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4:57

导语:在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

第1篇

论文题目: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研究

一、选题依据和目标(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基于情感营销理论,分析哈根达斯实施情感营销的现状,开展杭州城区哈根达斯的消费者调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哈根达斯品牌的情感营销策略。

研究的意义:

哈根达斯被美国纽约时报誉为“冰激凌中的劳斯莱斯”,是世界有名的冰激凌品牌之一,从它最初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了将近60年的历史,从起初的一个家庭手工作坊的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全球第一大冰激凌品牌,哈根达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跟他合理的运用“情感营销”的方式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探索如何改善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着名的广告人李光斗(2011)在其文章中说道,情感营销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笼络”感性和理性消费者的一把利器。文章以“凡客体”为例,阐述了这一广告所表达的情感诉求很好的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而一个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芳心,就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情感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才能获得消费者忠诚。在感性消费时代,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建立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消费者才会慢慢爱上这个品牌,只有让消费者对产品动心,品牌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陶文静和池进(2013)两位学者认为运用情感营销策略进行餐饮经营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人们对餐饮的选择不仅受到产品质量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消费者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餐饮经营者需要关注顾客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需求,让产品富有情感价值。同时他们还指出,情感营销作为一种注重消费者情感、心理需求的营销方式在餐饮经营中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餐饮环境、培养顾客忠诚,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收益。文章最后从餐饮产品的设计、包装、宣传、服务等方面,为餐饮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情感营销策略。

学者孙瑞华(2011)认为时代呼唤情感营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情感营销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环节时,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不仅要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满足自己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和认同。他指出情感营销最关键在于攻心,在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制定可行的攻心策略,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攻心术,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投其所好。所以,市场营销正是将攻心作为上策,让消费者从心底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品牌偏好,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企业要想产品在市场上销量畅行,就必须顺应时展潮流,根据特定时代的情感消费需求制定企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学者许红格、林美珍和陈秋萍(2012)对情感营销有自己的看法,文章从顾客的情感需求出发,研究企业如何在市场营销中利用情感因素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他们认为在感性消费时代,情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是否创造更多回头客的决定力量。文章从情感营销的四个策略出发,分析了情感包装、情感设计、情感服务、情感广告对顾客情感需求的影响,指出情感作为一种特殊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同时也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感知。文章还从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出发,为企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可行性的情感营销对策。

学者李梅茹(2012)对于经济学中情感营销的策略有一定的研究。文章从三方面阐述了情感营销对企业的作用,并根据各种消费心理提出情感营销策略。他指出企业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长期光顾和品牌忠诚,情感营销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想办法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情感才是关键。同时他还针对不同的营销现状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包括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认同感、用情感广告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开感产品满足顾客需求以及用情感商标来刺激消费者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的心里期望和实际感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会相差太大,以至于让消费者自觉的产生产品偏好,形成良好的品牌忠诚。文章最后还指出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那么他的营销策略也要随着消费者行为和情感的改变而改变。

国外研究现状:

追溯研究文献,最早把情感全面引入营销理论中的是美国的巴里·费格教授,他认为形象与情感是营销世界的力量之源,想顾客之所想,满顾客之所需。因此,情感营销就是企业将营销活动以一种更感性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总的来说,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营销活动:第一是研发出富有人情味的产品或服务;第二是采用富有人情味的促销方式。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经根据人们以往的消费特点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追求量的消费,二是追求质的消费,三是追求感性的消费。同时他还指出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情感因素,将推销和营销手段情感化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美国推销大王乔·坎多尔福曾说过:“推销工作98%是感情工作,2%是对产品的了解。”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掌握一定的推销技巧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充分的了解产品,而且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推销过程中,因为顾客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在买一种心灵体验和感受。

文章《ANewConceptofMarketing:TheEmotionalMarketing》的作者DomenicoConsoli认为如今情感营销是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他指出情感营销是研究如何诱导人们情绪化的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文章还从心理文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情感条件影响购买决策过程的每个阶段,情感在任何一种社会或商业决策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时,情感营销策略的使用,能够确保企业获得长期和深远的顾客忠诚并且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作者Dr.SurenderKumarGupta和HemantSyal二人在文章《EmergineMarketingApproachestoInfluenceCustomerBuyingBehavior》中写道情感在顾客的购买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功的营销活动依赖于了解客户的心理和他们的情感感受。企业将情感植入产品当中,可以吸引顾客的好奇心,并引起他们强烈的购买欲,从而增强顾客忠诚度。他们指出,顾客购买产品更多的是基于该产品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的情感相兼容,而不是基于产品的特性。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同质化的产品正在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新的营销理念也应运而生。同时,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和升级,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不仅重视产品本身带有的基本功能和利益,更多的是追求在消费和购买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情感表达。情感营销理论作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一个新概念正在不断的发展,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情感营销的理论研究当中,希望通过以此来进行企业在情感营销策略上的改善,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于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调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关键问题:

本课题基于情感营销理论,着眼哈根达斯实施情感营销的现状,以杭州市的哈根达斯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哈根达斯品牌的情感营销,更好的实施情感营销策略。

难点:

本课题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以下难点:

(1)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被调查者对问卷的态度、问卷的回收率等都会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一定的影响。

(2)问卷调查中需要使用纸质问卷调查方式,需要进行实地调查,问卷的收集、统计、整理工作量较大。

三、完成该课题研究已具备的条件(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仪器设备条件,经费情况)

研究工作基础:

主观条件:首先,本人对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这块比较感兴趣,而且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自身就是哈根达斯的顾客,随时可以感知和体验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对这次写论文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其次,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自己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能够完成这次论文。

