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4:53
导语:在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入向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势在必行,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结合近两年的心得对其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理说,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入向前发展,我国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应该深入人心了,然而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气”寥寥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1]。笔者本身就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也经常到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督导、检查,发现:我市基本建立起服务功能完善,人员配备齐全,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但其背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适应、不协调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归纳起来如下。
存在的问题
政府及政策支持不足,经费困难:限于经济条件,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到位不足,使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力支付相关费用,濒临退出。
健康意识不到位,无相关有力优惠政策,社区居民不认可:去为居民查体建档,大约有40%的居民就会问:“建档有什么好处吗”(好处指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好处就不建档。大约有20%的居民认为现在身体健康,挣钱是第一位的,等年龄大了再注意健康也不迟。
医护人员待遇差,晋级难,队伍不稳定:医护人员待遇差、压力大、地位低、风险大;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级职称少,晋级难度非常大,造成医务人员更迭频繁,在岗人员不稳定,与社区人群建立联系不便,对社区卫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较大。
医护人员角色转换不到位:缺乏社区医疗护理理念,工作的范围局限,对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功能认识不足,老是停留在“坐堂行医”的老模式上,导致对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职责定位不明,从而影响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
缺乏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成立至今没有一套适合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质量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3级医院、2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的是同一套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社区医生护士专业水平不高: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的服务,它需要医疗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医疗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目前社区护士中,学历大多为中专,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这些虽然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社区卫生医疗护理价值不能充分显现:尚未系统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以及社区卫生医疗护理人员尚未具备全面医疗护理技术和应付能力,使社区卫生护理价值不能充分显现。我市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大多由快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大多数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需求。
对策与设想
强化公益性,突出政府职能: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如果从顺应民意、体恤民情、关注民生这个角度讲,它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必须由各级政府出面协调解决,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贴的比例,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配套相关政策,吸引居民前来就医:配套门诊规定病种报销、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就诊政策和制度,使居民自然而然地到社区中心(站)来就诊和建档,逐步接受慢病系统管理。
提高待遇,稳定医疗护理队伍:医疗护理风险大,将导致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医务人员待遇低,将导致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低;难以留住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为他们打造健全的内部成长机制,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撰写论文,开展医疗护理科研,并与评选先进及晋级挂钩,根据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专业程度的高低,工作量多少,给予不同的薪金。
制定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这是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制定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使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我国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应该逐渐扩大社区医疗护理的活动范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化在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教育模式要不断进行改革,加强在职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教育,使社区医务人员充分认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人员。
完善相关政策,探索适合本地的社区医疗护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有相关的政策来保证,使社区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应用。针对本地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地方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成立社区卫生相关考核指导组织,制定社区卫生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发挥对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及管理职能。
分层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以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反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定期检查各种制度的落实及医疗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并同时发放病人及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表,让病人和社区居民参与评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好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月组织对社区工作进行抽查,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层层管理,使各层医疗护理人员有压力、有目标,并能各负其责。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医疗护理人才是医疗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社区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医疗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工作能力岗前培训制度,锻炼社区护士工作能力。
讨 论
总之,社区卫生医疗护理是21世纪医疗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是每个医疗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对社区卫生医疗护理日益关注,各级院校和医疗机构纷纷进行了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的探索工作。但限于国力,目前我国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工作尚处于小范围的探索和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尚有不足,需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共同为增进人类的健康而努力;通过对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管理的思考,找出目前社区卫生医疗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和体系尽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循证护理
护理科研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通过研究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水平。循证护理指护士在计划其护理活动时,能够将最佳护理科学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意愿三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是一种科学的临床护理决策模式[1],护理学科要快速发展,必须要以系统和丰富的护理理论为基础,并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开展循证护理的基础在于有大量高质量的护理科学研究证据,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高低与护理实践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及循证护理实践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临床循证护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某地级市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护士200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该院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临床护士;工作时间1年以上。排除标准:从事非临床工作的护士;进修护士、实习生;因其他原因无法填写问卷的护士。
1.2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入科室发放问卷并讲解问卷的填写要求,之后统一回收问卷。调查工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第二部分问卷为护士科研能力自评量表[2],包括四个维度,该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979,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在0.7以上;第三部分问卷为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量表[3],共三个维度,25个条目,问卷的效度系数为0.940、信度系数为0.859。
1.2.2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和 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对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用Pearson相关分析护士科研能力与循证护理实践水平的相关关系。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3.5%。56.7%的调查对象工作时间少于10年;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0.5%;职称以初级为主,占70.4%。
2.2 科研能力 本研究中,187名护士的科研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总体得分率较低,其中论文写作知识这一维度的得分率最高。可看出,被调查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较低。
表1 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n=187)
2.3循证护理实践水平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187名研究对象的问卷总分均分为4.10±0.53分,实践行为、态度、知识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3.65±0.83、5.12±0.90、4.32±0.71分,见表2。
表2 临床护士循证实践知信行各维度及总体水平得分比较(x±s)
2.4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水平、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科研能力和循证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床护士两个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科研能力与循证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分析(r)
注:~~P
①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维度;②循证护理实践态度维度;③循证护理实践知识维度;④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总水平;⑤软件操作能力维度;⑥论文写作知识维度;⑦科研基础知识维度;⑧统计学知识维度;⑨科研能力总体水平。
3讨论
3.1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水平 临床护理科研能力是评价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4],要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需重视对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根据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等级划分标准,本研究中,科研能力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占较大比例,分别占56.8%、39.5%,处于高等水平者仅占3.7%,这与其他研究[5]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说明护士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应引起临床护士自身和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意识到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项科研能力中,得分指标最高的是论文写作知识,得分最低的是统计学知识。方玉桂等[6]研究发现临床护士的科研基础知识及统计学知识是护士进行护理科研活动的主要障碍。这说明护理人员的统计学知识和科研基础知识这两方面比较薄弱,是最需加强的知识环节,应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培训或继续教育项目,提升科研能力的薄弱方面,促进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和护理实践水平的提升。
3.2 临床护士循证实践水平 循证护理是未来护理发展的新趋势,将在护理研究成果的推广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87名临床护士得分最高的是循证实践态度维度,这与国内外很多调查[7]结果相似,护士对循证护理实践持正性态度。得分最低的是循证实践行为维度,说明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现状不理想。我国循证护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需重视对护士循证实践思想的传播,并加大对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向的宣传力度,丰富循证护理实践的证据数据库。护理管理者需为开展循证实践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并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以推动循证护理实践的开展。
3.3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和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 一项护理研究的成果只有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会发挥最大的效能,才是研究的目的[8]。对于在临床和社区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护理科研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循证护理的作用[9]。本研究分析了护士科研能力和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科研能力总水平和各维度水平与循证知信行总水平和各维度水平间呈正相关关系(p
掌握护理科研知识,是进行循证护理实践的基础,培养护士查阅文献信息的能力,分析文献的能力、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知识及论文写作知识等,利于培养护士查找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传播证据及分享证据的能力。临床护士具备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是开展护理研究活动的基础,而临床护理科研成果也将被作为新的证据不断地充实循证护理的证据库,一般而言,擅长进行护理科研的人,更擅长获取对护理工作而言真实、有用的信息。开展护理科研、进行循证护理实践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护理科研可充实循证护理数据库,循证护理也可推动护理科研成果的转换,是联系护理科研和实践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蔡文智.循证护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 刘瑞霜.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243-244.
[3] 杨如美.英文版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及循证实践影响因素问卷的初步修订与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1-117.
[4] 张美芬,尤黎明,刘可,等.我院护理本科生研究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22-1324.
