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林业工程师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3:48

导语:在林业工程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林业工程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消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激烈竞争和挑战[1]。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社会需求变化下,应用型人才已向专科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因此,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研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防工程专业定位

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标准不仅仅取决于技能和知识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去9年里,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1.1“教育需要”的分析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点是学习者,而不是有关学科的教育规划。通过“需要分析”所分辨出来的需要,应该是专业发展活动,即可以让有关专业人员得到满足的需要[2]。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需要分析”,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前进行的“教育需要”调研中,主要考虑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和相关教研项目的支持,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胜任情况、知识技术运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针对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岗位适应情况和欠缺技能等方面进行回访;并邀请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专业定位。

1.2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之间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目的是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其培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其岗位针对性不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适当的专业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3]。这种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能力是区别于应用型专科人才最大的特征。

依据西南林业大学校情,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着重体现为“应用型”,而非传统“学术型”或“研究型”。为此,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评价、检测、监察、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自2003年以来逐步明确专业定位,着眼于培养“用人单位能用、好用;学习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经历了2006年和2012年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由“三大教学体系”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总学分定为17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34.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7.5学分,课外教学8学分。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见图1。

2.2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1)以大安全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两条主线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框架。消防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安全工程,这决定了消防工程理论基础是以安全科学,因此《安全系统工程》作为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2)以“两条主线(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及善后处理)”为骨架构建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校情,林业属我校优势学科,如何结合“林业”概念贯穿到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在两次培养方案修订中一直专注的问题。为此,结合“教育需要”和专业特色并举,构建了森林消防和城镇消防两条专业发展主线,并将森林消防、城镇消防共性的理论部分从学科角度加以概括,如《消防燃烧学》和《林火原理》两门课程。

(3)以为地方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总体目标,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满足地方公安消防部门、铁路消防部门和消防工程公司等对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在培养方案修订前的历届毕业生跟踪反馈,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中城镇消防的比重,由2003版教学计划的50%提高到2012版教学计划的75%。

(4)增加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实行宽口径,重实践。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就业时选择与消防相关的工作,但将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或进一步深造。为满足这些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如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进行,旨在扩展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拟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验方面。在实验教学工程中,学生仅依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与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深入的理解实验的内涵[4]。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存在缺乏对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

(2)课程实习(设计)方面。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课程设实习(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从全局性、系统性进行考虑。实习基地比较缺乏,企业从经济方面、安全方面考虑,不愿接受在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多数实习单位没有同学校建立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联系,这使得这种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3)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相对陈旧,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缺乏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求职,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

(1)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重,降低验证性实验项目比重。我校2012版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主。如《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不再以某一实验方法为教学手段,而是以综合判定材料性能指标为手段,既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又在创造性上开拓检测材料性能指标的新方法;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在过去办学9年中,消防工程专业获得6项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整合与优化课程实习(设计)内容,变课程实习(设计)为综合实习(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整合课程实习(设计)内容,以专业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和集成。如可以将“防排烟工程”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给水工程”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技术装备”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改变单科课程实习(设计)各自为政的现状,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实习(设计)。

(3)探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学校积极加强了与社会单位的广泛联系,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5]。利用我校在技术、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优势,主动地为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展各类应用型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培训等。在与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学校也依托合作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平台,如最近五年,西南林业大学先后与云南省消防协会、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华铄消防培训学校、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消防工程专业共建协议。

(4)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鉴于应用型本人人才与传统型本科人才的区别,我校将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形式分为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研究论文、制作的实物三种类型。学生不再专注于论文,而是更多的转向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制作上,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5)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双师型”人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6]。我校在2012年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并在制度上和经费上给予了保证。目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2.8%,确保了各项实践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西南林业大学2012版消防工程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修订组一致认识到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适应时展要求,通过培养方案中“三大体系”和“两条主线”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致谢:

本论文得到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教研室同仁和西南林业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韩霜,宋晓明.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182-3183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3]陈芳,马天柱.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学论坛,2011(14):236-237

