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库存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4:49

导语:在库存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库存管理论文

第1篇

秦皇岛港在发展中不断适应世界贸易需求,基本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服务平台,即金融服务平台、口岸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贸易服务平台和集疏运服务平台。秦皇岛港口备件库存具有自身的特点:港口的设备备件价格比较昂贵,专用性比较强,需求量低,而且很难预测,港口设备备件的种类比,库存价值比较高,港口设备技术水平比较高,进口设备占很大比例,供应的周期长,此外,设备如果停机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关键零部件不允许缺货。秦皇岛港在备件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部门的分工和绩效评估导致需求量较大,在备件管理中,不同部门进行不同的分工合作,不同部门的分工,主要是为了避免部门的重复劳动浪费劳动力,但是由于各个部门缺乏沟通,信息不完全公开,导致技术员不能准确了解仓库内是否真正存在所需备件,这样就增加仓库管理的负担,造成资源浪费;其次是备件储备定额总体比较高,现在秦皇岛港虽然拥有专业的物资储备公司,但是总体的备件储备定额依然比较高,导致库存资金上涨的现象;最后是备件储备不按照规范进行分类,这样就使短缺的品种不能按时补货,设备的维修时间被拖延,费用也就随之增加。针对秦皇岛港出现的问题,可以建立备件分类的管理方法、建立秦皇岛港备件库存管理和备件信息库的方法来改善,从而降低备件管理的各种成本。

二、JIT环境下港口备件管理的改进

启用此种系统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工人数量,降低人工成本;信息化程度高,便于企业方便快捷地使用网络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独特的优势。为了分析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否能够真正提高秦皇岛港港口设备的管理工作效率,可以从仓库和高层货架、托盘和周转箱、堆垛起重机、输送机和软件系统这五个方面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果没有发挥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那么就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进行改善。此外,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秦皇岛港口备件管理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备件立体仓库与一般的物流仓库是不同的,立体仓库有放置的货物量大、标准化比较高、存货周期短并且流转比较高等独特优势,这种立体化仓库是机械化、自动化仓库管理的发展趋势,所以在港口备件中要对这种立体仓库进行全新设计,使其能够达到备件的要求;

第二是自动化立体仓库与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连接,从秦皇岛港整个港口的角度看,应该调整策略,建立备件管理系统,如果各自为政,就会造成库存的积压和资源的浪费的现象再次发生,因而子库存管理新题系统平台统一管理各库的软件,进行有效连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2篇

要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必须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准确的分析出未来的走势,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采购,生产。对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进行充分及时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内调整库存,在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能把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石油装备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得到保证,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做到产品及时销售出去,提高资金流的快速正常运转。现金流转情况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没有现金周转,就立刻导致企业窒息。只有合理的控制生产和库存,达到有效控制供应链,让现金流正常运转,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库存控制策略

本文将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归纳出基于供应链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下面对它们进行具体的阐述。

(1)供应商管理库存:由石油装备企业供应商在供应方与需求方双方同意的体系架构下管理库存,实现供需双方的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实现了共享,从而对需求更准确的预测能够做出,石油装备企业的订货批量能够进行更准确地确定,从而降低了安全库存的库存量。因此,当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减少时,就加快了石油装备企业的资金和物资的周转速度。然而,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用户不会担负库存相关的成本、运输花销和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这些花费都是供应商负担的,由此可见,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会加大供应商的风险。由于这种策略能够提高库存周转速度,因此,许多著名的石油装备企业结合实际经济、技术、人员情况,都采用了这种库存控制策略。此种策略的实现需要参与双方的信息共享和彼此合作,这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要求主导方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必须能够很快接受和掌握,与参与方进行合作共赢,最终使供应商管理库存取得良好效果。石油装备企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之后,会获得下面的效益:促进石油装备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消除牛鞭效应。使参与双方的库存管理成本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使石油装备企业的产品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虽然石油装备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有可能降低,但是从长远上看,石油装备企业将来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联合管理库存: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要求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的供应方、采购方、需求方等等全部都要加入进来,由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商议拟定库存计划,他们都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的制定,使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增加。此种策略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强调在“供应链”中的各环节的协调合作,而不仅局限于供需两方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在联合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一种相当于分销部门的职能部门必须存在,这个职能部门一方面可以作为商品的联合库存中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供需信息的沟通中心,通过这种方式,供应链中的销售企业仅仅储备很少的库存就可以了,而分销企业储备非常多的库存,这样,供应链中的每个销售企业的库存压力得到大大的减轻,进一步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量得到减少,从而达到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不仅着眼于供需关系,更将协同合作深入到供应链上各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是对整个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全面处理的策略,不仅使用业务过程,而且也进行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都能够获利,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着眼于大局的利益,进行供应链中的全体企业统一业务过程和处理方式的制定。所以,和上面的几种库存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策略更有利于各参与者之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的实现。

