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4:28

导语:在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幼儿教育教学阶段,除了游戏幼儿感兴趣意外,就是故事。故事的生动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动幼儿跟随故事的发展开展想象思维,感悟相关道理。鉴于这种实际,故事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即: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喜好,以故事的形式来渗透相关知识,借以让幼儿在品等、互动的环境中实现发展和提升自我技能和素养。笔者借鉴多个幼儿教师故事教学法,在选择故事时注意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对比性较强的故事角色来引导幼儿辨别是非,从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做值日生”时,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小太阳幼儿园中有这样两个小朋友,其中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雨,叫小明的小朋友每天都主动的擦桌子、收拾玩具、给小花浇水,自己洗袜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总是受表扬,被当作榜样,而小雨每天除了玩什么也不关心,桌子上都厚厚的一层土,玩具满地都是,植物也都了,这时候桌子、玩具、植物都开口要求老师不想跟着小雨,想去找小明,从此小雨成为了一个人,孤零零的。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小明还是小雨呢?通过这样强烈角色对比的故事,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进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良好的行为态度和意识。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教师常用的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多媒体的技术,即:图形、文字、声音、视频、动画集一体的现实来吸引教学对象的注意力,进而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以灵活、多变的特点备受教师们的喜爱。幼儿本身年龄较小,对于动画有着强烈的需求,计算机技术能够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展示,将生活情境再现出来等等,有效的吸引了幼儿的喜爱,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知识更直接、直观的让幼儿认知和了解。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成为新背景下学前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幼儿数学知识“会变的圆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圆圆便成为其他各种图形,更直接的展示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教这节课时,首先,以多媒体播放圆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动画动手制作圆并根据动画中演示的变化过程来进行实践,感悟其中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对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

三、总结

第2篇

(一)就学习钢琴本身而言,它对于整个音乐过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与弹奏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的练习,而这种练习,无形之中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钢琴学习是锻炼儿童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儿童开始喜欢学习钢琴,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可当课程逐渐复杂,兴趣也就随之减退,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去坚持。在困难中不断的前进。长期的坚持不懈,使音乐的能力一点点提高,经过这种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会使孩子整体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

(二)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它对音乐其它门类的学习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钢琴的学习恰恰是练习音准最好的一个工具。钢琴乐器每年都需要调律师进行校对音准。孩子每天在大量反复的倾听音乐中,对音准有准确的判断,还可以在家里进行练耳的练习。长期的练习对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益的。

(三)钢琴演奏中,有即兴伴奏的部分。

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教学中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了解最基本的和声、音阶、琶音走向。在歌曲中最常见的音型与织体。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既增强了乐趣,也促进了钢琴本身的教学工作。使孩子视奏能力加强。也为日后进入到真正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多分为两种形式。一对一教学,和小组集体课的形式。针对小些的孩子建议两者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集体大班形式的音乐素养课程。

音乐素养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手型的游戏训练。利用这种人数较多的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凝聚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式好于一对一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既能体会到集体,也会展现个人能力。

(二)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一对一的教学,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课堂模式。

这种个别课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去单独解决。但这种一对一的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在前十分钟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曲子的改错环节。接下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要时刻关注孩子兴趣所在,如果出现了厌烦,就要及时变换形式,利用新颖去吸引孩子。这种方法也是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三)钢琴小组课观摩的教学形式。

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人数多,年龄低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演奏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基本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普遍的问题,统一讲授去解决。统一的演奏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还可以进行互相学习,指正。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完美人格。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优于其他乐器的极强的表现力、音域广、和声效果极为丰富等特点。在美妙的乐曲中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重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要采用用兴趣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孩子愉快的学习。

(一)钢琴教学法

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教师有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这一重大责任。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破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如何能在儿童在游戏中去学习,如何能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保证正确的弹奏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心理变化的掌握,对知识传授出现问题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很关键的。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对音乐热爱的程度。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设定

学龄前儿童年龄为3—7岁,他们对音乐的熟悉大多是各国的儿童歌曲,而这些简单的歌曲也是我们即兴伴奏的主要内容,在具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添加伴奏。这对于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特色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挖掘不同伴奏形式应该用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中。

(三)教材的使用与确定

1.在针对幼儿钢琴使用教材上,主要以实用性为主。

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节奏鲜明,曲谱简单些的儿童歌曲,可以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有实践教具的教材,利用儿童喜欢的彩绘图画,或者手工游戏、贴纸。将这些与枯燥的曲谱结合,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已经熟悉的乐曲,加入自己简单的即兴伴奏,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对调性、和声有基本的概念。

