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4:09
导语:在幼儿园老师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引论(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
引论(引言):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本项研究的前人研究基础,及其深入研究方向、技术手段。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毕业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论文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涉及到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
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①……。(可根据具体学科要求而定)
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着作名录。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书名(或文章题目及报刊名)、版次(初版不注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序号使用[1],[2],[3]……。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示例:[序码]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1]张晓风。中国经济状况,北京:经济出版社,1983:3、论文的结构与行文(1)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论文的基本构成原则。
(2)论点:是作者对题纲研究后产生的见解、主张和思想。论点要有鲜明的立场和思想性,必须符合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一般要有一定的新意和针对性。
(3)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观点真实性的根据,为此,要求所用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用社会实践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语言类论文原则上要以原文的语料为论据。
(4)论证:是作者用证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求论证准确、适当,论文过程应有符合逻辑,科学、严密、有力、表述严谨,准确。
(5)毕业论文说明方法:应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可采用分类、举例、描写、比喻、对比数字数据等方法。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依据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幼儿园教学的质量慢慢开始关注,也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过渡工作尤其的重要,作为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和小学教育的启蒙环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国教育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形势下,教师需要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点,掌握好幼小过渡工作的火候,不仅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铺垫工作,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享受幼儿时期的快乐时光。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过渡;策略
幼小过渡问题是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三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儿童走出幼儿园、跨入小学校门,是其成长中的一次重要的“生态转变”,不仅意味着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而且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与环境,要适应新的同伴和教师及新的交往方式。
一、掌握好幼小教育有效过渡的依据
要想做好幼小教育过渡工作需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地找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解决幼小教育过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过渡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误区,认为提前让孩子接触英语、诗词、汉字、算数方面的知识能够缓解孩子进入小学的压力,在接受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有关的调查研究指出,孩子进入小学的主要难题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对知识面的掌握。儿童在刚进入小学时,在学习方法、交流方式、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学习环境等方面会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与自己之前所接触的事物存在明显的断层。幼小教育过渡工作需要从这几个着重点入手有针对性解决主要矛盾。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做事认真、不懂就问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慢慢接触小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树立幼儿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独立自主的意识。
二、把握好幼小教育有效过渡的尺度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过渡就是在为幼儿接受小学教育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拥有此年龄段本该有的幸福和快乐,使幼儿有足够的空间释放自己天真的本性。不少幼儿园没有掌握好幼小过渡的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片面性的教学行为,如,在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昀后一个学期,从作息时间、教学内容方面强制性执行小学的要求;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幼儿其他方面的成长;将小学的教学方式照搬到幼儿园中。幼儿园应该采取适合此年龄段幼儿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一些比较基本的知识,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快乐童年。幼小过渡不是生硬地照搬小学教学模式,而是适度地进行过渡,令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轻松地过渡到小学教学环境中,让幼儿在思想认识、交际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适应新的环境。
三、长期的养成教育应与关键期的入学教育相结合
幼小过渡工作,大班是关键,长期养成教育是铺垫。幼小过渡要从幼儿入园的那一刻开始,而到了大班要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要将此项工作有机地、自然地融入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中,而不能盲目地向小学靠拢。应将有关认识小学、体验小学生活、调整作息时间、知识准备等方面的内容放到大班来进行。例如,幼儿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幼儿逐步养成了独立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幼儿园可以尝试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值日生、小组长等,并通过游戏、设置情景让儿童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小班阶段,可以尝试让孩子回家把学过的儿歌朗诵给家长听。中班阶段,可以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老师交给的任务转达给家长。大班阶段,可以让幼儿回家自己创编故事由家长记录后带到幼儿园,或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大班是幼小过渡的关键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入小学学习的强烈愿望,帮助幼儿做好习惯、能力、知识与经验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如增加大班幼儿“入学预备期”评价项目,以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能力等要素为评价内容,让幼儿在评价中体验成长、成功的快乐;可以实施“走班制”教学,逐步扩大师往的范围,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另外,应注重科学调整大班幼儿的作息时间,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减缓幼小过渡坡度,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四、幼儿园与小学配合,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尚不够充分,存在重复教育或教育脱节的现象。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是幼小有效过渡的重要方法。幼儿园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熟悉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情况,使幼儿萌发入小学的愿望。幼儿园应该与小学建立互访课堂、互动教研的制度,促进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相互了解,使幼儿园的单向过渡变为幼儿园与小学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双向准备。在幼小过渡的过程中,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过渡观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小过渡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大班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请专家给家长介绍如何做好幼小过渡工作。教师要围绕幼儿园实施幼小过渡活动的内容,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邀请大班中做教师的家长现身说法,为家长答疑解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让家长能够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实现幼儿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过渡的有效性关系到社会对幼儿园教学的评估,以及幼儿园今后的发展,影响着今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一定要做好交流工作,关注幼小过渡工作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李玉杰,赵春颖,李桂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过渡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
本文是在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攻读硕士学位的三年时间里,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活跃的学术思想、执着的科研精神及高尚的做人原则,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所有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在此,学生谨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真诚地感谢**大学**教授。通过他们的精心指导与有益讨论,我在研究思想方法上得到了许多启发,并在研究工作中采用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与统计资料。
