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4 08:15:18
导语: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事业单位 往来款项 管理 思路
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临时性结算款项,往来款核算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核算混乱,管理缺失,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很常见又很难整改的一个难题。因此,加强往来款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成为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往来款项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往来款长期挂账现象严重
对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长期挂账不清理,已经成为许多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资金数额越挂越多,时间越挂越长,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无法真实反映单位资产变动情况。不仅容易造成单位资产流失,更容易导致管理上的漏洞。究其原因:一是执行会计制度不严格,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未能根据制度规定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二是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只记账不理账,往来款项清理不积极,在财务人员更换频繁的情况下,造成清理工作脱节;三是有些款项由于挂账时间长,有关文件材料缺失,造成部分往来款项的性质和具体用途无法说清,增加了清理核销工作的难度;四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在财务管理上重预算资金收支把关,轻往来款项管理;五是碍于情面,对一些个人大额借款不能及时催收,一些个人长时间占用单位资金不归还,造成大量资金长期体外循环,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二)工程建设养护资金往来款项挂账金额大、涉及往来单位数量多
预付工程款挂账问题比较严重,挂账资金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涉及资金规模大、单位多,无法真实反映工程支出、资金结余情况以及已完工资产增加情况,导致资金监管漏洞,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长期挂账未结算导致施工单位迟缴或未缴税款,造成大量税款流失。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未严格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建设资金,超额预付工程款或接近支付临界,导致施工单位不愿意办理结算而造成长期挂账。
二是原建设项目负责人及财务管理人员于工程竣工后,调整岗位不履行交接手续或交接不完善,项目建设结算资料和财务决算资料缺失。由于时间已久,相关人员更替,记忆模糊、资料遗失,造成一些事项无法核实,工程价款无法结算。
三是建设单位未取得正式合规发票,施工单位放弃结算。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时未向施工单位索取正式合规发票,待最后结算时,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尾款与相关税费之间进行权衡后,觉得无利可图,往往宁可不要工程尾款,也不开具正式发票,因此导致工程建设单位无法办理完工项目结算。
四是有的单位预算资金来源途径多,有养护资金、交通工程建设资金、基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资金等,有的资金纳入省级预算,有的纳入市级预算,还有许多债务资金。有的单位往往设立多个账套分别核算,每个账套之间的资金经常互相调剂、挤占、挪用,资金在各账套之间转来转去,并通过往来款挂账核算,违反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
(三)违规使用往来科目,往来款科目核算混乱
有的单位将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等应列收列支的资金纳入往来科目核算,相应的支出也从往来科目列支,而未将其分别列入收入、支出科目核算,掩盖了单位收支的真实情况,使往来款项科目成为调节部门收支规模的工具。在进行年终决算时,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实际情况不符,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单位在年末存在较大预算资金结余,为了防止本年度预算结余资金纳入到下一年度的预算当中,就利用单位借款或预拨经费的形式将结余资金从财政转入其他单位或下属单位账户并挂往来账核算,下一年度再转回本单位基本户,用于单位其他用途支出,从而实现对预算结余资金的转移并改作其他用途。
二、加强往来款项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长期性、顽固性的特点,清理整治过后很容易出现反弹。因此,往来款项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建立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建设及长效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特别是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往来款项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往来款项管理责任,加强往来款项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往来款项管理规定》、《预算资金内部控制规范》等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度、往来款核算范围、往来款结算及还款时限、往来款核算的责任主体等。
二是做好往来款项的核实、核对和清理核销工作,可以采用对账单核对、函证等多种形式核对往来款项按不同性质进行归类,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分别报批处理。
三是强化日常管理,加强财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确定专人负责往来款项的日常管理,对债权债务等往来款项的发生、结算及时核对,确保不形成长期挂账。
四是建立往来款项考核机制,加强往来款项责任管理,往来款项有关经办人员负有相应的管理责任,做到“谁经办、谁负责”,对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款项无法收回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工会财务管理与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是,都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制度和政策法规,不同之处在于工会财务工作肩负着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职能。基于这一特点,本着收支两条线的工作思路,应分别建立两个独立部门对工会经费进行收入和支出核算。同时,要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经审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对工会经费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审计监督。
二、完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业务审批与经办、会计主管与会计、会计与出纳等岗位的相互制约。必须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各负其责。通过设立和完善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的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三、严格授权审批制度
必须按照不同的职责范围、不同的权限分工和不同的授权审批人,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授权审批范围、层次、程序和责任。对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决算集体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自行决策,不得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四、健全密码保护制度
在会计工作电算化条件下,如果不设密码,谁都可以进入系统,出了问题责任无法分清。因此,密码设置制度必须健全,严格执行。
五、坚持会计资料备份及保管制度
信息时代,计算机随时有受人为因素或病毒侵害的风险,所以,会计资料备份问题应引起各级核算单位的高度重视。为确保会计资料及信息保管的安全,必须坚持计算机备份资料制度,切实做到专人负责,分别保管,万无一失。
六、实行人员培训及职务轮换制度
一、指导思想
