋爱求职和人格发展等多方面的困惑,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引导学生者、监督者,规则教育的好坏,熏陶教育的效果,纠偏教育的强化,都离不开他们。所以,对于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管理者,要强化她们的责任意识,规范管理手段,加强技能培训,确保养成教育的执行效果。但是同时,也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实行全员育人,专业教师、家长等也要参与其中。
(二)构建养成教育的配套机制
一个人的成长更需要一套系统严格的检查、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在对学生进行了养成教育宣传之后,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级小组、班集体评价挂钩,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养成教育中,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学院每学期都有榜样明星评选(“学习之星”、“体育之星”、“健康之星”等)。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规则教育为主结合熏陶教育与纠偏教育来搭建养成教育自我成长平台
(一)突出规则教育实现三种教育完美结合
要从立规矩开始,从实处、细处抓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反复的外部刺激、自身实践和严厉的督查使守规矩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立规矩要从入学抓起,新生报到时即可将汇集各种制度、纪律、规定的《养成教育手册》发给学生,让其了解大学生活,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营造氛围的重要性,使学生时刻受到“好制度”的熏陶,受到“好模范”的感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高职学生存在的特殊性及不良行为主要是与其生活行为方式和不合理的思想意识有关,因此,纠偏教育,作为养成教育工作的保障性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批评警示,甚至是处分,提醒学生们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行为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推动学生自我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因此推动学生自我管理是主线。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不断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要不断挖掘。鼓励学生以宿舍、班级、年级、专业等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为平台,积极搭建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分享、交流、提升的平台,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在思想和行动上提升自我。
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大多都是由外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
(一)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定,但是因他们生活的阅历还不够、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丰富,所以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有时会很偏激,这极易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对父母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向着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
(二)客观因素——外部因素
造成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1.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母长辈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其无比宠爱,甚至溺爱,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对学习漠不关心,对长辈不尊重,以自我为中心。
(2)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一部分学生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不但自己不能给孩子以榜样示范,而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仅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打骂,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失去了信任,产生了逆反心理,向着岔路越走越远。
(3)望子成龙。当前社会形势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想让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长包办了一切,孩子只需负责学习。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除了学习,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从而助长了这部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4)特殊家庭的影响。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是巨大。如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其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伤害,容易形成固执己见、性格孤僻的不良心理。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尤其缺乏父母的管教,经常会无故逃学旷课,甚至无礼地对老师进行顶撞。另外,隔代监护家庭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现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他们长期不在家,把孩子的监护任务交给了上一辈,而隔代监护的老人不但经济上困难,且体力、精力、心理等各方面都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需求。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放任自由,这极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气。再有“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无人监管,父母、长辈都长期在外工作,因无人管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他们极易受社会青年引诱,把逃学、旷课当成家长便饭。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如教育改革虽已经全面实施,但以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对一个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很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是只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对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从而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到了阅历不深的学生。如吃喝穿戴的攀比、哥们义气、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影响,都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歧途。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落实到实处,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正确引导,耐心教育,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教师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而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如为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洗衣服开始,对其进行教育。具体做法:教师可先讲清洗衣服的步骤、洗涤剂的用法和用量,然后让学生亲手实践,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给自己洗衣服的辛苦,使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并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三)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角度来看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作为实践主体的学校集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实践主体的组织性,是指学校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去开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二,实践主体的传递性;是指要将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传递下去,营造相应的政治思想氛围;其三,实践主体的规范性,是指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保持一致;其四,实践主体的常规性,指的是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是长期需要进行的工作;其五,实践主体的前瞻性,简单来讲,就是需要以当前学校学生情况为基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预见性的角度去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六,实践主体的选择性和引导性,是指学校为了达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引导。