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时间:2023-03-22 17:35:00

导语:在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创新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名称:甘肃省非艺术高校艺术设计创新营造实验课程研究(GS[2015]GHB0919)

为了让实验课程教学达到实验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环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考核方法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课程活动的质量。

一、非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现状

(一)考核方式单一无创新考察

创新意识是设计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非艺术设计学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作品和实践报告,非艺术类院校实验课程考核体系,依托工科性质的量化标准,这种模式不符合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比如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绘画实践和设计实践课程的要求,导致非艺术设计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考核不符合专业特色,考核方法不完善,不能科学的制约评价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验情况。很多非艺术设计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实验课程,值体现在设置中比重相对较大,但在教学管理和考核上却淡化了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要求,忽略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验与工科类实验的区别与特殊性。

(二)实验课程考核的主观性

艺术设计实验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及过程都主观制定,随意性很大,对实验课程考核只停留在实验报告和平时考勤,对学生实验真正的意义无涉及,缺乏科学性,作品考察只作为辅助参考。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实验不重视,应付心态较强。艺术设计实验课程不同专业考核要求相同,平时实验考核没有考略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未从专业角度出发有效进行评价,没有达到考核促进培养的目的。

(三)实验课程考核缺乏公平性

非艺术设计院校考核实验课程内容由任课老师自行自定,学生不了解老师的考核标准,出现了老师在考核评分中的随意性和人情分的影响现象,考核评价缺乏公平性,考核标准缺失。使实验课程考核不能反映教学效果,实验没有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无法完成对自我的认识。

(四)实验课程考核功利化现象严重

大部分学生是迫于毕业压力,要求分数过关就好,对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他们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习习惯依然是高中的学习状态。实验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果有设计方案或者制作等,学生能力不行的有找人代做作业的现象。这样的实验考核方式只看结果和学生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依据的要求。使学生养成应付的心态,对待实践课程的学习重视不足,无法认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的情况的意义和目的。

二、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教学考核是一个多重评价综合性的问题,它既包括学校、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效果的评定也包括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评定。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对实验教变化性学水平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团队

艺术设计是一门教学模式灵活的课程,具有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学科,因此特定的课程性质决定校内外实验课程环境的多变性的特征,也使得不同专业方向实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在考核评价方面,应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对应性的进行实验教学环节当中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考核,结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邀请一些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行业领域里的专家,组成评价团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一方面让学校对专业特点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生专业情况,给予后续就业打下基础。对教师的实验课程指导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同时给予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改善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实验课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每门实验课程结束之后,将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展示,实验教学评价团队给予指导和评定,改变通过学生实习报告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检查评价水平,而不是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结论的做法,结合多方意见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对实验课程进行完善改进,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促使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开展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采取不同的评教方法,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地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如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将学生实验课程过程中的作品参加各类各级竞赛,也按获奖等级计算不同的工作量。也可以通过选课的情况体现教师的评价情况,学校一般采用学分制,每门课可有几个老师同时带,选课人数少的,会自动取消教师课程,通过由学生从多角度对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课程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建立实验课程学生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形式,由教师、学生、教学评价团体共同构成评价的主体,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实验过程由学生互评,占分30%;实验态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由教师评占分40%;实验的成果可由相关考核团队进行评价,占分30%;通过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的考核和督促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态度,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中真正需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对知识和内容进行调整,在企业团队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习中可以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四)注重实验课程过程考核

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课,其考核方法应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例如艺术设计绘画技能、手绘技能的实验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该实验课程重点在平时的技能训练过程。实验考核应该采用过程考核的思想方法。从课程前期准备、课程过程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过程中技能掌握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报告和作品等方面来考核绘画、手绘能力作为实验考核的结果。在实验课程过程考核方向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艺术设计类的学院的考核标准。美国教师采用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过程的的理性化评价标准,包括出勤率、平时课堂的实验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最终完成的作品几个方面考核。实验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表达次数及能力、对实验过程问题解决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以及和其他同学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比较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学生不会出现作业拖拉的现象,最终成绩采用综合评定结果。实验课程过程中的比较和评价通过作业展览形式表现。可以借鉴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考核中,加强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的评价,不再是对学生实验课程结果的评价。实验课程教师可将一门实验课程分若干时段考评。在老师的实验考核也注重过程考核,教师多进入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这样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客观的做出成绩评定。

