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天然产物化学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4:40

导语:在天然产物化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天然产物化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农林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现代工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94-02

工程意识是人脑对工程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与总结,即在充分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要有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情、合理且合法地开发利用自然条件,去完成某项工程,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的意念。现代工程意识内涵极其丰富,大致包括:(1)使产品更加完美、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意识,如质量意识、标准化意识、创新意识、求美意识等;(2)使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整个社会包括生产者更加协调,并能保持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如,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人本意识等;(3)使工程和生产取得更高价值和效益的意识,如,成本和效率意识、优化意识、市场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等。需要强调的是工程意识是一个整体概念,只具有某一方面的意识而缺乏其他方面,不算具备现代工程意识。例如,化工生产者一心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和安全,这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现代工程意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过去工程技术人员只需要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工艺路线,抓好质量和安全即可;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工程意识应与时俱进。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密切合作,发展迅速,不少工程类院校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农林类高等院校同样拥有部分理工科专业,因此,各教学环节应围绕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提高全面素质与能力来进行。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工程意识的培养。就应用化学专业而言,目前我国近400所本科院校设置了应用化学专业,其中排名靠前的35所农林类高校中,设置应用化学专业的有23所。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应用化学专业分为理科和工科两类,总体为理工结合型专业,只是侧重各有不同。本专业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理科),设置了生物资源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和环境化学三个方向,培养毕业后能在天然产品加工、精细化学品合成及环境治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部分学生最终会进入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工作,因此在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工程意识的培养,这对培养合格工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农业院校在应用化学专业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的欠缺。以农林相关专业为优势学科的农林类院校,在生命、植物、土壤、生态、基础有机化学等学科拥有大量高水平人才和教师队伍;但是对涉及土木、机械、化工等工科背景的师资力量略显不足,而在师资引进中往往又因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科研条件,不能吸引传统工科院校的高级人才加入,使得教学队伍缺乏真正具有工程经验和设计能力的高资质工程师类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传授工程思想。另一方面,农林类院校的化学学科早期以基础教学为主要任务,科研大都以基础研究为主,较少参与校企合作等横向课题,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也忽视了工程意识的培养。

2.课程设置的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构成“拼盘”化,过于强调知识化,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工程类课程的设置。

3.实践教学基础薄弱。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大量跟生产接近的操作实验和实践教学,而农林类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基础相对薄弱,大都难以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此外,实验室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仅仅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性教学实验,没有生产实习环节,学生只是掌握单个工序中某个原理的验证或单个实验模型,而没有对工艺过程的整体印象。不接触真实的生产过程,很难让学生形成工程意识。

二、基于现代工程意识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农林类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建设具有特色和实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科研条件,积极吸引具有工科背景和实际生产经验的学科带头人;这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来从海外引进几位具有工科背景,有些甚至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的教授。这些教授的到来,对于我校应用化学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以理论优势参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从而获得生产经验,逐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意识。三是可以通过国内院校之间的合作教学,实现培养计划,派出青年教师进修,以获取工程教学经验。

2.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严格要求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当增设一些与工程相关的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讲解生产实例和企业生产中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同时着重强调社会责任感,质量、成本与效益的经济意识等工程意识。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门开设了《天然产品加工与开发》课程,通过一些生产案例来讲述天然产物化学与精细化工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3.完善学科实践教学,建立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包括毕业论文、综合实验、毕业实习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包括植物化学实验、应用化学综合大实验、天然产物化学综合实验、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论文和天然产品加工生产实习等环节。我们有稳定的7个校外实习基地,具体如下:西部植物化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化工厂、亨通光华制药公司、陕西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嘉禾植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北农林科大仲情生物有限公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上述企业单位有广泛而友好的关系,我们对上述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联系,为一些产品的市场投放起到了较好的催化作用,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附近的农村创收与农民的就业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科研、工程单位的实验室以及其设计、建设的众多设施项目均是本课程教学实习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1]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62-4.

第2篇

您好!

工作辛苦了!首先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信。

我是XX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XX届农药学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XX。素闻贵校任人唯贤,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温馨的工作氛围令我神往。所以,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和满腔热情,我向您走近!

我的信心来自多年学习和生活的积淀:

良好的品格作风学习上认真刻苦、勤奋好学,生活上乐观、待人热情、性格开朗的我,有着诚恳严谨求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年本科和三年研究生的踏实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本科期间,我全面学习了植物保护专业各方面的知识,研究生阶段则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农药、农药学原理、农药毒理学等专业方面的课程,成绩优秀,具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先后从事“丙烷脒合成工艺优化研究”、“丙烷脒杀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工作,锻炼了专业技能;同时,我学会了操作高压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发表X级期刊论文X篇,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

英语和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工具。本科期间辅修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可以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软件;硕士期间,一直从事XX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网站和无公害农药论坛的制作和维护工作。同时,英语“读、写、听、说、译”能力较强,已顺利通过XX省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统考(get)和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具备了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运用专业术语的能力。

我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养活自己”为标准,认真学习知识,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期间,我连续7年从事学生干部工作,有意识的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和组织能力,组织并参加了学校及院上的各项活动,培养了我严谨求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管理、协作共事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我还多次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社会调查,做兼职家教,这些都丰富了我的社会经验。研究生期间还参加了“XX”服务队,深入XX进行社会调查,并完成了一系列科研工作。

此致

敬礼!

