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小企业贷款

时间:2022-11-19 15:29:37

导语:在中小企业贷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小企业贷款

第1篇

一、银行的贷款风险与中小企业借贷

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管理要做到三性,即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安全性是指银行资产可按期回收本息的程度,即资产的风险。资产的风险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履行借款合同到期偿还本息,或者银行投资证券时,证券发行人违约;第二类风险称市场风险,指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与突发事件时,银行可能遭受的风险,如汇率的意外变动;第三类为利率风险,银行放贷或投资债券之后,利率发生变化带来的风险。一般的,期限越长的贷款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故三类风险自然增大。早期的商业银行理论认为,银行只能提供季节性的、短期的贷款,不应提供长期贷款。后来随着金融工具的创新,银行也开始提供长期贷款,但主要面向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仍然局限于短期贷款。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经营的特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主要表现为:(1)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2)在外源融资上,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根据Berger and Udell(1998)的研究,商业银行的贷款在所有类型和时期的中小企业中是仅次于业主出资的第二大融资来源;(3)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表现出规模小、频度高和更加依赖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的特征。可见,商业银行的贷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是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倾向于使用短期贷款融资而不需要长期贷款融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对中小企业主的访问中,他们对于是否许需要融资的回答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暂时不需要融资;一种是急需融资。第一种回答并不表示企业真的就不需要融资、不存在融资缺口,而仅仅表示企业在原有规模上的运行不缺资金,并且企业暂时没有好的项目可以投资和扩展。而作第二类回答的企业则目前有很好的项目,需要资金来扩大规模或建立新的项目,这类资金需求基本上都是长期的。大企业除可以通过银行借贷外,还可以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等来筹集长期资金;但中小由于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来融资,除业主的自有资金和利润积累等内源融资外,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是中小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的主要(甚至唯一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认为长期贷款风险高于短期贷款,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高于对大企业的风险,对于中小企业发放长期贷款就更为谨慎。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那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长期贷款的风险一定大于短期贷款吗?笔者认为这需要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二、贷款期限与风险

至今还没有学者对贷款期限和贷款风险的关系作过专门的实证研究,但Rhyne在1988年的一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证数据。其研究使用了来自SBA内部的1973至1983年10年间120052笔贷款的数据。SBA的内部数据详细的记录了每一笔贷款从发放开始到最后到期偿还或最后违约不能偿还的所有信息。

SBA是美国管理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官方机构,也是美国最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由SBA担保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当企业不能按期支付本息时,商业银行就会要求SBA行使担保义务,SBA无条件从商业银行处购买这些坏的债权。SBA购买一笔贷款债权就等于一笔贷款发生违约。SBA的贷款购买率在其研究中被定义为SBA向商业银行购买的贷款数目与SBA担保贷款总数目的比,在数量上即等于贷款违约率。

Rhyne按照贷款期限将SBA所担保的贷款分组,然后统计期限相同的每组贷款的购买率。1年、5年、7年和10年期贷款的平均购买率(即违约率)分别为77%、238%、247%和246%。由这些数据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期限短贷款的风险反而高。

对于不同期限的贷款,企业的决策行为不同。短期贷款一般用于弥补短期运营资金的不足,比如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等;而长期贷款往往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等。企业在决定进行长期贷款融资时,会经过仔细的调研、全面而谨慎的可行性分析;对未来的前景、现金的流量有一个合理预测;会对长期贷款的偿还做出周密的计划。而短期贷款,往往是由于短期出现资金缺口才借入,在决策上相对于长期贷款比较草率。可见从企业不同的决策行为来看,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会较长期贷款大。

贷款生命周期和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笔者把贷款生命周期定义为一笔贷款从银行借出开始到最后企业还本付息或最后违约不能偿还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第一两年,最后的一两年)的贷款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不是平均分布的,但存在一定的规律。长期贷款投资于固定资产,用于推出新项目、新产品,与贷款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往往会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导入期是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时刻,导入期失败就意味着项目的失败。这一时期,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为产品销售额很低,基本处于亏本或微利状态,现金流量为负,仍需要资金投入。企业度过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以后,销售量开始剧增,开始出现利润,并逐渐增长,现金流量适度,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外部资金投入。进入成熟期以后,销售量开始达到顶峰,利润和现金流入量都很高。进入衰退期后,销售量、利润和现金流量都开始下降,但是企业在这个阶段应该已有大量的资金积累。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导入期失败的可能性最大;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对应,企业在财务上一个新产品推出的第一两年比较紧张,然后逐渐慢慢好转。假如贷款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起点正好相同,那么一笔贷款的第一两年违约率会比较高,然后会逐渐下降,Rhyner的研究刚巧在实证上印证了这一点,不论是5年、7年还是10年期限的贷款,大致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第2年违约率发生的可能性达到最高,然后慢慢下降。同时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特征表明,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外界借入资金的可能性较小;企业最有可能在新产品的导入期或导入期前从外界借入不同期限的贷款。因此短期贷款不均匀地承担了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那段时间,而没有享受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后期的“太平盛世”。因此,从贷款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会较长期贷款要大。

不同期限的贷款对于企业管理者产生的激励不同。短期贷款使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具有短期性和被动性;而长期贷款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根据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生产和现金流量做出长期的规划和安排。从治理的角度来看,长期贷款可以带来长期的激励和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短期贷款产生的激励具有短期性和脆弱性,企业管理者更容易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短期贷款的风险性增大。

三、结论与建议

第2篇

关键词:社会资本 中小企业 联保贷款 动态博弈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涌现出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辅助经济前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成本高,因而绝大部分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对于直接融资已经非常困难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受困更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近年,围绕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归纳起来,大致形成了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关系型贷款”,但由于其严重依赖于信用社工作人员私人渠道获取贷款企业信用信息而难于推广;另一种是引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农村小额信贷模式,通过两家或两家以上相互熟悉的中小企业自愿结成联保小组申请贷款,共同承担连带责任的联保贷款,可能受到自2000年以来我国开展的农户联保贷款实施效果不佳的影响,这一模式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也不广泛。

在此,我们引入企业集群概念。之所以引入企业集群的概念,是因为中小企业按照共生理论的要求,积极营造共生条件,不断加强与其他企业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联系,结成紧密的共生体,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增强融资能力。目前,企业集群作为较成功的产业组织形式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当代经济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一种本地化方式,企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可以用来缓解由于极化作用而带来的资本要素的分配不均,帮助当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缓解资金的困扰。因此,研究企业集群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尤其对于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企业集群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共处一个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中小企业集群则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纯企业组织之间,由一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聚集在一起的特殊产业组织形式。张卫国和冉晖在《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研究综述与分析》中总结,集群企业之间形成的以相对小规模、封闭的关系网络为单元网络结构促使企业内的中小企业存在关联性强、稳定性好、根植性久、企业效益佳以及拥有多重监督与互助机制、独特的声誉机制、银企共生性、资源共享性,行业协会的相对成熟,并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特征。