2015年市统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要继续以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为准绳和依据,以规范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为前提,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为理念,以促进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防范资金风险为目的,切实做好全市统计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时要按照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充实审计力量,改进审计方式,增加审计频率,提高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推进全市统计部门内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2015年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任务
(一)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执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做到凡“离”必审。同时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变审计发现型为预防型。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尝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工作联系制、情况报告制、跟踪落实制、结果公告制等。
(二)继续深入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按照《市统计局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规定,2015年,要继续做好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上一年度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和检查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内控制度及资产管理等相关情况。在内审中,着重以财务收支和内控制度为基础,重点关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等问题。
(三)强化对县区统计部门中央级统计事业费收支使用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2015年,省统计局将对四县统计部门中央级统计事业经费收支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审计,主要审计内容为:一是2013年中央级统计事业费收支使用情况;二是中央级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经费收支使用情况;三是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四是纳入中央级统计事业费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四)认真抓好跟踪审计。以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为重点,实行跟踪审计回访制度。督促检查单位自觉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五)进一步加强统计系统审计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省统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市统计局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各级统计部门在配备和明确内部审计人员或兼职人员的基础上,及时充实、补齐因工作需要而变动的上述岗位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职能作用,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已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asset management of trade union is a major measures of the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oving with the times to perform its functions. At present,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de union assets is at a crucial stage, a lot of work needs to adjust, regulate and reform.
关键词: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对策建议
Key words: trade union assets;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068-01
0引言
工会资产是工会依法取得,是工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的重要条件。工会资产是工会作为社团法人的必要条件,是社团法人资产。为此工会完全有权使用自己的经费购置动产和不动产,为开展工会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工会资产既有动产也有不动产,同时有权处置自己的资产。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的宝贵财富,是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工会资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和完善工会资产管理,防止工会资产流失,使之更加有效的保值增值,本文对加强工会资产管理进行思考。
1工会资产的来源
《工会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工会经费来源:①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②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③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④政府的专项补助;⑤社会捐赠。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上述工会经费的五个渠道来源汇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由其形成的资产是工会资产,工会对这些资产拥有所有权,由工会统一使用和支配。
2工会资产管理的现状
2.1 工会资产管理运营效率有待提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工会资产运营效果不佳,工会资产的结构不够合理,闲置、凝滞现象较多。许多基建形成资产却入账难、进账慢,部分固定资产(社会捐赠的资产、产权不明的资产)游离于账外,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划分模糊;囿于现行工会会计制度的规定,使工会资产不计价折旧,导致资产损耗过快,使用周期缩短,工会资产的价值难以确定。
2.2 工会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现象依然存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缺乏必要的手续、措施;缺乏必要的产权知识,分不清工会资产和国有资产的界限。部分工会干部和行政领导对什么是工会资产,什么是国有资产界限不清,有的把用工会经费购置的物品、建购的房屋设施,也当作国有资产登记、管理;三是不能慎重对待工会资产管理,造成工会资产的乱投资,致使投资无法收回,经营亏损变成了负担。
3工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 着眼新发展,加深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理论研究当前,我们正处在成立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初期,需要我们依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接近实际的评估和判断,进而把理论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工会党组领导和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决策最关注的问题上、放在所属企事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放在与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诸如:在市场国际化、经济一体化、政治民主化的趋势下,如何建立完善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优化配置、保值增值工会资产,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布局良好、投入较少、效益效高的发展之路等。要想把这些问题研究深、思考透,拿出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具体对策,就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必须强化创新观念,在开拓新的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在形成合力、集智攻关上下功夫。