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各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人力资源,是代表着国家去行使其实践主体权利和义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述行为主体的地位有着其主动性的一面,也有着其被动的一面,是社会分工背景下赋予其对应的职权,是构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上述行为主体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行为,其有着比较强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主导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对于教育实践起着主导和支配性的作用;创造性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方式去开展,以保证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发挥。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其能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去实现对于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其不断进取,并且去接触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并且在长时间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实现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具体来讲,这种主体性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动作执行是由教育对象自己发起的,以各种自我调整的方式去进行;其二,“前理解”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成型的过程中,教育对象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有着先验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环境是在个人生活经历,意识形态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我们将这样的状态界定为“前理解”状态;其三,建构性,是指在教育对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到践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在慢慢理解和认识相关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慢慢开始以此为引导去指导自己的行动,由此就实现了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其实践生活中的融合,由此就进入到了本体认知的阶段,并且慢慢的融入到意识领域中去,成为行为主体思想意识固有的内容,由此就标志着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的完成。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这是因为成人学生是教育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保证实际思想引导工作的质量,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于成人思想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找到其做得不够理想的地方,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针对性;其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集合成人群体学生的特点,从其工作和生活实际入手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其三,尊重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在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能,引导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在国家教育部门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降低,成人教育学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刚分析,以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然成为当前是很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不断做好管理体制的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建设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开展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注重主体意识,展现人文关怀
从理论上来讲,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展成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引导工作的开展,以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其一,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本着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基本理念,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课程方案制定,都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使得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去实现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其三,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展现出人文关怀,由此营造良好的师生教学环境,保证将各项工作做好。
三、结语
[关键词]预设 ;生成 ;语文教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而相对于“预设”,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预设和生成是需要同时努力关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课堂,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怎样实现生成和预设有机统一,使预设转化为生成,是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让预设为生成留空白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充分地预设,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这样的预设,由于过于精细,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使他们在课堂上既役于教师,也役于教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白。
1.精心而不精细,为生成留空白。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精细必然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语文是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义的语词、多样的美感,甚至还有多向的价值追求;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文本,有着复杂的结构,有语词和文化的一面,有思维和逻辑的一面,有伦理和道德的一面,有审美和情感的一面,还有非理性和无意识的一面。同样,面对文本的心灵也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当这样的心灵和这样的文本相碰撞时,体验、理解、思维与想象的开放性可想而知。在教学中,考虑整体布局,设计几个板块,不预设细节,就给生成留足了空间。
2.预设并预计,为生成留空白。虽说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教师要充分预计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或某些环节形成“弹性化”的方案,使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精彩。
二、让课堂给生成腾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这样可能使原先预设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过分追求“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语文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逻辑思维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并不能遮盖“形象思维”的偶然与断裂,断裂之处也可以开放出思维与想象的花朵。因此,当生长点出现时,教师就应适时调整预设,促成生成。
