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言艺术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3:36

导语:在语言艺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言艺术论文

第1篇

文人作戏,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免不了酸溜溜、文诌诌,不易写出人物的神韵,以古文上的词藻代替生活的语言去写戏。所以,写出来的唱词死气沉沉。有的竟云天雾地,不知所云。产生上述这两种腔调的原因,其实质就是四个字:“空洞无物”。而空洞无物的根源就是生活贫乏,对社会、对事情、对人生缺乏了解。这无须多做论证。因为对社会、人生缺乏了解,自然也不可能会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贮藏在胸中。因此在唱词写作上除了陈腔俗套、寻章摘句、敷衍成篇,别无他法。

二、唱词是唱腔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水断,勉强挤出几滴来,也是烂泥浆。生活就是源头活水,生动充实,生活语言丰富,写起来自然会滔滔滚滚,淋漓酣畅。写戏曲唱词如此,写其他文章亦如此。可以这样说:一个戏曲作者,如果生活底子厚,对人的了解深,他的剧本语言至少不会是空洞无物的。即或是音律上、音韵上有值得推敲之处,但总会比满纸陈词俗调,堆砌陈腐字句要强得多。因此,生活是写好戏曲唱词的基础。

那些好的、成功的唱词绝不是作者关起门来冥思苦想而编造出来的,它必须是那些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在作者的头脑中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来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怎么会了解人?不了解人,如何熟悉人物的性格?如何会有生动的性格化语言?至于哲理性的语言,那更是非得从生活中提炼不可。这种高标准的语言,凡是搞创作的人,无不以其要求自己,但真正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应该提倡戏曲作者首先努力向生活语言的目标靠近。当然,这不如性格化、哲理化的提法动人,但这样的唱词一目了然,不拐弯,不生涩。它要求作者必须到生活中去淘金。我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性格化、哲理化的东西就会不求自来,就会在你的胸中笔下逐渐显现。这种必须从人物身上迸发出来的东西,不是一个作者冥思苦想所能够得到的。

戏曲演员都知道,要想更好的表达剧意,必须有好的唱词做基础。当你沉浸在人物的感情深处,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在翻腾起伏的感情浪潮中,凝练出一句精美、准确的语言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创作境界啊!在传统的戏曲唱词中,很多大师为我们留下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例如关汉卿的《单刀会》的第四折:关羽乘着小舟,单刀赴会,船到中流,周仓说:“来到大江中流也!”

关羽说:“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随即唱出了[新水令]第一句:“大江东去浪千叠。”这一句把关羽的英雄气概融进了万顷波涛的东去大江之中,接着作者就写下了“无数吊古伤今”这充满对汉家山河破灭的惨切情怀的词句。当周仓说:“好一江水”时,关羽说:“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眼前的“大江东去浪千叠”,竟全是英雄眼中的英雄血!这种豪迈悲壮的语言,如果不是作者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与精力,怎么会迸发出来?

第2篇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从讲授式的教学走向了探究式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升学习效率。要掌握引导艺术,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灾难降临”的引导环节为例,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句子“那是‘玛丽’号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并追问面对此情此景,想象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可能会撞船。)那会是怎样的灾难?

由此引导学生勾画出“从螺旋桨推进器”“五百吨”“非常快”等词语,初步感悟“巨大的灾难”,继续演示句子“全速前进的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海水哗哗海浪呛得咝咝地直喘粗气”。追问此时此刻,船上的人们会怎么样?由此引出表现人们反应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对人们的表现探究后追问“船长是怎么做的?从他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如此,利用问题层层追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感悟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形象。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发挥主导作用,精讲释疑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新教学模式,往往不知道哪些知识是该讲的、哪些是不该讲的,结果课堂中很多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其实,采用合作探究模式,教师在探究过程中依然是主导,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还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精讲。首先,要根据教学重点在学生探究后精讲。如在《用目光倾听》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就是重点,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目光怎么能倾听呢?