2.教材的民族性

第3篇

1.教学目的的设置着眼于幼儿本色。

在教学中,为提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使之回归儿童的本色,离不开儿童的本真生活。故模拟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模拟购物的生活情境,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有的学生扮演导购员,在课堂上还原超市购物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遵循先前积累的生活经验,用稚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购物体验,并运用模仿能力再现生活。

2.提升幼儿本色的亮度,使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加学生自身的亮色。

仍以上面的教学活动为例,模仿导购员的学生,运用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导购员的举止动作,加上自己对某一物品的使用感受吸引其他同学完成“购买”;而模仿顾客的儿童则往往折射出其父母在购物时的影子;另一部分模仿收银员的儿童则不仅需要具备模仿生活的能力,还需要足够的计算能力,可有效激发这类幼儿的求知欲。

二、渗透互动,追求灵动

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个性,观照幼儿的感性思维特点,以教育游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互动效果,促进学生的“主体感”体验,焕发幼儿的生命活力,为教育活动增添一点灵动。

1.本着互动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这种模式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影响力,培养儿童的交流意识。仍以上面的教学活动为例,模拟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本身带有一定的互动性,儿童在交流中互相促进思考。比如一件商品标价为7元,扮演顾客的儿童拿出10元,有的则拿出12元,“找零”的工作,迫使扮演收银员的儿童主动思考。而扮演顾客的儿童对找回的零钱也下意识地进行检查核对,又迫使其主动思考。整个互动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模拟生活情境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思考方法,这就是教育游戏的魅力所在。

2.教育游戏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感”,符合教育动态生成的特点。

在上面的互动游戏中,不同的找零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游戏结果。比如用10元钱找零,则需找回3元,可能是3张1元钱的纸币;而用12元钱找零,则需找回5元,可能是5张1元钱纸币,也可能是1张5元钱纸币。在游戏最后的纸币分类环节中,用12元钱购物的儿童在进行分类时,极有可能会增加5元钱这一类别。教师以“不同的可能性”作为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解决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构思提升了教育游戏的灵动性和吸引力。

三、增加广度,营造梯度

要回归儿童的本真生活,既要培养其生活技能,又要渗透学习方法,因此教育活动的广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最佳线路、家庭生活记账、英语口语对话、个性演讲等内容,以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需要平衡儿童的群体性需求和个性差异,也就是建立教育梯度,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给予特殊的教育,促进儿童的个性成长。

1.增加知识广度。

比如手工制作小花篮,增加幼儿生活技能;进园时师生之间用英语问好,培养幼儿的英语语感;再如组织幼儿进行“我当家”活动,主要是购物记账,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2.营造知识梯度。

第4篇

1.学习内容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

幼儿时期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极其有限。这个时期是幼儿大脑发育较为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发育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做出了超出能力范围的思维动作,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复杂的思维动作只有在幼儿成长至八岁左右,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以后才能够完成。但部分幼儿园将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意见放在一旁,一意孤行地增加幼儿学习的内容,有些甚至已经包含了小学学习的内容,并给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幼儿应该在这个时期掌握的基本生活常识却被幼儿园挡在幼儿教育的大门之外。

2.幼儿教育方式单一

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动,而且很难安静下来,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和认识这个世界,逐渐地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性格。教师在其中只能充当引导的角色,更多地是要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当中。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剥夺了幼儿好动的天性,过早地让幼儿接触到了小学生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方式死板,很难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幼儿对于知识的掌握。

3.幼儿教育管理模式小学化严重

幼儿时期是孩子尽情游戏,享受欢乐的时光。然而,有些幼儿园给孩子安排了家庭作业,并要求有家长的签字。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近似于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前让幼儿承受了课业负担,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同时,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行为规范效仿小学生行为准则,要求孩子上课时要保持课堂纪律,双手背后,课后认真复习等,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严重脱离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实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合理化建议

1.转变幼儿教育的观念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其鲜明的年龄特点,这个时期的教育活动也就具有了特殊性。幼儿教育要根据幼儿成长发育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不能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一定要摒弃这种错误的教育观点。幼儿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育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使其在欢乐的时光中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早期教育,教育内容和强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育单位也就是幼儿园,要重新明确幼儿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质量并不是靠增加学习内容、加大学习强度来体现的。同时,家长也要转变以往对幼儿园教育水平的评价标准,不能剥夺幼儿乐观向上的天性。在幼儿时期,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或不感兴趣的事情,使之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优化幼儿教师队伍