1.以局部性调整,促进精彩生成。局部性调整指腾出较短时段处理好预料之外的情况,实现生成,然后迅速回到预设上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以整体性调整,促进精彩生成。整体性调整是指在课堂正要开始或中途产生了生成的火花后,教师把整堂课或课堂余下的时间全部不按预设行进而是让给生成。始料未及的生成的生长点出现了,干脆把下半堂课全部腾出来用于生成了,这就是整体性调整中的一种,另一种是刚上课的时候出现了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就把整堂课让给生成。
三、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习目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就端正,就能自觉刻苦地完成学习任务。脱离实际的理论说教,空洞的思想灌输,是应当坚决摈弃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领域,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对学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巡回辅导时,解决学员学习的疑难,帮助学员放下思想上各种各样的包袱,鼓励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正面教育为主,采取疏导方针。成人教育学生有一定的是非观,有较强的自尊心。我们做工作时要把自己摆在和学员平等的地位,沟通思想,以理服人。三是和成人教育学生的任职单位相联系,共同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站点要经常将学员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通报学员任职单位,要求他们协助工作,同时还要配合任职单位解决学员的一些实际困难。教学站点也要了解学员在任职单位的工作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严格管理制度,使那些学习动机不纯、不遵守学习纪律的人受到一定的约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定的组织措施。教学站点管理人员、班主任要负责,其他辅导教师也要负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还要发挥成人教育学员的积极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
二、教学辅导管理
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教学辅导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帮助成人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应用两种关系。
绝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工作、学习双肩挑,工学矛盾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处理不好,既影响工作,成人教育学习任务也不能完成。要使成人教育学生认识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互相促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用脱节从根本上违背了函授教育的宗旨。成人教育学生要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参加学习,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了上述两种关系,成人教育就会极大地受到社会的支持。
2.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就是帮助学员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就学习方法而言,要指导成人教育学生处理好面授与自学的关系和怎样搞好自学的问题。面授在教学内容上为学员提纲挈领,在教学方法上为自学铺路搭桥。学员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能力;整理知识,储存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反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员做到:(1)面授时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上课前后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弄懂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广泛吸取各种新的信息。(2)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对比,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面建立起知识的网络。(3)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3.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
在学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平时自学小组。自学小组要求活动计划落实,防止流于形式。辅导教师要加强对自学小组活动指导。
4.加强对成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教学站点要督促成人教育学生按时参加面授,按时点击学习,完成自学任务和平时作业,严肃认真地参加各门课程的考试(考查),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三、学籍管理
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以主办院校为主,教学站点配合管理。主办院校负责学生的入学、考试及成绩登记和毕业管理,其他均可由教学站点负责。这样,既发挥了教学站点的作用,又减轻了主办院校的压力。
1.学籍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及时全面地掌握每个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成人教育的信息储存,这对于探讨成人教育管理规律,实现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籍管理的依据是主办院校制订的《成人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和《学生守则》。
教学站点在执行《条例》和《守则》时,要掌握分寸,宽严适度。过严,不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会使人感到门坎太高,约束太紧,可望而不可及。过宽,又不能保证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3.学籍管理的内容
尽管我国独立学院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时间不长,但我国独立学院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势人才。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学风建设不仅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学习作风,而且使学生在探索未知、找寻真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严谨和务实。诚信教育作为独立学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风建设在目标、思路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过程中形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学风,进而有效地推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具体来说,学生诚信教育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具有三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独立学院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可以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思想,特别是通过深入教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从诚实守信角度思考问题,特别通过诚信“正面”和“反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守独立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比如独立学院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将学生的规范行为“传达”到学生的心里,使独立学院的学风更加风清气正。
