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4:22
导语:在手术室护士护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一般资料从2014年1~3月接受手术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8岁。单肾结石21例,双肾结石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3例;在2014年4~6月29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岁。单肾结石24例,双肾结石3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干预下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探视患者查阅病历,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对手术的方式和疗效不太了解,思想上会有顾虑,持怀疑和恐惧的心理,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协助医生对患者解释手术的方法,微创手术的发展和优势,帮助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行俯卧位训练,告知术中注意事项,手术的关键在于穿刺定位,所以患者在此项操作中,避免活动、咳嗽,防止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
1.2.2术中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手术环境。调高手术室室内温度至适宜范围;术前用酒精纱垫擦拭物表,保证环境质量;术中用物准备到位,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性能、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配合准确及时迅速,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摆截石位,放置输尿管导管时,腿架放置合理,避免引起腓神经损伤或压迫腘窝。俯卧位时,注意胸腹部、膝关节、踝部垫软垫,使其处于功能位。铺巾后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粘贴普外科护皮膜(即3M术粘巾),范围大一点,最后在穿刺区贴脑科护皮膜,末端放入地面容器中。采用3M术粘巾覆盖术野皮肤,可减少皮肤散热同时防止弄湿手术巾和手术床,增加感染机会。灌洗液适当加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冲洗液的最合适的温度为37℃,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反应。蒋群研究发现低体温可减慢呼吸和心率,减少供氧量和可利用氧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最终器官供氧不足。PCNL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如何控制患者的体温降低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1.2.3术后护理术后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24h内,因此须要卧床休息,不能剧烈活动,利用身体自身的压力压迫术中穿刺点。妥善固定肾造瘘管,防止造瘘管脱落,避免牵拉、受压、扭曲、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液位置不得高于床平面,活动时不得高于造瘘口平面。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113.32±12.1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5.28±13.65)min。对照组发生术后出血并发症2例(7.6%),实验组未发生。实验组术前体温(36.4±0.3)℃,术后(36.5±0.2)℃;对照组术前(36.4±0.3)℃,术后(36.1±0.2)℃,术后对照组体温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紧张、恐惧等应激反应,患儿精神差且哭闹较多,可耐受手术。均在家长知情同意基础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1±1.4)岁;手术原发病类型:13例为消化系统手术,8例为呼吸系统手术,15例为泌尿系统手术,9例为骨折修复手术;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9±1.5)岁;手术原发病类型:12例为消化系统手术,9例为呼吸系统手术,16例为泌尿系统手术,8例为骨折修复手术;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为患儿进行访视,同时对患儿进行心理指导,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1.2.2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手术室整体护理,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①术前护理。术前1~3天,护理人员访视患儿,以亲切耐心的态度为患儿调节情绪,主动与患儿沟通,为患儿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增加与患儿间的关系,以此增强患儿的信任感,使患儿手术配合度得到提高。②术中护理。手术室巡回护士要一直将患儿送至手术室内,送入过程中,在接床、转运等步骤中,安抚患儿的情绪,鼓励和支持患儿。手术室护士要提前做好手术各项准备工作,术前放好垫和凝胶垫,为患儿摆放舒适的手术和姿势,可以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防止术前患儿因不舒适产生吵闹、抗拒手术等行为,患儿手术依从性较好,可以提高麻醉后成功率,减轻手术难度,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床单要注意保持整洁和干燥,以此提高患儿的舒适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后,避免患儿皮肤、肌肉等发生损伤,而且注意控制患儿身体减少暴露面积。如有需要,可以应用约束带,提前加好衬垫,控制适宜松紧的约束带,以此减轻患儿的痛苦。因患儿身体各系统均为发育阶段,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患儿因情绪过于紧张,手术室温度过低,术中一定要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注意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以此减轻手术风险。③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患儿送返病房,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同时为患儿家长讲解手术完成基本情况,以此减轻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手术时间及家长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以本院发放的调查问卷,以100分为满分,90~100分表示满意,80~89分表示满意,60~79分表示一般,59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及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2.22%(1/4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17.78%(8/45),(P<0.05)。
3讨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与传统手术室护理相比,整体护理将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内容结合在一起,为患儿提供系统的、连续的护理服务[3]。手术前后护理干预,可以为患儿提供不间断的护理措施,掌握患儿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可以有计划的为患儿进行护理调节,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手术室护理对患儿护理属于特殊护理,这是因为患儿发育不成熟,受年龄、器官发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手术过程中患儿代谢、解毒等会产生较多的变化,使手术护理难度加大,增加手术风险[4]。再加上患儿对疼痛的耐受较差,容易产生激动的情绪,手术配合性较差,这也是手术室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手术对患儿会造成创伤,术中应激反应会影响患儿预后,所以,要把整体护理应用于手术前后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要为患儿提供全面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手术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配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该相对常规护理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小儿手术室应用整体护理可以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间,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并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芬芳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贺媛安,夏丽红.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157.
