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5:05
导语:在化工大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英美文化;渗透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语言属于文化的载体,亦属于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若人们想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那我们唯有将语言及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此方可熟练、准确地使用语言展开交际。近段时间来,鉴于国人对语言探讨及语言教学规律认知的进一步深入,国人慢慢意识到英美文化对大学公共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熟悉英美文化知识,对于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及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们在实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时理应将英美文化知识与自身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有效地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一、将英美文化导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终极目标即使所有学生可以真正掌握且灵活使用语言,同时可以融入到此语言国家的人际交往之中。所以英语教师于教学过程中理应恰当地导入与英语国家背景文化有关的知识,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如此学生便可于相应背景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待学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后,他们便可以把此类知识灵活地运用至英语学习当中,如此他们于跨文化交流时便不会出现触犯外国友人文化禁忌的情况。
(二)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大学生来说,如果我们想学好英语,那我们不单单需掌握英语的基础单词及语法等诸类知识,且应了解与英语有关的人文习俗与文化背景知识,如此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三)可促进跨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鉴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即可以和此国人民顺利地展开交流,所以学生们于跨文化交流前,理应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方可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将英美文化渗透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措施
(一)革新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将英美文化引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并非一件易事。鉴于老师综合素质的优劣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所有大学公共英语老师不但应具备过硬的语言基础,更需拥有较多的文化储备及较强的中西方文化理解水平,以成为中西方文化间的中介者及解释者。所以老师应强化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多多查阅与英美文化知识相关的书籍,比方说《圣经》及《英美概况》等,以有效地促进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唯有如此,老师们方能恰当地把握英美文化知识教学的量和度,以及教学的详细步骤与方法。此外,英语老师理应意识到英美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主动革新自身教学理念。完美的英语教学理应是了解英美文化前提下的英语教学,老师于教学过程中较多地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较好地强化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亦可为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清除障碍。
(二)扩充与英美国家宗教、节日及习俗相关的知识。众所周知,英美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且基督教亦给英美文化造成了特别深厚的影响。基督教属于英美文化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若我们细心研究便可发现:英语中的绝大多数词汇均与基督教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比方说基督徒通常出生时需接受洗礼,婚礼需于教堂内举行,过世前需向牧师忏悔,每天都需研读《圣经》,祷告,礼拜天需去教堂做礼拜等。此外,西方诸多有名的节日,比方说Easter Sunday及Thanksgiving Day等都给英美文化带来了特别重要的影响,在节日来临这一天,英美国民都会举行相应的活动,以更好的度过节日。正因为宗教、节日及文化对于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拥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们在讲到与这些方面相关的篇章及知识时,理应恰当扩充宗教、文化及知识,强化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了解。
(三)播放与教材相关的英语电影,让学生品读出色的英美文学作品。英语原声电影系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学及风土人情的关键渠道。借助看电影,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品味文学作品,感受英美文化,进而提高其英美文化意识,促进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比方说,老师可借助让学生观看杰出英语原声电影《冰河世纪》,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最终促进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此外,老师们还可以让学生品读《老人与海》,领略海明威所创造的“硬汉形象”,帮助学生养成不惧困难,勇敢与困难作斗争的良好习惯。借助观看英语电影,学生们可以感受真实的英语世界,探索人类共有的美好品质。此外,于观看英语电影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亦得到了拓展,其学习兴趣及语言水平亦可以得到较好地提升。
三、结语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关键工具,唯有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及思维习惯,学习及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我们才可以真正精准且恰当地使用英语展开交流。鉴于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化知识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及能力,促进其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升。因此各公共英语老师理应在自身教学中巧妙引入英美文化,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4名学生,其中有17位女同学,7位男同学。经大学一年级下来,我班总体情况良好,班内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被评为苏州市文明班级。现在我班已经进入了大二阶段,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不抓紧,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良。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参加补考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多问、多做、多看,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卡拉OK、网页制作等比赛。我班有几位同学在文娱方面表现突出,鼓励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参加校内外活动,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这方面准备在这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原有的班委进行调整,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学习不重视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在这方面我准备多场地家长联系,双方共同来督促其认真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7、做好勤工俭学工作。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外出打工,目前我班有5位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外勤工俭学,我将不间断地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8、关心住宿生生活。今年我班一部分同学住在东门,还有一部分同学自己租房。情况比较复杂,这就给管理上加大了难度,所以我将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经常光顾他们的宿舍。
三、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部分学生到苏州补考,并及时对学习上重视的教育。
2、向学生进行尊师教育,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启发学生用各种方式向教师。出版第一期黑板报。
3、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进行思想教育。
4、组织学生一次秋游活动。
5、开展庆祝国庆节活动,出版相应黑板报。
6、开展一次演讲比赛。
7、组织学生参加工程系的卡拉OK比赛,争取进入院比赛。
8、组织迎新年庆祝活动。
9、组织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
论文关键词:化学实验,晶体洗涤
化学高考试题中,经常涉及对所得晶体或固体残渣进行洗涤,洗涤大有讲究,要考虑几个方面,如: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涤干净?等等。
一、关于洗涤的目的
关于晶体或残渣为什么要洗涤,即洗涤的目的,常见有:①除去杂质: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②提高产率:洗涤过滤所得到的残渣,把有用的物质,如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③防止污染环境:如果滤渣表面有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或CN-,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往往对残渣进行洗涤。
例1(2009北京卷改编)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I从废液中提纯并结晶处FeSO47H2O;II将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的浊液;Ⅲ将浊液过滤;Ⅳ用90℃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FeCO3固体;V煅烧FeCO3,得到Fe2O3固体。已知:NH4HCO3在热水中分解。
问题:IV中为什么要用热水洗涤?