[4]刘金龙,李长花,王青,安静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93-96

第2篇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对比注册考试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认证标准重理论基础、宽就业口径,符合注册考试的要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34学分,包括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及其实验以及物理的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16学分,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与信息技术基础类、机械基础类、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了解生产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基本包含在内。此外,建设部勘察设计类其他一些注册工程师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与环境工程专业为相近专业的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也大致与之相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完全有能力参加并考试通过,可为工科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就业空间。

(二)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较全面,但对比注册考试还需完善“标准”明确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程,改变了环境工程专业一贯以来重工程设计、忽视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不仅仅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3]。例如垃圾焚烧厂的设计不仅应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考虑,还应当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对当地环境影响如何应进行评价,并且应按照环评法规定进行公众参与等程序,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对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有改善等[4]。全面考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避免出现环境纠纷的重要途径,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强调的方面。此外,专业基础课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作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课程列为必修,相关内容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比专业标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工程经济与管理、安全等。对比注册考试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设置选修安全类课程、工程经济学等以更全面准备注册环保工程师所需知识。尤其是安全类课程,目前工科类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此类课程,工程实践过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时间的上岗培训,知识不系统不牢固,可认为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这部分内容正是为规避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中拟增设安全类课程以契合实际需要。建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应将安全类课程作为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以提高工程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知识水平。

(三)专业认证标准中核心课程设置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分方向考试基本一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考试合格后进行的专业考试分五个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相应的,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上前4个方向课程,一般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均设置此4个方向课程,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设置的第5个方向生态恢复工程需要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基础,推测仅限于有此类学科基础的高校如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相关基础课程及生态恢复课程。因此专业认证标准考虑了各高校已有学科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生态恢复工程考试方向,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指导性要求,建议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应考虑注册考试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要求。

(四)专业认证标准中实践环节有较高要求,符合注册考试的需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践环节至少20学分,包含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求13学分。通过实验与实习,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基本内容,通过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训练,运用和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设计能力。而注册考试最难的考试就是专业知识考试与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考的是规范标准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理想的结果。标准中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册考试的要求,当然学校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积累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考试,这是注册考试的规定。

二、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林业制图;林业规划;ArcGIS;DEM;3D

中图分类号:S7574;S7586;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19-03

收稿日期:2012-09-25

作者简介:涂 琼(1963-),女,湖北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规划设计、林业制图工作。Email:tuchiung

在我国林业部门,过去最常用的软件是AutoCAD、Photoshop和CorelDraw,其作用主要是用于绘制林业地图[1]。近些年来,GIS软件已逐渐被林业工作者所接受,相关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据许易琦等作者的统计:在2003~2008年间《林业调查规划》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序,GIS位列第四,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GIS已经成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GIS软件不仅能够帮助制图人员设计出精美的地图,而且其强大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功能更是可以在林业规划、管理和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推出的商业化软件,它是GIS软件中的佼佼者,在地图制图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领先于其它的GIS软件。我国的森林分布以山地为主,林区的海拔高程、地表的坡度、坡向都是影响森林分布的重要因素,是森林资源调查内容的一部分,也是林业规划前期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方面。本文以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ArcGIS软件的DEM(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及其相关分析功能在林业规划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ArcGIS环境下的3D分析

ArcGIS工具箱ArcToolbox管理所有数据处理分析工具, 3D分析是其中的一个工具集,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对3维空间数据进行创建、可视化和分析。3D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创建数字高程模型DEM。

11创建DEM

无论是森林资源调查,还是林区规划,作为基本资料的地形图是必不可少的。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就是创建DEM的基础数据源。DEM创建的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DEM创建流程

Fig1DEM creation process

CAD格式的数据,可以直接加载(add)到ArcGIS的ArcMap 窗口中使用。一幅完整的地形图包含了包括地形在内的若干基础地理要素,必须将高程信息从中提取出来。方法是利用Selection工具,根据图层属性或高程属性进行属性查询选择,然后输出待用。制作规范的CAD数字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点不仅赋有高程属性,而且是单独分层存放的,因而可以很轻松地将它们提取出来。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6期涂 琼:基于ArcGIS的林业规划3D分析与制图