[2]林玲.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情况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77-3578.
1.1教学内容(1)手术器械的认识。对于手术室使用的各种器械包、特殊器械等进行拍照,讲解手术开台前各种类型器械包的准备、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种血管夹、特殊缝线的规格及适应方法等进行讲解,并贯穿到实际应用中,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2)手术部位的解剖。利用图片及文字向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例如腹股沟管的解剖、甲状腺的解剖及子宫卵巢输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在手术之前对于手术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独立的完整中小型手术的上台配合[8-9]。(3)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手术正确的摆放、正规的手术配合示范等。除了进行多媒体教学及实际临床操作训练外,鼓励学生多观摩不同类型的手术过程,感受手术的氛围,多看多问,形成手术节奏感,与手术医生达成默契,在实践中学习并成长[10]。(4)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的学习。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深切认识到手术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并配合各种正、反面教材讲解使学生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时刻树立安全意识。(5)教学幻灯片的制作。制作精良的幻灯片,结合既往传统的带教经验,将首次进入手术室人员易犯的错误一一总结,并结合手术室护理学的发展进步,补充前沿教学内容。通常将手术室的布局、流程、人员着装的要求及无菌操作的内容等制作成实物与例图结合的幻灯片,对比进行讲解,利于学生的理解[12]。同时将无菌静脉输液术、导尿术及洗手方法,巡回护士的术前、术后工作等各项内容制作成视频内容,针对每堂课程的内容,于课程结束时进行播放及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形成整体的理论体系,使其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并掌握。
1.2教学计划统一制定教学进度一致的教育内容,进科第1周由总带教老师进行进科宣讲,熟悉手术室的布局,进入手术室的流程,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组实习老师带领观摩手术过程,学习洗手、导尿及输液等简单的操作,掌握无菌操作规范,学会管理无菌器械台;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台配合完成中小型手术;最后1日进行出科考试。
1.3教学评价出科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考试,各占50分,最后相加为总分。共分为优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同时学生无记名投票对带教老师进行打分,同样分为优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组学员经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后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比较。(1)采用两种教学方法比较护生出科前的考试成绩,多媒体教学法成绩优良人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98,P<0.05)。(2)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学法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7,x2=22.66;P<0.05)。
3结论
1.1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室拥有护理人员25名,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0.25±1.69)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护士12人。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护理团队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8.23±2.79)岁,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7.98±3.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麻醉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外科手术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将患者病情告知医生,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2.2护理团队管理
(1)成立手术室护理团队:将手术护理人员分为5组,每组5人,每组设组长1名,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者担任,组员4名。组长的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团队人员参与培训学习,开展相关新项目,并与各科室主任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将建议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科室主任反馈。(2)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护理团队根据手术室存在的问题将风险事件归纳为5类,包括医院感染隐患、差错事故、意外情况、岗位职责不明、护理记录不全、不准确不及时等。(3)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团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应了解及尊重患者需求,善于倾听患者建议,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同时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听取护理人员建议,积极为护理人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矛盾,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及平台,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创造性及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工作潜能。(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团队成员应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合作关系,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及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默契,营造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5)建立团队准则及规范:为确保良好的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团队准则,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3评价指标
