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53
导语:在建筑科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比较统一,一般都是从事建筑设计等工作,这类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比较统一,就是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在工作中得到运用。现在的社会,需要高素质全能型人才,需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建立校企合作,改革“平台协作”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专业定位,只有掌握了专业方向,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主动性与自觉性。而学校也需要根据相关的要求与企业的需求,制度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筑的风格也是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建筑的原理,不能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而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样才符合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平台协作”课程设计,需要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立“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可以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在“平台协作”的课程设计下,很多学校聘请的老师,不但具有理论知识,可以讲述专业课程,而且也是企业的员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也是落实校企合作的重要措施。“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因为建筑性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师范学校建筑专业刚刚毕业的学生缺乏相关的技术经验,理论性知识比较强,这不利于实践性教学,而且建筑专业的很多知识,变化性比较强,而且具有多样性。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没有相关的操作经验,很多做到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很多学校面临师资力量不强或者教师短缺的情况,所以在聘请教师时,可以利用“平台协作”的教学方式,在相关专业的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兼任教学老师,这样既强化了师资力量,也提升其学生的专业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实践中的难点,避免出现理论性错误。
三、“平台协作”课程设计,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我们建立了校内测量、识图模型和工程预算实训室,拥有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场和校内测量实训场,虽投入巨资,但校内容量总是有限,为此我们拓展校企合作的力度,根据不同的实训、实习要求,同时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安排教师到基地锻炼,建立起实训教师队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校企合作创造了真实的现场环境,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体现了它的多功能性、开放性。为保证实验、实训、实习质量和效果,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完整的教学文件,以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师进行指导和考核;同时设置综合性实训课,起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建构主义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而充分发展。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尤其重视真实学习情景的构建。同时,协作学习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黄梨,2011),围绕“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主题展开建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目的”(王湘玲,宁春岩,2003)。“建构主义理论无论是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还是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都有重大启示作用”(黄慧,王海,2007),建构主义在科技英语教学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带动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变革”(同上)。
二、建构主义对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围绕以下环节展开: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激发其创造性科技英语自身晦涩难懂的特点会让学生难以建立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精心准备,注意兴趣的调动和学习动机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并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其创造性。
2.发挥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改变“一言堂”式的被动传授,通过各种预设问题逐步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索的过程。
3.重视“协作”在知识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协作机制,而非上对下的管理机制。同时,学生之间以集体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
4.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教学引入多媒体、慕课、微课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能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优化最终的学习成果。
三、科技英语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及策略
理工科院校的优势集中在理工科专业上,学生对本专业知技能的掌握,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的了解将极大促进学生的择业和职业发展。因此,依托院校的理工科优势学科,在翻译教学环节引入理工科专业的英文文献,不仅利于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理念的实施,还能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语言特点的了解,也拓宽了专业知识面。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确立要求在教学意识形态、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上投入精力,开展系统的建设工作。
1.教学意识形态转变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改变意识,统一行动,让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科技英语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校方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是实现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体系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
2.师资建设英语教师对科技英语存在畏难情绪,使科技英语相关课程难以开展。因此,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进修科技英语是师资建设的必要环节。同时,在本院校理工科专业中,选择有海外教育、深造背景,具备高素质英语能力的教师,配合英语教师共同开课也是师资建设的可行途径。只有不断开拓思路,遵循跨院系、跨专业发展的理念,才能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建设翻译教学团队。
