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4:00
导语:在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呼唤课堂讨论。
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内容改动了,教学模式“革新”了,教学方法变化了,教学手段灵活了。总之,这次新课改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语文教学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我们要恰当地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呼唤课堂讨论。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提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因为现在处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与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思想以及学校教育深入人心,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重点学科,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实效性探究成为必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不能再和以往一样,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要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有实效的课堂讨论。课堂的魅力在于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美味的葡萄酒,能令学生陶醉。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中一个好的讨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形成创造性思维。我们应该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充满探究的。
借助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谦逊地表达主见、宽容他人的主张、尊重真理、敢于彻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无视语文课堂讨论这种珍贵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弃了语文教育的底蕴。
第四,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体现着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轻松地完成,并且达成度高的综合体现。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要求目标明确。在一些课堂讨论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教师的目标不是很明确。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再多,课堂再热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处理好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放任自流不可取,更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度。
二、展现个性化的思维
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教育理论指出:智能是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于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三、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讨论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语文讨论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钻研学习材料,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这一学习任务。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目前大学的电视摄影进行分析与了解,针对某些在电视摄像教育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例出以下几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电视影象教学要求。
在这个电子时代,电视摄影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专业的影视人才,不仅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们,还有幕后千千万万的工作人员,作为专业的电视摄影人才,是需要专业的课程讲授获取信息,这需要我们大学电视摄像教学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更改措施,目前我们国家的电视摄影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大学摄影艺术和摄影传媒专业综合也正在蓬勃发展,根据我们统计,现在有600多所学校专门开设了摄影艺术和传媒等专业课程。目前,高清时代的到来以及使用小型的摄影机越来越多,所以电视摄影的专业课程也会在摄影艺术和传媒中占据主导位置,那么又有多少学校在摄影教学方面能够做的好呢?在这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又应该怎么采取补救措施呢?
一、当代电视摄影的数据分析
(一)教师力量的严重不足,教学层次不整
从我国的目前各大高校情况整合上看,现在很多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办电视摄影课程,在这中间也有不少大学是在文科的基础上增设的,很早以前主要是史论和评论,主要也是从讲、读、写几个方面来讲课,而现在他们也慢慢的往制作方面靠拢,更多的时间都用在讲、写等方面,所以这样就导致了制作的不够完整,而且至今为止还有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电视摄影的教授级老师,重点是这几年才创办的摄影和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教师力量问题就更为显著突出。
(二)省略了电视摄影和技术的双重性
专业电视摄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大学在授课中却总是忽略其中的某一点,教师在授课中有的介绍艺术方面的,有的更是介绍技术方面的,从而产生这种结果也是大学老师的匮乏和层次不同所造成的。3.自己动手的能力比较差。根据电视摄影专业课而言,真理那是永远都不会更改的,就是“实践出真理”,所以,只有“实践、实践、继续实践”。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大学的老师缺乏实践工作锻炼,在上课讲解方面更是容易迷失方向,从讲中学而非做中学。有的老师更是自己都没有拍摄过多少电视,所以教出来的学生更是没有摸过几次摄影机,这样以来,学生的专业技术就相当的差,从而就产生了毕业就是失业的感慨。
二、逐进电视摄影的整改措施
根据上面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笔者汇合了这些年电视摄影课程教育改革与探索的真理,举出了目前几点逐进方法,以其能给在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招聘高素质人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
目前普通大学在招聘电视摄影教师存在困难,所以我们更要着眼以未来、改变思想、不拘一格的用人才,那些在电视摄影方面有能力又有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更应该去积极的争取,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引进自己的学校。以此同时,把我们本校在岗的电视摄影老师送出去培训和学习,针对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加速提高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二)从技术到艺术、再到艺术中掌握技术
摄影制作行业还有一条永远不容改变的名言“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技术基础”。电视摄影专业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在电视摄影听课中要更好的掌握每个环节和最基本的基础原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出好的作品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手中的工具,相对电视摄影师而言,记录这个世界和书写这个世界的就是我们手中的摄像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摄像机更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飞跃,从大到小、从模糊到清晰,从磁带到硬盘等等,这些新的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摄像机没有任何的改变,最基本的技术没有更改,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就更应该让学生重视这些最基本的基础东西,对于那些基本按键、基本内容都要了解和应用,我们也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训。综合上述,在教学活动中这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而作为教师,我们就更应该认真的讲解、严格的要求、及时的总结和讲评,让同学们学有所用、做有所得,这样才能不断的加强和提高电视摄影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加的娴熟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邓绍金.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长江大学学报.2004(4).