第3篇

化学工程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基本信息   姓名: xxx 先生 身份证: 610104197612313*** 照片 民族: 汉 目前所在地: 成都 年龄: 30 岁 户口所在地: 成都 婚姻状况: 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全职 应聘职位:

化学工程类、 理科类、 生物工程类

工作年限: 3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北京市上海市成都 个人工作经历: 1996-XX,西北大学化学学院 1997-1999担任过院报编辑,校学生会学习小组干事。 1998.10-1999.5从槐米和荞麦皮中提取芦丁工艺研究 1999.2~XX.6从荞麦皮中提取纤维素,对纤维素与马来酸等接支反应,合成纤维素的衍生物 1999.9~1999.10河南洛阳中原油田分析测试中心实习 XX.9-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XX.9~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环氧树脂车间实习工作 XX.1~XX.7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环氧树脂车间实验室担任技术员,负责车间生产中间体的检测,车间生产问题解决和部分应用产品开发(环氧树脂稀释剂,环氧树脂灌封料和环氧树脂模具) XX.8~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工程中心环氧树脂研究组,参与开发一种电子级酚醛环氧树脂和新建车间的设计,申报材料的整理,前期实验的总结等工作,并成功进行了中试。 XX.1~XX.8西安新兴绝缘材料厂担任技术研发和厂长助理工作,主要负责车间生产,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报批等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sichaun daxue 最高学历: 硕士 毕业日期: XX-7 所学专业一: 生物学类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本科 XX 年毕业于 西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 专业 主要从事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硕士 XX 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专业 主要从事植物蛋白的功能研究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外语水平: 熟练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具有较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化工和生物制剂等工作经历。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市研究项目,并完成多篇科技论文,得到同事和领导老师的好评。 在化学方面,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有机合成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比较熟悉。 在生物学方面,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蛋白提取、分离、检测(如:Western检测,荧光分析检测,蛋白基本性质的检测等);植物体功能蛋白的分离和提取,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基本分子实验技能(PCR,DNA/RNA的提取和大肠杆菌表达等)。对生物药学相关的实验设计和要求较为熟悉。 在仪器的使用方面,能够使用多种仪器( 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原二色谱 CD, 荧光光谱FL,快速液相色谱FPLC, PAM2100叶绿素荧光,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并对主要分析仪器(核磁NMR,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原二色谱 CD, 荧光光谱FL等)的结果能够准确分析。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尽职尽责,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和团队集体精神。 在生活上,本人热爱运动,喜欢羽毛球,篮球运动。写作能力好,喜欢读书,上网等休闲类活动。

阅读延伸:简历写作的七忌

不要像写论文那样准备厚厚的一本。企业看一份简历的时光个别不会超过5分钟,没有哪个企业引导会有耐烦读你的;专著gps监控系统,要擅长捉住要点,建议长度不要超过2页a4纸。

不要把那些跟职位和工作无关的兴致喜好都一股脑地写进去,比方游览、看小说、唱歌、钢琴九级等等,这些兴趣爱好通常不会给你加分。

不要把在学校的各科成就单都附上,你是去企业应聘,不是申请出国留学。当然,假如你的学习成绩特殊优秀,那你就写上曾经持续几年拿过一等奖学金或者成绩全年级第多少名等,这就足够了。

简历不要设计得过于富丽,这会让用人单位感到你太会包装本人,把功夫都用在了表面上,甚至以为你的简历是请专门的美术职员;装饰出来的。

与应聘职位无关的工作经验不要写。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对职位的要求,供给出足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才能的背景材料就可以了。

简历中不要八面玲珑地展现你的所有方面才干,这样用人单位会抓不住重点。

第4篇

【摘要】目的:提取分离纯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蕨菜多糖,并对其进行红外鉴定,以初步确定蕨菜多糖的一级结构。方法:水提醇沉得蕨菜粗多糖,用Sevage法(氯仿:正丁醇=4:1)除蛋白。再加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到80%,静置过夜,5000r/min离心10min,残渣依次用体积分数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多次洗涤,冷冻干燥,得精制多糖,红外分析蕨菜多糖。结果结论:经红外分析后初步推测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蕨菜多糖一级结构是具有β-D(1、4)连接的吡喃葡聚糖主链。

【关键词】六盘山蕨菜;多糖;红外分析

【中图分类号】R2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66-02

蕨菜属羊齿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如意菜、拳头菜等,是六盘山林区和山区常见的一种山野菜。蕨菜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1],表现出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且蕨菜生长周期短,适宜人工栽培,便于采集和加工,生产成本低。因此,蕨菜在医药和保健食品等方面极具开发潜力[2]。本文利用水浴回流提取、乙醇沉淀多糖、Sevage法去除蛋白质等工艺提取粗多糖;将得到的粗多糖通过有机溶剂离心洗涤,冷冻干燥进行分离纯化,收集得到精制多糖[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对多糖结构进行初步的光谱分析。以期能够为利用六盘山蕨菜植物资源奠定理论基础[3]-[8]。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蕨菜:采自六盘山区,80℃烘干,粉碎过80目药典筛。

试剂(分析纯):葡萄糖,硫酸,苯酚,氯仿,无水乙醇,正丁醇,过硫酸钾,ABTS等。

仪器:红外分光光度计,UV75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冷冻干燥器,索氏提取器

1.2 试验设计

1.2.1 蕨菜多糖的提取[9] -[10]

称取干燥粉碎后的蕨菜细粉20g,置索氏提取器中,依次用石油醚提取至提取液无色为止。残渣挥干溶剂后,加入200ml蒸馏水回流提取2h,趁热过滤,重复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2后,用4倍量的无水乙醇沉淀过夜,5000r/min离心10min,沉淀冷冻干燥为粗多糖。