二、企业集群下社会资本集聚对中小企业融资信任路径分析

企业集群主要有自发企业集群和构建企业集群,目前政府规划引导的构建企业集群在近几年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政府组建设立的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等。但是这种构建企业集群由于缺乏地缘沉淀,故不可避免地会有机会主义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非不可避免。集群内企业成员都具有有限理性,他们可以通过信任彼此,防止机会主义,达成共赢。下面,我们仅简单地从收益方面用博弈模型对企业间信任产生的路径进行分析。假设集群内有合作愿望的企业1和企业2,各自可采取信任和机会主义两个行动,则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问题。若π2>π1>0>π3,则单期两企业的博弈必然都选择机会主义行动的非合作纳什均衡。但很显然,为了能够长期获益,在重复博弈的情形下,只要其中一方选择信任行动,那么另一方选择机会主义行动的可能性就小得多,如此形成双方互信的良性循环。现实中,企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具有频繁和重复的特点,故成员企业间互相信任是大有可能的。假设企业1与企业2进行重复博弈,α为跨期折现率,分别考虑冷酷策略和以牙还牙策略。

博弈双方的冷酷策略为其中一个企业选择信任行动,则另一企业也选择信任行动;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企业选择机会主义行为,另一企业将永远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策略。假设π2是一个企业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现值,π1/(1-α)为一个企业选择信任行为的收益现值,要达到企业选择信任行动避免机会主义行动的办法就是,让α足够大,使α>1-π1/π2,让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企业的付出远大于收益,集群内理性的成员企业会选择信任行动,避免先选择机会主义行为,成员企业之间信任才能产生并得到延续。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冷酷策略如同其名,是一种残酷的惩罚策略,而先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企业将使两个企业永远失去合作的机会,同样,对受惩罚企业而言,付出的代价就是长期的合作利益。所以,受害企业采取以牙还牙策略是可取的。

我们假设企业1选择了一次机会主义行为,根据以牙还牙策略,企业2将实施连续N期的惩罚行为。如果企业1在惩罚期内都表现为信任行为,则企业2原谅企业1的一次机会主义行为;如果企业1再一次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话,企业2的惩罚将重新开始。以牙还牙策略情形下,π2-π1为企业1表现一次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而该次机会主义行为相应的总成本为(α+α2+…+αN)(π1-π3),也即

(1)

由此可见,企业集群内两企业之间产生信任的条件为:

■(2)

但是,要使企业1在N期内连续接受惩罚并选择信任行为N不能太大,这是激励相容的,该条件为:

π3(α+α2+…+αN)+π1(αN+1+αN+2+…)>0  (3)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2)式和(3)式,企业1才会选择持续的信任行为,集群内企业成员之间的信任才会稳固。

以上仅是针对两个企业之间实现信任的博弈分析。然而在现实中,企业集群内不可能只有相互信任的两个企业,博弈企业的数目通常在两个以上,但由于企业集群内信息流通通畅,任何企业机会主义的行为都能即时得到最广泛的传播,集群内信息共享充分,选择机会主义的企业不单只受到受害企业的惩罚,更严重的,它还要受到集群内其他企业的制裁,所以,群内理性的企业会选择信任行为。

三、联保贷款单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一)模型假设

某企业集群内企业1与企业2在第一阶段组成联保小组参与银行联保贷款,两企业贷款本金均为A,贷款利率设为i(0<i<1),成员企业各交保证金m(m占贷款本金的10%及以上),则联保保证金共M=2m,投资净收益分别为R1、R2。联保成员企业在第二阶段只有违约(设为D)、不违约(设为ND)两种行动选择,在此阶段,联保成员违约的声誉成本为α。由于联保成员企业之间具有连带责任,所以企业集群内每个联保体的形成都是经过企业的认真审慎的选择之后才确定合作关系的,各成员企业的选择都是理性的,且联保成员企业之间获取信息的成本为0,即完美信息博弈。我们还假设,企业的违约都是投资项目经营失败引起的,而非恶意骗贷,但是违约所造成的声誉损失依然存在。

银行在博弈开始时有贷款(设为L)和不贷款(设为NL)两种行动选择,银行根据联保企业提供的申请材料以及实际调访,决定是否贷款给联保企业,设银行决定贷款的概率为(1-P),0<P<1。若不贷款,则银行收益为0。若银行决定贷款,而联保企业有违约行为,则联保保证金作为违约企业的还款金额,保证金不足还本息的,由成员中其他企业补足,同时,违约企业付出声誉成本α,承担连带责任还清联保体违约成员所有款项的成员企业获得声誉收益α。

(二)博弈过程分析

在企业组成联保体向银行申请联保贷款之后,博弈进入第一阶段,银行将根据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有(1-P)的概率为联保体贷款,若银行放弃提供贷款,则银行、企业集群联保体的收益为(0,0,0);若银行向联保体发放贷款,联保体各企业成员则可选择还款或违约,此时,博弈进入第二阶段。

如果联保体企业均选择不违约策略,即企业1不违约{ND},企业2也不违约{ND},那么银行借款{L}的收益为2Ai,成员企业收益为:

((1-p)[R1-A(1+i)+a],(1-p)[R2-A(1+i)+a]);

若企业1违约{D},由于是联保贷款,企业2要承担连带责任,那么,在企业2不违约的情况下,银行收益仍为2Ai,成员企业收益则变为:

((1-p)[R1+A(1+i)-m-a],(1-p)[R2-2A(1+i)+a];

对称的,企业2违约企业1不违约的情况下,银行收益为2Ai,成员企业收益为:

((1-p)[R1-2A(1+i)+a],(1-p)[R2+A(1+i)-m-a]);

联保体两成员企业都选择违约策略,此时,银行若不追缴欠款,将损失(1-p)(M-2A-2Ai),

而成员企业的收益则为:

((1-p)[R1+A(1+i)-m-a],(1-p)[R2+A(1+i)-m-a]。

联保体成员企业1与企业2的单期博弈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我们假定银行提供给联保体的为单期信贷,暂不考虑跨期折现率,且A、i和m是常数,m=0.1A,故m也是常数。设U2(D,ND)=(1-p)[R2-2A(1+i)+a],

U2(D,D)=(1-p)[R2+A(1+i)-m-a],那么不妨设

f(a,m)=U2(D,ND)-U2(D,D)=(1-p)[m+2a-3A(1+i)],又有

U1(D,ND)=(1-p)[R1+A(1+i)-m-a],U1(ND,ND)=(1-p)[R1-A(1+i)+a],

不妨设g(a,m)=U1(D,ND)-U1(ND,ND)=(1-p)[2A(1+i)-m-2a]。

令■, (1-p>0),

有m+2a<2A(1+i)。当m=0.1A时,则a<0.95A+Ai(1)。很显然,(1)式在一般情况下是恒成立的,也就是f(a,m)<0、g(a,m)>0恒成立。在单期博弈中,理性的联保贷款企业必然都会选择违约策略组合{D,D},这是单期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解,银行考虑到企业的违约策略,必然放弃贷款给联保体,则联保贷款失败。