第3篇

报纸新闻语言随着多年来的发展,加之多种语言形式的融合,现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实践体系。常说的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作为报纸新闻报道工作的基础传递媒介,新闻语言的运用方法和表达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纸新闻的信息传达效果。报纸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是,它充分将文学语言、生活化语言和科学语言三者结合在一起,结合三者的突出特点,经过逐步的发展,进而演变成了一种可以独立于任何一种语言表达形式的综合性语言体系。报纸新闻语言具有语言质朴、简洁实用的形态特点,在表现形式上较为生动、醒目,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

二、报纸新闻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利用比喻、引用、夸张、假设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是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并强化其真实感和画面感的有效表达途径,好的新闻语言表达效果甚至可以帮助读者塑造事发的真实场景,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立体感觉。另一方面,新闻修辞的表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修辞的着手点可以围绕语法层次,包括音韵学、形态学等,也可以围绕句法层次,在语句表达上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具体形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成功将读者带入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中来,生动的将复杂、抽象的事情报道得简单、具体化。例如,某新闻关于“恋爱结婚和企业合作”的报道描述中,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达成战略合作比喻成两者联姻,把企业间战略合作的进程比喻成两者恋爱的进程表,编辑者成功将复杂、枯燥的企业战略过程形象化,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比拟。比拟是通过抓住表达对象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将物人化或人物化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和耐人寻味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优点,并能够成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例如,某新闻报道中提到,“住建部正酝酿新一轮刺激楼市刚需政策的传闻,使得市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放松的猜测不绝于耳,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有关房地产救市的猜测只是房企的‘单相思’而已”。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深化了主题,还通过将没有情感的“一厢情愿的猜测”比拟成是具有情感的人的“单相思”,让报纸阅读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编辑者所要阐述的思想内涵。

(3)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已经肯定了或否定了的思想观点和强烈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修辞通过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在作者的构思方式上,通过制造悬念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眼球。问句的形式可以帮助读者自己来思考并体会到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要点

对报纸新闻的用词、用句、用法特点反复推敲才能形成好的语言表达效果,与此同时,要想从根本上增加语言表达的魅力,突出它的“魂”,需要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水平。新闻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体现在报纸新闻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新闻编辑者通过对事实的全面分析,对事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逐步分析,充分还原事实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扎实工作水平。为了真正做到上述的新闻报道思想内容准确无偏差、形式生动有内涵、语句简明篇幅短、形象生动吸引人,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哲学的一定的理解,了解辩证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逐步在新闻工作中形成具有新闻报道特色的思维能力。其次,新闻工作者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懂得用各种表达方式来叙说,避免单调和乏味的新闻报道。换言之,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新闻工作者从学好语言入手,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来获取灵感,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将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再反思自己的不足。

四、结语

第4篇

教学中应注意的一点问题是引导要适当、适度,不可随意主导课堂教学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去,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而不可只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却忽视了教学的初衷。执教《认识乘法》一课时,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若是老师在开始之初这样组织语言的话: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有大树、白云、河流、小桥。生2:我发现白云飘动着,象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生3:我发现小白兔在开心地跳动,可是它是要到河这边来还是要过去呢?生4:我发现小鸡的头在一动一动,它是在啄米还是吃虫子……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几分钟过去了,还不断有新的发现,数学课便成了看图说话课、想象作文课,扭转了数学学习的性质,本末倒置,最后使得课堂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难以完成教学目标。但如果教师开始之初这样问:图上有几种可爱的小动物?(2种,即母鸡、小兔)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每2只小兔、3只母鸡在一起)这样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观察要求,使学生能有重点、有顺序的观察事物,教师再注意引导学生2只2只、3只3只地数,突出“几个2”“、几个3”,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这样一来,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就不会干扰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捕捉有效数学的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数学情境问题(生活现象),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语言的简练性,突出重点

生活化数学语言还必须简洁精炼有层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最大限度地获取新知。生活化数学语言的结构及一些专业用语,有别于日常用语,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我们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繁就简,将专业化术语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化语言,将有关的事情、各种数量关系交代清楚,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得多。像是教学第二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便可就地取材,设计了练习题。我们班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这种语言与日常用语接近,生活就是教育,学生了解了事情的对象———男生15人,女生10人,明白了男生和女生的数量关系———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比男生少),是低层次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语言;随后,我告诉他们,这句话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达:15比10多多少?这句话比刚才的应用题多了一些概括性和抽象性,是深一层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语言;最后告诉学生可以用算式“15-10=5”来计算。这样对学生进行分析应用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慢慢体会生活化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层次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恰恰是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抽象等能力的提高过程。

