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硕士研究生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5:00

导语:在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硕士研究生论文

第1篇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问题    

二、(一)选题不合适,缺乏创新性    

良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有些硕士研究生没有认真对待学术论文选题,在开题报告前没有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急于开题,匆忙拟定论文题目。选题不到位,科学研究就难以开展。有些论文题目没有实用性,学术价值不高,失去了研究意义;有些论文题目选题范围过宽或过窄,论文内容空泛,无法深人研究;有的论文无法体现学术论文前沿性,缺乏创新。    

(二)基拙知识不够扎实    

有些硕士研究生在校三年期间,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学业卜,放低自身要求,对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缺乏深人了解,写学位论文时,常常陷人“无米下炊”的困境。这样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另外,有些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研,理论基础不足,而没有及时补足,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难以提局。    

(三)学术行为不端,存在抄袭和拼凑等问题    

有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因为选题不恰当、专业知识不牢固、平时缺少论文撰写训练等原因,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临时抱佛脚,变相或直接抄袭他人论文。    

二、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    

国外有学者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经历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6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导师、能力发展、研究氛围、研究的基础设施、论文评审、对自身任务的明确程度。国内有学者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条件、所属的学科水平、导师科研指导能力等都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3个方面:研究生自身因素、导师的因素、科研环境因素。    

(一)研究生自身因素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从根本卜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位论文只是走形式,随便写写,参加答辩就能获得硕士文凭。因此,对专注科研不以为然,学习态度不认真,等到临近答辩才匆忙拼凑,草草了事,学位论文的实践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一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各种兼职,无心专注科研。还有些研究生不愿意付出艰辛劳动,在研究过程中偷工减料,减少调查数据,缩小研究范围,甚至伪造实验数据。而有些研究生论文写作技能训练不足,不懂检索,不会构思论文,语言I乏,使学位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导师因素    

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应该是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角色定位、自身素质和对学术论文指导都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首先是导师的角色定位。在学术卜,导师首先应该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者和评论者;在生活中,导师应该充当研究生的支持者和朋友,与研究生充分交流,对研究生形成良N}指导,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影响。    

其次是导师自身的素质。导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影响颇大。高素质的导师往往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是否可以创作出高水平且有实用价值的论文。    最后是导师的学术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然而,由于近年来多数高校导师的增长数量跟不卜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从而出现“一师多生”的现象。同时,有些导师忙于自己的行政公务或者科研工作,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投人精力不足,指导较少,阻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科研环境因素    

科研环境是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撰写的过程是硕士研究生在批判吸收现有知识的基础卜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图书期刊资料、必要的实验设备以及必需的经费投人等条件。充足的能反映当代科技前沿的图书期刊资料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保障;必要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是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否则,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根本是不可能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很难一个人完成。如果有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研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将为学位论文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同时,也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一起讨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使硕士研究生融人更广泛和更深刻的研究中。    

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加强招生环节管理,提高研究生个人素质    

招生环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是高质量学位论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招生卜,高校要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出发点,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根据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计划,严格监管招生计划的实施,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品德的考察,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质量。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严格导师遴选。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和前提保障。高校应建v.灵活的导师遴选制度,打破职称限制,突出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唯才是举,鼓励优秀青年导师脱颖而出,建v.一支能卜能下、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导师队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和把握学术前沿信息,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教学和学科的发展优势建v.学术研究特色,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只有这样,导师才能有效地指导硕士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2.坚持导师负责制。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必须对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负责任,要切实将导师负责制落到实处。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导师要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等各个方面,不断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学术敏感性,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对导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仅为导师的晋升、奖惩提供了基本依据,还能提升导师队伍的水平,调动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导师为培养高质量的科研接班人贡献力量。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对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   

(三)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大多只有4个质量控制节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然而,仅有这4个质量控制节点还不足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应对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高校应在原有的体系基础卜,进行改革创新,增加4个质量控制节点,形成新的拥有8个质量控制节点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以提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选题。合适的题目对学术论文的顺利撰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组织硕士研究生按学科或者研究方向分组进行集体开题报告论证会,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开题报告的规范形式进行汇报,开题报告会的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选题要严格把关,题目应该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导师要客观切实地为开题报告内容提出修改建议,保障学位论文顺利开题。    

2.工作月报。为了激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硕士研究生应该每个月对自己的科研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导师提交《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月报》,主要说明自己这一个月的工作情况,比如完成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遇到了什么问题,接下来怎么做,等等。对于工作月报,学校应进行电子管理,录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系统,记录每次提交月报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缺交名单。这可作为论文答辩的一个准人条件。    