(五)建立实验课程整体考核体系

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含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侧重对过程评价,不仅评价教师的指导过程,而且也要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监督教师和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既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也要有专项评价也要有综合评价,能反映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实验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其考核标准可以部分量化,对于较难评价的问题,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价。重点的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评价方式细化,其课程评价体系中应包括课程目标的评价、课程实施的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结构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获取评价信息、信息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处理五个阶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的制定应该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培养目标的差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评价系统。评价的过程同时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出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不是成为被动的接受评价的产品。考核过程中教师、学校要通过应当吸收多元化评价主体们的意见,而不是为了满足单一评价主体的意愿而改变自己的实验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中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学风格,这才能满足学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非艺术设计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学生们的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掌握每位学生的专业水平,艺术设计实验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仅对学生实验过程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仅凭一个作品或者一纸试卷,无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组件考核评价团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灵活和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考核,针对艺术设计不同专业建立立足本装也发展特色的考核评价细则。及时反馈实验课程中教学的不足,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实验课程中能力提升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适应以后的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林.艺术设计专业重过程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研究[J].包装世界,2014(5).

第2篇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蒋复量(1978-),男,湖南永州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向阳(1962-),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20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192)、南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XJG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高度重视,曾下文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将其纳入本科教学评估的范围之内;[1]而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专门的规定。[2-4]

一、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概况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初始规模为每年45人左右;从2007年开始每年招3个班,规模为120人左右。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培养合格的安全类本科人才,南华大学2010年3月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了批准,同时,2011年核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核安全工程专业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合并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因此,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从一开始办学就具有浓厚的“核”安全特色,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就业。[5-7]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与模式

1.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总的时间为14周,一般是大四的第一学期安排4周,大四第二学期安排10周。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2.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安全工程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灾害防治学、管理学、教育学、职业卫生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新兴的本科专业。[8]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工科专业有所差异。总体上,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两大部分,即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向可细分为(铀)矿井(核设施)通风系统设计、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以及矿山爆破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方向可细分为企业(现场)安全评价、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企业(现场)职业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价以及结合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类课题开展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

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五、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六、结论与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2,14(2):137-139.

[2]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中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标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23-28.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17.

[4]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补充标准(安全工程专业)

[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 =18&ccid=31.

[5]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6]蒋复量,王淑云,李向阳,等.基于Internet的《安全管理学》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38-40.

第3篇

第一条为适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的组织与管理,确保考核质量,根据国务院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以下简称“实践性环节考核”),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专业规格要求和课程考试目标,对应考者进行基本技能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实践性环节考核一般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和其他专门技能等。

第三条实践性环节考核的水平和质量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应层次实践性环节考核相一致,并体现自学考试的特点。

第四条实践性环节考核必须坚持标准,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严格管理,逐步实现考核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考核手段的现代化。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实践性环节考核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

全国考委的职责是:

制定实践性环节考核的有关政策、标准和业务规范;

制定全国协调开考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要求和考核大纲;

审批和审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考委”)制定的实践性环节考核要求和考核大纲;

监督、检查、评估各地实践性环节考核工作;

组织实践性环节考核的研究工作。

第六条省考委负责管理本省实践性环节考核工作,组织主考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及有关单位具体实施。

省考委的职责是:

贯彻执行实践性环节考核的方针、政策和业务规范;

制定本省开考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考核要求、考核大纲和考核实施细则;

组织报名工作,安排考核时间,确定考核地点(场所);

组织命题和成绩评定工作;组织考核管理人员及考核教师的培训工作;对考核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

处理违纪人员及有关责任者;

公布考核成绩,建立考籍档案,颁发考核合格证。

第七条省考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考办”)为实践性环节考核的日常管理机构。省考办应设立或明确相应机构并配备人员负责实践性环节考核工作。

第八条主考学校在省考委的领导下,负责实践性环节考核工作。

主考学校的职责是:

根据专业考试计划和有关规定,拟定实践性环节考核大纲和考核实施细则;

参与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命题工作;

选聘并培训考核教师;

具体实践考核工作,评定成绩;

协助省考委选择确定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地点(场所);