解析: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在得到FeCO3的浊液里含有杂质离子SO42-和过量的NH4HCO3化学论文化工论文,由于NH4HCO3在热水中会分解,这样就除去了NH4HCO3,另外也可除去SO42-。所以,答案为: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SO42-和NH4HCO3。
例2(2010江苏第16题):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iO3、BaSO3、Ba(FeO2)2]等。某主要生产BaCl2、、BaCO3、BaSO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问题: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 。
解析:钡泥加入稀硝酸后BaCO3、BaSiO3变为Ba2+、CO2气体、H4SiO4(或H2SiO3)沉淀,BaSO3转化为BaSO4,Ba(FeO2)2转化为Ba2+和Fe3+,加入沉淀如BaCO3,可控制溶液的PH=4~5,把Fe3+转化为Fe(OH)3沉淀,接着加入Ba(OH)2可把少量的HNO3转化为Ba(NO3)2,这里洗涤的目的是把滤渣表面的硝酸钡除去,防止污染环境,这是标准答案。笔者认为把洗涤液又加入到初始的溶液中,相当于残液又被利用,提高了原料钡泥的利用率。所以,最佳答案为: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原料钡泥的利用率。
二、关于洗涤的试剂
对于用什么洗涤,我们经常可以用以下几种:①蒸馏水;②冷水;③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等;④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一般经常用的洗涤剂是蒸馏水,如果用其他的洗涤剂,必有其“独特”之处。用冷水可适当降低晶体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洗涤的好处常见有:可以降低晶体因溶解而造成损失,可以除去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和水分;酒精易挥发,晶体易干燥。注意:有特殊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可以采用热蒸馏水洗涤。用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使因为溶解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例1(2005江苏高考试题):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论文的格式。实验室通过下列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化学论文化工论文,用少量冰水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问题: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冰水作为洗涤剂,应该从两方面来说明。首先它是水,可以将某些可溶性的杂质溶解而除去;其次,要说明作为冰水温度低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为: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例2(2011苏州高三调研)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按下列流程进行制取摩尔盐[(NH4)2SO4FeSO46H2O]的实验:
问题:反应Ⅱ后的溶液经蒸发等操作所得固体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解析:由于莫尔盐属于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用乙醇洗涤可以降低莫尔盐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其次,由于水易溶于乙醇,用乙醇可以除去水,并把可晶体表面的杂质“冲走”;另外,酒精易挥发,很容易使晶体保持干燥。参考答案为:可降低莫尔盐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可除去表面的水分和一些杂质;酒精易挥发,晶体容易干燥。
三、关于洗涤的方法
洗涤的正确方法是:让过滤后的晶体继续留在过滤器中,加洗涤剂浸没过晶体,让洗涤剂自然流下,重复2-3次即可。注意点:在洗涤过程中不能搅拌,因为滤纸已经很润湿,如果搅拌就很容易搅破滤纸,这样晶体会淋失,从而造成晶体损失。
例题(2010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molL-1NH4Cl溶液的PH=5.2
解析:此题易选C,其实C是错误的,因为洗涤沉淀时是不能搅拌的。A中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D中广泛PH试纸只能测到整数,D错;正确答案为B。
四、关于洗净的标志
对于洗涤干净的标志,可以采用物理方法,也可以化学方法。如果可溶性的杂质的水溶液有颜色,可以直接通过观看最后一次洗涤液是否有颜色化学论文化工论文,如果显无色,说明已洗涤干净,反之没有洗涤干净;对于含Na+、K+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来鉴别,从而判断有无洗涤干净;对于用物理方法无法判断的,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判断。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来做实验。
例1(2011南京高三一模):富马酸亚铁(分子式C4H2O4Fe,结构简式是
一种可限量使用的铁强化剂。下图为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取富马酸亚铁的流程图:
问题:操作Y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判断该操作中“洗涤”富马酸亚铁产品已洗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解析:富马酸亚铁表面的可溶性杂质离子有Na+、SO42-等,可以从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Na+或SO42-来设计实验。参考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涤干净。
[关键词]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2-0081-04
由于诸多原因,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也影响到了理工科院校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探索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提升理工科院校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一、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大学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从社会互动和文化内涵的视角来看,大学文化至少具有如下三大特征:独立性、互动性和引导性。
(一)大学文化具有独立性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理念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孕育形成并始终恪守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引领和感召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由此,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必然包括以独立性、承载民族精神和培育大师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理念的核心内涵。
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的发源地,是兴建于公元1810年的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的创建人洪堡和费希特等人的倡导之下,柏林大学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第一,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是独立和自主的;第二,大学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承者;第三,大学是大师的云集之地,同时,又是培育大师的摇篮。正是在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的引领之下,柏林大学相继涌现出了如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尼采、赫兹、韦伯、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等思想界和理论界的学术巨擘,几乎撑起了人类知识殿堂的半边天。
在大学理念的三大内涵当中,大学的独立性是大学理念三大内涵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大学的独立性,不仅是指作为高等学府办学和教育的自主和独立性,还特指大学的独立人格这一基本内涵。而这恰是大学自其诞生之日起,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也是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大学文化具有互动性
