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统计信息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4:03

导语:在统计信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信息论文

第1篇

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在现代通信目标基础之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通信数据的技术收集、及时传递与高效处理。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管理系统网络正常运行与维护的基础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管理依赖的是探讨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文/吴海传统的管理系统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诸多管理工作之中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带来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把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深入认识其在管理信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稳定的发展。摘要计算机通信技术搜集到的大量数据。前文也提到过,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一种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制定管理计划,完成了信息数据的传递工作。计算机通信主要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移动终端之间传递的目标。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应用范围与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例如光纤通信与电力线载波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目前出现的信息技术新生代“云技术”,为计算机通信系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存储空间,根据计算机通信系统运行的观察,及时进行优化编程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2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实现了信息的连通性与共享性,更实现了不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连通性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则提高了信息数据的透明性,避免任何违规现象的出现,实现了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与资源共享。与电话通信系统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它具有多样化的通信模式与通信语言等特点。纵观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笔者进行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2.1高通信质量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追求的是准确性。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窄带数字调制方式、跳频扩频调制系统等方式,不断提高物理层的频谱效率,从而保证物理层的通信质量,为管理者提高了良好的通信环境,促进数据的及时、有效传递,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计划能够及时传递至管理者。

2.2高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数据搜索、计算、传输、加工、输出、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例如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2.3实现有效管理控制计算机通信具有丰富的通信形式,实现了信息数据的传输与再现,适用于多种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的MAC子层,是实现有效控制与管理信道使用的控制层,确保数据传输需要。MAC子层可以实现管理者之间的多地址访问,利于管理者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管理者也可以运用此进行一对多的通信,提高管理效率。

2.4实时监控反馈计算机通信系统根据计划目标要求,实时跟踪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数据信息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突况,及时解决潜在问题。例如新型电力工程调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沿线各控制性建筑物等的远程监控、集中监督和统一管理,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为各级生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数据。其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选择了基于SDH(同步数字传输)的MSTP(Multi.ServiceTraIlsferPlatfom)技术作为组网核心。

3总结

第2篇

对第4代移动通讯系统进行跨层设计的思想

对第4代移动通讯系统进行跨层设计的最本质的思想就是:能够把那些传统的通信系统框架给打破,进而满足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并且能够在协议层中能够把通信系统资源的状态参数以及服务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有效地传递与传输,进而达到对各协议层联合设计,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对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跨层设计研究现状

当今,有很多人对4G移动通信系统的跨层设计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技术方案,例如:Vjiya.Traisinghnai是在无线通信的环境下,通过对TCIP协议栈的跨层优化设计分心并做了很好的总结。他在总结中提出了利用跨层信息反馈的机制就是在TCIP协议栈各层的之间,利用信息交换的方式实现跨层设计的优化。最后,他还归纳整理出了协议栈之间所交换的数据信息,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够实现层间信息交互的一个新的系统架构;QIM/an,gAbuRghe,ffM.A这些人同样总结了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协议栈内部的跨层信令,并提出了一种机制以对协议栈之间的各层协议进行有效地跨层控制。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跨层设计

1)频谱管理的跨层设计

无线信道的参数应该与CR的通信协议通过频谱的动态特性进行有效地彼此适应。并且每一个协议的行为都会相互影响。例如,传输层的环路时间会受到CR网络所使用的不同MAC协议的直接影响。一样的原理当频谱引起链路失效需要重新建立路由的时候,通信路径上的那些RTT以及差错率都会随之而改变,这样又会导致MAC协议性能的不稳定。最终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质量。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找到合适的频谱,这就要对频谱进行有效地管理,在对频谱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传输层、路由、规划与感知信息等。管理应该设计一个能够跨层的频谱管理的方案,以实现各种通信协议栈的功能在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对这种方案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频谱,还需要充分考虑可用的频谱以及MAC和路由的要求以及传输和应用层的具体要求。

2)对频谱移动性进行跨层设计

频谱切换会导致频谱切换延迟,这会影响通信协议的性能。因此,频谱切换的主要挑战是减少频谱感知时的延迟。当频谱切换延迟时,会对传输层协议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在频谱切换时或路径损耗以及受到干扰的时候,动态频谱都会直接影响到无线链路错误和链路层延迟等信道参数。另外PHY与MAC信道参数的改变也会引起开始频谱的切换。而且移动通信用户会要求切换频谱以找到那些质量更好的频段。