TIN是不规则三角网(Triangle Irregular Network)的简称,它是根据等高线及高程点创建的。距离最近的3个高程点(包括等高线上的数字化点)形成一个三角面,表示地表面的一个局部。TIN的属性不仅包括所有三角网点的高程,而且记录了每个三角面的坡度、坡向信息。TIN也属于一种数字高程模型,但它的数据结构复杂,每个三角面都具有独立性,故而表达的地表亦具有不连续特征。实际应用中,常常将TIN转换为可以连续表达地表的栅格数据模型GRID,“TIN to Raster” 工具可以实现这种转换。图2是凤阳山自然保护区DEM局部视图。

图2凤阳山自然保护区DEM(局部)

Fig2DEM (partial) of Fengy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12表面分析

ArcGIS提供了多种表面分析工具,包括坡度、坡向、曲率、通视状况等。图3是以上述DEM为数据源,使用ArcToolbox中的Slope工具制作的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坡度图局部(原图为彩色)。在DEM的基础上,画任意一条剖面线便可即刻得到其剖面图,亦可对剖面线起讫点间的通透情况作出分析。图4是凤阳尖至江浙第一峰的剖面图,图上实线部分表示从凤阳尖仰望江浙第一峰时的可见区域,虚线则表示不可见区域。

图3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坡度(局部)Fig3Slope (partial) of Fengy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图4凤阳尖江浙第一峰透视分析

Fig4Fengyang sharp first peak Insight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有了数字高程模型,利用流域分析工具还可以进行流域的划分、流量的计算,有助于对林区的水土保持状况作出评估。基于DEM的开挖方量计算工具更可以为山地区域的规划、开发、施工提供便捷的决策支持。

2ArcGIS地图可视化

ArcGIS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在地图设计制作方面也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可以辅助制图者完成精美的二维地图,而且可以制作逼真的3D产品和动画。

21ArcMap制图

ArcMap是ArcGIS桌面产品中最主要的应用程序,它具有基于地图的所有功能。在ArcMap的地图窗口,用户可以对基础空间数据层进行符号化显示,或者根据图层属性数据创建专题地图。

当设计好的地图需要输出时,可以启用ArcMap的布局窗口。在这里用户可以添加各种必要的地图元素,如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通过布局工具条,用户既可从系统提供的若干布局模板中选择合适的模板轻松完成图面配置,也可以自己设计版面并保存为模板以备后续使用。

22ArcScene 3D制作

ArcScene是ArcGIS的一个支持3D建模和动画的可视化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对具有三维属性的地理要素(地形地貌、建筑等)进行三维显示和渲染。通过设置不同的视点高度、不同的观察视角,可以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效果。图5所示的是凤阳山自然保护区DEM可视化效果图的局部。如果以遥感影像为可视化图层,取同一区域DEM高程为基础高度,则可获得更加直观的视觉效果。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利用ArcScene动画工具,可轻松地完成三维动画的制作。

图5不同视角下的三维场景

Fig53D scene graph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3结语

实践证明,GIS软件,尤其是ArcGIS,相对于AutoCAD、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们具有高精度的地图投影及坐标转换模块,可以整合不同投影、不同比例尺的多源数据,确保数据精度。其次,提供各种地理分析工具,帮助用户完成必要的数据分析。再者,模块化的地图可视化环境使用户可以轻松地设计精美的地图。GIS在林业部门的推广应用,必将有助于林业规划、林业制图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摘要高等林业院校应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以教育生态化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未来林业将逐步成为科技密集性的高技术产业,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现代化转变。浙江林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林业院校,几十年来坚持依靠自身优势和特色,为浙江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服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教育生态化的基本要求

美国博伊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98)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中提出了“大学生态系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所谓大学教育的生态化,是指大学教育将按生态学见识,致力于解决大学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的对抗性矛盾,以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的大学理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教育是以人类的本体自然为对象,改造体外自然的实践活动,大学教育的生态化,其目标是要形成一个均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人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参与探索和创造,因此,大学教育的生态化,可以说是现代大学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主线的教育;以创造个性、多样性和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探索性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重视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为纽带,通过活动和交往,让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它更加重视和突出整体的功能和人,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师、生、课堂、内容、方法,也包括整个育人的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是把亲和、融合的精神贯注在每一个有机的因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生态区和生态整体。