[2]曾繁清.分析仪器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
[3]王之江.光学设计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一、兴文化风----营造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浓厚氛围。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一部分的法院文化,主要是指以审判为职业的一群人,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审判色彩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以及承载这些精神产物的物质载体的总和。我国的法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感和先进性,是法治精神与法背后道德价值的完美结合,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领导班子和全体法官及其工作人员在理念上会对法院文化产生广泛的认同。以此为契机,结合法院工作实践,找准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主要内容、步骤方式:首先、增强"文化兴院"的意识。要充分意识到法院文化建设对改进法院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的促进作用,意识到法院文化建设对提升法院管理水平,树立法院良好形象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增强法院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规划"文化兴院"的蓝图。通过调研制定法院文化建设的框架,将作风建设、审判业务、队伍管理等全体部纳入法院文化建设之中,制定好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再次、落实"文化兴院"的各项举措。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狠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让法官及其工作人员体验到法院作风的大改进,形象的大提升,从而激发出大家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在的能力,使“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取得有机统一。
二、树职业人----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法官成长创造平台
法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要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弘扬法院文化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功效,以提升人为第一要务,加强法院行为文化的培育。主要是:
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法官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学习文化。可以这样说,素质大提升,能力大发展,眼界大开放,学习教育是关键。要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全院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引导大家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
要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法院志存高远,修身养廉的廉政文化。要按照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指导思想,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在活动中为法官上好党课和廉政课;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执行《法官行为规范》,加大违法违纪的查处力度,强化反面警示教育作用。
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有意培植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的专业文化。坚持业务培训和理论研讨双管齐下,请进来与走出去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发挥法官论坛、理论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文化平台的作用。树典型、学榜样,引领干警提升思想境界、司法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做管理功----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法院管理夯实体制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指出:"管理出公正,管理出效率,管理出廉洁,只有增强司法管理能力,我们才能带出一支精良的队伍,才能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机关的工作有条不紊,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
要使“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成效持续发挥作用,制度是保障。为此,要“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过程中,注重培育人本管理,以德治院的制度文化,实现理性管理、柔性管理、长效管理,减少和避免感性管理、刚性管理、突击管理。
第一、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培植科学民主的决策文化。法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和群众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和驾驭能力,做到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
第二、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培植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的管理文化。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反思、检讨法院的管理机制,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按照量化管理、动态管理的要求,分解权限、细化措施、加强监督,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使法院管理更加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
第三、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培养强有力的执行文化。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监督,让遵守制度成为习惯,使服从管理成为品质,在全法院营造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风气。
第四、行为民事----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深化司法为民举措。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闽南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11-02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位高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有效方式。本文就闽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一、闽南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
闽南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兼容闽越土著文化和海洋文化形成的,多元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尽管其中尚存不足之处,但蕴含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丰富资源。具体如下:
1.开拓精神。敢于吃螃蟹,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闽南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神之一。古有宋元时期,闽南人大规模出洋贸易;明清海禁时期,闽南人敢于冒禁下海。今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闽南人率先与我国台湾商人进行海上贸易。即使在“”时期,全国各地正在大割“资本主义尾巴”,而闽南的晋江人却敢于冒险犯禁,开设“地下工厂”做生意。如今,闽南商人勇于竞争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形成一系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仅以鞋业为例,晋江每年生产的运动鞋数量超过50亿双,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运动鞋生产基地。闽南人以其面海的自然优势,甘冒风涛之险,置生死于度外,向海洋发展,锤炼出勇于竞争、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
2.拼搏精神“爱拼敢赢”是闽南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闽南民间自古就有“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的说法,特别是闽南商人更是崇尚“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而要做“鸡头”就不能随大流,必须独辟蹊径,拼搏进取。因而,“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成了闽南人拼搏进取精神的现实写照;“办企业就要当老板”就成了闽南人的价值取向。自古到今,闽南人怀着“爱拼才会赢”的坚定信念,把封闭的边海变为开放的窗口,把闽南文化中最值得弘扬的的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省外投资创业的福建人超过250万人,其中,仅闽南的泉州一地就达70多万人。
3.开放精神。闽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与漫长的移民历史和海外交流史结合在一起。闽南移民可以分为比较集中的两个阶段,一是自西晋开始,久经战乱的中原人“衣冠南渡”大举南迁;二是自明朝以后数百年间,闽南人“过番”南下东南亚。长年闯荡异域,艰难谋生和见多识广,塑造了闽南人胸襟广阔、自强不息的豪放性格。同时,闽南背靠大陆,面向大洋,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各国、各民族、各宗教文化在这一地区和谐共处。在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下形成了以中原华夏文明为主体,以儒学为核心而带有浓厚海洋性和地域特征的文化系统,塑造了闽南文化兼容、开放的精神。
4.务实理念。闽南地区地瘠民稠,生存空间狭小,再加移民环境,致使闽南人更加崇尚务实的创业理念。这也就是明清以来相当部分闽南人冒险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以谋取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原因所在。精明务实的创业精神,培育了闽南人无所畏惧的性格,历史上闽南人就以敢作敢为而著称,缔造了许多奇迹,以致巨贾辈出。若以世界华人富豪榜所列资产1亿美元以上者统计,闽南籍和来自闽南文化圈范围者(台湾、广东潮汕地区)约占2/3。改革开放以来,闽南人精明务实的创业精神再次得到充分激发,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仅以泉州为例,改革开放之前,泉州地区是福建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泉州现在已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0年居福建省首位,约占全省1/4。2010年,泉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564.76亿元,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同时2009―2010年泉州人均收入在全国城市人均收入排名第24位,达12699元。