3.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可以使学校和导师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避免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走弯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会对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起到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4.工作评审。由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态度、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表现以及科研成果给出量化成绩,填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鉴定表》,导师在鉴定表卜签署意见,鉴定成绩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将没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权利。   

5.论文格式审核。在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论文的形式和格式。虽然论文格式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也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高校可以制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参考模板》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学位论文、文章摘要的格式以及论文的字数等要求。学校应在论文提交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进行严格审查,不合格的不予提交。    

6.论文评阅。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首先要建v.论文盲审制度。可以借鉴有些高校对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制度,即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隐去导师及硕士研究生名字,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选2-3名审评专家来评阅。评审人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只要评审专家认为该论文不能通过评审,硕士研究生就必须推迟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后给出评阅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加强了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督,因此,要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的比例。    

7.答辩辅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通过盲审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学校应组织相应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体答辩辅导,让硕士研究生在模拟答辩过程中了解答辩中该注意的问题,提前适应答辩环境,克服紧张心理。同时,在模拟答辩中,导师可以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改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此建议完善自己的学位论文,为正式答辩做好充足准备。    

8.论文答辩。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论文答辩一般由校内导师、校外专家、企业外聘导师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起审核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各评委教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提问,并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议和审阅。硕士研究生则根据评委教师的意见对学位论最后的修改,确保论文质量。    

(四)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    

第2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完善

2009年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年,它与以往的专业硕士不同,它是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而诞生的。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1]

2009年教育部将“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两种类型属于同一层次,报考条件相同,毕业成绩合格均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学术型,重视学术理论兼顾实践;专业型,突出实践兼顾学术理论。2010年是分类后的第二次招生。有媒体介绍,国家是鉴于国内对实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而学校教育又普遍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并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出这次分类的。部分西方国家(如英国)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重视程度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要严格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也要按照上述原则确定本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考生调剂到校外和接收校外调剂生执行全国统一复试分数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统一标准,不得对专业学位招生执行另外标准。

2010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独立招生,独立且国家统一划分国家复线分数线,跟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2]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3.1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3.2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研究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其中的基础课程与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基本相同,并也采用学分制,总学分要求大于28学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请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薄膜材料工程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总设计师主讲相关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讲授材料制备与检测的关键技术,比如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材料检测技术等课程。这样就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课程设置,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应用知识的课堂教学[3]。

3.3实践要求[4]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学院积极联络和本学科相关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比如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等有关薄膜材料检测的单位,为今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4学位论文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也可以是大型项目中的某一子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按两种形式提交:①结合工程课题的论文(研究论文);②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工程设计)。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4结束语

我国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环节中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是关键核心环节,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不断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环节和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2010(22):55-56.

[2]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9.

第3篇

专业: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与亚努语言学

指导教师:*** 职称:副教授

论文题目: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研究

论文完成日期:XX年03月 论文字数:16600

申请答辩时间:XX年05月

申请报告(简明扼要介绍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包括论文有何新见解:新方法及其意义。哪些问题有待继续探讨?)

本文在比较广泛地搜索:整理并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英语动词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展开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探索。

本文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选择根源于英语动词的行为本身包含的行为特征,对英语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内涵的深入认识在英语主被动语态认知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次,英语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会导致部分句子成分的位置移动,这也有可能引起句子语义的变化;再次,英语中存在一些词类,比如,限定词,数量词和代词等肯能影响英语主被动语态的选择;最后,英语语态的选择与转换不仅仅涉及到句法结构,主要信息的变化,而且关系到语用:语义和人类认知心理诸多个方面。

此外,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切入点在于英语动词这一词类本身,所以,以英语词类为切入点或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认识英语语言乃至普遍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如何将英语主被动语态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比如动词的行为特征,英语句法,英汉思维差距等因素体现在英语动词语法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人保证:所提交论文完全为个人工作成果,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及计算数据真实。

第4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其临床诊疗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应加强入学教育,让其认识到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认识不够、安排不合理而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失误”。新生应尽早接触临床,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操作流程,了解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以及对整个医学职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感悟,从而激发其热爱医学事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传统上,医学院校研究生第一学期主要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会缩短临床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开始试行新的培养模式:新生报到后便安排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跟随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学习理论课程。这样时间得到优化,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迅速由医学生转变到临床医生的角色,培养重点转移到临床实践能力上。新生入学后,根据专业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并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导师是培养计划的责任人,需要做出培养总体安排,如熟悉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轮转科室及时间,本专业定向学习时间,论文预答辩、答辩时间等,然后统一送教研室、科研处审查,确保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养方式与实践