客观条件:切实利用杭州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关于情感营销方面的书籍,结合其他杂志期刊上的资料,再利用互联网上的资讯,以及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来论证自己的相关内容。

仪器设备条件:学校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寝室电脑

经费情况(单位:元):

网络资源费:50

复印打印费:100

其他费用:150共计:300

四、研究方案

1.采取的研究方法或试验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及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上的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纳整理,为论文作铺垫。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在网上发放问卷以及对消费者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得到相关的信息。

2.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1X年3月1日~201X年12月31日)

201X年3月1日~201X年3月15日选导师

201X年3月16日~201X年5月31日征题完成开题答辩

201X年6月1日~201X年6月30日完成外文翻译

201X年7月1日~201X年8月31日完成综述、资料收集

201X年9月1日~201X年9月30日撰写论文提纲及完成论文初稿

201X年10月1日~201X年11月30日修改论文

201X年12月1日~201X年12月31日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补答辩

五、参考文献

[1]伍庆,董曼虹。传情圣物[J].21世纪商业评论,2010,(10):118-120.

[2]李光斗。情感营销营销的温柔一刀[J].广告人,2011,(07):155.

[3]陶文静,池进。情感营销视角下的餐饮经营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2):43-47.

[4]孙瑞华。市场营销新理念:情感营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75-77.

[5]许红格,林美珍,陈秋萍。情感营销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J].企业活力,2012,(1):33-36.

[6]李梅茹。经济学中情感营销的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9):76-77.

[7]张静雅。浅析情感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4,(5):43-44.[8]文征。情感营销。[M].北京市: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3.

[9]周高华。情感营销行之有效的营销之道。[M].北京市: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0][美]菲利普·科特勒着,梅如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45-47.

第2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消费需求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对食品问题的投诉中,三分之二的投诉与质量安全有关。今年国内奶业倍受负面消息的冲击,所以选择奶业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食品安全信息”变量,对QAIDS模型进行扩展,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回归结果计算计算价格、支出、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弹性。

一、文献综述

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认知情况,姜励卿(2004)、张晓勇,李刚,张莉(2004)、王新宇、杨九滢、史茜、汪楠(2010)等做过调查分析。更为近期的调查分析来自吴维成、黄博(2011),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牛奶制品质量安全需求做初步的探讨和调查分析。至于食品安全信息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国内学者王志刚(2003)、周洁红(2004)等人均做过相关调查分析。但国内研究多以某个地区的整个食品行业为研究对象,缺少针对具体行业的分析;同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是通过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缺少利用消费系统模型研究食品安全信息的实证研究。本文将从以上不足的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改进。

二、理论分析

受Swartz和Strand(1981)的观点影响,可以假设商品数量和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信念均会影响效用,而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将决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念。在此处,我们通过“产品质量的信念q”,把信息与需求函数联系起来。

考虑在效用约束下追求支出最小化,可以求得包含质量信念变量 的希克斯需求函数。依照Bockstael和McConnell(1993)对质量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得出:

(1)

将上式分解,有:

(2)

衡量了需求量对食品安全信心的反应,根据链式法则有: 。此处只考虑负面信息,则有 ;的符号完全取决于。的方向并不确定:假定效用函数为凹函数, ,进而 ;是的正负不确定:k产品的质量变化对j产品的边际效用的影响可以正向,也可以负向。这就使得最终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食品安全信息对该产品需求量的影响变不确定,既可能出现某类食品的负面安全信息越多,需求量反而越大,也可能出现负面信息越多需求量越小以及需求量并不因食品安全信息的多少而改变的情况。

三、计量模型――扩展的QAIDS模型

1.模型基础:QAIDS

本研究的模型基础是二次型的几乎理想需求系统(Quadratic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在给定价格体系和一定效用水平的情况下,认为消费者在给定效用水平的约束下追求最小化支出。QAIDS模型假定消费者行为满足PIGLOG的偏好特征,即通过将市场需求作为由一位代表性消费者做出的选择来解决加总问题。此外,James Banks,Richard Blundell和Arthur Lewbel(1997)通过引入一个二次项,允许支出份额与总支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i产品支出份额可表达如下:

(3)

模型除需保持可加性、齐次性、对称性外,还需使得

2.模型扩展:纳入食品安全信息变量

传统的模型通常暗含的假设是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但实际情况中,食品安全信息会通过改变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的信念作用于其偏好,进而使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将“信息”变量纳入理论模型。

某类消费品在总消费支出的份额的回归模型可以表示为:

(4)

(5)

其中,代表衡量信息的变量,确切的构成将在参数构建时具体讨论,为残差项。

在传统的QAIDS模型中,截距项是常数,且需要求加和结果为“1”,可以看出,若仍要使可加性、齐次性、对称性得到满足,此时要附加条件,因此,该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通过上面的式子以及谢泼德引理,可以推导出拓展的QAIDS模型的支出弹性、非补偿性价格弹性(马歇尔需求弹性)和补偿性价格弹性(希克斯需求弹性),分别为:

(6)

(7)

其中,

3.信息参数的构建

众学者通过对不同地区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与负面信息相比,正面信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很小。且就现今中国的情况来看,正面信息很少见;即使出现正面信息,消费者也不一定相信。所以为了简化计量分析,仅利用食品安全负面信息作为信息参数构建的依据。同时还注意到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随着时间间隔的延伸而发生变化。信息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且不同时间上的变量对“信息参数”的边际影响并不一定相同。现构造如下多项式分布滞后(polynomial distributed lag,PDL)模型来测度信息参数:

为第t期内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数量,为系数,n为截距项,为残差项,i为滞后期数。信息参数方面的数据收集于百度搜索引擎。在百度新闻的高级搜索中,分别检索“奶 安全”、“奶 超标”,设置“只在标题中出现”,时间“2005-01-01至2009-12-31”,并排除二者重复、无关的以及正面的新闻,进行加总,得到乳业安全负面信息统计数据。

4.计量方法:迭代收敛的SUR

本文试图通过联立方程组和约束条件来计算出模型的各个参数值,属于典型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因此采用不相关回归(SUR)。并且本文是利用迭代过程估计一个非线性模型,在可加性、齐次性、对称性、跨方程份额之和为1的限制下,利用计量软件STATA进行似不相关回归,并选择迭代至收敛。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1.选择信息滞后阶数

在时间序列里确定解释变量的个数,可供选择的权衡标准主要有“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本文综合考虑这两个准则。AIC、BIC选择解释变量的个数K,分别使以下目标函数最小化:

分别对信息变量进行滞后0期和滞后一期的SUR回归,前后两次计算AIC、BIC的值,结果汇总如下:

表三:AIC、BIC结果汇总表

加入滞后1期的信息变量后,AIC和BIC的值均变大了,以AIC和BIC为标准,不引入滞后的信息变量更有效。信息参数可以简化为:

综合以上检验结果,效率较高的回归可以表示为:

2.稳定性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模型而言,模型系数的稳定性很重要。本文利用CHOW统计量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分别对2008、2009年各季度进行了CHOW统计量的计算。其中对2008年第二季度的检验结果如下。结果证明我们可以认为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扩展的QAIDS模型有比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表四:CHOW统计量计算表

3.SUR回归结果及弹性分析

在三个回归方程中,信息变量“info”的系数的回归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上均显著,表明“乳制品安全信息”对乳制品的需求确实存在一定作用,但“信息”变量的系数较小,统计上显著,但经济上并不显著。即其他条件不变时,关于乳制品安全的信息并没有对城镇居民的乳制品消费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利用公式 可以计算信息对于支出比例的弹性。结果显示,信息对于乳制品支出比例的弹性很低,即乳制品的支出比例对于乳制品安全信息的反应很小。鲜乳品和奶粉的信息支出弹性为负,而酸奶的信息支出弹性为正,虽然这一效果并不明显,但这意味着酸奶相对于其它乳制品,是消费者比较信赖的,对于鲜乳品和奶粉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表五:SUR回归结果

利用公式(6)、(7),可以计算出各季度的支出弹性、补偿性价格弹性(希克斯需求弹性)。对比支出弹性、补偿性需求价格弹性与信息支出弹性,可以看出,信息支出弹性要明显小于支出弹性和补偿性需求价格弹性,这意味着,相比于价格和预算支出,关于乳制品安全的信息对于乳制品之间相对需求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中国乳制品行业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而言,乳制品安全的负面信息并没有对城镇居民的乳制品消费结构、相对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国家不断增强打击查处力度,可食品安全问题仍旧频发,消费者不会因食品安全信息调整其消费结构及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便没有激励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最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五、结论及建议

理论分析认为,食品安全信息对于食品消费的作用并不确定,作用取决于食品间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表明,食品安全信息对于食品消费的作用在统计上显著,而在经济上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信息”入手,设计激励机制,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做出比较大的需求反应,厂商才会致力于保证和改善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第一,政府要结合民间信息机构,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真实、可靠的披露;第二,政府应加大力度惩罚交易过程中的欺骗者,制定法律政策,对于生产销售劣质食品的企业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第三,由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格和预算支出对于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很大,所以政府除了应该协助实现信息真实披露,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同一监管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促发展,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固上升,进而,消费者可以扩大其预算约束,更多地将“食品安全”纳入其消费的决定因素中。

参考文献:

[1]陈思,罗云波,江树人.激励相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选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168-175.

[2]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关注度的调查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3).

[3]姜励卿.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认知和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基于浙江省蔬菜购买者的实证分析[D]. 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12.

第3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能力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排行和就业率均名列前茅,黑龙江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但是我们决不能认为所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标准,完全胜任工作。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类企业越发重视市场营销,需要大量营销专业人才。其实,现在许多企业都要求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009 年3月2日,百度的《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中称,20.9%的企业认为缺乏训练有素的营销人才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之一。用人单位开始越来越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呢?黑龙江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实践。简单的说,我们的实践教学由早期的案例分析法转向现在的多维实践教学模式。所谓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即多类型、多场所、多角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从课堂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从分析讨论到实训实习、从教师指导到企业家演讲等。

一、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出发,根据我们学校与专业特色,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及较高的人文素养;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3.掌握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4.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及市场营销的方针与法规,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采用“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该校提出并实践着“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研究性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为达到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还提出具体教学要求:

1.在理论教学方面:通过课堂讲授、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原理,了解市场营销的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多维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自主、协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的能力;

3.在创业教育方面: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和培育学生的开拓、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自主创业能力。

(三)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实践教学名副其实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大学四年总学时的18.9%,每门专业课均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实训教学部分,黑龙江大学开设了《市场营销情景模拟》课程,设置了学年论文,延长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二、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形式体现——多类型

