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4:38

导语:在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1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6]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83-86.

[7]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第2篇

周仲瑛从瘀热论治缺血陛中风急性期的学术思想杨宁过伟峰(指导)(775)

张敏建以“盆骶经络揉推法”治疗前列腺痛的经验彭明健(777)

学术探讨

温病的辨证技巧庞秀花周耀庭(指导)(780)

论桥本甲状腺炎当从肝、脾、肾三脏论治张亚董健栋(784)

郑钦安《君相二火解》之我见叶晓光(786)

吴鞠通对仲景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赖明生杨禅中陈润东杨进(指导)(788)

强筋逐痹中药口服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顾力军张志强(791)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不寐40例吕翠岩丁舟(793)

手法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赵凯(795)

北京中医 对炙甘草汤方证及煎服法的思考周平安(797)

芦荟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杨顶权白彦萍吴荣国邱显荣(799)

浅谈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常见误区吴春华陈誩王和天(802)

光绪皇帝与御医(下)梁峻(804)

董德懋老师和《北京中医》月刊徐凌云高荣林张纲(806)

刘沈林医案研读商洪涛刘沈林(808)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血热型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传发(810)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进展邹冲司晓晨朱文静(811)

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陈慧文(813)

腰背肌功能与慢性腰痛的康复治疗概况吕俊玲林志苇(指导)(816)

拓宽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途径的建议李渊吴至凤吴盛(818)

中医药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初探刘隽徐茵(820)

高校兼职班主任的工作体会张秋云张瑞新王欣苗季巍巍(823)

《北京中医》2007年总目次(826)

传承·传播·共享——记2007年“中医中药中国行”工作交流会(F0003)

京津冀地区中医医院重症感染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论坛在京举行黄毅(F0003)

2008年《北京中医药》新设栏目(M0002)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征文通知(380)

“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392)

临床研究

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孙文军田金洲时晶李林森倪敬年蔡艺灵(32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临床研究谌洁(331)

中药穴位贴敷对美施康定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杨中王笑民徐咏梅胡凤山张青(334)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李跃武士芬(336)

学验传承

谢鸣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杂病的经验薛珂谢鸣(指导)(339)

王新陆治疗肺病用药经验浅识李鑫朱文浩于磊(341)

王宝玉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经验北京中医 李艺(342)

邱模炎用柴胡剂治疗尿路感染的思路与经验李楠孙慧王萎(344)

学术探讨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思路杨晋翔韩海啸张学智冯军安李志钢(348)

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后蛋白尿的证治探讨刘政王小燕孙震(351)

简述《华氏中藏经》之学术价值及影响于晓武冰严季澜(353)

对“腹痛宜和”的认识李永红严季澜(355)

临证纵横

健脾化痰补肾法治疗13例重叠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谭素贞张燕萍(357)

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50例临床观察陈光李文华任绍林(359)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孙学东姚华姚杰高天好(361)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周红梅(363)

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李莉芳(365)

疏风祛邪、利湿固涩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朱丽霞(367)

薏苡竹叶散加味治疗脾经湿盛型蛇串疮疗效观察周淑桂高春秀(369)

以补为通治疗正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150例临床观察刘宝山(37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63例易春生(372)

实验研究

脑络欣通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陈业农王键唐巍胡建鹏(374)

新加良附方影响小鼠肝癌组织VEGF与MVD表达的研究雒琳马成杰陈信义(378)

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论文不宜用的字和词(377)

文献综述

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381)

传统按摩疗法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概况谭毓虞立勤刘香弟(384)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情绪概况迮兴宇张捷(指导)(387)

从气血论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现状赵小敏李艳丽(389)

教育改革

对中医本科专业境外人才培养的思考乔静华(393)

北京中医 推拿手法学的教学体会杨晓仙(395)

高等院校校重点学科建设评估研究进展姚捷(396)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刘汶王仲霞韩偎偎夏志伟(243)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与辨证陈誩刘汶(245)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李军祥张厂(248)

临床研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论治姜良铎张晓梅肖培新(252)

自拟补脾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肖正华高京荣林长喜(255)