(二)有利于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独立学院开展学生诚信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洗礼,特别在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诚信教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想道德的内涵,使学生的学习立场、学习观点、学习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务实性。这样能够使大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风气,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论文抄袭、考试作弊、逃学逃课等现象会减少,大学生会将“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向,科学制订学习计划,以此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诚信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引导、激励特别是凝聚作用。独立学院在开展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个体作用的发挥,形成越来越好的诚信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形成互助共进、团结一致、诚实守信的学习氛围,对于独立学院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独立学院要想发挥诚信教育在促进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将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具有协同性的诚信教育体系。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在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两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当融入诚信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两课”教师应当多开展参观、考察、走访、座谈等活动,如可以将诚信教育与“我的梦、学习梦、中国梦”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融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再如专业老师应当将诚信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当中,特别是充分发挥自身在诚信方面的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教育。
(二)创新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独立学院在开展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促进学风建设,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诚信的价值。比如独立学院应当将诚信教育作为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诚信实践模式,充分依托就业实习基础、社会实践基础、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大学生社团组织等载体开展诚信教育,同时应当通过诚信缺失的“反面典型”,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诚信缺失的害处,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学生诚信教育“学分制”,通过加分项目与减分项目相结合,学生只有获得一定的诚信学分才允许毕业,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诚信守信。
(三)打造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独立学院在开展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倾力打造诚信教育环境,特别是积极控制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诚信教育资源,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诚信教育深入开展。比如独立学院应当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合作,通过因诚信缺失而受到法律制裁人员的“现身说法”,极大增强诚信教育效果;再如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诸多平台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还可以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打造学生诚信教育环境,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特别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加强对学生诚信行为的监督,将“学生诚信档案”与“社会信用体系”进行对接,有效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树立良好的学风。
三、结语
(1)课程目标体系操作性不强。课程目标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内容不具体、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体育课教学质量缺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质量总体不高。(2)对课程标准存在认识误区。如体育课为了突出“健康第一”,一些技能性要求较高和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没有运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内容,并被视为“快乐教学”。为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放松了对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要求,为了强调娱乐性、突出“合作意识”,田径、体操等锻炼价值较大的项目也被大量压缩,造成学生体质连年下降。(3)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足。虽然有些省市中考增加了体育项目,但分数所占比例很小,且目前为止体育仍不是高考科目。在考试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缺编严重,工作量较大,教师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造成教学观念落后,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2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影响
从2003年开始至今,新课标实施已超过十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学生已经进入高校进行学习,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
2.1技能课时减少
为了适应中小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减少技能课的学时,尤其是减少了田径、篮球、体操等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课的学时。田径、体操、三大球等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增强学生体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这些项目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其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据调查,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体操项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修学时为432学时,而现在最少的仅有72学时。缺少了教学时数和教学过程的保证,教师的教授只能停留在项目的简要介绍和练习,学生的学习也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初步掌握,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熟练掌握便无从谈起。
2.2运动技能掌握欠佳
由于受课改实施过程中淡化运动技能的影响,一些没有体育成分的内容被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造成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就没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入到高校体育专业后相应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此外,一些地区的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缺陷,如河北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体育教育专业的高考测试内容就取消了专项,只考四项素质(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800米),学生为了考学,只练这四项素质,其他运动项目一概不练、一概不会,也造成了学生运动基础较差。进入高校体育专业学习后,学习各项运动技能都很吃力,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技术课教学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
3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
3.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所练就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本领。教师应当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体育教学所需的一些专业能力,如讲解、示范、纠错的能力,调动学生机体积极参与的能力,有效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体育教师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
3.2育人能力
育人能力是体育教师教育职责的需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承担着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各项工作,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多在室外进行,环境复杂多变,学生在遵循比赛(游戏)规则的同时也可能会充当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也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育人工作具有独特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灵活运用教育手段,结合体育项目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3科研能力