(4)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能够做到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的全局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的方法主要采用集中式的和分布式的策略。所谓分布式的策略,就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可以自行确定库存的多少,但是如果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不能搞好,那么非常容易导致他们各自为政。集中式的多级优化策略是将核心的节点作为控制焦点,库存控制与协调由核心节点企业进行,所以,该策略的优势就是对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

第3篇

1.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所谓的营业仓库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仓库[2]。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在考虑到部分物资自身管理难度较大、其中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精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物资委托专业的仓库进行存储和保管,企业只需要支付一定的代管费用。这种模式下,企业不需要再另外聘请人员进行物资的管理,也不需要再单独设立仓库对物资进行保管等行为,直接利用专业性的仓库的管理知识与模式,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物资管理效率。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也较为明显,企业只是利用资金来实现对物资的零库存管理,其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

2.加强企业预算管理

企业想要真正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的零库存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则需要充分做好预算管理。首先,企业内部要强化预算管理的概念,建立一个完善的预算体系,将预算管理充分贯彻实施,保证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做好预算、控制、分析的工作,严格按照企业所需的生产作业技术和预算计划进行采购,在这其中企业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物资采购技术,然后经过上级部门审核与批准才能够进行,避免在采购的环节中出现重复采购的现象,同时避免出现货物积压的现象。

3.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

所谓的适时适量生产方式是指在有订单有需要的情况下按照相应的量进行生产。这种方式能够彻底消除企业中的一切无效劳动,对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中效果比较显著的就是利用看板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采购计划、生产技术、供应技术的同时进行,因此企业想要实现零库存管理只需要通过看板数量就能够对库存数量实现动态管理。

4.实行合理配送方式

企业物资中的原材料、成品以及配送情况都会影响到库存。因此在配送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配送方案降低库存量,企业按照订单及时将产品配送到客户手中。配送方式有三种,一种是采取多批次、少批量的方式进行配送。首先企业按照客户的要求,对成品进行整车装货,在减少每个客户每次的送货量的同时增加配送的次数,提高运输的效率。如果是原材料的配送,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将材料运送至生产车间,有效做到零库存管理。第二种采用即时配送的方式进行配送,这种方式对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能够将库存的压力降至最低。

5.利用代销代存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实现零库存管理。企业在进行零库存管理时,可以直接与物资供应商进行深入合作,利用代销代存的方式,一旦企业需要某种物资,供应商就直接提供,最后按照实际的物资使用量与供应商进行结算。这种方式与传统的采购模式不同,使得整个采购变得更加灵活,还能够减小零库存管理的压力。具体方式为企业对自身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分别与不同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在对材料价格、数量、品质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合作意向之后,材料供应商只需要根据企业订单进行材料的供应,这种方式真正实现了企业的零库存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减少在物资管理方面的压力,还能够有效获得材料供应的保障,真正达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结语

第4篇

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一个联合的整体,世界中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紧密相连的,市场经济由各个不同的商业企业组成,而一个企业也与其他的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换句话说,每个企业都不能独立存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之外,企业的运行实际上是供应链中一个节点,而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千万个节点链接成的供应链。所以企业如果没有考虑到整体的供应链,仍是针对自身的内部管理使用相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问题或者矛盾。现代企业中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对供应链之间各个环节的安排和交流不合理,就会给市场预测增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库存的有效预算。此外,一些企业订货部门工作失误时,企业库存管理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恰当的方案合理应对,危机处理及管理能力缺失导致企业面临极大损失。最后,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系统,依旧使用传统的陈旧的库存管理模式,导致库存责任不明、库存盘点结算不及时等问题,对市场把握不清导致库存积压也是现代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缺失。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市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因此需要认真对待。

二、电子商务下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的优化设计

1、优化企业库存管理系统

完整的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包括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及库存管理决策系统两个方面。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而来的。数字化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的信息交流速度和精准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能有效、精准的分析复杂的库存信息,及时提高库存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加强与整个市场经济产业链的交流沟通,能有效的控制成本。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系统决定着企业的传略决策能力。通过完善的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得智能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区域高速、精准的决策,极大的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用。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库存数据,有利于进行长期的库存战略决策。