外用通络散治疗奥沙利珀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娄彦妮贾立群邓海燕李利亚李学万冬桂(258)

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臧鑫(261)

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揭牌暨学术论坛举行(254)

《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最近出版(257)

中医药的科学性已成为共识(260)

“全国新安医学研讨会”征文通知(285)

“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314)

北京市政府2008年“折子工程”——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在年内将实现三个100%(31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F0003)

学验传承

邹本贵教授治疗慢性腰腿痛用方选介魏戍高小勇王莹邹本贵(指导)(264)

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李群张丽玲常虹程海英(指导)(266)

学术探讨HttP://

《医学心悟》的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谢芬(268)

对《金匮要略》“阳微阴弦”的认识及应用体会郑虎占(270)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的用药规律与特点王玉凤李雪琴纵横黄学武(271)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石散蔡松穆廖培辰(273)

郁证浅析赵东(275)

临证纵横

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阻心脉型的临床观察周红梅(277)

425例住院老年病人死亡病因分析白爱萍刘元元李小娟(279)

按摩手法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 黄曼博(281)

关于临床医学论文写作中的摘要(283)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张树新(284)

按动结合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张志国(286)

基层园地

久年夜热出汗治验柳育泉任妙琴(288)

方药经纬

脂质体在皮肤局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车晓平赵小伟李卫敏(289)

金水宝联合活血通脉胶囊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秦秀荣范津生(292)

实验研究

茶多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武红莉陈信义韩冷崔巍(294)

综合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形态学观察及早期细胞凋亡分析张玉禄李军祥鲁香凤戴欣朱陵群(296)

文献综述

北京中医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李军艳杨明会窦永起赵冠英(300)

针灸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王俊慧刘瓦利(303)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邵佳骆殊(306)

近10年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评价性综述崔灿元于金娜于英伟(309)

教育改革

推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范炳华许丽袁相龙谢远军褚海林吕立江王鹏(312)

第3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Abstract:Clinical medicine graduate student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5 year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ion + 3 years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training mode,Seven-Year Combined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 mode,and the "5+3" integration of clinical medical talent cultivation mode.The three modes were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but different culture mode still has certain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and effect of talents training.We compare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effects,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we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m.In order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 training,in order to graduate themself more clear their learning tasks and goals,school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 base, master's tutor more clear our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better finish our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Postgraduate;Training mode

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从2015年招生开始,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将全面调整为“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我国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经历了最早的5年本科教育+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7年制本硕连读、再到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三种模式,虽然这三种模式均培养出大量的硕士研究生,但是不同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效果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校、规范化培训基地、研究生导师也将面对不同的培养计划和责任,学生也将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由此我们对三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比较和思考,了解三种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效果及它们存在的优缺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增加大家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以便学生本人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学校、规范化培训基地、硕士导师更好明确我们的任务和责任,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

1 5年本科教育+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最早期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其他所有专业一样,设置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两个独立学习阶段,医学专业则设置为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这种模式分为两个独立的学习阶段,首先完成大学本科5年制学习,然后是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二者相互独立,每个阶段也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计划。5年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上级医师的指导和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完成此阶段学习后的医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报考或者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进入到第二阶段的3年研究生培养阶段。对科学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在198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做了明确的阐述,希望通过学习使他们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该目标特别强调要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传统的医学教育版图中,医学院校以学校围墙为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生态。在此培养模式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两个独立的学习阶段,进入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生以培养科研能力完成科研课题为目标,常常忙于完成导师手中的项目课题,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真正留给临床的时间并不多,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并不能在医院里付诸实践,临床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长时间脱离临床实践,临床工作能力下降。而为了弥补学校和医院之间的“鸿沟”,在获取硕士学位后为提高临床技能只能不断增加培养年限,硕士毕业后还需要重新进行3年的规范化培训,专业知识从头做起。然而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时间并没有真正的充分利用,闲置较多,而重新规范化培训又延长了医生的培养时间,学医彰显出学习年限长、投入大的难题。对于5年制本科应届毕业生直接考入硕士研究生的医学生来讲,还体现出另外一个弊端,他们在考取硕士研究生前面对考研的巨大考试压力,常常会占用大量本科临床实习时间备考,不能全身心投入本科阶段最后1年的临床实践,而使5年本科教育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临床医学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对具有临床技能的高级人才实际需求的增加,1998年国家启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培养临床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培训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并且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加大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扩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格局逐渐实现以科学学位培养为主体向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体的重大转变。但是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早期,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完全相同,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任务仍以完成导师实验室研究工作为主,各个学校之间培养没有规范化,也没有完全达到专业学位以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目标。