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多年来是我国体育教师的短板,但却是新课标对当代体育教师的现实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与反思,以教材、教法和学生为对象深入研究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并互为促进。
3.4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受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学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学生的过激行为、教师示范动作失败、外部环境的干扰、学生的意外伤害等。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准确的判断力及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体育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关爱和了解学生的程度、教学责任心等因素密切相关。
3.5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除了体育教学之外,还包括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如有效组织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科学指导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组织和筹备小型体育竞赛,以及宣传、推广、普及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等等。
4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措施
4.1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考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和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和调整。笔者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知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规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运动技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等,这也是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4.2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作为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专门人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用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全的人。体育课程独特的室外活动环境和身体参与的教学手段,使得体育教学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如体育教师在运动场上展现的健美的体魄、娴熟的运动技巧、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优良品质、集体项目中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等等,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作为将来的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从现在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以便将来能够充分利用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4.3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体育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体操中的器械体操、技巧等项目出现在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应深刻学习领会新课标,高度重视技能课程,增加技能类课程的学习课时,特别是田径类和体操类项目的学习课时。在技能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强调运动技术的规范掌握和习得过程的掌握,强调运动技术的会做、会说、会教。
4.4重视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是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技能。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提高学生专业教学技能。首先,应重视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保证一定的教学时数。其次,要加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的学习。另外,要加强学生专业教学技能的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课、微课、模课,或针对学生的某一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4.5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一,今日事今日毕,坚决与拖拉懒散的思想习惯作斗争。孩子之所以表现为拖拉懒散,在于习养,一般都有一些思想根源。我有时在课外与学生促膝而谈,找一找学生的思想最近发展区域,试图从根源上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外,以学生具体转变的生动事例作为教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只要自己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与自我做斗争,总会有进步。以一些名人故事激发感染学生,例如齐白石“不让一日闲过”,偶有闲过,必在第二天补上,终成一代巨匠。在实际操作上,要求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必要时借助老师、同学与家长的约束力。当天完成作业后,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
第二,勤用功,惜时间,树立具有自己兴趣倾向的远大理想。“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一句句由中国传统文化演化而来的名言警句,也是我经常用来告诫学生的话语。结合着合理引导,让学生学会合理用脑,合理作息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要科学安排,才能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这里仅仅闪现一个特写镜头:我班的孩子每天上交的家庭作业,我都会亲自批改,你发现没有,交上来的作业都是一本本打开的,拿过作业本,一眼就可以看见本次的作业;每一个小组和下一个小组的作业都是颠倒而放,错落有致。“志当存高远”,我每每这样教育学生,一方面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引导孩子把远大理想同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和自己兴趣努力方向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学好最基础的文化知识,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向学生适当传播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具有面向世界的知识视野,又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只有脚踏实地,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并为之不懈奋斗才能最终成功成才,实现理想。
第三,顺自然,循规律,以发展的目光看待自己与同伴。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孩子的需要,展示他们的天性,看到他们的笑颜,是我一向最开心的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而不是小大人。这是客观规律。他们的合理需求应该能够得到满足,得到教育及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事缓则圆”,这个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里的亮点与西方教育中的“暗含期待效应”在我的时域中不期而遇了。今年,我在结束一年的支教生活后回到本校,开始了新的教育事业,在新学期开始的这三周左右的时间里,我在一开始就与学生交流说,我们的脚步会比较慢,以致很慢,这之后,会有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出现。其间,一方面是双方相互适应,另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不严,师之惰”。上课能不能随意说话,能不能喝水等等,为什么不能,如果有的同学这样做了,该怎么办,要有明确的规定。从我努力地放慢语速。咬清每一个字,力争让每一个字都浸入学生的心田。到新知识讲授前的准备,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拿出八成以上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信息情况及其反馈,不断地调整进度及方式方法。在第一节课上,我工工整整地把“公平”二字写在了黑板上同时也把它深深地刻在心里。公平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对于一些学习吃力的孩子,首先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内驱力和责任感为基点激发上进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多多向同学、家长、身边的兄弟姐妹等等询问,形成多渠道的信息来源。每当让他们回答问题或上台展示时,我都倔强地坚持让他们自己或最大限度地由自己独立完成,我打心眼里深信他们是最棒的,而暗暗地期待他们每一点点的进步。有了发展评价与推迟评价两把尺子,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在我的建议和鼓舞下,大部分孩子逐渐学着称赞自己和别人,鼓励多了,进步快了。和自己的过去比,和同学比,和同级更多范围的同伴比,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防止骄傲情绪的滋生和蔓延。
