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产业市场

时间:2022-02-06 15:31:54

导语:在体育产业市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产业市场

第1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消费市场;体育消费;消费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三驾马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投资推动型经济将受到抑制,对外贸易纷争不断,贸易摩擦对进出口将产生负面影响。唯有消费的加速增长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国家经济转型为消费经济增长搭台,为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提供契机,这将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北京奥运是体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奥运会作为一项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赛事,它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北京在申办2008奥运会时曾庄严地向世界承诺,要力争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现代奥运史上最出色、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承办理念。从最实际的角度看,最为关键的即是在13亿中国人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将北京奥运会办成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及普及受益的奥运会。从奥运会与体育市场的关系来看,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从消费市场来看,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整个过程实质是消费需求不断受到刺激并释放的过程,也是体育消费者受教育的过程。为此,北京奥组委制定了一系列以“人文奥运”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宣传和全民健身等系列活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对于持续拉动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会发挥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据北京奥组委运用GDP模型法、消费模型法、投入产业模型等方式估算,在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所带动的消费收入(门票收入、旅游收入、商业收入、纪念品收入、文化活动收入等)就已达到人民币300亿~400亿元。北京奥运的前后六年是历史赋予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国民健康投资意识将形成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为满足多样化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享用体育物质产品和接受体育服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体育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是大文化产业,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它属于娱乐经济也属于休闲经济。体育消费动机既受制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又与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也受制于消费心理、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1.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消费越来越高,且在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其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其表现为以吃穿为主的生存资料占居民消费份额在不断降低,发展与享受资料比重明显提高,商品性消费份额在不断下降,服务性消费比重呈上升的新趋势,职工、城乡居民年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都将为体育消费提供积极的经济因素。在未来发展中,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以每五年提高五个百分点,即在未来15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而中央财政收入的提高,将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以解决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这将更有效促进消费率的提高。到2020年我国消费率水平将提高至61%~65%,接近于发达国家77.2%的消费率,超过发展中国家55%的消费率。

2.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非经济因素

(1)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每年超过1000万农业人口涌入城镇。

(2)在中国加入WTO环境下,跨国体育产业进入我国,引申出全新的体育行销模式。

(3)科技创新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推动作用

1.以供给带动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一直以国家投资为主导,这种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对繁荣国家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期供给,实为下期需求”的两重性,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它在维持体育产业的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不完全也不同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体育工作,不能长期依赖于政府支出,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恢复市场经济自身的活力。供给和需求都是潜在的,要从根本上创造有效供给、带动需求,使之形成供给―需求―消费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公众满意的体育消费服务需求。

2.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市场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四千亿美元,并且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3%之间,并且年产值排在各国国内十大产业之列,与此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增长趋势,目前全国各体育产业的营业额为2000亿元。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发展要约》,力争到2010年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5%。中国2007年度GDP总量已达18万亿元,按《十一五规划》要求,预计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将要超过20万亿元。由此看来我国体育产业的成长空间巨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消费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体育、文化的消费提出新的需求,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32%,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未来服务业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作为新型服务业的体育产业,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几年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在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四、让体育消费唱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角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国体育产业应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走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育产业必须延伸其价值链,拓展生产(主要包括金融、贸易、商务、中介等)和非生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信息等)。开拓体育产业的利润面,使体育产业的制造业价值与服务业繁荣互筑“双赢”,从而更大程度地适应与满足国内体育消费市场的需求。

1.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改进服务观念

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同其他各生产部门一样,它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再从市场学对消费品的分类来看,体育产品属于发展消费品和享受消费品,是人们用于发展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消费品。体育产品不同于生存消费品,可属无品牌产品,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在于产品价格的低廉,体育企业的发展其根本在于建立品牌。

2.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

利用体育积累财富,让人们感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能从中收获财富,如何利用体育营销,使体育产业的内涵更加突出,体育营销并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识的电视广告。体育营销更应被理解为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其应表现为与产品的互动性,是人们感受到以自我为核心的消费体验。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并不成熟,但中国的体育营销正在向成熟的国际化方向前进。体育营销将会出现新的营销方式,会使用很多新的科学技术来吸引消费者,而这些都将会为中国的体育营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提供新的服务产品

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可理解为一种商品或一项服务,也可理解为商品与服务的两者结合,体育产品实质是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提供“一揽子可选择的利益”,同时产品又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维持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应正确理解体育产品观念,使体育产业能够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注意,让人们获取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人们的某种体育欲望或需要。一旦服务产品离开了产品的整体概念,不以消费者为中心,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营销观念。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需求日趋复杂多样,体育企业必须用动态的眼光正确认识产品的整体概念,勇于创新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市场经济 发展模式

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历史已愈百年。当今,它被誉为“本世纪最赚钱的产业”,它所刮起的新兴产业旋风风靡全世界。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在满足了公众精神娱乐需要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体育产业的构成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一般定义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来认识,是基于它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特殊方式,即所提供的特殊产品:体育运动本身或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产品。

一、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健身服务业还没有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国家对体育服务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缺乏定位、规范和管理;国家对体育服务业在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和扶持;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

一方面,核心产业滞后,竞争优势弱。核心产业滞后是指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的速度相对迟缓;另一方面,体育消费数量不足,增长速度缓慢。体育消费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行政事业部门消费;二是居民体育消费。经抽样调查,目前我国有67.8%的家庭在体育方面有经济投入;年投入在20元~50元之间的占有体育投入的家庭的67.4%,在69元~80元之间占21.4%,在100元以上的占9.5%。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还有32.6%的家庭根本没有体育消费。而且有体育消费的家庭,大部分也不过在20元~50元。相对于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体育消费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2.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平衡。在国际上,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观赏性、普及程度和取得成绩的含金量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这就使得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存在较大差别,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田径的个别项目等市场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且带来一定效益,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难以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东部特别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等,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但体育产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投资热点。而西部地区如宁夏等,体育消费投入微乎其微。仅以体育彩票为例,2005年广州39.1亿元,甘肃2.5亿元,可见地域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3.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