二、新农村建设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和林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紧迫性对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出了要求。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超过9.35亿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73%。全国城镇化的比重只有37%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40个百分点。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农民收人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的呼声日渐高涨,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使命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林业也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化林业转变的过程中。现代林业把生态和环境的效益放在首位,逐渐由原来注重第一产业的林业原材料产品产出向第二产业的加工和第三产业的旅游与服务方向发展。

知识和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长于把知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将科学原理转化为设计方案、图纸,并付诸实施,转变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创造型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突破性工作。所以,培养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创造型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因此,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高等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其表现在意识方面,热爱祖国,热心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外在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冲动,内在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思维方面,有敏锐的直觉、巧妙的想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在知识方面,系统掌握林业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最新知识。在能力方面,表现为较强的专业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专业技能。在人格方面,表现为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求实的态度、无畏的胆识、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

(二)应用型林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具有自己的特色。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现在我国林业院校应用型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各院校的办学历史、背景条件差异较大,并各有自身特点。其人才培养应根据本院的资源和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鲜明的富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全面充分发展,按林业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具备现代林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不断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具体条件,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行动设计,在某一方面形成自身突显的优势和专长。此外,林业院校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特色,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新,力求达到“专业方向明确、林业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育生态理念认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生态化理念要求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从科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出发,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个性的发展等五方面得到切实提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上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五个方面要求进行全面系统运筹,协调配置;具体是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调研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协调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教育生态化理念研究传统教学过程,会发现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智力与人才的成长。主要表现为:一是现行林业院校课堂体系中,指令性课程、统考类课程挤占了大量的时间、空间,专业板块课程的时间、空间变得非常狭窄,使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余地,这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背道而驰。二是课程设置的学科本位型,即高校课程设置以学科本位不变为主线。与新兴学科、新兴行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并且还存在有些课程教学内容老化,使学生局限于书本、课堂和本专业的课程,难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被动地接受教育,成为学校工厂的物化产品。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注人式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在这些问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应予以纠正、更新。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各种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优化。根据教育生态化理念的要求应注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协调培养。课程设置应符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来优化课程设置结构。现有林业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有: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及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应适应时代特征,体现教育生态化理念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组合,并强调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

(三)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能力训练。教学计划是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学方案就是把教学计划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科学安排、合理配比。理论教学是教学计划中的主要核心部分,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课时安排。理论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授予学生该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培养学生获得厚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还应安排专题讲座和学生自学及利用网上课件进行学习等内容。

第5篇

论文摘要对景德镇市香榧资源的分布以及香榧经营策略进行了叙述,并从育种、苗木繁殖、嫁接等方面介绍了香榧的培育技术,以期能指导香榧的生产和经营。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7]楼枝春,潘悦优,丁立本,等.香榧丰产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2(3):26.