3.2 着眼新网络,加重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宣传造势工会资产监督管理要积极适应目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需要,必须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表现形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工具等手段,注重整合已有信息网络资源,切实建好局域网、接好广域网、加入因特网,走好中国工会资产特色网络化服务管理之路,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达到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及时、准确、到位。
3.3 要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加强财务管理《物权法》第69条规定,社会团体依法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受法律保护,《民法通则》规定,任何社团法人必须拥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以使社团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通过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工作,促进和提高财务工作水平,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全总、省总对工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要确保清查工作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数字真实,对不符合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不要列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
3.4 保值增值,发挥效能尽管目前工会资产总额不小,但在保值增值方面却面临艰巨挑战:工会经费收缴阻力大、工会资产流失严重,已经威胁到工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工会的事业单位有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任务,同时也要想方设法,扩大经营,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在服务经营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各工会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课题,在当前工会事业单位普遍滑坡的严峻形式下,保值有望,增值很难。于是许多单位转变经营,变非经营性资产为经营性资产。工会事业单位必须分设非经营性和经营性资产的账目,对非经营性资产,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对经营性资产,要计提折旧,计入成本,确保投资足额回收。全总资产管理局对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有明确规定:大部分收益留在工会事业单位,平衡预算收支,以减少工会或行政拨款,减轻工会负担;将少部分收益以收取工会资产管理费的形式,集中到工会,专项解决工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3.5 建立和完善工会资产管理制度对工会新建、购置、验收、保管、维修、报废、变卖等资产,严格按要求和有关程序执行。对有出租和出借工会资产的要加强清理回收管理工作,减少资产损失和浪费。同时,要加强对地方工会机关和二级单位工会资产的清理登记工作,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管理程序,形成上下监督机制。工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通过审查监督,努力探索工会资产审计的新经验,促进工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工会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会资产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服务于职工群众、服务于工运事业,要强化群众监控,增强资产监督管理的广泛性。
参考文献:
一、在学习上,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1、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3、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格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长,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5、全力融入单位组织开展的各项业务技能活动,在领导的带领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增长了业务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政治业务能力。
二、在思想上,认真履行廉政建设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在工作中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工作制度和职业道德,做好财务工作计划,乐于接受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如完成单位领导离任审计、廉政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及清房相关事项等。
三、在工作上,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财务战线上,本人始终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对待来报账的同志,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做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报账时间:对真实、合法的凭证,及时给予予报销;对不合规的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单位的后勤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经过这次全面总结,让自己又一次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意识上存在许多不足。基于这个目的,回想这一年工作,再和其他单位财务人员相比,还存在一下几个的问题,希望在14年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1、财务工作距财务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单位财务工作更多的还是会计工作,目前财务仅仅停留在事中记帐、事后算帐,对事务发展的预见性不够,不能将工作做在前面,往往是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会计工作中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今年财政局组织我们学习了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财务制度中新的变化做出了调整和指导,也对我们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一些小问题的执行上不够坚决,在对一些已形成习惯做法的问题处理上,改变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3、管理工作的形式化、表面化。有很多的日常管理工作作的还不够细致、深化,往往只拘于形式或停留在表面,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对照制度的要求,还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管理工作做细作深,应是今后工作中的又一重点。
4、缺乏沟通,对相关信息掌握不到位。财务工作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反映、监督,对本股室以外的信息应及时了解,而目前就是对财务暂时没用或是不相关的信息、知识没有主动与其他g股室进行沟通、了解;另外和领导的沟通还存在问题,对领导的工作思路及对财务工作的要求还不能完全掌握,以至于使自己的工作有时很被动。
(二)鉴于以上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计划在14年的工作中重点应在以下问题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1、在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还是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失;同时向其他单位做的好的财务人员学习好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另外,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工作,保持与领导及时沟通,确保所有事项顺利进行。
2、力求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按照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只有按照《工作规范》、《财务制度》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做好财务工作分析的基础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分析及决策依据。
