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4:52
导语:在电网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有助于扩大柔性决策的影响柔性决策针对电网工程中的投资具有时效性,因为柔性决策的本身就是对于决策投资的全面判断,如果投资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而且决策者的愿望和偏好较为有理,那么决策问题的约束条件和决策目标就是柔性的,而且柔性决策投资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柔性决策因素的影响之下,电网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才更加的具有科学性,电网工程的投资和开展一般耗时较长,而且投入的资金技术较多,所以柔性决策的利用,除了能根据供需要求进行柔性的调整,又能将生产、工艺、技术人员等柔性因素进行统一的调整,因此电网的投资和建设才更加的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2.提升电网工程建设的科学有效性电网工程的开展集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因此电网的规划层面的投资管理就要进行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安排,在进行电网工程建设的技术分析,并以经济为基础开展对柔性决策的推广和实践。由于电网工程的初始投资较多、建设时间较长、不可预测的投资风险也较多,所以电网的投资决策还具有不可逆性的特质,所以在投资的时候除了要将技术、时间因素排除在外,最主要的就是对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和考量,市场上电价的变化、投资的工程能否及时的获得更多足够资金的支持、银行利率以及运营成本和环保要求的变化等,都会给电网的建设带来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所以在电网工程中开展柔性决策的投资,就要进行有选择的延迟、追加以及决策的坚持与否,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经济利益的损失,从而最大程度上争取利润,保障电网工程的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
二、电网投资管理中柔性决策技术应用
1.进行实际性的对比选择电网工程的投资建设进行柔性决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根据实际选择法的投资评价、决策方法进行实际经济的考虑,并对实际的期权进行风险性的管理,为标的资产的非金融资产进行实物的标控,因此在实施电网工程的建设中投资管理者进行对所拥有的实物资产进行决策时的柔性决策投资,给实际的期权理论体系展开一种有效地选择权,因此在实物期权的理论体系中,柔性决策技术才能对期权的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评测,实际的投资决策才有利于投资者变化时就投资决策的实际价值进行选择,因此在电网的投资决策中利用柔性决策技术更加注重的就是对于企业未来的投资收益和未来收益的选择进行全面的指导,例如:阶段投资、延迟投资、等待投资、扩张投资、收缩投资、放弃投资、转换投资等,所以实际性的对比选择是对电网投资管理的柔性决策进行净现值的计算,将企业的未来收益进行规划,减少电网的投资损潘程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宜春供电分公司失。
2.进行实际选择法和传统方法的比较在传统的投资评价决策方法中,例如: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率、投资回收期、资本利润率、资金流动等决策方法进行分析和利用,所以在实际选择法和传统的投资方法来对比,显示实际选择法更加的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当前的社会经济投资要进行全新的认识,对于市场的走向、以及不确定的风险和竞争进行投资期的预算,所以在投资所蕴含的将来各种价值变化所导致的可能性投资损失或者收益机会中,实际选择法比传统的方法更加的具有科学性,柔性投资在实际的选择法中的利用才具有全面的科学性。而且实际的选择方法考虑的更多的就是对于当前现金流的投资,因为当前的现金投资更大的损失是对于现金值的基础上损失了更大的机会投资成本,而且投资项目的价值大小和项目的预计现金流限制、投资成本、项目的价值以及有无风险利率关系等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选择法中对于柔性投资决策的要求更高,在更多的实际选择中,柔性决策能够针对其选择原则进行对投资项目的控制,实现投资项目的利益最大化。
3.在电网工程的投资中进行决策评价的实际选择法的期权选择要将柔性投资技术进行全新的推广和利用,最主要的就是对于投资项目的科学性进行肯定,因为柔性投资决策能够将电网工程建设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而且电网工程的建设在勘查、设计、和时间落实阶段中直接给柔性决策的利用提供全面的可利用机会。电网工程的投资决策实施决策评价主要使用在:不可逆投资或者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大,常规的避免损失和灵活性,第二是在存在或者有投资机会的价值中将未来的增长期权进行有效性的决定并不是当前的现金流决定,第三种,在投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或者调整电网的投资决策评价,因此电网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才能具有科学性,实际选择法的期权选择给电网工程的建设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保障,而且也能改变原有的资金投资量,所以电网工程的建设才会更加的具有保障性。
4.在电网投资管理中柔性决策技术的应用基本的柔性投资决策技术是指依靠组织的职权实施对企业各种成本的进行程式化的管理,而且柔性投资决策技术,能够在企业项目的固有成本投资中进行决策模型的组织,并将其作为显著影响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后果的重要参数,柔性决策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内部实现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增加企业新项目的创新速率和多样性,增强企业项目投资的灵活性,有效地实现了范围经济,因此在电网的投资管理中柔性决策技术的应用,调整电力企业的资金投入成本,而且在柔性决策中项目的管理和应用能够全面评估的项目投资所带来的未来价值收益,在对项目投资不能明确时,能够保持项目投资的灵活性,并进行实施的投资调整,所以在电网工程的投资管理中实施柔性决策技术的推广和利用,通过实际的投资管理决策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决策层和投资管理层提供指导,所以电网工程的投资才具有切实的科学把握。
三、结语
电网工程项目成本存在于工程项目建设从招投标阶段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因此可以将电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成本管理,项目决策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和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对各个阶段进行动态性和针对性的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入成本和提高电网项目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
1.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成本管理
电网项目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或满足招标人最低资质要求而主动申请,依照招标要求和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价并获取项目建设资格签订契约的行为。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成本管理是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起点阶段,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源头。在此阶段,主要的成本管理工作包括熟悉和掌握投标流程,评估电网项目成本和利润,运用投标策略和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投标,中标后了解掌握合同类型、条款以及支付方式,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为后续阶段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项目决策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在电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区、地点的选择、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以及资金筹集情况等。这些因素对工程成本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收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投资决策阶段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阶段,必须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控制项目总投资,权衡项目的收益与风险,对投资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能仅看各种理论指标、数据,还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客观的预测和估计,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论。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决策阶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电网建设前期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也是保证项目建设以最小的投资产生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