1.2.2 蕨菜多糖的精制:将粗多糖加100ml热水溶解,用Sevage法(氯仿:正丁醇=4:1)法除蛋白质;浓缩多糖溶液,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高达80%,静置过夜,5000r/min离心10min,沉淀依次用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多次洗涤,冷冻干燥,得到精制多糖。

1.2.3 多糖含量得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

1.2.4 结构分析[11] -[13]

1.2.4.1 紫外光谱分析:用紫外光谱扫描仪对多糖组分进行扫描, 测定蕨菜多糖的紫外吸收光谱。

1.2.4.2 红外光谱分析[14]:取1 mg 左右经干燥的多糖样品, 与100 ~ 200 mg 经干燥的KBr 粉末在玛瑙研钵中轻轻研磨均匀, 在红外灯下操作. 经压片机压成薄片, 随即上机测定, 于4 000 ~ 400 cm-1红外光谱仪扫描。

2 结果与分析

2.1 蕨菜多糖的提取结果:蕨菜粗多糖为浅灰色,无味。易溶于水,热水中溶解度增大。不溶于丙酮、乙醚等非极性溶剂。干燥粉碎后的蕨菜细粉20g按法提取得到多糖1.248g,最终测定多糖得率为6.24%。

2.2 紫外光谱分析:我们在蕨菜多糖的紫外吸收光谱的260nm和280nm处未观察到任何吸收峰;而此处的吸收峰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15],所以我们确定用Sevage法除蛋白后的蕨菜多糖中不含核酸、蛋白质。

2.3 红外光谱分析:根据图(1)我们在蕨菜多糖的红外吸收光谱中,发现在3600-3200cm-1, 3000-2800cm-1, 1400-1200cm-1, 1200-800cm-1,均有多糖特征峰;在891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多糖结构中存在β吡喃糖苷键,3400 cm-1处出现的强而宽的峰显示蕨菜多糖中存在-OH,1600 cm-1处的峰是CO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16]- [18]。

图1蕨菜多糖的红外光谱

3 结论

依据上述光谱分析,再结合Smith降解法等化学方法[19]:我们初步确定蕨菜多糖的一级结构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而具有β-D(1、4)连接的吡喃葡聚糖主链。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赵恒田,盛庆军. 蕨类山野菜人工繁殖及其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4( 6) :4-5.

[2]左茹娟,王铭裕,卫振华,等.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 6) :26-28.

[3]许广波,李艳茹,石铁源,等. 延边地区野生蕨菜资源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 6) :30-31.

[4]李梅,刁治民,马海斌. 青海蕨菜资源及栽培技术[J]. 青海草业,2001( 3) :51-52.

[5]杨成生,朱红斌,薛睿,等. 采摘方式对蕨菜资源更新的影响[J]. 甘肃林业科技,2006( 2) :50-51.

[6]黄利斌,史纪明. 江苏森林野生蔬菜―――蕨菜的开发利用[J]. 江苏绿化,1997(4):9-10.

[7]郝丽珍,邵世勤,王萍,等. 蕨菜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研究[C]. 哈尔滨: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集,2000.

[8]许广波,李艳茹,石铁源,等. 延边地区野生蕨菜资源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6):30-35.

[9]张帆,罗水忠,高宝莼,等. 蕨菜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2):121-123.

[10]井泽良,刘兴华,关文强.真菌寡聚糖单糖组成( H PLC) 分析及诱导抗病活性初步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53-56.

[11]刘长福,刘涛,刘秀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菇多糖的分子量[J].化学工程师,2005,118(7):28-29.

[12]颜军, 郭晓强, 邬晓勇, 等. 非衍生化H PLC 法分析银耳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7):446-449.

[13]戴金凤,李磊.紫萁多糖单糖组成及摩尔比G C 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4):492-495.

[14]Edge C J,R adem acher T W ,W orm ald M R ,et al.Fast Sequencingof O ligosacchrides: the R eagent-array A nalysis M ethod [J]. ProcN atlA cad Sci,1992,89(4):6 338-6 342.

[15]李尔春 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7,(1);44一46

[16] 孟聚诚,高芳,李广林,等.8301多糖的纯化及光谱分析[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9,2;5 6

[17] 顾林,姜军,孙靖.山药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J].食品科技,2007,5:109-r112

第5篇

心血管疾病被公认为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1200多万人。虽然经过世界各国医药研究工作者们数年、数十年乃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依然只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增加心肌的血氧供应,另一种方法是减少心肌的氧耗量。

能不能独辟蹊径,寻找到一种全新的、更令人满意的方法呢?

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都相继投入巨资,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力图把对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脂有较高活性的甾体皂甙提取出来,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然而收效甚微。

大自然对待人类总是用心良苦的,它既降临心血管疾病于人类,又养育着能治疗这种疾病的植物于丛林山野。冬去春来,一方面是许许多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倒在家里,倒在工作岗位上。另一方面是丛林山野中生长着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脂的天然“薯芋”,成片地自生自灭于崇山峻岭之中。那天然“薯芋”的星状藤蔓千百年来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生生不息。

1982年,李伯刚和他的同事们在进行这种天然植物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一种活性很强的甾体皂甙。这不正是国外科学家梦寐以求但因为提取困难而收效甚微的甾体皂甙吗?我国传统医药已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对于怎样把天然植物中的有效成份用现代方法提取出来,却一直缺少尝试。李伯刚和他的同事们决定从这一偶然发现中寻找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突破。