3、做深、做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年,我计划多花一些时间,多研究研究财务软件及其他相关软件中的功能模块,尽可能使现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起到真正的控制、管理作用。
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
1、积极主动与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含协会)和州市旅游培训机构沟通联系,于1月10日完成了《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计划》的拟定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认真落实既定培训班的相关筹备工作并组织具体实施。不断强化培训的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考务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优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2、根据《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在行管处的配合指导下,认真完成了《2008年度××省国际旅行社导游人员及中级导游员年检培训工作通知》文件的拟定及下发工作(云旅人教[2009]12号)。同时认真组织落实了培训班的各项前期筹备工作(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场地落实、教材选购及材料准备、费用收交等工作)。此次年检培训全省共分6期举办,于2月23日-4月3日开展;其中,昆明点2期,版纳、大理、丽江、迪庆点各一期,共有1702名国际社导游人员参加了年检培训。
3、根据各类培训班的需要,认真做好培训班培训教材的选购、入库、销售工作,并将书籍的销售收入及时交局财务。上半年,共购进各类书籍5000多套(其中2009年导游考试系列教材3000套),到6月5日止,共售出2500多套,目前还在继续与各州、市旅游局办理导游资格考试用书的相关销售工作;
4、认真做好2009年导游考试报名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宣传,表格制作,教材、大纲订购),确保全省报名工作顺畅。为此,中心于4月29日和5月4日在《春城晚报》刊登了导游考试的相关信息,从6月1日起,正式组织开展了全省2009年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工作。8月上旬-9月组织开展培训;
5、为加大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的宣传和交流力度,拓展旅游教育培训信息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成了第一季度《××省旅游教育培训简讯》的编撰、发放工作;二季度简讯正在办理中;
(二)考务工作
6、在国家旅游局导考办和省导考委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生成绩的上报审定、成绩公布和考生分数查询等具体工作。并根据国家旅游局导考办的相关要求,于3月底认真完成了全省合格考生导游资格证书的制作发放工作(全省共有8380名考生参加考试,合格人员达1794人,合格率为21.4%);
7、根据《2008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安排,于3月份组织完成了2008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及习题集的再版和订购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认真修编了《2009年导游考试大纲》及《考务相关规则》;
8、根据国家旅游局通知精神和要求,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于4月30日完成了《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拟定和下发工作。导游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6月1日-7月31日;考试时间:为11月7日,口试为11月9日-25日;
(四)其他工作
9、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思想准绳和工作准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结合业务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个人总结,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定了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
10、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导游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水平和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袁副局长的委派下,由局人教处、省旅游培训中心、昆明市旅游培训中心等4位同志于3月25日至27日赴四川省旅游局就导游考试相关考务工作等事宜进行了考察学习。
(五)日常工作
11、处理日常电话咨询5500多个,接待现场咨询2800多人次;
12、圆满完成了培训中心的2009年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劳动保障执法年检、社会保险、《机构代码证》等四项年检工作;
13、完成了局、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2009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培训中心将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省旅游局2009年的中心工作,加大推进我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旅游人才培训相关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人才兴旅战略,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以推进旅游教育培训改革发展、创新教育培训的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导游考试考前培训、国际旅行社导游年检、领队年检培训,旅行社、旅游饭店经理等各种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对旅游重点人才、短缺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继续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科学管理水平,为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相关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培训、考务工作
1、在局导考委的指导下,切实抓好2009年我省导游资格考试的报名、培训和笔试、面试等各项具体考务工作。具体安排是:6月1日-7月31日开展报名工作;8月中旬-9月底举办新考人员培训班;11月7日笔试;11月9日-25日举行面试;
2、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认真做好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导游等级考试为8月3日-8月28日。导游等级考试为12月5日;
3、认真做好各类培训班教材、资料的征订和选购工作。重点做好全省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和习题集、考试大纲销售工作。
4、在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组织开展好已定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如7-10月份拟举办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授课教师及面试考官培训班”、“新考导游人员考前培训班”、“加试语种导游考前培训”、“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前培训”、“出境旅游领队年检培训、新考领队资格考前培训”等等培训班;
5、认真做好二、三、四季度的《旅游教育培训简讯》工作,扩大我省旅游教育培训宣传和交流工作;
6、配合人教处完成2009年全省28家非学历旅游培训单位资质复核工作;
(二)其他工作
7、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实施行政问责制办法等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四项制度,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对制定实施四项制度的方案进行科学分解职能,在明确中心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切实履行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中心良好形象。
8、加强与省外的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到省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省市、地区考察学习其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整体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促进全省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交流与合作。