3.实施阶段成本管理
电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将设计图纸变成电网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既包括对项目相关成本费用的控制,也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合理组织与管理。电网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是指电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实际采购成本控制、生产资料使用控制、工期成本和现场管理费用成本控制。在实施阶段,应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不断树立全员的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体系,这对于加强成本控制、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
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是电网项目成本管理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工程按质移交的重要保证,也是结算付款的顺利完成的主要前提。在竣工验收阶段,应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认真细致地完成工程收尾工作,使其顺利交付使用。竣工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做好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并根据其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结果。要收集整理成本管理各环节积累的成本管理资料,进行反馈,落实奖惩,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电网项目的参考资料。
二、电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对策
面对电网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以及电网项目管理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电网建设全过程造价成本管理优化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制定严密合同条款,建设良好的信用体系
在电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中,合同管理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合同明确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的目标,是合同双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一经签订,工程建设各方的关系将转化为一定的经济关系,合同是调节这种关系的主要手段。通过合同分解和委托等,实施对项目的控制与管理,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等目标,规定着双方责权利关系,因此合同管理必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双方解决争执的依据。所以要重视合同的严密性,少留机动条款,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合同文本不完善而产生的,因此,要提高现行合同的严密性、完整性。
2.合理地设计项目工期,优化选择施工方案
合理地设计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在合理的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才会较低,工期提前或拖后都可能导致工程成本的提高。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工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人的因素、技术因素、气候与环境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等。为了避免有些因素对工期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措施,可能会对质量、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在安排工期时,应该综合各方因素,全面考虑,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质量的统一关系,组织连续、均衡的施工,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另外,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一个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造价。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可以合理降低项目成本、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3.严格控制工程预算,密切监控资金流量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会引起项目变更。例如: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所提供的图纸不符、目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型号等不符合设计标准,这些都会给工程造价留下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项目变更严格把关。如确实需要变更的,必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及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因为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工程内容需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因此,对于这种变更,应做到尽早提前实现变更,减少损失。为避免变更造成的损失,建设单位应安排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及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对发生的问题及早提出改进意见,使施工项目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目标前进。施工过程中,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将管理内容落实到人,实行奖罚与经济利益相挂钩。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企业在资金动作中有时会出现现金流量的缺口,因此,为了防范这种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度情况,合理地进行现金流量的预测,正确编制现金预算。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清单,进行项目进度款的支付,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4.建立设备材料的寻价体系,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项目中设备及材料的费用一般占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要想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好设备材料价格的控制。企业应时刻关注相关机构公布的价格,并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起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在信息系统平台共享各个地区不同规格材料、设备的价格信息,以便相关人员能够随时调用。同时,以政府指导价为依据,进一步了解各地区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利用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与厂家及商家的沟通机制,寻找质优价廉的产品。对于一些价格变化较大,对社会因素较敏感的材料,应关注国家的产业及行业政策,全方位地打造价格管理体系。只有做到全面控制,才能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三、结论
电力物资标准化、通用化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电网稳定性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电网公司都大力推行物资采购标准应用,但因缺乏统一的管理,国家标准又迟迟未能设立,地区差异较大,相关制造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标准化、通用化工作推行已进入瓶颈期,推行成本高、难度大。许多项目物资需求人员,在进行物资计划申报时,随意性强,凭借习惯、经验选择物料,这不仅增加了库存管理难度,还直接导致后期设备运维成本的增加。
2改善电网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对策
执行物资计划全过程管理是实现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明确计划管理目标、规范物资申报计划与审批流程、跟踪物资计划实施流程,最终确保每条物资计划能准确申报、及时管理、有效执行。规范执行物资计划全过程管理,主要优点包括:(1)从源头上确保了采购的公正、公开;(2)合格的采购是做好物资标准化、通用化前提;(3)有助于明确各部门权责,完善物资计划管理机制;(4)增加供应链信息利用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执行物资计划全过程管理主要操作方法如下。
2.1明确计划管理环节目标
物资计划主要可分为申报与审核、实施情况跟踪、计划实施执行3个环节。物资计划申报与审核,主要目标包括计划合格、合规率、采购标准执行率、技术规范书规范率等。物资计划实施情况跟踪,主要目标为确保计划准确执行、顺利完成招标定标。物资计划执行情况跟踪,主要目标为完成合同签订、合同按期到货。