规范、有序的市场是产业稳步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上的管理还缺乏高层次的立法,国家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一项也没有,在现实的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有的项目管理又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越位和不到位都会造成体育市场管理混乱,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对广大体育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力的现象,进而都不利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因此,尽快出台国家层次的体育市场管理的专项法规就有着特别迫切的实际需要。

4.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

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即按照竞技、教练、教育、科技、裁判等体育人才计划进行划分,而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和中介等方面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稀缺,目前尚无一所体育高等学校能承担这方面的培养任务,另外体育人才链的封闭性,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入体育产业领域。目前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二、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模式解析

1.培育完备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模式

体育产业的发展,一要巩固原有的市场;二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三要研究和引导体育消费,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多元化市场需求和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来增强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使体育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具体的做法:

第一,挖掘产品内在潜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目前,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经营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集约化经营是体育用品业经营的趋势。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去鼓励企业的强强联合,并通过投资、控股及兼并等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向着优势企业和区域集中流动,最后形成若干个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同时,国内企业还要注意大力培育国产主导品牌,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科学技术,利用我们的无形资产,走“品牌战略”的道路。

第二,扩大体育消费群体,提高体育消费能力。对于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体育市场来说,体育人口、体育消费欲望,以及体育消费水平是决定体育市场大小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般说来体育人口越多。体育消费欲望越强,体育消费水平越高,那么这个市场容量就越大。因此,要努力培养体育市场消费主体,积极提倡和鼓励群众从事体育消费。具体地,一是从三个主体入手,培养学生、中年、老年体育消费群体;二是,引导居民家庭体育消费;三是开发“经济实用”型的体育用品消费和健身娱乐市场,增加健身娱乐场馆面积。

2.建立有效的体育产业运行机制模式

第一,建立有效的训练体制。应当实行体育局、企业、公司、行业和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优秀运动员训练点,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训练体制,在社会上形成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体制。

第二,实行俱乐部制。对一些群众喜欢的项目实行俱乐部制。对俱乐部国家应给予必要倾斜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俱乐部队参加比赛可以门票按收入比例分成,队员收取出场费、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分成。允许俱乐部发行彩票,出版刊物,接受正当赞助,建立球队科研所等。

第三,开发无形资产。要加大对体育竞赛转播权、体育产品专利权、体育广告制作权、中国奥委会标志,以及全国性综合运动竞赛的会徽、会标、吉祥物等体育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开发的力度,使体育产业在开发项目上实现本体化、多样化。

第四,其他方面。对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一些辅助设备,如健身房、棋厅、台球室、舞厅等,逐渐办成经济实体,使它们具有法人资格,有用人、用物、分配资金等一切权利。放开手脚,让它们到市场中竞争,逐渐完善体育职业化、体育产业化。建立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各种中介组织,如体育市场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处等,这些中介组织不仅为进入体育市场的各单位服务,同时保护它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3.建立规范的法规保障体系模式

当前,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大众在体育产业方面的法制意识还较淡薄,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没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对待。因此要加快制定符合WTO要求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步伐,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以法律为准绳,强化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制意识,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

4.建立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知识资产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体育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采取切实措施,拆除“地域化”围墙,吸引大批其他产业的优秀经营人才共同发展体育产业,形成海纳百川格局。其次,增加体育经济和经营管理专业,调整教学内容。现阶段可在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重视普通高等教育中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重视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快体育产业MBA等类型高级人才的成长速度,满足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结束语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而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

参考文献:

[1]桂志炼: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杨新生 王跃华 熊 强:从产业发展理论角度谈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3]任步攀 吴纪饶 谢伟萍:略论体育产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第3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体育;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项目为基础获得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我国作为体育大国,近年来开始注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使教师只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体育比赛的组织能力,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

一、市场经济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观念落后

由于高校无法认识到体育的终身性,因而始终将体能的提高和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无法形成,也就无法将高校体育发展成产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仅仅限于技术动作,而对于竞赛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目前体育产业项目众多,但真正由高校学生组成的体育竞赛群体并不多。另外,体育设施的不足是其无法形成产业的重要原因。对于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听见等投资上缺乏认识,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其市场因素,不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无法扩大高校体育的影响力。实施上,我国整体上对于体育产业的认识并不深刻,这是导致体育产业无法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产业扶持较少

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都决定这高校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目前看,政府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扶持较少,一旦行业遇到瓶颈,国家和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帮助,高校与其它体育俱乐部不同,资金来源不足,无法促进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形成初期,我国国情决定了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较少。因而在具体的扶持中,无论是结构、技术还是资金均不足,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体育强国,高校体育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涉及高校的体育项目依然很少。也就是说,政府无法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具有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机会,也就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校内体育生的培训也无法为其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对于体育生的选择权过少,使得体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使体育发展不具有连续性。这一问题在近年来得到改善,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三)不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

要形成体育产业,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首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需链。高校体育教学在经济背景下其供需关系则显得十分脆弱。从高校这一供应方来说,无法形成规模,资金不足造成其经营方式更新慢,对于市场需求的预判不准确。而对于市场需求方来说,一方面是否愿意投资到体育行业,受到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全民体育阶段,应加大社会对于体育经济的认识,使这一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拓展管理观念

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首先应摒弃传统的体育观念,体育不仅是一种学科或者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是学生工作和依托必须掌握的技能。终身体育观念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在教学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将体育教学对象进行扩展,使更多人喜欢体育,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形成提供条件。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扶持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政府的每一个相关政策都将决定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高校应抓住这个机会,打破传统理念,不断的发展体育产业,适应国家政策需求。另外,要求政策不仅要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还应注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输送专业的教育团队,并通过合理的政策干预和宣传使高校认识到政府扶持的作用,使其坚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政府应随时关注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动向,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操作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基础上给与其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三、总结