2、完善库存管理制度,增强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处理能力是一个企业所必须拥有的能力之一,在企业库存管理方面,应对危机作出有效合理的处理方案也是库存管理所需要的一个重要能力.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现代大多数企业库存管理危机处理能力缺失,在面临危机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导致企业损失严重。在现时代到来之际,如何解决完善批业库存制度,增强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的问题就显得致关重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每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要确认所有库存信息的精准正确,不断提高库存管理部门的市场洞察力及分析力。除此之外,还要具体明确分工,要求每个岗位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分工要求,监督员工认真执行。不断加强库存管理者应对危机的能力,强调各部门之间及时进行有效的职能合作。同时建立库存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提高企业整体库存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结束语

第5篇

1.1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配件采购供给渠道单一或渠道缺乏。

②配件垄断销售,导致配件价格高,增加机械设备使用费成本。

③配件供给周期较长,导致设备故障后不能及时修复,恢复设备性能,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和施工生产。

④配件种类繁多,导致相当一部分库存配件无序,造成领用混乱。

⑤非常用配件库存量较多,常用配件库存少。

⑥配件型号规格繁多(型号规格、进口厂家序号、国产厂家序号、国产替代号等),造成同一功能配件存在多个物资编号。

⑦配件管理人员对配件名称和实物不能熟识对应,导致在领用时误认为配件无库存或按照无用料处理。

1.2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情况的调研分析,具体的原因包括:

①配件型号改变,与在用配件相同型号的配件已经停产,替代产品存在结构尺寸、功能等不通用的问题。例如,液压马达、液压泵、车轴齿轮箱等,在用型号已经停产,新型号产品存在安装尺寸、连接方式等不同,导致配件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②大型养路机械生产厂家采取与配件生产厂家定制采购和销售的方式,即OEM方式,配件的销售渠道集中在大型养路机械生产厂家手里,导致配件采购渠道单一,价格与实际价值偏差较高。

③配件主要以进口设备为主,从采购到供货再到收货其间流通时间较长,一般在8个月左右,一些OEM配件供货周期甚至达到12个月以上。例如,主机模块、电路板、车轴齿轮箱等。

④配件管理人员变动,对一些涉及配件型号更改或图纸变更等细节问题未交接清楚,导致配件统计资料丢失,在需要使用时,接任人由于没有统计资料而不能及时查找到所需配件,影响设备运转。

⑤由于进口大型养路机械设备较少,配件与其他设备通用性低,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对非常用配件也进行了库存储备,导致机械使用费用占用较高,资金压力比较大。

⑥由于不断有新设备补充到站段中,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充实一批具备机械液压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一线锻炼后补充到材料及库房管理岗位。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出现上述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施工生产。如何更好地优化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不当所产生的影响

2.1设备故障不能及时修复,严重时导致设备停止工作

一些故障发生后,由于无配件更换,对设备运转影响较小,设备可以工作,但会影响作业性能。例如,RGH20C型道岔打磨列车的打磨单元角度编码器故障(该编码器为OEM配件),将导致某一个打磨单元不能工作(该车型具备20个打磨单元,可同时作业)。缺少一个打磨单元,虽不会导致设备停止运转,但会对作业性能及效率产生影响,缺少越多,产生的影响也越大;另一些故障发生后,若无配件更换,将直接导致设备停止运转,不能进行作业。例如,RGH20C型道岔打磨列车的速度编码器故障,将直接导致设备不能运转。

2.2设备带病作业,产生安全隐患

设备故障后,若不能及时修复,带病作业将会给设备运转和设备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例如,PGM-48型钢轨打磨列车的走行液压泵故障,若不能及时更换出现故障的液压泵,长时间工作,将导致分动齿轮箱齿轮受力不均而异常磨损,严重时将导致齿轮掉齿损坏。更严重时会导致齿轮箱卡死,影响设备运行,若在铁路上运行时出现故障,将影响铁路正常运输、运营,产生严重后果。

2.3机械使用成本增加

配件供应渠道的单一和配件的无用浪费,将直接导致机械使用费的增加。

2.4设备长时间停用,影响生产效益

由于配件原因导致设备不能及时恢复运转,将直接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对于铁路运营所需要的周期性线路大修、维修性维护产生直接影响,增加运输成本。