2.2各个环节具体实施流程
2.2.1物资申报与审批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国网公司年度采购计划安排和集中采购目录要求,制订物资计划申报与集中审核计划,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批复情况,提出项目物资需求计划,经物资部门审核、批准,并报省公司或国网审核、实施招标。控制关键在于申报、审批时间的及时性、准确性,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2.2.2物资计划流程项目负责人根据物资计划详细信息,做好物资排产,催促及时、准确交货,处理无法交货的困难物资,协调交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在到货前3日,联系库房管理者,统筹办理到货验收、入库手续,并每月定期反馈合同管理专责。对于不能按期交付的货物,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查明原因,与各方协商解决,物资调配中心查明无法交付货物原因,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交由合同管理专责处理。控制关键在于保障货物及时到货、出入库,及时处置未到货合同,管理专责做好各个环节合同履约管理。
2.3物资计划流程保障工作
专业管理考核与控制是保障物资计划流程正常运行的关键,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物资计划指标考核体系、严把物资计划申报与审核关。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物资计划申报准确率、计划完成率。
3结语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在“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网络与媒体革命’)”新闻会上指出,由于因特网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面临一场革命。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一登上舞台,就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信息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它自身的激烈竞争性。
因特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现在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台、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音视频业务之后,许多省、市级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一批批广播电视网站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这么多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如何面对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才能使自己在新世纪媒体革命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这是非常值得广播电视部门领导和广电网站从业者们认真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的各自特性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探寻它们实现相互融合的发展前景及其方式、方法。
1从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的特性及发展态势看融合的必要
报纸、刊物具有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几乎不受场所、环境等条件限制,即使在将来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人们还需要报纸杂志,所以它仍有其生存的空间。
广播的特点是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声情并茂,而且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条件的制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边干活边听广播。广播的不足之处是:稍纵即逝,这耳进、那耳出,不便于保存和仔细琢磨或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和广播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恰恰相反的倒是广播可以在网上播出。上网后的音频广播,不但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听众,而且还弥补了广播致命的弱点——看不到文字、不便于保存的严重缺陷。
电视是20世纪的一大发明,是当今社会拥有受众最多、最现代化的新闻宣传、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工具,它除了具有与广播相同的优缺点之外,形象直观、老少皆宜是它的最显著的特点。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大容量和易检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特征,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受网络媒体的冲击最强烈,因为,任何一个新兴媒体的横空出世,受到冲击最大的应当是与它传播方式最接近的媒体——如同当年受电视冲击最大的广播一样,今天受网络媒体冲击最大的当是年轻的电视媒体。据上海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上网,上海青年对传统媒体的消费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35%的青年表示他们在听广播上的消费减少了,42.4%的青年看电视的消费减少了。而且,这些年轻人大多为35岁以下、高中以上的“知识青年”。电视观众每天关注新闻信息的时间大多又集中在晚上的黄金时段,所以,先天注定了电视和网络媒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性矛盾。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已逐渐习惯适时从网上获取最新新闻信息。电视作为首选新闻宣传工具的地位将日益受到影响。但是,目前网络媒体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电视作为文化娱乐工具的魅力犹存。
在各种媒体网站中,广播电视网站有其特殊性。因为,网络的特性可以弥补广播电视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等劣势,使之易保存、可点播。这相对于报刊、通讯社建立的网站,更有其拓展的空间,也能发挥其特长。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需要经过一个“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它虽然兼备报刊、广播电视的诸多特长,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媒体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互为补充。笔者认为,尤其是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更应该抓住机遇迅速地联起手来,加快媒体之间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奋力开创网上音视频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page_break]
2加速融合、努力将“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办成前景广阔的新型传播媒体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加快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末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特网音视频广播(以下简称网上广播)作为网络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正受到国内外广播电视机构的普遍关注。资料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上已有94个国家的3000余家电台、电视台开展了网上广播业务。国内网上广播业务也有了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视频广播业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多家电台开展了网上音频广播业务;建立文字网站的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则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已达数百家。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一个新天地。利用因特网所具有的信息丰富、传播迅捷、声像俱全、交换传播等特点,广播电视与其融合形成“网上广播”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网广播”众多的栏目可为受众提供众多的选择;广播电视可以利用因特网的互动性特点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及沟通,并加强国内外新闻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可利用网站庞大的信息源,调阅新闻资料、传送新闻稿件等。可见,“网上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广播电视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也有利于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群体。