3.教学手段积极引入微课、慕课教学手段,积极建设网络在线学习平台,改变教师被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带着兴趣、任务、问题去主动完成翻译任务。
课程设计应该提前准备,紧跟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在不同阶段不断地修改完善相应的内容。把课程设计与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在不增加停课设计时间的情况下,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从而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条件。通过系统教学把设计能力的培养扩展到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这两个教学环节中,使两个教学环节成为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能力的掌握。
1.1建筑施工图方案草图设计阶段
通常的情况下,课程上完了绪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也就是前四章的内容后,再加上早期工程制图已上完,学生对房屋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布置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可以按教材上的任务书,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设计之前可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先进行草图构思,解决建筑功能分区与环境协调、平面构成、平立剖相互关系等问题,可要求学生做出若干个方案进行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较为合理和完整的方案,并进一步细化尺寸及构造。平面设计是关键,先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分析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维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单个房间设计是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而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完后,上交进行第一次修改。
1.2构造设计阶段
民用建筑的组成分为六大部分,即墙体、基础、楼板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在课程中每一组成部分分一章讲解,每讲完一章指导学生在自已的建筑施工方案图上作出相应部分的细部修改,课程上完后整个修改过程就进行完毕。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生也能把看似松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体。同时利用了课后时间,节省了课程设计的时间。楼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部件。楼梯的净高在平台部位应大于2m;在梯段部位上应大于2.2m。在平台下设出入口,当净高不足2m时,可采用长短跑或利用室内外地面高差等方法予以解决。所以在本章节中作一个楼梯的大作业,包括平面图及剖面图的设计,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周阶段
在设计周阶段,指导老师要拿出详细的指导任务书,以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规定的完整施工图的设计。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实践经验,不知道一套建筑施工图的完整内容,容易漏掉一些细节,并且对图纸的内容往往表达不全,不完整,并且对已学过的制图规范记得不清,画图顺序颠倒,因此画图前要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定,以便作出质量较高、幅面较为整洁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指导任务书,其主要内容如下。
2.1图纸一律用手工绘制
2.2合理的图面布置
要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包括图样、图名、尺寸、文字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做到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线型分明、表达清晰、投影关系正确,符合制图标准。
2.3绘图顺序
一般是先平面,然后剖面、立面和详图;先用硬铅笔打底稿,再加深;同一方向或同一线型的线条相继绘出,先画水平线(从上到下),后画铅直线或斜线(从左到右);先画图,后注写尺寸和说明。一律采用工程字体书写,以增强图面效果。
2.4重视尺寸及名称的标注
①外部尺寸、内部尺寸、纵、横定位轴线编号及门窗编号、标注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标高情况、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楼梯的位置、楼梯间的尺寸、起步方向、楼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栏杆位置、踏步级数、楼梯走向等内容;②注意线型的粗、中粗、细线的应用区别;③在底层平面图中,通常将建筑剖面图的剖切位置用剖切符号表达出来;④建筑平面图的下方标注图名及比例,底层平面图应附有指北针表明建筑的朝向;⑤建筑平面中应表示出各种设备的位置、尺寸、规格、型号等,它与专业设备施工网相配合供施工等用,有的局部详细构造做法用详图索引符号表示。
3注意问题
1.1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特征
1.1.1循环再生性
对于石油以及煤气等常规能源来说,其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在当前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耗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其早晚会有枯竭的那一天。但是对于可再生能源来说,其具有相当强的可再生性,例如太阳能。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和计算,地表表面每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折算成标准煤的话,可达130万亿吨,这个数字是当前全球每年标准煤消耗的一万倍。另外,根据合理的测算,太阳至少还有50亿年的寿命,对于人类发展来说,太阳能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1.2清洁环保性
当前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常规能源燃烧所造成的各种毒害气体的排放,对大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烟雾事件以及当前日益严重的雾霾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节能减排的任务较为艰巨。相比之下,各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的有效应用,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当前的常规能源缺乏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
1.1.3技术局限性
可再生资源的优点众多,但是在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还无法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即使是对太阳能的应用,其能源转换效率也较低,应用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技术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的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及应用。
1.2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在当前的全球能源紧张的大环境下,我国对于外部能源的有着较高的依赖程度,而建筑能源的增长也在很大程度加剧了能源供不应求的局势。由此,从建筑设计入手,在建筑中进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使用,无疑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建筑高能耗的现状,并且有利于常规能源的消耗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建筑用能结构,同时为建筑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值得思考的是,作为新型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的技术性和经济性风险,这也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主要类型
2.1风能
2.1.1风力发电