(1)护理质量:实施护理管理团队前后由护理组长向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每项内容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理想。(2)护理满意度:实施前后向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设置25条问题,每条问题分为1~4分,≥90分为满意。(3)护理错差:由护理组长记录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团队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团队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差错率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配错药、文书归档错误、遵错医嘱、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手术患者230例,男138例,女92例。年龄24~73岁。手术种类:骨科79例,普外科64例,妇科42例,泌尿外科24例,胸外科21例。将其随机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基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1d对患者行身份、手术核对和术前宣教,简单介绍手术室及手术流程、术日晨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时间、麻醉配合注意事项、解释禁食、禁水目的,叮嘱其注意保暖,接患者到手术室并安置等待。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小组成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总结,对证据的真实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循证护理对策,将以下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选择为循证问题:(1)术前准备。(2)术中护理。(3)术后护理。见表1。
1.3评价指标
1.3.1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AS共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将其所得分数相加乘以1.25即得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
1.3.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维度。
1.3.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呕吐、误吸、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
1.3.4疼痛程度。参考多维白报测定法Mcgill疼痛调查表。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讨论
1.1一般资料回顾本院手术室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近两年来共发生护理纠纷事件82件。
1.2方法以统计表总结82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防范对策。
2结果
2.1手术室方面因素手术室器械和仪器管理不当,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手术室常引进新型器械和设备,而术前和术后仪器与器械摆放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保养工作也难以贯彻落实,致器械设备生锈、损坏等,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
2.2护理人员方面①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工作中粗心大意,未详细、准确、规范记录手术情况时有出现;使用药物、临时医嘱记录不全,给患者和医师带来问题;手术费用项目记录不全,使患者费用不明确,导致医患纠纷;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粗暴,导致患者疼痛;患者摆放不舒服,肢体局部受压太久引发压疮等。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未掌握和认真学习护理知识,术中未很好配合医师,不能够很好适应术中突发事故;或部分护理人员未熟悉掌握手术室仪器,术中操作仪器出现问题,延长手术时间,引发护理纠纷。③服务意识较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低,护理期间只局限于形式,多为表面文章,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家属沟通较少,术前访视过于简单,只是交代需准备事项,尚未详细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未有效安慰和支持患者;不能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④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护理人员行为举止不和善、语言不当、态度不友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情绪。部分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对农民、工人或经济较困难的患者,态度差、语言冷漠,诱发护理纠纷。⑤法律意识薄弱。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认为医疗纠纷多是医生方面导致,忽视患者权利,造成护理纠纷。
3讨论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器械管理制度、器械物品保养制度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以此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3.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维护医院正常权利。手术室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法规教育和操作训练,严格考核。及时纠正平时和常规护理中不合理操作,严格按照工作常规办事,以免差错事故造成各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3.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可靠的风险教育计划,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有效处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应急处理对策。
3.4增强护士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权利,掌握护理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责任从送入手术室到送出病房,根据手术依据逐项查对,了解患者术前情况及全身皮肤情况,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妥善保管手术器械、物品和标本,认真登记并查对。手术物品管理中,医生、护士责任缺一不可,做好手术物品管理工作。
3.5增强护理工作期间纠纷处理能力手术室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手术室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如处理一些较为特殊存在传染性手术,如艾滋病、HBsAg阳性患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准备充足,不可大意。若手术患者同一时期出现成批类似感染患者,手术室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以免操作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且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解决患者疑问,与患者和家属随时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3.6完善手术操作过程建立严格交接制度,详细交接记录,认真核查手术申请单,仔细对照病历,确定患者无误后送入手术;同时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术后要仔细检查器械物品,清点器械、纱布、线卷数目等,详细记录在手术清单上。接送患者时,保证接送车质量完好,准备车上备护栏、海绵垫、约束带等;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各项操作轻柔、快速、准确,以免给患者造成损害。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1例,女46例;年龄14岁~61岁,平均年龄(39.3±10.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2例,女55例;年龄16岁~63岁,平均年龄(41.8±9.4)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一般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是掌握手术的关键环节、特性等,再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前期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巡视病房,熟悉手术患者的病历信息等;另外,在术前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抱着真诚的态度以及关切的言语去面对每一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解决其心理问题,从而缓解手术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手术配合的依从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术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保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1.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对确保患者的手术质量非常关键,而且患者术中的心情以及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术中护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消除其心理压力。另外,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手术室医师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过程中有条不紊地提供相应的配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手术护理的质量,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1.2.3术后护理