[5] 韩梅.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1-37.
[6] 方玉桂,吴艳妮,等.护理人员医学统计学知识需求调查及继续教育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5):559-561.
[7] Browm CE, Wickline, MA, Ecoff L, et al. Nursing practic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t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J].J Adv Nurs, 2009 ,65(2):371-381.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男护士的招收和注册现状,社会对男护士的态度,男护士性格和性别上的职业优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了男护士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男护士的出现,毫无疑问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顺应民众健康需求和护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有着迫切需求。Meadus显示,73.0的人反对护理专业只有女性,77.0的人认为护理需要男性的加盟。然而,由于传统世俗观念、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原因,男护士在护理领域尚属凤毛麟角。鉴此,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以及社会对男护士的需求,旨在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及男护士自身正确认识男性在护理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树立起男性护士的社会职业形象。 1 国内外男护士的现状
通过从Medline(Pubmed网站)、EMBASE、SCIE英文数据库和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上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电话访问、面对面访谈、网上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外男护士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对于国外,我国男护士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仍呈现短缺的现状。但随着民众健康需求和男护士优势的日益显现,社会逐渐对男护士持肯定态度,男护士数量有所上升,呈现发展趋势。
1.1国外男护士现状
[1]
2 男护士的职业优势
男性从事高压性、高体力强度的护理行业,在某些方面具有女性无法比拟的优势。有研究。表明,男护士从事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对成功的内在基因更高,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然而,人们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男护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力气大,而真正对男护士在性别和性格上的职业优势则认识不足。无论是从护理、护理、护理的角度,还是从护理科研的角度,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2.1性别优势
2.1.1生理体力优势男护士在生理和体力上的特质明显优于女性,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在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工作,与女护士互补,不仅给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还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如遇心肺复苏、骨折牵引和打石膏、烧伤、创伤、肥胖及瘫痪患者、手术护理救治、肢体消毒、手术摆放等,可发挥其体力优势独立完成。甚至在某些产房,男护士能轻易将孕妇抱上产床。对某些持续时间很长的手术,男护士还可发挥其体力的持久性。另外,男护士不存在孕、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因为护士生育造成的人员短缺,便于连续性管理。Yang等和Kippenbrock等报道显示,男护士毕业后从事全职护理工作的比例要高于女护士。加之,男性受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专心工作,更易推动职业发展。普遍认为,在对待拒绝治疗、进食等不合作患者时,男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权威性高过女护士,更容易促使患者改变初衷,降低工作难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性格优势护理专业需要男护士,不仅体现在性别、体力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与女护士的优势互补,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护理群体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习惯,使护理工作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护理模式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2.2.1心理优势男护士面对血淋淋的场面时,能够坦然面对,心理素质好,稳重、果敢;面对生命垂危患者时,能够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应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普遍强于女护士;遇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和重症监护时,控制力、心理沟通能力都较强;面临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比较能够有效地控制局面而解决问题。
2.2.2使用医疗仪器的优势男护士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操作和掌握较快,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强,头脑较清晰,可帮助护士长做好各种护理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2.2.3科研管理优势男护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强,在科研和管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男护士更愿意面对有挑战性工作,在专业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会钻研得更深入。男护士在护理管理中更易快速准确地达到管理目标,他们善于组织管理、分析决策、敢想敢干,影响力普遍强与女性。由于男性处事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女性的差异,使男护士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决策的制定,为护理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护理在我国医疗界的地位。
3 社会需求
3.1医疗单位男护士在医疗单位被广泛需求。调查显示,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均需要专业的男护士。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既节省、物力,还可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知名度。有证据表明:男护士更适合在某些能够发挥潜能的特殊岗位,如精神科、介入科。AI—Maaitah等调查显示,约旦的男护士偏爱骨伤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病房。杨磊等口认为最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是精神科(81.0%)、急诊科(69.0%)、手术室(78.0%)、ICU(71.0%)。此外,泌尿外科、脑外科、男性科、血透室、整形外科、针灸科、皮肤科、放射科、麻醉科、中心供应室等也需要体力和耐力好、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的男护士,必要时妇产科、儿科也需要男护士。此外,男护士在、单位、护院、精神病院、养老院、生殖专科医院、急救中心、战地救护、社区、社区门诊及家庭保健等相关行业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在某些精神病院,男护士更能做好约束兴奋烦躁患者、转运和处理精神错乱、有暴力倾向患者等工作,且可减少女护士遭受患者的意外伤害。另外,军队、海上、空中的救援人员需要男护士,他们在紧要关头往往身兼数职。
[2]
3.2医护人员Roth等显示:97.9%的医生、85.7%的护士认为医院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调查显示,北京市95.7%医生、79.6%护士(83.3%医护人员),云浮地区80.5%的医护人员均渴望男护士融入护士群体。由此可见,男女混合的护士群体能更好地协调合作。①大多数女护士愿与男护士共同工作。首先,处理收治的重大创伤、酗酒、斗殴致伤等突发事件的患者时,男女护士优势互补,可减轻女护士体力和压力。其次,护理男性生殖相关的疾病时,男护士可避免护患双方不必要的尴尬和紧张。此外,女性问易产生摩擦,男护士还可减少同性工作人员间的矛盾纠葛,有效调节气氛。②其他的医务人员愿与男护士合作。在现场抢救、手术配合过程中,男护士自身生理、心理优势,默契的合作更能满足医生和麻醉师的需要,充分发挥医护合作,医护相长的特色,降低患者死亡率。Matthews报道,男医生更可能采取男护士的建议。此外,男护士更容易和者相处,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男护士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一个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3.3患者及家属从患者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患者隐私权角度来看,护理工作应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这就迫切需要大批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赵明珠等认为,64.3%的患者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王玲等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的患者占68.6%。何国喜等调查显示,云浮地区除妇产科外的其他科室中有64.9%的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男护士。①在某些方面,男护士更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如搬移危重患者,瘫痪患者,为肥胖和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摆放手术患者的,固定烦躁的精神病患者和不合作者,牵引骨折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护理重大创伤和烧伤患者,长时间压迫动脉止血等。②同性护理逐渐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如男性导尿及留置导尿的尿道口护理、备皮、会阴护理、换衣服、擦洗身体、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观察伤口等。当护理操作涉及患者隐私时,超过70.0%的男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尤其是中青年男患者,方便且避免尴尬。同时,男护士更能理解男性感受。因此,男患者更愿意与男护士谈论不便启齿的致病原因,更希望得到男护士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男护士可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和疏导,从而及早发现并解决某些隐藏问题。
1.课程基本情况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妇产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按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主要研究正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异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等内容,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本课程突出了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简化医疗知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根据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对孕、产妇疾病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学习《妇产科护理》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观察能力、配合用药能力、综合护理能力,也为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以胜任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为参考,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重在临床能力的培养。
1.2与前后课程的衔接关系。
《妇产科护理》的前导课程有《人体形态》、《人体机能》、《护理技巧》、《健康评估》、《护理药理》、《人际沟通》等课程,与《社区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一起构成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3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与校内外专家一道,认真分析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
1.3.1知识目标。
1.3.1.1理解妊娠生理的基本知识;
1.3.1.2掌握妊娠期监护、保健的基本知识及分娩三个产程的经过、处理和护理措施;
1.3.1.3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3.1.4理解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1.3.1.5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用物准备和护理措施;
1.3.1.6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1.3.2技能目标。
1.3.2.1具备妇产科常见病病人的病情观察、疾病初步判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能力;
1.3.2.2运用所学知识对妇产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3.2.3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对妇产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访视和计划生育指导;
1.3.2.4能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整体护理;
1.3.2.5能熟练掌握妇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1.3.3素质目标。
1.3.3.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1.3.3.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3.3.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1.3.3.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1.3.3.5具有自学发展及创新能力。
2.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组与卫生服务行业紧密合作,通过行业调查,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依据高职教育理论,以护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护理工作岗位实际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教学,构建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动态变化的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形式,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达到以能力为本位,强化技能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2.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组组织以护理行业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调查,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
2.2.1围绕行业需求及任职资格,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组认真分析卫生服务行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情况及任职资格要求,对护理专业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依此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递增、工作任务难度递增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专业发展理念。