3优化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的应对措施

随着对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的不断摸索,总结以下优化措施:一是加强配件管理人员、库管人员的业务学习,对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做到账、卡、物对应、熟识。二是对配件的使用实行寿命管理,主要是针对橡胶、弹簧等部件,提前做好库存储备,避免需要时再采购,因供货周期而影响设备性能恢复。三是扩展配件采购渠道,多渠道寻求配件供应方式。对于进口标准件,可以采取其他符合采购条件的渠道进行采购。四是积极探索国产化开发模式,对机械部件、电子元件等国内具备加工、制作条件的配件,进行国产化生产,通过工业性考试试验,合格的纳入采购目录。五是加强配件的修旧利废工作,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设备机械使用成本。六是加强配件计划采购管理,合理运用机械使用费用。针对非常用配件,可以采用寿命管理和渠道确定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了解具备供应能力的供应商及供应商的配件储备情况,暂不采购,一旦需要,及时联系,确保及时供应。七是加强和其他具备相同进口大型养路机械单位的沟通,做到配件储备资源共享,急需时,可暂时借用,以应对不时之需,同时,及时购买并归还。八是将配件更换使用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按照经常消耗所需、定期检修所需、非常用配件进行分级,制定出合理的配件库存量。同时,建立配件消耗和补给制度,配件消耗后,及时补充库存。九是对各个站段部分单一车型可以由铁路局或铁路总公司层面建立库存共享,各个站段按照铁路总公司的安排,在某个方面做好库存预案(比如,某个或某几个站段负责液压方面、某个或某几个站段负责电器方面等)。这样,不但能解决设备故障所需配件供应问题,又能够解决普遍存在的资金压力问题,同时,还能够解决库存流转问题。

4应对措施实施的效果

针对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在2011年开始实施。:

①2011~2014年,配件采购费用逐年下降。通过采取配件国产化开发和修旧利废方式,明显降低了配件采购费用,尤其是在2014年,配件采购费用明显下降。

②2011~2014年,配件支出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配件供货周期原因,部分配件是在当年没有供应到位,而在第二年进行支出。同时,由于对配件进行了提前储备库存,在采购费用降低的情况下,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检修需要,及时修复设备,支出费用在2012~1013年逐年增加。

③2011~2014年,设备完好率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配件采购储备及时、供应及时,保证了设备机故修理和设备年修所需,及时恢复了设备性能,保证了设备完好率,使得设备性能良好、状态稳定。

④2014年配件支出较2013年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设备状态已趋于稳定,机械故障率低,设备机故维修费用低,所需配件支出较少。

第6篇

(1)案例教学法一般是利用相关背景材料,把理论与知识融入一个具体案例中,既讲理论,又讲实践,可以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帮助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这一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中,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与驾驭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比较适宜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是,如果案例过于复杂,或者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准备案例材料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2)项目教学方法是以实践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它从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实际背景的项目为教学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实施这一项目,从而完成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方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方法主要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使用,另外也需要学校有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支持。

(3)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关的任务,把涉及到的知识点隐含其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掌握新知识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一方法遇到的问题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转化为任务,合适的教学材料还不多,教师新建教学材料的工作量太大。

(4)问题导向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路是,教师根据一次课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点,把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实践,最后教师把相关的知识再完整地表达归纳出来,可以强化学生的印象。在讲授偏理工类教学内容时,可以与学生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讲授偏文科类教学内容时,可以与提问结合起来,既可以增加互动性,又可以避免“满堂灌”的问题。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可能都有它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接受教学的学生的基础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这样才有可能在面对当今的90后这个大学生群体,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学方法之外,教学材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另一因素。这里结合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供一个学生体验“库存控制”方法的教学材料。

2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库存控制的体验式教学实例背景及教学组织

库存控制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库存管理在一个生产企业中是一个统筹管理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库存控制的作用不大可能看到,但有时也会看到库存管理不善引发的严重后果的案例。2014年7月21日,各媒体报道了“上海福喜”食品安全事件。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核心的问题还是库存控制问题。这次暴露的问题主要有:①食品原料过了保质期,仍然投入生产线继续生产;②将大量过期食品回锅重做;③更改保质期标印。大量食品原料过保质期,原料的库存控制没做好;将大量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事件,成品的库存控制没做好。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伤害,生产工厂停工整顿,员工的利益也受到重大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库存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库存控制的体验式教学实例背景