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工作,不仅局限在术前护理和术中护理,同时还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很多时候患者手术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术后护理不完善而导致,由于患者并不清楚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或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为此,护理人员要将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在术后2d内要对患者进行监护工作,一方面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对患者家属的情绪做好安抚;另一方面对本次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查询和记录,并将其列入到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评分中。
1.3护理满意度评价
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以100分为准,8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60分~8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物理因素危害: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不仅需要脑力工作,也需要体力劳动;对于急诊手术而言,大多为突发事件,因此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规律性较差,同时手术时间一般较长,使得护理人员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进一步导致护理人员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保持颈曲前倾位站立,这也会导致颈椎增生性变化,引起颈椎病,同时还会增加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此外,其他的物理危险因素还包括紫外线、X线的辐射、噪音污染和电器的物理性伤害等[4],其中紫外线容易造成眼角膜损伤,从而引起角膜炎等眼部疾病;手术室的电锯、电钻、监护仪器设备等往往是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接受噪音刺激,可使得人的听觉、视觉、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从而出现神经衰落、消化系统紊乱、听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X线长期辐射具有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大,且具有致癌的危险;同时,电锯、电钻、手术刀等器械都较为锋利,再加上手术工作较快的节奏,往往会发生割伤、刺伤等物理性伤害。
1.2生物危险因素:对于物理性伤害的发生,其危害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刺伤或割伤,由于手术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大都需要接触患者并长期暴露于手术室环境,多会增加接触血液致病菌的感染几率,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等,目前,这类伤害是职业危害中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在出现刺伤时,仅仅只需要4μ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即可导致受伤者感染HBV[5]。
1.3化学危险因素:由于手术需要无菌环境,往往环境较为封闭,而手术过程中又需要大量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由于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挥发,使得因手术室环境中存在浓度相对较高的麻醉废气和化学试剂。现有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挥发性的物会损害人体的生殖系统,使护理人员易发流产、胎儿畸形甚至出现不孕不育。同时,化学消毒剂的存在,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臭氧等等以及因电锯、电钻等器械使用时生成的焦烟,对于人体皮肤、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等具有刺激作用,长时间会导致鼻咽炎、结膜炎以及皮肤疾病等,甚至致癌[6]。此外,某些肿瘤患者治疗时采用的相关化疗药物,也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影响,引起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护理职业危害的防护
2.1心理因素的防护[7]: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医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护理资源,从而使护理人员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缓解其身心的疲劳。另一方面,对于护理人员自身而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多进行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多参加活动,娱乐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锻炼,提供工作技能,要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不断学习,找出自身的问题并解决。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信息,认真准备手术所用的相关器械和药物等,熟悉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医生的习惯,以便在手术过程中,熟练配合,有条不紊,得到手术医生的认可。这样,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熟练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多做运动,缓解工作的紧张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工作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冲突,避免工作应激发生,从而改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2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常见的紫外线、X线的辐射、噪音污染等物理性因素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8]:①减少辐射来源,做好辐射防护。可单独设置专用的手术间进行透视或摄片,减少护理人员与辐射源的接触,同时可使用铅制防护服,避免护理人员直接暴露在辐射源下;同时合理调度,对于此类手术实行轮岗,避免同一人员反复进行,造成长期蓄积。再者,对于孕产期和哺乳期的护理人员禁止参与此类手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流产等不良后果;②尽量减少噪音来源,对于术中器械带来的噪音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尽量降低各类仪器设备的音量;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声讲话、同时走路、开关门等动作要轻,避免器械坠地与碰撞声。