9、加强与机关各处室,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沟通和协调,及早制定2010年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学院的办学方向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工会的要求,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教育,在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工会自身特色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是建立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本科教学评估很重要,既要重视专家评估,也要重视社会认可,要在提高教育水平上下功夫,特别是师资水平。一方面要着手现有师资骨干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一些客座教授来校任教。总之,院党政班子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管理,注重营造学院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关于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问题,如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总责无旁贷要给予支持。
三是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工会干部培训是学院办学的重点任务,当前工会干部培训的任务相当繁重。要探索研究建立学员对学院教学管理服务的评估机制,培训不在长,而在于精。要重视参加培训的工会干部对提高培训水平的要求和意见,做到教学相长。在服务学员方面,围绕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工资共决机制、民主管理等工会面临的新问题,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短时间内能有所收益和提高,学院任务还很重,教学方式上需要创新,同时也需要全总各部门支持配合。我非常赞成工会要注重培养社会保障、工资政策等劳动关系相关领域专家,劳动关系学院对此有责任作出贡献。
四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工会院校的特色,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学科培养计划,服务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困难学生的生活安排。工会金秋助学活动搞得很好,我们工会的学院更应关心安排好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在听取工人日报社工作汇报后的讲话
赞成各位同志的意见。过去一年,工人日报办报质量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很突出。新闻阅评方面,观点准确深刻,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对工会国际论坛的报道影响广泛,对抗击雪灾中工会和一线职工的宣传报道很好,特别是按照兆国同志的指示,报社及时组织力量于正月初一出版了一期报纸,反映出工人日报社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作为全总机关报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有自己的特色,贴近职工,关注民生。报纸发行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关于*年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报纸的影响。这是工会扩大影响、团结职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工会组织发展很快,报纸应适应这一形势,千方百计地扩大影响,报社要主动向全总有关单位提出扩大发行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二是扭亏为盈。扩大发行,严格管理,在深化内部改革,机制、体制创新上下功夫。三是提升采编队伍素质。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分配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管理,调动采编人员积极性。重视工人日报驻各地记者站建设和记者素质的提高。四是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加强广告经营,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大广告收入,既要做到“三服务”,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兆国同志非常重视工人日报的舆论宣传作用,希望报社把兆国同志和全总党组、书记处的要求传达给全体同志,充分发挥报社人员的聪明才智,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把报纸办得更好。报纸质量要不断提升,管理上要继续改进,把扩大报纸的社会影响作为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希望工人日报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三、在听取中国工人出版社工作汇报后的讲话
同意各位同志对出版社一年来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赞成大家对职工书屋建设所提的建议。我再强调两点:
一是职工书屋建设不要作为卸包袱的机会,要树立品牌意识,有长远眼光。职工书屋建设既服务了农民工,也支持了出版社的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密切了工人出版社与地方工会的联系,也将增强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要切实提高送书的质量,对于积压或是质量不高的书不能送,不能影响全总的品牌。
二是工人出版社改革创新意识很强,在主动开拓市场和管理上下了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全总给予了支持,出版社也抓住了机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获得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大奖的两本书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出版社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能出坏书,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政治、顾大局。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十分重视,文化出版领域日益规范。工人出版社在文化事业发展中要力争出精品、出好书,促进“两个效益”的提高。
四、在听取中国职工国际旅行总社汇报后的讲话
我同意大家对职旅总社工作的评价。从总体上看,职旅2007年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抓班子、带队伍,思想统一,团结协作。第二,工作思路清晰。第三,有改革创新精神,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关于职旅总社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我看很好,贯彻了全总十四届五次执委会议精神,体现了创新精神。但汇报中提到“三步发展战略”,这个提法你们还要再斟酌,我看应该是三个方面的发展战略,请你们再研究。
第一,关于新楼的问题。前期工作你们抓紧做,要按照时间表抓紧做好工作,主要领导要拿出主要精力来抓,这是大事。
第二,关于旅游的问题。资源条件最好的群众组织是工会,但我们缺少整体战略和大的气魄,没有把全国工会的整体资源整合起来,也没有把优势发挥出来。职旅为职工服务,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我主张把条件好、有条件的省市区先整合起来,培育精品路线,扩大旅游市场,为上市打下好的基础。
关于建楼以后的有关工作安排,还要和全总有关部门商量。人员安置问题,可根据有关政策提出建议,要加强培训,特别是导游业,要加强教育。总之,思路要开阔一些,措施要扎实一些。
五、在听取中国职工之家汇报后的讲话
2007年是职工之家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一年,各项指标完成得很好。我赞成大家讲的意见,总的看有以下特点。一是职工之家班子很勤奋。酒店管理工作很辛苦。杜永春同志带头,兢兢业业,一直是靠前指挥,班子其他同志也非常勤奋敬业。职工之家职工队伍比较大,年轻职工比较多,领导班子抓管理带队伍,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党政工团的作用发挥的好,关心职工文化生活,群众工作搞得好。班子和队伍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事业发展。二是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都很强,在重要接待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闪失。十七大、“两会”的接待工作做得很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全总赢得了荣誉。在服务工会、服务工会干部,特别是在接待地方工会干部方面,我听到的反映不错,让他们有回到家的感觉。尤其是老同志,他们曾经为工会事业发展、为职工之家建设操了心、出了力,现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是应该的,职工之家做得很好,帮我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C座楼交职工之家之后,装修任务繁重,时间比较短,工作进度抓得很紧。