矢志攻关造福患者

李伯刚最喜欢大科学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可以说,李伯刚如果缺少“坚持精神”,那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著名药物――“地奥心血康”就不可能问世,也就不可能为千百万心血管病人造福。

李伯刚出生于四川省沐川县的一个偏僻贫困的山村。恶劣的环境从小便造就了他坚强执着的性格。父母省吃俭用、扎紧腰带供他念书,渴望李家能出一个秀才。

李伯刚发奋读书,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年年成绩优秀。1965年,李伯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四川大学。第二年,史无前例的时代开始了,他的博士梦便随之而破灭了。1970年,李伯刚大学毕业后,竟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防化兵部队。1975年,他转业后又到四川商业专科学校当了一名教师。到了1977年,李伯刚才正式调进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了“穿龙冠心宁工艺改革研究”课题组的一名成员。

为了夺回逝去的时光,弥补知识的不足,李伯刚以顽强的毅力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有关药物化学的各种知识,终于闯过了有机合成及天然产物化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迷宫”。

随着穿龙冠心宁研究的深入发展,开始对两个皂甙进行结构研究。结构研究试验要在质谱、核磁共振仪器上才能完成,可当时生物所还没有这些仪器,这给李伯刚提供了去中科院化学所进行协作研究的机会。单兵独立作战,更需要全面技能。当时在李伯刚来化学所之前,就曾有两个单位在上质谱前的甲基化实验做不出来。李伯刚能不能成功?同样有人持怀疑态度。

在化学所工作的日子里,李伯刚眼界大开。在该所方一韦等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解析领域取得惊人进展。1980年9月,课题结束后,李伯刚撰写的《穿龙薯芋中水难溶性甾体皂甙结构研究》论文,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并为日后承担和完成地奥心血康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心血孕育“心血康”

1982年,李伯刚带领6名研究人员,在课题经费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承担了中科院“六五”、“七五”重点科研课题――防治心血管疾病天然药物“地奥心血康”的研制任务。为了能早出成果,他们克勤克俭,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一盏台灯,宁愿4个实验室共用也舍不得多添一盏;宁愿步行4公里路到试验基地做试验,也舍不得花3元钱坐辆三轮车┄┄他们每天在实验室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以上。

他们不断改进纯化、分离试验。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研究探索,他们终于获得了100克分离纯化出的甾体皂甙。

李伯刚带着这些研究成果来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做临床预试。半月之后,所作的8例病人效果良好。有一例冠心病患者,以前经常行动呆滞,并时有胸闷,在服药半个月之后,感到血脉畅通舒服,并主动为医院打扫卫生。一月之后,患者的心电图发生良好改变。由此可见,这种甾体皂甙中的生物活,对机体心血管功能的恢复及调治,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一次又一次的工艺改进,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发现,一点又一点地提高增量。当在增量上获得重大突破时,他们欣喜若狂。两个月之后,终于攻破了最后一道难关。他们获得了含量90%以上的高纯度甾体皂甙,取得了巨大成功。

1987年,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级鉴定。1988年,该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疗效震惊世界

地奥心血康投入市场后,以它无可争辩的疗效赢得了广大用户和患者的高度赞誉。

天津刃具厂苗某来信说:“我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于1991年3月患急性前壁广泛心肌梗塞,经天津第一医院抢救幸免一死。10月,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服用地奥心血康,至今已有半年多,复查心电图显示较前好转,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改善,血压也降至正常,自我感觉良好,长期服用没有任何副作用。目前我能坚持上班了。我以患者的身份感谢贵厂研制和生产出冠心病的克星――地奥心血康。”

河南淮滨县患者赵某来信说:“我服了贵厂生产的地奥心血康,深感此药疗效显著,使我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服药后一星期,多年的早搏、间隙心律失常完全消失了,至今没有复发,精神很好,心情舒畅。地奥心血康救了我。”

此后不久,一份科学权威报告这样写道:经22项药理实验,利用多种动物模型,多种给药途径,进行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研究表明:地奥心血康既有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又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的血流量、改善末梢循环的作用。对于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系统毒理学研究,经多种动物在较大剂量情况下,连续服药半年无毒副反应,亦无蓄积毒性,特殊毒理试验均为阴性结果,证实该药安全无毒。

自1989年3月地奥心血康投放市场之后,一直供不应求。它除了畅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的9000多家医院之外,还远销美、日、德等国家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化学;物理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9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科技、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国际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中国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势必要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既需要我们走出国门,将科教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又需要将优秀突出的国际同行请进国门,交流其先进的科教文化研究理念。因此,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中小学和大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但英语课程以语言学习为主,主要目的是考试过关,以英语进行专业教育的课程较少。目前,我国依然活跃于学术研究一线的“40后”、“50后”等老科学家,主要靠自主学习专业英语,实现自身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交流,为我国的科技实力提升奠定基础。中青年学者,由于具有较好的英语学习阶段,加之国外留学经历的历练,具有比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在国际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快速发展对高端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各专业的英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已成为我国科技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在2001年和2004年分别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政策上推动高等学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

一、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化学发展非常迅速,SCI数量自2008年之后已跃居世界第一,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数目也在指数增长。英语在化学教学、科研、文化交流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大高校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化学双语教学,关于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研究近年来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从2001年的3篇到2011年的34篇关于化学双语教学的研究,10年间增长10多倍。涉及的化学学科和专业也比较全面,有物理化学双语、分析化学双语、有机化学双语、高分子化学双语、生物化学双语、天然产物化学双语等。可以说,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尝试开展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其正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抓住优势学科,利用优秀教师资源,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规律,创建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技巧。例如,杨雅丽等人提出可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