某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产品每年的销售量都呈现一种类似正态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已知去年12个月中,A产品的最大销售量为4500,B产品的最大销售量为2000,预计今年的销售量在曲线的预期水平-25%~25%幅度内变化。

2.2教学的组织管理

首先,要将教学班分组,2~3人为一组,不超过15组为宜,太多了会影响课堂次序,可以分班完成。当然学生手上还有两张表,一张用于计算成本,另一张用于传送生产计划。体验活动开始前,要把案例材料向学生详细介绍,并回答学生的提问。一般学生都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故需要详细介绍工作流程。这一般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体验活动开始后,教师要督促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小组成员要认真参与讨论,最后集体作出决策,并在传送单上写上生产计划后提交给老师。当全部小组提交计划后,教师宣布该月需求结果,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按照游戏规则计算各类成本。计算完成后,可以研究下一月的生产安排,使得总成本尽可能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计算结果,宣布暂时的排名,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把学生的成本计算表收上来,并对各小组的计算进行核对(教师可以做好一个Excel计算模板,输入学生的数据就可得到结果),并根据游戏规则计算最终的总成本,形成最终的小组排名,并在下一次上课时公布。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病险水库;出险加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34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政府深知水利工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都比较重视。从建国起我国就为防洪修建了许多的水库,这些水库在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使得水库的安全情况不容乐观。更为严重的是由丁一些水库的防洪洪标准在建设的时候就比较低,所以就将险情就进一步的加重了。因此,对纳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作迫在眉睫。

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存在的问题

1、前期工作力度不够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安,所以前期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关系到水库能否保安;我们病险水库能否按时完成,关键也在于前期工作是否按时做好;只有前期工作做好了,才能保障水库除险加固的效率;水库能否产生效益,也要看前期工作是否到位。所以说,前期工作就是安全,前期工作就是效率,前期工作就是效益。根据现状,由于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加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小型病险水库地质勘察、工程设计等深度不够;个别地方随意更改设计,擅自降低施工标准;有些项目审查复核工作还不够严格,现场勘查工作不够深入。

2、项目的资金来源问题

实践证明,光靠国家的资金难以全面解决问题。目前来看,部分工程建设内容无法实施、项目整体进展缓慢、管理费用超支,一些地区工程竣工验收率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地方未形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稳定的资金渠道,尤其是区一级的建设资金到位率低,影响了工程的实施和投资效益的发挥。

3、项目实施管理问题

项目资金来源不容易,如果在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而处理方案又达不到要求,造成经济损失,给除险工作造成更大的压力,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有的水库多次投入资金治理,险情仍旧,发人深省。有资金保障,合理的处理方案,实施就是关键了。必须要有一个正规化的项目管理方式,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除险加固的目的。否则项目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差,加固工程失效,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管理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观测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小型水库的管理只停留在从表面观察的水平上,还不能做到从本质上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只能是被动的解决问题。

4、大坝填筑质量差,清基不彻底

大坝坝体及基础防渗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坝体浸润线偏高,渗透稳定性不安全,容易发生渗透破坏;大坝防渗体沉降、裂缝、变形严重,渗流异常; 坝体裂缝、变形,坝坡不稳,特别在高水位运行时,稳定不能满足;排水棱体老化堵塞抬高坝体浸润线,排水不畅; 大坝普遍存在白蚁危害,在坝体内形成渗漏通道,影响大坝结构和渗流安全稳定。

5.水库配套设备落后制约了泄洪能力

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库是在建国不久建造的,当时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一开始配备的设施不完善,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水库没有配套必需的泄洪设施或闸门启闭机等设备,后续也没有增加这些设施设备,导致水库防水调度陷入困境,从而影响泄洪水平,存在安全隐患。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际的经验,为了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应该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水库加固工作的管理监督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加强质量监督力度。只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排除病险才能保证水库安全。除险加固工程,必须明确各方的责任以保障加固工程的质量,必须有健全的质量保证措施,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责任,对出现的问题要马上进行责任追究并采取弥补措施。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才能充分保证加固工程的质量。此外,应该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对加固工作不断进行检查,确保除险加固工程落实。

2、进一步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

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需要各个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各部门应互相交流,认真统筹规划,准确找出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出正确有效的解决对策,制订科学合理完善的加固措施,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难度。