目前,全球广播电视机构已纷纷上“网”,并日益显示出两者融合传播的新态势。广播电视媒体与广电网站的相互融合——形成的“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将迅速崛起,不远的将来可望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体。
3广电网站和广播电视实现相互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初探
我国广电媒体的建站速度和网站规模远不及纸质媒体。而且由于体制、技术、人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广电媒体网站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既有网络特点,又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屈指可数。
2000年,在许多商业网站被淘汰出局的同时,广电部门出于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重组、整合等动力因素的影响,建站数量明显增多。据笔者考察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广电网站得知,广电部门建立的网站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分别由电台、电视台与社会力量联办的网站;二是由电台、电视台内部开办的网站,附属于原媒体的母体;三是由省、市厅(局)或广电集团牵头创办的网站,它们与同级广播、电视媒体以兄弟相称。
纵观这些网站,特别是第一、二类网站,要么混同于一般社会网站;要么只是简单的栏目导游导视、局台概况、广电动态、主持人简介等名片式介绍;有的网站本来就是电台、电视台的附庸,由于人员大多来源于原媒体,故所办的网站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束缚,始终跳不出母体的框框,网络媒体的特征难以体现;办得稍好一些的网站,也只不过是广播电视新闻和主要栏目的翻版(网络版)。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空站、死站,真正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为数甚少。网络技术具有将信息的各种元素——声音、图像(照片)、数据、文本融为一体的特征。广电部门之所以要办网站,就是看好这一特性,才纷纷行动起来,目的是希望通过和网络的逐步融合,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传播阵地、社会影响和相应的经济效益。笔者思考认为,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融合的方式方法及其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加快融合的步伐,做到互为补充。广播电视可以从网络中下载有关信息、图像(照片)、资料,充实自己的节目内容,然后播出;网站可以将广播电视的视听节目转成文字和图片,上网传播。这样,既增强了网页的视觉冲击力,又增加视听节目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以将音视频信息压缩上网,但是鉴于目前网上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可以多采用一些音频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音频节目的内容,让网民点击,供热心受众了解、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既弥补了广播电视的不可保留性,又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区域更加广阔。
(2)争取广播、电视、广电报、网站多媒体联动,促进相互融合。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尽可能多搞一些同步直播节目,也可以异步传播一些重点节目和重要信息。这样,对于网民来说,你今天没有听广播、没有看电视,却能从网上清楚地知道广播里说了些什么,电视里正在播出什么节目;对于广播电视受众来说,你可以不上网,却知道“网民”们的见解,甚至还可以通过主持人和他们进行交流。广电系统内部四种媒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不断促进融合,信息传播的范围越广,影响力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
(3)增强互动性,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我播你听(看)的点对面的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和被动的接受方式;而互联网则不同,网民与网站、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在互联网上,视听受众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参与视听节目,突破电话热线交流的时空局限,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媒体和受众的良性互动,可以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亲和力。
(4)广播电视媒体可借助广电网站来包装自己,树立视听媒体的新形象。例如在网上开设导听导视、精典节目简介、新片预告等栏目,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形象策划宣传,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广电媒体的知名度。
1.1网络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电网线路运行情况及线路故障的发生程度主要由电网运行方式决定。我国当前电力配网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给电力系统的检修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其中主要表现为,网络结构运行方式过于僵化,线路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无法灵活的转变,只能通过全面停电的方式进行维修,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用电需求,增加了故障维修的难度。
1.2电源点分布不合理。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导致电力配网电源点分布出现及其不合理的现象。电源点整体布局不均衡,供电半径过大,增加了线损,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增加了线路故障发生的几率,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另一方面,电力配网规划中,材料规划同样存在不合理现象,使用未达标的材料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给配网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导致较大的电力负荷差异,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有电力配网的弊端,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同时,给用电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障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电力配网改造工程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
2电力配网改造工程管理
2.1电力配网改造原则。①因地制宜原则。电力配网改造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高成本的工程,在对配网进行改造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用电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电力配网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对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如县市级城市或偏远地区,可根据当地用户条件及用电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网改造,改造工程周期可适当拉长,以降低该地区用户的资金投入;而对于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应加大配网改造力度,满足当地居民及企业的用电需求。②逐步完善原则。配网改造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而有必要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已有问题指导后期的改造规划。如电力改造过程中需要设备改造、电网规划设计、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改造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改造方式,按照实际情况对改造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2.2电力配网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电力配网改造过程中,涉及多领域,多种类的工作,为确保改造工程的安全及质量,应加强工程项目管理。①项目组织管理。配电网改造工程涉及领域较广,需要对各个施工单位及工程责任单位进行有效管理。工程责任单位应对合作单位进行详实考察,通过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对比选择最佳合作单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企业还应做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如施工准备、职工组织、施工技术、企业投资等。通过有效协调,确保改造工程组织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决定了配网改造工程的成败,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及其现场管理。