关于*年的工作,我强调几点。第一要继续严格管理,提高效益。工会要研究怎样以事业养事业,以解决工会事业的发展问题。我们思路要开阔些,工会事业的摊子这么大,资金从何而来?这是从全总角度讲,但对职工之家来说,如何进一步通过严格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认为还有很大潜力,在这个方面还要很好地下功夫。第二,今年的接待任务很重,到七月份没有多少时间,要把建设和日常管理协调好,做到两不误。第三,关于几个具体问题。重要会议接待的补助问题,要按照会议组织单位的接待标准,科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各直属单位的工程建设都要按规定搞好招投标,管理一定要严格,健全制度,加强审查审计,建立监督机制,经审办、纪检组、财务部都要负责,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关于职工之家上市问题,有何利弊,能不能上,何时上市,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再进一步研究。
六、在听取全总文工团汇报后的讲话
全总文工团工作不容易,班子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在为职工服务方面,特别是重要活动能拉得出来,如慰问劳模,为农民工平安返乡演出,包括这次抗灾演出,效果很好,在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邴先福同志工作兢兢业业,在第一线跟着农民工专列下基层,很不容易,这种精神很感人。希望有更多同志像先福同志一样敬业,做好工作。
关于文工团下一步工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的任务很迫切。把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工团在艺术创作上才能有新的进步,新的精品力作的问世才有可能。文工团作为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文艺演出团体,演出水平与文工团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今年文工团要为工会十五大出一台新节目,要非常有质量、有品位,定位是综艺节目,你们要认认真真地抓好创作。这次你们搞的《热血融冰》,题材很好,一定要下功夫搞好创作,如果搞好了可以一炮打响。尽管时间紧,但还是要尽可能下功夫,关键在于演职人员的投入,在于精心创作。为十五大献礼这台节目,要下力气,在创作上要有突破,要有几个节目叫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能够代表全总文工团的水平,确实是国家级文艺团体的水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何面向基层、面向职工,深入一线慰问职工的问题,文工团要在这条路上走好。工会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办好文工团,这是工会老前辈留给我们的财富。
七、在听取各直属单位汇报后的总结讲话
去年听了一次直属单位的汇报,做了两件事,一是配班子,二是给政策,大家觉得效果很好。一年来各直属单位的变化都很大,今天请全总书记处的同志和各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来听,就是要大家进一步了解工会直属单位的发展变化,并从中受到鼓舞、受到启示。
总体来说,2007年各直属单位的工作都有新发展和新进步。首先,各单位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好,事业心强,都在研究事业的发展。二是工作业绩比较显著,各直属单位服务大局、服务工会、服务职工的意识都在增强。三是经营水平都有所提高,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全总书记处对各直属单位的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书记处的同志,向各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并通过你们向全体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年的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要强化大局意识。安排*年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首要的政治任务。
第二,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是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工会直属单位的改革任务很重,要进一步研究体制机制的创新,包括分配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管理、适应市场等方面。现在直属事业发展的投入对全总还有很大的依赖性。有的直属单位也是在履行工会职责,该给的支持要给,但不能过于依赖全总的支持,需要自我发展和创新。
第三,要强化工会意识。事业单位的发展是工会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属单位既有履行工会组织职责的作用,又有树立形象、提升工会实力的责任。现在工会意识还不够强化,整合全国工会的资源,做好特色文章,这是一个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思路。我们最好的资源是工会的组织资源,还有事业的资源。我们往往只想着养活自己单位的这几个人,越是这样想问题,越是养活不了。要把事业发展放到工会全局中去思考、去把握,视野和思路开阔了,办法就多了,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解放思想就是要研究如何运用工会组织的资源,发展事业,更好地为工会服务、为职工服务。
第四,要强化机遇意识。工会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给工会事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工会组织建设的发展、会员的发展,工会地位的提升、社会各界的认可,以及各级工会财力的增加,全总更有实力支持直属单位的发展,这都是工会事业发展的机遇。兆国同志对工会事业发展十分重视和关心,亲自做很多协调工作,这些更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直属单位的同志要对机遇意识有很好理解,不辜负全总领导的厚望。
第五,要强化责任意识。今年将召开中国工会十五大,举办北京奥运会,各直属单位要围绕这些大事,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都要牵头组织、认真研究。关于经营指标问题,由董力同志组织资产监督管理部的同志制定。我的想法,总的要给一定的压力,不加压力,就压不出水平,出不来效益,当然不会给大家压垮。
第六,要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工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各单位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勤政廉政,这是大事,不能项目完成了,干部倒下了。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做到“两手抓”。
关于贯彻《劳动合同法》问题,工会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直属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即使增加成本也要保障职工权益,增加的成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消化。
初见陈关中,惊讶于他的年轻。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他,今年不过40出头,却已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程)担任总会计师长达六年。
中电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具实力的电力规划研究、勘测设计企业,也是我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的排头兵和“国家队”,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专有技术、坚实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2009年末,中电工程的资产总额已达145.89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3.98%,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和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中电工程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状况,连续多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 “世界200强设计公司”和“全球150强设计公司”,且排名逐年提升。
财务工作要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展开
2002年底,中电工程在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确定对下属6家电力设计院、8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事业单位实行集团化管理。2004年陈关中到任后,把财务集中管理确立为集团集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了建设“统一管理、分级核算;适度集权、分层控制”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目标。