第6篇

教师引领作用中国有道高为师的古训,教师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知识面也决定了学生的知识面,或许教师引领作用比教师指导作用更为重要,教师利用科研课题为平台引领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远比指导单一实验有意义,笔者留学美国期间,旁听美国学者授课和指导试验总是引用大量数据和大量实验结果和客观存在事实,引领学生判断、思考、验证和分析,将教师自己课题带入课堂是教学成功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将学生实验结果和创新点融入课堂是课堂成功的最高境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引领学生在食品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工程控制和工艺布局,紧跟时代步伐和食品科技发展最新领域,逐步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因此,专业教师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专业教师需要对企业工程设计、工艺布局和成套装备组装等方面全程了解,精通1-2个单元操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工厂实践,每年花一定时间到企业顶岗工作,参与企业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以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是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项目为纽带实际行动调动学生科研兴趣;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整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如实习工厂建设、中试车间改造等,使学生在食品工艺优化、食品工艺设计、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和企业管理等各个细节品味工程设计中的技术分析、设备选型和工程设计细节,在品味中学会创造,在创造中学会发展,在发展中增强自信。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要根据企业发展愿景,需要什么样人才贮备。必须具备开放办学观念,努力构建与社会相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培养人才要具备理论素养和工程设计兼备食品科技人才理所当然地受到企业的青睐,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授课理念和授课方法等均让企业深度参与,依据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开展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为推进人才培育工程良性发展,高校人才培育要具有前瞻性,现在部分高校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远不及企业,应该是很悲哀的事,高校理应走在企业前面具备引领作用。因此,对于开设食品工程专业的高校来说,进一步提高开放办学理念,承担创新引领作用亟待加强;驾驭项目建设和设计、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工程技术能力将决定食品行业人才创新素质的高低;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创造价值[3],人才贮备在于为进一步创造价值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打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激烈加强,企业人才贮备工程延伸到校园,应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培养人才、教育人才,可缩短人才培养时间,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另外,企业也是高校创新之源,依托企业实践的理论思考,可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及时发现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取得校企双赢的共识。

评价体系方面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质量评价体系。要打破传统课程考试考核模式,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论文)等相结合。特别是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成果的考核,要以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开展学校、企业和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活动,并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修订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将促进知识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我国的食品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已成为必然[4-5]。我国经济正面临由劳动密集型的规模经济向创新增值型的知识经济转变。高校和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必然有许多利益结合点,这些利益结合点的根本就是创新,创新就离不开人才培养,因为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将是人才的竞争,是产业中具有创新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储备量的竞争[6-8]。高校是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场所,企业是人才的重要舞台,校企合作就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共同面临的人才竞争是高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关键,具体合作方式有高校可以把年轻教师直接派遣到具有博士后流动站的企业开展专业训练,注重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利用国内访问学者平台亦可把相关教师派送到高层次科研院所开展实验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拓展专业视野,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业进行实质性合作,让企业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走进大学课堂,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合作导师共同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承担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设计等教学任务;计划科研部分经费开展产学研合作,给予专业教师上课,主动聘请企事业研发、技术和管理人员上课;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对于实践性强教师职称评定、聘任和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将工程项目设计、专利和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纳入评价体系。

作者:周文化 林亲录 郑仕宏 钟海雁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第7篇

教师作为传播者,一定要考虑受传者的感受,考虑受传者是否愿意接受自己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必须赢得学生们的点赞,但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授关系。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想知道、愿意知道的知识和信息,更应该告诉他们应该知道的知识和信息。而履行这一职责的过程,教师可能被学生理解,也可能暂时不被学生理解。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是否点赞作为教师的行动指南,而是要从立德树人的大目标出发,从教书育人的高度考量,从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不能简单地迎合学生,更不能为了让学生点赞而丧失了教师的基本原则。对学生是否点赞要客观分析,对教师不被点赞的言行也要科学评判。既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特点、接受心理,按照教师的好恶,一厢情愿地进行教育;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单纯地追求学生的好评和欢迎。事实上,若干年后可以发现,让毕业生点赞的就是那些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当时并没有被学生完全理解的教师。

@高金萍(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教师曾被称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今教师却被一些人称为“眼镜蛇”。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的下降。在这个微信、微博满天飞,新媒体不停吹的时代里,想做个被学生“点赞”的教师可不易。从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角度来看,教师需要“讲得了专业,玩得了微信;写得了论文,踢得了足球;穿得起名牌,逛得了淘宝;脊背从来挺直,也能屈膝弯腰;敢有理性淡定,又有绵绵深情;留下知识力量,辉映代代学生。”一个让学生点赞的教师,不应是满口理想信念,一肚子赚钱谋利;不应是信口雌黄,离题万里;不应是只述不作,毫无成果。在他的课堂上,很少提及理想信念,却总能激励学生涌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很少谈及专业之重要,却总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不好专业就无法面对未来;研究数量不是太多,却总是精彩纷呈。这样的教师,不是“眼镜蛇”,而是仁义智慧的“启明星”,照亮每名学生的人生。