人类最早对于风能利用可以追溯到公元5000年前的航海活动,后来又发展为风力农场以及风力涡轮机等。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对于风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小型或者微型发电机上,并且该类技术支持当前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其在城市中较为少见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满足城市的大规模用电性需求,因此较多的应用在没有电网连接的偏远农村地区。当前日本等国已经成功研发出来用于城市写字楼和家庭使用的小型微风风力发电机,并在进行大力推广,主要应用于夜间的建筑亮化照明中。
2.1.2自然通风和被动式降温
采用自然风进行被动式降温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通过将室外冷空气引进室内,从而增加人体皮肤水分蒸发而产生凉爽感,主要适合应用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其次是在夜晚将室外凉风引入室内,从而使室内材料充分散热,以便于第二天室内温度攀升速度较慢,产生与室外的温度差。
2.2太阳能
建筑设计中对于太阳能最早的应用应该是上世纪初期,在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对建筑设计的采光和新鲜空气的注入加以重视,依赖来预防当时流行的结核病。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太阳能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以及太阳能光电技术几种。
2.3地热
在冬季,通过热泵能够对地下浅表层的低温热能进行抽取,从而供于建筑采暖以及热水的制备,在夏季通过热泵能够向土地或者水体进行热量的排放。在以上过程中,电能只是用来进行热量的抽取,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当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欧美等国家中有着较为成熟的发展。
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实施策略
3.1风能应用的建筑设计策略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希望能够采用风压来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那么首先就应在建筑设计的初级阶段进行相关气象统计数据的收集,并对建筑设计场地的局部风环境情况进行收集,主要应包括风向分布、平均风速以及周边建筑和植物情况对通风造成的影响等。其次在设计阶段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风洞模拟试验,并获取简化的风压分布图,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开口部位或者是建筑体行进行优化。另外如果要采用热压通风,则应对“中性面”的位置进行计算,主要可以采用开口高度调整以及位置调整等方法使建筑获得更好的通风效果。
3.2太阳能应用的建筑设计策略
首先,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辐射量进行现场勘察,并仔细观察周边建筑物的遮挡情况,这也是进行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基础工作。其次,对于太阳能采光面以及集热器的设计应尽量朝南,主要应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对于学校及商业区来说,其主要需要采取的时间段为白天,夜晚则不需要采暖。在建筑体行的排列上,应以紧凑为主,并按建筑功能对其进行分区处理。最后,在对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建筑造型以及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太阳能直接获取系统、间接获取系统或者是混合式系统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合系统中国,开间大、进深小的阳光间性能最好,相反开间小进深小的次之。
3.3地热应用的建筑设计策略
首先应进行的使地源热泵的选址和规划处理,其应采用在建筑物周边土地打桩或者是挖深沟的方式或者是直接抽取地表水并将其输送到板式换热器中等方式进行热交换,不论对于和何种形式来说,都应在对周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地源热泵机组在一般情况下应设计在室内放置,不需要冷却处理塔,方便进行建筑整体造型的设计。对与地源热泵的末端装置来说,其主要可以采用风机盘管、辐射吊顶等形式,但是在进行以上方式选择时应注意对夏季吊顶表面结露问题的处理。
4结语
目前,传统“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只集中安排一周的时间。而要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复杂建筑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部工作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任务一般只能选择相对简单的住宅、办公楼或教学楼等功能相对单一的中小型建筑。其常规做法是指导教师给出整套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设计范图和学生作业示范等相关资料,布置任务,并对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做讲解说明。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做好课程设计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熟练掌握并能运用我国现行建筑工程制图规范、通用标准等相关内容做好建筑方案设计和制图工作,最终独立地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可是,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高职学生情况的客观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逐步显现出弊端:
(1)课程设计安排时间太少。由于学生从“房屋建筑学”理论学习环节直接过渡到实践应用环节,因此,要在一周时间内熟悉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实地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做出设计方案,并绘制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的确有些仓促。
(2)高职高专的学生素质参差不一,基础薄弱,即使经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学生也不能迅速进入到较好的设计状态中。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设计,对工程缺乏了解,不懂得如何利用资料和应用图集、不注意规范的应用及与课程的联系、不了解材料的性能要求与选择方法,因此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都不能积极地解决。
(4)学生对建筑缺乏整体认知和尺度感,细部设计考虑不周。
(5)尽管选择的是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但是,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也很难做到设计完全合理,并鲜有创意。因此,仅仅是功能性建筑的完成,学习的建筑类型也相对较少。
二、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及内容安排的改革
总的改革思路是,传统大纲确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课时量远远不足,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其延长为2周,并且针对课程设计内容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学生单独设计一幢建筑的传统模式改为一个班级按照校园建筑类型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一类校园建筑的测绘、制图、局部设计。其中1周时间穿插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用于完成收集、整理任务资料,建筑室内外测绘,建筑立面速写、建筑平、立面的确定;另1周时间集中完成图纸修改汇总和建筑设计图绘制。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实际建筑出发,结合测量、制图、构造、设计各课程知识循序渐进地动手完成图纸,避免了学生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和建筑类型的单一,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开始前的准备和要求