1.案例分析和问题分析实践型。经过多年的实践、精心选择和梳理,我们确定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是指结合专业课程,把中外经典案例,引入课堂。有些案例,如课程章节导入案例、总结案例等由教师讲析;有些案例,如有关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惠普、三星、哈尔滨啤酒等的案例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分析。这样,使学生对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广告制作、物流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接受、理解、消化的过程,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企业营销活动,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比如,问题研究法,有关专业课程一般安排2—3次问题研究项目,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文献阅读、归纳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互相研讨、互相启发,扩展了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把握问题发展的最新方向,激发创造力;促进了教与学的交流和沟通,激发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模拟实践型。学院设有ERP沙盘实验室,利用实物沙盘教学,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ERP沙盘对企业的主要物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仓库、库存物料、资金、职员、订单、合同等各种内部资源进行调配;还可以与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甚至可以利用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外部资源,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设有工商管理实验室,购置了“现代市场营销模拟系统”软件,开设了“市场营销情景模拟”实验课程,软件内预置了多种行业的市场和消费者数据,可以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针对消费者的需求,研发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定价、包装、促销、渠道等策略,把自己的产品销向市场。系统可对最终的购买结果按月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等数据衡量自己的营销结果。“现代市场营销模拟系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虚拟的营销环境中既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商务谈判》课程,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两组扮演谈判的甲乙方,展开模拟谈判。同时组织学生模拟企业不同岗位人员等。通过这些情景模拟实践活动,培育了学生的营销意识和职业素养,熟悉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流程和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实训实践型。我们为配合理论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利用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学生到中央红超市购物的同时,让他们观察、调查消费者的品牌选择等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等内容,并写出调查报告。比如组织学生为他们熟悉的学校食堂、学校管理、团队运营、学生创业等进行营销策划、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制定等。这样既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实践型。由学校层面立足通识课程平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管理”必修课程,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入学讲座等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入门教育,通过专业课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研究创新实践与自主创业实践等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系统教育,通过毕业教育对大四学生进行创业选择教育。加强基地建设,建设了专门用于扶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全国首家4 000余平方米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科技创业园、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的院级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汇通驾校等技能培训基地、新东方集团等200余家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扶持学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组建跨专业、跨年级专业创新创业团队,在学校2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下开展项目实战实训,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教学实践基地实践、暑期创新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实践,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创业一日游、创业大本营等活动,开展企业家论坛、星光论坛等创新创业和学术论坛。市场营销专业层面立足专业课程平台,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开设“市场营销情景模拟”实验课、“经济应用文写作”课,在25%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专业读书”内容,积极开拓利于学生就业的认证培训和考试,加强创新课题、创新实验室项目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实践等实践环节的专业分类设计和实施。由此培养和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空间体现——多场所

1.课堂与校内的实践教学。在课堂上,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着问题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谈判等;实验室里在模拟环境中学生们进行着商战;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有学生创业团队的专卖店、摊床;学校食堂、篮球场上、宿舍楼里学生们做着市场调研,等等。

2.校外的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周边的超市和商场、当地的一些企业都是我们实习实践的场所。

(三)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角色体现——多角色

1.有些实践活动的主角是教师,如案例讲析时;有时是学生,如进行市场调研等营销实践活动时。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有时是市场调研人员,有时是促销人员;有时是总经理,有时是业务员;有时是谈判中的主谈人员,有时是幕后人员,等等。不同的角色变换,让学生明确到了不同职务的职能和职责,明确了不同职务的业务范围,体验了各种具体营销工作,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团队意识,使学生的营销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

三、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与控制

(一)创建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1.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合理设计和安排实践教学的学期、学时、学分、内容,协调好不同类别、不同课程的实践、实训、实习,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教材,编写教案,选好案例,提前选择并确定实践单位与场所。

2.设置公正、有效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自觉、主动、认真地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并有所收获。因此,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实践实验活动一结束,交篇总结即可的方式。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应采取教师考核、学生自评、实习实践单位评议的多元评价方式,并且把实践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考核。

3.制定规范和激励教师的制度和规则。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如何,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大纲、教案、案例等必须提前备好,实践课时必须上满,等等。专业负责人和主管教学副院长要不定期听课和检查,学生定期评价教师。

4.创建实践教学、创业教育的组织制度和质量保障。学校层面设立教学评估、创业种子基金、师资培训、奖励机制等20余项教学管理和保障制度,建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创业导师制度,建立创新课题立项和学理论课题立项机制,创办校外实习基地等,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制度和质量保障。

(二)创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目前,制约多维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双师型”教师。市场营销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学历较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这就限制了他们实践课程开发能力、实践与创业活动指导能力。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变这种状况。比如,为教师提供培训、挂职等营销实践的时间与机会,请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走进课堂等。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上课忙着记笔记”,“考试忙着背笔记”,记笔记和应试能力极强,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项目研讨、情景教学、现场实训等灵活、有趣的实践教学方式,吸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使其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角;另一方面,通过考核等规则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与创业活动,从而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黑龙江大学将不断探索和完善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1.1确立“3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直接面向“食品大工程”未来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工程型”人才;培养通过进一步国内外读研深造而面向食品产业及相关产业未来一线的“研发型”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成果面向未来中小食品企业及相关服务业的自主“创业型”人才。

1.2确立“3+1”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3年‘食品大工程’专业基础教育以及1年个性化发展教育”相融合的“3+1”培养模式为载体,前3年以贯通的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群为扎实基础,以课内不同柔性课程模块和课外不同特色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为纽带。后一年以校内外不同实践环节加强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都能以一型目标培养为主,兼顾到其他一型或两型的发展。2.3确立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的课程体系为顺应食品工业“营养、安全、方便、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应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通过新增食品生物资源、农产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烹饪学、食品功能学等课程,形成农业生物链、食品加工链、流通安全链和体内营养链构成的知识培养体系。并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现状,将“食品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与管理”二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学分结构比例调整至1∶1。