2.1突出临床能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规范的考核制度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2.3培养临床思维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临床上认真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在临床训练中,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说过: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需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养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临床琐碎的工作,凭借个人经验,机械地接受上级医生意见,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临床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样使得其思维变的狭隘、固化,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更应引导学生从被动中接受变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相关疾病诊治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锻炼。

2.4增加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患者对自身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利益与道德选择上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学生不但要注重医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培养。除在本科阶段接触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把人文学科纳入培训计划内,形成一种重知识、技能,而偏废人文素质教育。吴孟超曾说过:“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尽心尽责为病人服务,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设伦理学、医疗法规、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过硬,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尚医德、较强人格魅力的合格医生。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养高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始终起着引路、督促、指导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作风以及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考虑如下几点:①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对自己品行严格要求,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为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应加强考核,如:科研项目、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研究生实践与培养情况,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的导师,相关部门应给予停招或取消资格等处理。②培养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入研究生导师后备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从而形成较强研究生导师人才梯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4.1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业压力大,学习科研任务重,研究生内心脆弱,人生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较突出。研究生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状况,每学期应与研究生直面交流,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4.2规范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院级对培养环节、教学环节的监控及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除其导师直接管理外,每个轮转科室应配有教学秘书并与科研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培养计划、监督,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临床培训手册及训练手册。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各个临床学习,教学秘书应对研究生认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实登记,并监督研究生。②加强轮转管理及阶段检查。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有12-18个月轮转时间,须严格按照轮转培养要求进行,加强轮转期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5结语

第5篇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6篇

    

    第1主要问题

一些答辩专家碍于情面,对论文作者的提问过于简单,对论文的薄弱环节基本不提问,写答辩评语时也常常笔下留情,不愿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对论文的评价过高。另一是答辩专家阅读论文时间不足。有的答辩专家一周内往往要参加几十个人的答辩,显然时间是不够的。且研究生在答辩会上的答辩时间不足,严重影响论文答辩的质量。

2建议

①强化论文盲审制。将论文的作者与导师的姓名删除,并随机编号送外单位专家初审,专家人数以3位为佳。如果有2位以上专家不同意论文答辩,则该研究生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如有2位以上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后答辩,则论文需重新修改,并请答辩督导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该研究生能否参加答辩。如仅有1位专家不同意论文答辩则也由答辩督导投票决定;如仅有1位专家建议论文修改,则修改后提交答辩督导决定。②调整答辩的时间。一是在答辩会中适当延长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特别是用以辩论的时间;二是答辩会前给答辩委员留下充足的阅读论文的时间。论文答辩的起止时间最好延长到一个月,以保证答辩委员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论文。③建立科学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是要区分论文级别,科学、合理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有利于答辩委员会委员对学位论文的优劣作出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将学位论文分为相应的级别。二是要实行淘汰制。要改变长期形成的学位论文答辩“只能通过、不能失败”的思想观念,推行学位论文答辩淘汰制,以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7篇

关键词: 研究生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改进对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衡量教学水平,从而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

1.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1.1论文选题方面。这是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选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题对文一半”。有些学生选题太大或者太偏,超出自己现有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无力完成。有些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缺少研究的前瞻性。还有的学生选题脱离专业,没有体现出本专业学科的特点,从而失去研究的价值。

1.2论文内容方面。论文的内容就是要回答“我的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前就要对全篇文章进行构思,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许多学生平时素材准备不足,没有怎么认真构思就匆匆动手撰写,文章的素材也是东拼西凑,缺乏论证的整体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论文的语言不够通顺,语法错误较多,语言论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影响到发表的价值和意义。

1.3研究方法和和路径方面。目前,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些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1.4论文写作规范方面。论文的规范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论文写作规范包括论文排版和参考文献等很多方面。论文规范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论文排版不整齐,这种错误在论文目录和正文都有体现;参考文献的标注和格式五花八门;论文章节的编排混乱,缺乏条理。

2.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2.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的课题;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

2.2注重素材积累和资料收集。研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学术论文和专著,从中学习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贝和复印。在研读资料的同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体会。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标明每条信息和观点的出处,以便以后将其融入正式的论文中。特别是要标明并区分研读文献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的内容,以便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文献资料的引用规范。

2.3广泛阅读各类专著和学术论文,学习研究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习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2.4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培养。为了规范学术研究,教育部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中就应该树立学术规范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学校要开设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规范课,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研究生导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并在论文写作中自觉遵守。

3.结语

论文写作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在本科阶段缺少足够的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研究生论文写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要引起广大论文指导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只要对研究生加强指导,严加要求,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就一定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2]唐晴,彭强.高校研究生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2008(6).