完成省考委交办的与实践性环节考核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主考学校成立实践性环节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自学考试工作的校(院)长及负责自学考试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各专业(课程)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本专业(课程)的业务负责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考核教师由专业(课程)考核小组组长提名,经考核领导小组审核,报省考委备案。

考核教师的条件是:从事本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或科研工作,具有中、高级职称,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实践经验。

应建立稳定的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考核教师队伍。

第十条委托考试部门的职责:

办理委托开考专业实践性环节考核的集体报名手续;

按照省考委的要求,提供实验、实习地点(场所),协助组织应考者进行实验、实习等工作。

第三章报名及考核地点(场所)

第十一条应考者一般在该课程所涉及的理论考试合格后,方可报名参加该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应考者在所学专业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方可报名参加毕业论文(设计)或毕业综合考核。

第十二条报名工作的具体实施由省考委确定。

第十三条实践性环节考核地点(场所)和所需各种仪器、设备、材料等必须符合考核大纲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四条实践性环节考核地点(场所),一般应设在主考学校,也可设在其他高等院校、科研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逐步建立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和考核基地。

第四章考核要求

第十五条在确定开考专业时,必须充分论证有关实践性环节学习与考核的可行性及条件。

实践性环节考核要求是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的组成部分。在制定专业考试计划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实践性环节考核要求,其内容一般包括: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践性环节考核的设置、学分及要求,考核方式以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第十六条实践性环节考核必须编制考核大纲及考核实施细则,并提前半年公布。考核一般应集中时间进行。

第十七条实验的考核

实验是帮助应考者印证、理解和巩固基础理论,培养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实验的考核,一般是指对课程实验项目及实验操作水平的考核。

实验考核大纲的内容一般包括:

(1)实验目的;

(2)常用实验仪器设备;

(3)实验项目;

(4)实验的基本要求;

(5)实验报告;

(6)必读和参考书目;

(7)考核目标、内容、方法。

应考者按照实验考核大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和心得体会,实验结束时写出实验报告。

接受实验的单位要根据实验人数,按一定比例选定若干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定实验和考核任务。对应考者在实验期间的表现、所从事的工作和业务能力写出评语。主者学校根据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实验单位评语,组织答辩,并评定成绩。

第十九条课程设计的考核

课程设计是从属于某一门课程的设计,主要考核应考者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考核大纲的内容一般包括: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设计题目或设计任务;

(3)设计内容;

(4)必要的数据和要求;

(5)计算要求;

(6)具体实施意见;

(7)完成的时间;

(8)参考资料;

(9)考核目标、内容、方法。

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1)根据课程设计考核大纲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拟订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课程设计;(2)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工作的整理和总结,主要包括设计思想和设计两大部分,一般为:目录(标题及页次),设计任务书,设计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参考资料编目等。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主考学校组织有关考核教师进行答辩并评定成绩。

第二十条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

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核应考者科研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大纲的内容一般:

(1)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2)选题依据和范围;

(3)完成的时间;

(4)参考资料;

(5)考核目标、内容、方法。

应考者根据考核大纲的要求,提出选题申请,经主考院校审核通过后,方可正式列题,并由主考学校推荐或指定指导教师。

选题申请批准后,应考者根据选定课题内容与实际条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应考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先经指导教师评阅,提出意见,报送主考学校;主考学校组织有关考核教师进行评审,对确定完成课题任务并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者,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由主考学校组织考核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小组。

答辩和评分应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一般程序为:

(1)应考者先向答辩小组简要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价值,主要观点形成过程,论据和论证方法、特点及主要内容;

(2)答辩小组成员向应考者询问;

(3)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小组对应考者的论文(设计)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第二十一条专业技能的考核是指对外语、艺术、体育等特殊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考核。

专业技能的考核按各专业课程考核大纲、考核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二条考核成绩评定办法

凡是达到考核大纲要求,经成绩评定及格及以上者即为合格。考核成绩评定一般分解成若干项目先按百分制评分,再折算成五个等级为最后成绩。90至100分为优秀;80至89分为良好,70至79分为中等,60至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对一些特殊课程的考核可采用百分制计分或只采用及格(合格)和不及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进行评定。