第5篇

关键词: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故事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文学

1.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适宜他们接受能力、审美要求的这一类文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幼儿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

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性,除了在品质、思想、情操、道德的教育外,还有美感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也同样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例如:栓栓小朋友说:“我想到月球上盖好多的围墙”,姥姥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可以把我尿湿的裤子晾起来呀”。因为栓栓上小班时经常尿裤子。所以天真的发问,表现出孩子对这种美好图景的倾心和向往。

二、幼儿文学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1.幼儿文学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愉悦与正面的情绪

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有一次,我们中班上了一节综合活动课《我爱我家》,我问道:“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你们心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艾博说:“是甜甜美美、特别高兴的感觉。”乐乐说:“是我想亲亲她的感觉。”听完后,我感觉这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2.幼儿文学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节美术活动时,小石头小朋友的画让我大吃一惊:他的画平时完全不同。我急切地问道:“你能把你的画给我讲一讲吗?”他兴奋地看着我说:“我最喜欢坐在盆子里,让妈妈给我洗澡了。”原来他的妈妈不在奎屯工作,在乌鲁木齐上班,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他。所以每当妈妈回来后,都会给他洗澡,他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妈妈一起洗澡了。哦!我明白了,孩子因为在与妈妈一起洗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妈妈的爱,所以才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如此丰富而美丽的图画。

3.幼儿文学在幼儿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教小孩要从小教起”,“一开始就要教好”,人们在幼儿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幼儿文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教材。

4.幼儿文学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文W作品一样,蕴涵着情感的美、思想的美、语言的美,在幼儿审美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5.幼儿文学对幼儿是非观形成有巨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很仔细,过一会开饭了,我给他们盛好饭小朋友高兴地吃起来,正在大家安静吃饭时,李×大声笑着说:“老师,闫×像你讲的大公鸡一样是漏嘴巴。”全班小朋友都看着他笑了起来。我走过去告诉闫×:“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呀,我们要从小节约粮食。但是小朋友做错了我们要给他机会改正,不能嘲笑他。”小朋友点点头。

三、幼儿文学的启蒙教学的策略

1.以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深化文学作品阅读

例如,对《拔萝卜》这一故事的讲解,我们就其内容和特色,开展了“拔萝卜表演区”“图书制作”等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友爱理解故事。又如,绘本《七色花》我们可以引出“各种颜色”“夏天到了”等活动。再如,在作品《拔萝卜》的活动中先让孩子们去欣赏、感受故事,在让孩子们去观察、认知、探究、绘画。最后让孩子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友爱,体验情感。

2.为幼儿提供自由放松的环境

(1)在幼儿园创办书吧,以及各班的图书角都放一些幼儿文学读物。

(2)创办创意区,让孩子自己欣赏交流。

3.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形式并不是死板的。在平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平行阅读、集体阅读、开放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等方式。

四、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的误区

1.以成人的审美取代幼儿的审美主体地位

这个误区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出现以大人的审美要求为主来要求孩子,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成人为中心来灌输成人的思想。二是教师主观臆断去猜测幼儿的审美取向,并将这种审美方式强加给幼儿。

2.忽视幼儿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是成人从教育感化幼儿的方法,把审美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比较注重幼儿阅读作品中真善这一方面的意义,但却往往忽略了幼儿创造美、欣赏美。二是偏重对作品进行科学性分析。

应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里强调:“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由此可见,中外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特质为儿童所喜爱。

参考文献:

第6篇

1、授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

《幼儿心理学》授课教师大多的学历背景是学前教育学或者是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在讲解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点时难以深入展开;而心理学的教师对于幼儿园的了解又甚少,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环节了解不足,不能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指导。

2、课堂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比较抽象,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学生做笔记、勾重点,在课后死记硬背,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那就更谈不上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还是一群刚从高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对于幼儿和心理学都很陌生,加之教师采用单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只会让学生得出学习《幼儿心理学》没用这样的想法,最后只能是了无兴趣的学习,勉强应付考试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达不到幼儿园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

针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为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职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想要教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多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借助各种机会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运用心理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心理变化的原因,掌握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教理论,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增强该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对话法。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对话,在交流、讨论和释义中,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应用的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各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已运用多年,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根据案例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共同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法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性较高,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兴趣,直观的感受心理学。