感谢**大学李**的支持与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使我完成论文。
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对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尽管与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相比,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仍要真诚地说声: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xx、xx、xxx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网络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网络知识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感谢xx同学在非常时期,我不能去实验室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指点我的学习。她可好了。她的qq号码是xxxxx56 大家要加他为好友呀。 她经常在,只不过隐身了,大家要和他说话,烦死她。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 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养我的黄土高原,感谢父老乡亲,感谢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喂大的父母。感谢我忘 不掉的甘甜的汾河水,感谢太原那清新的带有煤渣的空气。感谢我幼儿园给我擦pp的小王阿姨,感谢被我在小学被我用小刀割烂裙子的女生,如果当时没有这个经历的话我现在去经历就不好了吧。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感谢我的导师xxx 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白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米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d,e&f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h&i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三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老师、**老师、**老师、**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南京晓庄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系**主任、**书记、**老师、**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孩子知道的比你想象的要多
当我问一位小朋友“是更喜欢妈妈还是老师?”时,小朋友的回答是“老师。”,我接着追问“为什么更喜欢老师?”,小朋友的回答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她的回答是“因为老师可以教很多本领。”“那么本领是什么意思呢?”“本领就是教很多学习方面的东西。”。这位小朋友的反应着实让我很是惊讶,事实上后来的访谈中像这样的小朋友还很多,所以在和他们亲密接触后,你会觉得自己先前的关于小朋友的知识水平的推测是多么的幼稚。
孩子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很强
小朋友们刚午睡醒来,有的在吃玉米,有的是老师在帮着梳头,但不管他们在干什么,似乎每个小朋友的眼睛都时不时扫向我这样一位陌生的来客,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我随意跟一位小朋友交流起来。小朋友却对我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质疑,“你的问题都太简单,能不能问一些难一点的问题?”“你问我们这些问题干什么?是不是记在纸上然后贴到外面给别人看?”。因为我是采取纸上记录的方式,所以当我告诉一位小朋友对她的提问已经结束,并向她表示感谢时,她说,她还想让我问她问题,叫我把那张纸记满。于是按照小朋友的意思,我又附加地问了些问题。更让人觉得小朋友真是可爱之极的是,当我把一张纸都记满了时,她又提出要我把纸上的一些空白的地方都写满。面对这种情况,我只好委婉地对她说“小朋友!你很聪明了,我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你看!还有其他小朋友在等我提问呢!下面就让我来问问他们,好不好?”。小朋友很友好地答应了。等在后面的小朋友,我刚一招手就迫不及待地冲过来了。
小朋友都很真实
XX年实验幼儿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办园宗旨;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园办园理念;以尊重的教育,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主动的人格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教育理念。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各院系、各部处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幼儿园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一下汇报。
一、强化服务意识,优化保育质量,使家长放心,满意。
实验幼儿园为教科院的实验基地,同时肩负为师大教职工服务的双重任务,增强服务意识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 经常组织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学习有关幼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以最大的努力、最高的热情、最真诚的态度、最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投身于幼教工作中,为家长提供优质、全面、体贴的服务,使家长满意、放心。
2.为幼儿创设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设备条件。
3.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开展专家讲座,心理咨询,调查问卷等活动。
一年来,家长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对师大幼儿园的老师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尊重,家长们对老师的评价是:每天都在为孩子忙,在为孩子想,为了孩子的成长辛勤的奉献,教师们不辞辛苦,认真负责,素质高,有创新意识,所以师大幼儿园的老师孩子们喜欢,家长信赖。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1世纪的幼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通过不断学习与成长实现自身的可持性发展。
1. 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教师业务学习,业务考核,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 定期请专家讲课,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 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教师深造,凡是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教师毕业后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奖励。
4. 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凡是代表幼儿园在省、市、区做大型观摩活动及的教师,学期末都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
5. 拨出一定的教育经费派教师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天津等地参观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把学到的新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6. 作为教科院的实验基地,要求教师认真接待每一次实习,见习任务。为学生准备每一节活动,为学生写本科、研究生毕业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实践依据。
7. 教师重视赏识教育。教师可以托起一个孩子,也可以扼杀一个天才。要使儿童幸福健康地成长,教师们要学会赏识孩子,对孩子来说,赏识可以是教师一声亲切的问候,可能是一个赞许的目光……教师的赏识可以给孩子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让孩子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三、以科研促教学,促进幼儿发展。
1. 我园多年来坚持“科研促教学”,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其中经过三年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实验研究,总结出版了《幼儿园方案教学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一书。这个实验研究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凝聚了全体教师的心血。
2.幼儿双语教学实验成果显著。幼儿园现有21个班级,其中有8个外教班,13个内教班。我们幼儿园双语实验班的孩子经过三年的培养,不仅掌握了英语字母、单词,简单对话还能参加童话剧表演,大多数孩子都进了附小双语实验班。通过实验幼儿园的家长反馈的信息,英语学的最好的都是师大实验幼儿园双语实验班的孩子。
3.我园参与了教科院王小英老师的课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幼儿创造人格与创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确定以文学作品为依托,以表演游戏为主线,促进幼儿创造能力与创造人格的发展。在实验中我们的老师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教育科研方法,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改进。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倾听者。等待者,给予幼儿探索空间,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很多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4.吉林省举办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点园成果展在我园展出。我园的实验研究
总工会幼儿园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 · · · · · · ·
查看更多>>
成果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在展出期间我园教师做的观摩活动受到参观者的赞许。
5.在吉林省玩教具展览中我园有4件作品分别获一、二等奖,其中有两件作品被选送
到全国玩教具展览中获优秀奖(吉林省获6件作品奖,师大幼儿园占2件)。
6.在长春市11所示范园开放日活动中,我园教师做的四节教育活动分别获得好评。
7. 幼儿园教师写的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区刊物上发表,我们小朋友的美术作品
也分别获国家、省、市、区奖。
四、让幼儿在幼儿园渡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童年。
(一)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
XX年教育部针对北京、河南两地发生的两起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
各级各类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因为幼儿的生命安
全和健康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幼儿园对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管理
和责任,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督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