体育产业概念的提出使得高校认识到对其体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全民体育时代,高校不但要重视体育技能的提升,还应从多个方面努力和获得支持,将体育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纯一定的贡献,使更多人认可体育。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仅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与国家的扶持政策有直接关系。不可否认,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造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体育产业形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发展的力度。(作者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长沙市 体育产业 制约因素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逐渐增大。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也日益显现,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沙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并未充分发挥其潜能。探讨和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利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的制定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有利于我市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较薄弱,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首先,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较薄弱。表现为部分项目过度投资,部分项目却投资不足;还有就是某些项目布局不合理,导致了过度投资项目和布局不合理项目的经营企业效益大幅滑坡,投资不足项目虽然利润率高但利润额少的尴尬局面;其次,由于长沙市既未就体育市场的管理立法,也没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实施细则,致使现有法规体系无法对长沙市的体育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再次,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体育产业而言,无论是对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和组织体育比赛的单位,还是对为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提供赞助的企业或个人,均没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因此,现行的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2.体育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截止2006年底,长沙市体育服务经营单位289家,除了体育系统开办的规模较大外,社会和个体开办的都比较小。尽管近3年略有增加,但在社会和个体办的体育服务设施中,多数属于个体经营,其场地设施比较简陋、经营规模普遍很小仍是一个突出的特征,真正有特色的体育经营项目和高档次的体育健身消费场所不多,经营的效益也不显著。虽然经过第五届城运会后,体育系统拥有的场地设施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机制不活,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其优势也不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现状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3.区域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体育健身娱乐逐步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需求。由于长沙市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间差异,因此导致社会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由此产生了对体育产业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调查发现,多数大规模的体育经营场所主要集中于市区,而位置偏远的体育项目经营场所规模都相对较小。体育产业经营活动的“两级分化”对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十分不利的。

4.体育专业人才缺乏。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国家忽视了体育的经济问题,对培养体育产业方面的人才重视不够,在高等院校几乎没有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专门学科、专业。因此,我们十分缺乏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既缺一般的管理人才,更缺特殊的专门人才。就长沙市而言,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表现在学历低、专业结构差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少几个方面。因此,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也是制约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1.制定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作为长沙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国家配套的一系列体育产业管理政策、经济政策、产业法规以及指导思想,各县区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和贷款,用于体育产业的开发。对一些投入较大、社会效益好的体育基建项目应列为城市基础建设规划,优先安排。城市居住区应将体育设施纳入配套设施建设指标,同步建设。建议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项目、体育用品项目、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和新型体育服务项目等。建议长沙统计部门将体育产业单独统计,以便政府部门和研究人员随时准确掌握长沙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积极申请和举办国内、省内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承办,鼓励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借鉴国内外举办商业赛事的惯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做好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和经营开发工作。公共体育场馆要创造条件,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健身娱乐。各类场馆要按照“以体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兼顾训练、竞赛、群众健身娱乐活动和文化、经贸活动,积极开办一些有规模、有效益的体育经营项目,盘活现有体育资产存量。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也应在满足教学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

3.大力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队伍的建设。体育行政部门要把人才问题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好。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去发现和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既要立足本系统的人才培养,建立在职、在岗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也要解放思想,引进人才,为体所用;加快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大胆使用人才,用好人才。对经营单位要放开用人自,实行用人单位和就业职工的双向选择,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建立评聘、辞退、辞职制度,完善有关激励、竞争、约束等经营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 探讨“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出长沙采用“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基于长沙市体育产业“内、外要素”分析,构建了以三个体育产业资源“集化区”、“区域发展时序”和“区域体育产业主导部门”三维结构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发展模式 长沙市

一、前言

体育产业是指和体育运动直接相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销售业,还包括了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情报信息业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产业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青少年体育阳光工程》等多项体育政策的出台、落实与实施,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使我国体育事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本文针对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结合相关资料,运用经济法发展的不同理论,探讨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来适应“两型”社会背景的发展需要,促进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迄今为止,人们对“模式”有不同的认识,在管理心理学领域,以及经济学领域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对理解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有着重要的启发,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间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体育产业资源构成形态以及区内时序演进路径和体育产业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由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是开放的,它的资本具有广泛的流动性。因此,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在区域外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它才能不断增长和发展。

(一)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三种可选方案

依托“均衡发展”、“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等理论的基本思想,长沙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均衡发展方式,强调所有产业部门共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持续增长;二是非均衡发展方式。强调按一定的顺序,集中力量首先实现部分地区和某些主导产业部门的优先发展;三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各地区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保持相对平衡,同时承认客观存在的发展差异。

(二)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集化区”的选择

“集化区”是指在核心区域或大城市内使某主导产业部门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高度集中,形成规模经济,通过自身的迅速增长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扩散作用的“增长极”,以带动临近地区的共同发展。这种基本思路对我们选择长沙市地区体育产业资源的“集化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以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作为长沙市不同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选择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长沙市可选择长沙市中心地区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集化区”。

1.体育产业发展“外环境”的优势

(1)资本存量与增量的优势

2009年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长沙市城市居民的人均GDP为10595元,公众的富裕程度及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市区。除此以外,近几年长沙市中心地区的GDP总量的年增长水平均在10%以上,增长水平也具有显著优势。总所周知,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

(2)地理空间区位的优势

长沙市位于湘中偏东北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南。长沙居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通江达海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睡的前缘地带;武广铁路的通车交通更加方便。加之长沙市中心地区享有部分省级权限和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是湖南“呼应两东,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发展地区,必将促使湖南乃至邻省及港澳地区的资金、产品、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往长沙中心地区聚集,使之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极”。