第二十三条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补考,但可以参加下次考核。

第五章考籍管理

第二十四条凡符合免考条件者按有关规定办理免考手续。

第二十五条应考者的成绩档案由省考办统一管理。考核结束后,主考学校或有关单位将考核资料、考核成绩册等上交省考办。

第二十六条每次考核结束后,向应考者公布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合格者,由省考委颁发考核合格证。

第六章考核费用

第二十七条实践性环节考核费用包括报名费、考核费等。

第二十八条根据国家物价、财政等部门的文件规定,参照当地普通高等学校有关实践性环节考核费用标准,结合自学考试的实际情况,由省考委及有关部门制定收费标准。

费用收取标准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国家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及实际开支情况,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相应的调整。

第二十九条委托开考专业,由委托考核部门向省考委交纳实践性环节考核补助费。

第三十条实践性环节考核费用由省考委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七章考核纪律

第三十一条有直系亲属参加考核的教师及工作人员不得参与该专业(课程)的考核工作。

第三十二条严肃考核纪律,对违纪人员及责任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4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目前,我国兴办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每年毕业的环境工程本科生规模达万人,为环境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环境工程专业普遍存在教学理论重于实践、课堂重于课外的倾向,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环境工程应届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有些单位选择接收有实践工作经验(1-2年)的环境工程毕业生,还有些单位则选择接收其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如一些污水处理厂青睐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使得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环境工程专业是以环境科学为依托,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规律并进行控制调整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由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生态学、地学、水文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一门学科[1]。湖南工学院在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在原专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上,201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面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现状,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课堂教学联系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理论性强。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通常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但是,环境工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反过来还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1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认知

环境工程专业的许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实践的认识,进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有机废水时,可利用农产品加工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像资料加强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废水为什么要经过调节池和热交换器,了解工艺中的核心厌氧活性污泥反应器的构造,以便于理解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机理,了解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整个反应体系有较明确的认识,使学生不到现场即能了解到工程状况并分析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改进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又如在讲授AutoCAD时,可与环境工程的实例进行结合,如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图、曝气管路布置图、曝气头和搅拌机等设备图,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AutoCAD的基本绘制,又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直接为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专业技能。

1.2课堂讲学与课程设计挂钩

课程设计一般需要综合专业知识,一些课程设计安排在某一学期,与专业过程分开,但这时很多专业课程的知识已被淡忘,课程设计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巩固理论知识。因此,如果将课堂讲学与课程设计挂钩,有机结合,理解将更为深入。因此,我们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与相应专业课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将面向工程的课程设计融于专业课程中,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利用专业知识。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案例为学生提供多个选题,然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题目。借助已学知识查阅资料、设计和计算,并绘出相应的设计图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综合性实验

我校环境工程课程设置中安排了多项专业实验,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各专业实验均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上述专业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很少。比如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等都是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且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消毒等都是由实验老师完成的。这样使得学生在预处理环节得不到充分锻炼,造成与实际脱节,既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环境微生物实验中,可以由专业教师给出开发性题目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然后由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查找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以得到加强,比如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消毒、微生物接种、显微镜观察等,并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强,比如实验过程中出现杂菌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防止等。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较为系统且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为以后再深造或是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实习教学体系

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2]。我校环境工程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为1周认知实习、2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已基本满足环境工程实习时间要求。

3.1认知实习

设在专业课之前,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我校的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在大多数的专业课程开设之前。做好认知实习可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认知实习时间短,并且大多以参观为主,经常会出现学生草草参观,参观过程中提不出实质问题,参观后又容易忘记的现象,对以后的专业课教学无太大辅助作用。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认知实习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做好参观前、参观中及参观后的工作。以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为例,在参观前,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工艺流程、工作原理、设备情况、实际运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做到有备而来,目的明确。在参观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耐心解答。结合参观前的准备,学生可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参观后,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达到认知实习的目的。

3.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专业基本知识,巩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目前生产实习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实习单位接纳大量学生实习有困难,学生实习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一些实习单位出于安全问题不欢迎学生到单位实习,或者学生在单位里的实际动手机会少。因此,需尽量多联系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生产实习的实习经费也有待提高。另外,还可以采取学生分组实习,避免短时间内实习人数太多而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让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p#分页标题#e#