2 7年制本硕连读模式

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自1988年开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实行“7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物医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和人际交流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及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良好发展潜质的高级医学人才”为培养目标。希望通过招收一批基础更优秀的学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医学高端人才。培养要求提出通过7年制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基础理论和广泛的社会科学理论及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又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兼顾一定的科研基础工作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外语,有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初步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低年资住院医师的技术水平。

7年制研究生模式相比以5年本科教育+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缩短了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时间,避免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脱节。同时它也具有其他的优势:临床7年制研究生生源质量较高,外语水平较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基本理论知识较扎实;没有考研的压力,能认真完成通科实习;遇到问题能及时查阅资料,积极解决,并勤于理论联系实际,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更强的学习主动性,责任心更重;同时该模式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临床技能的培训,提升了临床工作能力。但是它的不足在于:研究生阶段临床实践时间相比“5+3”临床型研究生的时间更短,临床技能相对临床型他们有所欠缺。而科研方面,进入专科定向培养时间相对较短,科研以临床科研为主,选题方面对导师依赖性大,毕业论文质量要求相对低,导致论文质量相对不高,因此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上又较“5+3”科研型为弱。

3 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医教协同是一名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但近年来我国医学人才结构不合理矛盾日益显现,医院招收人才“重学历、轻能力”的导向带来很大影响,医学生培养与市场脱节问题突显。医学本科刚毕业后的3年,本应是巩固理论知识、强化临床技能的最佳时期,之后才去读研、读博。但现在很多学生为追求高职称、快晋升,本科毕业后接着就读研、读博,学历是上去了,但临床技能却没有提高,甚至荒废了。日前国家多部门联合出台了政策要求从2015年招生起,7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将全面调整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现行的7年学制临床医学硕士教育将退出历史舞台。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简称“5+3”模式,是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加上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合格毕业后可以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4个证书,简称“四证合一”。“5+3”模式中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承担本科水平理论知识学习,而在后续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的培养中,同时完成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第一方面是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就是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完成院校医学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其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被实践证明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该培训使得5年制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第二方面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即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解决了多个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题。首先,住院医师和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破解了学医年限长、投入大难题。以前需要通过“5(本科教育)+3(硕士研究生)+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只需要“5+3”就可以解决,在此期间因为承担住院医师工作,可以拿到作为住院医师的基本工资和医院发的奖金,这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其次,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备相当临床技能的合格医生。“5+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于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改变了以往临床硕士培养“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注重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因此获得实实在在的临床技能积累和提升,毕业生到新的医疗岗位上在处理常见病和突况时表现得游刃有余,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经过科研能力的培养,他们具备严密的科研思维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有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为后续发展和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这种模式解决了我国医学教育多种学制学位并存,无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不同质化的临床医生培养的问题。为医学院校提供了统一的培训模式,理顺教学体系。在此期间他们通过“四证合一”的制度创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期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所面临的违法行医风险,也为他们自身获取更多临床技能的培训提供了条件。

总之,通过前面的阐述和比较,我们不能看出“5+3”临床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将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其中“3”年后续培训承担了重要的教育任务,此阶段将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合理的解决了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缩短了培训时间。“5+3”模式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训练,体现了医教相长、学以致用,着重医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培养,使我国的医学生毕业教育经历了从自由成长到规范化培养、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到专业学位教育、从缺乏准入机制到逐渐由执业资格和阶段性认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医教协同制度创新[1~6]。

参考文献:

[1]赵余.探讨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培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427-428.

[2]崔益群,刘成玉,陈健,等.发挥办学优势,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3).

[3]陈茂伟,伍伟锋,程鹏,等.新时期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06:1151-1153.

[4]梁军,曾甫清.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3-2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