合理分组,任务到人,全班参与。在分组时依据校园建筑类型分6~7人为一组。素质较好的小组负责图书馆、餐厅等功能造型复杂的建筑,而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小组负责教学楼、宿舍楼等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从建筑测绘、记录数据、核实尺寸到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绘制建筑图纸等工作,每组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好分工协作的具体细节。重温建筑测量、建筑制图与识图知识,强化建筑设计与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课程的重点知识和自己动手测量建筑,加深、巩固测量、制图的应用技能,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师还可在课程设计期间讲解、播放一些优秀建筑和类似建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现场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施工、构造过程和现场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把设计、施工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收集自己负责的相关建筑类型资料,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上课组织讨论其功能特性等,并与学校里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学生间互相交流,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时必需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醒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建筑测绘。
每幢楼都没有原图纸,学生必须在测绘中确定建筑及细部尺寸,最后依据测出的尺寸绘制成平、立、剖面,因此,测绘是制图的基础。在测绘过程中学生发现比原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不但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测量知识测得又快又好,还要发挥空间想象力。他们碰到困难,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通过细心琢磨,巧妙运用知识技巧,省时省力地解决了测绘中碰到的难题,形成了集体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确定立面尺寸时,学生先站在合适的位置纵观建筑,再利用相机或快速表现图记下全貌,掌握建筑整体形象,然后通过立面测绘确定建筑立面。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或经教师指导,最终结合平面画出满意的立面。这些使学生深深地感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益处,不但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增添了就业的自信心。
2.绘制草图。
每个小组确定了建筑平、立、剖尺寸后结合校园建筑设计原理即可绘制建筑设计草图,教师指导时按照一个组一套图纸结合实物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交换意见。绘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解决各种疑问,小组间的竞争也促使他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设计,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充分激发。
3.鼓励创新,保留学生的个性化设计。
在建筑形式与平面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留每个学生对细节的个性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有些建筑尺寸条件限制不能准确测出,允许学生做合理的改动,但是一定要在满足平、立、剖对应的前提下正确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保证了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
4.按照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图纸。
最后学生在汇总制图时,又会出现一些细小问题,此时学生再次找出建筑制图书和参照规范,重新温习,修改错误,正确绘图,最后再绘制成建筑CAD图。学生不但重复记忆和整理前面累积的内容,而且又把建筑CAD完整实战演习了一遍,也算是额外的收获。
(三)教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图纸与实物进行对比中检查、完善图纸。在这个绘图阶段,教师应展示一套标准设计图样,并指明图纸绘制的要点,防止学生犯一些常规错误。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照标准及时找出各自图纸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学生因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图纸的正确性。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采用互动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教育启发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评图形式。在设计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帮学生分析图纸中的问题,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三、新的课程设计改革的优点
1.这样的课程设计避免了学生对建筑设计不甚了解下的盲目设计,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尺度概念有了较深的体会,形成了牢固的记忆,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制图能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工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与制图能力影响深远。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工程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本次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建筑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
3.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实物,从细部到整体,从分部到分项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对待建筑与构造设计。学生把测绘的数据变成了图形乃至图纸,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4.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团队精神,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学生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整体意识。
5.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熟练掌握了建筑识图、制图的能力,一般建筑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和CAD制图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6.这样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建筑测量、制图、构造、建筑CAD等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前后课程的链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本次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锻炼,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耐心乃至恒心。学生普遍反映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专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增添了今后就业的信心。
四、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配套措施