三、趣味性的交流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

第5篇

1.1表扬语言频率较低

虽然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表扬的频率稍有增加,但是还不足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堂评价是高中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自身上课的习惯以及课程进度的限制,所以无法在实际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表扬评价语言赞赏和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表扬语言频率较低的问题。

1.2评价话语没有指向性

大部分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都比较笼统,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内容方面比较笼统和评价的对象没有具体的指向性。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指出学生到底好在哪个方面,为什么好以及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存在不足的原因。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其他的行为表现,一般都只是“OK”或者“Good”的评价,学生很难根据教师的评价来获得具体的反馈。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教师很少对每个学生的观点进行一一的点评,通常在这一问题讨论后,教师采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对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笼统的点评,并没有具体地指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及缺点,导致学生很难判断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是不是有意义。

2.掌握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2.1鼓励为主客观评价

教学评价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是在于激发和鼓励。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在学生回答出错误的答案时,教师应该先对学生其他环节可取的地方给予肯定,这样全体的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评价中扬其所长。然后,在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并从中获得鼓励。

2.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明确的评价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情况做出最大程度的预见,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并且了解学生学习的水平,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估计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准备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获得具有针对性具体的评价。具体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态度以及期望,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灵活的方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需求

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采取集体评价的形式,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僵化,不能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很难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出现教师统一全班的不良现象。课堂上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内省和反思的方式,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性能,培养自我反思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对于开放性的题目而言,首先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对小组和个人进行分别的评价。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还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4启发为主重视过程中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是在于改进,因此,对于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判断奖或惩,应该是从各个方面去点拨学生,启发并引导学生。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些弱,并且掌握的知识也有限,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不够全面,缺少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切不可急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要学会倾听,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例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采取继续追问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时刻地关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其他不懂的学生一起体会学习的过程。

3.结束语

第6篇

其实不仅是历史语言,所有语言要想达到一定的传递信息的目的,语言的使用一定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倘若人们在使用语言时逻辑混乱,讲话颠三倒四,即使所说的语句中包含华丽的辞藻、生动的句子,也无法使得语言发挥应有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要想达到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让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应该是首要的前提条件。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是具有逻辑性呢?简单来说,就是语言既要有理又要有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都要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切不可信口开河,教师说了一句错误的话,可能自己没有什么感受,但是这种错误的印象往往会影响学生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是终生。因此,教师的每句话都一定要有理有据。除了有理外,有序也是对于教学语言逻辑性所提出的要求。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学科,但同时,在历史学科中往往包罗万象,各种知识错综复杂,倘若教师在讲课时,所使用的语言处于无序状态,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错乱、繁杂的感觉。因此,语言有序是历史语言的逻辑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二、语言要准确严谨

历史在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同时,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种历史知识、历史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人们的篡改和杜撰。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所用的语言一定要非常准确严谨。在历史教学中,很多概念往往因为一字之差,所表现的意义完全不同,例如在历史中,“秦”和“秦朝”、“清”和“清朝”就是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果弄错了,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又如,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和“列宁主义”合起来并称为“马列主义”,像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一课的内容时,往往有时候不注意就会说:“以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句话乍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当时发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列宁主义”这个名词,因此这种说法不但是不准确的,反而是不科学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教学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言的准确严谨性是多么重要。

三、让语言赋予情感

语言不仅是用来传递信息的,通过语言还能够传达人们之间的情感。在历史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努力激发学生情感,使得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日本侵华”这段历史时,教师要注意带着悲愤的情感讲述,用充满愤怒的语音语调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从而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绝对要好于教师用平淡无奇的语言阐述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富于情感,把对于历史学科的真情实感融入教学语言中,再通过语言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情感的洗礼,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语言要具有历史特色