如果可以通过降低保证金比例或者提高声誉成本,进行长期的联保贷款博弈,也就是如果联保企业不违约,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在以后的联保贷款中可以降低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使企业贷款更容易方便,或者提高声誉成本,增加联保企业在集群内的业务、融资合作机会,那么企业考虑到违约成本和长期利益,将不会选择违约策略,这样博弈才能继续下去。

四、联保贷款动态重复博弈模型分析

(一)模型假设

如同单期博弈,我们假定企业1和企业2自愿组成联保体,向银行申请联保贷款,两企业都不是短视企业,所以都有长期合作的打算,各自贷款本金均为A,贷款利率为i(0<i<1),设T=A+Ai,成员企业各交保证金m(m占贷款本金的10%及以上)。企业在每期贷款的期末还清本息,联保企业之间信息获取成为零,即联保体成员企业之间属于完美信息博弈。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设联保体企业的收益均为R。

银行还是有(1-P)(0<p<1)的概率贷款给联保体。在博弈开始之前,假定借贷双方预期将有δ的概率能使交易进行下去。我们还假定企业在第n期选择违约行动,银行根据触发策略,在第n期之后将不再提供贷款给违约企业,该违约企业在此以后的收益均为零,而帮助还清违约企业欠款的联保体其他成员企业将继续拥有无间断的交易机会。每期履约企业将获得a的声誉收益,违约企业将付出a的声誉成本。一直履约的企业将无限期的获得银行的贷款,即当某企业的重复博弈策略为{ND,ND,ND,L}时,n将趋向于无穷大。

(二)博弈过程分析

在集群内两企业组成联保小组向银行申请联保贷款之后,银行以(1-P)的概率贷款。如果企业1和企业2都采取{ND,ND,ND,L}的重复博弈策略,那么它们的收益分别为:

(1-p)*δ0(R-T+a)+(1-p)*δ1(R-T+a)+(1-p)*δ2(R-T+a)+(1-p)*δ3(R-T+A)L=■,

整理得:■;如果企业1选择{ND,ND,ND,L},而企业2选择{ND,ND,ND,L,ND,D}(共有n期),那么两联保企业的收益经推导整理得:

■;

对称的,当企业1选择{ND,ND,ND,L,ND,D}(共有n期),企业2选择{ND,ND,ND,L}策略时,它们的收益为:

当企业1和企业2都选择{ND,ND,ND,L,ND,D}(共有n期)策略时,两企业收益为:

■。

根据重复博弈支付矩阵,欲使联保成员企业1一直选择{ND}策略,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化简整理之后,有■,进一步整理,我们可得到■(4),设A=300万,i=5%,m=10%A,δ=50%,代入(4)式,有■。即当联保体单个企业贷款300万,年利率为5%,保证金占本金的10%,至少有50%的概率获得持续贷款时,只要保证声誉成本不小于730/3万,那么联保体的成员企业都会选择不违约策略。

我们得出结论,银行将联保企业的声誉收益提高到■以上,在重复动态博弈情形下,理性的成员企业是不会选择违约行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m的变化对联保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不大,所以,银行无需为了扩展联保贷款业务而降低保证金比例,相反的,银行应坚持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防范联保贷款风险。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企业集群下社会资本集聚对中小企业融资信任路径,引入了联保保证金和集群企业声誉成本两个变量,采用单期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完美信息重复动态博弈分析对比了中小企业在短期和长期两个不同的收益下所采取的不同策略组合,得出:声誉成本a体现为企业违约后丧失联保体成员内部交易资格导致的机会成本,是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构的制度基础,在为企业贷款本金、利率、贷款可得率以及保证金比例赋值的情况下,声誉成本a超过阈值■时,联保企业将放弃逆向选择,银行联保贷款的风险得到降低;反之,则存在联保企业违约风险。同时,银行不能减少保证金比例,应当让其保持在一定水平。

参考文献:

①谢世清,李四光.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誉博弈分析[J].经济研究,2011,(1):97—111

②赵岩青,何广文.声誉机制、信任机制与小额信贷[J].金融论坛,2008,(1):33—40

③Jiménez Gabriel, Saurina Jesús. Collateral, type of lender and relationship banking as determinants of credit risk[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4, (28):2191—2212

④尹国俊.中小企业信贷获取能力与集群战略[J].当代经济研究,2005,(10):56—59

⑤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0—24

⑥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5):98—101

⑦张卫国,冉晖.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研究综述与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5):81—84

第3篇

1淮南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始以来,至今淮南市有小额贷款公司18家、注册资本5.7亿元。今年1-8份累计投放贷款616笔、金额5.69亿元,8月末贷款余额5.71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由以上数据可知,该市小额贷款公司业绩突出,其中,市区内前十位贷款客户主要集中在煤炭经营、建材和商贸领域,表明该市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金投放具有明显的行业相关性。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快捷,方式灵活多样,以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为主。

2小额贷款公司对淮南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对建设幸福淮南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安徽省淮南市也不例外。2008年淮南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该市中小企业一直以来的融资难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向。有人说,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桥梁;也有人说,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及时雨;还有人说,小额贷款公司工作成为破解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支新生力量。小额贷款公司解决的是一些短期、分散、小额的资金需求,更加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因此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近几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经营实力显著增强,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数额小、周期短、审批快的显著特点,贷款无需第三方机构评估,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灵活。这些优势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成为银行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

二淮南市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决策

1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但和普通商业银行一样,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众多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不明确的法律地位致使其不能顺利的发展。迄今为止,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只是依据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国家银监会制定的一些文件。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很难有效保护自身利益。相关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够力度。各地出台的政策,大部分是对小额贷款公司限制和监管,鼓励和扶持政策少,繁琐的审批程序和过高的进入壁垒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治理机构有待完善。首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技能专业性不够,多数工作人员缺乏经验且无岗前培训。其次,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工作程序比较随意,不遵循国家规定,时常发生违规操作。最后,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作为金融机构衍生物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属于高风险产业。另外,利率的波动也会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

2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9-0050-03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决定性的增长力量。但目前在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问题中,“贷款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难,金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乏力。“贷款难”问题成了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结症”。因此,笔者就所在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辖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制约因素。

一、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金融因素

(一)间接的金融制约因素:对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体系不健全

1.缺乏统一的规范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标准。目前,笔者所在旗县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信贷业务,除联社发放部分小额信用贷款外,其他主要是保证、抵押或质押贷款。由于中小企业以抵押获得贷款的资产大多为不动产,这些资产的抵押都需要对其市价进行评估、登记、公证、保险。而笔者所在旗县的房地产部门、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各部门,各自都有自己的评估体系。在资信评估中对中小企业的各项资产评估不一。很难形成准确的估价,严重影响了对企业资信客观公正地评定,失去了金融机构对评估结论的参考价值。