一方面,企业应做好施工队伍的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的培训工作,确保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满足工程的要求。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为施工图纸设计及工程资料的管理,这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是改造工程成败的前提。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的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施工方法漏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安全隐患。③安全管理。配电网改造工程危险系数较高,施工单位及工程组织单位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改造过程中,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将安全施工作为施工第一要素。为确保施工安全,应在施工前做好各项安全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避免由于疏忽大意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做好安全应急机制,确保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④成本管理。配网改造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如何提高工程效率,节约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也是建设单位及组织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的管理工作,在保障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可为施工方及投资方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在编制施工预算时,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配网改造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并确保在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工程预算的各项标准;控制好签证工作,签证前,应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核实,避免多签工时和工量的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合同进行配网改造,尤其是工程决算及造价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合同规定,可有效节约投资。⑤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配网改造工程施工质量需要依靠健全的管理体系,监督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确保工程的各项施工均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及技术规定,确保配网改造工程的质量。监管部门应派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全过程监测施工现场,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操作,要及时通知施工方进行整改,并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以备竣工后查阅。另外,做好分项工程的质量签证等验收工作,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应做好详细备注,确保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有人负责。
3总结
(1)设计前期的综合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为目的,而设计的原则是安全性、稳定性和开放性。在设计过程中,应使用优化的技术,比如系统中的大量图表、数据和文字等,由于处理工作量比加大,需选择功能强大的软件与程序[3]。同时,设计多方方面,选择最优的方案。(2)建立数据模型。建立系统的数据模型,主要是为了用以管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时,数据模型可将数据形象化,提升可操作性与管理效率。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有两部分组成:①采用同DBMS分析电路的走势,对于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空间因素具有很大的帮助;②记录线路的位置[4]。(3)建立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前,首先需要做收集和整理数据信息的工作,这也是建立数据模型所需要做得工作。同时,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研发一些子系统,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便可清晰把握图层之间的关系,以及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形成功能完善、强大的通信网络。不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数据库框架即为图层处理,包括多个点层信息,主要是基站层、路面层和通道层等。设计完成数据库后,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尚需设计者将搜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在传输时,通常采用ArcSDE平台,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的服务器中,凭借ARCSDE数据管理功能,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在数据传输时,将同一类别数据,归类到同一图层中,并记录数据信息的实际要去与对应关系,提高管理的有效性[5]。同时,为了方便用户选择和查阅系统内的数据,可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空间索引,提高通信网络的管理效率。(4)设计的注意事项。当前,在各种地理信息系统中,往往应用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需整合一个较大的综合管理软件实现统一管理。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通信信息科通过计算机传输;②对于客户提供的资源,支持地理信息技术与可视化及时。另外,在设计前,收集客户需求的同时,检测客户提供的资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目前,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一般为Ar-cGIS,需处理图形、文字和数据等多种信息,所以可加入Orade数据库提高系统的处理功能,使得系统的各项功能更加完善。
2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2.1系统的目标
系统设备的升级速度比较快,且运行方式不断演变,实现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全覆盖,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空白区的覆盖管理力度,有效提升管理的能力。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摒弃人工作业方式,升级为系统自动记录和传输信息,这能够降低网络系统运营的成本。而对于系统的基础设施,比如电源设备、配线设备等,也应加强覆盖管理,以找出原有系统的不足与漏洞,实现改善系统互通性、提升运行效率的建设目标[6]。
2.2系统的结构
一般而言,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分布式结构形式,一种是主从式结构形式。其中,主从式结构形式包括电路和统一调配的设备,具有高度集中的操作管理,不过缺点也是明显的,比如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增加处理故障的难度。此外,在实时监测方面,由于管理的集中,网络数据易积塞,且节点和链路比较多,监测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再比如,如果后台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将失去控制中心,增加系统瘫痪的风险。而分布式结构形式具有完善的管理配置模式,这种模式以中央平台为中心,具备独立的数据控制功能,可通过各层管理级别的通信协议,与、管理站和数据库等,构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其中,根据环境的不同,管理站可进行不同的设计,是一种介于操作者与系统之间的界面,而信息库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储,而主要是可实现对电力通信设备和电路数据的处理。
3结语
(1)内网网络结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内网网络结构不够健全,未能达成建立在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中部市、县级供电公司因为条件有限,信息安全工作相对投入较少,安全隐患较大,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较为薄弱,未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内网网络系统。但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不断上线投运,财务、营销、生产各专业都有相关的信息系统投入应用,相对薄弱的网络系统必将成为整个信息管理模式的最短板。
(2)存在于网络信息化机构漏洞较多。