灾、触电碰伤、摔伤、烫伤、食物中毒、吞食异物及交通事故等,加强门卫工作,严格
把好门口关,把安全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在教学上增设对幼儿安全常识教育课程内
容,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躲避危险,不和生人走,切实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
(二)科学营养配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6岁幼儿,生长发育比较旺盛,制订符合幼儿营养摄取量的食谱,使幼儿获得合理的
必要的营养素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在制订食谱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营养充足的原则:营养来自于食物,按幼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选择食物。
2. 科学的平衡膳食的原则:平衡膳食能发挥各种食物的营养效能,提高生理价值和吸
收的利用率。首先要注意保证幼儿每日六大营养素按适当比例摄入,其次做到谷类,肉
类,蛋类,蔬菜、水果、豆制品、油类、食糖类等类食物比例配置得当。由于各类
食物的营养价值不相同,一日各餐的主副食品荤素、粗细搭配好。各种瓜果蔬菜轮换供
给。
3.考虑幼儿身心特点的原则。
为了满
足幼儿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不仅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还要考虑幼儿的
心理、生理特点。在制作膳食时,我们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及食物的外观形象,并
经常调换花色品种,做到粗粮细做,细粮巧做,以促进幼儿良好的食欲。
4.结合季节食物提供的原则。
一年四季的食品供应情况各有不同,制定食谱时做到食物新鲜,价格合理,选择季节性
的蔬果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新的一年实验幼儿园将更加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全校教职工服务,使家
长能安心工作,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把我园建设成为管理一流,
教学一流,服务一流,队伍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先进性、示范幼儿园而
努力奋斗。
南坪总工会幼儿园
XX年12月15日
[2] 总工会幼儿园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一、立足生源地师资需求,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1. 构建立足现实,超越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院校开展的公费师范生培养,其针对性较强,一般定位于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我院承担公费师范生培养的专业有两个,分别是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两个专业,负责为农村幼儿园和小学定向委托培养师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成功的关键,学校对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订。
(1)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时,认真调研生源地幼儿园师资需求实际,结合我院幼师培养的优良传统,对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掌握儿童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专业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并把培养规格定为: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学前教育理论的能力;具有组织高质量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对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观察能力;具有创设教育环境和拟定并实施教育方案的能力;具有创新幼教实践的能力。依据这一培养目标,确立学前教育专业的年级培养目标,并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体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文化素养类课程,这些课程侧重个人修养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注重培养健全人格;第二,整合综合艺术类课程,在缩短艺术类课程课时、部分弱化艺术技能标准的同时,注重对这类课程内容的整合,把艺术类课程的定位调整到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上;第三,分化和加强学前教育类课程,把以往枯燥乏味的教育类课程分化成若干课程目标更加明确、操作性更强、更能体现应用性特点的课程。如把原来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分化为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把学前心理学分化为心理学基础、幼儿学习与发展、儿童发展观察与评价等课程。
(2)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查,了解到湖南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结构性短缺问题,一些课改新设学科类师资和艺术、英语类师资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很难获得补充。二是农村小学面临着学校规模小、班额小、师资少,而年级与学科门类多,急需能从事多学科教学的师资。据此,学校将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够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围绕培养目标,对省教育厅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是进行课程门类和时量的调整。在开齐所有文化学科、教育理论学科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方向选修模块的课时,在全学时中的比例由2.8%增加到4.7%,并对每一个方向选修模块进行重新设计,细化课程门类,确保“一门教学专长”培养目标的落实。二是结合生源地师资结构性缺失的实际,重构选修模块。将原来的音乐、美术、英语、体育与计算机五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和美术合并为艺术模块,此外,为缓解小学科学教师严重匮乏的燃眉之急,增加了科学模块。同时,根据实际,引导2007级学生选择英语和音乐方向;对2008级学生,引导他们选择英语和计算机方向;对2009级学生,引导他们选择科学和体育方向。三是根据小学教师教育规律,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来说,初等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教育实习属同一概念,局限于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在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南省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方案(试行)》中,教育实习占全课时的比例增加到了16%左右,教育实习也由一次变为三次,即见习、小学教育心理调查、教育实习。但这些教育见习、实习是比较零乱、不成体系的。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校提出建立涵盖课堂内外,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从培养目标入手,层层建立专业能力子项,确立各能力子项的实践教学时间、场所、内容、考核等因素,并分成课内和课外两个层次,课内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学科考核时一并进行;课外的实践教学项目,由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专家考评小组,对各项能力进行统一的过关考核。
2. 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面,为了使该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在加强主干课程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完善课程门类,相继开发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多元智力理论、感觉统合训练、亲子教育、婴儿教育等特色课程。根据儿童发展的多学科特点,建设了20多门应用性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包括“幼儿园课程”“幼儿音乐教育”“幼儿舞蹈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双语教育”“幼儿综合艺术教育”“幼儿园教育技术”“漫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儿童发展与玩具”等。坚持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推进达标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三层次建设。学校已开设135门学前教育类专业课程,课程门类在全国学前师范院校中是最全的,并拥有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7门省级精品课程。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团队联合全国高校的优秀教师组织编写了80余本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材,近两年已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等出版。初等教育专业也建成12门达标课程,为全省统编的所有主干课程教材编辑了配套的习题集和相关课程资源。
3. 遵循学段和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教学和管理改革
根据初招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课程内容体系,对五年学程进行了“二、三分段”,即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阶段(前二年)和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阶段(后三年)。针对这一特点,学院设立了师范预科部,负责管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的第一、二级学生,在学工管理方面,与高中管理模式接轨,逐渐过渡到大学管理模式;在课程教学管理方面,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不强调大学教学模式,而以小步幅、高时频的教学模式逐渐推进。教学时,要求文化知识体系性强,环环相扣,强调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一般不容许教学有很大的跳跃性和伸缩性,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三笔字”、普通话、各类艺体课程的授课,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对教师教学的考评也注重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挂钩。第三年,学生接受学校组织的中期检测,检测合格的学生,分别转到学前教育系和初等教育系学习,学工管理模式完全与高校管理接轨,课堂教学也明确要求采用大学模式,强调教学的大步幅、低时频,并且具有跳跃性和伸缩性。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强调以课题为单位进行,以专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专业能力的应用性学习。对教师教学的考评也注重以学生的满意度和学生能力获得为主要依据。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学院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五年制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