2.2.2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制定课程目标。
从护理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其能力构成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课程属于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核心岗位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四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即识别常见妇产科疾病的病情并对病情变化做出判断能力;正确进行妇产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多项操作的护理配合能力;对妇产科常见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提供健康指导的能力;具备对妇产科常见危重急病的监护及配合抢救能力。
2.2.3围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
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各主要工作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项目,并对主项目按典型工作岗位进行任务分解,设置子项目即各项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的项目训练体系,序化教学内容。
2.2.4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训练方案。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护理工作过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设计“项目训练方案”,在真实和仿真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教学,将理论渗透项目中,按行业实际工作要求,使项目处于动态变化中,让项目训练源于工作,又高于工作。
2.2.5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方式选择方面,以一个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实现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这种考核,既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又是评价、考核学习成绩的依据,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
3.教学内容
3.1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护理专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按教学设计结果组织教学实施,并根据实施反馈结果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3.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3.2.1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标准要求。
课程开发分职业能力分析、工作过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四个阶段进行。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实际工作任务;通过工作过程分析,对职业能力进行整合,产生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教学化处理,创设学习情境,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2建立课程内容遴选机制。
本课程根据妇产科护士临床工作的特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内容遴选机制,与合作医院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首先请市中心医院等合作医院一线护理人员和医院护理专家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保证能够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紧跟妇产科护理发展的最新潮流;课程内容由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讨论,再通过医院或社区、行业专家论证后确定,然后由专业教师进行内容组织设计,从中提炼出工作任务、典型案例,由专业老师、临床专家、行业专家和学生一起,共同实施教学,并将实施结果及时形成反馈信息,为进一步的课程开发提供依据。课程内容紧跟专业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步伐,更新周期保持在12个月左右。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注意吸收国际先进护理教育经验,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结合护理专业的具体职业需求,自主进行了《妇产科护理》学习项目的开发,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项目,形成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结构。
3.2.3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将临床的真实情景再现于课堂,注意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在学院与合作医院共建的教学平台上,实施教学环境的循环、教学师资的循环、技能培训循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学生经过循环教学,基本能够熟悉临床护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达到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真实护理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相应的项目式课程结构。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都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做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3.2.4表现形式。
3.2.4.1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通过行业调查,与医院护理专家一道,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开发了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课程标准。
3.2.4.2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护理实训教程
受湖北省教育厅委托,联合省内一流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的护理专家及兄弟院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并出版了《护理实训教程》(含妇产科护理操作教程)。
3.2.4.3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课程组在近5年来收集制作了大量的影像图片,在此基础上又按序化的教学内容制作了500多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是学生自学很好的参考资料。
3.2.4.4建立了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
为实现课程的开放性,课程组建立了能与学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资源丰富的课程网站,其中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在线互动,以及妇产科护理技能操作录像。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方法。
4.1.1问题引导法。
以问题为基础,首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2小组讨论法。
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学、查资料,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的自学能力。
4.1.3任务驱动法。
以完成“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贯穿于“任务”之中,由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1.4案例教学法。
结合临床病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护理程序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1.5角色扮演法。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1.6课堂延伸学习。
组织各种类型的知识及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
4.2教学手段。
4.2.1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程建设的一开始,即鼓励所有任课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借助学校有关资源的资助,在电子教案的基础上,任课老师采用黑板书写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把我们制作的教学课件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结合动画讲解。对于较复杂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动画效果,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以利于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在教学方法上灵活掌握教学手段的恰当应用,不为追求形式而呆板地使用某一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能节省时间,增强记忆效果,又能使学生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4.2.2网络教学手段。
建立《妇产科护理》教学网站,将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参考资料、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技能操作录像、习题,以及习题答案全部上网,实行网上辅导答疑,使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增强教学效果。
4.2.3课程考核与评价。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多元考查与评价体系。
4.2.3.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除考核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
4.2.3.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除传统的笔试考核外,还采用了技能考核、作品展示、实验报告、论文答辩、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
4.2.3.3评价主体的立体化
评价主体有学生、教师、校内外专家。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形式;教师评价包括作业批改、技能考核、论文答辩等形式;校内外专家可采用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参与考核与评价。
4.2.3.4评价过程的全程化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实行阶段考核与终末考核结合,医院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
5.教学条件
5.1教学团队。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组由8名爱岗敬业、责任感强,理论扎实、业务精湛,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组成员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副高及以上职称6人,中级及初级职称各1人。专职教师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或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和高校教师资格证,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医院上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5.2实训条件。
5.2.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中心有丰富的教学实训资源,建设有妇科检查室、模拟产房、母婴病房等,配有大量的模拟设备,如GMD-S551高级分娩模型、FL1004孕妇腹部触诊模型、SMF122避孕药具操作实习教学模型等,方便学生练习的同时,广泛用于开展社会培训。
5.2.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包括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乡镇卫生院,2个老年社会福利院,与36家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制定巡回检查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完成学生接触临床、服务社会的教育过程,完成顶岗实习、能力导向的培训过程。
6.教学效果与评价
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学生在校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即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道德强、综合能力强、人文素质强。很多学生因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被实习医院聘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校内外专家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由于《妇产科护理》课程的先进性及实用性,获得了校外专家、校内督导的认可,在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及较高的评价,于2004年8月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于2005年3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7.课程特色
7.1根据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与医院护理专家一道,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并总结提炼每一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依此创设学习情境,序化教学内容。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与临床岗位要求相一致。
7.2与行业专家一道开发实训教程。
我院与省内一流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的护理专家及兄弟院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并出版了《护理实训教程》(含妇产科护理操作教程)。以《护理实训教程》为指导,改革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规范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做、练与临床护理实际接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镇;养老;途径 ;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8; D632.1
养老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自1998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4个河南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一对夫妇需要赡养4到6位甚至8位老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河南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遇到的养老保障难题。
一、河南老年人口及老龄化现状
(一)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增长迅速
根据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年龄构成看,在全省常住人口中, 65岁及以上人口为7858799人,占8.3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1.4个百分点,反映出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按照通用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划分标准,河南人口年龄构成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型。