目前在我国供电企业中,网络信息化管理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供电网络的各类系统对于关键流程流转、数据存储等都非常的重要,不能出现丝毫的问题,但是所承载网络平台的可靠性却不高,安全管理漏洞也较多,使得信息管理发展极不平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未能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执行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我国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今我国供电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造成的关键保密数据外泄是目前最具威胁性的网络安全隐患。各种计算机准入技术,可移动存储介质加密技术的应用,给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供电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操作系统正版化程度严重不足。随着在企业内被广泛使用的XP操作系统停止更新,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将变得更加频繁。一旦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出现,就会对企业内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给目前相对公开化的网络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不法分力趁机窃取国家供电企业的相关文件,篡改供电系统相关数据,对国家供电系统进行毁灭性的攻击,甚至致使整个供电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
(3)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想要保证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就必须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供电企业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为年轻职员,实际操作的能力较低,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知识的积累。且多数老龄职工难以对网络信息完全掌握,跟不上信息化更新状态,与新型网络技术相脱轨。
2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造成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供电企业本身设备上的信息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网络恶意的攻击其中以外界攻击的方式存在的较多。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所有计算机完全处在安全状态。一般情况下某台计算机泄露重要文件或者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都是很难察觉的,这就需要加强我国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的管理,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及时更新网络防病毒软件,针对性地引进远程协助设备,提高警报设备的水平。供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一个较为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存在的风险,对经历的风险进行剖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政策,确立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以制定针对性风险评估政策为前提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的紧迫需求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掌握核心技术”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语,还是国家和各个企业都应该一直贯彻落实的方针政策。为了避免外界对我国供电企业信息技术的操控,国家相关部门就必须实行自主研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促使安全策略、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相结合,大力开发信息网络,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以保证我国供电信息管理的安全。
3结语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信用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成为21世纪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和各国经济活动的核心。而完整的电子商务要求做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尽可能在网上进行,这有赖于网络银行与网上支付制度的建立。
国外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结合比较密切,据调查,全球有17万家旅游企业在网上开展综合、专业、特色的旅游服务;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4200亿美元,其中旅游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24%;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上以350%的速度发展。这都离不开良好的网上支付体系的运行。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网上年旅游交易额已达到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约占所有互联网电子商务总量的20%。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的结合改变了我国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期,电子商务对于旅游业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而网上支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方式与工具
(一)网上支付方式
1.信用卡支付方式。互联网针对消费者商务的交易(B2C为主)的支付主要通过信用卡来完成。信用卡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授权持卡人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记账消费的信用凭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商品和金融工具。功能包括:ID身份功能,证明持卡人身份;结算功能,可用于支付购买商品、享受服务的款项;信息记录功能,将持卡人的属性、对卡的使用情况等各种数据记录在卡中。
2.电子支票支付方式。电子支票是—种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一般通过专用的网络、设备、软件及一整套的用户识别、标准报文、数据验证等规范化协议完成数据传输,从而控制安全性。在交易中,商家要验证支票的签发单位是否存在,支票的单位是否与购货单位一致,还要验证客户的签名。
3.电子现金支付方式。又称数字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通过Internet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的货币。即以电子方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其实质是代表价值的数字。这是一种储值型的支付工具,使用时与纸币类似,多用于小额支付,可以实现脱机处理。主要有两种形式:币值存储在IC卡上;以数据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上。电子现金具有人们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具有电脑网络化的方便性、安全性、秘密性,正逐步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之一。
4.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是指银行使用电子工具通过互联网向其客户提品和服务。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提存款服务、信贷服务、账户管理、提供财务意见、电子单据支付以及提供其他电子支付的工具和服务如电子货币等。完整的电子商务一般包括信息沟通、资金支付及商品配送三大环节,缺少资金支付,商品配送将难以完成。因此,网上银行所提供的电子支付手段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自从美国的安全第一银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诞生以后,网上银行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争取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1999年以来,我国银行网上业务也有了重大发展,各大国有和商业银行均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实现了网上支付。
(二)网上支付工具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在线支付工具,如表1所示。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现状
(一)旅游中介商
本文以携程旅行网为例进行分析。携程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酒店预订费;机票预订费;自助游与商务游中的酒店、机票预订费,其收入的途径与前两项基本一致;线路预订费,携程通过与其他旅行社合作,经营一些组团的业务(非主营业务)。
除了酒店预订大多采用酒店前台支付的办法,对于其他三项的交易而言,顾客既可以选择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线上浏览、电话确认、离线交易的办法。尽管携程采取了积点奖励的办法来鼓励网上支付,但是大部分交易还是离线完成的。