2.担保机构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据调查,笔者所在旗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担保公司只有1家,担保贷款1990万元。由于担保公司的运作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风险防范和服务企业之间很难求得平衡,担保公司由于业务开展过于谨慎,反担保条件苛刻,收费也比较高,失去了应有的担保服务功能。而银行又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人这一要素要求相当严格。据抽样调查显示,去年未获批准的40笔贷款申请中,有21笔主要原因在于“抵押担保”不符合要求,占比近50%。

3.司法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权益保障不够充分。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地方政府对信用环境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部分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有的中小企业生产的项目是地方政府所支持的项目,一旦经营不善,就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并且银行常常在信贷维权中,出现难、判决难、执行难的现象,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中难以得到法律保障。不能够及时处置中小企业所形成的不良贷款。所以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业务。

(二)直接的金融制约因素:对中小企业贷款,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1.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一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不够健全。笔者所在旗县只有工、农2家国有商业银行,1家信用联社,1家农发行,而小额贷款公司、邮储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刚刚起步。尤其在农村牧区的一些乡镇企业中的农畜加工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太少:二是目前市场融资工具不够丰富,贷款渠道少。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手段缺乏,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主要从银行获得贷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坎相对较高,笔者所在旗县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向农村信用社贷款,被调查的中小企业2009年获得贷款的39户中,有36户从农村信用社贷款4049万元,有3户从农业银行贷款128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份额近92%。可见,其他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额度偏小。

2.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分上收,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普遍采取了集约化经营方式,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基层行经营自严重弱化,影响了信贷营销的积极性。而省级行、二级分行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造成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效率低,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审批通过相当困难。同时这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核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错位,一些中小企业在等待信贷资金的过程中丧失了最佳投资经营机会。这种贷款权限的过度集中与信贷资金需求的广泛性不相适应,而且商业银行过于重视自身利益。抓大放小,忽视了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支持。

3.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分配失衡,对中小企业贷款意愿不强,且额度小、期限短。近年来,从宏观上适度收缩银根以后,银行信贷资金向中长期贷款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目前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与大企业基本相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不仅意味着其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同时还涉及大量的贷后管理工作。从成本、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角度考虑,客观上使得中小企业贷款供给趋紧。笔者所在旗县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一般额度都较小,期限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几乎没有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来确定贷款期限。同时由于有的中小企业没有真正明晰的财务制度。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所以金融机构为防止信贷风险,在实际的信贷操作过程中,刚性地确定企业要想继续使用该笔到期贷款,必须做到先还后贷,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到期还款压力和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4.利率上浮幅度太小。在金融机构的经营中。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并注重风险性与收益性相对应,只有高利息收入才能够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但目前实行的利率政策仍未彻底放开,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又比较高,利率上浮的幅度却很小,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一年期内的贷款利率执行6.903%,利率浮动幅度不大,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限制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热情。

5.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级办法不符合实际。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级办法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企业来说标准过高,不能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从笔者所在的旗县的情况来看,除供电、烟草、电信等几个系统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都在2B以下。

二、缓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导向作用,对中小企业实施区域信贷支持

1.当地人民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区域性信贷支持政策。按照中小企业的不同类别,确定金融扶持项目、贷款规模和方式,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并且能够增加就业、还本付息的中小企业,开创银企双赢的局面。

2.当地人民银行要帮助协调、解决好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在信贷需求、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经常与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中介部门)沟通,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区中小企业特点的发展环境。

3.当地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小企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优先办理再贴现。可以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通过高风险、高收益

的利率政策促使金融机构在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时,获得满意的利息收入,以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的积极性。

(二)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1.国有商业银行要改进贷款的授权授信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来规定旗县级支行的信贷权限,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允许县支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报上级行备案,对超过授信额度的实行逐笔报批。

2.金融机构要灵活掌握中小企业贷款期限,改进贷款操作程序。金融机构可根据各类型中小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其贷款期限,也可将短期贷款调整为长期贷款进行尝试;同时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科学改进贷款收回再贷操作管理模式,不能单纯地坚持贷款到期必须无条件收回后才能续贷的这一标准,要根据需要调整和放宽借贷条件。并对信用好的企业票据,银行要办理相应的承兑、贴现业务,加速资金周转,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当前,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开展“信用一证通”工作,扩大发放面和覆盖面,增加授信额度。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推出“创业通”贷款品种,选择由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承贷或者由入股成员家庭资产作为抵押物。同时,要配合人民银行“利率杠杆”的作用,提高信贷资金供给弹性,促进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建立“双向选择”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4.金融机构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管理制度。进一步拓宽抵押物和质押物的范围,切实改变目前只认可房地产和通用设备抵押的做法,加快开发符合中小企业资产状况的抵押和质押金融产品,将存货、原材料、应收账款、摊位证、股权证等纳入抵押物和质押物的范畴,并尽可能使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更加接近抵押价值,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融资作用,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发放规模。

5.金融机构应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部门,并设立还贷付息专用账户。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客户经理制度,强化贷款营销意识,定期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中小企业搞好项目立项、生产、销售、回收贷款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设立中小企业还贷付息专用账户,按照银、企签订的协议,规定金融机构在每笔销售收入回笼后按一定比例存入还贷付息专户,并约定违约责任,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政府要创造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的外部环境

1.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组织,统一评估标准。建议从房地产部门、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保险公司等部门抽出骨干力量组建中小企业资信评估部门。专门对中小企业以抵押获得贷款的资产市价进行评估、登记、公证、保险,统一评估标准,保证评估质量的科学性、公正性、通用性,使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必要条件,使金融机构认可对中小企业贷款抵押资产的评估结论,

2.政府要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及时协调解决金融部门、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行政,切实解决当前金融诉讼案件中难、判决难、执行难的问题,增强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的信心。

3.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激励和补偿机制。由财政出资,对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总量的,视情况给予奖励: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补偿,鼓励、支持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同时,要指令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绩优中小企业帮扶名录,供金融机构贷款时参考,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4.全方位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地方政府要提高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依托人民银行建设的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为基础,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进行调研,归集掌握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形成包括各行业信用体系、覆盖辖区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小企业信用情况,为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搭建平台。

5.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有效手段,是扩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规模的有效方法。要支持民间资本出资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资金来源。要探索以产业、行业协会或乡镇、社区等为单位,组建支持中小企业会员制互担保机构,提供互融资担保服务。同时,建立跨地市由旗县、地市、省(区)三级机构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业务以地市为主,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使之运营市场化。

主持人:孙志忠

成 员:冯振辑汤丽梅张春燕马莉华

执笔人:冯振辑

(责任编辑 钟辉)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制约因素探析

课题组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经济发展中的常态问题。本文在对扎鲁特旗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9-0050-03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决定性的增长力量。但目前在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问题中,“贷款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难,金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乏力。“贷款难”问题成了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结症”。因此,笔者就所在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辖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制约因素。

一、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金融因素

(一)间接的金融制约因素:对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体系不健全

1.缺乏统一的规范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标准。目前,笔者所在旗县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信贷业务,除联社发放部分小额信用贷款外,其他主要是保证、抵押或质押贷款。由于中小企业以抵押获得贷款的资产大多为不动产,这些资产的抵押都需要对其市价进行评估、登记、公证、保险。而笔者所在旗县的房地产部门、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各部门,各自都有自己的评估体系。在资信评估中对中小企业的各项资产评估不一。很难形成准确的估价,严重影响了对企业资信客观公正地评定,失去了金融机构对评估结论的参考价值。