(二)人口未富先老,面临重负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一般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而到来的,即属于“先富后老”,其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为人口结构的转变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万美元之间,目前2万美元左右。中国却是在经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时,人口老龄化到来,即属于“未富先老”。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足1000美元,2010年才突破4000美元,而2010年河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5.3%。在物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筹划、设计养老保障模式,这是当前的现状。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随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支撑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养老支出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会进一步显现,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河南城镇居民养老途径的现状
河南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城镇居民目前初步建立了“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全省城镇养老事业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城镇居民养老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主要实行了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养老院、高级(产权化)养老社区、异地(候鸟式)养老等养老方式。
(一)城镇居民家庭养老负担重,空巢老人家庭增多
南阳市调查显示,65%的居民家庭有需要赡养的老人。其中,有一位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占24%,有二位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占19%,有3位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占10%,有4位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占12%;漯河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35.6万人,占总人口的13.7%;三门峡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29.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驻马店市调查显示平均每人赡养1.02个老人。说明社会老年人口的比重加大,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居民家庭养老负担重。
同时,由于年轻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他们一结婚就另立门户,导致空巢老人家庭增多。驻马店市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空巢率达15%;漯河市调查显示空巢老年人有21.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1.2%,其中,无子女等直系亲属提供照顾,独居(1人或与配偶居住)老年人3.4万人,占空巢老年人的15.6%。
(二)传统家庭养老观念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受传统观念影响,河南城镇居民多数仍然愿意家庭养老。南阳市调查显示:46%的人最愿意选择家庭养老的养老形式,30%选择社会养老,22%选择社区养老;驻马店市调查显示,58%的人选择了把父母接到身边亲自照顾,3%的人因力不从心被迫选择把父母送老年公寓或托老院,24%的人选择政府社区养老;永城市调查显示,63.5%的人则愿意依靠子女或依靠自身进行养老, 22.5%的人希望依靠养老保险进行养老。家庭成员奉养照顾老年人,了解自家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生活习惯,与公共养老机构相比,在保障资金相同的情况下,家庭养老的生活质量相对更高一些。选择其他养老方式的人中很多也是无奈之举。随着80后、90后的成家立业,“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许多老人考虑到他们的工作、精神压力较大,无暇照顾老人,只好愿意选择家庭以外的养老方式。可见家庭养老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是不容怀疑和动摇的。
(三)社区养老方兴未艾
社区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以社区为单位,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服务与照顾,使他们可以长期在家里居住。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着眼点应始终放在社区辅助居家养老的服务上,这种养老方兴未艾,是解决广大老年人社区养老实际生活困难的有力措施。南阳市卧龙区七一街道中光社区有居民5000余人,60岁以上的老人共764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569人。自2005年社区成立以来,工作人员积极做好各项老年人服务,并在社区内不断开展文化活动,完善服务管理,用心关爱社区内的老人。该社区被评为2010年度“河南省敬老爱老先进社区”,成为社区养老的典型。
(四)社会养老初露萌芽
城镇居民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一个“两口之家”照顾四个老人,从时间上和精力上都是不现实的。所以,从发展趋势看,社会养老模式最终将取代家庭养老形式而占据主导地位。现在不少中年人开始接受社会养老的观念。认为当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愿意去老年公寓等社会养老机构。全省各市目前都建立了养老院,一些家庭无力照养的老人都已送入,平时饮食起居等生活由养老院照管。南阳市调查显示:30%的人选择社会养老;驻马店市调查显示:39%的人选择去老年公寓或者托老院(社会机构养老)。许多城镇的社会养老已展露“萌芽”,都建立了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奠定了基础。
三、河南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具体到河南实际民情,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最古老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富生命力的养老方式,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即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是几千年来社会传承的“孝道”文化之一。养儿防老是社会传承的“孝道”文化。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勤劳辛苦一生的中国老人,晚年最希望过上子孙绕膝、颐养天年的生活,所以老人主观上还是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它既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传统中国社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利于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小型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己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不断下降。南阳市调查显示,32%的被调查者同意父母与子女同住,46%的较同意,22%的不同意;68%的被调查者认为赡养老人的压力来自于收入,22%的被调查者认为赡养老人的压力来自于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的压力,10%的是来自于工作环境和有限的精力。
(二)社会机构养老量少质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年人不仅要求解决代养问题、医疗问题,同时还要求解决护理照料问题,对社会提出的特殊服务要求更加迫切,为社会化养老提供了条件,社会机构养老应运而生。社会机构养老是由老人子女或者是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资金,由社会机构提供养老功能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部分或者全部的养老功能由家庭逐渐转移向社会机构。事实上,这种功能的转移只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一种反映,这种职责的转移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只是转移出了照顾这一具体的劳务形式,还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社会机构养老本质上是家庭养老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城镇居民家庭的类型、规模、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4-2-1”的家庭结构难以担当居家养老的重任。据驻马店市对300人的调查,39%的人在未来养老方式上选择了社会机构养老,其中90%的人注重周边自然环境、食堂伙食、交通条件、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医疗条件,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指导、心理护理等基本技能。然而,目前政府对养老的资金投入不足,养老服务机构供不应求,如漯河市公办服务社会老人的老年福利院仅有1所,床位200张。专业护理人员短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行业监管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院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老人们的需要。
(三)社区居家养老任重道远
“社区养老”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不同,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可行的选择。老人住在家中,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据驻马店市对300人的调查,24%的人选择如果政府开展了社区养老,把父母留在家里主要由社工照顾,15%的人在未来养老方式上选择了社会居家养老,其中70%的人需要家政、餐饮、康复、聊天、健身、医疗保障等养老服务项目,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指导、心理护理等基本技能。然而,目前全省的社区居家养老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四、发达国家养老模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这也是国际跟踪研究发现最人道的养老方式,发达国家在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上的丰富经验,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日本:让老人回归家庭
因老龄化严重而有“银发之国”之称的日本,居家养老非常受欢迎,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服务周到细致,相对完善,还能让老人发挥余热,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主要目的,国民每年缴纳3000日元就可以在65岁后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针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家庭空巢十分严重现象,伦理学家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样,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又能够方便照顾长辈,后来,有人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最近为“一碗汤”距离,最远为“一炷香”时间。
(二)英国:社区照顾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英国政府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重拾社区照顾责任,社区精神病服务在英国得以扩展,之后社区照顾扩展到老年服务。社区照顾有社区活动中心、老人公寓、家庭照顾、居家服务、暂托处、老人院等等。社区照顾明确强调在社区内对有需要者提供服务,可以帮助他们继续生活在家中而无需长期住院护理。社区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居家照顾生活服务,生活照顾工打扫居室、洗衣、做饭、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等。社区还安排保健医生定期上门,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知识以及预防疾病等,并按照需要向老年人提供有关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为了防止老年人久居家中孤独郁闷,英国政府还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专为老年人提供娱乐、社交场所,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英国社区照顾运行模式,主要是依托社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其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挥着骨干作用。
(三)新加坡:立法惩罚不孝子女,父母同住买房津贴
1995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世界上首个《赡养父母法令》,规定被控未遵守《赡养父母法令》的子女,一旦罪名成立,可被罚款1万新元或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子女照顾老人的政策,如从2008年4月起,凡年满35岁单身者购买政府房屋,如果是和父母同住,可享受2万新元的公积金房屋津贴。
五、完善城镇养老保障途径的政策建议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变老,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结合河南城镇居民家庭“少子女老龄化”现象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实际,建议采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支撑的养老途径,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一)强化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多层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大对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经营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强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发展面向老年人的家政、护理康复等服务”的精神,高度重视养老事业,从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搞好规划,成立由民政、发展改革、老龄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共同促进养老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各级政府要加强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激励社会资金参与。对于低收入的高龄、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鼓励他们在家或在社区养老为主,政府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对于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建立高龄补贴制度,按月发放高龄补贴。为了确保“三无”老人安享晚年,城镇要增加养老院数量建设,集中供养。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覆盖范围
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样可以降低保险范围内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减轻企业负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养老保险水平,保障包括低收入者的全社会所有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需求。