欧美以及日本的建筑设计业起步较早,一些企业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其业务范围遍布全球。纵观欧美日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的成长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企业的发展模式上比国外同行略逊一筹,同时在开拓市场,承揽业务时又遇到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因此.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个好的发展模式能够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较快地发展壮大。本文试分析欧美以及日本建筑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对国内的同类企业有所借鉴和帮助。
本文所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为三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可持续性、企业的业务和市场细分的可持续性、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可持续性。
一、欧美日建筑设计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简述
纵观欧美以及日本的知名建筑设计企业,虽然主要从事的业务领域有所差别,但是走过的历程却大致一样。图1展示了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图中:A为公司初成立时期:B时期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公司的出生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公司品牌得到了本地客户的认可;C时期公司在国内已经成熟,开始开拓国外市场;D时期公司已经占领了一定的国外市场,得到了部分海外客户的认可,并且在继续开拓中。
以美国的爱普斯顿国际有限公司(A.EpsteinSonsInternational,Inc.,公司成立于1921年)为例,爱普斯顿公司完成A-B过程用了大约10年的时间,这时期,凭借着勤奋和严谨的工作理念,爱普斯顿公司成功地在其出生地芝加哥市完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项目,这些项目使得爱普斯顿公司在芝加哥市获得了较高的信誉。在之后的30多年里,爱普斯顿一直处于B-C阶段,即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爱普斯顿的第一次海外扩张是在1966年(法国爱普斯顿公司成立)。目前,爱普斯顿公司处于D阶段,并且已经进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①。
如图1所示,在企业的总体发展层面上,通过对诸多欧美日先进建筑设计企业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建筑设计企业,以下几点是尤为重要的:①要有一个好的企业理念,并且始终贯彻执行;②用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的发展,专业化可以促进多元化,而这二者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专业化和多元化,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并且思想活跃的设计师以及技术人员队伍;③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出色地完成每一个项目,才能够树立起企业的名誉,才能更好地继续开拓市场;④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渐培养企业独特的文化,这一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并且以企业为荣。
二、欧美日建筑设计企业组织结构的可持续性
对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其组织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形成,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因此,只有组织结构可持续,企业本身才能够永续地发展下去。组织结构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如何选择恰当的企业类型,以及如何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机构的组织方式,以使得企业能够较好地发展下去。
欧美以及日本的建筑设计企业发展至今,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事务所形式和公司制。这两种形式的建筑设计企业各有所长,在企业内部合理地设置各个部门,都能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可持续的特点。
事务所的方式较为灵活,这是事务所最重要的特点。事务所给了设计师更多的个人空间,能够突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且能够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只有充分地发挥事务所这一特点,才能够将大量优秀的设计师汇集在~起,这是事务所之所以具有可持续性的最为关键的原因。国际上较为知名的美国SOM设计师事务所、捷得设计师事务所和德国的WSP设计师事务所都是采用的这种组织形式。SOM.捷得以及WSP在成立之初都是几个合伙人共同成立的小型事务所,但是目前都已经成长为业务范围遍及全球的大型事务所。设计师事务所发展壮大的方式是在各地设立分支事务所,每个事务所又拥有各自的设计师,这些事务所既能够自己承揽项目,义能够在总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合作。比如SOM事务所,除芝加哥的总部事务所外,还在纽约、旧金山、波特兰、丹佛、洛杉矶、休斯敦、波士顿和华盛顿设立分所,拥有1800多名设计师和丁程师②。由此可见,设计师事务所这种组织方式确实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具备成长壮大从而能与大型的设计公司抗衡的潜力。
对于公司制的建筑设计企业,纵观欧美日的建筑设计公司,可以发现,这些公司的内部结构都比较简洁,更加强调“设计和建筑”,而行政机构则较为精简。以英国的合乐集团(HalcrowGroupLtd.)为例,合乐集团作为一家百年的建筑设计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分支机构,但其总部只有8个分管行政事务的部门,其他的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公司的业务颔域来进行设置的。不仅合乐集团,国外成熟的建筑设计企业在部门设置上大都精简行政机构,并且突出其业务领域。这种突出公司业务的组织方式使得公司的重心在于业务的开展,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欧美日建筑设计企业市场和业务细分的可持续性
实施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建筑设计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市场,从而谋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要想实施这样的发展战略,就有必要对本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领域进行细分,同时对自己要开拓的市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
建筑设计业的业务领域千差万别,对其进行细分,找出自身的优势,并且进行专业化的分工,是一家建筑设计企业取得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对设计领域进行专业化的分TJ,能够使得各个设计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不同领域的设计师的专长。同样,对世界市场进行细分,找出自己开拓的重点,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颇有裨益的。
下面以日本GK公司为例说明建筑设计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图2显示了日本GK公司的组织方式,从中可以看出,CK公司对各个设计领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这种专业化的分工能够使得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能够专注于自己领域的发展,有利于同一领域的设计师进行设计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同时,又有利于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协同合作,设计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与之相同,美国的SOM和捷得设计师事务所也拥有各自的特长,比如SOM事务所善于设计并建筑高质量的办公楼…,捷得设计师事务所善于进行“场所制造”[2]。同样,英国的合乐集团也在5个不同的方面拥有专业化的特长,分别是:水环境和动力、不动产、交通运输、海上事务以及咨询业③。可见,欧美日的知名的建筑设计企业都非常重视对业务的专业化细分。专业化的分工能够使得建筑设计企业扬长避短,经受各种各样的竞争,从而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同样,对世界市场进行细分,也是建筑设计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虽然市场广大,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于建筑设计产品的需求必然存在着差别。因此,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专长,对世界市场进行细分,找出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确定重点开拓的市场,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英国的合乐集团为例,合乐集团就将世界市场分为8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是:英国北部以及爱尔兰、英国南部、欧洲以及中亚地区、中东地区、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④。然后对这些市场进行分析,选择能够实现自己发展目标的市场,重点开拓。