4. 开展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学院开展了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学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分为艺术技能、运动技能、设计技能、教育技能、沟通技能、科研能力等几大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应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学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分为课程教学、模拟训练、幼儿园实践、课外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科研训练六大模块。三是“接触―介入―研究―应用”四步递进的全学程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第一步,专业接触。通过专业介绍、带学生观察了解幼儿,引导学生感知专业,形成初步的专业态度和情感。第二步,专业介入。通过多途径的专业介入,使学生全方位了解本专业特点,学习本专业基本技能,形成专业认同。第三步,专业研究。除开展学前儿童心理调查和幼儿园教育调查外,二年级起,学生分成幼儿数学、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研究小组,每组一位指导教师,每周下园1天,从事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三年级上学期写作毕业论文。第四步,专业应用。除保育实习、一日生活与游戏实习、教育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创新性实习等传统实习项目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除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教育实习见习之外,2012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包括健康教育实验室、语言教育实验室、科学教育实验室、音乐教育实验室、美术教育实验室、建构游戏实验室、角色游戏实验室、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验室、陶艺教育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儿童心理测评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16间,建立起了涵盖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体系,并编写了与之配套的《儿童心理实验指导手册》《幼儿教育实验指导手册》。
5. 开展过程性教学评价改革
“过程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为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以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为了激励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开展教学评价改革,具体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五年学程,两次阶段检测。两次阶段检测中的第一次是指前二年学程结束时,对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基础文化课进行中期检测,并纳入学籍管理范畴;第二次是指在五年学程结束时,通过毕业论文和教育实习,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综合检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范畴。第二,每学期均设置文化知识考核和技能过关考核。这是常规性的,涵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学期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文化知识考核纳入学院考试管理,技能过关考核由系部组织实施,每一门课程结业,课程内所包含的显性技能必须通过课程组代表系部组织的过关检测,毕业时,如果学生所持的职业技能过关手册中有项目没有过关,须补考过关后方可领取毕业证。第三,平时考核成绩必须占学期考核成绩的30%。在学期考核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平时作业,进行辅导和评价,前二年的学习中,每个单元必须进行单元测验,这些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汇总后,占期评成绩的30%。
二、顶层设计与课程教学并重,改革成效显著
近几年,我院在公费定向学前师资和小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发挥百年师范优势,立足现实,超越传统,精心进行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加强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各类保障性制度
比如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大纲》《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教育实习手册》《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大纲》《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教育实习手册》《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实践教学体系》。
2. 建立了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资源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建设了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初等教育专业也建成了12门达标课程。承担公费定向培养任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均建设了相关课程资源,并上传至学校网络课程平台供全体教师共享,课程资源建设基本满足公费定向培养的要求。
3. 根据需要,梳理、编写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部分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根据专业实际需要组织省内外的专家教师编辑出版了一套系统教材,涵盖整个课程体系中80本教材,并推广到其他兄弟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由省教育厅统筹,组织省内专家学者,编写了专门针对五年制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系列教材,本校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组织编写了《语文》《应用文写作》《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实用教程》《阅读与写作》《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等教材,并出版发行。此外,还为“数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编写了配套的习题集和相应的课程资源。
4. 公费定向师范生能力素质成绩喜人
一是职业技能过关率高。以初等教育专业2007级为例,12项教师职业技能中8项一次性过关率达85%以上,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过关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教育实践表现优秀。学院认真组织教育见习与实习,实习园所和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合格率达96%,优秀率达到86%。各实习园所和学校领导对我院的实习生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另外,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研修项目结合,将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派往需置换的园所进行顶岗实习,既填补了幼儿园教师脱产研修出现的岗位空缺,又给毕业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在实习中,免费师范生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职业能力素养受到园所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是本科自考参考率、过关率高。早几年,学院与湖南师大成教办联系,建立了本科自考辅导点。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参考率达98.71%,过关率达95%,也就是说95%的公费定向师范生能在毕业时拿到全日制专科文凭和自考本科文凭。学校升本后,学前教育专业也开始自主举办本科自考,公费定向师范生结合专科学程开展自考学科的修习,参考积极性更高,通过自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边实践边提高,积累人才培养经验
在近几年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在发扬师范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因循守旧,超越传统,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必须制定立足生源地师资需求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公费定向教师培养工作意味着由政府出资,为特定地区即生源地地区定向培养教师,其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立足生源地师资需求。近几年的公费定向教师培养工作实际也证明,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生源地师资的实际需求,培养的人才就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立足于生源地师资需求。
第二,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必须招收优质生源。在培养工作中,学校也招收了少量自费非定向生源,相对公费定向来说,这些学生入校门槛相对较低,学习能力、毕业时的职业素养整体来说也比较低。在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公费定向培养的师资敬业精神、能力水平较高,社会反响好。结果证明,湖南省开展的基于优质生源的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计划是成功的,促进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关键之处是公费定向机制为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
第三,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必须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公费定向师范生前途已定,部分学生动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一方面,进行过程性教学评价改革,各类考核对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进行全学程、全方位覆盖,使学生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学习都有相应的目标定位,并能受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本科自考,自考的压力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自己,同时,不断的考试通过,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写作 教学探讨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写小说,但一定要能写工作与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
又扎实不可。”作为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任的高职教育,将应用写作作为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来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碰到许多问题。现将自己应用写作教学的意见陈述如下,以期共同探讨。
一、高质量的 应用写作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重要环节
目前,众多的应用写作教材为高职院校的选择提供了方便,但现行的应用写作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以及例文陈旧脱离实际等等,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的需要,同时也拉远了学