3)频谱共享的跨层设计(物理层)

用户对频谱的感知能力对频谱的共享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PHY层的功能是对频谱感知的的主要体现。但是,在很多合作的检测的状况下,对无线网络用户的认知需要通过Adhoc的连接交换那些感知的数据信息,所以说频谱感知与频谱共享对多跨层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对频谱的感知直接决定通信协议的性能,在利用频谱的时候主要面对的挑战为:利用频谱所面对的第1个挑战就是InterferenceMitigation(干扰减轻)。频谱扫描只能够提供发射机的数据信息如果接收机受到干扰。所以我们就要同时考虑到发射机和用户之间的彼此干扰作用,不断改进这方面的技术,以来降低干扰。在很多的研究中能够得出合作技术在系统性能上是十分优越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这种合作技术还会增加通信的成本,在综合考虑信道容量和系统耗能时,这个系统的整体性能就会降低很多。所以在发展4G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出高效的频谱共享的技术,以来实现在CR网络用户高效的频谱数据信息的共享。第2个挑战是频谱感知不能同时感知到整个频谱。更明确地说,由于CR网络需要预知大量的频谱,因此感知整个频谱需要很多时间。由于感知过程需要耗电,因此这个过程需要详细的规划。假设节点总是了解整个频谱的情况是不实际的,而且如果每个设备上只有一个收发信机,并切换到一个信道上进行通信。因此,这种操作要求物理层和更高层的跨层的交互。更明确地说,通信的要求需要同频谱感知相互协调。参考文献[54]中研究使用多套收发机的效果,这可以用来代替上述的方法。文中考虑了2套收发信机,1套收发器一直监听着控制信道以进行频谱感知。这种操作不但改进了系统性能,同时还增加了复杂性以及设备花费。

第3篇

近年来,在应用需求的强大驱动下,我国通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通信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单位,如电信公司或移动集团,其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线路的实时监控要求很高,数据量庞大,如何将实时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便成为系统实施的一个关键部分。

在参与了某个通信公司的一套网管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后,我们分析了两者的集成与应用工作,深切地感受到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策略以及重视所选用的工具是一个关键。这个项目主要是对下属各分站的子网以及有关链路的连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报警、路由控制和授权等功能,其关键在于提供一个实时显示情况的地图界面,井将数据汇总和组织,建立起数据仓库以及进一步实施数据挖掘分析,从而能支持企业的决策分析。我作为设计人员之一,着重在本文中讨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时的策略。

【正文】

众所周知,通信行业需要有一整套监控通信网络的手段,其工作特点是涉及到的各分站与基站的在地理位置L的分布性,更加需要有在更高一级提供检测不同分站链接情况的手段。一般来讲,由于数据都是海量的,所以,如何将整个网络系统所得的数据及时处理,以便和决策部门的分析相结合,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简言之,分布性、实时性以及数据海量性是解决整个系统设计和集成的核心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网管监控系统”。由于我参与设计与开发的这个系统并不是位于基层的分站,其定位在将下属各分站的主机通信数据(包括数据流量、链路负荷、通往其他结点即主机的连通情况等)加以收集,所以对于具体通信事务的底层操作要求并不很高。

考虑到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Mapinfo并采用Delphi编程,后台用SQL Server数据库(这是由于考虑到决策所需要用到的是Microsoft公司的OLAP Service)。在分析和计划之前,我们先对ITU801标准做了详细的探讨,这只是一个有关子网和链路定义以及分层等描述的标准,在听取了许多分站人员的建议后,将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个相关的MAP X的Active X控件嵌入到Delphi程序中,利用MAP X中提供的丰富的类以及操作,比如Object、Layer等实现网管界面,井且加入了子网和链路的概念,对属下的分站可以随意地组合成为不同子网,而且实现了放大与缩小的功能,大致可以将整个地区的分站集中在一张地图中,能显示在屏幕上,这时,只是显示出各个分站的概要,小到可以显示出某台主机的机柜、机柜直到插件板(因为这些都要实时监控)。我们采用了分层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缩放。对于一些静态的数据,如分站,主机的位置等则先用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套编制地理信息的工具(MAP X是其提供给编程工具的一个Active X控件)做成静态的层次图放置于数据库中。