(二)旅行社
自2000年4月中青旅推出“青旅在线”后,国内三大旅行社(国旅、中旅、中青旅)和其他具有地区优势的旅行社(如上海春秋旅行社、广州广之旅等)都陆续开展了旅游电子商务。本文以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春秋旅游网)为例进行分析。
春秋旅游网的盈利模型是由网站、春秋国旅总社及各网点、上游的旅游企业(各地分社及合作旅行社、航空票务商、目的地酒店)和网民市场共同构成。其目标市场主要为观光和度假游客,由于春秋国旅具有强大的资源,线路预订成为了网站的主营业务。春秋旅游网提供的产品,顾客可以选择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网上浏览、电话确定、离线交易的办法,同时还可以到春秋国旅的各分社进行购买。但就目前的经营状况而言,电话确定与离线交易仍然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对于网上支付并没有真正接受;主流的B2C网站中,最主要的支付形式仍是货到付款。网上支付的滞后,将阻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排斥呢?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主要障碍:信用缺失
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旅游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网上支付等手段还没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
根据艾瑞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中国网上支付调查报告显示,有近六成的网民认为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是“担心交易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而据CNNIC的调查报告表明,大约有四成的网民认为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是信用问题。
首先,消费者传统的购物习惯对旅行社的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完全习惯于面对实物进行挑选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方式。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惯性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适应面对虚拟旅游产品使用虚拟的电子货币、电子机票进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同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网络营销还需要经历一个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
其次,在网上支付的实际使用中,信用问题成为一个制约因素。在以纸质媒介作为支付交易的商务活动中,由于是面对面,并有纸质交易凭证,加上法律体系的保证,人们在这种长期形成的商务活动中建立起了对这整套体系的信用,如果出现经济纠纷会由法律体系仲裁而给予经济利益的保证。但电子商务的经济活动过程与传统的方式完全不同,交易过程中没有确认过程合法存在的纸质凭证,这就带来了可信度的问题。因此,消费者和商家在网上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用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互连带的问题。
当前,是否信守服务承诺,即是否拥有良好的商业信用,成为人们衡量电子商务服务商或电子商务网站好坏的重要指标。但据统计,2007年互联网服务投诉中,网购被骗位居首位。企业或个人商家的不诚信行为,更加重了网民对网上支付的排斥性。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各种失信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可以完全确定交易行为人的信用。并且,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远未达到任何行为都有记录可查的情况,在这种信用环境下发展网上支付会有较大的障碍。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旅游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旅游预订用网络,付款交易用传统方式。电子商务的快捷性、低成本性等特征未能得到体现,使旅游网站的功能还停留于提供信息的初级层次。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发展建议
由上可知,推动网上支付在旅游业的有效发展与普及,必须从增强“信用保障”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制订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各种信用保障机制与措施。下文主要从企业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强旅游企业网络支付的安全建设
首先,旅游企业应积极与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银行合作,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保证游客所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必须由其账户所在的银行发行,游客可以到与旅行社有业务关系的银行去使用现金购买货币卡,当游客进行网上支付时可以向旅行社和银行同时发通知,将资金从银行的账户上转移到旅行社的账户上。其次,旅游企业的网站应安装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促进网上支付的实施。
(二)加强宣传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程度
旅行企业应通过广告宣传、新闻会、现场活动、网上促销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本旅行企业的网址,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网络信誉,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减轻阻力。
(三)推进网上支付工具的多样化
目前的网上支付方式中,以信用卡使用为主,为解决社会信用风险较高的问题,我国出现了具有“信用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网上支付平台演变成了资金流的中间环节。走在前列的商家已经涵盖了B2B、B2C和C2C三个领域。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及诚信指数,易趣的买家、卖家互评制度,淘宝网的“支付宝”,都是建立诚信体系、保障用户利益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以第三方信用评估为基础的交易行为逐渐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
旅游企业应结合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推进网上支付工具的多样化。除了推广电子支票、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等工具外,应推动“诚信支付工具”的使用,其代表是“支付宝”和“贝宝”。
在零售行业,由于阿里巴巴“支付宝”和eBay的“贝宝”等支付平台大力拓展市场,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网上支付和收款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促进了个人网上交易以及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旅游业引入这种模式将很有前景,可以让不同的机票商、酒店和旅行社分别与消费者实现网上交易和支付。这种平台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即通过商家信用认证、信用凭证上传、支付信用度累计和用户监督(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确保商户的诚信和信息的真实;二是引入类似“支付宝”的诚信支付工具,确保用户在享受到服务后再正式支付费用,进一步减少交易风险。
综上所述,网上支付信用缺失及相关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是阻碍网上支付在旅游业普及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当前对于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很多游客还是处于观望状态,但相信随着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技术日趋完善,信用保障机制日益健全,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会为广大游客所接受,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晓敏,刘敏,王少华.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策略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下
关键词:电网运行 ;调度; 输电线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people require socia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supply capac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thus giving the enlargement of power grid scale achieved leapfrog development,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grid oper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to realiz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s.