1.4确立多元化的柔性选修课模块新增“食用香精基础”、“风味化学”、“食品调香技术”、“生物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等组成的食品风味与生物食品选修模块课程,以增强学生运用香料香精知识和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新食品的能力;新增“现代仪器分析”、“应用光谱解析”、“绿色化学”等组成的食品安全分析选修模块课程,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综合能力;新增“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会展与新闻传媒”等组成的食品营销选修模块课程,以拓展学生推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以及销售与食品相关的原料及材料产品的知识和能力。

1.5创建师生联合工作室,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分别建立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产品研发工作室”与“创新创业工作室”,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根据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找到适宜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校企联合工作室:在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食品企业内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工作室。用于直接对接其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求,以行业需求带动教学、以产业实践促进教学。将一二年级学生的企业认识实习,三四年级学生部分顶岗实习,学生毕业设计正式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提升了学习的内动力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研发工作室:依托学校学科与科研建设平台建立产品研发工作室,以学科建设丰富教学,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学生可在二年级就进入此工作室参与教师研究课题,从中得到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严格训练,并结合产品研发性的科研课题内容作为毕业论文开题。这样不仅推动了教师主动将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案并固化到教材中,也为今后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室: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为主线,以企业冠名创意产品大赛为载体,定期聘请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与先进应用技术的讲座与交流。通过专任教师任班导师制、与学生辅导员定期研讨会制、团队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会制等保障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科学构建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1“3层次、6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建立由“体验认知、动手验证、探索创新”3层次与“基础实验、企业社会调研、专业综合实验、企业生产见习、课余研究和毕业设计”6模块组成的知行合一、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坚持实施“3个有机结合”:即将学生课堂专业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和课外科学研究方法与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实验室实验技能训练与企业、研发中心实际操作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工程实训与企业生产真实环境下的实习锻炼有机结合。该体系不仅注重理性的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还关注感性的体验、领会、交流和激发,以实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贯穿于大学生4年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4年不断线的目标。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能力。第一层次的体验认知阶段,是以基础实验、企业认识实习、社区与市场社会调研实践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并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的单元训练,通过对特定食品产品、技术与市场的调研,夯实专业基础,启迪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第二层次的动手验证阶段,是以学校专业综合实验、学校或企业生产见习为载体,通过各类食品的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实验和对企业装备、技术、管理等专题论述的生产实践、实习答辩等,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钻研、验证专业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第三层次的探索创新阶段,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活动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企业冠名的产品研发竞赛)等训练,通过工程设计与研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升学生乐于探索创新的专业综合能力。

2.2“产品模拟工作坊”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产品模拟工作坊的任务是基于与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的合作,针对当前业界对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共性需求,针对目前现代食品生产线难以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的难题,在学校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建立小型生产线,进行新型产品技术的培训和注册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为保障产品模拟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顺畅运行,专门制定了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参与管理的常态化制度,以企业实际产品工艺流程为前提,以企业实际工艺参数为内容,强化学生在工作坊中模拟企业现场环境进行综合训练、课程实习等关键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还通过将原课程内的分散实验整合优化为连续的综合实验,如将原有“食品工艺学”多门课程内的独立实验整合集中为3次,每次2周,保证了工作坊训练时间的连贯性。学生在工作坊内既能检验所学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又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时工作室不仅是学校培训学生的场所,也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场所,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3创新实践多元化培养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创作和科学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探索。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将校内教学活动与校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拉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达到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感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3.1案例驱动法与市场调查法结合的兴趣引发式教学案例驱动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采用适切案例,传递新信息,激发学生讨论与辨证的动机。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启发心智的教与学的互动氛围,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情境脉络中的决策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体验。通过团队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亲身实践,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企业产品案例再现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实验实训中,将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并通过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加深了对食品工艺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了所授知识与食品行业科技发展同步,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发同步。教师不仅重视课堂内的教学案例设计,充分用好、用足课堂时间,点拨学生开启思维,告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设计、使用好课余时间,促使学生课后自觉主动地阅读、消化、思考、答疑,并为下次课做充分准备,有效推进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结合转移。如: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地汇报交流。这种课堂内外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了主动的学习者,有效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境界。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输出者和课堂操纵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增强了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动性。师生间更多地体现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使课堂内和课堂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广告学;本科;课程体系;三亚学院

中图分类号:J5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8-0011-02

融媒时代,广告业所处的行业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营销与传播思想动态革新、知识与技能迅速更新等特征明显。201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的《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目前广告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技能有待提高,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规模梯次,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1]。”这对高校广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民办高校,“十三五”时期,三亚学院正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号召,朝着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而奋勇前行。2016年开始,学校着力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绘制课程地图,让学生从入校一开始就能清晰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未来就业走向。为此,该校广告学专业开始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其首要任务便是开展行业需求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选派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召开行业座谈研讨与专家论证会、开展深度访谈以及文献分析等工作。调研涉及的内容包括:行业整体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家、行业用人标准与能力(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国内大型招聘网站岗位需求情况;用人单位集中反映的问题和对高校的建议;国内相关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亚学院2013-2015届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走向。在此基础上,他们确立了新形势下三亚学院广告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定位以及课程体系等。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对于目前国内高校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现状,《人民日报》曾有过相关新闻报道:“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本以上的大学,不少是研究型高校;二本、三本院校盲目效仿,一窝蜂往综合性大学这条路上挤;应用型高校缺乏发展空间,高水平应用人才严重短缺……求大求全、定位不准、缺乏特色、千校一面,是高校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2]。”