我们新做成的这套系统通过与各分站的专用线路加以连接,能实时地得到数据,显示于地图上,反映出各站、各子网、各链路的实时状态,并能将控制命令传回分站(如强制链路中断、路由转换等)。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即是要将实时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加以集成,我们的设想和体系结构大体上可以用一张简图表示。

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由各分站保留着详细的数据,网管系统则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将汇总到的数据作少量统计,抽取其中需要保存的内容放入数据库,如每分钟流量,某分站与其他分站每分钟通信流量,在该分站中某个链路的负荷(这些链路有可能是动态分配的,也可能是固定分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尽管如此,数据仍然是海量的,因此,如果要把这些数据都直接送到各个决策部门,比如送给市场部门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仓库,确定了客户、时间、通信量、计费和故障等几个数据仓库的主题,每隔一定时间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清理与抽取等预处理工作,建立好数据仓库。这里的预处理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有建立计算时间,但是无计费的(计费值为零)的数据,应视为建立失败的无效数据,需要予以剔除;某些企业租用的是专用线路按月计费,中间的通信因此无计费的一些有关记录也应剔除等。

在预处理之后,再利用OLAP Service的分析将数据融合与汇总。按照决策部门的需要提供相应数据(比如:市场部门需要每一分站的收益,客户分布情况以及客户费用等)。这些都可以由OLAP Service对数据作预先处理,此时处理完的数据在逻辑上是以立方体(CUBE)形式存在的,其占用的存储空间便能显著地降低,如1999年8月有2000万条通讯记录,即使形成作为备份的文本都需要4G空间,经过OLAP Service处理后仅需200M左右空间,因此,经处理后的数据主要存放于另外的相关部门的机器中,而不能与主服务器放在一起。

最后,再来讨论由决策人员所使用的系统。由于这些部门并不分散,我们就没有采用OLAP Servce的Web方案。采用Delphi编制了访问OLAP Service的客户端软件,用了OLAP Service提供的、Cube Browser控件,用相似于网页的界面提供了数据立方体的各种操作,如上钻(观察角度从月转到季度甚至年),切片,旋转等操作。为了便于输出打印数据,还内嵌了Microsoft的Excel数据透视表,可以将在Cube Browser上所看到的数据转化为Excel的表格形式,或者转换成饼形图、柱形图和曲线图等,比如可以观察每天24小时通信流量的分布曲线图,可以发现在夜间12点以后明显通信流量减少,而决策部门便可制定某些优惠或减价措施吸引更多客户在12点之后使用网络。

另外,在采用OLAP Service中的数据挖掘功能时,其中提供的两类算法分别是基于决策树的分类和基于决策树的聚类,市场部门的聚类算法将客户根据费用情况加以聚集,以期发现处于同一消费水平的客户的共同特征,便于制定政策,吸引客户。这方面的努力我们将会进一步持续进行,以保证有足够的海量数据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整个系统运行后,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都由程序定期地自动进行,该系统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受到了不少好评。当然,也发现了其中有不少问题,比如;主服务器数据库的容量问题,主站与分站的通信效率问题,还有在网管系统中,网络故障的确定还不够细致,需要由分站再具体化加以确定,决策系统与网管系统之间还缺少直接通信手段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与改进。

第4篇

全面、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开阔思路,提升其领导决策能力。医院管理者从统计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通过科学的分析发现医院工作的问题所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具体措施。比如,通过分析医院工作效率数据信息,可以加强对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及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平均住院日可以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分析诊断质量相关数据,可以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方面的管理,促进医师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析医院医疗质量数据,可以加强对治疗患者出院情况的真实记录,以此反映出医院真实的质量;通过分析医院医技科室的质量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大型医疗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对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更为明确的了解;通过分析医院的费用结构数据,认识到医院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在总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药费构成比、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最终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而患者在此过程中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使用到合理的用药;通过对患者疾病构成的分析,可以使医院根据疾病的不同规律和特点,合理分配床位,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以上各种分析都是基于统计信息而得出的,这有利于医院树立医疗品牌,提高其社会信誉,打响医院知名度,最终实现应有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制订合理的计划,引导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合理目标是任何事物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医院要依据各科室相关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运用医院的统计信息为接下来的工作制定一个预期目标。信息统计人员要对各科室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整理,让医院的管理者、领导者对各科室的情况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将住院病床的使用率、出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及日平均住院人数等各项控制指标分派到各个科室,让科室明确工作指标与具体任务,这样一方面服务于阶段性的计划,另一方面又能服务于长期目标,让医院能够循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发展。