3.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综合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然而,学生毕业后工作多种多样,不少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已经有工作意向,对于与其工作相关性不大的毕业实习应付了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少有实习单位能容纳几十甚至上百人同时实习。因此,除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学生选择与自己工作相符的岗位进行实习,可以极大地提高积极性,另外还可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当然,学生自主实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比如实习考查可由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学生,这样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

第5篇

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学时分配

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项目一: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计算。根据不同食品生产工艺,进行分组,对不同食品加工单元操作典型设备进行设计计算。

项目二:牛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在灭菌后牛奶的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参数变化以及冷却水温度变化,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相应生产任务。

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在课程设计过程,对项目一,指导教师收集食品生产企业工程实例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每2~3个学生是单独的题目,由于这些实际问题,涉及到食品生产中关键或者特殊的设备,所以每组学生都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工程手册,结合食品工程原理每个单元操作的原理每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自的设计任务。通过课程设计,每组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绘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些训练和指导对学生将来毕业后,完成工程师相应技术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考核

第6篇

本科教育 毕业设计 长线教学机制 专业课程

一、引言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子工程,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硕士生和博士生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时间学习基础课程,少部分时间做毕业设计,因而出现了毕业设计不被重视,与前面所学知识游离,结果是从设计过程到结果包括论文撰写都很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层面的,诸如指导方法、选题等方面做得不到位等;也有管理机制层面的,诸如保障措施、奖惩制度等。本文所讲的长线教学机制是一个新的视角,充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从学生进入大学就引导其围绕毕业设计进入角色直至最终完成。教师根据自己指导的毕业设计多方总结,将经验到融入各门课程、相关实验以及课程设计当中,并通过各类竞赛的参与和教师科研的注入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有益的支持。

二、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课程探讨

1.专业课程的授课面向毕业设计

大学的每个专业课程进程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很完善的体系,课程环环相扣,这些课程与毕业设计的联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以往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着重强调这些基础知识理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从大一就不断接受强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面向应用型的工科专业课,与毕业设计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淡化考试,重视实践”的做法,在实践中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升华,以避免学生为考试而学习而造成知识掌握不灵活,实践能力缺失的不良后果。

多数工科专业课程都有对应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或通过大作业的布置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作业就是一个小型的设计,认真完成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学生掌握的相对分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实验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的相关实验和集中的课程设计环节,同样为毕业设计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由浅入深。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更大一些,经过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基础实验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基本知识之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选做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综合性强,任务量低于毕业设计,需要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但认真做好每门课的课程设计将使自己的科研方法、感性认识及实践能力的获得显著提升,帮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三、与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探讨

1.文献检索课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毕业论文要求选题新颖,就必须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与选题有关的前人或他人的工作,并指出存在哪些不足或空白,从而确定新的论题和研究方向。针对以上情况,在文献检索课程当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及早查阅一些文献资料,外图书馆应与教学单位应建立信息互通关系,为学生提供网络学术资源导航服务,让学生熟悉掌握图书馆及其他文献信息机构的检索,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兴趣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并对所学课程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并将文献检索能力培养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经过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充分利用资源学习的习惯而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四、课外活动对毕业设计的催化作用

1.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学生“挑战杯”、机械设计、土木专业“结构力学”等大赛其参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与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参加这些竞赛会使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整个过程包括设计、撰写设计报告以及答辩,深度和广度丝毫不亚于一次毕业设计。另外每年各个学校的大学生科技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平台,参与这类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帮助。

2.教师科研为毕业设计提供新鲜血液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需求,将成为工科各专业毕业设计的基本导向。教师在毕业设计命题时应减少教学虚拟题和真题假做类的题目,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使知识学以致用。在参与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的过程中要克服其相应的弊端,适当变通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达到双赢的目的。纵向课题反映了技术的发展趋势,其学术性强,具有理论深度,将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有利于开拓思维、培养其创造性。组织本科生参与这类课题时要注意使学生有得做又不能不切实际拔苗助长。横向课题重实现和应用,其工程性特点适合本科生参与,但应避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过分偏重实用而做简单的重复劳动,学生得不到有效地实践锻炼,对毕业设计提供的帮助也就很有限了。