2.体育产业发展“内环境”的优势

(1)体育基础设施条件的优势

长沙市具有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举办过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五城会田径赛、雅典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中韩足球赛、中国足协杯决赛及2005中哥、中保、2007中超足球赛等系列大型体育活动和张学友演唱会等大型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目前备案的各类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场所已有1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全市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300多家,年销售额过亿元。

(2)体育服务产品有效需求规模的优势

根据长沙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的结果表明,长沙市居民城市体育服务消费的比率最高,达到了35%,远远高出长沙市其他县市城市居民体育服务参与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可以认为长沙市中心地区体育服务消费市场容量具有区域优势。

第6篇

业内专家指出,3D电视实际上是在现有电视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一种特殊物质并对3D视频影像进行编码处理,从而给人以立体感。3D电视的推出,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平面终端显示方式,成为提高产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自彩电步入平板时代后,全球彩电产业就进入了以面板为基础竞争要素的竞争方式中,谁掌握了面板技术或面板资源,谁就能掌控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板资源的控制权决定着彩电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然而,随着3D电视的兴起,原有的彩电产业链被迅速拉长,以面板资源为关键环节的竞争正在让位于3D全产业链的竞争。因为3D电视不仅仅是一个接收终端,更是覆盖3D内容制作、传输、存储以及外接设备的全方位产业链。业内人士认为,3D电视的普及意味着当前彩电产业链的整体切换。

事实上,日本企业早已通过行业内外整合,快速构建覆盖全环节的产业链,而这种产业架构具有极强的排他性,一旦建立优势将长久获益。这一优势将在3D电视的产业整体切换中得到全面释放。以索尼为例,该企业先后成功并购了哥伦比亚公司、米高梅公司,这样索尼就在全行业内率先掌握了内容制作的主导权。索尼已经宣布与探索传播和IMAX公司在美国合资建立首个专门的3D电视网,具备了3D节目内容传输的控制权。同时,索尼在蓝光3D影片、蓝光3D播放机以及游戏等方面都将推出3D内容。这样,索尼就形成了一个覆盖3D内容制作、节目传输、内容接收终端以及外接设备的清晰的全产业链战略架构。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企业在彩电产业发展上实施的是“三步走”战略:首先通过实施LED普及战略,完成对传统平板电视的替代,这是第一步;然后通过基于LED的3D电视,颠覆现有的终端显示方式,为后期的战略实施“铺路”;最后,通过实施全产业链的3D替代,重建全球彩电业的新竞争秩序。对中国彩电业来讲,如何在跟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构建出索尼式的全产业链架构,是今后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3D立体电视加速中国彩电业变革

伴随着伦敦奥运会的到来,加之部分赛事实行3D转播,彩电市场会刮起一股3D旋风。毫无疑问,3D电视将为彩电业带来结构性变化,引发从接收终端到节目传输、设备存储,再到节目制作的整条产业链变革。

如今,日韩彩电企业已经快速进入了3D赛道,在技术标准、内容运营等所有领域展开了圈地运动,中国彩电业在3D时代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当前主导彩电产业发展的有两条主线:一是显示技术的升级,比如由传统显像管技术到平板显示技术,由平面显示到立体显示;二是播放内容的开放性,随着互联网接入电视,消费者收看的节目越来越丰富。互联网与3D是推动电视发展的双引擎,互联网的接入放大了电视节目库,而3D则改变了内容的显示方式,颠覆了原有的产业形态,3D电视的普及意味着当前彩电产业链的整体切换。

随着3D电视的兴起,单纯的硬件在产业竞争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包括技术标准、软件设计、内容制作等在内的“软实力”间的较量。全球彩电企业关于3D的竞争,绝不仅局限在电视终端上,而是聚焦在整个后台体系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成为企业获得未来话语权的关键因素。显然,日本和韩国的彩电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战略布局,如图1。

在生产要素高速流动的今天,全球彩电产业利益的分配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标准等高级要素成为竞争主体,其它要素则成为依附性的生产要素,这真真正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现在,3D电视标准已经成为全球彩电企业的主战场,日本经济产业省已决定制定3D影像有关标准,并准备在全世界普及,这实际上是为日本3D显示硬件及软件的发展铺路,通过设定标准让其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同时也通过建立标准门槛将其他企业挡在外面。

未来彩电业必将进入以节目内容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电视硬件只能是长长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电视的网络化也只是提供了输送电视内容的通路,关键还在于输送什么内容。在内容控制方面,日本和韩国企业已经在悄悄布局3D内容制造和运营,通过对3D内容的推广,加速显示硬件和传输设备的升级。

在日资彩电企业大力推进3D产业的同时,韩国企业也在3D电视市场的内容和自身实力建设上紧随其后。三星电子与美国的国际动画片公司梦工厂达成合作关系,之后组建了负责制作3D内容和海外宣传的专业队伍,短时间内将大量确保3D 内容供应。LG电子也同韩国国内的卫星广播企业sky life 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3D内容产业。

其实,在3D产业链中,美国的角色更不容忽视,日本和韩国虽然是彩电大国,但美国是节目大国,尤其是好莱坞。3D的普及必须要有内容的配套,内容实为推动3D电视普及的核心,所以日韩这两个电视大国都不约而同地与节目大国美国的一些企业走到了一起。就像电影《阿凡达》一样,美国可以在全世界推广3D影视作品,既启蒙了全球消费者对3D的认识,又加速了显示、传输设备的升级换代,如图2。

在全球3D产业布局中,反观中国的彩电企业,还仅是将3D作为一项电视附加功能,既没有技术标准的保障,也没有内容运营的支撑。为了应对3D浪潮的到来,不仅国家要对相关3D产业进行引导,彩电企业自己也要制定3D显示相关标准,并通过标准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起来,同时还要从技术研发、运营模式上进行变革,构建覆盖内容、传输、接收终端以及外接设备的全方位产业链,只有这样,中国彩电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的产业竞争格局。