(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首先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老年人要跟随其子女居家生活,方便家庭成员照顾,享受天伦之乐,政府要合理布局社区医疗,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方便的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其次,以社区养老为依托,大力发展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城镇社区要建立托老所,还要鼓励各类社会服务企业建立托老所,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使大部分老年人能够在社区就近养老。三是以社会养老为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使无人所养的老年人能够进入养老院,进行社会养老。
(五)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高度重视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供养型和护养型养老机构建设。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是以收养“三无”、低收入和失能老年人为主的供养型和护养型养老机构;二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对于公办的养老机构,要大胆进行改革,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服务功能承包或公建民营,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过程中,在政府承担社会养老义务、“机构养老”覆盖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鼓励企业和民间力量,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六)完善老年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养老保障方面,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权益及保障,老年人参加社会发展的权利、法律责任和处理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在老年福利、老年保险、老年保健以及老龄产业、老年设施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更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使养老保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七)借鉴外国养老经验
如日本解决家庭“空巢”老人的“一碗汤距离”、“一炷香”时间;德国大学生以劳换租,独居老人和单亲家庭一起住;新加坡立法惩罚不孝子女,父母同住可获津贴;美国社区养老;英国社区照顾等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如何真正地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实现好老年人的权益,保证老年人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是构建让子女放心、老人安心、社会安定的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均. 我国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2(6)
[2] 窦玉沛.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N].中国社会报.2010.11.12
[3] 窦玉沛. 民政部:着力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J].社会福利2010.11.15
[4] 韩家新.有关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11(1)
[5] 黄雄. 加快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4-0012-04
我國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社会对老年专科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现阶段护理专业本科生对于从事老年护理的职业认同感不高[1-2]。因此,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为老年人群提供护理服务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为老年人服务的情感态度问题;二是对于一些老年护理的基本技能训练不足,学生缺少实际应用机会;三是部分老年常见疾病的教学内容与前期成人护理学的内容有一定交叉重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SL)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开展。课程中的服务性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机构与社区等合作,构建由学习和提供服务的双重目标组成的课程,课程中,学生通过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完成学习和服务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反思[3-4]。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引入了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现将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及评价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5年1月选取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2012级本科三年级全部学生共145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
1.2研究方法
1.2.1课程教学模式
老年护理学课程共40学时,采用由王志红、詹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老年护理学》(第二版)作为理论课程教材[5]。
2012级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6学时、服务反思讨论课15学时、服务实践课15学时。其中服务实践课与服务反思讨论课交替进行。实践课在养老院内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5人一组负责3~4位老年人。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应用体格检查、评估量表等对老年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护理程序为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并实施评价(包括饮食指导、休息运动、用药指导、教授测血压、测血糖、测脉搏、预防便秘及跌倒的方法等内容);服务反思讨论课由学生汇报服务对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再由教师进行指导与答疑(表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12学时(于实训室内完成)。
1.2.2研究工具
(1)《老年护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自行设计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由7个维度、17个条目组成,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
(2)半结构式访谈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30~60min的半结构式访谈,以访谈基本涵盖到所有的观点和内容为止。
访谈提纲:①您觉得参加本次课程学习有什么收获,请举例说明;②请您谈谈参加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后的感受,请举例说明;③您对本课程的其他意见与建议。
访谈结果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研究法进行分析[6],具体步骤如下:①仔细阅读原始资料;②析出有重要意义的表述;③对这些有重要意义的表述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归类,形成主题;⑤整合所得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形成结构框架;⑦返回研究对象处求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基本资料
护理本科生的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47±0.76)岁,学生的构成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2。
2.2學生对《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满意度
将“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数据合并为“同意”项,“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数据合并为“不同意”项。调查结果显示,约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其中137名学生认为学习的服务内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135名学生认为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143名学生认为可以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35名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表3)。
2.3学生参与课程的体验
2.3.1课前学生心态
(1)焦虑心理。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产生焦虑心理,主要源于对了解服务性学习以及与老年人进行接触。学生25:“刚开始听到服务性学习时觉得很陌生,这是我以前都没有碰到过的学习方式,因此对这种学习方式心存疑虑,内心感到焦虑”。学生6:“我平时很少跟老年人打交道,不知道要跟他们说些什么,一想到要去养老院,就会感到焦虑,怕和老年人相处不来”。学生9:“这个课程让我感到有些紧张和焦虑,不知道在养老院会发生什么,老人会不会喜欢我们去,会不会相信我们的健康指导”。
(2)担忧与期待。也有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抱有期待。学生1:“老年护理学的服务性学习更侧重于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一开始,对于这种陌生的教学方式会存在质疑,但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学生10:“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种上课模式,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表现的很好,但是又很希望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学生15:“我很期待,但是说实话也有yulu.cc担心,希望能跟他们相处愉快”。
2.3.2课后学生评价
(1)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7:“我觉得能更好的结合书本,因为有鲜活的案例,学起来就觉得能记得住了,不是死记硬背的感觉”。学生11:“课本上本来死板的东西,去养老院可以结合老人的情况知道的更多一些”。学生15:“不像原来上课时就光讲理论或者由老师举例,我们实际去接触了,就能够知道原来罹患糖尿病的奶奶真的很喜欢吃东西,真的是停不下来啊”。
(2)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1:“自己去查一些东西,因为奶奶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病嘛,有一些你不知道,回去就要自己学习”。学生8:“通过自己去跟老人沟通,了解老人身上的疾病,不知道的话就会去查,而不是老师讲述的你去背,自己去查找比较容易学会”。
(3)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9:“这种学习方式挺好的,一个组团队合作,从搜集资料到整合,大家都出力,呈现自己小组的想法”。学生12:“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次可以让我们迅速成长的机会,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团体间的合作,更好的互相交流,分享信息,共同处理问题”。
(4)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7:“这次的老年服务性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让老年护理这门课变得不再那么无聊与无趣,大大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拉近了我们与老人的距离”。学生13:“这一学习方法在之前的学习中是不曾遇到的,更多地以我们为主导,这种形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新颖的形式、一种需要用心学习的课程、一个收获颇多的服务性学习,不仅仅是这门老年护理学,我希望能在更多的课程进行一个多样化的设置,让我们真正学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讨论
3.1改善传统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3.1.1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将课程的服务内容与学习内容结合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老年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服务性学习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真实情境,弥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陷,改变了老年护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3.1.2强化学生对于老年护理基本技能的掌握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非常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老年护理技能也是《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护理评估、生活照顾、健康教育、教授护理技能等。学生表示,通过服务性学习模式,提高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等。学生在真实的老年人服务情境中,实现了老年护理技能的应用(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生活照顾),培养了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突出了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因此,《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更好地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2顺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养老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应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7]。在强调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一方面,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未来养老服务主力军的培养也提出了挑战,应当加强高等院校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
为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应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本科教育,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推动老年护理学科教育向更加先进、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清晰的认识到老年护理在老年人健康维持和促进中的巨大功能和价值。教育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8]。本研究认为《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重新定位了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改革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尹乔莉, 张先庚, 林琳. 在校护生从事老年照护意愿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7): 1-3.
[2] 唐凤平. 老年保健服务意识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强化[J]. 现代护理, 2006, 12(6): 583-584.
[3] 闫保华. 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D].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4] 王湘, 邓瑞姣. 服务性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10): 47-49.
[5] 王志红, 詹琳. 老年护理学[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6] 李全磊, 颜美琼, 林岑, 等. 肿瘤患者選择留置PICC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3): 40-42.