中国古代“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明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治学的最终目标,一方面,在于彰显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在于刷新民众思想,追求人生的至善境界。虽然中国先秦时期并没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但是在这里提到的“大学之道”,意指治学和研究的最终诉求和追求。也就说,“大学之道”与“大学理念”具有相融之处。
不难发现,“亲(新)民”,即刷新民众思想,拓殖人类知识宝库,刚好是“大学之道”与“大学理念”的共通之处。刷新民智,不可能在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内完成,否则,就会因为缺乏社会互动而曲高和寡,脱离实际。大学文化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大学对于校园以外的社会的良好态度和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影响力,更有利于促成理论与实践的互生共荣。因此,互动性也是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大学文化具有引导性
所谓引导,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大学文化的引导性,不仅指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对大学师生乃至社会其他群体的启示和引领的过程及作用,还指大学在思想和道德层面上对社会其他群体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以前很多人习惯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实际上,这种比喻具有多重内涵:一方面,显示出了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独立程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佐证了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高度。大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大学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正是对大学文化具有引导性的高度凝练和总结。
当然,大学文化的引导性,不仅表现在理论和知识的传播中,更体现在思想文化的传承中,这是大学确立自身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这恰是很多理工科院校的弱项甚或软肋,因而,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文化建设是理工科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方式
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工轻理”和“重理轻文”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专业教育过窄,文化陶冶较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面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变化,理工科院校必须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即在全面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等智力素质的同时,大力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思维模式、文化素养等非智力素质[1]。
而推进旨在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学文化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
(二)大学文化建设是理工科院校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高校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确立、并且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巩固自身的地位,并确保自己的优势。与综合性院校相比,理工科院校在人文关怀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先天不足。因此,理工科院校要想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要建设理工科院校特色专业和加强学科建设之外,还要明确树立自己的目标,培育学校的人文气息和学习气息,努力创造出真正可以教育出人才的大学,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增强高校的学习力和影响力。大学文化建设是理工科院校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大学文化建设是抵御理工科院校学生信仰危机的关键环节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激进派后现代思潮的涌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呈现出一个显著的趋势,即人们经济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日益多元化,社会整合的难度明显增加。
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社会整合职能的缺失,将导致社会失范效应的蔓延,而社会失范效应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信仰危机的泛滥和蔓延[2]。一方面,青年学生大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刚刚成形或尚未成形的阶段,最容易受到外界流行风尚和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由于学科结构和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教育理念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在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方面先天不足。因此,在理工科院校的青年学生们中间,影响社会整合的信仰危机问题尤为严重。
由此可见,以提升大学生道德自律和人文素质为宗旨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抵御理工科院校学生信仰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是抵御理工科高校学生信仰危机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要在实质意义上推进理工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就需要在下述“三化”上下工夫:其一,实现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其二,促成理工科高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其三,推进理工科高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
(一)实现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
实现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不仅是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提升理工科院校吸引力的前提条件之一。
如前所述,大学的独立性是大学理念三大内涵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的独立性,既是指高等学府办学和教育的自主和独立性,还特指大学的独立人格。而实践和体现大学文化的这一内涵,不仅需要大学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勇攀高峰,还要在思想和文化领域有所建树。如果理工科院校因循守旧,固守理科和工科的科研及教育旧有阵地,不深入甚或不涉足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建设,那么,就违背了教育以“育人”为先的基本教育理念。我们知道,任何理论和技术的载体都是人,但是,人不仅有利益需求,更应该有思想、有信仰,在缺乏人文素质培育的环境下,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人的行为结果,将具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令人担忧的是,在多数理工科院校,虽然口头上说重视和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但在思想上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文化给学校建设发展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持久作用。他们还是认为大学应以教学科研为主,注意力应主要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争取科研项目上,仅仅把大学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课堂知识传授之外的一些添加剂和文化调料,大学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和科技活动相脱离,目标不明、思路不清、方式单一,文化建设层次普遍较低[1]。而要扭转这种局面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大学文化建设同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