2004年到2008年,国内电力建设投资规模巨大,最高峰时一年新增1亿千瓦发电装机规模。陈关中回忆说,他上任后的前四年,集团生产任务相当繁忙,财务工作重心就是围绕生产经营,让每个财务人员都做好服务工作。陈关中把最初四年的工作思路总结为“打基础,防风险,促集中”。“我的体会是,财务工作必须把基础打牢,用最真实准确的数据说话。会计核算不准,财务预算管理怎么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发展情况?发挥预控功能从何谈起?如果没有基础,怎么引导价值的发现和增长?” 通过前四年的工作,中电工程基本实现了财务岗位标准化、会计核算精细化、会计档案管理统一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标准化。
随后几年,国家对火电投入控制越来越严,“蛋糕”逐步缩小,生产任务的规模压力随之下降。中电工程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实施“建设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求企业由单一设计服务企业向可提供全过程服务的工程公司加速转型。财务工作思路也随即调整为“夯基础,抓创新,促转型”。在夯实各项基础的前提下,加强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财务工作向价值管理型转型,并保障和促进企业战略转型。
目前,中电工程已经形成了高端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国际工程等四大业务板块,实现了业务板块可根据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环境变化而互动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保障了企业平稳发展。
在高端咨询领域,中电工程正在努力成为中国电力发展的“智库”。建立了电力规划人才库、成果库和信息库,可为政府和电网、电源企业提供科学权威的规划研究高端服务;在勘测设计领域,中电工程始终处于电力发展的高端技术前沿,在常规火电、核电工程设计、洁净煤发电勘测设计等高端技术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并继续保持着市场优势;在工程总承包领域,中电工程的总承包业务实现了质的跨越。近五年来,合同额增长了8.7倍;在国际工程领域,中电工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境外业务已从非洲国家向东欧、中亚、南亚、中东国家的火电高端市场挺进。
2004年,公司实现利润仅9000万元,2009年已增至10.9亿元。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中电国际EVA(Economic Value Added)达到6.43亿,在所有央企中排名第50位;同年EVA的改善值排名第39位。这两项考核均排名靠前,充分显示出中电国际良好的价值创造能力和资本使用效率。陈关中说,过去几年,重点工程围绕 “特、高、核、新、信”科技发展方向,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成立了研发中心、核电技术中心、IGCC技术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技术研发体系,每年投入科技经费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先后共完成科研、标准化和信息化项目2000余项。计算方法变更之后,加入科技研发投入,2009年的EVA将达到10亿元。
面对近几年企业高速发展取得的利润,如何避免货币资金沉淀成为问题。中电工程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度逐年提升,2009年末资金集中度超过60%。同时,坚持低风险稳健投资原则,积极开展理财投资工作,过去四年,理财平均年收益率超过6%。
财务工作要服务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始终结合企业实际展开,陈关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在集团信息化,特别是生产流程信息化方面,中电工程在央企中已成为先进的典型。2009年,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中,中电工程位列第12名,信息化水平达到A级。尽管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很高,但财务信息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陈关中对此这样解释:“国资委倡导的财务信息化,我们也在做,但是从小处做起。而整体的、长远的、需要大投入的工作,还在打基础、做调研阶段。由于企业存在重组预期,如果现在就开始财务信息化的大额投入,那么在与另一个集团重组时,不同思路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难度较大,并可能造成重复投入。”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评判标准在于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是陈关中所说的稳健的财务发展战略。如果说目前集团资金投向尚存有不清晰的地方,没有大张旗鼓地投资、举债是陈关中的“不为”,那么财务工作的“有为”则体现在从三个方面保障集团的转型。
1对转型过程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分析。从财务角度,适时评估转型对集团发展的利与弊。“转型中哪些做法能够提升财务指标,哪些可能会导致其下降,如何减少转型期财务状况的剧烈波动,通过持续的财务监测分析,提出有关工作建议,是这几年财务工作的亮点。”陈关中把集团旗下的两家电力设计院―华东院和西北院进行了比较分析。华东院技术优势突出,设计任务多、效益好,没有精力拓展总承包业务,转型步伐比较慢。西北院近年来则利用市场机遇,重点抓工程承包能力建设,目前承包业务占年收入70%~80%。通过客观分析比较两家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集团坚定了企业向工程公司转型的步伐。陈关中认为,这就是财务工作建设性的贡献。
2集团面临业务转型,财务提出制度先行。比如,开拓总工程承包业务,财务管理怎么做?企业之前并没有先例。因此,在业务推广开始之前,陈关中组织财务人员到国内相关工程公司调研,借鉴一些比较好的办法,起草了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促进各个设计院实行对工程项目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了新业务管理规范、起步良好。
大额采购支出要集中管控,不能权力下放。这可能令工程承包项目经理感觉束手束脚,产生抵触情绪,积极性受到影响。制度先行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调研显示大多数企业采用同样的做法,加上相关规章制度到位,项目经理的疑问可以比较顺利得到解答。这样有利于解决调动项目经理积极性和资金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从而有助于保障工作通畅进行。
3为实现国际化工程公司转型目标,集团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国际性标志在于国际业务占企业一定的市场份额。陈关中介绍说,财务围绕“转型”提出工作要有前瞻性,提前做好相应财务知识的前期储备,包括外汇管理手段、国际业务核算管理、国外涉税知识的学习等。财务工作的前瞻性,也为集团整体转型提供了“预见风险,规避风险”的思路。中电工程过去几年境外业务呈现良好增长势头,2009年新签境外合同45.4亿元,占当年新签合同额的到三分之一。已经开始履行的境外业务进展顺利,主要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财务团队建设要优于财务工作本身
陈关中说,良好财务团队是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的根本,所以他非常重视团队建设。中电工程已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财务人员的岗位管理、培训管理、职称管理、考核管理等各方面。他总结说,“必须用有形的管理制度加以规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中电工程还加强制度的学习与宣传,定期组织开展制度评审工作,结合评审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控制措施的针对性、管理责任的可追索性;定期考核子公司财务工作质量,进行相应的奖罚,集团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持续提升。针对子公司业务同质性较强的特点,中电工程加强了内部财务工作交流,鼓励财务人员利用内部财务通讯、电子邮件等平台或方式,从日常工作体验、学术理论、学习感悟等几个方面加强沟通,宣传好的财务经验措施。此外,还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到相关企业调研,建设学习型团队。