[关键词] 出院随访;健康指导;随访率;失访率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76-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进入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患者住院期间能够得到专业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但是出院后患者的不依从性、病情的不稳定性及患者和家属专业知识的缺乏等,使治疗和护理因患者出院而中断和脱节,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复发。所以目前出院随访、跟踪进行健康指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院随访是指医院对出院的患者以电话、邮件、上门回访及其他可以和患者及亲属联系上的方式进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方法[1]。出院随访是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延续,是医疗与护理发展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目前出院随访已经被很多医院采用并实施,但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改善和提高。
1 出院随访存在的问题
目前出院随访正处在发展阶段,在贯彻实施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笔者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部分三甲医院科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历史资料分析整理,发现出院随访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随访失访率较高
较高的失访率一直是随访中存在的问题[2]。接受调查的医院中,失访率集中在36%左右,造成失访的原因主要为:(1)入院资料登记不全或有误。患者入院时,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登记时,工作人员没有填写,导致信息缺失;患者及家属敷衍了事,表述不详而护理人员又缺乏核实。(2)患者拒绝接受随访。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康复,缺乏对随访的认识与理解;或疾病康复不理想,怀疑医院的诊断治疗水平,拒绝接受随访。(3)随访人员沟通不当。随访人员沟通方式不正确,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其不信任而放弃随访。(4)其他。患者更换住址或联系方式、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导致漏访等。
1.2 随访方式较多,但使用单一
院外随访是患者出院后对其定期进行的跟踪指导,是院内护理的延续。出院随访的方式有信件、上门回访、电话随访及网络沟通等方式。但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不足,社区护理不成熟,随访主要采用电话随访,既经济又省时、省力[3]。在调查的医院中,电话随访占到了随访方式的92.8%,但是一旦患者电话停机、换号、信号不好等,必然会导致失访;电话具有即时性,患者只能通过记忆来回顾当时的健康指导内容,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1.3 缺乏系统性的健康指导方案
目前院外随访89.3%的医院科室只是从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转归、并发症、提醒复诊、征求意见等方面进行,随访中虽有健康指导,但是健康指导缺乏系统性,不够标准化、全面化。护理人员在随访中,多数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指导患者。指导中会夹杂个人观点,指导不够科学全面。
1.4 出院随访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随访工作需要长期有序地进行,患者较多,工作连贯性较高。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必然导致资料处理困难,工作负荷过重、漏访、失访率增高、随访质量下降、随访效果不佳,从而出现延续困难等问题。调查中,很多医院虽然都已开展出院随访工作,但因医院缺乏科学有效的随访实施体系和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随访工作五花八门,部分科室为了减负甚至敷衍了事。有些科室采取电话抽访,延长随访时间等方式实施,有些科室出院随访只是形同虚设。
2 出院随访的策略
针对出院随访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咨询临床护理、医院管理、护理教学等15位专家和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将应对策略总结如下:
2.1 提高随访率
入院时告知患者联系方式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加强信息的核实确保其准确性。出院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预先告知患者随访的目的、常规随访时间、方式及相关内容等,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进行专业培训并选择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职业道德、系统的医学知识及较强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进行随访[4],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随访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不轻易放弃随访患者,必要时上门回访。
2.2 建立多样化的随访方式
电话在人们的日常沟通交流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电话随访可以避免上门回访的奔波,避免书信随访的漫长历程。但是电话也存在着失访、信息即时性等问题。处在网络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医院可以同时增加其他的沟通方式,比如电子邮件、MSN、QQ、微信等网络即时互动平台方式[5],必要时采用上门回访、书信沟通的传统方式。确保随访率,同时也填补了电话随访时信息不能保存的不足。提高随访效果,完善院外护理。
2.3 研制健康指导方案
针对专科患者,收集大量此类患者院外的所有健康问题,并由资深医生及护士根据问题研制科学全面的健康指导方案。组织随访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该方案,然后上岗实施随访[6]。因随访人员有备而来,可有效避免面对患者的问题措手不及或指导错误等问题。根据收集的问题,建立患者个人健康随访档案表,每次随访时评价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也有利于了解上次随访问题的解决情况,并针对现有问题根据健康指导方案给予科学的指导。保证随访的连贯性和针对性。为临床调查、科研、教学、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完善健康指导方案及治疗、护理提供了信息和依据。同时健康指导方案是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问题给予的全面指导措施,需要护理人员有扎实的专业护理和医疗知识,并有独立思考、应变的能力和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通过实施随访,护理人员能进一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锻炼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2.4 完善随访体系
医院可以开发出院随访软件、建立随访数据库、组建随访小组、确立随访实施方案、使用网络即时互动平台进行护患沟通等[5]。建立完善的随访体系,便于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实施,保证随访工作能切实有效的开展,提高随访效率和质量,能有计划的开展长期随访。医院也要注重出院随访工作,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定期对各个科室的随访工作进行督查与指导。满足患者对院外护理的需求,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体现人文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 小结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和全民医保的实施,人们的医疗需求得到了释放,医院的就诊人数急剧增多,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院随访已经成为承接院内护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保证了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体现了整体护理理念。出院随访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找出不依从的症结,及时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心理疏导,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7]。出院随访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就诊次数,降低医疗成本,缓解目前医院的就诊压力。通过实施随访,护理人员能进一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锻炼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广大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由于出院后病情的不稳定性,患者的不依从性,医患沟通缺乏等导致医院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出院随访使患者享受到了完善的医疗服务,出院后接受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促进了疾病的康复,也增强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有效防范了医疗风险[8]。虽然出院随访目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与不足,随着无数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者的一步步探索,相信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将会一步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冬梅,辛月,李群,等. 电话随访对留置双J管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5):2175-2178.
[2] 刘敏,陈丽清. 出院病人随访在优质服务中的应用[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34.
[3] 崔东辰,宋琳,赵秀清,等. 如何提高医院对病人的随访率[J]. 中国病案,2003,4(9):lO.
[4] 朱燕,薛颖芝. 出院病人电话随访电子化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93-94.
[5] 韩世娟. 随访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探讨[J]. 中国病案,2011,12(7):8-10.
[6] 王美萍,吴丽华,叶蓉. 开展出院随访工作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C]. 第十七届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乌鲁木齐:中国医院管理,2011:163-162.
[7] 曾秀云,杨雯荔. 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8,23(23):62-64.