三、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1、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类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想要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陌生而理论性又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上大量的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排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简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不能为教而教,要争取做到为理解而教,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在教授过程当中,对于课本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可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具体化,让教材中的理论更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反对识记,一些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是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而不是机械识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心理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字面中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间的联系,达到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第7篇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结语

第8篇

1.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

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在不少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但还是有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仍仅限于分数上,这样的传统理念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此外,有的家长盲目攀比,幼儿家长在进行聊天时常常会提到自己家的孩子能够认多少字了、能够背诵多少诗词了,他们认为孩子掌握的知识能够体现出孩子的聪颖,也为自己争光,长久以来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也就更加关注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这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成因。

2.师资力量问题

幼儿园的教师不是年龄过大,就是年轻的女老师造成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老龄化教师,一般在工作上没有创新性,知识结构也相对较陈旧,只能对幼儿进行识字、算数等教学。而年轻的女教师,她们普遍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尊重幼儿的发展,也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对幼儿园的孩子无法正确的引导他们去从生活中认识世界,只能采取相对简单的“读书、写字”方式来教导幼儿。此外,很多教师都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种种因素造成了幼儿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小学化。

3.教育部门的失责

我国对幼儿园的关注和投入相对起步较晚,也没有预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关法律规定。其次,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缺乏一定的考核和审批制度的标准,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得以在幼儿园中长期的存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才造成许多的幼儿教育机构缺乏幼儿教育的标准和规范,失范行为也得不到法律和制度的监管。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表现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产生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事实上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尊重,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使幼儿强制性学习知识,这样的方式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抑制了幼儿的童年乐趣。在幼儿阶段应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情感态度,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小学化的教育,却正是遏制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扭曲了家长的教育方式。幼儿教师在小学化倾向的推动下,影响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例如:有些教师本按照游戏的方式来当做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但去其他幼儿园进行观摩时,也会受到示范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从而按照小学化模式进行幼儿教育。而家长普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虽然能够得到理解,但长久以来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幼儿。小学的孩子因为年龄较大,所以有一定的自律性,因此可以按时上下课,而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玩耍的年纪,他们精力不足,因此根本不能长时间听课。因此不能将小学的规章制度拿到幼儿园中,更不能将二者划为等号。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化。许多的幼儿园为了配合家长的需要,开设了许多的特长班,占用了幼儿本该玩耍的时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学会了一定的技能,但却丧失了基本的生活常识。

三、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相关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政府应加大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与成人一样应该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幼儿时期的教育能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应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政府要积极的宣传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家长和教师应从观念上改变原有的教育观点和看法,避免出现忽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学化”教育现象。

2.优化教师团队

首先应保证教师持证上岗,组织全方位的考核来选出一些优秀的教师。其次应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让幼儿园教师能够得到定期的培训,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3.和资源配置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注意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好的教育,并在课程上作出一些调整,可以让大班或学前班的孩子所学习的知识以及作息时间上更贴近小学的阶段,而对小班的孩子注意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四、结语

第9篇

1.创设审美环境。

(1)结合主题活动定期展示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例如本月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是“伞花朵朵开”,其中有个环节就是《彩绘伞面》,让幼儿在伞面上面进行绘画和创作,用广告颜料让幼儿在伞上进行绘画,出示多把已经绘画完成的伞,请幼儿来欣赏这些伞,让幼儿观察这些伞面构图的特点,启发幼儿商量讨论:我们要如何共同制作彩绘伞?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人多伞少的问题?几个人一起合作,怎样才能让伞的画面一致漂亮呢?每组幼儿商量出一个“工作计划”:伞面什么地方要画什么?谁负责画那个部分?画什么内容?如:语言组的幼儿商量着画海底世界,6个伞面,正好一人画一个面,他们商量着要画一个大大的鲨鱼,有尖尖的牙齿这样需要画两个伞面,就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其他四个小朋友就画小鱼和水母,还有珊瑚和水草。综合区的幼儿拿到了一把蓝色底的雨伞,他们就商量画白云、小鸟,还有很多彩色的气球。