生与应用写作的距离,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材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编订一本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应用写作教材。概论部分不能简单套用普通写作的内容,既要考虑特殊,要从应用写作的实际出发,体现出应用写作的个性。在文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面的覆盖,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具有选择的余地,同时又要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保证并突出重要的且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如:简历、求职信、竞聘演讲稿、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应加大对文种具体写作技巧的讲述,减少纯理论知识的阐述。
应用写作中有许多文体都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和程式化的特点,因此例文的对照使用对应用写作教学十分重要。没有合适的例文,讲应用写作就是空对空。应该编写《应用文写作例文选》作为配套教材,精选一些时代感强、体式规范、内容贴近生活的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和讨论使用。教师由于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的限制,选择例文具有客观上的困难。如果有一套权威的理想的例文选,就会为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此外,一定量的训练题,对于应用写作教学也十分重要,可组织编写与教材配套的《作业训练手册》。作业训练题既有知识性的,也有训练动手能力的;既有针对单一文种的,也有综合性的。特别要突出动手能力训练题型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相应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写作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很多内容教材写得很清楚,学生也完全能够看得懂,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板书、讲解,学生就缺乏兴趣,滋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很差。应用写作教材的各个知识点有些需要讲、需要指点,但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不能简单重复教材。应用写作最具操作性、实践性。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动脑筋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气氛和效果就会大为改观。对于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也可以采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开展互评的办法,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求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老师的课堂讲授每节不得超过二分之一,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把学生切实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去。这样做,不是降低了对老师的要求,相反老师必须吃透教材,熟悉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具有居高临下和灵活变通的能力,才能使教学生动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调、讲究实效而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开发课外实训基地,寻求多样化的教学途径
应用写作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途径必须改变,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教学空间。把应用写作教学局限于小课堂,效果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不足是广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全过程。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拓展:
第一、吧应用写作教学与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社交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比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指导学生写实训报告、求职信、申请书、建议书、学习计划、个人总结、毕业论文等等。这些文体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结合比较紧密,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比较欢迎,也容易得到锻炼。
第二、把应用写作活动班级化、学校化。具体说,就是把应用写作融入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之中。比如,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黑板报设计比赛等活动中,指导学生创立青苹文学社,出版《儒商报》,指导学生写稿、改稿、编辑、制版,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不少学生在毕业求职时都发挥了其优势。
第三、应用写作教学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应用写作的质量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为此,高职院校应改变观念,不再将实际接触社会的时间放在毕业实习,而是要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开发长期的课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边学边用,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在讲授市场调查时,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派学生为企业做市场调查,从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到写出调查报告都由学生分组完成。模具专业到企业实习后,结合实际写出实习报告。幼师专业到幼儿园实习,制定幼儿园授课计划,设计幼儿活动方案等活动,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技能,并在工作中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只有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开拓一遍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洪威雷《应用写作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J】应用写作2007(1)
关键词:幼儿教育;办学形式;理念;合作;师资培训
加拿大是一个人口仅三千五百多万但拥有全球第二大国土面积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英联邦国家[1-2],根据每日财经网的报道,2016年全球大学前40位的排名中加拿大有三所大学榜上有名[3]。而其基础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已形成较为规范的运作模式,提倡多元文化,尊重儿童的家庭背景与学习方式、注重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其软实力,构建高质量的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已经成为加拿大的一贯国策[4],因此,其经验值得探讨借鉴。
一、加拿大幼儿教育的主要特色
加拿大共有10个省和3个专属领地,各省或专属领地在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上略有不同,一般儿童从5或6岁开始进入教育系统直至16到18岁[5]。加拿大国家儿童早期教育(EarlyChildhoodEducation)的覆盖面较广,包括0-12岁的儿童,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总体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办学形式体现多元文化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根据加拿大官方的统计数据,从2006年到2015年十年间,每年仅获得永久居民的移民人口数从24万到28万不等,占到总人口数的7-8%,其中9岁以下儿童占移民人口的3%左右[6]。为保证这些不同族裔的儿童更好地适应移居国的环境,同时,保持自身的文化传承,政府支持开办不同种类的儿童保育中心,除原有的儿童保育中心(ChildCareCentre),如持照儿童保育、持照家庭保育以及普通家庭保育外,提倡多元文化,如,专为新移民开设的语言学习儿童保育中心、法语儿童保育中心、中文儿童保育中心、原住民儿童保育中心等都非常普遍[7]。以安大略省为例,多伦多公立学校委员会和凯斯林学校委员会是多伦多最大的两个学校委员会,均提供国际语言班,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广东话、印度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50种语言[8]。目前,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有儿童保育中心和设在小学的幼儿园班(Kindergarten),隶属于省教育厅,学生除学习规定的课程外,可参加各种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如,中文课后班。儿童保育中心相当于我国的幼儿园,从2010年开始,主要接收4岁以下的儿童,按年龄段可划分为:婴儿班(Infant,18个月以下)、小班(Tod-dler,19个月-30个月)和学前班(Preschooler,31个月-48个月),从2014年9月开始,全安省已实现了具有给全部4-5岁儿童提供全天候幼儿园班的能力[9],因此,4岁以上儿童均可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并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个省份实行了此项计划[10]。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保育中心,教师的配备均尽量考虑种族的多样化。此外,在儿童保育中心和小学大都设有专门为学龄及幼儿园儿童开设的课后班(AfterSchoolPro-gramme),也叫学龄儿童托管教育(School-AgeChildCare),开展课外课程及活动,由有资质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EarlyChildhoodEducator,ECE)承担,并开展带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活动;特殊教育(SupportforChildrenwithSpecialNeeds)也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项目,有需求的家庭可申请参加免费的相关课程[6]。这些均满足了不同族裔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俄国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指出,人类社会和心理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儿童和成人的互动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同时,社会经验对认知的发展亦极其重要,给儿童教授某一概念时必须理解“最近发展区(ZPD)”,即儿童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是要通过成人的帮助或者与有更多能力的同伴的合作来实现的,并且与儿童已经获得的并能独立完成的经验相匹配等等[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将儿童的学习归结为对外部世界的建构与同化[12],也是对儿童学习和行为发展的重要诠释;神经科学与儿童发展的理论认为,早期经验的质量影响随后大脑的功能,情感和身体健康、社会技能和认知,包括早期就显露端倪的语言能力都是对未来学校生涯、工作和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支持性的相互关系和正向的学习经验开始于幼儿的家庭但也可以由一系列的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来获得,比如幼儿园,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13]。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是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加国幼儿教育的基础,其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合作和师资等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