每个学科的语言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讲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知识,为了尽量还原历史原貌,教师在讲课时,在语言上一定要突出历史特色,像是一些历史人物的原话,或者是一些诗词歌赋,如非必要,就不用把他们翻译成现代文。例如在古代中国,习惯把今天的税费说成是“赋税”,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千万不要用“交公粮”“缴税费”这样过于现代的词汇,而是要尽量贴近当时的语言习惯,这样既能够还原历史原貌,又有利于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任何学科,通俗易懂都是对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语言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听懂、理解这些知识,倘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强调语言的艺术性,而忽视了其通俗易懂性,就会让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晦涩难懂。例如,教师在上历史课时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就采用了大量文言文,这样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困难,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在讲到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尤其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达到理想效果。

六、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对口头语言的补充作用

第7篇

一、包容性与交互性相辅相成

包容性与交互性是两个相互促进的概念,包容意为容纳,交互意为交流。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应首先对节目嘉宾与其他主持人的语言具有包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产生交互性。主持节目与为人处世一样要懂得倾听,要包容对方的观点与语言,这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中尤为重要。“访谈”顾名思义是一种互动的模式,即追求嘉宾与主持人之间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而在节目中,主持人未必对嘉宾或者其他主持人的意见思想完全赞同,有时甚至持相反意见。这就要求主持人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对嘉宾和其他主持人进行包容和理解,并借此建立对话平台,《天天向上》就是这类节目的典型。《天天向上》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观点也不甚相同,但主持人汪涵却并未急于否决嘉宾的说法,反而让他畅所欲言,最后再对自己的认识娓娓道来。除此之外,汪涵并没有建立“一言堂”式的节目模式,反而与嘉宾和其他主持人很好地互动起来,常常妙语连珠,建立了对等的交流,从而拓宽了节目的思想内核,真正使主持人作为一个交通枢纽的作用出现,产生了良好的节目效果。

二、文化性与时代织相融

第8篇

首先,它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教师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语言传达的,而数学知识包含在一字一句的语言中,也就是说教师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是以语言为媒介和载体传播给学生的。

其次,它还发挥着特定的指挥作用。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既要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还需帮学生巩固记忆。那么教师就应该像乐队的指挥那样去指挥学生,而课堂上教师的“指挥棒”就是语言,学生则跟随着指挥的引领轻松高效的掌握课堂知识。

最后,则是它的工具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思维是无法进行的。在数学课堂上语言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具体,教师不仅要通过“说”来进行“想”,而且还要通过说来表达“想”,在这里语言就好比是思维的教具,它让学生从教师的怎么“说”中去学会该怎样去“想”。

2.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及其特征

艺术,即“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艺术品都是以“美”的形象呈现给人们的。语言艺术,也就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的语言方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越强,越能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那么要达到这样好的效果,语言艺术的特征也须现代教师熟知。语言艺术的几个特征表现如下:准确与规范性。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加准确、规范,不能含糊不清。教学语言要反复的推敲,必须严谨、周密、符合逻辑。在课堂教学中,“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只会给学生带来模糊的认识。简洁性。简洁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啰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

3.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培养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实践练习。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育呈现加速变革和日益复杂的局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学习变革的需要。首先,在阅读各类书籍的过程中积累。书是人类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阅读书籍是对我们最大的补充,没有书籍的滋润,何来渊博的学识,何来传道授业解惑。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扩大人的视野。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不仅会下笔如有神,还会出口必成章。

第9篇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主管,沟通能力应占到80%,而其他能力只占20%。作为领导,不能整天高高在上,目空一切、颐指气使,而是要自己自觉打破身份界限,多与下级接触、交流,要通过沟通,来获得五个方面提升。

一是信赖度得到提升。通过沟通,可以得到他人或下属的支持和信赖。沟通的过程就是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是联系群众的过程,是发动员工参与管理发挥的过程,也是自己的决策和主张得到员工认可的过程,可以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成功的几率。

二是影响力得到提升。通过有效沟通,不断提高个人在单位或部门内外的影响力。通过沟通,使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得到他人的广泛认同,这样,管理者的影响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信任力得到提升。通过沟通获得可以较多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通过沟通,还可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信任,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是凝聚力得到提升。要想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管理者,就必须要走进员工中间,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感受,并切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员工期望的制度和措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协作达到最佳效果,不断增强自身凝聚力,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领导者。