保持口腔的健康也是尤为重要的。一般口腔出了问题我们第一个就会想到口腔医生,也可以说是我们口腔的最后守护者,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口腔医师的个人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1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已是四月,实习快接近尾声。回顾这一路走来,心里满满丰收的喜悦,每天都在进步中,日子过得安静又实在。想起刚来时候的自己,带着对实习生活美好憧憬和期待来到实习医院,心中怀揣着满满的激-情;不觉十个月都快结束,收获颇丰,下面我对自己的实习生活做个总结。
在这充实而辛苦的十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临床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发现自己懂的专业知识是如此之少,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在今后工作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巩固已学的知识,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科医生。
想起自己从实习室在仿头模上练习一下子过渡到在病人口中操作,从一名医学生一下子成为坐在病人面前的口腔科医生,刚开始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不安,还记得第一次接诊病人时的紧张,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病人感谢时的欣慰感觉,还有出现错误时的挫败感,这些都是我人生的宝贵经验,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进入口腔科的第一周,带教老师就带我对口腔的'一些器材设备及操作工具和材料进行了解和熟悉,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些东西,心情总是格外的激动和欢喜,对这些设备总是不停的观察。然后才开始实习工作,开始的几天带教老师也没有让我动手工作,只是让我在旁边学习,做助手调材料等,有什么不懂的就向他请教,他每次都会帮助我讲解,闲下来的时候还会跟我讲一些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技巧,慢慢的我对工作上的流程也熟悉了,对动手工作也有信心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也开始动手实践工作。开始的时候最经常就是帮小朋友们拔乳牙,每逢周六周日就超多小朋友过来门诊拔乳牙,我认为,拔乳牙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小朋友们都是扭扭捏捏的不让拔,后来哄了好久他们才张开口让我们动手。接下来较经常做的就是洁治,医生们都不爱洁牙,老是推来推去的,我觉得洁牙对我们这种刚上临床实习的准医生来说这是最好的机会,因为可以掌握到基本东西,对以后操作上也有很大帮助,但是同时也要改变一下我们观点,洁牙不难,但要基本上洁净牙齿就难,所以我们洁治的时候就要细心认真,要给病人最好的服务,让他们放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对一些口腔常见疾病的治疗在我的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也一一上手。
在我实习的十个月时间里,我所接诊的病人中的大多数都是十分配合的,我对他们认真服务,态度热情而诚恳。我觉得自己治疗完一个病人,就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过程有可能很漫长很耗费时间和心思,但是最后看着做出来的成品,自己心里却体会到了最大的喜悦。当看到患者治疗结束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当患者对我的服务给予中肯的评价时,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伴随着的还有沉重的责任感。
实习期间,我除了在门诊接诊一些口腔常见病例外,我还会跟着口腔外科的老师们上手术室做助手学习一些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的手术(如:上、下颌骨骨折,囊肿,外伤清创等),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是熟悉门诊常见病例,我们还要接触一些的特殊病例,这样,我们以后遇上了也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在实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看、多问、多记、多做。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在学校都学到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到临床上要多看。各种病例、症状、体征、鉴别诊断,有些和书本上可能还有些不一样,口腔科医生不仅是学习口腔这个范畴,因为一个人不光患有口腔疾病,其全身还可能有其他疾病,有些和口腔疾病是相互联系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所以在实习中应该认真的观察和学习。所以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么就只有自己动手实践,这样自己才会印象深刻,而且工作时也会有很大的把握和信心。毕竟经验都是慢慢的积累而来,工作时,宁愿慢一点,不怕反复,足够耐心,把病例做好,完成以后自己总结一下,还有哪些做的不满意的地方,下次改进措施,不断地总结经验,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才会不断的提高。
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2
见习目的:学习一些临床及口腔的基本医疗操作;学习一些常见病的诊断方法; 丰富我的暑期生活。
见习地点: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外二科(胸腹外科)、病理室。
见习经历及感受:
见习第1至第5天,我跟随口腔科的老师在医院的口腔科开始
了我的暑期见习之旅,期间观察了老师拔牙、镶牙、根管治疗、拍牙片、取模、正畸等治疗过程。虽然由于知识有限,但在老师孜孜不倦的细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在为患者治疗时,还要学会为患者解释他们的病情,并向患者说明可行的医疗方案及最佳的方案。这样不仅能让患者更加信任我们医生,从而使患者更加配合医生的工作。还能避免许多意外的纠纷。总之,我们要学会做到“让病人明白的看病。”
我在口腔科见习的过程中,遇到做根管治疗的患者最多。需要做根管治疗的大多是因为牙齿内部的根管里的组织有了炎症,导致牙齿胀痛(有些因为牵涉痛会使整个头部都有疼痛感)。使病人难过不已。
根管治疗一般要分几次治疗。因为一般患者根管内的组织并未完全坏死。这时就需要先放药,把根管内组织“灭活”。这样,在清除根管内组织时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根管治疗的大概过程是:
1.用牙钻钻开牙齿,打开牙髓腔。在钻的时候钻头必须垂直钻下并慢慢向下,待有突破感时,说明已经打开了牙髓腔。许多病人因为牙齿内有炎症所以感到胀痛。打开牙髓腔后,这些有炎症的组织可排出,所以钻开后有少量血出现时正常现象,而疼痛感则会消失或大大减轻;
2.清除牙髓腔及牙根管内的组织。这里需注意的是,如果清除时患者感到剧烈疼痛,则说明根管内组织尚未完全坏死,这时就向前面说的,先放药封口。待几天后再让患者来治疗。清除根管内组织时,用拔髓针伸入牙根管,旋转180°,然后拔出。根管内组织就会被拔髓针拉出;
3.测量根管的数量、深度。并用对应的扩大针把根管扩大;
4.用牙胶尖填充根管;
5.用材料把钻开的牙封好。常用的是光固化材料。
除了根管治疗,拔牙的患者也不少。一般是拔正畸牙的(可惜我见习期间没有拔阻生牙的,听说拔那个挺费劲的)。拔牙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果用力不均匀会把牙弄碎从而增加手术难度,而且也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使用牙挺等工具以及常用麻药的使用方法。老师常用的麻醉有两种:组织麻醉和必兰麻.用组织麻需要打到神经的附近。例如在下颌用组织麻醉时,针管需从对侧第四尖牙伸入,在翼下颌韧带中下1/3处向外2~3mm处入针,待针头碰到骨板后稍微回抽再向里插入几毫米,回抽注射器,没有血回流的话就注射大部分药物。然后收回针头约1/3长度,再次回抽注射器,如果没有血回流,则可再注射部分药物。然后再收回约针头约1/2的长度,再次回抽注射器,若没有血回流,则把剩余药物全部注射。组织麻醉一般用4~5ml的利多卡因。而用必兰麻则方便许多,只需要在待拔牙的周围的牙龈表皮注射至该处牙龈变白即可。麻醉过后等待数分钟让麻药扩散,然后即可开始拔牙。
另外,老师还大概跟我讲解了洁牙、拍片、取模的方法及要领,让我受益匪浅。
见习的第6天,我去了外二科(胸腹外科)学习。
早上先是开晨会。各个医生把各患者的情况,医疗方案和计划一一说明。遇到复杂病情的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治疗方法。由于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问题,所以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严谨。晨会后是每天例行的查房,老师带着我去给他的每个病人换药,询问患者情况,嘱咐医嘱。老师的一丝不苟让我感触很深。毕竟行医那么多年必须每天都坚持那么认真的去对待每一个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3
一年来,在院班子和主管院长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门诊部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严格管理,求真务实,踏实苦干,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基层建设等方面取的了较好成绩,截至月,完成门诊工作量__×人次,门诊观察治疗病人__×人次,实现业务收入__×万元,业务利润__×万元。完成社区及主体职工查体余人次,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⒈强化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医德素质
通过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曝光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了职工医德素养。本年度科室思想政治学习余人次,为部门行风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⒉建立和完善监督网络
把医德医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邀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协助科室开展行风建设,共发放调查表余份,满意率达到。本年度共收到患者表扬信篇。
⒊实行“两公开”,增强透明度
严格落实医院规定的挂牌服务、医患联系簿制度,定期检查联系簿,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由科主任及时答复,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受到患者好评。
⒋落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管理中心颁布的《卫生技术人员禁令》以及__×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八要十不准),积极响应医院组织的无假日医院活动,确保了全年无收受红包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并荣获__×优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的光荣称号。
二、坚持科教兴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⒈建立质控网络
在院质控小组的领导下,门诊部制定了科室质量控制方案并予以落实。定期利用班会组织职工对管理制度和医疗缺陷进行讨论、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制定整改措施督并予以落实。门诊重点强化了首诊医师负责制,门诊医师能够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努力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合理排班,配足医疗力量;制定就医流程并悬挂过于醒目位置,达到了简化就医手续,缩短候诊时间的目的,极大的方便了病人。
⒉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1)组织医务人员每两周安排业务学习一次。由科主任或高年资的医生讲课,结合科室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病例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落实了“两个笔记本”制度,即听课笔记和自学笔记,每季度检查考核一次,__年职工笔记平均达字以上;
(2)有计划的向院内推荐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本年门诊部共选派外出学习进修人员人次,并严格落实院内规定的知识共享制度,将外出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广泛的与同事们进行交流;
(3)鼓励和支持科内人员报考参加各种成人学历教育,本年度由两人考取了本科学历教育。目前门诊人员结构,大学人,大专人,中专人,高级人,中级人,助理人,员级人。
(4)鼓励职工总结临床经验,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年门诊部在省级刊物人次,篇,获得社区各项成果人次项。对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⒊加快了医疗设备更新,提高医疗竞争力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门诊部新添置了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手机注油机、灭菌袋封装机、超声波喷砂洁治器、微电脑根管测量仪、电脑康复治疗仪、全科治疗仪、胎心监测仪等价值余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大大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⒋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门诊部__×积极引进“星期天工程师”,深入开展联合办医即:利用上级医院专家在我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口腔科开展了正畸、修复,业务收入较去年翻番,睡眠中心开展了儿童__×的手术治疗,提高了医院的影响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基层文化、不断提高职工凝聚力