3.多学科交叉型毕业设计培养复合型人才

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可以克服某专业知识单一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广泛的空间。教师可组织各个专业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完成自己的子课题同时了解整个课题的思想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多学科交叉可使毕业设计的选题更加灵活,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一方面给学生互相学习创建了合适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了科研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也给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

参考文献:

[1]江平.论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2]武卫红.大学生就业看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3]宇.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

第7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高等教育;实践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64-02

高等教育教学一直以来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应用型人才需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实践教学环节自然就成了最好的平台。同时,实践及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地提升,能力提升要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支撑,发挥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1 实习的实践教学形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实习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对应届毕业生的最新要求。实习也是一个机会,学生可通过实习查漏补缺,了解自身学习方面的不足[1]。

从教学场所来看,高等教育的实习可以分为三大类,主要包括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和校内外结合实习。校内实习主要以校内各学科实习基地为依托,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技能,主要方式为在完成正常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进行专门性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校外实习使学生更贴近工作岗位,可由学校集体组织或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校外实习不仅考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校内外结合实习主要包括调研类实习和采风类实习,主要方式为学生到校外进行调研或者收集研究素材,回到校内完成相关的研究内容。

从教学性质来看,高等教育的实习分为技能实习、专业基础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技能实习主要服务于专业,旨在训练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专业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每个专业都有必须被学生所掌握的实习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专业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中体现。毕业实习是综合性实习,毕业论文为毕业实习的成果。

从组织方式来看,高等教育的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三种形式[2]。集中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地点。分散实习则相对给予学生较充足的空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师的课题,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与调研,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既包括集中实习又包括分散实习。

2 实验的实践教学形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实验课程主要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依托于课程内容,将课本知识融合到实验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从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另一方面达到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因此,基础性实验主要安排在较早的学期。综合性实验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因此,综合性实验主要安排在后几个学期。综合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起指导作用,大多以小组形式进行。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完成,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通常课本以外的知识也是完成实验必不可少的支撑。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会有综合性提升。

3 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形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课程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一般安排在本专业某项重要课程以及主要专业课程完成后进行。不论是针对某项课程的课程设计,还是主要专业课程完成以后进行的课程设计,开展的方式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提交成果。课程设计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软件等掌握程度的主要环节,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在该环节中,从各个方面训练学生项目设计、项目分析、知识应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 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形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完成整个大学课程后所需完成的综合性作业,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既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每个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依托于学生的毕业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学生导师所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需要经过撰写开题报告、立题审核、设计(论文)撰写、中期检查、设计(论文)答辩等过程。在开题之前,学生就需要定好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点。针对研究内容,学生需要确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克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困难。整个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提升。

5 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形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科技发明创造兴趣、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合作能力的有效且可行的途径之一。通过科研创新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多学科综合、创新合作、团队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升学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学生将在扩大视野,发掘潜力,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分析、动手及创新能力,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竞争意识是帮助学生奋斗的基础[3]。不管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兴趣与竞争意识都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竞赛。学生可以以个人身份或者小组形式参加到四大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等各种赛事中。

6 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践教学形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创新计划是指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大学生创新计划旨在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大学生创新计划主要分为重点科研平台大学生创新计划、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市级大学生创新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

重点科研平台大学生创新计划是基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点科研平台的,促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科研能力,以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创项目。立项由重点科研平台项目指南后,学生导师双向选择实施。

市级大学生创新计划,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成果、社会影响或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较大的项目进行立项,可直接立项或经由已立项校级项目升级。

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以激发学生科研和创新兴趣为主,可以是解决某社会问题、进行小发明与小创造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或者调研项目。

国家级项目是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中择优选拔。

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开展流程为:召开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启动会组织开题答辩签署项目合同书提交相关材料立项中期检查(项目升级)结题。

7 结论

综上所述,上述六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表现,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各种形式互补,达到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 教学质量管理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07-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办学自也在不断地扩大,地方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种机遇、挑战的焦点和核心,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3月份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因此,地方院校应科学定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实施“质量立校、质量兴校”战略。黑龙江科技学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确立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结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并且这个过渡时间相对较短、比较集中,高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大众化教育深入的影响,高校重心普遍放在办学规模扩大、外延发展上,对内涵发展、质量提升重视不够;二是高校教育教学条件发展跟不上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速度,满足不了学生规模的要求;三是教师资源不足,随着大众化教育深入尤其是教学评估期间,高校比较集中地引进了一些年青教师,导致年青教师较多,教学能力及教学经验需提高,教风建设有待加强;四是高校招生规模过大,学生基础知识有一定差距,学习氛围受到影响,学风建设有待加强;五是人才培养模式沿用传统模式,不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与企业、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六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不适应大众化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七是教学管理缺少先进理念、技术、机制,缺少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效果不佳。