五是亲和力得到提升。充分激励下属的积极性。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看法和感受,这既是对员工的尊重,也是体现亲和力的体现。员工感到领导者对自己的重视,自己也是单位的主人,工作积极性会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为上级领导,如何与下级进行沟通呢,

1、要常深入。不要养成在办公室里等下属主动给你汇报工作,而要定期走出办公室,到群众中去,搞好调查研究,倾听员工呼声和建议,很多员工其实很害怕与领导接触。领导只有做到经常走出办公室,才能获取更多而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员工都沟通。许多员工情愿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也不会主动给你报告工作、反馈问题,因此,主动出击是领导干部和员工交流的一个极好平台。

2、要尊重人。许多领导总是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的“土皇帝”,和员工说话动辄拍桌子、吹胡子、瞪眼睛、使性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普通员工似乎不是人,遇到下属汇报工作,不是训斥,就是不耐烦,很少心平气和地听员工把话讲完,有时还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不管下属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员工对你敬而远之。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的尊重别人。要保持领导的风度和涵养,时时处处考虑员工的感受,注重和下属心灵的沟通,使下属能觉得你平易近人、平等待人,这样,才会主动积极的搞好工作。

3、要多表扬。领导干部不要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无论你和下属的差距有多大,都要学会表扬人,要多鼓励,少批评。只要下属取得一点进步,都要放大优点。同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场所和对象,大张旗鼓地对下属进行言语表扬和物资奖励。即使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差错,也不要吝啬溢美之词。员工和领导沟通时,本身就心有余悸,而你却不顾一切地进行批评、打击,就会使他们的积极性大受挫伤。相反,领导的表扬会化为无形的动力,使员工觉得你是一个知冷知热的好领导。

4、要善聆听。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是让我们多听少说。但是,在听的过程中,也有技巧和方法,领导要善于聆听员工的讲话。听话时,要面带微笑,要和蔼可亲,要目视对方,要有耐心,不要再下属说话时急于打断,也不要火冒三丈,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倾听对象,这样,下属就会感到自己的汇报得到领导认可,人格得到尊重,心里就会产生满足感。

二、同级要有善于交流的语言艺术

与领导沟通很重要,与同级之间沟通也十分必要。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是一种不能脱离群体的高智商动物,在一个以群体为主流的社会里,有的人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家人,但是,常常会发现,同级之间交流更为困难,有的甚至是“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究其原因有四个因素:

一是互相挤压。同级之间不沟通主要因素是相互挤压。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心胸狭窄的人会认为,同级可能在工作中超过自己,甚至当了自己的领导,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吃亏。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二是互不服气。你我都是部门负责人,凭什么你就能比我强,凭什么我就要对你低声下气,凭什么领导只对你信任,你又不是长三头六臂,不比我强。

三是互相提防。觉得同级之间看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一旦出了问题,对方就会落井下石。而且相互走的太近,难免有非议,干脆敬而远之。

四是互不尊重。总以为自己如何如何,心里瞧不起别人,别人也就不会尊重你。相互在一起不是荣辱与共,而是相互攻击,逞口舌之快。

作为同级,应该如何沟通呢?

一要胸襟宽广。作为同级领导,一定要走到胸襟宽广。不要经常去计较别人的过失和言语,把能在一起共事作为一生中巨大的财富。多来换位思考,多来角色转换。要多想别人的优点和对自己的帮助,即使有什么言差语错,也不要计较,凡事都看开一点,不要太刻意,试图取悦于周围的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是,主要用心沟通,就会换来谅解和尊重。

二要态度谦恭。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代尔•卡耐基说,在多数情况下,同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要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他告诉我们,同级之间的摩擦是难免的,即使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分歧与误解,我们也要态度谦恭,不凌驾于别人之上,及时有效地调解这种关系。要善于用成绩说话,事实会令同事刮目相看,即使有人对你有些非议,自己也力求做到“偃旗息鼓”。而不是得力不饶人。即使自己取得了成就,也不应滋生骄傲的情绪,好像觉得“高人一等”。