3统计信息有助于医院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分析

综合性的统计信息分析是医院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综合医院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水平,建立完整的合乎科学的统计信息分析体系,以期达到科学使用统计信息的目的。医院通过比对分析不同时期的各项医疗指标,找出其中的差距所在;通过与同级医院之间相同目标完成情况的比对分析,从中找出对医疗工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然后提出有效的建议。医院领导者通过综合的统计信息分析,了解社会对于医院医疗工作的各种要求,把准医疗需求变化的走向,做好医疗布局的调整,将院内的各项资源合理分配利用,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进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医院作为专业知识人员密集区域,怎样将各个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提升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效益,这对于医院的管理和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医院的管理者可以将医院的统计信息作为确定和完善各科室规模建设、医院人员编制、人力资源调配的准则,使之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效合理的目标。通过统计信息可以看出:①门诊规模是否扩大取决于门诊量的升降情况;科室规模建设取决于就诊病人及疾病分类信息,如近些年慢性非传染类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发病率的提升,医院就应该购置相关的医疗设备,并成立与之相配套的科研实验中心。②根据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医院内的已有设备利用情况决定要不要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避免出现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③通过统计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资金,将有限的财力运用到医院重点项目上,让医院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5结语

第5篇

1.1体系建设缓慢。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势必加快体系的完善。然而当前的医疗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医疗统计报表的固定模式和统计指标不能满足医院医疗管理的多层次需要。由于体系不完善,就必然会使得信息无法完整的体现出来,最终影响到单位领导作出合理的决定。当前我国的医院在开展统计工作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手工模式或是单机运作,很显然这就会使得信息不能够直接的使用,负责统计的工作者要重新抄录,这就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1.2没有正确的认识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今很多医院的负责人都没有正确的看到统计工作意意义,一些人觉得统计不就是将数据汇聚到一起这么简单的事情,它的存在对于单位的发展来讲是可有可无的,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很显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正是因为存在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信息得不到合理的使用,把统计科归为后勤,不愿意在该项工作中花费太多的资源,导致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常少,这就在无形中削弱了工作者的活动热情和主观能动意识。

1.3统计检验方法太少导致数据不真实。

当前我国医院的信息收集模式并不一样,通常科室按照日期或是月份递交材料,负责统计的工作者再把递交的信息收录汇总。不过到底递交的信息是不是正确的,我们却无从得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医疗敏感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实现共享,可给予院领导层、相关科室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对手术分类分级的统计、分析,可以体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通过正确的利用统计专业软件实现对临床一线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可以明确反映出某类药品在医院使用占比,通过反馈信息,可为保证合理药品库存,规范用药等提供参考。在医院管理中,对临床重点工作的跟踪检测,实现数据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可以进行各个阶段的数据比较,对临床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需要对统计数据管理流程、数据安全加强相关的安全保障。

1.4工作团队配置不到位。

当前的统计人员总体上面对着素质不高的现象,这些从业者大部分都不是科班出身,本身的知识功底较差,对于医学统计理论等不是很了解,而专业人员的数量又过少,这就导致了统计工作无法有序的开展。加之当前的统计工作一般都是手工进行的,活动量非常大,长久的处在封闭的环境之中,导致工作者无法深入的分析信息,无法和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

2加强医疗统计信息管理的对策

2.1加大医院统计信息管理投入,使医疗统计信息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

医院管理正处于高度信息化时代,将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相结合,提高医院统计数据质量。医院统计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同科室通过医疗统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前者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后者为前者提供数据挖掘的完整数据库。医学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使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加重要,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统计工作,将其列入医院管理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不断改善统计工作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预测等功能,只有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医院统计信息工作的新要求,做到“数出有源、有据可查”,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2提高认知水平,强化管理力度,创建完整的核查系统。

如今,很多医院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科室,很多都是由其他的工作者兼职来完成的,很显然这就导致统计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统计工作对于信息的精准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制度混乱,并且无法统一口径的话,就必然会使得信息有误差,干扰到统计工作的开展。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完善体制,健全各种原始登记、台账和报表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制度、统计监督制度、统计周期数据普查制度,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分类标准化、数据处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核查,强化临床、医技等业务部门对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规范数据采集点的数据质量,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无误。