2.担保机构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据调查,笔者所在旗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担保公司只有1家,担保贷款1990万元。由于担保公司的运作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风险防范和服务企业之间很难求得平衡,担保公司由于业务开展过于谨慎,反担保条件苛刻,收费也比较高,失去了应有的担保服务功能。而银行又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人这一要素要求相当严格。据抽样调查显示,去年未获批准的40笔贷款申请中,有21笔主要原因在于“抵押担保”不符合要求,占比近50%。

3.司法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权益保障不够充分。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地方政府对信用环境建设重视不

够,有的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部分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有的中小企业生产的项目是地方政府所支持的项目,一旦经营不善,就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并且银行常常在信贷维权中,出现难、判决难、执行难的现象,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中难以得到法律保障。不能够及时处置中小企业所形成的不良贷款。所以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业务。

(二)直接的金融制约因素:对中小企业贷款,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1.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一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不够健全。笔者所在旗县只有工、农2家国有商业银行,1家信用联社,1家农发行,而小额贷款公司、邮储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刚刚起步。尤其在农村牧区的一些乡镇企业中的农畜加工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太少:二是目前市场融资工具不够丰富,贷款渠道少。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手段缺乏,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主要从银行获得贷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坎相对较高,笔者所在旗县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向农村信用社贷款,被调查的中小企业2009年获得贷款的39户中,有36户从农村信用社贷款4049万元,有3户从农业银行贷款128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份额近92%。可见,其他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额度偏小。

2.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分上收,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普遍采取了集约化经营方式,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基层行经营自严重弱化,影响了信贷营销的积极性。而省级行、二级分行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造成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效率低,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审批通过相当困难。同时这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核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错位,一些中小企业在等待信贷资金的过程中丧失了最佳投资经营机会。这种贷款权限的过度集中与信贷资金需求的广泛性不相适应,而且商业银行过于重视自身利益。抓大放小,忽视了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支持。

3.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分配失衡,对中小企业贷款意愿不强,且额度小、期限短。近年来,从宏观上适度收缩银根以后,银行信贷资金向中长期贷款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目前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与大企业基本相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不仅意味着其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同时还涉及大量的贷后管理工作。从成本、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角度考虑,客观上使得中小企业贷款供给趋紧。笔者所在旗县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一般额度都较小,期限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几乎没有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来确定贷款期限。同时由于有的中小企业没有真正明晰的财务制度。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所以金融机构为防止信贷风险,在实际的信贷操作过程中,刚性地确定企业要想继续使用该笔到期贷款,必须做到先还后贷,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到期还款压力和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4.利率上浮幅度太小。在金融机构的经营中。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并注重风险性与收益性相对应,只有高利息收入才能够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但目前实行的利率政策仍未彻底放开,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又比较高,利率上浮的幅度却很小,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一年期内的贷款利率执行6.903%,利率浮动幅度不大,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限制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热情。

5.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级办法不符合实际。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级办法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企业来说标准过高,不能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从笔者所在的旗县的情况来看,除供电、烟草、电信等几个系统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都在2B以下。

二、缓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导向作用,对中小企业实施区域信贷支持

1.当地人民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区域性信贷支持政策。按照中小企业的不同类别,确定金融扶持项目、贷款规模和方式,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并且能够增加就业、还本付息的中小企业,开创银企双赢的局面。

2.当地人民银行要帮助协调、解决好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在信贷需求、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经常与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中介部门)沟通,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区中小企业特点的发展环境。

3.当地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小企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优先办理再贴现。可以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通过高风险、高收益的利率政策促使金融机构在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时,获得满意的利息收入,以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的积极性。

(二)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1.国有商业银行要改进贷款的授权授信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来规定旗县级支行的信贷权限,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允许县支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报上级行备案,对超过授信额度的实行逐笔报批。

2.金融机构要灵活掌握中小企业贷款期限,改进贷款操作程序。金融机构可根据各类型中小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其贷款期限,也可将短期贷款调整为长期贷款进行尝试;同时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科学改进贷款收回再贷操作管理模式,不能单纯地坚持贷款到期必须无条件收回后才能续贷的这一标准,要根据需要调整和放宽借贷条件。并对信用好的企业票据,银行要办理相应的承兑、贴现业务,加速资金周转,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当前,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开展“信用一证通”工作,扩大发放面和覆盖面,增加授信额度。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推出“创业通”贷款品种,选择由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承贷或者由入股成员家庭资产作为抵押物。同时,要配合人民银行“利率杠杆”的作用,提高信贷资金供给弹性,促进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建立“双向选择”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4.金融机构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管理制度。进一步拓宽抵押物和质押物的范围,切实改变目前只认可房地产和通用设备抵押的做法,加快开发符合中小企业资产状况的抵押和质押金融产品,将存货、原材料、应收账款、摊位证、股权证等纳入抵押物和质押物的范畴,并尽可能使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更加接近抵押价值,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融资作用,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发放规模。

5.金融机构应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部门,并设立还贷付息专用账户。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客户经理制度,强化贷款营销意识,定期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中小企业搞好项目立项、生产、销售、回收贷款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设立中小企业还贷付息专用账户,按照银、企签

订的协议,规定金融机构在每笔销售收入回笼后按一定比例存入还贷付息专户,并约定违约责任,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政府要创造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的外部环境

1.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组织,统一评估标准。建议从房地产部门、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保险公司等部门抽出骨干力量组建中小企业资信评估部门。专门对中小企业以抵押获得贷款的资产市价进行评估、登记、公证、保险,统一评估标准,保证评估质量的科学性、公正性、通用性,使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必要条件,使金融机构认可对中小企业贷款抵押资产的评估结论,

2.政府要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及时协调解决金融部门、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行政,切实解决当前金融诉讼案件中难、判决难、执行难的问题,增强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的信心。

3.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激励和补偿机制。由财政出资,对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总量的,视情况给予奖励: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补偿,鼓励、支持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同时,要指令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绩优中小企业帮扶名录,供金融机构贷款时参考,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4.全方位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地方政府要提高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依托人民银行建设的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为基础,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进行调研,归集掌握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形成包括各行业信用体系、覆盖辖区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小企业信用情况,为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搭建平台。

5.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有效手段,是扩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规模的有效方法。要支持民间资本出资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资金来源。要探索以产业、行业协会或乡镇、社区等为单位,组建支持中小企业会员制互担保机构,提供互融资担保服务。同时,建立跨地市由旗县、地市、省(区)三级机构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业务以地市为主,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使之运营市场化。

第5篇

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难。尤其是在20__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__年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情况