3D立体电视市场趋势

未来全球3D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

(1)全球3D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总体上仍将处于发展初期。

(2)欧美主导内容市场,东亚主导终端市场的产业格局更趋显性。

(3)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将成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4)以产业标准为主导的产业话语权争夺进一步加剧。

(5)3D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由个人消费领域拓展到公众行业应用领域。

(6)3D内容制作技术和显示技术将成为未来3D技术重点的突破路径。

第7篇

摘要: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会出现明显的误判,在建立区域性产业集中度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只有进一步构建区域性产业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并进行实证分析,才能完善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及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

abstract:an obvious misjudgment may appear when the traditional market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used in the regional industry.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regional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a further regional industry's market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is built wi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study can improv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arket system and its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key words:regional industry;market structure;classification method

一、引言

自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历经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学派等流派,获得了蓬勃发展,但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许多方面仍在广为应用,特别是市场结构的分类方法,一直沿用着传统的分类方法,市场结构的分类方法主要有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和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其中尤以贝恩的分类法应用最多。

然而,在前期对我国报业产业组织[1]、文化产业组织[2]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在被应用到区域性或地方性产业中时,应用原有的行业集中度度量方法直接计算产业的集中度,忽视了区域性产业的地域市场分割事实,计算出来的产业集中度偏离了合理界定的产业集中度,这种情况进而导致了基于产业集中度之上的市场结构分类的错误,从而出现明显的误判。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贝恩在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行业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分类法时所选择的产业样本都是美国制造业的样本,他排除了区域性产业

[3],他的市场结构分类法是应用在全国性产业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贝恩的市场集中度度量方法与市场结构分类法主要适用于全国性产业,当其被运用在区域性产业时,就会发生明显的误判,从而导致市场结构类型的误判。

根据前期的研究,区域性产业是指市场的需求导致对某些产品或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并限制了这类产品或服务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或由于产品的生产特点或服务的形成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或不易于储存、运输、流通,使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4]。或定义为:由于产品(服务)特性、产业规模经济特性及产品市场特征等原因而导致的产品或服务难以在不同区域间自由流通从而出现的市场势力地域化特征的产业。如报业、酒店服务业、超市零售业、房地产业等。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产业是一种常见的产业,尤其在服务性行业中多见。产业组织理论中现行的市场结构分类法本身的缺陷影响和限制了我们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因此,应从区域性产业的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区域性产业实际情况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

二、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在区域性产业中的缺陷原因分析

根据前期对区域性产业的研究[5、6],得出了以下结论:按照企业间竞争影响力的判别标准,可将产业划分为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竞争状态的度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直接应用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来度量区域性产业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内的实际竞争状态,计算出来的集中度与合理界定的集中度相差甚远。这样,又影响到对市场结构的正确判断。

在现行的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中,大部分学者都应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对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评判。贝恩依据产业内前四位、八位的绝对集中度指标,对不同垄断、竞争结合程度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类,如下表: 

资料来源:[美]j•s贝恩:《产业组织》,丸善1981版,第141~148页。

由于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是基于全国性产业之上的,因此,直接将它应用于区域性产业存在先天不足。

(一)忽视了区域性产业内区域分割竞争的事实

在区域性产业中,由于产品的生产特点或服务的形成特点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其产品或服务不能或不易于储存、运输、流通。一般而言,产品都是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某一区域的产品不能将竞争力延伸到其他区域,从而在产业内形成区域分割竞争的状态。如在房地产业中,房地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由于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附着在土地上的房产必须与土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房地产的位置是固定的。房地产的生产特点使房地产不能运输、流通,只能在当地市场上出售,从而使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如上海房地产市场、北京房地产市场、深圳房地产市场等区域房地产市场之间没有竞争影响力,只在本区域市场内存在竞争影响力。

同样,市场的需求导致对某些产品或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限制了这类产品或服务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从而形成区域竞争市场。以报业为例,报纸是不易库存的“易朽品”,报纸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谁赢得了时间,该报就赢得了主动、赢得了读者和市场。受报纸时效性、关注程度的影响,消费者偏好于购买当地的报纸,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注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的相关情况,因此报业市场主要呈现区域性的特征,一般而言,各大城市的报业企业基本上占据着该城市的大部分市场,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大报在各城市虽有销售,但只占极小比例,其对当地市场的报业竞争影响有限。可见,市场需求的偏好倾向也导致了区域性产业形成区域分割竞争。

区域性产业的地域特征使区域性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条块分割竞争的局面,在每个分割区域内,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影响力,而在区域与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影响力。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在区域性产业时,将没有竞争影响力的各个区域当作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单一大市场,忽视了这种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

(二)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的缺陷

已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了传统产业集中度指标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如陈阿兴曾指出,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应用在零售业时,存在着两大误区,应按区域和业态进行计量[7]。认为,零售业也属于区域性产业,更应从所有区域性产业的共同特性来揭示该类产业在产业集中度指标应用上的缺陷: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直接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由于将区域性产业视同为全国性产业,因而公式中分子分母的选取与全国性产业一致,但由于区域性产业是条块分割的区域性竞争市场,处于各个不同区域间的同类企业,其相互间的竞争影响力不存在或极其微小,将全国的整个产业前几位企业的相关数据当作分子,即是将各个不存在竞争影响力的企业的相关数据当作分子(当前几位企业分布在各个区域时),或是将存在竞争影响力的某个区域的前几位企业当作分子(当前几位企业都在某一个区域时),而分母仍然是产业内全国所有企业的相关数据。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度量方法与区域性产业的竞争状态完全不相符,必然产生错误的集中度度量数据。