3、寻找充足的资金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量大、需要资金多、工程时间比较长,有较强的外部性,因此应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我国“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专项资金。但是,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只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其他合理的资金来源。所以,要结合水库安全现状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融资政策。大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规模比较庞大,仅靠地方政府能力难以胜任,可以将大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列为基建项目;对发达地区,有经济效益的中型险库所需资金可以通过贷款筹资加固,或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份合作;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财政为辅;小型水库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给予一些支持政策。

4、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

第一,尽快建立水库管理新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应摒弃旧体制,实行水库建设和管理统筹相结合的新型建设管理体系,明确各方权责,科学化管理,多项投资并行,产权明细化,水库服务有偿化,适量增加水库管理费用支出,逐步实现良性运营。第二,提高人员能力和素质。有针对性地开设培训班,增加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第三,完善水库管理规章制度及细则,使其科学化、规范化。第四,结合自身优势,可以大力开发水土资源,以水土资源开发促发展,发展促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5、水库除险加固时要充分考虑必要的管理设施

回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必要设施。因此,添加一些必要的设施是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步伐的前提,只有添加这些必要的设施才能完成水库加固工程任务。

6、提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大力宣传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合理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并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监测机构和管理制度。此外,必须提高水库加固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的工作,工作人员必须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按照有关制度要求,要不断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高能力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水库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不但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能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现存大量水库,潜存诸多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了水库周边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将会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出台。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步伐,促进水利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小丰,胡长江.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探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2):26-27.

[2]汤鹏,马若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监理的实施方略[J].陕西水利,2013(01):83-84.

[3]杨槐. 浅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278-279.

第8篇

【关键词】 原理教学法;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管理会计自引入我国始,就被作为传统核算会计的衍生学科,而由于我国多年的大会计概念的影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即管理会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财务领域的辅助知识以拓宽其视野,还是作为其日后择业、就业的必须的知识储备?其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与传统会计科目一样以培养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为目的,还是顺应时代潮流以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企业决策的支持者?模糊的教育目标导致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其发展才会更快、更好。

(二)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地位不高,对其的重视度不够

1.与财务会计从基本理论到中级、高级及会计实验的教育体系相比,管理会计教育显得十分单薄。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一般只开设 48-64课时的教学课程,只能讲授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初级运用。在管理会计所含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之中,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还需要经过修正或调整方可应用,有些则附有较严格的应用条件。由于受课时限制,不能充分地对其讲解。这样不仅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也难以在实务中很好地应用管理会计。而对于管理会计的创新内容,如作业成本和作业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则只能作些简要的介绍,或根本就不涉及,造成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和最新发展趋势。

2.有关企业管理的基础课程开设较少,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宽、功底不够扎实。管理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打上管理理论的烙印。随着它的发展,它大量吸收了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的方法;把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决策学、群体动态学、理论等有关知识导入其中。而目前除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外,其他内容均未涉及。

3.在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中,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培养方向的寥寥无几。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1991 年至1999年间,每年约25名会计专业毕业研究生中,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只有1至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1人以管理会计为题作毕业论文。

(三)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陈旧,并与实际相脱节

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成形型、传统型、数理信息型、综合型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运用的技术方法分别是: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较分析;2.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成本差异分析;3.库存管理模型、线性规划、行为科学、机会成本分析;4.成本企划、成本改善、作业成本制度、运用计划消灭成本差异。日本大学商学部会计研究所做的调查报告表明,在日本的制造企业里,预算控制、标准成本计算以及其差异分析、本量利分析等的应用十分普及;成本企画、成本改善的实施率也较高。但属于第三阶段的线性规划、现值法、概率等计算模式几乎未得到实际应用。就是在管理会计应用较为普及的美国,对第三阶段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很低。第三阶段与其说是实践阶段,倒不如说是学术性的理论阶段。而我国企业目前应用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主要处于成形型管理会计与传统型管理会计阶段。小企业一般利用财务数据进行经营管理,大企业则在相当程度上采用了传统管理会计。

从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来看,大多以传统型和数理信息型阶段的内容为主,即使有的管理会计教材编排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最新内容,也由于受课时限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教学中只作简要的介绍,根本就不展开讲授。在上述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由于数理信息型阶段管理会计的内容较多,有很多数学模型分析、概率分析及假设条件分析,不仅花去了教学课时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学生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数学模型的复杂性、概率分析的不确定性及假设条件的不切实际性,使得这些内容尽管理论上完美,实务中却很难应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仍是运用原理教学法,注重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算。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翻开国内的管理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使其认为:“管理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管理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分析决策问题,管理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管理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二、国外管理会计教育模式的借鉴