三要开诚布公。在一些行政单位,通常会发现这样一种弊端,同事之间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同级之间很难听到实话,即使是一些好的工作经验,相互之间也不传播和借鉴,而是说假话,说违心话,造成了同事之间没有真诚可言。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圆滑的政治家、外交家。在谈到如何与同事沟通时,他说

“我立下了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诚然,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防也有个度,不能无休止地放大。当与自己同级出现沟通障碍时,你应该主动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与同级沟通、分享。这样,就会使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人,一个实在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他也就会和你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三、下级要把握时机

下级要想取得领导的信任,获得成功,要学会正确把握沟通的时机,不要把与上司沟通觉得是难为情的事情,而是要寻找机会,主动出击。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下级都会沟通,常常是高兴而去,败兴而归,主要原因“三个不会”。

一、不会说话。许多下属在和领导沟通时,开始都是酝酿了很久,可是,一旦见着领导,就变得不会说话,说话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不得要领。想好的词丢在了爪哇国。结果不但不能与领导成功沟通,还弄得上下不快。

二、不会选时。有的下属有事找领导,不分任何场合,领导在接待客人、在讲话中、在应酬中、在心情不好时,他都要去打扰,弄得领导接待不是,拒绝也不是。正确的做法是,要善于把握时机,既要考虑领导感受,又要保证沟通时间。

三、不会思考。领导喜欢的是你有成熟是思想和精心的准备,而不是仓促上阵。许多下属之所以意见不被领导采纳,是他在去沟通前缺乏准备,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当领导在听你汇报来个突然反问时,由于毫无心理准备,而导致张口结舌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其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因此,下级要学会多思考。

那么,下属应该如何跟上司沟通呢?

1、脸皮要厚。许多下属有去和上级沟通的准备,但是却没有这个胆量。前怕狼后怕虎,生怕自己去了,领导不接见,或者接见了没有好印象。中国有句古话,叫“君打臣不羞,父打子不羞”,就是说面对领导和长辈的打击不要感到害羞。做下级的一定要脸皮厚,不要把领导看得遥不可及,也不要把自己看的低人一等,只要是有益于自己成长的,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敢上。要树立一种勇气和信心,把自己的才智在领导面前充分展现,求得领导的认可。

2、方法要巧。余世维先生说过,最好拿出三到五个方案。老板都是很忙的,他不屑于理睬你那些小事情,做好了方案,简单打个对勾,才是他们喜欢的方式。许多员工在向领导请示时,通常只有一个必答题,就是告诉领导,这件事情这有这样做,别无选择;尽量让上司做选择题,让领导在决策之中既感到对事情的慎重,而且会对你的动脑思考欣赏有加。许多聪明的下属常常选择不经意的时段,就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了,而且还不让领导添堵,这就是方法的灵活巧妙。

3、要有创新。对同一个方案,下级一定要开拓思维、敢于创新。毫无新意的方案和计划,通常不会给领导留下什么好印象,而经过深思熟虑、富有见地的创新举措才会使领导对你印象深刻、刮目相看。这就要求,下级在做事之前,一定学会认真思考,不要“泯然众人矣”,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举止端庄。许多下属在和领导沟通过程中,不注重仪容仪表,讲话时手舞足蹈,抓耳挠腮,听话时心不在焉,摇头晃脑。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尤其是领导,在他讲话时,希望下级一字不漏地提取,不折不扣地完成,而不愿意看到下级仪容不整,用心不专。因此,作为下级,在聆听者领导的讲话时,态度要专注,不能听而不闻,或者假装聆听。及时是领导无关紧要的讲话,也要凝神静气,专注专一,而不能在聆听的过程中时而东张西望。时而托着下巴身体前倾,时而目光游离,时而心不在焉。这样一来,会使领导产生厌烦感,就知道你没有认真地听话,是对他的不尊重。此时,无论你再说什么,领导也不会同意。本来,你有了较好的机会去沟通,却由于你自己没有把握好,而导致良机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