二、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

1.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现状。物理化学是化学的重要二级学科,对物理化学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满足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从2012年开始实施物理化学双语课程教学,选修学生人数从20人逐年增加至40人、60人,到2015年激增至230人。这些学生的专业背景不仅有化学专业,还有物理专业、食品专业、材料专业。这从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双语授课的需求和重视程度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校双语课程开设较少,学生可选修课程不多。选修人数的增多,无疑有助于任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愿望,但也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2.教学实施模式。我校物理化学双语课程会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主要考虑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开始物理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背景,接受起来不是太难。考虑到学生接受全英语授课的困难,但又想增强学生用英语接受思考交流的专业能力,在授课时教师会采用交叉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即采用全英文课件,用中英双语并以英语为主的授课语言。教师会容首先用英语介绍课程内容,对重点概念、公式、理论进行英语介绍后会加强中文解释,使学生不因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但整个授课过程要使英语授课的比例高于50%。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适应程度,不断调整并增加英语授课比例,使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授课方式,养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

3.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以PPT讲授为主,辅以板书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PPT讲授课程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将课程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举例子时,不是简单的口述或文字记录,而是将各种例子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加快速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再如,利用PPT的文字编辑功能,将重点部分用不同颜色和字体highlight(突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PPT的动画功能,将逻辑性很强的概念、公式分步讲解给学生,便于理解。然而,由于PPT是提前制作好的,失去一定的灵活性,而课堂教学是动态和变化的,因此,辅以板书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提问、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提问以及小组讨论尽量采用英语,学生对用英语回答问题在开始时并不适应,但教师坚持英语提问以及英语讨论,会让学生逐渐接纳这种方式,并尝试用英语回答、讨论专业问题。

三、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物理化学会引起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是化学各专业中相对较难的一门课程。用英语讲授该课程,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物理化学双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会取得一定的效果。第一,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在很多程度上决定学生对这门课的认同。因此,尽量选择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双语课程教师,增加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应注重自身英语口语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二,PPT课件承载主要的教学内容,其呈现形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对PPT课件的制作应格外重视,既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也应注意课件的趣味性、丰富性和简洁性,避免通篇文字,适当增加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材料,增强课程的可观赏性。第三,教师应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学生课堂兴趣的方式,但如果仅仅停留于小组讨论,则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讨论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点评和分析等,助学生价值感的实现。

2.课程内容的设置。很多学校的物理化学双语课程学时少,不可能将物理化学的全部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因此,对双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显得非常关键。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目标、学生专业特点、学校特点等应挂钩,各个学校和专业有不同的选择。但课程内容不宜过分复杂,对于本科生,课程内容应以浅显、易懂、概念清楚为宜。这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习惯双语课程学习,逐渐增强专业英语思维方式。以“Phase Equilibrium”为例,其主要是在介绍相、相数、相转变、相律、相图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单组份相图和双组份相图。在介绍双组份相图时,将其与精馏过程一同介绍,既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相图的含义,又能感受到枯燥相图的实际作用。

3.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双语课程课时少,可讲授内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双语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能有效地增强用英语学习物理化学的能力,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涉及物理化学的网络资源之一是视频课程资源,例如,MOOC学院()网站提供的物理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Chemistry),是全英文授课视频,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反复学习,增强英语听课学习能力。但这种专业性强的网络视频较少,学生还可观看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网络视频,如化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hemistry)、普通化学(General Chemistry)等。观看与学习这些化学专业视频,有助于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另一种资源是相关专业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专题的英文网页内容,通过阅读,增强专业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总之,开展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既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讲解,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努力和用心学习。教师教得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习热情高,而反之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热情,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教师的教是关键,要从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课堂设计等方面充分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学习,真正实现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用英语接受专业知识、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他们的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雅丽,陈彻,楚惠媛,李雪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90.

[2]王智香.物理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5,43(4):198.

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产学研;有机化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41-02

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落后,急需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广西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就应该服务于广西的发展,大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将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然而,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在学校课堂教育中是很难实现的,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广西教育厅于2002年4月印发了《关于高校与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业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意见》(桂学位[2002]3号),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广西师范学院针对有机化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就如何才能培养出有机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了实践与思考,提出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思路。从2005年9月开始,对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了培养方式上的探索,把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的产学研自主创新过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一、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

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关键是创立新的机制和模式。我院根据有机化学专业的实际,通过分析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将双方的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了产学研联合培养新模式。我院产学研联合培养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每年的广西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都有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的申报,2005年我们与广西化工研究院(企业性质)签署了开展长期科研项目合作和共建硕士生培养基地的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活动,并定期与不定期地就双方长远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进行研讨。我院在对方高级职称人员中遴选条件适合的导师,作为广西师范学院外聘硕士生导师,企业导师享受与我校导师同样的学术待遇。“联合培养基地”招收的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取得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籍,其课程学习和学位授予在我校进行,毕业论文主要由企业导师独立指导并在“联合培养基地”完成,论文题目一般是企业的科研攻关任务。几年来,由广西化工研究院外聘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不仅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而且自身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每个研究生都参加了广西化工研究院科研攻关项目,培养质量大大提高,人均2篇以上,就业率100%。