地方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方院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只有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文件,缺少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缺少相关的过程管理监控机制、系统的评估体系;二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主要是实验设备陈旧、台套数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三是生师比偏大,教师工作量、压力大,教师既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要完成科研任务,还要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往往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四是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基础有差距,部分学生态度不认真、精力投入不足,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五是教师实践能力、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本身没有工程背景,缺乏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训练,实践教学指导不上去,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六是院校实践教学重心较多放到了具体课程和具体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硬件条件的改善上,较少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企业、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方面来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

我校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的研究,在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地方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根据这个思想,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有针对性的原则,并与教育部“质量工程”接轨,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大工程、大实践”的教学理念,确定了地方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种类和开展的周期。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起了严谨的、科学的并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专业建设评估体系、课程建设评估体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质量评估体系、实验室评估体系、生产实习评估体系、课程设计评估体系、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等。建立、健全了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相关规范性管理文件。针对地方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采用了线性权重法将三级指标(二级指标)转化为一级指标,权重的选取主要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同时充分考虑到每项指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实际。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全员性”,体系涉及到相关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二是“全过程”,体系涉及到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三是“全方位”,体系以与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教学质量;四是“针对性”,体系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学生的实际;五是保证和提高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贯穿始终。

三、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

我校依托评估中心和教务处,依据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2005—2012年连续八年对本科专业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质量评估,毕业设计评估已成为我校的品牌评估,分为理工类和文管类专业评估,突出了理工类和文管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不同特点。评估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过程进行检查,进行学风和教风检查,掌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进度和工作情况;第二阶段:深入毕业答辩现场,跟踪答辩过程;第三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专业进行自评,同时,学校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阅;第四阶段:专家组进行复评(逐个专业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反馈交换意见,评出等级,结果向全校公布。通过毕业设计评估,规范了毕业设计工作管理,保证和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每年都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检评审,结果表明:我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实际程度高,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运用知识能力强,设计(论文)质量好。近几年,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公开200余篇,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对厂矿企业起到较大作用。

学校定期开展实验室评估、生产实习评估和课程设计评估。实验室评估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实验室随机听课;第二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实验室自评;第三阶段:专家组实地考察实验室,得出评估结论,反馈交换意见。生产实习评估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生产实习现场进行实地抽查,掌握实习的真实情况;第二阶段:专家组逐个单位考察,评出专业等级,反馈交换意见。课程设计评估专家组深入到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教学文件、指导教师、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质量四个方面。通过开展实验室、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评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铸造工艺设计、航模等竞赛中屡获佳奖。毕业生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几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黑龙江省高校前列。

学校常年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评教,形成了以校、院两级管理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每年都开展教师教学质量建设系列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大赛”、“名师示范教学”、“专家讲座”、“十佳教案评比”、“实践教学大赛”、“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及获奖多媒体课件、教案观摩展等活动。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在我省进行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教师在省内其他教学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以专业、课程建设评估体系为导向,实施专业、课程项目制建设,以三年为周期进行滚动建设。2011年依据评估体系对59项专业建设项目、40项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考核评估,得出了考核结论,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考查,反馈交换了意见,有效地推进了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服务企业、课程服务专业的转型实践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10个,学校本科专业数量达到51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GZ201201251)部分成果;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培养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赵国刚.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

2.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课题组.工科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

