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3:48

导语:在思想品德表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

第1篇

四位一体 管理体制 综合评定 考核评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1.制订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订“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2.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3.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2篇

中职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在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肩负起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重任,以适应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本文讨论的是中职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思想品德裸教学现状

1、思想观念不先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中心任务。在中职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总是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总体目标。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否则,无论教学气氛多热烈,教师讲得多精彩,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3、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讲学生听等固定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益的提升。

4、师生互动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从当前的中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讲学生听。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

二、中职学校思想品德裸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职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思想品德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用新理念武装思想,用新方法迎接挑战。一直以来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发扬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发挥集体研究力量的作用,共同提高教师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和创造。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中职学生在行为养成习惯上最难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把一个的习惯长期的坚持下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思想品德的老师要在教学环节上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有了创新的意识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我们的学生普遍地还缺乏创新的胆识。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排优解难,应该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1)案例分析法。教育部对中职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而,采用真实、鲜活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自我设疑”的教学环节,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设疑比赛,比一比谁的问题多而有价值,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参观企业,进行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

4、反思性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学的效益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第3篇

一、牢固树立思想品德教学新理念,突出学科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皆围绕考试展开,教学模式单一,未能突出学科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笔者在深入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认为不能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者,而要将其看成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知识习得的过程也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训练,而是学生调适心理、修正自我的过程。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生活实际,主动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如在“我知我家”主题教学时,课前,先请学生各自准备一些小时候的照片、玩具和故事。课堂导入部分,教师用PPT课件展示了一组学生提供的不同成长时期的照片,并以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背景音乐。幻灯片播放完毕,教师请学生谈谈成长的滋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旧物的烘托之下,学生情感爆发,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了在成长中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学生得知,成长的过程是家人呵护与疼爱的过程,我们在成长,父母却在渐渐老去。每一个故事中仿佛都能够窥见自己和自己的父母。思想品德课堂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境。在这一课时中,教材与生活同体,学生与故事同体,教学的感染力瞬间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进行“责任意识”主题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如下一段文字材料。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同学上学迟到受到值日老师批评,嘴里嘟囔着:“都怪奶奶没有叫醒我。”一个同学拿着成绩不理想的数学试卷,心里暗暗抱怨:“老师讲课真没劲,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一个同学在实验室里把烧杯打碎了,他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假装没看见。”……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结合下列问题撰写思品小论文。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言行?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你已经学会了承担哪些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感悟和体验?

从学生上交的小论文情况来看,他们不仅对思想品德课中的责任教育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更对自我言行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过程教师并未直接参与,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规律,运用启发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意义与其他文化课有显著区别,该课程设置的初衷旨在“育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常言道,“要成才,先成人”,讲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强硬的说教乃是思想品德课的大忌,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启发式教学顺应了教学规律,是规范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一剂良药。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讲究策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设计蕴含一定价值、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呢?

1.问题本身具有未知性、探究性,且紧贴教学内容。例如,在八年级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在你的周围有取绰号的现象吗?你赞成同学或朋友以绰号相称吗?你如何看待起绰号的现象?这样的设问就比较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一系列问题中,学生懂得了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2.问题的难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教学“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笔者没有使用书中的案例,整节课根据梅瓶的例子设置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在网络交往中怎样保护自己?诱惑无处不在,陷阱就在身边,作为网络游客的我们应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如何设计文明上网的宣传标语?……多角度的设问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效果

引言:初中思想品德是引导出中青少新身心健康发展的科目,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意味着学生的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通过何种方式使思想品德教学有效,使思想品德课程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天地,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有曲解,认为学习是中考要求;还有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并不感兴趣,认为“没有用”,更有些学生将这门课程的学习视为无聊,学生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玩手机的事情时有发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思想品德课程实际上对初中生的身心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思想品德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育,可以解释为对学生心理、情绪、品德、知识等全面发展状态的追求,这其中就包含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也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中所包含的的精神力量的深层次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而情感教学正是从学生情感体验入手进行教育的方法,是解决思品德教学问题、使思想品德教学作用得以发挥的主要手段。

2.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从师生关系建立角度实现情感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担负着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重要,也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情感教学的基础。建议教师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的积极评价来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例如,在学习“父母与家庭”这个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对“爱的冲突”举个例子,有的同学会说“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对我也很凶不能算是对我的爱”,对于这种表达,教师应该先对学生的分享加以肯定,然后站在“体谅父母”的角度分析应对这种家庭事件该有的心理和适当的行为,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敞开心扉,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因为教师的积极评价,也会更喜欢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积极。