以零售业为例,分别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直接应用产业集中度指标,将零售业当作全国性产业计算时,2000年,零售业cr4值仅为0.80%,至2005年,cr4值有所提高,但仍仅为2.87%[8],计算结果与零售业的实际竞争现状存在较大出入。将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进行修正后[6],按区域计算部分城市的市场集中度,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其cr4值均在12%以上,而上海甚至达到了36%以上,计算结果反映了零售业的竞争现状。 

(三)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的缺陷

贝恩在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市场结构分类法时所选择的产业样本都是美国制造业的样本,他删除了与理论标准有着这样或那样不相符的产业,其中,他删去了区域性产业,按照不含区域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起来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的实际状况,如果再将其直接应用于区域性产业,其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是将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建立了一套对应关系,在计算市场集中度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结构分类表评判产业的市场结构。而按照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方法,在计算市场集中度时,将区域性产业视同全国性产业,各个没有相互竞争作用的区域被当作存在相互竞争作用的全国市场,因而,其计算出来的市场集中度偏离了合理界定的集中度,它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的真实竞争状态。基于此错误的集中度结论,再将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就必然会出现明显的误判。

三、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构建

在全国性产业中,各个区域之间的同类企业存在着直接的竞争作用,而在区域性产业中,则在全国范围内划分成条块分割的区域竞争市场,各区域之间的同类企业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作用。为寻找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的一致性,我们对区域性与全国性产业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以发掘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建立基础。

(一)区域性产业中各个分隔区域内与全国性产业内竞争内涵一致性分析

受区域性产业所独特的区域特征的影响,区域性产业在全国范围分隔成许多相互间不存在竞争作用的独立区域。但在各个区域内部,产业内的企业就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超过其所在区域,其竞争影响力就无法延伸到别的区域中去。因此,首先可以将“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的概念延伸为“区域/局部”与“整体”的概念,再进一步将这些概念形成类比,如:一个城市与全省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一个省与全国,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一个国家与国际(全世界)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再以房地产业为例,房地产的第一个自然属性就是其位置的固定性,它是一种不动产,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移动,房地产的不动产性质,即位置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其次,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它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气候、文化传统、消费习惯、民风民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打上了当地文化的烙印。因此,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在建筑式样、设计指标、价格水平、功能特征等方面,将出现很大的差异,体现出区域性特点。这样,全国房地产业就由许多个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区域市场组成,如上海、深圳、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在这些城市内,房地产企业之间则为销售住宅或商铺等不动产而展开激烈竞争。

就全国性产业而言,由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同国家的市场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在关税壁垒盛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的市场分界更是分明。即使排除储存、运输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国家的厂家将产品运往其他国家销售时,也不可能与当地的厂商处于同一竞争起点。这样,不同国家的差异越大、关税壁垒越高,就越容易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市场。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国家范围市场。不同国家的厂商之间难以直接产生竞争作用,而国家内部的厂商之间则直接存在竞争作用。以民航运输业为例,中国国内民航运输业尚无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进入。在国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之间存在着竞争作用,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等外国航空公司则只能在本国形成自己的国内市场,与中国的航空公司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作用。因此,不难看出,在这里,各个国家就是“区域”,全球就是“整体”。

由以上分析可知,全国性产业与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市场的竞争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在一个范围内存在着竞争作用,超过了这个范围,竞争作用被弱化甚至变得全无。

(二)竞争程度度量方法的相似性分析

由于区域性产业各个区域市场与全国性产业市场的竞争作用内涵是相同的,因此,将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应用于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市场。应用产业集中度公式时,以各个区域内的前几位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分子,各个区域的全部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分母,将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分开进行度量,以反映区域性产业的实际竞争状态。可见,应用市场集中度评判区域性产业的市场结构时,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的判别方法都是集中度指标,只是各自应用的区域范围有别。

(三)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构建

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的市场结构与全国性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划分存在着相同的基础,但全盘使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度量区域性产业仍然存在偏差。因为就一般情况而言,与全国性产业相比,区域性产业的规模经济不够显著,市场容量较小,产业内各个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小有效规模的企业数量较少。而且,区域性产业内的竞争是区域分割竞争,并不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竞争大市场。因而,应对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各区域分开进行市场结构的分类,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将区域性产业只划为一个市场结构,应将不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区域分开进行分类,这样才能反映各区域的实际竞争情况。当在各区域分别分类时,各区域前几位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较高,区域内市场比较集中,应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评判时,可能前两位企业就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甚至某个区域内只存在一家企业(如行政审批特许经营或专利技术),若再以前四位或前八位企业市场份额计算市场集中度,可能达90%以上,甚至有些区域一家企业就已经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难以细化描述区域内的竞争状态。可见,若直接采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于区域性产业的各区域中,各区域的市场结构分类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其集中率却明显存在差异,这不利于对各区域的竞争状况进行细分。因此,取前四位或前八位企业计算集中度,过于粗糙,应改变市场结构分类的集中度度量企业数。

如以报业为例,各个区域的报业企业数量不多,从广告市场集中度来看,各个区域前四位报业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大部分在75%以上,前八位报业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几乎都近于100%。若直接采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以cr8值判别市场结构类型,所有的区域都属于寡占ⅰ型,而实际上,各区域的竞争状况是不相同的。可见,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在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计算前四位或前八位市场集中度指标不太适当,应按照区域性产业的实际状况,使两者相适应。

根据研究[6]发现,在报业产业中,各区域的集中度很高,而零售业、饭店业各区域的集中度不高。为此,在对报业、零售业、饭店业集中程度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产业区域竞争程度的归类特点,按照区域性产业的区域市场集中度,参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对其应用在区域性产业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了修正,从而构建出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标准,见表3。

(四)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实证分析

为验证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选择典型的区域性产业,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以报业来说,由于报纸的广告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报纸所在地周边地区,报纸的发行及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限制了报纸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选取了太原、沈阳、武汉、成都、南京、广州、上海、北京几个城市进行分析,这几个城市分别代表了华中、华南、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且报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全国性大报在这些地区的广告份额很小,它们在区域内的广告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区域内的竞争影响较小,根据2005年广告市场份额前2名的排名,计算区域集中度cr2如下:

数据来源:根据慧聪国际资讯资料计算

按照表中集中度与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的对应关系,可知在这些城市中,cr2值最低的是北京,为41.90,最高的是成都,为74.56,cr2值55~70的城市有南京和广州,cr2值45~55的有太原、沈阳、武汉、上海。根据表3的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划分,成都为极端寡占型,南京和广州为高度集中寡占型,太原、沈阳、武汉、上海为低低集中寡占型,北京为低集中竞争型。可见,这种分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报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参考文献:

[1] 肖光华.我国报业产业组织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4(6).