在管理会计诞生和高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激励了管理会计理论的日益革新。西方理论界比我们更早认识到了管理会计职能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了管理会计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这里,笔者以美国管理会计教育的改进为例,简单介绍其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方面,以为借鉴。

(一)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由财务报表提供者转向决策的支持者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美国,电子传播技术、先进快捷计算机和高级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使企业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仅被看作是准备财务报表、扮演历史记录者、资产监督者和信息管理者的角色已无法与其经济发展中管理理念的进步相匹配。当原有的机械核算汇总可以完全被计算机软件所取代时,新的经济环境中的会计人员更加需要“自身价值”的养成,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的职能――分析和决策,解释财务资料的内涵,并将对资料的分析成果运用于企业可采取的决策选择和判断,即提高参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能力。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要求会计人员从财务报表提供者转换为高级决策支持者,就必须要求会计人员具有相当高的管理会计知识。谁在这方面先迈一步,谁就会得益。如美国达拉斯的得克萨斯大学,针对其附近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情况,专门开设了战略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课程,受到周边企业和CPA的普遍欢迎。学过这些课程的毕业生会被优先录用。

(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意管理会计的课程及相关内容

据美国IMA(管理会计协会)1995年7月对美国不同类型和层次高等院校的556名会计教员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校已经着手或即将着手进行课程变革,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有43%的学校已经在会计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比重,改变原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比重,以适应会计人员角色转换的要求。如俄勒冈大学加大了管理课程,开阔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决策的视野,提高系统决策能力;伯克利学院将教学的重心从基础的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圣玛丽大学则将培养目标从会计信息提供者转移到使用者,全面修订会计基础课程。

2.有51%的学校虽然未改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的比重,但是已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注入了新内容,注意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里士满大学计划修订税收课程,以便包含更多的企业内容,增加高级管理课程和内部审计;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正将软件应用引进课程,增加写作、案例和职业道德标准等教育内容。

(三)全社会共同行动变革管理会计教育,积极主动地缩小“教企”之间的差距

管理会计教育改革1994年才被提出。当时,美国IMA和FEI(财务专家学会)在《管理会计》上共同发表了一份题为“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要求与登账水准会计实际拥有技能之间差异”的研究报告,并发表了一个“会计教育的联合声明”,并联合美国公司和学术界、教育界一起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攻关,寻求解决办法,而且很快采取了行动。

1.为有利于人们谋求管理会计师职位和满足美国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他们提出了一个鼓励会计课程变革的四步行动计划,并很快用IMA专用邮件寄送到有关会计教育者手中,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2.定期召开企业、学术和教育界联席会议,将企业客户需求与会计教育改革方向置于一体加以讨论,先后在芝加哥、底特律、纽约和其他城市举行过多次会议,为会计教育改革制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计划。

3.成立了管理会计教育提高协会。这一协会由IMA发起,其成员机构来源广泛,他们定期集会,研讨如何发展和完善大学管理会计教育。

4.促成校企结对。通过定期的“校企”联席会议和IMA的积极牵线搭桥,芝加哥、底特律等地区的高校先后与附近的大公司、大企业建立了一对一的定向合作关系,极大地便利了会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5.动态跟踪和广泛收集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要求的资料,用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加以分析,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不断缩小教育培养目标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差距。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是以成功地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展开研究,然后将其运用在理论和教学上展开分析。这样既可以充分揭示众多学科在实践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地完成会计管理目标的,还可以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在此基础上,亦可使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不断得到更新,并能适合实践发展的要求,从而使管理会计学科更加成熟。

(二)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途径

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成功,教师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

1.案例讨论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教师要注意组织与引导,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自觉加以修正。

2.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

3.要求学生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这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也可以提高文字表达水平,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应对案例报告作出适当的评语并打分,也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教学”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其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所以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拘泥于一个统一的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查道林 .美国管理会计教育新变化及其启示[J] .研究 探索 改革,2006,(9):10-11.

[2] 李金泉 .管理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 .四川会计,2002,(11):52-53.

[3] 陆卡娅 .浅析高校职业化教育[J] .高教论坛,2006,(8):24-26.

[4] 任忠奇,夏鑫 .美国高校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0):110-112.

[5] 王海民,郑佩荣 .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5,(7):69-7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