5.“祖根”意识。闽南文化崇源重本、格守传统。不管是西晋开始的中原人大举南迁,还是明清时期闽南人远渡重洋南下东南亚,闽南先民闯荡异域,艰难谋生,思乡念土,塑造出强烈的“祖根”意识。在共同的血缘、心理、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能把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义的闽南人凝聚在一起,养成强烈的群体意识,这种强烈的“祖根”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维系闽台区域关系的“粘合剂”,是闽南文化向心力的大众心理基础,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基本形态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闽南文化是指闽南地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共同心理和文化特性的结合体,包括一定的行为规范、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理想目标、地域心态等。它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宝贵资源。这一资源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物质文化资源。所谓物质文化资源,是指闽南文化形象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闽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人工环境和生产、生活用品中的文化因素等。例如,闽南大地分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即使是处于宏大历史背景之中,也与闽南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当地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地方意义,它们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资源。又如,闽南大地拥有大量富涵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资源,各风景区还伴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或名人轶事趣闻,这些都是开展爱国爱乡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再如,闽南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地区,各种博物馆星罗棋布,而博物馆正是学校教育难得的宝贵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稳定基地。还有,闽南村落建筑是中原士民进人闽南后逐渐形成的,具有特定基质的社区基层组织基本形态,具有血缘性、聚居性、稳定性的特点,并代代相传至今,是“祖根”理念的物质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场所。
2.传统风俗文化资源。所谓传统风俗文化资源,是指闽南民众的生活习惯,如婚葬嫁娶、节日庆典、饮食起居、社交往来等地方传统。这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以某种方式固定下来的生活经验的凝结。例如,闽南人具有聚族而居的传统风俗。闽南人90%以上是北方移民,他们既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又受国内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的双重侵害。当他们到达新垦地之后便自然而然地采取了聚族或聚乡而居的形式,以应付新的环境,稳固自己已经占有的生存空间,拓展本家族、乡族的社会势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一风俗促进了早期闽南文明的开发和进步。到明清时期,闽南人远渡重洋到东南亚谋生,身在异国他乡,他们又聚族而居,扎下根来,并将在海外的赢利回报故乡的同时,为故乡带来了南洋文化。所以,闽南人历来爱国爱乡,涌现出许多动人典范,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3.精神文化资源。所谓精神文化资源,是指闽南地区民众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道德标准,它是闽南人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其表现形式为民众价值观经过提炼高度概括出来的口号、歌曲、象征性符号等。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爱拼才会赢》这首家喻户晓的闽南歌曲,正是闽南人“爱拼敢赢”文化精神的写照。纵观历史,闽南先民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开疆拓土,远渡重洋;横看当今,闽南人正是在这精神鼓舞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开创闽南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4.活动文化资源。所谓活动文化资源。是指闽南民众在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具体工作、生活、文娱、学习等行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它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方式、生产方式和锻炼方式。闽南活动文化方式种类繁多,其中很多不仅具有娱乐价值和生产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泉州为例,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享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著名侨乡”、“木偶之乡”、“南音之都”、“多元文化宝库”之美誉。不仅富有星罗棋布的静态文化,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动态文化,二者完美地形成了泉州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泉台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方言文化,以及茶文化、石文化、瓷文化等诸多元素。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丰厚素材。
三、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开发的行为模式
1.完善闽南文化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是以不同的形态分散于社会各个角落,具有多重属性,正常情况下,它们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做到:
首先,闽南地方政府应制定当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需求分析为基础,对闽南文化资源开发力量进行整体部署。在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等在该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扩大社会各界特别是闽南文化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教育参与力量,激励更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协同该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
其次,高校必须面向社会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取得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广泛支持与合作。通过宣传和沟通,使闽南文化资源所有者和管理部门与学校形成共识,达成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明确各自的职责,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奠定基础。
再次,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开发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地域特色人才。所谓地域特色人才,是指闽南地区那些在知识、技能、社会资源、人脉等方面有教育影响力的人士。其构成主要有:党政机关相关人士、闽南文化专家、企业界人士、离退休干部和学生家长。他们身上聚集着各种不同的资源和潜力,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人力因素。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升自身闽南文化素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最终是要落到课程执教者身上,所以,教师的闽南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针对高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非闽南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其闽南文化积淀先天不足,这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闽南文化素质势在必行。
2.探索闽南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创新思维,努力探索一条充分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实现闽南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路子。具体模式如下:
第一,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就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诸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博物馆、郑成功陵园、施琅纪念馆、李贽纪念馆等闽南文化保护区的各种物质文化资源,让学生去亲身感知和体验闽南文化精神,以获得思想道德升华的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深受学生欢迎,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探索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探索式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引进来的教学模式。一是邀请闽南文化专家到校为学生作有关闽南文化的专题报告。二是将闽南物质文化资源、传统风俗文化资源、活动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所蕴涵的闽南精神文化。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闽南文化所含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学术探索能力,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创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创作式实践教学模式,特指引导音乐、美术、建筑、创意等相关专业学生,对闽南物质文化、传统风俗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进行传承、创作和创意的模式。在创作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领悟闽南文化精神的内涵,实现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深受相关专业学生的欢迎,对学生的影响也具更直接的效果。但这模式通常只适用于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学业基础的大学生,而且还应得到专业教师的支持。