Key words: power system; scheduling; transmission line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保证系统稳定至关重要,如果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等灾难性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以下是有关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数据提供的信息量不足。电网运行的数据包括数字仿真数据及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仿真软件仿真生成的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包含信息量的部分,隐藏在这些数据后的还有极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对电网调度人员来说,这些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电力市场的形成发展,使系统运行在临界状态附近,安全裕度变小,调度人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应深入了解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全局安全稳定性的本质,找出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内在本质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使用浅显易懂的信息来定量估计系统动态安全水平,估计各种参变量的稳定极限,为调度人员创造一个简易实用的条件来处理、分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 3、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由于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类型极其复杂,无法完全预测,调度人员需要更多的专家、更有价值的信息来预测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对安全稳定评估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及智能性提出了挑战。
一、电网运行技术
1、馈线保护的技术。
(1)传统的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采用时间配合的方式实现全线路的保护。常用的方式有反时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其中反时限电流保护的时间配合特性又分为标准反时限、非常反时限、极端反时限和超反时限。这类保护整定方便、配合灵活、价格便宜,同时可以包含低电压闭锁或方向闭锁,以提高可靠性;增加重合闸功能、低周减载功能和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 (2)基于馈线自动化保护。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治理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馈线自动化的核心是通信,以通信为基础可以实现配电网全局性的数据采集与控制,从而实现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PAS)。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了配电网的设备治理、图资治理,而SCADA、GIS和PAS的一体化则促使配电自动化成为提供配电网保护与监控、配电网治理的全方位自动化运行治理系统。
2、现代馈线保护。配电自动化中的馈线自动化较好地实现了馈线保护功能。但是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实践,对配电网保护的目的也要悄然发生变化。最初的配电网保护是以低成本的电流保护切除馈线故障,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又出现以低成本的重合器方式实现故障隔离、恢复供电,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馈线保护体现为基于远方通信的集中控制式的馈线自动化方式。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配电网通信得到充分重视,成本自动化的核心。目前国内的主流通信方式是光纤通信,具体分为光纤环网和光纤以太网。
3、馈线系统保护技术 (1)基本原理馈线系统保护实现的前提条件如下:①快速通信;②控制对象是断路器;③终端是保护装置,而非TTU。在高压线路保护中,高频保护、电流差动保护都是依靠快速通信实现的主保护,馈线系统保护是在多于两个装置之间通信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域性保护。基本原理如下:该系统采用断路器作为分段开关,A、B、C、D、E、F.对于变电站M,手拉手的线路为A至D之间的部分。变电站N则对应于C至F之间的部分。N侧的馈线系统保护则控制开关A、B、C、D的保护单元UR1至UR7组成。当线路故障F1发生在BC区段,开关A、B处将流过故障电流,开关C处无故障电流。但出现低电压。 (2)系统保护动作速度及其后备保护了确保馈线保护的可靠性,在馈线的首端UR1处设限时电流保护,建议整定时间内0.2秒,即要求馈线系统保护在200ms内完成故障隔离。在保护动作时间上,系统保护能够在20ms内识别出故障区段信息,并起动通信。光纤通信速度很快,考虑到重发多帧信息,相邻保护单元之间的通信应在30ms内完成。断路器动作时间为40ms~100ms.这样,只要通信环节理想即可实现快速保护。 (3)馈线系统保护的应用前景。馈线系统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沿续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基本原则。由于配电网的通信条件很可能十分理想。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的馈线保护功能的性能大大提高。馈线系统保护利用通信实现了保护的选择性,将故障识别、故障隔离、重合闸、恢复故障一次性完成,具有以下优点:①快速处理故障,不需多次重合;②快速切除故障,提高了电动机类负荷的电能质量;③直接将故障隔离在故障区段,不影响非故障区段;④功能完成下放到馈线保护装置,无需配电主站、子站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