@刘 凌(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九月,教师节如期而至,新学生们在教师节的庆祝中接受教化育成。教师就像智慧之河上的摆渡人,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地领航启智,成为学生们心中敬重的明灯。近年来,教师的形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教师典型外,一些由民间发起的网络评选的、学生海选的最受欢迎的教师纷纷出炉,受到学生的热捧。这些“最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真正醉心于这份职业与事业,但同时更具个性、更接地气,如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李育中先生以八十高龄入选学生网络评选的文学院最有魅力教师之列等。学校学生会从2010年启动全校学生海选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他们有的执教讲坛数十年全心为教学,有的诙谐风趣、谈吐自若,有的青春激昂网络翘楚,每一届选出来的“最师”既各具风采又契合时代潮流。其实,何为良师?我以为,德为魂、智为基,只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中,可敬、可学、可亲、可爱,才能成为人师和良师。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改造

1、 莆田市毛竹林发展概况

莆田市位于闽中南区域,目前竹林面积19.2万亩,其中毛竹17.5万亩,占91%,主要分布在仙游县的游洋镇、西苑乡及涵江区庄边镇。其中,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也有一定数量的毛竹林,面积达949亩,已达一定的规模。我市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受文化素质、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一些林农缺乏科学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很大部分的毛竹林逐渐衰退,新竹胸径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低产低质林。

2、 形成低产毛竹林的主要原因

一是粗放经营,尤其是一些交通条件不发达的边远山区,林农只注重砍伐追求经济利益,疏于抚育管理,没有深翻垦复,根本不施用肥料,或者少施肥,是造成毛竹低产林的主因;二是不合理砍伐,部分林农砍伐时不考虑毛竹林的竹龄结构及竹株分布的合理性,包括一些承包期即将到期的承包人,专门砍大的竹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三是不合理挖笋,经营者不掌握时机且过度地挖笋、或者那些经常遭受偷挖笋的毛竹林,简直是掠夺性地取笋,导致下一代竹林的迅速减产与衰退;四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果不准以及遭受霜冻、台风等自然灾害为害,也能造成毛竹林的低产与。

3、低产毛竹林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1)林地清理,将毛竹林中的灌木、经济价值低的乔木以及影响毛竹生长的“霸王树”清除掉,但要保留少量对毛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窄冠形落叶阔叶树形成混交林,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为毛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达到促进毛竹生长的目的。

[作者简介]潘琼蓉/(1965—),女,福建莆田人,林业高级工程师。联系电话:,email:xyxkcpqr@163.com

通讯地址: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仙游溪口国有林场

(2)垦复抚育,垦复的时间应选择在毛竹的休眠期进行,即当年的11月至翌年的1月,作业时先将毛竹林中的所有杂灌杂草劈掉,然后由下坡向上坡作业,深度根据山地坡度和土质而定,平缓山地为20-30厘米,但土块不要打碎,成鱼鳞状排列,翻土时尽量将杂草压到底层,同时要检去石块,挖掉树头、树根、老竹蔸等。25度以上山地则采用带状或块状垦复,深度10-20厘米,35度不得深翻垦复。通过垦复,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通透能力和土壤肥力,促进毛竹生长的目的。

(3)竹林施肥,低产毛竹林实施施肥,是改变林分状况,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施肥的原则氮、磷、钾肥结合,以氮肥为主。施肥时间通常在5-6月份,施肥量尿素每株100-200克或复合肥300克,或有机肥3-5公斤。施肥的方法有撒施:垦复前将肥料均匀撒在林地上,通过翻土将肥料埋入土中;沟施:每间隔2-3米宽开水平沟,深度10-15厘米,将肥料施入后复土;穴施:在竹株的上方约30厘米处挖,深度约10厘米,肥料施入后复土。施肥时应注意肥料不能与竹鞭接触,以免烧伤了竹鞭和芽。

(4)留笋养竹,留笋养竹不权能维持竹林空间结构,而且能充分利用竹林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毛竹林挖冬笋的时间通常是冬至前,主要挖掘浅鞭笋、已露和将露笋。春笋主要挖那些小径笋、弱笋、浅鞭笋及露土笋。疏笋应做到适时、适度、适对象,次数宜多不宜少,强度占总出笋量的约50%,每亩应保留60-80株健壮竹笋护养成竹。