四、欧美日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的发展下去。由于企业所属地区的差异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但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符合本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比如,由于资源的逐渐耗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设计或者建造时就必须与资源和环境相和谐。另外,由于建筑设计企业是靠软实力进行竞争的,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就要以提高自身的软实力为主。
欧美以及日本的知名建筑设计企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它们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以英国的合乐集团为例,合乐集团将自身的远期发展战略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①在企业所选择的业务领域里,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②继续不断的向“合乐”这一品牌投资,使自己保持市场领导者的地位:③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提高自身的商业效率;④鼓励雇员的进取精神;⑤用商业的方法实现自己所创立的价值观;⑥向股东提供可观的回报;⑦成为行业中最受欢迎的雇主⑤。容易发现,这些发展战略都是为了提高合乐集团的软实力,从而让其能够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五、欧美日建筑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中国同行的启示
目前,建筑设计业在中国方兴未艾,是一个朝阳产业,这跟中国目前对建筑设计服务的大量需求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建筑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2008年的榜单中,有20家中国内地企业入围国际工程设计200强,营业收入13.04亿美元(不包括国内收入)占200强企业国际总营业收入的2.5%。但是,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与欧美日本等地区的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通过对欧美以及日本先进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它们的成长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并且借鉴这些国外的成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建筑设计企业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前文的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国内的同行业借鉴的。
(一)精简组织结构,将设计以及设计思想放到核心地位
目前,在中国内地,多数的建筑设计单位采用的都是设计院的T作方式。关于这一点,德国WSP设计师事务所的主设计师吴钢说:“作为设计师,我不认为国内设计院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对,也不认为德国的工作方式就完全正确。在中国,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德国那种小型事务所的工作模式肯定不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不论何种方式,成功的建筑设计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必然能够更加地突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更加能够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同时能够促进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内的建筑设计单位行政科室繁多,与国外先进的同行相比,这样的组织方式不利于设计师发挥其设计思想。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同类企业的组织方式,在组织上突出“设计”,突出“设计思想”,这样有利于设计师发挥其创造性,同时有利于设计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只有将“设计”和“设计思想”放在首位,建筑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才更加的可持续。
(二)进行专业化细分并且找出自身的优势
建筑设计行业涉及面很广,包括设计和建筑,同时又和勘察业以及咨询业相互渗透。每个方面又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设计又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建筑又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水环境建设等。一家建筑设计企业不可能涉及所有的领域,必然要从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重点培养,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图1所示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多数还处于B-C阶段,即有了一定的规模,开始在国内其他地区开拓市场的阶段。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要想走出“出生地”,在其他的省市开展业务,会遇到为数众多的同行的竞争,没有一定的优势是无法与对手竞争的。
从国外成功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要想开拓其他地区的市场,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必须在某些业务领域有所专长。换言之,对建筑设计业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的细分,使得自身在若干个专业领域内占有竞争优势,才是建筑设计企业的成功之道。
(三)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
建筑设计业是服务业,目前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产业,其发展能够促进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的产业优化升级。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起步晚,又遇到国外的同类企业的强烈竞争,因此,必须制定符合自身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倒之地。
建筑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软实力的竞争,因此,其发展战略必须致力于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诸如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等。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且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不同,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建筑设计企业是地球环境的设计者,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其发展战略除了提高自身的实力以外,也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容,走“绿色设计”的道路,才是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沈琦,李芳芳.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大中国地区业务总监SilasChiow:社会责任是建筑设计师的第一要义[N].建筑时报,2008-09-26.