门诊部始终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提高职工凝聚力的桥梁和纽带。积极组织职工参加院内各项活动,开展干群谈心活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__年,参加加社区及院内各项活动余人次,在社区十大歌唱家评选中,一人夺得十大歌唱家称号;在社区书法绘画比赛中,夺得三等奖人,二等奖一人。日常工作中,门诊部关注职工生活工作细节,自筹资金为科室发放护手油、热宝、胶棒、肥皂盒等物品。开展干群谈心余人次,使得职工都能以院为家,在困难面前、烦恼面前都愿找组织交流。管理工作的人文化,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门诊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的落实。
具体指标:
⒈开展“四五”活动,制定“四五”措施,三防措施三防覆盖率达。无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发生。
⒉医疗责任事故、医疗纠纷差错发生率,无火灾、触电、民用器、交通等安全事故发生。
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率,无影响医院考核积分的责任现象发生。
⒋医院感染率,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执行率。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⒈主要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还需要我们去研究,并付诸实施。
⒉医务人员的职责及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⒊缺乏竞争力,医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速
五、__年工作思路
⒈抓管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部门主任是职工的领头羊,首先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责、权、利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开创门诊部工作新局面。
⒉抓战略,拓展业务,打造医疗特色。
制定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努力提升业务收入。全体职工一定要把精力投入狠抓医疗业务中,要力争业务利润突破万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发展拳头科室,着重打造口腔、妇产、理疗康复专科等,以重点科室带动其他科室发展,拓展业务项目,聘请权威专家教授坐诊。
⒊抓竟争,激励竟争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新模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__年门诊部将全面推行奖优罚劣,实行责任到科室,任务指标到个人,收入直接与工资、奖金、医疗质量、医德医风挂勾。拉大奖金差距,彻底改变人浮于事、做与不做一个样的局面,彻底打破吃大锅饭的现状,做到环环相扣、公平竟争、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竭尽全力有效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⒋抓干部管理,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加大对年青医师“传、帮、带”的力度,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成考、自考,以促进医院学习空气的良好氛围。
⒌抓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
门诊部将继续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对屡纠未引以为戒者,给予经济处罚,实施奖罚兑现。加大医疗安全管理的力度,消除一切不利于医疗安全的隐患。
⒍抓廉政、纠行风,落实医德医风建设。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把生存发展的压力,变成改善和提高服务动力,坚持质量是生命,医德是本钱,信誉是效益的观念,没有优质服务就没有工作质量。应始终恪守这样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首先把“看好病”这一实事办好,在为病人服务的问题上,力求“好事办实”。要强化服务态度,杜绝一切与病人耍态度、争吵的事端发生;对其违规者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尽量地给病人营造一个宽松的就医环境。在廉政方面继续推行服务承诺十项准则,继续推行严格控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开单提成,请吃、请玩,利用职务之便索要红包、礼品等不良行为发生,严格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十不准制度。
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4
x年口腔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务实创新,以党的_届_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创建“三甲”医院这一工作中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优质护理服务”、“三好一满意”等系列活动,严格实施三级医院“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各项效益、指标与去年同比再创新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年科室总收入达850万,其中门诊收入为410万,病房收入为440万,门诊病人约40000人次,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手术820余人次,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现述职如下:
一、抓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政治氛围。
全科人员在政治上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导思想。思想坚定,自觉做热爱卫生事业的模范。教育引导全科医护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能够用三个代表和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互相交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以创建“三甲”医院为己任,严格执行医院及科室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种活动。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临床操作能力。
加强科室医人员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科室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力度,定期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业务学习活动。严格执行医院及科室制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付费以及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相关规章制度,不用限制及禁用药品,不开大处方,规范口腔专业治疗方案,切实减轻就诊患者的医疗费用。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门诊做到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进一步加强口腔科物品消毒灭菌处理及定时进行灭菌设备微生物检测,完善口腔高速手机及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操作流程,防止交叉感染,保障门诊及病区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三、发挥资源优势,引领我市口腔发展方向。
作为我市口腔专业的领军科室及团队,科室已经成功筹备并建立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并连续四年举办口腔专业学术年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市讲学,促进我市口腔医学的科学、合理发展。科室南区门诊、病房、北区门诊的资源共享模式,为广大前来就诊的患者带来面目一新的就诊环境,门诊优雅温馨的导诊,南区宽敞清洁的住院病房,医护人员精湛的医疗水平及优质护理质量,得到了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高度赞扬。
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科室始终坚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病人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时时处处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尊重病人对服务便捷性、人性化沟通等方面的要求,开展“亲情化”、“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大量病人就医就诊,同时为前来就诊的病人开通绿色生命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住院后进行相关检查,尽快安排手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开支。强化减负意识,进行换位思考,替患者算账,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不开大处方。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医院相关文件,进行专题学习,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病人。节假日科室安排医护人员坚持工作岗位,24小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一年来,通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医院及科室制定各项工作任务,但与“三甲”医院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政治及理论知识学习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及端正服务态度,不迟到,不早退,拒绝患者吃请,严以律己,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紧张有序的为人民服务的医疗活动中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素质,以创“三甲”医院、“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和考评活动标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医院的各项工作和科室的工作任务,为我院能顺利晋级“三甲”医院做出应有的贡献!
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5
尊敬的领导:
大家好!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_x工作已半年有余了,在护士长及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我坚持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踏踏实实的做好护理工作,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恪守护士的职责和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口腔科护士,我无愧于护士的称谓。
过去的半年里,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普普通通的护士,但在我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是用心对待我所能接触的每一个病人!在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我用心善待来到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付出我的热情和能量,真正做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每一句温侬软语,每一声亲切的问候,每一次精心的治疗,每一个微笑,无不饱含我的心意。护士工作虽然琐碎虽然平常虽然平淡,但有时我真的很为自己骄傲,很享受“白衣天使”这个无上光荣的称谓。
我的双手我的微笑我的善待让这个世界温暖!虽然他们不能记忆我的名字,虽然他们不知道我的付出,虽然他们不了解我的辛苦,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以我很快乐!
人总是在不断成熟与长大,如果说昨天的自己还有那么些浮躁那么些飘摇,那今天的自己则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对护理工作也有了崭新的诠释,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和重担,也能更好更用心地为每一个病人服务。口腔护士在过去的半年中,我感谢每一位和我共事的同事,感谢每一位教导我的老师。感谢你们的善待,感谢和你们有这样相逢相知相处的缘分,感谢你们的善良和美好,感谢你们让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希望明年,我们仍然能够并肩作战,共同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去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