(2)随处展示孩子的作品。班上每周有两节美术课和两次区域活动,在我班的走廊、美工区到处悬挂张贴孩子的作品,孩子们欣赏着同伴的作品,感受稚拙的画法、夸张的形象、浓烈的色彩和大胆的想象,不断地产生共鸣,激发新的创作激情。如:在我们班主题活动《最棒的我》中有节美工活动《表情变变变》,通过这节课我延伸到了区域活动《人物头像粘贴》,利用废旧的纸盒和各种彩色纸来进行人物头像的粘贴。我们班的郭承泽小朋友就把眉毛剪得又粗又直,眼睛一边是方形,一边是同心圆圈。鼻子是用纸盒的边角剪成的一个三角形,很有立体感。嘴吧贴成一个正方形,还有很多牙齿。我看到后马上问泽泽你做的这个表情是什么啊?泽泽说我做的是一个会修理汽车的机器人。当其他幼儿看到后,也马上说教师我做的也是个机器人,他可以帮妈妈干活的!其他活动区域的幼儿看到后,马上跑过来问,这是什么啊?郭承泽很骄傲地说这是我做的会修机器的机器人,其他小朋友马上也获得了类似的灵感!还有面墙展示了幼儿的绘画作品,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都会让幼儿把作品展示到自己的画袋里面,幼儿就会一起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记得有节课是画出四季常青的树,旭升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树是一棵圣诞树,上面挂了很多的彩灯,树下放了很多的礼物,天空还下了雪。国贤小朋友看到后说我也画了很多的雪花,我画的是冬天的树。这时忆宣小朋友说我也要加上雪花,我过年回爷爷家就可以看到雪了。

(3)经常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艺术想象。孩子天生是个音乐爱好者。无论是几个月还是几岁的孩子,只要听到优美欢快的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面露喜色,或摇头晃脑,或载歌载舞。音乐和美术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经常听音乐也能丰富孩子的艺术想象。如:中班《线的训练》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用流动的线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拓宽儿童的思路。通过音乐可以从另一侧面进一步消除幼儿对绘画的紧张感。活动重点:线条的变化。活动难点: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变化和组织。活动过程:玩彩带,让幼儿观察彩带舞动的变化,让幼儿对线有初步的认识。欣赏红绸舞、体操、棒操、圆环操等与线条相关的舞蹈。边放音乐边用语言描述,启发儿童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线条,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线条画。如浪花(弧线)、流水(波浪线)、雨水(竖线、斜线)、折线(山峰、峡谷)、花朵(同心螺旋线)、毛毛虫(螺旋线)等。边描述过程,边在黑板上记录这些线条。

2.选择有情趣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课题的选择符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只要是来自孩子的生活、经验的东西,都是孩子喜欢的,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可以说是有情趣的。有种材料叫毛根,它在幼儿的手中能变化成不同的造型,这让我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就创设了一节美术课《千奇百态的人》。在上这节手工课之前,我先带幼儿参观了幼儿园的运动标志墙,让幼儿观察这些运动造型是什么运动的动作,并让幼儿来描述和示范这个动作。在幼儿描述动作的过程中,我随手拿几条毛根扭起来,不一会儿幼儿的动作就展示出来了,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了,幼儿开始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了许多千奇百态的动作,人人都说“老师做我,做我”,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教孩子们扭毛根:请每个小朋友拿两根颜色相同的毛根,两根毛根对齐,从毛根的中间位置开始,相互缠绕,做手和脚,这样小人的身体就做好了。再用一根毛根在我们手指上缠绕几圈做小人的头,预留一定的长度用来和身体部位相固定。这样一个小人就做好了。把小人做好后,就可让它们来做操、跳舞、运动了!孩子们可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随意扭动它们的手和脚,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就做好了!当幼儿开始动手操作的时候,有些幼儿显得有点困难,这个时候我就请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这些有幼儿,让他们互相交流。很快所有幼儿都能自己完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小人了。

3.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创意和情趣。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以鼓励和正面评价为主,多角度挖掘作品中的亮点,减少对图画与实物的比对,力求神似,以相对宽松的标准客观地进行评价,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自身的创作天赋,并且在美术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幼儿团体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喜欢受到他人的表扬,并且会在赞扬与鼓励中再接再厉,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在看到孩子的优点和正确做法时,及时予以表扬,并且提出对幼儿的期望。即使孩子犯错时,教师也应循循善诱,恳切地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小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降低教学难度,使孩子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事物内部规律。例如“,蝴蝶找朋友”、“和小企鹅抢答”、“编花篮”等,这些游戏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幼儿的思维,使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教师应创新评价形式,总结有趣的、新鲜的评价方式,减少幼儿的听觉疲劳。例如,在幼儿园小班的手工活动中,利用小猴买元宵的小故事代替纯粹的泥工美术活动。小猴说:我喜欢买圆圆的、一样大的元宵,我用五角星来买元宵。在小猴五角星奖励的诱导下,孩子认真地搓“元宵”,最终都获得了小猴的五角星。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幼儿的亲密程度,而且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