第四,娱乐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娱乐式实践教学模式,指结合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闽南传统风俗文化和活动文化,从中提升对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感悟,以达到寓教于乐目的的模式。如,引导学生观看高甲戏、梨园戏等。又如,利用节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演出和南音欣赏会等,这种实践模式的优点在于受众面广、参与性好、感染力强。但必须得到宣传、艺术、演出等部门的协助和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为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思政课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挖掘闽南文化宝贵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吸引力的研究》[JAI0393S]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国波.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庄国土.闽南人文精神特点初探.东南学术,1999(6)
3.李燕.试论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2)
4.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5.吴太胜.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模式探索. 继续教育研究,2008(2)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科研能力 教学设计
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往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授受式教学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试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有关本课题的论文及会议文献,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教学实验法
①教学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检验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选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生96人。按教学分班进行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为6-10班52人,对照班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学法。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的起点,分析为达到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a.呈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b.教师讲授新课中的认知领域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c.提出问题或给出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技能领域目标中的问题。
d.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e.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然后点评。
f.教师给出解题策略指导。然后,学生再次讨论前面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g.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后作业,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在下节课要进行讨论和评价。
④实验条件的控制
a.分组前先调查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起点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是同一人,教学条件相同。
c.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⑤效应指标
a.认知领域的指标:以《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考试为手段,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b.技能领域的指标:以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为手段,检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以验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结合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的内在学习顺序,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功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确定领域目标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同,每一领域又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亚目标。
②确定重点领域目标的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结合《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时重点在于认知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且在技能性领域目标达成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③根据教学单元特点调整各领域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各章节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选择时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执行相同的教学时数,以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及特点,难度适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遵循规范性、操作性和具体性要求。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决定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分析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结果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从起点能力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第一步要通过复习或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具备的起点能力;第二步要呈现教学目标,并根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要进行的探究问题或解决实例问题;第三步学生采用独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第四步教师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对刚才探究的结果进行再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第五步探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作业;第六步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入下一目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环节见图1。
(3)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该领域目标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结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把相关知识融入试卷中的问题进行考核。
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策略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给定的相关关键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完成一个调查报告。
2.运用探究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整体质量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P
通过学生确定的调查报告题目来看,由于时间和无经费的限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处于适中和偏小的多些,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选题依据的表述基本清楚,两班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从选题新颖性方面,实验班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认为确定论文题目较容易的学生占35.50%,较难的占到16.15%,对照班分别为15.38% 和27.76%,从数据看来,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感觉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学生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或观察法为主,实验班71.24%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20.75%学生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对照班为50.36%和45.82%。对照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少于实验班,而采用访问调查的较多。实验班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和经验事实材料方法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60%,而对照班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46.66%;实验班学生不太熟练和不熟练运用方法的共占到20%,对照班占到30% 。