2.3生理危害防护: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护理人员的日常生活的规律性被打破,饮食不合理、不规律经常发生,容易导致胃肠道的病变甚至发生低血糖的风险[9]。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宜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提供足够多的能量,同时可以自备一些巧克力、饼干等零食充饥。同时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以通过更换班次,轮流休息,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充足的精力。同时,对于长时间站立引发的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手术间歇可适当地转动颈部或者扭动腰部、伸腿等动作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造成颈部、腰部等肌肉劳损。在使用手术刀、电钻、电锯等器械时要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4生物因素的防护:鉴于该类危害的严重性和临床多发性,对于生物因素的防护也成为重点。这就要求在行手术前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预先做好准备,以备应急使用。具体要求如下[10]:①对患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菌,了解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致病性等相关知识,同时病原菌检查阳性的患者手术时,需要做好防护准备,穿好防护服等,从而避免手术器械对护理人员带来的物理性伤害,有效地减少病原菌侵入人体的几率;②实施规范化操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器械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器械的使用,如勤洗手并佩戴手套、装卸刀片要规范、采用托盘进行刀具等的传递。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手术过程中要专心谨慎,注意力集中,掌握手术进程,适应手术节奏,防止因紧张而发生失误;③手术过程中出现外伤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伤口周围进行挤压,以排除其内血液,并冲洗伤口,使用0.5%碘伏消毒处理,及时评估风险发生的情况,并跟踪监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④定时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对于手术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2.5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手术室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主要是注意手术室的通风状况,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于空气污染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尽量减少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同时在操作时须佩戴防护装置。对于麻醉机要定时维修和维护,管道出口处增加过滤装置,以过滤除掉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减少手术室环境中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术前访视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30例,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8.5±12.0)岁,体重指数(BMI)20~24,ASAI级12例,ASAII级18例,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4例,胸部手术15例,其他1例。观察组30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9.6±12.1)岁,体重指数(BMI)21~24,ASAI级14例,ASAII级16例,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6例,胸部手术12例,其他2例。两组需行手术治疗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性术前护理,主要内容是,进行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的告知。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护理之上,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具体方法:①术前注意评估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通过术前阅读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病情特点、手术方式、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术前访视主要是针对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不清楚,手术治疗不明白,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告知患者的自身病情,手术治疗基本过程,消除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其中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护理过程中手术环境、术前准备、麻醉、护理人员态度等进行满意或者不满意的评价,每一项指标分值范围是0~10分,0分为非常不满意,随着分值升高,满意度越高,总分100分,高于80分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记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临床重要的治疗场所,是外科手术治疗和急诊抢救的重点科室。术前访视是手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护理环节,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好手术环境,进而利于术者有良好的视野,患者有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不但提高了手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尽快的完成手术,降低感染可能性,还可以提高患者一定的手术耐受性,更好的配合术者完成手术。术前访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大量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情特点、学历、职业类别等,对患者进行充分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对手术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评估,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和预后不良情况作提前准备。护理人员术前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原发病的基本情况,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在术前访视过程中,患者有一些疑难问题存在,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解答,如果有需要可以向主管医生询问并讲解。另外,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过程中还要对患者一些隐私性的问题做好保密,避免泄露和侵犯患者的隐私,减少伤害患者自尊心的可能性。由于手术患者往往对手术引起的创伤有过分的担心,护理人员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特点,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其沉默寡言、情绪抑制的发生,举例周围手术成功的例子,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面对手术治疗态度,缓解不良情绪对于手术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告知患者正确的调整心态,对于手术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