2.2 采取延展课堂的方式实现情感教学

通常情况下,教师讲,学生听的思想品德课堂不能使学生产生“情绪感受”,教师应该将课堂延展到生活中去,使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思想品德教学对他们情感发展的冲击。例如,我在讲授初二教材中的环境问题时,先请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然后将一节课设计为“报告课”,每组学生都对自己所调查的环境问题进行报告总结并发表,然后提出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而更重要意义在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生活态度都是他们能够从延展课堂的方法中提炼和感受情感发展,这就是情感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2.3 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实现情感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情绪感受,达到情感成长的目的,是情感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说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建议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情感教学。如在进行“自强不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候,单纯从书本内容对学生讲解自强不息的事例以求达到学生心理的成长是不可能的,我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均质小组,进行“学习任务完成”的比赛,进入竞争机制会大大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面对问题和困难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完成,并通过学习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肯定,这是他们情感发展的表现;另外,我也从学生们积极、专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情感教学法为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带来的变化,从而更加精确的去调整对课堂的控制,教学的双赢局面也因此形成。

3. 对情感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总结

“报告课”的延展课堂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深入社会的调查,学生们对思想品德学习内容的分析能力和叙述能力有所提高,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展示自我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和对自己公民权利的重视性;比赛形式的课堂模式使思想政治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容易对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深层的精神挖掘,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和深刻。而在教学中重视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我和学生之间建立和稳固的情感联系,这是情感教学法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不积极、对思想品德课程态度有偏差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思想品德教学和学生情感发展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情感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延展课堂使学生重视到学习内容的实践性,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情感教学法行之有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雪璞.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10-12.

第5篇

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1.1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上,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1]。至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分为三大基本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智商)和非智力素质(情商)[2];有的认为主要包括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3];还有的认为可以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共5个方面进行考评[4]。有关专家还提出了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有多种个性、特长和健康的身体;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5]。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指通过全日制大学本科四年修业期满,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身心品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总和,可集中体现为思想品德素质、基础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四个方面(见图1)。

1.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特征

通过长期对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2.1培养时间上的阶段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业务技能的训练与掌握过程,按照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在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包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第三阶段为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时间集中在大学的第三至第四两个学年。

1.2.2空间结构上的多层次性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是思想品德素质层;第二是基础能力素质层;第三是专业能力素质层,第四是创新能力素质层。

1.2.3时空上的相互关联性无论是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还是空间上的多层次性,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时间上从基础能力素质到专业能力素质,再到创新能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素质层(核心层)到基础能力素质层、专业能力素质层、再到创新能力素质层逐步由里向外扩展,只有核心层健康发展,才能带动相关层次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确保各层次之间的统一协调。

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方面,用人单位对思想品德素质尤为重视,超过了对专业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的重视程度。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中,又以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最为用人单位青睐。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是通过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点滴积累而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磨练过程,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校风、师风、学风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课程设置存在时间短而缺乏长效性,形式单一而缺乏多样性,内容单调而缺乏灵活性,被动灌输而缺乏主动性,脱离专业实际而缺乏职业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不利于职业道德和个性的培养。

第二、在基础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能力,学什么都相对较容易,也易适应,特别是对最能反映国际贸易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倍加关注。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基础能力的现状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现开设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谈判口语、国贸英语听说,共计384学时,占该专业通识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的25%,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20%,尽管英语课程比重如此之高,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并不高,2007、2008届国际贸易专业四级通过率为75%左右,六级通过率不到50%。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由于经济学科对数理运用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及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考研需求,目前开设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共计192学时,占通识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总学时的12.5%。但由于部分生源属文科类,数学基础较差,再加上考研学生比例有限,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偏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在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业务,在从事进出口业务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不仅能有效缩短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较快进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压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在专业深度开发课程和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

第四、在创新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目前国贸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是核心和关键。要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使学生形成上述创新能力,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训练,这就需要在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建立课外实习学生到对口外贸企业实习困难比较大,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千方百计地压缩、减少甚至取消校外实习,有些学校完全用课堂模拟代替校外实习,学生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路径探索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适应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素质要求,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