第四,重氛围,时交替,适度的紧张和偶尔的放松有机结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说明氛围的重要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很深远。进入我们的课堂,环境清洁,桌椅整齐,桌面规范,学生坐姿规整。从一尺,一寸一拳的强调,到双脚平放,上身直立的讲解,从细微处见真情。既旨在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长久保持。动静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我经常使用的交替方式。每一堂课,我总是在结合着手势动作、语言和微笑的赞美自己与别人之声中开始。在不断的激励和鼓舞声中进行,在恋恋不舍的师生问候中结束。我在鼓励孩子跳起来摘苹果的同时,更是让自己在不断地跳起来想办法,一如鲁迅先生说:有人说我善于解剖别人,其实我更加善于解剖自己。中国传统上把“五世其昌”作为对人们的美好祝福,我同样把以上的五条送给广大的读者以及可爱的孩子们,祝大家永远幸福安康。其实,我深感自己虽然做了不少工作,有了一点点经验,在浩瀚无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前,尚只是一滴小小的露珠。而我同样深信一颗水珠可以映照出整个大海,它或许微弱的光芒将指引我向更加深远的方向继续前行。
作者:张学炬巩玉顺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春天”,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国家对职业教育基本实行了农村学生免学费、补助生活津贴等优惠政策,使职业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高晓兵周小霞王增祥学校的学生规模大幅度增长,但受“普高热”的影响,学生生源仍较有限,生源质量未能得到保证,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常常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出口成“脏”。部分中职生在说话时常会使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有的学生甚至将脏话当成口头禅,在任何场合都不避讳,这有损学生和学校的形象。2.烟雾弥漫。在教室、校道等公共场合,经常能看到抽烟的学生,尤其是在卫生间、宿舍等场合,抽烟的学生甚多。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已经有3~5年的抽烟史了,有的学生一天抽两至三包烟,这些学生的抽烟行为使得学校烟雾弥漫,学生精神涣散,无心向学。3.手机乱响。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不少学校的一个大难题,学生的手机都是不离手的,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手机铃声经常响起,既影响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学习,又扰乱了教师的课堂秩序。4.损坏公物。一些中职生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损坏门、窗、路灯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学校的公物损坏较重。5.乱扔垃圾。在学校,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将牛奶盒、饮料瓶和塑料袋等随手丢在校道上;在晚会或集会过后,原本清洁的广场变成了垃圾场;在教室,也经常看见地板上有很多纸屑和塑料袋等杂物。
二、案例实践
为了纠正中职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了相关管理措施。本文例举一个实践事例:每当看着电视银屏上环卫工人在搞清洁的画面,看到大街小巷的环卫工人打扫城市卫生,想着高速路上与垃圾赛跑的环卫工人,笔者想象着:会不会有一天环卫大哥穿着西装革履、环卫大姐穿着巴黎时装“美容”城市?能不能让学生尽可能少扫地?对此,笔者于2011年春季学期在2010级计算机3班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宿舍和教室卫生争取一周只清扫一次”。这一想法在一个班级进行实践,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班级向学生提出上述想法,说明缘由,指出实现策略——保洁,而后达成共识;其次,班级督导学生要养成将垃圾放置于指定地点的习惯,做好保洁工作,并约定“我捡三次地面垃圾后,谁制造垃圾谁值日”;再次,三个星期后,教室实施“一周只清扫一次”计划,由女生委员检查教室走廊卫生;最后,在宿舍进行“一周只清扫一次”计划,男女生宿舍各安排一名班干部检查宿舍走廊卫生。通过这一次实践发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都能遵循“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规律,在反复督导的过程中,学生的保洁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自觉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文明行为习惯,学生养成教育有较明显的效果。
三、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的策略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单位载体;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在班级中起着枢纽的作用,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者和引导者。要进行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身体力行。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江苏省南通市海晏小学的陈建华老师撰文指出,“教育,度人者先度己”,他认为,成功的教育多系自己先做出来,再教育别人,正可谓“正人先正己”,这就要求与学生有接触的教师(包括班主任、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等)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文明行为习惯目前较常见的现象主要有:(1)衣着不得体,如男教师穿休闲短裤或背心在校园内转悠,女教师在课堂上穿着露背装、透明装和超短裙等;(2)用语不规范,如有些教师不分场合地说脏话、讲粗语等;(3)行为不优雅,如部分教师用手指头指责学生或者翘着二郎腿讲课等行为。因此,教师要克服以上不良行为习惯,要做到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2.开展主题教育。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实施德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主题教育,充分挖掘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素材。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三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1)依托学校多媒体设备,借助PPT课件,让学生在听讲述、看图片、观视频、共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明白文明行为习惯的作用和不文明行为要承担的后果;(2)组织学生观看《窈窕绅士》等电影,并围绕主人公的言行撰写观后感,然后在班级开展观后感交流活动;(3)让学生列举身边的某些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照镜子”,从中查找自己或别人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从而增强学生判断文明行为规范的意识。此外,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渗透情景教育。教育需要情景,教育需要入境,需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为了增强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应想方设法让他们到“第一现场”接受教育和洗礼。在渗透情景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情景。教师要教会和鼓励学生,如果在校内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乱丢垃圾和讲脏话等,学生可以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点评或谈感受”;(2)想象情景。与学生在看电影或新闻时,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如提问学生“如果你是那个人,你现在看到了是啥感觉”,由此启发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的反思,以及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3)还原情景。还原情景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集体意识;(4)情景剧表演。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围绕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编排一些小品等,在班级活动课或班会课上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编剧、表演和观看中自觉提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