2.聘请企业人才兼任硕士生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在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我们尝试了“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中一些理论基础扎实,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愿意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企业科技人员来兼任研究生导师,给每位研究生安排两位导师指导,一个来自广西师范学院,一个来自企业。这样不仅有效弥补我院导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而且也加强了我院和企业的联系。近三年,广西师范学院正式聘请了广西药用植物园(企业性质)、广西科学院等单位5位高级技术人员或专家担任硕士生兼职导师。他们都承担有国家级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等,主要是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他们把项目直接交给研究生完成,使研究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国家或广西的重大科研项目和企业自主创新工程,开拓视野。院内的导师则主要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理论水平进行把关,使之符合硕士学位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联合培养了毕业研究生5名,还有2名硕士生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科学院进行联合培养。

3.以横向合作课题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以横向课题为载体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院有机化学专业主要有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三个研究方向,这三个方向都可利用广西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为广西化学化工、食品行业的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有关技术难题。我院导师积极参加了2010年广西教育厅组织的“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已经分别与广西福园剑麻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都安密洛沱葡萄酒有限公司、广西宜州市宜源桑杆菌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与企业结对子,通过这种对接,能将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纳入学校的横向课题,或者同企业一起联合申请省部级甚至国家级科研课题,并以此作为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平台和载体,为学生创造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

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势

1.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知识面、提升其创新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硕士生在企业做学位论文工作期间,会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导师会把企业中的一些其他技术工作交给学生做,似乎影响了研究生做毕业论文的进度。但这其实是联合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做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曾多次参与企业新产品生产与开发,协助解决了几个新产品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分析。该学生反映,这种额外的工作要求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要会自己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还要自己进行试验方案设计,确实弄不懂的才向老师请教,使自己大大增长了见识,受益颇深,这些在学校是很难学到的,大大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创新能力。

2.有利于丰富研究生实践经验,培养其创业能力。硕士生在企业做学位论文的一两年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佳时机。进入企业,如何才能学到企业工人、技术人员丰富的生产实际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生要正确看待“下企业”,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优越感”,要放低位置,主动向企业工人、技术人员学习,很多研究生在企业中都要经过一番磨合,才能把自己真正融入企业,顺利地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企业的社会实践也是硕士生学习如何创业的良好机会。如“基地”之一的广西化工研究院原来是事业单位,后来改制为企业性质,从一个财政拨款单位发展为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科技企业,这样的企业发展史能让研究生接受创业的理念、学习创业的过程,培养研究生的创业能力。

3.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竞争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研究生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不仅巩固了研究生的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了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学习与生产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并使其在毕业后能从学习者转变为工作人,适应新的岗位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获得了企业的认同与支持。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基本都在企业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适应当今行业新技术发展,专业对口,一般毕业时能使选聘单位非常满意,初次就业率即达100%,而且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

三、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几点思考

1.“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要考虑企业方面,也要符合学校培养要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必须坚持按照《学位法》对硕士学位的严格要求,谨慎选择硕士生培养基地,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在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符合学校培养需要。培养工作必须做到有利于培养硕士生独当一面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培养硕士生在毕业论文试验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所创新,在培养过程中避免出现对硕士生“只用不教”的偏向及个别“放羊”现象。而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有些质量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技术含量不高,比如生产工艺管理、技工培训问题,不能作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不然就不能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2.“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必须强调学校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积极指导作用。硕士生下到企业后,环境陌生,不了解企业产品和生产工艺,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困难较多,这时企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很关键。而有的企业导师往往只重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进行难点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深化,因此学校导师要及时在理论上做指导,提高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水平,确保满足学位论文要求。

3.“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要充分利用企业平台,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硕士生到企业做毕业论文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拐点,是研究生踏入社会前的“实习”。企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实践的平台,他们要处理新的人际关系,了解新的生活环境,熟悉新的工作内容,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导师双方要加强联系,通过各种途径和硕士生及时交流,及时了解硕士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提高硕士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也面临着产品自主创新的竞争。这些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人才队伍的竞争。高校培养的硕士生是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骨干队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一种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1]。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2]。广西师范学院对此所做的有效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广西的研究生教育在产学研联合培养方面蓬勃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草药;自由基;抗氧化活性

众所周知,自由基是维持正常生命过程的必需物质,同时,它也是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生物组织的破坏者。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体内自由基不断产生,不断被清除,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水平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基反应会导致一些有害变化的积累,攻击生命大分子产生过氧化变性、交联或断裂,从而造成组织细胞损伤[1],引起机体衰老和器官退行性变化,导致心脏病、衰老、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发生。因此目前国内外大力开发新的抗氧化成分以期能安全有效地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尤其是对中草药进行了大力研究。本文从中草药的几种主要抗氧化成分及其研究方法与机理进行了评述,以期对中草药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1.中草药的几种主要抗氧化成分

1.1 酚酸类化合物

酚酸类化合物[2]是指同一苯环上有若干个酚性羟基的一类化合物。一些酚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是一类良好的天然抗氧剂。多酚[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物质,就好像抗氧化作用一样,是植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由于受到日光照射而产生的,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抗氧化。茶多酚已用于食用油脂及含油脂丰富的食品作为抗氧化剂,也用于人体作为营养剂以补充氧化应激等多种状态,但后者因其苦涩味仅用于制剂使用。另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是一种公认的高活性抗氧化剂,EGCG是绿茶中含量最为丰富、性质最为活泼的儿茶素类物质,茶多酚共含有5种活性单体,其中EGCG是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茶黄素是从红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其抗氧化活性主要在于能调剂体内的生物酶的活性,直接清除自由基,与金属离子络合物和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等[4]。