止20__年12月末,晋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成214.8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0.99亿元,增长31.13,较20__年多增31.22亿元。但从贷款的投向看,投向晋煤集团、蓝焰股份、沁和煤业等大型企业的项目贷款就达27.11亿元,占到全市贷款增加额的53.17,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又增加了7.23亿元,再扣除个人贷款、住房贷款和大型企业的票据融资,从统计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抵押、票据贴现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足8亿元。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周转快,实际上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累放要达到15亿元左右。从今年一季度看,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08.89亿元,较年初减少5.91亿元,下降了2.75,其中,投向蓝焰股份等煤炭行业基建贷款达2.78亿元,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是减少的。

二、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尽管说20__年以来金融系统积极想方设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加快了股份制改革步伐,调整了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风险管理加强。如工行总行在行业信贷政策方面规定,对煤炭行业低于500万吨的不列入信贷支持范围,按照这个标准,全市也就只有晋煤集团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可列入支持范围,地市行以下没有贷款审批和发放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特别是县支行一级基本上没有任何贷款发放权,有的甚至不能借新还旧。即使是二级分行有的也没有发放新增贷款权。这样严格的限权,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投入的减少。

2、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实施信贷退出政策的情况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未因之而抢占到银行退出后留下的信贷市场份额,中小企业也并没有因为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难而转户城乡信用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城乡信用社在资信方面难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同时,由于在结算方面没有跨省、市、县的网络,结算渠道不畅,中小企业不愿到城乡信用社开户。加之,近年来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率较高,风险较大,国家和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其贷款风险的政策限制和管理,如去年以来省银监局对农信社贷款发放制定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受存贷比例限制,影响到城乡信用社的贷款投放。

3、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实际上,对于效益好、管理好的中小企业,银行还是积极予以支持的,但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技术水平差、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成本高,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混乱、账表虚假、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缺少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正处在改制过程中,对银行的债务处置不当,有的还出现了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

4、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市已成立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有限。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仅有3200万元,若按1:5的最高担保比例放款的话,银行最多仅能放款1.6亿元;有的县至今也未能组建起担保公司。同时,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存在手续繁琐、收费项目多,重复论证、评估,重复收费等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事实上反映了社会融资方式少渠道狭窄的现状。因此,解决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开源”,即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提高其资信水平和融资的能力。通过客观、公正、诚实地评估,使那些优质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意愿投资者的认可,并愿意投资。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突出在一个问题就在于中小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难以得到客观反映,即资信市场上良莠共存,个别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影响大多数资信状况优良的企业。因此建立我市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就成为必要。这个系统的作用,不仅可以动态反映我市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而且也是取得银行贷款、开展其它经营活动的基础。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在客观、公正、评估企业之前,首先必须做到自身的公正、客观和诚实,这需要通过制度约束、自觉性和法律严惩等措施来保证。鉴于此,这个系统可以建立在银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之上,即以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履约信用程度作为评判企业资信状况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准。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向系统提供真实的财务资料,系统根据所提供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所得到结果也是评价企业资信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通过评价,把我市中小企业进行资信分级后,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权威的我市中小企业的资信信息,降低投资者投资的调查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广泛地融资创造基础。这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各种融资的基础。

2、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于资信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可以允许直接发行短期(半年或一年)债券或其他有期限的融资凭证来筹措资金,其中规模较大的则积极鼓励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对于资信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获得融资,即通过兼并、合并、合作等方式,获得急需的资金,从而减少因资产扩张或经营困难面临的资金需求。另外,建议在我市试行商业承兑汇票方式融通资金,即允许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一方面签发企业可以通过延期付款减少对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持票企业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票据(如背书、向其它企业或银行申请贴现等)以获得资金。

3、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地方性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增强城市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扩大其负债规模,除通过增加股本的方式增加资本金外,建议凡在

城市信用社有贷款的企业都应把其基本账户转至城市信用社,同时以政府协调的方式由城市信用社地方国库,以提高其竞争力。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到位后,建议政府出台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投向指导意见,即在继续支持“三农”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其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融资。三是探索建立相互担保体系,即由中小企业集资建立互相合作的担保基金,将基金存入参与担保基金的银行,由该银行为基金的企业发放贷款。四是创造条件,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可能性。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网络联保;运作模式

一、引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在我国,中小企业吸纳了76.6%的城镇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0.8%,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创新环节中有65%的专利、80%的产品开发来自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占全国企业总数逾99%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主体,是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支柱。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这不仅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和银行的经济难题。为中小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阿里巴巴从2007年开始与国内商业银行展开合作,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合作推出了“网络联保贷款”、“纯信用贷款”、“网商供应链贷款”等深具电子商务特色的中小企业筹资新模式。这种基于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和全新风险管理理念的无抵押网络信用贷款产品,创造性地为没有抵押和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

其中,2007年11月29日,阿里巴巴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在国内推出史上最便捷的贷款模式“网络联保贷款”。这种贷款推出后一度呈几何级数增长。2008年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决定。将无抵押低利息新型贷款――网络联保贷款面向浙江全省开放。除宁波地区因计划单列而暂不加入以外,浙江其他10座城市的企业均有机会申请此项贷款。截至2009年4月21日,阿里巴巴已支持银行业针对华东地区907家中小企业放贷188亿元。2009年,在国内超过8家银行的支持下,此种专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网络信用贷款金额有望超过60亿元。这种网络信用贷款模式还处在试点阶段,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种贷款模式发展十分迅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网络联保贷款的发展背景

所谓网络联保贷款,就是通过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三家或者是三家以上网络信用良好的注册企业会员组成一个共同的联保群,通过内部协商一致,群内所有企业承担贷款偿还的连带责任,以阿里巴巴为中介,一起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以企业的网上交易记录、网络信用向企业发放无抵押信用贷款。网络联保贷款的联保群是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团体。企业不再需要抵押、质押自己的资产,只要缔结联保群协议,承诺在成员企业无法还贷时,联保群中的其他企业必须共同代为还贷,就能“豁免”抵押之苦。这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带来了福音。为了能让中小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阿里巴巴一直努力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银行也希望通过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以网络联保贷款这种创新的贷款模式,帮助和扶持更多诚信、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

网络联保贷款模式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的背景如下:

(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引起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具有高效率、低支付、高收益和全球性的特点,它的问世为供求双方开通了一道高速公路,加快了流通,促进了经济繁荣。电子商务引来的网上商店、网上购物和网上结算等诸多的交易行为架构在整个广域网上,使产一供一销全部环节中没有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方便、高效、低成本的经营。电子商务的到来,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商业用纸介质作业的局面,以更加高效、方便、简捷的管理和经营手段。为现代商业提供了更宽阔的时空;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网络特点和特殊运作方式也必然引起商业贸易系统结构体系、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猛,2007年全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6078亿元人民币。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普及,B2B市场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将在这个蓬勃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是网络联保贷款出现的前提。