一、建筑装饰中雕刻纹样的造型原理
(一)提炼净化,想象再造
“提炼净化,想象再造”是针对原有传统吉祥纹样的变革与创新。提炼净化既要大胆地删除繁琐的多余部分,又要细腻地提取精华部分;想象再造是对已提炼元素做进一步的剖析与延展,在提炼净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具体可以借助原图形已有的文化底蕴和特别的吉祥寓意,以及独特的造型进行全新的联想、幻象以及置换,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和新的图形语言。如开封山陕甘会馆牌坊中间的抱鼓石,分别釆用浮雕技法雕刻着“苍龙行云”“丹凤朝阳”。
(二)空间制约,适形造型
“空间制约,适形造型”是传统装饰图形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适形纹样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运用,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常以镶嵌式的手法,依次嵌入主题图形、辅助图形。如开封山陕甘会馆照壁内檐西上方,由喜鹊、莲蓬、芦草组图“喜得连科”;一只鹭鸶、莲花和芦草组成“一路连科”砖雕纹样;在西厢房的北三间额枋之上,有组砖雕吉祥纹样“四海长春”,由长春花(月季花)、寓意根基牢固的盘石、象征四海的海波组图,寓意山河统一、社稷巩固、一派祥和、四海长春。
(三)打散重构,二次抽象
传统装饰图形的造型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多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模拟与仿生,分解打散这种象形的造型,并运用平面构成中对称、重复、渐变、相似等手段,将这些规律与寓意创作出新的形式与秩序;依循纹样本身的形态和比例,重新规划出一种图形的秩序美,将图形元素点、线、面等形式添加到新的图形语言中,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还可以是与原纹样图形特征毫无关联的无中生有的创造,这种图形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将相关和不相关的图形形式组织在一起,创造出新颖的、充满装饰韵味的全新艺术造型。
(四)异物同构,共生造型
“异物同构,共生造型”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互不相干的物象大胆的结合,有序地组合出一个新、奇、特的新造型。这种神秘的异物同构图形在中国举不胜举,如龙、凤纹样便是其中的典范。龙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龙角似鹿,龙嘴似鳄,龙掌似虎,龙爪似鹰,龙鳞似鱼,龙身似蛇。龙形历经千年的变化与传承,才形成了今天的形象,它已化身为中国的象征。开封山陕甘会馆更像是一个龙纹样的世界,随处可见龙纹样装饰。异物同构是一种理想化、浪漫化、象征化的造型方法,除了上述将两种或多种互不相干的物象大胆地组合成一种新图形的表现方法之外,还可以是两种或多种物象参与构图,但各自保持原有图形的完整性,用一种区别于异物同构的说法,叫做异物并立同构法。这种造型方法在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雕刻艺术中吉祥纹样的应用非常多,如在西厢房雀替上,由葡萄、松鼠、白头翁组图“多子多寿”,白头翁嘴衔一枚葡萄,松鼠上下蹦跳;在东厢房次间的雀替上,由仙鹤、凤凰、神鹿、松树、梧桐树等组图的“与天同寿”等。
二、传统建筑装饰吉祥纹样的构成形式
(一)单独式
单独式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具象形或抽象形进行变异的图形构成方式。单独式图形周围基本上不配置其他图形,也没有被限制的外形。常用的单独式图形有植物、动物、人物等,还有自然中的日、月、山、河等,以及由各种文字变异而来的抽象图形,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单独式图形。单独式图形在形式上极其灵活,在现代设计中很多个性鲜明的标志设计都是由灵活多样的单独式图形演化而来的。
(二)连续式
连续式图形是指将单独式纹样按照一定的骨架,进行规律或不规律的连续排列而形成的连续状图形。连续式图形分为带状连续式和面状连续式。带状连续式又称二方连续,是以单独式图形为个体重复排列而形成的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其骨架有多种,如散点式、接圆式、波浪式、折线式,以及综合式等。面状连续式图形不受外形的限制,可无限延长图形,基本骨架有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等,在结构布局上均衡稳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面状连续式图形在变化时,无论单位形如何变异,都不能影响其整体的秩序美感。如开封山陕甘会馆中有多处“福从天降”的木雕装饰纹样。
(三)适合式
适合式图形的构图必须适合特定的外形,因此,适合式图形大都受外形的限制,但这也正是适合式图形的魅力所在。它的外形多样,有方形、圆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几何图形;还有多种自然形,如梅花形、桃形、葫芦形等;还有人造形,如器具形、家具形、服装形等各种异形。丰富的外形为适合式图形的适形创造了丰富的可能性,从内部结构上可分为直立式、旋转式、辐射式、转换式、散点式等。在开封山陕甘会馆内,适合式纹样也随处可见。如在东西厢房的墙头上,每墙两组大狮子身上有一只小狮子嬉戏的“太师少师”纹样;在牌楼的抱鼓石上有一大一小两只猴子在松树间跳跃、皆以背部示人的“辈辈封侯”石雕。
(四)太极图式