[2] 向洪光.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4(4).

[3] 斯蒂芬•马丁.史东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7.

[4] 罗建华, 张琦.区域性产业特征分析及其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8).

[5] 张琦.区域性产业判别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5).

[6] 谭海彦.区域性市场结构的评判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5).

第8篇

一、前言

旅游业发展引致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夜间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欢迎。但总体上讲,我国的夜间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夜间旅游产品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开发,也没有整合成体系,现有的夜间旅游产品是否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仍未清晰。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是以定义夜间旅游、阐述夜间旅游类型和特点、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夜间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为主,而基于市场需求对夜间旅游产品进行分析的文章极少,邓勇勇指出业界和学术界对夜间旅游缺乏重视,忽略了市场导向对夜间旅游产品的重要性。

韶关作为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其日间旅游产品发展日益成熟,具有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无限潜力;因此,基于市场需求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不但能丰富其旅游产品种类,增加韶关旅游吸引力;同时,该方向的理论研究也能填补部分学术上的空白。

二、夜间旅游及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笔者试图对夜间旅游重新界定,并得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定义。

夜间旅游是指日落到次日凌晨,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在旅游目的地,利用旅游部门和商家提供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在夜间进行的一切夜间旅游活动,包括欣赏夜景,参加夜间娱乐项目,餐饮购物,观光探险等活动,是日间旅游活动的延伸。

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是指夜间旅游中旅游产品各种表现形式的集合,包括单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产品。

三、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及存在问题

为了针对市场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方案,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韶关24家代表性旅行社及对韶关居民和外来游客各三百份的问卷调查,问卷剔除丢失、无效问卷后,有效游客问卷和市民问卷分别为277、287份,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92%、95.6%,从而获得了较为准确和客观的信息,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实证支持。

(一)问卷分析

问卷按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两份,一份针对韶关市民,了解市民对完善夜间旅游产品的态度及夜游情况;另一份针对游客,了解游客对韶关夜间旅游产品的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韶关夜游主要的市场需求,进而做好市场定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1、市场潜力分析

市民问卷中,仅10.45%受访者不支持继续发展和完善夜间旅游产品,12.54%不会参加夜游活动;游客问卷中,仅11.19%受访者不愿意参加夜游项目,6.68%对韶关旅游业整体印象不太好。同时,只有50.54%受访者有进行韶关夜游的经历。可见,韶关夜间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

2、市场定位分析

游客问卷中,89.53%受访者在45岁以下,同时游客和市民问卷中,不会参加夜游的45岁以下受访者所占比例都较少,而鉴于18岁以下人群消费能力弱,产品开发以18到45岁的人群为主。同时,游客和市民问卷中,18-45岁的受访者参加一次夜游的消费在中端消费100-300元居多,对于夜游也比较支持,在时间上选择均衡,即使是晚上23-24点,也至少有14.93%会进行夜游。

综上所述,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夜晚全时间段的18-45岁人群和中端消费为主,18岁以下、45岁以上人群和低高端消费为辅。

3、产品完善方向分析

市民和游客问卷中,所有夜间产品类型都被普遍接受(表1-1),同时,市民和游客都认为韶关夜间旅游产品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表1-2),可见,对各类型产品的完善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构建韶关市夜间产品体系刻不容缓。

(二)旅行社访谈与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以及到旅行社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成熟景区,绝大多数也不具备夜游的基础;此外,韶关跟团游大多为一天,即使不是一天游,一般也不会安排晚上活动,因为韶关几乎无夜间旅游产品,这也是游客过夜率低下的原因。

总而言之,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韶关旅游的发展,拉低了旅游收入,限制了旅行社活动,这也表明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迫切性。

(三)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存在问题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访谈及实地考察,目前,韶关夜间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夜间旅游产品缺乏,而且同质性强,缺乏特色

目前,韶关夜间旅游的产品主要是:购物、餐饮、KTV、酒吧、烧烤等,而这些产品普遍在其它城市也都存在,同质性强,缺乏特色。虽然也有些景点开发了歌舞表演及露营,但大多是短期行为。

2、夜间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韶关各知名景点相对分散,再加上用于夜间旅游产品的交通条件和相应的旅游配备设施匮乏,夜游氛围不浓郁,从而也影响了该项目的开展。

3、现代消遣娱乐产品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韶关虽然也有一些酒吧,但分布零散而且规模小;同时也缺乏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场所等等,这无形中也影响了消费需求。

四、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方案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为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现有体系存在许多不足,由于现状基础薄弱,笔者通过完善、开发夜间旅游单项产品和夜间旅游线路产品来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一)夜间旅游单项产品的完善和开发