1.2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5]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间的三碳链联结而成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其作为酚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类物质,是一大类具有酚羟基的抗氧化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由于其自身被氧化而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机理与酚类物质抗氧化机理一致,一般为清除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物ROO・反应阻断脂质过氧化以及螯合引发自由基的金属离子等。目前研究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原花青素、花色素、黄酮醇、黄烷酮、新黄酮、双黄酮、异黄酮等。一些中草药如羊藿、黄芩、桔皮、雪莲等提取物中分离的黄酮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6]。

1.3 多糖类

中药中富含的活性多糖成分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以及抗辐射的作用,并且其来源广泛、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小,在治疗肝炎、癌症、艾滋病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人参多糖、黄芪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茶叶、银杏叶和竹叶提取的活性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银耳多糖的保护肝细胞作用,芦荟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和抗艾滋病毒的作用等,都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7]。南沙参多糖对化学药品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表明南沙参多糖改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与影响脑中自由基有关。另外兰美华[8]等研究了当归多糖、党参多糖、枸杞多糖、何首乌多糖、黄精多糖、黄芪多糖、灵芝多糖、龙眼参多糖、芦荟多糖、魔芋多糖、南沙参多糖、女贞子多糖、山药多糖、白术多糖、天麻多糖等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多糖类成分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1.4 皂苷类化合物

皂苷由甾体或三萜里连接糖基组成,分子中含有较多的羟基,具有较大的极性。皂苷是中草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近年研究表明,皂苷大多数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皂苷类物质对氧自由基本身影响较小,但大多能提高体内SOD、CAT(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额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2]。目前黄芪中已分离鉴定出数十种皂苷,如黄芪皂苷Ⅰ、Ⅱ,黄芪皂苷乙,乙酰黄芪皂苷Ⅰ及大豆皂苷Ⅰ等,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其中,黄芪甲苷是中药黄芪皂苷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并且黄芪甲苷的清除能力比粗黄芪总苷提液强。又如黄芪总皂苷可抑制小鼠移植性肝癌和肉瘤的生长[9]。另外徐先祥[10]等研究了五茄科皂苷、豆科皂苷、绞股蓝总皂苷、黄山药总皂苷、酸枣仁总皂苷、七叶皂苷、柴胡皂苷、苦瓜皂苷等证明了皂苷类的抗氧化作用。

1.5 维生素类

维生素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还是对氧自由基具有较好清除能力的重要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性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等[5]。

除了以上几大类的中药主要成分在自由基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外,其它富含生物碱类、木质素类、蒽醌类、蛋白质和酶类以及微量元素的一些中药也有抗氧化作用。虽同是抗氧化剂,但其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抗氧化剂提供质子,捕获自由基,而本身形成稳定的共振结构而阻断氧化;有的抗氧化剂是与氧作用而消耗密闭系统中残留的氧;也有的是与金属离子形成整合物,减少金属离子对氧化作用的催化活性等。

2. 中草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及机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中草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所用的方法中,那些反应不稳定,过程繁琐的评价方法已经逐渐被少用,以下介绍现阶段常用的中草药体外抗氧化研究方法。

2.1 DPPH法(2,2一二苯基一l一苦基苯肼)[11]

1958年,Blois第一次将DPPH法应用于抗氧化剂的筛选研究。此方法在近代的抗氧化剂研究中受到了重视,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它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易检测和直接的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DPPH在有机溶剂中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其结构中含有三个苯环,一个氮原子上有一个孤对电子,其溶液呈深紫色,在517 nm有强吸收。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DPPH・的单电子被配对而使其颜色变浅,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小,而且这种颜色变浅的程度与配对电子数成化学剂量关系,从而用于评价试验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该反应必须在避光条件下操作反应,而且反应体系的PH值应调至7.4左右,最好在缓冲液体系中进行。李超[12]等用DPPH法对鼠曲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为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118.2 ?g/ml。勾明[13]等采用DPPH法对26种植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测定,说明了用DPPH法来测定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快速、简便和直接可行的方法。

2.2 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方法

参照fenton 方法产生・OH自由基的模型,双氧水与亚铁离子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自由基一般情况下存活时间较短,但具有较强活性。而水杨酸能有效地获取羟基自由基且产生有色产物。生成的有色物质在510 nm处有较强的吸收,所以,如果此反应中加入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被测物,则会与水杨酸竞争捕捉羟基自由基。从而使有色产物生成量有所减少,在相同时间相同体积的反省体系中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被测物,并以蒸馏水做参比,测定各个溶液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其清除率即其抗氧化能力强弱。李娇娇[14] 等采用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的方法对回心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随着总黄酮浓度性进行了研究,证明回心草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清除率可达到最大值68.00%。黄锁义[15]等采用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的方法对芥菜中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芥菜中总黄酮提取液对由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随着芥菜总黄酮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增强,说明当黄酮类物质的浓度增加时,其清除率也增大。

2.3 硫代巴比妥酸(TBA)法

这种方法是用来测量脂质过氧化的最古老的的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脂质过氧化会导致机体膜损伤、酶抑制、溶酶体释放等生化毒性反应。过氧化程度多以其最终产物中丙二醛(MDA)含量为评价指标[16]。一分子的丙二醛可同两分子的硫代巴比妥酸(TBA)作用生成有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30 nm处有最大吸光度。因此可通过测定丙二醛的量来评价油脂的氧化程度。李兴泰[17]等采用TBA法测定了连翘叶水提物对小鼠脑、肝匀浆及脑肝线粒体中的丙二醛生成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2.4 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