通过对国内众多高校广告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后发现,现在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凭借传统优势,他们的广告学专业多以培养理论基础深厚的高级专门研究型人才为主,其毕业生中有较多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出国或是报考公务员。用人单位集中反映这些学生的理论功底相对较强,但动手能力偏弱。而一些地方“二本”、“三本”院校为了差异化生存的发展需要,开始将其广告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瞄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他们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对这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多持肯定的态度,但与优秀高校毕业生相比,其理论基础偏弱,职业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中国著名广告教育专家丁俊杰教授在其《新时代的广告产业新格局》中指出,“广告这个概念当中让我们关注的是新媒体的技术、新媒体的渠道、新媒体的终端、新媒体的互动,这四个层面是我们当下广告业要注重的[3]。”此次行业调研让三亚学院广告学专业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其发展一定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此,该专业形成环境响应力,借助海南旅游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所释放出的巨大潜力,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集中广告、公关、新媒体等多方研究与实践力量,重点培养适应新媒体不断涌现和广告传播环境不断变化的,“以与旅游产业链相关的广告创意、文案、策划见长,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目前该专业进一步明晰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建设需要,系统掌握广告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与媒介素养,同时具备广告(公关)创意、文案、策划、设计制作以及新媒体推广的能力,能在各级广告(公关)公司、传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营销与宣传推广部门从事广告策划推广、设计相关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健康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人才培养标准

通过行业调研,结合三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该校广告学专业进一步细化了人才培养标准。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又可以分解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具体如下:

1.基本素养。共同素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人文情怀和生存智慧;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身意识。专业素养:良好的人文通识素养、媒介素养、广告写作素养、基本设计素养。

2.核心能力。一般能力:广告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广告软件使用能力、广告文案写作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口语表达与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广告经营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岗位能力:广告策划文案专员:具备品牌策划能力、新媒体营销策划能力、旅游广告(公关)推广能力;广告设计专员:具备包装设计能力、平面广告设计能力、企业VI形象设计能力、影视后期制作能力。

3.学制:4年。

4.毕业学分、学位授予要求:所学课程全部合格,修满相应学分方能毕业,按规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应用型课程体系

按照三亚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广告学专业以“用得着、带得走、接得上”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简要来说,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三部分组成。课程搭建主要根据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来构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方向性课程,进一步打破原有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从能力出发进行课程的选择,专业方向课体现岗位(学生就业)方向,以模块课程形成。各模块课程设置、模块名称与培养目标中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相对应。专业方向课中岗位方向的确定根据专业行业调研的结果而确定(如表1所示)。

在此,本文特别对该校广告学专业教育课程进行具体说明。学科专业基礎课程包括:专业入门指导、广告学概论、设计素描、传播学概论、广告创意、中外广告史、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广告文案写作基础、广告媒体、Coreldraw软件设计、Illustrator软件设计、字体与版面设计、公关理论与实务、口语表达与沟通艺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广告策划、广告提案软件设计、网络广告、广告摄影与摄像、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文案写作、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广告经典作品赏析、广告创业与经营、广告职业伦理教育等。

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策划文案模块”和“广告设计模块”。

“策划文案模块”课程包括:品牌战略、旅游广告实务、旅游公关策划、旅游新媒体营销、中外艺术史。

“广告设计模块”课程包括:POP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影视广告制作技术、联合创作。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认识实习(广告作品赏析)、专业实习1(广告行业调查)、专业实习2(广告效果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四、目前专业的建设成效

目前,三亚学院广告学专业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2016级开始执行。他们正力图以通识核心课程为基础支持,以专业课程地图建设为中心平台,以建设混合式慕课教学为技术突破口,以小班化教学推广为路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坚持在教学环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积极组建实战型教学团队,并积极将目前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创新竞赛活动(如大广赛、学院奖、金犊奖等)纳入课程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命题企业要求组队进行实战创作,“以赛促学”、“以赛验学”,切实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已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广告专业学科竞赛,共获得包括一等奖(金奖)在内的各级、各类奖项超过200个,较好地彰显了专业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一些学生在积累众多学科竞赛经验的基础上,敏锐地意识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广告策划、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众多需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广告公司,并成功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对外独立开展品牌(活动)策划、广告设计服务等业务。

第6篇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综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推进研究性教学是高等院校实现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实现办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005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此,我国一些高校逐渐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并在不同层面开展和实施了研究性教学。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国际金融》是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一些非经济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也将《国际金融》列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国际金融》具有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几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国际金融》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学生之前的选修课程有《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货币银行学》等。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积累,而研究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探究性特征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索。基于以上分析,本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本文将在分析《国际金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论述研究性教学在该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层出不穷,实践的动态发展决定了《国际金融》课程的发展性和动态性,也决定了这门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如国际金融市场包括:期外汇市场、远期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黄金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内容。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迅速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而当前教材中的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的相关内容的权重却偏低。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与《国际金融》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上机实习,前两项属于校外实习,上机实习则在校内实验室完成。近年来由于企业改革和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安排校外实习和实施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实习内容趋于形式化。本校实验室的模拟教学缺乏对国际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的掌握和对复杂教学软件的应用操作经验,因此上机实习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需进一步探索。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由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惯性,许多学生总是习惯于在教师的主导下,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接受者,总体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与教师缺乏互动性。再加上教学学时数的限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难学,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1、研究性课堂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重新制定《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比如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要加大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相关内容的权重。根据经济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可结合数学工具进行突出数理逻辑和数学分析思维的培养。例如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VAR(风险价值模型)被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考虑到不同金融衍生品具有不同特点的这一事实,可引导学生针对中国新兴的CDS市场及期权市场,基于VAR模型对不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进行测度比较。