从研究成果表达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来分析,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图表的规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结论三方面。72.16%的学生对摘要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图表的规范性主要因为学生平时缺乏实际操作,对统计图表的使用条件和格式不清楚,实验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研究结论的表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从实验结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学生考试分数整体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各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学生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实验班学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学生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的情况。
从学生回答卷面问题情况分析,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题和简答题方面,从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失分情况无大的差异。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评价层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辨析题和应用题回答方面,学生的失分情况相差较大,试验班学生得分率要好于对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结论及建议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开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授课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63.
[2]崔相录,曾天山主编.中小学探究教学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皮连生等.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杨光翠.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6]陈珂.浅谈体育教师科研[J].时代教育,2009(10):19 .
关键词:教学模式 参与式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14-01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1]。而我校教师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与之背道而驰。传统教学法有其优点:注重概念、理论的准确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教学功效较好等。但这种其缺点也很突出,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教师。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灌、填”为主,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因而感到知识抽象、枯燥,学到的知识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严重脱节,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深刻的认识[2]。
中国自20世纪末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首先在健康学、医学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培训及学历教学中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专家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特别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由于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3]。
参与式教学法依据心理学将人的需求分为外在性需求和内在性需求以及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总结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四个特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授课方法、无标准答案的习题以及论文形式的考试。结合以上特点和我校实际,在我校实施参与式教学,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回顾。
1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1.1 教师的教学设计
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突出重、难点,其他知识点可采取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其次,要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要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既要丰富,又不能一次运用过多的形式,注意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不要分散学生的精力。
1.2 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加深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之学有所获。
2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2.1 教学手段
着重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可采用随机提问、PBL教学法、快速反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体验、分享等形式。
2.2 教学内容
可以将一些目前未能得到解决的或正在研究中的问题做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讨新的解题方案。
2.3 教学过程
注重参与,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动眼、动口、动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多维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答,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所收获。
3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回顾
3.1 总结评价
要形成一个评价体系,除对理论成绩的评价外还可加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等过程性的评价,也可运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核,题目可由学生自己出。
3.2 课后练习
在课后可以由教师出一些专业相关的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做,开拓学生的思路;或者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参与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将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针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继续讨论。
3.3 继续学习
知识的学习是不断的,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将视野放至整个社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使教学的重点落在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
4 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尚存的问题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较为复杂
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了解各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故较传统的课程设置更为复杂,教学设计也更困难,要考虑学科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真正可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课程相当有限。
4.2 教学组织困难
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授课的班级人数不宜太多,以30人左右为宜,便于教师组织参与式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而我校目前绝大多数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30人,临床和护理专业更有多达近200人的班,这使教师面临着教学组织方面的巨大难题。
4.3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能明确地提出问题,更要时刻认真聆听,迅速思考,及时反应,正确引导学生讨论;还要求教师要能找准时机,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者提问,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有效融合,并且要围绕学生讨论进行点评与归纳;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面、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使教师的备课显得十分重要,要保证备课的时间和质量。
4.4 考核制度要与参与式教学接轨
参与式教学法对成绩的评定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定手段,除理论成绩外,还要加入过程性的评价或综合能力的评价。我校目前的考核制度仍以理论成绩做为教学效果评定的主要标准,随着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希望能尽早与参与式教学法的要求接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式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9.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将互动的作用和影响运用到某一具体课程或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育领域当中,创造出互动式教学的新方法,随着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学范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个主题而形成具有稳定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教学范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互动”、“建构”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推动了不对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转变;促使静态的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接受向创新、创造转变;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动式教学理念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遇到了瓶颈[3]。目前,我国关于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以往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分析,往往是在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主观总结和解释,受个体主观经验影响较大,难免产生错误或者不当归类和总结[4]。本文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为基础,绘制了目前我国近15年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技术为文献综述的科学计量提供了可能[5],不仅便于研究者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互动式教学的发展现状,还为今后互动式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镜像版进入中国知网,手动检索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互动式教学、【年限】2001年―2016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精确检索后并手工导出检索的相关参考文献。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确定纳入分析的数据资料。