加国拟打造积极的、高质量的、便利的、整合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所以,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幼儿教育的主流[14],除了幼儿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以外,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对儿童保育中心进行检查,以提高办学条件和软实力。在加国的大部分儿童保育中心里,基于线索(cu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逐渐替代了基于主题(them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基于线索的教学计划,即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而制定的[15]。教师在儿童的游戏或生活的任何环节中发现儿童的兴趣点,根据该兴趣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但不限于这五个方面的各种游戏活动,有的甚至发展为与社区或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的活动,如,邀请专业人员进园讲座、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老人院及公共服务机构等等[14—15],儿童从中学到的知识不仅限于老师的讲授和指导,而且有丰富的亲身体验。以加国的YMCA①儿童保育中心为例,幼儿教师每天都要对班上的儿童进行观察记录,写出观察日记,每周的教学计划都出自于此。在YMCA,所有年龄段的教学大纲都是基于对儿童的观察、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水平来制定教学大纲的,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指导、互动、参与、帮助等原则,同时,鼓励儿童自主游戏,只有在需要帮助时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激发创造性,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勇于提问,充分体现了尊重儿童,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思想[15]。2.健全的法律与政府监管尽管加国的幼儿教育的办学形式与资金来源是多样的,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10],各省和专属领地有自己的法律规定,但幼教行业秩序井然。《全日制幼儿园法案》(DNA,DayNurseriesAct)于1946年制定,1983年重新审定,为幼儿园提供了确保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依据[16]。为适应时代的发展,2015年8月31日出台的《儿童保育与早期教育法案》(ChildCareandEarlyYearsAct)取代了《全日制幼儿园法案》,为加国赶超世界幼教先进水平提供了纲领性的保障[7]。法案中对开业、从业、监管、雇佣、教学计划的制定、个人隐私的保护、各级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利都有着详细的规定[7],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加国这个法律体制相当完备和健全的国家,保育中心拥有完备的各种行为规范文件,其规定非常细腻和人性化,在授予执照时这些文件必须具备,比如:火警、过敏、儿童虐待、家长投诉、老师的无犯罪记录和免疫记录、如何给孩子喂药和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还对园址和食宿、设备和家具、操场、各种工作记录、员工与儿童的比例、营养、教学活动、健康和医疗的监管均有具体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加国对儿童的安全非常重视,对虐待儿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举报体系,规定“任何人只要怀疑有人虐童的可能,必须立即报告给儿童保护机构”[17],电话和有关网站也非常容易接入,同时,在《儿童与家庭服务法案》(ChildandFamilyServiceAct)中对儿童的保护、权力等细节问题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定[18]。2007年,加国安大略省政府创建了幼儿教育学院(CollegeofEarlyChildhoodEduca-tor),旨在规范幼儿教育行业,监管公众注册,推动建立入行的标准、发展专业的道德准则和从业人员的行业标准[19]。以上这些法律法规为保证加国儿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提倡合作
与不同团体的合作是加国教育界的又一大亮点,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没有合作就无从和谐相处,更谈不上发展。在保育中心,各种方法提供给家长以保持员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比如,形式多样的纸质及网络版的简报、公告,定期的家长会议,家长委员会会议,多方参加的社区活动等,这些活动有些是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参加的,有些是家长参加的,旨在加强合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以满足多元文化下的孩子和家长的需要。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家庭更是如此,政府除了资助这些儿童的教育费用外,还开办家长学校,打造包容的教学计划。此外,在政府的网站中用规范的、活泼多样的形式提供民众很多机会参与幼教事务,政府还将颁发执照的幼儿保育中心的详细情况包括服务质量等评比或检查结果在网站上公布,一方面,帮助家长选择,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儿童保育中心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了该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更体现了这个国家重视合作、打造和谐的发展空间的思路[20]。
4.师资培养
加国的幼教队伍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从幼教助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哲学博士,各种层次的人才都有,而且学习方式灵活,全职兼职均可,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均要求获得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注册证书(RegisteredEarlyChildhoodEducator,RECE)。从加国的职前教育上看,人才培养注重身体、心理、灵魂和情感的全人教育,强调教师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素质教育[21];安大略省设有幼教专业的大学课程中很少出现技能方面的课程,艺术类的课程也是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而开设的[21—23];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无论何种层次的教育,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幼教机构进行不间断的实习,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学时数,实习期间要求写出深刻的实结、体会和实习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收获,定期上交教师检查,毕业论文与前期实习密切相关[22-24]。对于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接收具有2年大专文凭的幼儿教师继续深造,以获得本科文凭,比如,约克大学、布鲁克大学等。个别学校既接收高中和没有基础的学生直接进入幼儿教育的4年制本科课程的学习,也接收大专毕业的学生继续深造。下面是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专业4年制本科课程的设置一览表[25](见表1)。从职后教育上看,幼儿教育学院负责颁发审核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并发给证书,每年重审一次,从2015年开始,还进行网上继续教育,规定只有修完继续教育课程/讲座的幼教教师才能继续享有幼儿教师的称谓并可从业[19]。按照新的法律规定,以安省为例,监管的儿童保育中心均要求具有注册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在幼儿园,每班要求一位有小学教师证的老师和一名大专以上的注册幼儿教师[7],许多幼教机构还要求或鼓励没有拿到大专文凭的从业人员在职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大专或以上文凭。
二、加拿大幼儿教育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38-03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的背景
国家与政府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强调把信息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师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政府不断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名额剧增,许多幼儿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在政府指导下的急速扩张,出现了分散多校区、招生规模扩大而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办学成本高而收费低、培养培训任务繁重而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在扩张的同时,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落实则需要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寻找一条破解诸多难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信息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有待于学界加强研究与探索。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的指导原则
(一)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有教学模式改革的论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应积极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事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正式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50%,企业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专任教师每两年下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是不可能达到此要求,不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比较难以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破解的唯一方式就是信息化。
(三)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改革的突破点。信息化模式的改革不是凭空的,必须要有所依托,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支持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校园网,是改革必经之路,是改革的突破点。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措施