3.1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切实加强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力度。(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指4门必修课)在内容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减,在总学时不变情况下,压缩面授学时,增加实验实践学时,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效果,改革考核办法。(2)在大学三、四学年增加社会实战、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结合专业学习、毕业实习,将各类调查报告、总结、实习鉴定等都可作为思想品德素质的考核内容。对突出的学生可采取奖励学分,没有完成可扣减学分,以确保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多样性、连续性和灵活性。(3)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和实际部门实习和调研,同时,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老外贸来校讲学,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爱岗敬业教育融为一体,在校期间就养成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4)增加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军训外,在大学期间还要进行必要的艰苦奋斗和抗压、抗挫能力训练,可安排在寒暑假期进行并规定必要的学分,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3.2切实加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努力提高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1)对于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要确保学时、学分、教学质量,这是保证国贸专业人才具备厚实基础能力的关键。(2)加强并完善英语教学,增加英语项目模拟训练,在进出口业务中采用全英文模拟以增加英语的实战性,对于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等,可采用双语教学,以加强英语的应用能力。(3)调整高等数学的课程结构,增加高等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通识基础课,将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作为选修课,供有志于国贸理论研究的学生和考研学生选修。(4)增加因特网与应用、数据库以及电子商务与应用等课程,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教学观念;德育评价;考试

初中思品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课程评价尤其是学习评价的策略和措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而努力,让初中政治课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评价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过去,我们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机制主要通过考试成绩来

体现,卷面的分数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起不到真正育人的目的,我认为思品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手段,结合初中学生的德育内容制订有益于学生道德发展的评价

机制。

一、制订初中思想品德课评价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成绩评定是指对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道德行为、法律意识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的评价。真实、公正、可信、客观的评价,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思想品德课,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长为负责任的好公民。

二、评价方法

新的评价机制应该结合课堂、课外、测试和德育表现综合起来构成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多元的评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具体参考如下:课堂表现(20%)+课外实践(20%)+考试成绩(30%)+德育表现构成(30%)。

1.课堂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划分为A(20)、B(15)、C(10)、D(5)四个等级,根据学生在上课时的关注度、参与度、纪律及平时作业反馈计入不同的等级,每次课一个评定,由学生的学习小组集中评定反馈,教师审核,学期结束时按照每名学生平均分数计入,比如,一个学生期末获得15次A,18次B,6次C,1次D,那课堂表现分数=(20×15+15×18+10×6+1×5)/40=16.875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每节课中的表现都有检测、有反馈,有利于学生自我的调整,也全面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

2.课外实践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在课堂中结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生意义中的关爱社会的内容时,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态度和亲社会行为的习惯,不如真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体验志愿服务,去帮助他人,在实践活动中,在帮助他人中能够真切感受到助人为乐的体验。

课外实践评价也可参考课堂表现的等级划分计算方法,由各个实践小组共同评选,教师审核,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限定每个等级的人数,如果大家都做得好,应鼓励大家在实践中获得高分。

3.考试

初中三年每学期的期末测试形式可以灵活多变,不拘于简单的纸笔考试。可以采用个案分析,测试,调查报告、小论文,模拟法庭,新闻播报等形式。总分的30%计入总成绩,避免了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的分数可以由思品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的日常德育表现共同评定。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有不良行为的适当扣分,有好人好事的适当加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有约束、有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7篇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德育处、共青团(少先队)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2.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3.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等。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闻播报;教学

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实施教学目标”。为了落实新课程观,我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一个特色环节――“新闻播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比以前有较大改观,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本论文结合我校实践论述了新闻播报的实施模式、实施步骤、实施效果和实施意义。

一、“新闻播报”模式

“新闻播报”模式即教师在每次讲授课程内容之前,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充当新闻播音员、解说员或评论员,向大家播报新闻资讯、讲解新闻事件和人物事迹、分析新闻现象等。然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关注时政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理论分析等综合能力。

二、新闻播报”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收集整理。学生通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海峡两岸、都市快报等电视新闻节目,《陕西日报》、《咸阳日报》、《中国教育报》及《时事》等报刊杂志搜集素材,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只要是学生们对新闻事件能产生内心的触动的,都可以成为同学们谈话的主题。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求表达清晰,言简意赅,书写规范。

第二步:播报点评。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选出4名同学上讲台有序播报,要求仪表端庄,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语言富有感情等。之后由老师或同学做适当的补充和点评,并将按其表现纳入小组量化加分中,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依据。

第三步:张贴保管。由专门负责的学生将小组制作的新闻稿张贴在班上固定的专栏里,并负责更新保管,一学期后进行简单的装订。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日常浏览和比较,也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步:总结升华。通过师生的日常浏览和总结,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相关社会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的意识,进而形成关注社会、分析时政的能力。