2.3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强化总体素养。

要想做好统计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一批有专业知识的工作者。负责统计的工作者要认真的落实相关法规,牢记自身的使命,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多了解一些和学科内容有关联的知识,同时还应该紧跟时代脚步,学习电脑知识,强化统计服务思想。能够按照管理的规定来分析信息,调节项目,灵便的使用统计措施,分清时展的特点,不应该过分被动,要主动的去分析并且论述问题,要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为医院管理服务。

3结束语

第6篇

协议隔离技术,就是通过安置协议分离器达到内网与外网的分离。利用设置上的两个接口,完成内网和外网通过协议隔离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使用协议隔离技术的时候,内网和外网都是断开的,只有在需要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才会进行安全的暂时性连接。防火墙技术,就是在内网和外网之间树立一块安全的分离屏障,把那些无法预判的恶性攻击和破坏进行有效的拦截掉。同时最大程度的对外隐蔽和保护内网的信息与构造,确保内网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

2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2.1构建和完善电力系统

构建和完善电力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需做好。首先,创建和完善电力调度数据网络,需要在专门通道上通过多种手段达到物理层面和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分隔。方法有:使用专线,数字序列同步处理和准同步处理,通过专一的网络设施组装网络等。电力调度数据网只能够被允许传送和电力调度生产密切有关的数据业务信息。然后,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都不准与外面的因特网进行直接关联,同时做好对电子邮件的严格限制收发工作。最后,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利用专一的局域网(内网)做到和当地另外的电力监控系统的关系与连接。还可以利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完成不同层级之间在不同的地方对电力监督系统的相互联系。所用的电力监督系统和办公智能化系统还有其他信息系统互相之间在进行网络关联时,一定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与批准才可以,并且要使用相关的专一,有效的安全隔离设备。

2.2改革和创新网络安全技术

改革和创新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的系统安全隐患远远大于系统自身存在的错误与缺陷。把未经过扫描查杀病毒的优盘,软盘插入电脑中、不妥当,不合理的设置相关密码、把密码写在另外的地方或者存放在电脑文件中、没有定期的修改密码,在网络上下载一些不安全的文件、还有企业自身合法获得许可的用户进行非法的行为等等都会导致企业的信息网络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二,实时的监督网络端口和节点信息的走向,定期对企业的信息网络进行安全检查,信息日志的审核与统计,还有病毒的扫描排查工作,对很重要的数据要及时的备份保存,在整个网络领域创建一套正确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都有利于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转。第三,正确安全的设定和存储密码。密码的安全是网络安全中至关重要的。如果密码被破解或泄密将给非法用户有机可乘,进入相关系统。随着穷举软件的兴起,根密码的位数要在十位以上,普通用户的密码也要求在八位以上,并且有大小写字母和数字及其他符合穿插随机组成的设定规则。也要避免把自己的生日或者名字等比较容易破解的信息作为密码使用。

2.3更加先进的网络安全框架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在安全问题上有它自己的特点,遇到的安全威胁也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处理好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未来一定会使用更加优越有效的网络安全框架,密码算法,入侵检测系统(IDS)与病毒查杀软件和更加智能化的防火墙技术等,来保证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然而防护往往是先从自身被瓦解的,所以在这些技术方面的防护基础上,还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体系和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它们是保证系统信息安全的核心。

3结语

第7篇

光通信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

光通信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当属光纤通信技术了,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也是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代,从工作波长为0.85μm的多模光纤通信逐渐发展为工作波长为1.3μm的单模光纤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工作波长为1.55μm的光纤通信系统,这些年的进步很好的解决了光通信系统的色散问题。不仅如此在这些年光源也放上的很大的变化,发生了从发光二极管到半导体激光器的变化。半导体激光器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传输信息的效率,而且半导体激光器与二级发光体比较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光纤和光源的发展大大的缓解了信息衰减和色散的问题,加大了光纤的通信容量,提高了光纤通信的效率。另外在光网络协议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的技术种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图像、数据、语音等业务,目前的重点是宽带接入网建设。宽带接入包括光纤、无线、同轴电缆和xDSL这几种方式,这些主要是基于分组交换方式的接入,其中以光纤接入为主。光纤接入分为有源方式接入和无源方式接入两种,即利用SDH或PDH为传输通道和无源光网络方式,光纤的非线性问题随着光纤放大器的广泛应用而逐渐显现出来。光纤的非线性主要指四波混频效应、自相位调制效应、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受激喇曼效应、受激布里渊效应等。其中一些效应会使得系统的技术指标恶化,使得信号脉冲展宽、波型畸变、信号之间串扰。通过合理的使用某些非线性效应,我们可以研制出新型的光器件。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为了更好的建设下一代网络就必须得构建一个拥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而由于光缆高达20年的寿命以及过高的造价,光纤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构建必须具有前瞻性,应该结合设备和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设计。同时由于下一代电信网对容量的高要求以及频率的高宽度,这一代的光纤性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将被淘汰,那么开发新一代的光纤将势在必行。在G.652.A光纤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取得一定成果的G.652C/D光纤很好的解决了色散斜率的问题,减低系统成本,而且能实现更长距离和更大容量的传输。基于这些原因,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新一代光纤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2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前景