(5)合理砍伐,低产毛竹林通常是毛竹立竹密度低、平均胸径小或立竹年龄不合理,砍伐是以调整低产林立竹到合理的年龄结构的目的。改造初期应严格控制砍伐,要坚持“砍老留小,砍密留稀,砍弱留强”的原则,三度以内的毛竹除病株、倒状株外不砍,四度竹可砍伐利用、五度竹除见空需养外,其余可全部砍伐。砍伐的时间以立冬后至立春前为宜,孕笋和竹笋出土两个季节禁止砍伐。伐后毛竹立竹年龄结构达到一至三度竹各占30%,四度竹占10%的合理比例。改造后当立竹密度每亩180株以上时,可按照“留三砍四不留五”原则开始合理砍伐。砍伐通常采用平茬法,并打破竹蔸,让其尽快腐烂,为竹鞭孕笋提供足够的土壤空间。

(6)病虫害防治,病害:我市毛竹病害常见的为毛竹枯梢病,此病每年7月发生,导致毛竹主梢枯死。防治方法:一是消除毛竹林内病株、病梢、病枝,杜绝病源是防治此病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药剂防治,可用消除液、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喷洒;虫害:我市毛竹林主要虫害是黄脊竹虫害,大发生时受害的新竹会全部死亡,壮竹也2-3年不发新笋,危险性极大。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冬季毛竹林垦复抚育挖掉竹蝗卵块;二是用新鲜人尿加入敌百虫制成药剂诱杀;三是在跳蝻出土10天内,采用1000倍夜的敌敌畏或敌百虫喷洒。

参考文献:

[1]王小玲. 浙江省文成县毛竹低产林调查及改造效益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13,11(2):15-18

[2]赖建强. 不同林分改造措施对毛竹低产林生长效果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8) :195-196

[3]陈斌. 毛竹低产林质量提升技术要点[J]. 安徽林业,2010(4):100-101

第9篇

艰难掘得第一桶金

坐在宽敞明亮的副场长办公室里的刘乐平个子不大,身材敦实,皮肤黑中透着健康的红,一看就知道是常年是外面晒出来的,鼻梁上架着的一副眼镜却又透出一股书卷气。没错!今年45岁的他当年可是货真价实的“天之骄子”。1988年,刘乐平从中南林学院林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荆州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八十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再加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几个月后,他便被提升为所长助理,负责苗木生产、苗圃土地管护等工作。他深知理论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刚踏入工作岗位、满怀朝气的他经常向有经验的老职工、老苗农请教,刻苦钻研,编制出了一套科学化育苗的量化标准,何时打药,何时施肥,何时除草等等,要求职工定量、定时、定额地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总结出来的标准也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在全所应用推广。

1993年,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不甘寂寞、希望闯出一番事业的刘乐平,凭直觉感到创业的时机已经来了!在当时,林业系统职工工资很低,满怀创业激情的他,将积攒了多年的一万多元钱,全部拿出来独自承包了8亩土地搞花卉种植。他一口气引进了2万多株切花月季(即市场上通常销售的“玫瑰”),采用自己掌握的全光喷雾育苗技术和扦插技术进行培育。为了节省每一分钱的开支,挖沟、耕田、除草、挑粪等都由他一个人包了。几个月后,他的辛劳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满园的鲜花开得娇艳欲滴。然而,看着这些惹人喜爱的鲜花,他却没有半点丰收的喜悦。由于没有市场营销的经验,只知道埋头生产的刘乐平,到这时候才发现怎么把这些娇嫩的鲜花卖出去成了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花期不等人,他跑遍了荆州大大小小的宾馆、花店,有时为了20块钱,不厌其烦地按照客户的要求制作好插花摆在指定的桌上,甚至晚上跑到电影院门口摆地摊卖花。那段时间他起五更、睡半夜,销售却没有多少起色,最拮据的时候只得找人借钱度日。那段艰难的日子刘乐平并没有详细说,却向记者提到,有一次他把没卖完的花拿回家逗妻子开心:“世界上只有你是最幸福的女人,你看哪个男人比得上我,每天整桶整桶地给你送玫瑰!”刘乐平笑着说:“其实那个时候穷得都揭不开锅了,苦中作乐嘛I”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5年,农行荆州市分行一片五十多亩的绿化地总是长势不好,他去看过之后,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绿化苗木种植技术的钻研,很快找到了原因。他对着农行行长拍胸脯保证:“三年之内解决这些问题!”2年之后,经过他精心侍弄的农行小区里,兰叶葳蕤、桂花皎洁,一片生机勃勃,农行行长大为赞赏。“这算是我的第一桶金吧,那个工程赚了有几万块钱!”刘乐平一边回忆一边对记者说道。