三、“新闻播报”实施效果

本人从课堂上学生参与新闻播报活动所取得的各方面成长与进步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和研究,通过观察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后所带来的变化,总结出了新闻播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所带来的实效性。

1.“新播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选材能力

学生的选材能力在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中逐步得到了提升,他们注意观察生活,了解新闻,注意选择能够和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相关的热点新闻,注重传播社会正能量,这样的有效选材也使得时事播报在课堂上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加突出。

2.“新闻播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点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最初的声音小、语速快、重复冗长变得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简洁明了。课间,学生们经常把新闻事件作为谈论的话题,口语表达能力随之得到锻炼,甚至有的学生走上讲台已经能大大方方地脱稿演讲啦。

3.“新闻播报”培养了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是通过新闻播报的收集整理、播报点评及保管张贴等环节得到逐渐地培养的。新闻播报发动人人参与、组组竞赛、班班评比,由于播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何人的马虎大意都可能导致本组或本班的失利,这样组员组长班长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及责任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

4.“新闻播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新闻播报过程中,本着不歧视不放弃的原则,对班里自卑和胆小的学生,多给他们掌声和鼓励,使他们一次又一次鼓足勇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磨练,一次比一次表现得更优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变得开朗了、活泼了、有欢歌笑语了。

四、“新闻播报”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材料生动、具体,时代特色鲜明,因此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实现了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转化。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闻播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通过新闻播报,一方面使学生拓宽眼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使教师有了足够多的空间、时间直接与学生面对面讨论某一话题的机会,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出更新的教学思路,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4.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闻播报的深入开展必须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相应的资料,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拓宽眼界的同时还加深了看问题的深度;在与时俱进中,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新闻播报作为上课的一个环节, 它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起点,为了更好地完成“五分钟新闻播报”的功能,教师还有许多要做的,如何保持学生对它长久的兴趣,如何对它进行评价,如何做得更完善,这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发现。相信只要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积累、反思、提高。教师与学生就会相得益彰,教师乐教,学生不仅学会、会学,而且还爱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刘国胜.《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版)[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

第9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可以说,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课堂,追求“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下面就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自己的看法。

1. 了解学习主体―学生

1.1了解学生是高效课堂的关注点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1.2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人地去研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责任。如: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知识是,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让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四个问题,结合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下决心学好法律常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1.3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可以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了“看客”、“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如:我在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打破常规问题定讲的模式,按“自学―讨论、质疑―演讲”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收集归类。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疑难问题,适当地点拨归纳。第三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学生”为题撰写小论文,由学生组织演讲,教师做听众,从而达到共识、共享、款共进。师生间的互动、互联、互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性,使学生明白,我能学并觉得很好。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良好的情境启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驱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建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良策。

2. 1利用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发展,许多兼具影、像、声、光等功能的教学设备,如实物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陆续投人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景。媒体情境启发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例如,在教学“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摘取了一段录像,内容是关于一个因没钱上网打游戏而走上拦路抢劫违法犯罪道路中学生的自白。学生在看完后都深有感触并积极发言,发自肺腑地谈自己的感受和从中得到的启发。他们的发言让我感觉到身在高强内的同龄人的忏悔已经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内心。我相信在面对不良诱惑是侯,这个前车之鉴一定会为他们敲响警钟。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这一课时,播放一曲宋祖英演唱的视频歌曲《越来越好》,流动的画面展示着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面貌的变化,优美的歌词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图文并茂、寓情于景的媒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情感休验,启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

2. 2引入有趣故事创设情境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课堂教学往往不被学生喜欢。通常来说,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胜过千万遍说教。思想品德课若能引人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将枯燥的理论融于现实生活中,学生便可听得生动,学得有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问题时,我给学生讲了“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的故事:1965年9月7日,台球运动员路易斯・福克斯领先于对手即将成为性的世界冠军,一只苍蝇好像故意和他作对,盘旋着与他捉起了迷藏。路易斯生气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不小心球杆碰动了主球,被裁判判为击球,从而失去了冠军荣誉。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河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投水自杀了。通过这个简短的体坛故事,学生明白了生命中难免有挫折,有痛苦,人应该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3.重视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每个政治教师在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前能够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我想也会对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很好的帮助。思想品德课的威力是靠品德和真理的力量,真理和品德的力量是巨大的,课堂有效性是必需的,然而只有通过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总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愉悦其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舒畅地完成教学,这样的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一个方面。高效课堂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加以解决,为新课程的利进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政史交流》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