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删除会议、广告、无摘要和关键词等无关性文献共22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526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
2.统计关键词,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
利用Bicomb软件[6]的提取、统计等功能对符合分析标准的52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共计1458个。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2006年被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据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抽取频次阈值≥6的关键词41个并将其作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41个高频关键词的呈现频次合计587次,占总频次的25.63%。
表1 互动式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采用Bicomb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是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的是高频关键词在纳入分析的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SPSS20.0将文本形式的词篇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似矩阵表(部分)
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利用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在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纵坐标数字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横坐标数字表示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横坐标数字越小,表明关键词彼此更易相聚,关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进行归类及展示其整体研究的热点内容[7]。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分为七类。分类一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学生、教师、英语教学等6个关键词;分类二是关于互动教学的策略及互动能力研究,包括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分类三是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及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法3个关键词;分类四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互动、学习活动……教学质量等8个关键词;分类五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关键词;分类六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包括策略、问题等6个关键词;分类七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及实验教学当中的研究,包括实践、课堂互动……实验教学等8个关键词。
4.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软件SPSS20.0导入相似矩阵(表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生成以互动式教学为结点的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2001-2016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显示: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领域一对应分类四和分类六;领域二对应分类一和分类二;领域三对应分类三和分类五;领域四对应分类七,主要涉及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
三、讨论
本文以526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近15年来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其研究特点。
领域一: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及互动类型(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为研究载体或对象,如桑彦彪、罗志远等人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其研究论述的结果一致,都指出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8],教学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9]。此外,还有学者将互动式教学结合理科(如大学物理)、工科、医学、体育、声乐等各类学科的研究。孟永东在探讨关于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学大纲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视、未发挥其作用等现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离西方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他针对工科类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思路[10]。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从理工到文艺体,不同研究者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互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努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领域二:关于互动教学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及互动主体(学生、教师)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应用在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当中,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相关硕博士论文研究,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乃至于大学英语、从英语写作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与对策到行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黄婷婷、吕洁在对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硕士论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创设语言的互动情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致的建议措施。
领域三:关于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质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多通过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开展有关研究。
领域四: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在化学生物等有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如陈素琴、陈迪妹通过探索和实践设计性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法有效提高师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MOOC、微课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被提出,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教育时代下的优势和契合性也开始被研究者发现和应用。如有研究者将QQ群的社交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互动教学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检验平台、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从而不断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2]。有关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手段,其中领域一、领域二的研究面较广、研究者关注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领域四,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当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未来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55-63.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3]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10):119-121.
[4]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S/OL].http:///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
[8]罗志远.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9]桑彦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孟永东.关于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03):34-35.
[11]陈素琴,陈迪妹.化学专业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64-67.