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创业的机遇总是可遇不可求的。承接农行小区的绿化工程不仅让刘乐平掘到第一桶金,还与行长成了知己。亲眼见识到刘乐平对苗圃管理的轻车熟路,折服于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农行行长对他很是信任。1998年,两人合伙在纪山程新村承包了五十亩山林发展苗圃。自认为在花木市场闯荡多年的刘乐平这时自信满满,一开始就大手笔引进了香樟、笔柏、银杏、杜英等四个主打品种。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当年夏天几场特大暴雨将他们的苗圃冲毁了大半,差点赔了本,不过按照他的话说,虽然惨淡经营,但自己又多了一份经历,积累了经验和人脉,这些可是用再多钱也买不来的。2002年,刘乐平所在的林场效益不好,实行分田到户,当时的绿化苗木市场环境不好,许多人不愿意要地,他却对这一块的行情看得很清楚,把别人不要的地都收到了自己名下,将绿化苗圃扩展到了150多亩。随着经营的日渐成熟,市场也逐渐开始红火,他的苗圃产业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刘乐平是个肯钻的人,他通过分析市场,发现城市绿化,尤其是小区、广场、企业等对苗木的需求呈现两极分化,大都以高档次、大规格的乔木配以精致、小巧的花卉、灌木等色块苗。根据这个特点,他通过实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大行距定植乔木、其下套种灌木的种植模式一乔灌复合种植模式,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不仅迎合了市场需要,还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他的这一苗圃种植模式不仅获得了荆门市科技论文二等奖,还被国内《中国绿色时报》、《花木盆景》等报刊广为登载推广。

俗话说,“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和品牌”。根据刘乐平的设想,下一步他准备对苗圃地进行整合升级,建设小苗繁育中心,自己培育小苗,自产自销,确保品种的优良,打造品牌效应,延长产业链,带动整个林场和周边地区的苗圃种植提档升级,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在荆门市重点建设的207国道花卉苗木大长廊中做最耀眼的那颗明珠。

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发了家,致了富的刘乐平并没有忘记他长期为之奋斗的林场。“林场职工夹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两边的好政策都捞不着,又加上我们林场的特殊情况,地处荆门,却隶属荆州,属于没人疼没人爱的那种,职工们的生活十分困难”,刘乐平说道“我就想着怎么能帮一下他们。”

其实不需要他的帮助,他办苗圃的成功就是最大的号召力,林场职工们在单位的鼓励和“先吃螃蟹”富起来的一些人的带动下,纷纷办起了苗圃。这时的刘乐平通过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扶持典型,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引导职工调整产业结构,少走他以前走过的弯路,争取做到“当年投入,次年收益”。经过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到2010年,林场的绿化苗圃发展到了2000多亩,职工每年人均从苗木中获得的收入达3万多元。

不仅局限于林场内部,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周边农民在他的影下,看到了绿色致富的希望,纷纷上门拜他为师,在他的指导下,有上十个以前干其他行业赚了钱的大户转产从事绿化苗木生产,共兴办绿化苗圃3000多亩,为本地群众发展绿色产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他指导的徒弟杨长华,在沙洋办起了专业苗木合作社,社员达到300多人,苗圃万余亩,年创产值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