(2)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课堂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与形式,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化《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与时俱进,实施主体参与、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倡导由师生共同完成《国际金融》某些章节内容的讲授。教师可先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研究专题,分配给不同学习小组,对备课提出明确要求,并从教学内容的导入、上课情境的设置、如何组织课堂语言等给予指导。例如在讲述国际金融危机时,教师可按照时间的脉络顺序将危机分成1982年的债务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亚洲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2008年的美国危机、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等研究专题,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结成各专题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专题要求,分工协作,查阅、整理、归纳资料,并配以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然后由专题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对所承担的专题在课堂上分别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起因、传导机制、影响和应对策略、对金融监管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汇报、讲解,其他各组针对报告展开研讨,最后教师就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升华。以上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研究热点、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再经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以及课堂讨论更清晰地掌握理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研究性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科精英和研究人员的阵地,而且越来越多地承担着为行业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责任。鉴于此,应将实践领域的重大变化反映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去。研究性实践教学包括研究性实验教学、学生申报各级创新性计划项目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倡导学生通过多样化实践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并将获取的知识信息综合应用于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本校与校外多家有国际金融业务的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项目的多元化及实习过程的规范化。

在校内上机实习方面,本校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为准备申报教育部的经管实验示范中心(省级以上),本校购置了一套《国际金融实训系统》仿真模拟平台,该平台与企业运营模式高度一致,企业案例配套了“实务知识”与“专家经验”,真实再现了国际金融业务的实践场景,特别是外汇交易平台,与全球外汇行情24小时同步,学生以实习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外汇虚拟交易,能更切实感受外汇金融操作的收益和损失,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业务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不断根据经营环境及政策的发展变化进行调适的观念与能力,增强了风险控制意识。实验室还购置了与金融教学软件配套的金融数据库,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库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有助于提高分析并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建设为《国际金融》课程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科和实践发展的趋势。

(2)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创新性计划项目。本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从项目运行平台搭建、指导教师选拔配备、教育教学条件保障、经费支持、项目实施效果监管以及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了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及时开展项目研究、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教师在研究性教学时,根据学时和学生专业不同,以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出的研究课题为线索,可有针对性地、有区别地组织学生申报创新性计划项目。以《国际金融》为例,在对经济类学生进行教学时,可结合美国金融危机,引导学生组队探究美国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自2008年华尔街因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酿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对华尔街的责难和非议就从未平息。华尔街虽已逐渐恢复元气,却未能和普通民众共度时艰,反而热衷于内部分红,这使得积蓄已久的民怨最终爆发。2011年9月发生的“占领华尔街”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正是华尔街大银行要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账户费用,从而转嫁因金融监管改革法给银行带来的成本负担。这场运动的示威者最关心的议题就是贫富差距,他们以“我们是99%的美国人”为口号,强调了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问题。通过组织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收集与贫富差距最直接相关的数据(基尼指数、群体收入和贫困率等)进行项目研究,探究贫富差距为何在这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此悬殊并正在日益增大的现象,总结这种现象对美国的影响、意义以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有何借鉴,并从税收政策、金融管制和竞选赞助法案等政策层面提出解决建议等。而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侧重引领学生研究金融消费与阶层固化的关系来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如以IT行业的工作群体为例,以探索财产性收入在金融消费和社会管理中的安全阀作用问题为基础,通过分析金融消费在现代市场背景下的现状,归纳金融消费与其他消费的消费取向和阶层特征,对比研究国内外IT行业金融消费的异同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拓展研究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高境界。研究性教学强调将教学过程看作是研究过程,强调科研过程是有效的教学环节等。在师生的深层次交流合作中,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教师也深化了对科研课题的思考。目前,本校已有多名学生参加到与《国际金融》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师科研课题当中,如一项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环境管制、自主创新对中国FDI资本效率影响研究”(10YJC790281),另一项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开放基金)“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控研究”(G2012007B)。在项目研究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不仅完成了《国际金融》的课程学习,获得了科研训练的机构,也为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科竞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升了科研能力与水平;同时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拓展了研究性教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国际金融》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时,还存在着时间不充分、组织难度大、未能和相关学科的课程建设相结合等问题。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在下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中,还需为发挥研究性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而继续探索实践。

(注: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2M51129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H2013004B)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俊超、吴洪富:变革大学组织制度,改善教学与科研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 谢浩、侯小刚、卢平:“热力发电厂”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3] 唐杰、林立、刘家芳、李海娜: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

[4] 罗琴、马进军:《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第7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市场营销 教学革新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现存的一种高等院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创办独立学院,发展至今,独立学院开始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2014年国务院相关文件提出:“独立学院转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这对独立学院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胡荣,刘咏梅,2016)。浙江省科艺学院作为一个典型的独立学院,亦需抓住此次转型的大契机,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当然,成功转型需要独立学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配合,现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究在独立学院转型的背景下,该专业可以进行的教学革新,希望能够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优势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其注定无法得到发展,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才真正在我国开始了发展之路。本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创校之初,隶属于经管系,办学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包括营销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等传统课程,以及为了把握信息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思想指导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课程。虽然为了积极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本专业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努力的力度还有待加大,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一)专业培养目标泛化