第8篇

关键词: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 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下统称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学质量逐步提到日程上来。学校研究生院2008年招生351人、2009年招生277人、2010年招生370人、2011年招生417人。化工学院从2008年研究生招生48人、2009年研究生招生50人、2010年研究生招生73人、2011年研究生招生75人,每年招生学生数逐步增加,因此,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势在必行。认真研究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规范教学过程,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切实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秀的生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第一,学院根据学校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和调剂政策,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下设一个招生办公室。招生领导成员包括学院领导、各学科教授及相关负责人。同时领导小组召开相关部门扩大会议,在会上主管研究生工作院长,介绍学校研究生院关于招生工作精神,并根据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布置,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好研究生招生各项工作。

第二,积极协调学生生源。相关学科负责人、导师,认真落实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分别到相关院校、金属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所进行调研和宣传。招生办公室积极组织落实与调剂报名学生进行密切联系。

第三,在研究生录取中,学院积极制定方案,从研究生综合面试开始,进行严密组织,制定了研究生面试执行细则。

第四,在学生通过考试、复试、综合面试选拔等环节中,注重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把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的研究生招收进来,选拔真正合格的学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导师的高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第一,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并在学科建设团队、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因此,高素质的导师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研究生导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导师队伍建设中,首先是要做好导师的遴选工作,这也是强化导师知识储备和责任感的一种手段。遴选的导师要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是充分尊重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针对每年研究生入学后,学院根据校研究生管理要求,召开全体研究生导师和新生双选会,制定学生双向选择规定。首先参加双选会的研究生导师自己介绍自然情况、科研团队以及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取得的成果。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今后工作和研究方向与研究生导师进行双向选择。

通过学生双选更好地加强研究生早日进入导师科研课题,增加导师与研究生相互间更好地进行课题工作。

三、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首先,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各个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教育质量体系的核心部分。根据学校研究生院对各学院(系)的统一部署,学院召集全院各学科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参与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大纲进行全面修订。如:化学工艺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调整,保证研究生教学有章可循,按时完成学校研究生院下达的修订培养方案,确定研究生培养目标。

其次,规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根据学校研究生院制度规定,一是加强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检查,并形成会议纪要,汇总上报研究生院。二是加强对研究生的中期检查,学院并进行记录,进行汇总上报研究生院。三是不断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明确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科研、论文指导等方面规范有序进行,按时完成研究生院学位办下达教学任务。

第三,经常开展学术活动。学校、学院不断研究和构建适合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平台,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学术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现代研究领域最前沿技术水平,提高研究生研究水平。

第四,不断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在学生的考核上,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考核上,采取课程考试、撰写论文、课堂提问、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课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第五,保证教学任务准确。每学期学院都对研究生教学任务进行核对,对教学任务中的课程名称、学时、任课教师、职称一一与导师核对,保证按时完成研究生教学任务。

四、学位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一,根据学校管理规定,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在研究生教学中,要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首要是毕业论文质量,严把质量关。在研究生学位中,建立健全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检查报告制度。同时,在学生学位答辩上采取导师负责制,认真、科学地评审。凡有毕业学生,学校采取随机抽查学生参加学校盲审论文,其中包括同等学历、工程硕士。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论文查复检测。避免研究生论文出现抄袭现象发生,保证研究生论文高质量完成,并为研究生答辩做好准备。

第二,导师严把论文质量关。除盲审外,对研究生没按要求完成的论文或论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参加正常答辩。应延迟答辩和延迟毕业或予以淘汰,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2010年学院有1名学生未能正常完成学位论文,学院按照学校规定要求执行整改,延迟至第2年参加答辩。

第三,过硬论文质量。学院学生论文90%以上研究生从事与教师科研相关课题,在2010年有2名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生论文盲审,并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论文。

总之,通过不断加强研究生教学规范化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在国家规定的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条例》要求,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保证了研究生教学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培根.高等教育还需面向什么.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2]胡志刚.研究生规模与结构问题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社,2011,2

第9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学位论文 学术不端 复制比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29-03