FRAP法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法,在酸性条件下铁离子-三吡啶三嗪被抗氧化剂还原为二价铁形式,呈现出蓝色,并于吸光度593 nm处有最大吸收,通过吸光度来计算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袁琳[18]等采用此种方法对金铁锁的三种提取物(PTPE、PTEA、PTB?)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实验证明,PTEA还原铁离子的能力[TEAC=(696.9)?mol/g]较高,三种提取物和阳性对照PG、BHA、BHT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顺序为PG > BHA > BHT > PTEA > PTB? > PTPE。

除上述的评价方法外,生物化学发光法也比较常用,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测定重复性好,因此可用于抗自由基活性药物的筛选。除此之外,电化学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氧自由基吸收量(ORAC)法、电子自旋共振法(ESR)等方法在抗自由基的研究中均有所应用。

3. 结语

因为天然抗氧化剂安全、高效、有营养保健功能,所以近些年来中草药倍受关注,关于中药抗氧化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是与抗衰老研究有关的,许多学者一致认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自由基清除剂活性同机体衰老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且自由基作用不但与生理性衰老有关,而且与某些病理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另外还有学者认为中药的抗辐射损伤是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实现的,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课题。所以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中药抗氧化作用的相关研究,以有效促进抗衰老、抗辐射损伤及有效治疗自由基反应的相关疾病。其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理、抗氧化成分的化学结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和复合抗氧化剂的研究等方面。希望将来的这些一系列的抗氧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在疾病医疗卫生、护肤美容及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李琳,赵谋明. 几种中药浸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4,11:89-92 .

[2] 黄梅,王学军,杨凯. 中药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评价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6,8(3):0109-0112.

[3] 邓薏 . 近五年国内中药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上[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6):155-162.

[4] 陈虎,胡英,周睿,等. 茶黄素的抗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05,25(4):237-241.

[5] 李大鹏,张培正. 8种传统中药对抗氧化协同机制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文建.2009:6-9.

[6] Liang Y(梁英),Han LJ(韩鲁佳).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es of flavoniod compo?nds in Sc?te?aria baicalensis Georgi[J]. China Agric ?niv(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6):9-14.

[7] 成喜雨,崔馨,刘春朝,等.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 514-518.

[8] 兰美华,吴红彦. 中药植物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杂志,2012,28(4):326-327.

[9] 苏孝礼. 中药黄芪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史妮.2011:8-10.

[10] 徐先祥,夏伦祝. 中药皂苷类物质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2): 126-128.

[11] 李秋红,李廷利,黄莉莉. 中药抗氧化的作用机理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57-1258.

[12] 李超,王孟楚. 鼠曲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01:0111-0115.

[13] 勾明弱,刘梁,张春枝. 采用DPPH法测定26种植物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148―150.

[14] 李超,李姣姣. 回心草总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研究[J].食品工程・技术,2010,08:0163-0165.

[15] 黄锁义,黎海妮 ,唐玉莲. 芥菜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8(10):2749-2480.

[16] 苗明三. 氧自由基、疾病与抗氧化中药[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4):859-861.

[17] 李兴泰,陈瑞,高明波. 连翘叶水提物保护线粒体及抗衰来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6):840-844.

[18] 袁琳,马银海,王微,等. 金铁锁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0109-0112.

作者简介:

董秀丽(1979.07),女,山东烟台,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从事于化学教学。

第9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人才建设主要任务中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创新体系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普通工科院校,通常没有化学专业,化学作为应化、化工、制药、材料、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入校后,在大一、大二期间分别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此后即开始学习各自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开展专业实验,到大四时开展毕业论文。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基础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这些实验课中是分别学习的,各门课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分别学习和掌握的,学生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缺乏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从基础化学实验到专业实验缺乏过渡;另一方面,高年级的专业实验又由于专业划分过细,知识分割过窄,使学生学得的知识过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较单一,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现代化学已经发展到了各学科分支间纵横交叉、互相渗透和融合的程度,在教学中如果不有意识地把各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就必然适应不了现代化学发展的要求。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性的和综合性实验技能训练的化学实验课程。它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外,还能让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和多种化学研究方法,使“四大化学”之间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缩短学生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科研、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3]。

    2、综合化学实验体系的构建

    “综合化学实验”与四大基础化学实验的根本差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它必须既能体现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又能涵盖多个二级学科的知识点,因此要能使学生站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上去理解化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我校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组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设立了“三层次、三方向”的综合化学实验体系。“三层次”是指综合化学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型实验及科研实验三部分。综合性实验主要综合四大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让学生在一个实验项目中融会贯通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设计型实验则在一个实验项目中综合了四大化学基本实验技能与专业实验问题,为学生向专业学习及发展搭建桥梁;科研实验则指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实验室,参与完成科研项目。“三方向”是指目前我校综合化学实验针对我校化学相关的特色专业(应化、环境及材料专业)分别开设相关综合化学实验。对每个方向分别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开设了4个综合实验和4个设计型实验,其中一部分是我化学相关专业教师长期科学研究的阶段成果。将这些成果编写成综合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实验包括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综合性分析;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析鉴定;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表征;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分离;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等。这些综合实验项目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综合性:综合运用合成、分析、表征等各种实验技术,一个实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级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形成了综合性的实验课体系。

    (2)先进性:以现代新技术在环境、能源、材料、生物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选择反映化学学科进展的内容,大部分实验内容来源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引导学生尽早了解各分支学科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对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3)实用性:实验的对象是现实中的样品,例如植物油渣油、茶油饼粕、虾壳、纺织污水等。实验的产物是实用的产品,例如甾醇、维生素E、生物柴油、茶皂素、壳聚糖、阳离子淀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3、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由实验辅导老师启发式地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比较,确定设计性实验方案,由辅导老师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