关键词:习明纳尔;外国文学;课堂教学
外国文学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和阐释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外国文学课程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知识抽象等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表现为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的结果是相关文学知识的强行记忆,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基于“动”式教学的改革理念,怎样才能在课堂上使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引进了“习明纳尔”(Seminar)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习明纳尔教学法简介
“习明纳尔”是英文Seminar一词的音译,来源于拉丁文Seminarium,基本含义是人们常说的“专题讨论会”、“研究班”、“研习会”,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的基本形式。它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美,经过不断改造,现已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习明纳尔(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该模式重在强调学生的参与,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习明纳尔教学法的实施方式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整节课讨论,也可以用几分钟讨论;既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具体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二、外国文学教学中习明纳尔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和习明纳尔(Seminar)两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数具体安排该教学模式的操作时间和形式,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操作如下:
(一) 给学生分组
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习明纳尔——讨论式教学中来,要提前给学生分组,布置好组内成员所承担的工作,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促使每个组员在资料查找、整理、课堂演示和最终小组报告的形成的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即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又要避免小组人数过多而导致小组成员闲置现象。这就需要根据班级的人数和课时数来综合考虑,使小组的数量和组员的数量科学合理。
(二) 辩论题目的选择
习明纳尔即讨论式教学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是辩论题目的选择。一方面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一方面要考虑到能否在辩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对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真正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深入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外国文学主要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名家名著。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提前准备讨论题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题目不能过大、过小或者过于枯燥,使学生学会就某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及学术敏感性。
(三) 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下每个小组的讨论题目,教师教授学生资料的查找办法,告诉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教材、图书馆的图书、杂志,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中国知网、超星图书馆这样权威的学术资源的利用。这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准备课堂演示的材料,更可贵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 课堂讨论阶段
这是习明纳尔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就某一问题,不同的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给每个小组5-10分钟的演示时间。这是每一小组的资料准备、学术水平、多媒体制作、现场操控能力、等总体水平的展示。小组成员或者组长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阐释,并且教师和学生(主要是学生)随时可以和阐释的同学交流和讨论。课堂的这个时间要完全交给学生,使课堂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进行。
(五) 教师点评与总结
习明纳尔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是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但是课堂上不可过于松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引导、点评和总结,不可使课堂放任自流、缺少方向。学生在就某一家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点评非常重要,可是是讨论的同学有方向感,而且使讨论不会偏题,而且讨论时间的掌控也非常重要。在讨论中,同学说们会有很多观点,教学的点评起到高屋建瓴,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各个小组成员的观点,对某一问题有重新的认识,增强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 课后总结与评价
课后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先前自己的资料准备,综合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将小组的最后观点形成一个报告论文提交。教师综合先前每个小组的准备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对每个小组打分,最后汇总为小组同学的平时城即将。另外,教师对比较好的报告论文建议修改后发表,大部分报告论文作为教学资源保存。
三、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习明纳尔的效果
“习明纳尔”教学法在外国文学课上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 提高了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
每个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习明纳尔教学法的论题,学生必须熟读外国文学作品,并且积极主动地查找相关评论资料,为了在课堂上的讨论上能够说服对手,还要组织好预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等,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 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会不同程度的扩展,对某一文学现象会有纵向和横向的延伸,一个学期下来,不仅学生的阅读量上来了,而且对某些文学现象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学生在查找资料、准备的发言材料,课堂讨论和课下学生进一步补充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习明纳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每个小组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题目,在论题论证、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发言和讨论到最后报告论文的形成,小组成员必须合理分工,齐心协力完成习明纳尔教学中的任务。在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启发和影响,具有良好的整合效应。
(三) 有利于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
习明纳尔教学法的使用,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师生和学生间的互动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国文学课程在采用习明纳尔教学法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教师方面
外国文学的课程,一般都是大班课,人数都超过60人,甚至达到100人以上,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在几十分钟的讨论课上,很难达到每个人都发言的程度,给老师掌控整个班级讨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习明纳尔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对相关问题有全面的把握,而且要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教师要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且要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斑额大的班级可以采用分开讨论的形式进行,使每次的讨论课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学生方面
学生选题对不感兴趣,选题太难或者太简单都会导致学生的资料准备不足,以致课堂讨论过程中流于形式,课堂气氛死板,没能达到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由于文化的差异,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偏见,特别是外国文学中的人名让学生很头疼,好多同学还处于中学时对外国名著的认识,对外国文学名著还处于简单的欣赏或了解情结内容阶段,很难在课堂上展开深入讨论。在这些情况下,教师一定加强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选择学生喜欢且难易程度适中的讨论题目,真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文学现象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增加学生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教师更要教会学生怎样鉴赏、分析外国文学名著,增强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自信心,提高欣赏、品评外国文学名著的能力。
总之,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习明纳尔教学法,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完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某一部作品和某一文学现象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最终使课堂形成讨论式、研究型的“动”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辉 周海燕. 习明纳尔教学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J],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
[2]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 [J],教育研究,2003(2).
关键词:创新;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90-01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开展创新性教学论文的探索,大力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无疑是贯彻《大纲》和新课标之本。然而,我国当前对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性教学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体现在实施创新性教学的改革观念尚未真正普及,健全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普遍适用的教学论文模式尚未建立,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也有待于加强。
一、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己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学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物质基础。
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针对数学学科和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三、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理性归纳”,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胡}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