1、民间特色夜间旅游产品的构建

韶关各地区都具有浓厚的民族和人文景观文化,笔者认为应借助资源,结合特色美食,构建民间特色夜间旅游产品。

在韶关市区,风度步行街和百年东街本身极具文化底蕴,有较成熟的夜间照明等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应丰富街道美食和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完善和开发附近景点风采楼、大鉴寺、太傅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余靖风采堂等的夜游,使人们在购物和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韶关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样,在南雄市,将具有南雄美食的步行街和三影古塔、张九龄等名人遗迹这类民间特色景点的夜游及龙船歌夜间表演串联起来;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在瑶族风情街开设瑶族篝火晚会表演;在翁源,将具有客家围屋文化和邵谒等人文文化的景点夜游、翁源特色美食和调王舞夜间表演完美结合;在始兴,以满堂客家文化,朱喜平等人文文化为基础,结合始兴美食,龟蚌舞、清化《亚妹舞》等的夜晚特色表演开发夜游产品;在仁化,构建仁化美食街,开发唐代至清朝时期的古塔、庙宇、会馆等的夜游,配以“仁化八音”、石塘月姐歌的夜间表演;在乐昌市,在步行街开设乐昌花鼓戏夜间表演;在新丰,构建新丰美食街外,配以纸马舞夜间表演,并抓住五月初一到初三“龙皇宫出行”的重大节日,在夜晚展现新丰的民间特色。

2、韶关市区亮丽夜景的构建

(1)美化灯光照明,沿江用灯光构建知名景点图像和极具特色文化的图案,加强市区各路段和江边的夜间装饰,增加观赏度。

(2)完善“北江风情游船”夜游项目,打造更色彩缤纷的船身,规划出特色有趣的路线,并丰富江边的夜景、夜游项目加以支持。

(3)完善基础设施:增设公共厕所、改善路牌指示、完善公共交通和照明、加强治安巡查等。

3、现代化消遣娱乐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在现代化消遣娱乐夜间旅游产品的构建上,可以建设酒吧一条街,丰富夜生活,使韶关更具现代化气息。在购物上,可建设多个休闲购物广场,增加名牌商品进驻,完善休闲购物设施,提升韶关的城市档次。除此之外,在特定日期举办嘉年华,夜间花车游行,邀请外国人进行表演,以增加韶关国际化气息。利用三江六岸,开展夜间单车环江游;利用温泉资源,加强温泉项目的开发和拓展。

4、禅宗文化类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韶关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以佛教禅宗为主,可在特定时间段开设佛教夜晚庙会,使人们能够放水灯祈福、品尝斋菜晚餐等。

5、探险类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在韶关,小坑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山等均可露营,但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应增设服务和安全保障设施,同时要有提供帐篷租借和贩卖饮料食物的店家进驻,保证夜晚也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二)夜间线路产品构建

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缺乏各地区的整合连接,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路线的曲折和公交车班次、时间安排上的不足,导致各地区都以单独的个体来进行旅游路线规划,旅行社访谈中,几乎没有跨县的旅游线路。政府应规划升级各地区的连接线路、增设景点直达班车、增加班车班次,为旅游线路的安排奠定基础,方便游客出行。

在上述夜间单项旅游产品完善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发以下夜间旅游线路:

1、风情步行街―风采楼―基督教堂―天主堂―大鉴寺―百年东街―北江夜游

2、乳源瑶族风情街―篝火晚会―丽宫温泉

3、新丰美食街―“龙皇宫出行”夜游―云天海温泉

4、单车环江游―风度步行街―曹溪温泉

5、南华寺庙会―曹溪温泉

综上所述,夜间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和大力宣传,是韶关缺乏高知名度夜间旅游产品的主要原因,只有浓厚的夜游氛围和广泛的媒体宣传,才能真正使韶关夜游成为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浓厚的夜游氛围需要长时间逐步积累而成,良好的夜游环境和多样化的夜间旅游产品必将推动韶关夜游走向大众化。而大力宣传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商家的配合,借助网络平台、电视、海报、宣传刊物的大力宣传,吸引游客参与,同时,游客口口相传和各种重大活动如嘉年华、夜游骑行比赛的跟踪报道,也必将使韶关夜间旅游产品广为人知,使韶关夜游成为韶关旅游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第9篇

【关键词】奥运会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而且将直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巨大发展。奥运会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机遇与挑战,加速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培育中国体育产品知名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奥运会的举办可以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加速城市建设,拉动内需,带动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使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并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然而就全国总体而言,还存在产业

规模小,发展很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我们应该利用奥运会这一发展平台,面对挑战,抓住机会,采取对策,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的体育产业还未适应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体育产业现在仍处于自发、过渡阶段。在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大型赛事、俱乐部投资等方面还有发展空间;我国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不足0.5%。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达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政府每年从中获得24亿英镑的税收。

2.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规模小、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

3.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上,地区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4.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本体产业所占比重小于相关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

5.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上仍然是行政集权、高度封闭的部门管理模式,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在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

三、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奥运会成为当今全球体育最大的开发项目,应把握奥运机遇趁势而上,实现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中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到2010年左右逐步形成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深化我国体育运行机制改革

努力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进程,加强体育社团的行业自律,理顺各种管理关系,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规范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体育标准管理体系。

2.借助资本市场,拓宽体育融资渠道

通过走公司化、股份化的发展道路,落实企业的经营自,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加快实现银行、保险和体育产业的对接,改革双方的管理体制,改变金融和体育产业在一些方面存在着脱节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国商业体育俱乐部应加快实现产权改革,形成多元化的股权制衡结构,科学决策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对盈利的目标把握更清晰,实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彻底改变国内体育界“作坊式”的运作模式。

3.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建立健全的体育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应该及早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入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

4.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调整

要积极利用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充分发挥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优先发展体育信息技术和体育高新技术。大力培育本体市场,积极引导体育消费,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的体育市场体系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应该重点加快引导健身娱乐市场的扩张,把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两类市场作为龙头,并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5.体育企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体上处于行业集中度低、经营方式落后、整体竞争力低的状况。改变这一状态,必须努力培育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体育企业,全面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形成以若干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经营项目相对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运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智.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7,(8):57.

[2]周映春等.浅析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关系[J].集团经济,2007,(7):280.

[3]张枝梅.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