第8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心绞痛

Clinicalanalysisof180caseswithpostinfarctionalangina

YuQiu-Ying.DunhuaCityHospitalofJilinProvince,Jilin133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softhrombolytictherapyforpostinfarctionalangina.MethodsTheoccurrencestatusofanginapectorisof54case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treatedwithearlythrombolytictherapywascomparedwiththatof54caseswithoutthrombolytictherapy.ResultsTheoccurrencerateofanginapectoriswas35.2%inthrombolysisgroupand40.7%innon-thrombolysisgrouprespectively,andtherew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earlythrombolytictherapy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annotpreventtheoccurrenceofpostinfarctionalanginapectoris.

【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ction;thrombolysis;anginapectoris.

溶栓治疗是近20多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进展,90%的AMI患者都是冠状动脉血栓闭塞所致[1],故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早期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流并保持通畅;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心肌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长期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研究溶栓疗法对AMI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本文对2006年7月-2008年7月间,因AMI住院的溶栓和部分非溶栓患者试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溶栓组:2006年7月-2008年7月因AMI经早期溶栓治疗而资料完整者54例,胸痛及心电图(ECG)改变符合溶栓条件[2];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AMI患者54例,除未溶栓外其余治疗均相同。两组共108例,男74例,女34例;年龄36~86岁。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ECG、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确诊,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梗死部位分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1.2.1溶栓方法溶栓治疗开始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即抗血小板,使用尿激酶静脉用量以2.2万u/kg体重为宜,70kg体重者约150万u,150万u尿激酶+5%葡萄糖液100ml(或生理盐水100ml糖尿病患者)稀释后30min内滴入或静注50万u尿激酶+25%葡萄糖液20ml,静滴100万u尿激酶+5%葡萄糖液100ml,之后辅以抗凝血酶治疗(多用低分子肝素钠)。

1.2.2观察指标溶栓前均做18导联心电图,溶栓后2h内每30min内记录1次,后每2h记录1次直至溶栓后24h,以后每天复查;非溶栓者入院每6h1次,后每天复查,胸痛发作时随时复查。

1.2.3梗死后心绞痛判断标准胸痛一度缓解,ST-T段稳定或在恢复中,梗死后48h~1个月内又发生心绞痛伴ST-T呈进一步缺血改变,CK-MB、CK酶水平没有再次升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2结果

溶栓效果:溶栓组54例中有36例再通,18例未通,再通率66.7%,两组发生AMI后心绞痛比较:溶栓组发生AMI后心绞痛19例(35.2%),无心绞痛25例(64.8%);非溶栓组分别为22例(40.7%)和32例(5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已为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3,4],AMI早期静脉溶栓虽挽救了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减少了泵衰竭、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但溶栓后仍潜在再缺血、再闭塞的危险。分析原因如下:(1)AMI时血浆栓素A2(TXA2M)明显升高,前列腺素(PGI2)降低,TXA2/PGA2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血管再通时进一步激活栓塞血管区的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启动和扩大梗塞区血栓的再形成。许多研究证明,溶栓期间凝血几乎与纤溶过程并存,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增强动态平衡,因而直接影响了溶栓的效果,也是溶栓后再堵的原因[5]。(2)心肌缺血溶栓后,冠脉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减少,松弛血小板聚集的内皮依赖因子明显受损,从而易于形成新的血栓,导致溶栓后再缺血、再梗死。(3)管腔尚存在狭窄病变,Davide等[6]观察到链激酶溶栓成功后,54%发生再梗死,再梗死和病变管腔的大小有关。(4)溶栓治疗后作为心肌梗死的病原学基础-粥样斑块破裂持续存在。胶原纤维暴露,加之偏心性粥样斑块局部剪切的理化作用,均为血块再凝固的高危因素。(5)溶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仅使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逆转为缺血损伤心肌,以致缺血心肌数较非溶栓者更多,在氧供和氧耗上平衡稍一失调即可导致梗死后心绞痛。