[作者简介]马玲,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研究生科助理研究员(吉林长春130021)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环节,是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所学知识的重要体现,因此,学位论文的好坏直接反映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学术成果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触犯学术不端底线,层出不穷的学术失范的事例令人心痛。本文拟从复制比这一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总体情况,找出医学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提出提高学术道德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对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了界定,即指在科研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分支下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对比数据库,确定学位论文的重合字数,从而得出学位论文的复制比数据,根据复制比数据的高低来判断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否具有抄袭、剽窃行为及其程度。论文复制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主要的学术失范行为。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采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情况进行检测,复制比也逐渐成为衡量研究生学术失范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结果分析

笔者针对某综合大学医学院2011、2012、2013届共290篇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内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为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得出学位论文的复制比结果,并对复制比初次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201l届72篇,2012届99篇,2013届119篇;博士研究生84篇,硕士研究生206篇。

1.学位论文复制比大部分达到要求,但仍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复制比小于20%的论文占全部抽查论文的83.1%。该院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复制比小于或等于20%作为合格要求,这表明大多数学位论文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其中,复制比小于或等于10%的论文占抽查论文的51%,说明超过一半的论文达到了我国有关政府部门规定的合理引用界限的标准。复制比高于20%、低于50%属于中度重合的论文占15.5%,高于50%的重度重合论文虽然只有1.4%,其中最高复制比竟达到71%,表明被检测样本中仍然有部分论文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2.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复制比情况明显好于硕士研究生

从表2可以看出,复制比小于10%和10-20%复制比分布中,博士占的比例均高于硕士,而在大于20%的复制比中,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所占比例则低于硕士研究生。由此可见,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程度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3.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复制比情况明显好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

调查显示,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复制比最高的为34%,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最高复制比为71%,而且复制比超过50%的学位论文均为在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从表3可以看出,初检复制比在10%以下的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篇数在同类学位论文综述的比例分别为56.6%、30.4%;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整个复制比10%及以下区段占据一半以上。复制比在20%及以上的学位论文中,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篇数在同类学位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0.9%、42.0%,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在整个复制比大于20%的高区段中占据多数。由此可见,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程度明显高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4.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情况逐年好转

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13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平均复制比分别为17%,10.5%,10.3%,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表4可以看出,复制比小于20%的2011、2012、2013年在同类学位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70.8%、87.9%、89.9%,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复制比在40%以上的学位论文已经从2011年的9.7%下降到2013年的0篇,说明研究生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学术不端的问题,并有所改善。

三、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1.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忽视学术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者对学术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缺少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明确规定,因此,研究生难以形成学术规范意识与行为。另外,社会整体学术环境混乱,抄袭现象层出不穷。处于这样的学术大环境中,研究生难免被一时的利益和虚荣蒙蔽心灵。

2.导师重视不够

部分导师只关注个人成果,在研究生教育中,重结果而轻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的科研成果数量,对学生的学术道德不关注,甚至导师本身也存在学术失范的行为,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相关研究也表明,导师的责任意识可以有效地防范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3.在职研究生管理松散

研究生的整体水平良莠不齐,既有应届生,也有在职研究生。除应届生一般住校学习外,部分在职研究生只是上课时间到学校学习,学校对这部分在职研究生管理松散。而且部分在职研究生过于功利化、名利化,只是为了文凭读取研究生,科研水平不高,难以完成学术论文,往往采取雇佣“”、抄袭等手段,导致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失衡。

4.学术行为监督不力

学术监督管理机制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遏制学术道德失范的有效保障。高校学术行为监督体系不成熟,部分高校为了保证研究生毕业率,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盲审系统不严格,送审的学校与盲审的兄弟院校之间“默契”十足,对送审论文实行“放水”,导致研究生学术论文水平差、抄袭情况严重。且惩罚机制不健全,部分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无法可依,一旦出现学术失范的行为也往往无法处理,只能口头约束。

四、改善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议

1.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改善学术不端行为的首要步骤就是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只有让研究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关于学术道德方面的法规法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发现抄袭行为可通过取消答辩的方式及时处理。同时,学校应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开展科学诚信宣讲活动,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组织开展学习讲座,通过考试的方式督促研究生切实了解学术诚信、学术道德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2.加强硕士指导教师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培养质量却难以保证,硕士的学位论文复制比远远高于博士。有研究表明,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导师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培训、建立奖惩制度等方式,促使硕士指导教师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的指导,从而避免学术不端情况的发生。

3.规范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

在职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满足社会人员的学习需要,其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由于该类型学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导致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抽查的结果说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确实不容乐观。边工作边学习的状况使研究生的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再加上有些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为了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就会出现抄袭,甚至找“”。因此,学校要规范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