多数独立院校在办学定位中较依附母体院校(如早期科艺学院专业任课教师多为外聘母体院校教师,办学理念和思想多向其看齐),目标多是建立“综合型、学术型”大学,考核重点放在学术教学质量上;教育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习实践(王丽,2016)。但现实是,独立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相较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薄弱,他们的优势可能在其他方面,因此适用于本一本二的培养目标并不一定适用于独立学院,这就需要我们将泛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化、清晰化、定位准确化,使之符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求(陈伟,2005)。

(二)教学模式守旧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系统主要由教师、W生和教材三要素构成,以教师讲授为主、板书或者多媒体PPT为辅,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传递给学生,亦可称为“填鸭式”教学法(董甲婷,李刚,2010)。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现代,知识的获取越发便捷,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越发凸显。很多知识可以从网上查到,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不要说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了。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转型期也是一步步探索着前进,在“填鸭式”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最终落脚点更多的还是在老师自身,学生的听和记多于参与和思考。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

在培养目标受到母体院校影响明显的情况下,专业课程设置亦能体现出明显的借鉴意味,偏理论化,这就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磨合期拉长。有学者调研,即便很多公司有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的岗前培训,但他们仍需1至2年的时间才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董甲婷,李刚,2010)。此外,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待进一步梳理,如:课程安排是否循序渐进,是否根据不同年级由浅入深;同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内容上、逻辑上是否结合紧密等,这些重点部分的逻辑和顺序如果不梳理清楚,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

(四)考核内容和方式缺乏灵活性

不仅是独立学院,一些普通高校的多数专业最终的考核方式也多为一纸试卷,操作确实简单易行,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他们真正学到了什么。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真正掌握的、被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能力,这种传统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常被称为“高分低能”,这与独立学院成立的初衷不相符,与独立学院转型期的目标不相符,也抑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缺乏配套的实践环节

独立学院要顺利实现由学术型到应用技术型的转变,必须要增加大量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韩卫群,2016),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就意味着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其建设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但现实是独立院校的专业性实训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数量普遍较少,因为建设的同时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教学成本的增加,若没有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独立学院的支持,单靠独立学院本身,能够吸纳的社会资金非常有限,且与独立学院对接的企业常常受成本效率等因素影响,配合力度不足(王丽,2016),这些都有碍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

综合来看,此次借转型和搬迁的双契机,结合科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进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技术型教学革新是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配合整个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举措。

三、教学革新思路

(一)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转型,首要任务是脱离对母体院校的依赖,建立属于自己的培养目标,体现应用型的特色。其次应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中小型企业,专业的设置和定位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熊高强,2016)。此次科艺学院的搬迁可视为一个机会,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纺织、化纤和服装产业都是重点支柱产业,本专业明确培养目标,需考虑所在地的社会背景、企业实际状况和对人才的需求,考虑范围还可扩大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重点在于培养目标要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之上,形成学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地方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帮助的良性循环。

(二)教学模式创新

“填鸭式”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要求,简单地将板书从黑板上直接搬到PPT上,已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或者统一培训都可以达到,多媒体的可用性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PPT。

2.善用模块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是学校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发与学校的教学组织相适合的课程教学模块,同时注重模块间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袁素红,2014)。重点在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既定的模块,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再加上其他辅助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灵活性和针对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多种教学手段的整合使用。可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项目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参与式、PBL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等。如:营销管理课程可以引入项目式;营销策划可以采用案例式和情景模拟式;推销学可以参考参与式、角色扮演式;品牌管理可以借鉴PBL式;市场营销学适用得则更加广泛。不管如何选择,重点在于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充分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核内容和方式单一的问题。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时,得到的成果就会多种多样。可以是策划书,可以是案例讨论心得,可以是项目报告,总之不再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更加客观。

4.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大前提是培养实战型、应用型人才,包含专业课程安排、课程教材和内容、课时安排三方面内容。一般来说,市场营销专业常见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还有信息时代新兴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大学六到七个学年如何安排(最后一两个学年通常用来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较少安排n程)必须保证合理性和逻辑性。如:市场营销学可以安排在网络营销之前的学年,学生对市场营销的整体框架和内容了解之后,更容易理解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市场营销有了哪些发展和升华,循序渐进。课时上,课程重要、内容丰富的相应多安排课时,包含实践实验内容的课程,需保证实践操作时间。如果某门课程是实践课和理论课分开进行的,那么这两部分安排的上课时间不应相差太大,否则开始实践时可能理论知识已经不记得多少了。教材上,要注意与时俱进,保证教材的新颖度,牢牢把握市场营销专业本身的特性。

5.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这里包含两个环节:一方面是加强校内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实训平台建设,丰富模拟实训内容,另一方面是加强“校企合作”。首先可以由专业牵头、借助政府或社会的力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现实中检验所学所得,这是单纯的模拟实训无法做到的。其次可以体现在师资建设上,本专业的教师走下讲台,走进企业,在实践中深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将之运用在教学中才会事半功倍,毕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教师。可以邀请企业的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走进来”成为学生的实践导师,从而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了解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企业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对高校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参考文献:

[1]胡荣,刘咏梅.独立学院转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析――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2):42-43.

[2]王丽.关于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6(1).

[3]陈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47-148.

[4]董甲婷,李刚.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探索[J].科技信息,2010(28):160-161.

[5]韩卫群.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对高校转型的策略研究――以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11):78-80.

[6]熊高强.以需求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6(27).

[7]袁素红.面向独立学院的《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项目来源: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2016年应用技术型试点专业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技术型试点专业建设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