Kickard等[7]发现,溶栓治疗可能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一个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无论采用何种药物溶栓,无论是否加用抗凝剂或血小板抑制性药物,仍有再缺血的危险。本文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为了长期保存溶栓后存活心肌,预防心肌梗死后再缺血,必须根据冠脉造影血管病变的情况,必要时进一步选择血运重建(PCI或CABG)策略。

【参考文献】

1邵耕.溶栓疗法冠状动脉开通的诊断问题.中国循环杂志,1997,12:1.

2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328.

3RewkovaOA.Thrombolytictherapyinacutemyocmyocardialin-fraction.Circulation,1998,99(4):15.

4HoffwasterHM,Sizabats,RastnerC,etal.Thrombolytictherapyinacutemyocardialinfraction.Circulatio,1998,98(23):23-27.

5RopiodHJ.Promotiomofthrombinactivitybysimultaneousthrombolytictherapywithoutsimultaneousanticoagulation.Lancet,1990,335:481.

第9篇

1.1信息集成化优势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集成化优势,缩短了办公作业的流程线路,各类业务均可在同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完成。例如:采购存储的过程,基本不会耗费过多的资源,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完成集成化管理,取缔办公企业运营中的冗余环节,有助于提高办公的经济效益。

1.2无纸办公的优势

无纸办公的含义比较多,是指信息化的办公方式,取消干扰办公发展的行为,除此以外,还能提高办公中的环保能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无纸办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必须减少办公中的资源浪费。

2.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实践应用

结合新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重点分析其在办公中的实践应用,表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2.1信息传输技术

办公通讯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增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传输压力。如果办公中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而信息传输技术就要符合此类系统的根本需求。例如:通讯软件BWN3.24F/D,其可实现传真及EDI,为办公通讯提供优质的支持,BWN3.24F/D可以在办公环境中直接打印传真文件,按照办公通讯录,依次发送传真文件,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EDI是一种远程通讯,其在办公信息中较为常见,办公人员通过远程操作,传送信息文件,促使办公信息具有交互的特点。

2.2无线网络技术

办公网络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构建无线办公系统,打破传统办公方式的限制,拓宽办公环境中的空间、时间。无线网络技术是办公网络的发展趋势,确保办公人员随时都能使用无线网络,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共享。无线网络技术改善了计算机系统在办公中的应用方式,推进网络化办公的发展,办公人员利用无线网络,辅助管理、操作等多项办公业务,保障了办公的时效性。

2.3办公智能化

办公智能化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办公中的两大主体,即:企业、用户,在供应和需求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状态,而办公智能化,能够协助办公企业,掌握用户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并记忆用户的需求,为办公企业提供全套的服务方案,促使办公企业能够明确用户的心理,提出对应的服务策略。例如:智能化的办公软件,借助计算机运营,软件内包含着各类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方需求。

2.4视频技术应用

视频技术是新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其在视频监控、视频会议中最为常见。办公环境呈现零散型的分布状态,办公中心为了保持业务同步,引进视频技术,提供远程交流的平台。视频技术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连接摄像头,构建综合的交流环境,也是现代办公环境中比较常用的一类通信方式。视频技术打破了传统会议的限制,缩小了办公交流的环境,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3.新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应用发展

新时期办公结构越来越复杂,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信息化是未来办公的发展趋势,办公环境中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需全面完善信息系统,合理分配其在办公中的应用,由此才能推进办公信息化的发展速度。(1)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办公软件的种类会逐渐增多,功能会逐步强化,采用多样化的软件,服务于办公环境,确保信息化办公能够以整体的形式存在,既可以满足办公的标准需求,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2)是办公信息系统的空间化发展,随着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兴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朝向大空间进展,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速度,积极提高办公信息系统的空间服务能力,适应办公环境的多变性。(3)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多模块应用,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我国办公环境中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部分办公环境中没有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或者仅仅体现在简单的表面办公,所以深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业务中的应用,推行多模块发展,明确办公业务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质需求,提出促进办公信息化发展的途径,进而推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