摘要:文章以现在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信息公开为例,探析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深入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另一角度促使高校财务日常核算、预算和决算等工作的精细化,提出了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信息公开;财务管理;三公经费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已于2010年9月1日开始施行,《办法》明确将“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等列为高校应当公开的信息。2012年12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对《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以财政拨款为资金来源开支的“因公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及“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近几年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热点之一,高校的“三公经费”支出也不例外。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有着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双重性质,高校的“三公”经费支出居高不下,不仅会造成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还会降低公益事业的效益,更会影响高校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高校要坚持信息公开制度,将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可以完全公开的财务信息合理、及时地公开,接受来自社会各方的监督。
一、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高校在进行教学、科研的同时,不断参与社会服务,使学校的经费来源多元化,经费规模也逐年增加,财政拨款方——政府及捐赠者、学生、民营资本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现在和未来潜在的外部信息使用者都有了解高校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的信息需要和权利。因此,我国高校,特别是公办高校,应在规范财务信息的内容、程序以及确保财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定期向公众提供全面并且真实的财务信息。“三公经费”的支出作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之一,民众对这一敏感、特殊的支出的知情愿望更为强烈 ,财政部安排部署2013年预算编制工作时,明确要求将高校的“三公经费”支出数据合并后予以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最终目的是让预算单位在思想上及具体支出时会有被监督的意识,形成节约习惯,实现规范管理。高校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加强,有利于限制不合理的“三公经费”的消费,有利于强化对高校办学的制约和监督,推进高样财务管理工作水准的提高。
二、“三公经费”的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
“三公经费”的公开,要求高校所公开的数字信息既要经得起主管部门的审计,同时也要经得起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这无疑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的财务核算要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三公经费”计量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公开的“三公经费”数据均来源于各高校的部门预算及部门决算中的相关经济科目,如果高校没有一整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部门预算、部门决算、会计核算数据之间的数据就不能准确对接,公开的信息就没办法有据可查。高校财务要从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角度来设置会计科目,同时加强学校内部控制的建设,严格按要求规范“三公经费”的支出。
三、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思路
为积极应对“三公经费”等高校信息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财务管理创新思路。
(一)、进一步细化界定“三公经费”的内涵,真实、准确反映相关支出
2011年前“三公经费”没有明确的财政科目。随着公众关注度的日益增高,从2011年起,财政部对“三公经费”设置了单独的预算管理科目,明确为“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但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会计科目混支、混用现象,人为扩大了“三公经费”支出范围,特别是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将差旅费中的住宿费放在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高校财务在日常的财务核算中,要在全面理解“三公经费”内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真实、准确反映单位与“三公经费”相关的支出,不属于定义范畴的支出禁止列入“三公经费”,同时,属于定义范畴之内的“三公经费”支出也不能随意地放在其他科目中列支。
(二)、做好“三公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全方位、多环节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
随着“三公经费”公开的推行,教育经费公开化、细化、科学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应当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批、监督和检查,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全面公开单位“三公经费”明细支出,同时做好相关解释说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规范除财政预算之外的所有“三公经费”支出。高校财务可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本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出台本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细则,明确各部门职责、经费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审批权限及报销流程。同时,建立“三公经费”支出台账和预警机制,财务审批人要严格把关,从预算的安排、使用、监督等环节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和控制,实时对“三公经费”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为审批相关费用提供参考标准,为公开更加明细、准确的信息提供历史资料,做好“三公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三)、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区分科研经费中和“三公经费”支出相关、相似支出的核算
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数目增加较快,在教育事业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科研支出中和“三公经费”相关、相似的支出也比较大。有些在科研业务中发生的接待费、交通费、因公出国费用与“三公经费”的内容一致,但性质其实完全不同,财务核算中如果笼统地把这些支出归入“三公经费”,会导致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的虚增。这就要求高校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支出情况,对科研经费的各项支出,尤其是和“三公经费”相关的支出的进行全面分析,优化科研项目的支出结构,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四)、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做好“三公经费”的监管工作
高校“三公经费”的管理的要借助于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从“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及最后的决算都要监督。“三公经费”的预算及决算数据要借助校教职工大会及校园网等形式公开,校内各部门在相关的预算执行过程更要精打细算,强化节约意识,勤俭办学。
结束语:
教育部把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要求高校高度重视教育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同时要求各高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要按规定公开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及行政经费等相关信息,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全社会的监督。高校财务工作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创新财务工作思路,加强经费监管,用好管好每一分钱,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受益。(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构建ERM框架下高职院校资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2SJD630051。
参考文献:
[1]刘飞宇,王丛虎《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