3.袁慧等.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

第9篇

一、本科生培养目标与定位

中国的大学教育分为3个层次: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985”院校、部分“211”院校可归为研究型大学,侧重于研究与创新,以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普通大学一般以教学为主,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职业工程技术学院教学和实践并重,以培养能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另有部分学校介于其中二者之间,为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学校。重点大学和省属院校的毕业生去向不同。重点大学30~45%的毕业生选择了升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10~2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行业内企业去向比例相对低于省属大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65~80%,重点大学为30~60%,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行业内的就业比例更高[1]。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比例不同,反应了学校的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差异。重点大学更注重基础,专业课程的比例进一步降低,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向。研究型大学学生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方式的差异。不同的学校定位,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实践环节的有效运行。当前,行业内正在形成一种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本科毕业生今后面临的将是一种多元性的选择,如果忽视这一需求,千校一面,培养规格缺乏差异,必将在就业及个人发展上受到阻碍,造成人才浪费。

二、不同培养层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大学3个层次的划分,决定了其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差异,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必然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实践环节特点,可作如下划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今后所从事专业的基本情况,为专业课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从宽口径的培养要求看,与实习的直接联系减弱。反之,由于对创新和研究技能训练方面的要求,与实验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一般有很强的专业性,研究型学校对此环节的要求减弱,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提高。表1列出了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差异。将对不同实践环节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和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层次。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通行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式

目前,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中都设有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八学期初。专业实验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中。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后。

(二)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1.实习环节

(1)认识实习。在认识实习阶段,只对学生进行过专业介绍,尚未开始冶金工程专业课学习,对冶金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注定了认识实习的“走马观花”性质,只是要求对冶金行业感观性的了解。由于实习经费等的限制,目前部分学校大幅度压缩了认识实习时间,一般安排1~2天集中参观。为了弥补时间的不足,采用集中看现场录像、指导教师辅助讲课等进行补充。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认识实习的效果一般。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完成了部分专业课,如冶金原理等的学习,对冶金过程有了较多的认识和了解,生产实习具备深入的条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达到了解冶金生产工艺、设备及工艺布局、物流、环保和技术经济指标等生产实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计划中按照4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在具体实施中,一般在现场只能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企业安排困难,二是实习经费有限,三是学生难以深入。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效果较差。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进一步建立冶金企业的空间概念,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在具体实施中,同样受到时间、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效果较差,只能在后期的毕业设计中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强。

2.专业实验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感受与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是理论的基础,反过来理论又为实验提供指导。专业实验在学校专业实验室进行,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是一个相对容易控制的环节。在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教学评估中,对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导实验教学不断深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基本改变了演示实验多,学生动手少;单一实验多,综合实验少的局面。部分学校遵循“注重实践,倡导创新”的设计指导思想,形成由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构成的多层次实验内容体系[2-3]。通过不断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培养本科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冶金类院校目前多数已经具备基础的实验条件,完全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验条件和培养要求,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员保障,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并不断推进实验室开放。从本校实行的情况看,主要是人员的保障问题。

3.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可较全面地检验学生对冶金工艺和工程问题理解与解决问题能力,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对冶金工艺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具有充足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才能胜任。由于近年来青年教师多来自研究生毕业直接留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素养成了设计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毕业设计总体情况较好。毕业论文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条件具备、经费有保证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可以很好地胜任该工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是科学选题问题。

四、建议

(一)实习环节

针对实习环节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建议采用如下措施。(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适当压缩认识实习时间,保证生产实习时间,毕业实习改为调研。实习主要采用观看录像,教师集中讲解与参观结合的方式。(2)充分发挥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编制、开发、建设和利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3)不同实习的侧重点不同。对认识实习,应尽可能组织系统、最新的录像资料,建议由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牵头组织录制编写相关影像资料。对生产实习,应加强计算机模拟教学,侧重点应结合冶金原理等已学知识,安排工艺分析、案例分析的内容。进一步开发计算机模拟(冶金车间空间设备布置和运行模拟)软件辅助教学。对于毕业实习,可增加冶金工艺过程物流分析内容。(4)加强教师的工程化实践训练,保证指导效果。(5)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工程实践环节的更高要求,学习国外的相关管理办法[5],学生提前签定就业意向,安排对口实习。

(二)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教学重点是理顺实验室管理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按照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的要求,增加实验课时,设计并开设系列实验[6-7]。建立稳定的专职和兼职实验室教师队伍,理顺人事管理机制。主动适应冶金材料一体的发展趋势,建立材料冶金综合实验平台。根据调查,学生对能自己动手的实验是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只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可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指导教师主导的教学环节,应规范对指导教师、学生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