(二)尤努斯博士“穷人联保模式”思想的广泛传播

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银行家・尤努斯博士创立了穷人联保模式,其创办的专门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取得了巨大成功。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模式是赤贫的借款者要由6~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小组实行自己管理。形成一个小的熟人社圈而相互施加监督。若拒绝还贷的话,这人在这个熟人社会中的信用就会受损,继而很难在熟人社会中继续生活下去。熟人社会的相互监督能极大消除道德风险。结果,格莱珉银行的还贷率高达98.89%,远远高于表现最优异的商业银行。这种联保模式的巨大成功为网络联保贷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最大困难在于风险高、缺乏抵押物,所以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2月末,国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77万亿元。但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得不到贷款,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在全球有超过4000万注册企业会员,其中有90%的企业有贷款需求,但是在中国大约有70%企业会员有贷款需求却得不到银行贷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迫切性催生了网络联保贷款。

三、网络联保贷款的运作机理剖析

(一)联保群成员对联保体内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联保是由工商注册年限已满18个月或具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5年以上的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组成联保群,就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网络平台在线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是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没有信用”。网络联保就要求由三家及以上的企业组成的联保群成员对联保体内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实行“连坐”。当联保群中任意一家企业无法归还贷款,联保群其他企业需要共同替他偿还所有贷款本息。

联保群的组成以企业之间充分了解、互相信赖为前提。为降低风险。组成联保群的企业,都会进行互相调查,去考察彼此是否有偿还贷款或者承担风险的能力,然后才确定组成联保群。在使用贷款期间,联保群企业间也会制定一些约束机制。甚至会经常互相考察,观察彼此的经营状况。联保群成员之间对各自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不是银行、审查机关等外部组织可以比拟的,联保群成员出现经营失败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低。

因此,银行只要证明一家企业的实力和信用就能合理推断

联保群其他成员的资质情况,这无疑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控制成本。联保群成员间的互相了解为银行提供了可以信赖的资产和经营情况依据。联保群成员互相担保,承担还款连带责任,能有效分散银行由于企业经营失败而不能收回贷款的风险。

(二)能有效改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网络信用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平台对企业会员都有准入机制,对加入的会员企业都会进行严格的资格评审。因此拥有关于企业的很多基础资料。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活动,接受订单和下订单,在电子商务平台都留下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的交易记录。这些记录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企业的交易规模、业务增长情况。企业网络信用是由有真实交易的客户或供应商评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比较高。银行通过查询企业的交易记录和网络信用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企业实力和诚信度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三)网络的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高透明度

网络下的相互考察和监督以及网络上的信息披露形成了一种制衡机制,这种机制解决了银行担忧的信用难题。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对于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网络上的信用评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一旦信用丧失,也就丧失了客户和供应商,因为谁也不愿与不讲信用的企业打交道。如果企业出现违约。无法归还贷款,银行可以联合电子商务平台采取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对企业进行“全网通缉”。网上封杀包括各个方面,如把违约信息挂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当企业的买家、卖家访问该企业时,就出现该企业欠银行贷款未还的善意提醒。电子商务平台上有企业的买家、卖家和潜在生意伙伴,一旦进行网络“封杀”,该企业将无法在互联网上立足。这样企业违约的成本远远高于贷款本身。企业很少会以企业的生死为赌注拖欠银行贷款。所以一旦贷款到期企业都会千方百计筹款还债。违约成本的高昂,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有效规避了一直困扰银行因为担心中小企业不讲诚信,违约率高的风险。

(四)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缺少有效的担保物和融资需求紧急。传统上,银行为规避风险都要求企业贷款时必须提供抵押或担保,而且银行发放贷款要经过各种评估、考核。放款速度慢。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无法提供令银行满意的抵押物。再者中小企业一般没有长远的资金使用计划,一旦接到大订单就要求能迅速筹集到资金。网络联保贷款以中小企业的网上持续交易记录和网络信用为依据对中小企业贷款,最快5天就能拿到贷款。此贷款具有无需担保物、利息低、贷款额度大、速度快的特点。这种贷款模式非常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颠覆了中小企业只能获取抵押贷款的传统模式。

(五)内外部治理机制配合严密

第7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贷款 信用风险

一、引言

信用风险是债务人违约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仅6家银行不良贷款双降(比率下降、余额下降),深发展更是出现不良贷款双升的事实,其主要原因即是中小企业客户不良贷款比重较大。深发展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大幅上升4.9亿,在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占新增不良贷款5.44亿的90%。探讨如何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

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具体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经营困难带来信用风险

规模较小是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产量低,未实现规模效益,产品成本高、盈利能力小,不能占领市场控制价格,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经营不稳定。在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给银行带来风险。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带来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多属家庭经营,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作用没有发挥;有的信息透明度不高,真实、详细的财务报表和信息难获得;有的为避税、融资而虚增成本或虚增利润;有的甚至仍存在“多本账”现象,增加了信用风险。

3.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带来内部控制风险

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管理者,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没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形式,不愿为内部控制投入大量成本;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没有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财务报表错报的可能性加大,引起较高的信用风险。

4.中小企业资本实力不足引起的抵押品缺乏及担保人缺失

商业银行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条件,如实物抵质押、权利质押或第三方信用保证等。然而中小企业在贷款时,产权不明晰,没有独立自主的产权可办理抵押;土地、房产、设备等手续不完备,难以办理抵押手续;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期较短,可提供抵质押的实物价值小、抵押能力不足。在信用担保时,又难得到大企业的担保,担保人缺失现象突出。

5.信用基础不牢固所造成的信用风险

贷款的偿还在有还款资金的情况下,还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有的企业甚至故意造假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信用记录缺失的情况下,银行逆向选择也会主观放大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

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面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我们应该通过企业、银行及政府相关机构的配合,全方位运作对其进行控制与防范。

1.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经济与素质建设

(1)企业应利用市场竞争优势积极应对危机。在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结合创新优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决策管理效率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2)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中小企业应加强资金使用、周转的内部控制,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完整;财务制度完善,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状况。

(3)企业应努力和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企业应全面熟悉金融信贷政策,有意识地争取银行信任,提高自身的信誉。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向银行汇报,甚至可以请银行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

2.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风险控制

(1)利用贷款组合控制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可以对不同行业、产品、地区、信用等级的企业设定一定比例,使风险分散化。具体比例依据违约率、损失率、挽回率的历史数据来确定。

(2)利用财务分析方法控制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首先,应透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其信用风险;其次,应透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信用风险。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利用法律手段控制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对于拖欠账户、亏损户和逃欠户,商业银行可以行使的法律手段有:不安抗辩权、代位权、撤销权或者请求债务人破产等。

3.政府应积极营造中小企业贷款的良好环境

(1)强调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实银行监管部门近年来出台的六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差别化监管政策: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以及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依靠政府的力量,尽快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3)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时,鼓励各地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当务之急,应尽快出台相应细则,从技术上明确风险补偿的额度、使用规则、受益范围和管理方法。

(4)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让更多的社会资金从其他渠道直接进入中小企业。可以从创业板、中小企业证券化、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小企业集合债和建立中小企业创投机制等着手。

参考文献:

第8篇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而应强制规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应一律执行下浮利率,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我认为,这种想法出发点虽好,但是违背了市场规律,其结果会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利率是资金的价格,银行贷款的利率应根据借贷主体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确定,而不能根据某项政策的需要而确定。现实情况中,中小企业实力弱,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又缺乏可作为担保的财产,其信用风险确实比大型企业高,因此银行对其贷款执行的上浮利率是针对中小企业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而产生的合理溢价。而为社会所广泛诟病的对国有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也只是当前国有企业拥有较多资源,甚至具有国家隐形担保的现实的合理反映,一概归咎于银行不愿支持中小企业的观点有失偏颇。强制要求银行不区分企业风险大小,对某一类型企业一律下浮贷款利率,完全无视利率这一市场信号的作用,无异于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实不可取。

强制要求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执行下浮利率,其结果可能反而挫伤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当前各家银行之所以都大力强调发展中小企业业务,除了执行国家政策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的过分集中于大客户的“垒大户”经营模式实际上影响了银行的纯收益水平。一方面,大型企业特别是央企等国有大企业相对于银行而言地位较为强势,对贷款的议价能力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直接融资比重的上升,大企业除了银行贷款外还有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股票上市等较多的融资途径,因此银行在对大型企业贷款时往往不得不下浮利率,减免各项服务收费,其纯收益并不高,只是通过这些业务做大规模,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即所谓的“以量补价”。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对信用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执行上浮利率,扩大净息差,提高贷款收益水平,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的银行的正常行为。根据各家上市银行的业绩报告,以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业务见长的民生银行的净息差达到3%,远高于四大国有银行2.1%到2.7%的水平,说明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收益水平高于大企业业务,这也是银行发展的一个方向。实践中,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也就是执行上浮利率的比例和幅度。如果强制要求银行对中小企业执行下浮利率,“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则会导致逆向激励。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利率的市场化,使目前扭曲的资金形成机制回归正常。(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第9篇

贷款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因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据银监会在福建的调查,仅在福清,据不完全统计,民间借贷金额就在170亿元以上,通过民间融资满足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占该市中小企业数量的72%。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制度成因

作为各国共同难题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般认为其成因主要在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防范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单位贷款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通常比对大企业的要高,由于规模不经济,银行天然地对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贷款意愿不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即“市场失灵”。然而在我国,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制度,即“制度失灵”。

(一)以国有经济和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银行融资制度

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和融资制度下,国有产权的国有属性“弱化”了国企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而非国有产权却加剧了非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从而使得国企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信用可得性普遍较高,而以非国有经济成分为主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则信用可得性十分低下。

一方面,我国现行的银行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的信息不对称及规模不经济问题。现有的四大国有银行,十数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是“政府所有”就是具有“政府控制”性质;在把贷款提供给国有企业时,无须考虑国有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最终会由终极产权所有者亦即政府(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来化解。而在贷款给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时,由于产权归属的不同,银行不能将风险转嫁给政府(如中国现行法规规定,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呆坏账不能核销),因此贷款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就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交易成本,导致银行在贷款给非国企时持一种过分谨慎的态度。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信贷管理体制的某些做法,则进一步弱化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意愿。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银行在开始重视风险与收益管理的同时,其信贷管理体制的某些规定却相对滞后,表现在:一是对贷款责任人的追究很重而激励不足,在实施“信贷终身责任制”的约束机制的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国有商行的信贷员产生“恐贷”心理,几乎丧失开展贷款业务的动力;二是对利率的限制以及对交易费用、监督费用的限制,意味着利率的非市场化,现行的利率浮动范围并不足以为贷款的风险提供足够的补偿,贷款预期收益低,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

(二)以国有大银行为主、地区商业银行为辅的高度集中的外生性金融体系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规模上以大中型企业为轴心、所有制上以国有企业为轴心的双轴心国有大银行金融垄断的金融体制。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天生就不适合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尽管经济格局现已发生巨变,国有经济仅占三分之一,但金融结构却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的演进,国有经济仍然占用了70%的信贷资产(从存量而非增量看)。

1994年开始,我国又建立了若干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地方政府主导型的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地区性股份制银行大多是依托某种政府部门的背景自上而下组建起来的,其支配的资金自然也主要用于支持地方政府所偏好的企业与项目。

总的说来,我国始于1978年底的渐进式改革道路,意味着我国非自然演进市场制度的制度环境的缺失(如信用环境,法制环境),以及新产生的市场经济与公有制(而非私有制)的结合问题等,导致了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导致了转轨过程中的诸多制度缺陷,这便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金融支持体系明显不足的根本原因。

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制度选择

既然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在于制度,则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体系的构建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两种基本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近年我国政府和民间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体系,然而迄今为止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明显缺陷,具体为:

(一)诱致性制度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严格的金融管制对诱致性的制度变迁产生了一定的阻力,诱致性制度供给明显不足。例如,对有可能主要面向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民营中小银行的市场准入的限制至今未能放开,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这些本身应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却偏离了其宗旨,仍以国有,较大型企业为主要信贷对象。这种中小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制度变革路径相悖的直接结果是:一方面各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由于政府的强制性政策而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又导致内生于非国有经济内部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如民间借贷的盛行,但是由于制度供给的明显滞后并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这些灰色金融处于不规范,交易成本过高,风险过大甚至可能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状态,无法满足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强制性制度供给效果不理想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效果取决于一致性同意原则,当强制性制度与一些人(或部门)的利益不一致时,这些人(或部门)就可能不按这些制度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类制度就很难有效率。近年央行和银监会不断出台的放松利率浮动范围,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等政策之所以见效甚微,就是因为这些官方文件不能完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自身利益相吻合。

上述所采取的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各种金融支持措施之所以在实践中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这些措施多是建立在原有的外生性制度安排(中央设计型或命令控制型)之上。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为主)融资约束问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在逐渐淡化“政府经济”色彩、尊重市场作用的条件下,营造内生性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成长的环境,即主要通过民营或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激励与约束的矛盾运动,自发地去寻找解决其资金供求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具体是建立一种

高效率的内生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制度,并以此作为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的核心原则,结合各地区的实情,全方位着手,从根本上解除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而内生性民营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形成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必须突破原有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强调主要以诱致性制度变迁来推进我国内生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制的构建。

三、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的制度创新

内生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在于政府作用的系统发挥,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创建自由、宽松,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鼓励个人或团体不断创新,不断对新的制度安排“试错”,推进诱致性制度变迁;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提供制度构成中关于制度环境,制度实施机制的制度供给。

(一)应放松市场准入,推进诱致性制度变迁

金融行政的职能是严格金融监管、严格市场清除,而金融市场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则要求放松金融准入,放松资本管制。放松金融准入,是为了解决因政府长期垄断金融而导致的缺少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的基层金融服务(包括机构和市场)的“老大难”问题。

(二)创新信贷机构,容许并促进社区性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健全

一是合理定位,使城市商业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将基层信用合作社真正办成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二是应放开市场准入,适时发展各种由民营经济组织、集体或个人经营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中小企业租赁公司),培育良性互动的资金供求机制。

(三)创新融资机制,完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