(一)建构空中教室,共享优质资源。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实现职前与职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做好、做实“2+1”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期工作,提高办学效率,可以较好地解决前面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1.打破常规见习模式,提供远程见习渠道。“2+1”教学模式改革中,前2年的教育见习,通常是采用集中式见习1~2周,由于跨地区办学,运营成本高。通过建立空中教室,实现试验点场景现场直播,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实时连线试验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建构的空中教室,可以免去两地来回迁徙之苦,提供更多的远程见习机会,见习的时间可以大大地超过2周,从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与经验。
2.提高教学效度,加强见习共性问题集中性指导。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加上见习指导任务,以致教师的工作强度相当大的现状,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强度,把远程见习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远程见习、教学观摩等方式,发现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可以灵活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指导效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职前职后资源设备共享。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除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建构空中教室不仅可以让全日制学生获益,同样也可以让参加职后教育的学员受益,而这些设备与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地共享,有效利用校内各方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资源设备充分共享。
4.拓展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来回两地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幼儿园等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而空中教室的建立,提供了远程观摩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教研资源,组织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研究一线的教学,保持良好的教研氛围,对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可以利用高清录播设备,进行录制收藏到特色课程资源库,以备日后反复观摩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善用微格教室,提升师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微格教室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加强微格教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微格教室来提升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
1.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2+1”教学模式中的“2”,是在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微格教室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片断的分析,如语言、表情、动作、演示、提问等教学技能,训练学生的导入、强化、组织、试误及结束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2.促进微型教学常规化,提升师生评价水平。信息化模式的改革,需要时间来推进,利用微格教室可以有效地促进微型教学的常规化。在微格教室中,教师借助摄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每一组学生的训练状况,学生在模拟教学训练后,通过及时重播录像,也可了解自己训练的情况。在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具有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角色扮演者通过重播自己训练的录像,肯定成绩,分析问题,进行自我纠正和评价;也可以是同组训练的“学生”角色扮演者通过听课、一起观看重播录像,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此外,指导老师也要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些评价方式,对于帮助“教师”角色扮演者提高教学技能是及时有效的。有效的多种评价方式可以真实地反馈信息,客观、全面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师生的评价水平。
3.以较少的教学实施,传授较多的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时间短、人员少、速度快。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作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经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得受训者教育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巧。
4.实施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异时点播教学或同步教学。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利用微格教室,可以对优秀教师、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程进行转播或实况录像,供其他师生观摩、学习。学校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做报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卫星电视网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同步实况转播,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利用信息化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对优秀资源可实现异时、异地点播教学。
(三)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2+1”教学模式改革中的“1”即最后一年是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育实战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择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作为示范点,包括四种类型:亲子园示范点、幼教特色示范点、区内优质园示范点、区外先进地区优质园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信息化改革具体表现在:
1.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岗前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或进入幼儿园实习初期,应对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各实习点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阅读岗前技能训练方案,了解训练项目内容、训练要求、实训地点和时间进度安排、分组与指导教师安排、过程考核模式、经费预算等,逐项完成训练任务,并通过训练日志汇报实训过程,以便学校对训练过程的了解、检查、调整,做好质量监控。
2.实训过程管理信息化。实习过程包括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集中实习是指学生到学校统一安排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39页)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的具有就业倾向的实习。实习过程包括在工作岗位观摩、见习、岗位实践、完成实习任务或项目、总结反思、能力提升等。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指导到位、系部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到位、学校对实习工作的监控到位,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效率,保证实习工作的质量。
例如,在实习准备阶段,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帮助学生阅读《毕业实习任务书》,了解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和地点、实习步骤与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管理办法、成绩考核办法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每日(或每周)实习日志和教师指导日志,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系部、专业带头人可与实习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实习生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实习生与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实习生互相之间的信息沟通;帮助学校、系部对实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等;在实习的总结阶段,通过管理软件,开展多方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检测实习效果,以便进一步开展团队交流、技能比赛或专业技能展演等,展示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学生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接受老师指导,进行选题调整、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作品修改、成绩评定等。
4.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管理信息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信息跟踪,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此外,信息化模式改革还包括校内课务管理信息化、学籍管理信息化、师资管理信息化和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通过管理软件模块和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师、教学场地与教学时间等,以解决学校多校区、系部多级管理状况下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质量监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8)
[2]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唐林兰.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史丽君.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0(12)
[5]米庆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6]张宏星. 网络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12)