太极图式又称阴阳鱼,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图。太极图在造型上展现了一种相互转化、对应统一的形式美。由太极图式还发展派生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所特有的S形构图。太极图式在民间又被通俗地称为“喜相逢”(通常是偶数,成双成对),运用时以“鸾凤和鸣”“龙凤呈祥”“四喜娃娃”“二龙戏珠”等形式出现。由太极图式延伸而来的二分对称式、四分对称式,以及“万”字形图式和回旋图式,都是由古老的太极图式发展而来。在开封山陕甘会馆内,照壁上的砖雕“二龙戏珠”就是太极图式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典范。
三、传统建筑装饰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从地面铺装到立面造型,小到家居陈设小件、家具,大到公共空间造型、建筑构件,随处可见传统装饰吉祥纹样的样子。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吉祥文字、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其内容依然是传统吉祥纹样中的福、禄、寿、喜、财五个方面;但从表现手段和应用材料上,传统吉祥纹样一直在进行创新。
(一)新的装饰手法的运用
传统装饰吉祥纹样种类繁多、形态繁复,主题内容丰富多彩,并不易于融入现代艺术设计风格。要想将传统吉祥纹样恰当地运用到现代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具备两点基本的设计素养:一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纹样有深刻的理解,二是对现代艺术设计元素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以传统吉祥纹样为原形,通过抽象、概括、提炼等手法,拆解、创造新的设计元素,再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装饰材料,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从而使设计更加丰满、新颖,更具有文化内涵。开封山陕甘会馆就是很好的实例,会馆牌楼彩绘,色泽艳丽、真实生动;建筑构件也都有吉祥纹样的身影,如抱鼓石上的石雕纹样,墙头上的砖雕纹样,雀替、房檐上的木雕纹样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吉祥纹样的装饰手法有很多,大到室内空间的各个界面,如立面的窗帘软装饰、地面的地毯和地砖拼花;小到室内陈设,如餐具、抱枕、靠垫、装饰画处处都可以展现吉祥主题。
(二)新的装饰材料的运用
论文的参考文献不是胡乱瞎编的,它是有准确的文献出处和标准的写作格式要求的,那么要怎样写参考文献才是标准合格的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冯兴国.探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J].门窗.2012(05)
[2].胡素艳.建筑节能与节能门窗推广措施[J].辽宁建材.2011(03)
[3].郑博;杨杨.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4]李文雅建筑装饰中的绿色节能理念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5]陈秀英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与节能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冯任军.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装饰手法[J].文艺研究,2009,(10).
[2]赵志文.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3]彭璐.浅谈建筑装饰设计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J].科技信息,2009,(36).
[4]冯任军.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装饰手法[J].文艺研究,2009,(10).
[5]刘毅.浅谈“四节一环保”理念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5,(16)
[6]龙源,李瑄,李怀玉.对重庆地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路线的探讨[J].重庆建筑,2013,(02)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程立峰.小议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J].民营科技,2007(09).
[2]汤玉峰.浅议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文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7).
[3]王涛.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J].华中建筑,2011(07).
[4]糜莹.浅谈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0).
[5]何仕发.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6(1).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