论文关键词:综合;师范教育;师范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封闭师范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一些师范院校与其他院校联合办学,向综合院校发展;而一些综合院校介入教师教育,开始成立并发展教育学院。这不仅顺应了时代要求,更能推动地方教育的发展。地方综合院校承办教师教育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学术氛围强、能综合利用学校的学科交叉优势,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师范”二字,通过跨学科的系统学习,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等。但是实际上这与当初设计的目标有所偏差,从目前地方综合院校承办的教师教育情况来看,目前对地方综合院校最大的诟病就在于:综合院校的师范生技能素养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地方实际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综合院校在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师范学院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提升”,另一方面又忽略了实践环节的安排与训练,使得学生在“师范性”上明显劣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因此,在保留“学术性”的前提下如何加强地方综合院校学生“师范性”,从专业化的角度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从业能力和水平是值得研究人员深思的。
二、对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专业学生课程体系的分析
本研究所引证的一所地方综合院校H校,其下设的教师教育学院为该地区13个县市的各级学校培养教师,毕业生服务面向是该地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可以这样说,H高校教育专业的学生质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以H校教师教育学院的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过程作为提升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专业“师范性”能力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1.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范例
H校注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善,因而对于课程方案的修订比较审慎,本文基于H校2011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提供的课程体系,同时参考结合H校2008~2010年的课程方案进行说明。
在培养目标上,要培养具备较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具备从事该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胜任教学工作,能够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师资。
H校教师教育课程被分为通识课程、教育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三类。通识课程是指政治思想品德类、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等通用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学生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理解;教育学科平台课程是指教育理论所构成的课程,它是为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巧等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是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施教、怎样育人的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是一些由抽象程度较高的专业性学科知识构成的课程,它是教师教育的学生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教的内容,包含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占56个学分,学科平台课程占40个学分,专业课占64个学分。师范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课程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伴随理论课程的开设同步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军训十天,集中安排在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时进行;社会实践安排在暑假期间完成;教育见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要求学生到实践基地学校听课;教育实习5周,在第七个学期集中进行;毕业论文在七、八学期进行。
2.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对“师范性”的误解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对于“师范性”师生群体中存在着两种误解:
一是认为“师范性”就等于师范技能。基于此,认为要提升师范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师范技能训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并专门制订师范技能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但是问题在于,一味强调技能使得教师的创新力、探究力失去了发展的根基和土壤,长此以往,教师在专业发展将出现难以克服的发展瓶颈。
二是认为“师范性”与“学术性”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体现在课程上要么偏重于纯理论课程,要么偏重于纯实践课程。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多数教师感觉力不从心。
实际上,“师范性”不仅仅是要关注教师的技能素养,比如教学技能的提升,还要关注教师师范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比如师德、师风的建设以及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的系统学习。
3.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在提升“师范性”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H校的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从中可以看出地方综合院校是非常重视师范性的培养和训练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实践性不足。“教师教育类课程是指培养一个教师所需要的品德教育、知识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实践内容的总和。”[1]每一门教师教育类的课程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有不同的功能,要养成教师全面的职业素养就要有齐全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
从上面课程设置来看,H校的课程设置是合理的,而且还设置了理论加实践的模式,但是相比之下会发现真正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少。在教育必修课程中实践课程总的只占10个学分,相比于教育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较少。例如三笔字、教师口语、教师教学技能训练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学生只有较少的实践机会,又如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H校却没有安排实践课。
(2)“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可操作性不强。H校比较注重学科专业课,学科专业课在四年的学习中比重较大,这样一种课程形式就增加了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又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实践”模式初衷是充分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教师本身很少去中小学或幼儿园体验,缺乏经验。此外,高校教师更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理论+实践”的模式,一部分教师感觉不知如何开展,学生没有得到实际的训练,不能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学科教学技能课程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3)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且过于集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最好桥梁。教育见习与实习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岗位适应的快慢,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H校的课程体系中,教育实习的时间只有六周,时间较短,实习学生难以有更多的体验、感悟,也无法和之前大一、大二的理论课程挂钩,更谈不上反馈、矫正、升华、内化。教育实习是集中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学生到实习学校先要见习一周,对学校环境进行了解,第二周尝试上讲台讲课,第三、四周从事班主任工作,并策划一次班队活动。这样的实习安排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学生集中于某段时间体会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但是从最后实习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每项内容训练的时间较短,而且也会出现实习学校不相信实习生的原因,使得学生很少有走上讲台亲身实践的机会,并未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三、提升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性”技能的对策
1.建立切实可行的全程实践制度
目前对于全程实践模式的明确定义以及如何开展并没有明确,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目前很多高校都实行学分制,学生自由选课(时间段、任课老师都是可以选择的),这给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缺陷在于学生的时间被分割得比较零散,很难将大部分学生集中于某段时间见习或者实习,每次见习和实习都面临着调停课,涉及的老师和课程比较多。据于此,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全程实践制度,在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每个学期的见习、实习时间,形成制度,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全程实践方案做好相关准备,而实践基地也可根据方案制订出相应的措施。
2.明确课程中实践部分的操作性
目前很多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课程都是“理论+实践”型课程,并且制订了明确的教学大纲,要求理论和实践各自应达到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课程的实践部分不好把握。原因主要有:一是受班级授课制影响,个体学生实践部分对应的课时较少;二是授课本身缺乏在中小学校工作的实际经验;三是对于实践部分没有特定的考核制度。因此课程的实践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明确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明确实践教学部分考核方法与制度;再次要提高实践部分对应的课时;最后要提高学生在实践部分的学习参与度。
3.师范专业教师应经常到中小学进行体验式学习
地方综合性院校要举办教师教育,提升学生的师范能力,与中小学合作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教师仍觉得缺乏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要改变这一现状,地方综合性高校应作出明确规定,教授师范类课程的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应到中小学体验式学习几周,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课改动态以及基础教育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