具体做法,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定期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理工科院校师生做人文学科方面的高端讲座,并以此为契机,建立理工院校常态的人文素质高端论坛;第二,在科学研究方面,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各自的学科优势,建立理工科院校常态的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第三,在社会服务方面,在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的基础上,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组织、鼓励和引导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3] 。
(二)促成理工科院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
促成理工科院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不仅是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理工科院校影响力的有益方式。
促成理工科高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除了要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建立健全理工院校常态的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外,还要建立健全理工科院校尖端科技的“产、学、研”耦合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的新模式,并将其常态化和实体化。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提高科技的生产力转化能力,进而提升理工科院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总结社会实践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将其精神实质融入到理工科院校人文讲坛之中,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内在信念和品格。
(三)推进理工科院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
推进理工科院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不仅是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理工科院校竞争力的必要保障。
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最终衡量标准,是看大学师生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与“行”是否同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行不一最主要的原因是信仰危机,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认同和不信任,如上所述,这种现象在理工科院校的师生中间比较普遍。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跳出固有的口号式宣传模式外,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和制度分析的方法重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和受众建立制度化的道德评价体系[4]。推进理工科院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建设,属于大学文化建设当中的制度文化层面[5] 。
英文名称: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Chemical Technology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抚顺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6952
国内刊号:21-1504/TE
邮发代号:8-2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1产品设计专业
专业内涵
产品设计专业隶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现有四个培养方向: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展示展览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及公共艺术设计方向。目前,社会对艺术、设计的消费在不断地增长,体现在家庭装潢、家居装饰、媒体广告、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印刷设计、交通工具等诸多方面,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大好机会。中国企业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方向转变,产品设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对产品设计高质量人才充满期待。
国际交流
通过多种国际合作式培养专业人才,学院每年选派若干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到国外留学。本专业已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签订“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北京化工大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学士学位;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2+2”、 “3+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北京化工大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学士学位;本专业还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签订“2+2+1”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北京化工大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签订“1+1+1”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及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硕士学位;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2+2+1”、“3+1+1”、“4+1”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北京化工大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与韩国东西大学签订“2.5+1+0.5+2”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北京化工大学学士学位及韩国东西大学硕士学位。
核心课程
本专业特色课程包括:设计美学、设计思维与创意、基础摄影、设计研究、模型制作、创意性工程设计、品牌筹划与传播、数字模型与渲染、图形设计、广告创意设计、CIS 设计、公共雕塑、金属工艺基础等。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专业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编程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
发展前景
数字媒体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 20 万左右。
该专业针对应用前景极为广泛的游戏、动画设计、多媒体系统设计、移动应用多媒体设计、数字出版物、电视及电影后期特效制作、剧本设计、数字内容企业营运与管理以及相关的声音工程、影像工程、多媒体压缩等领域,培养各级各类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Java 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与网页设计、设计素描、基础摄影、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电脑三维效果图、媒体广告、包装设计、公共景观艺术设计、动画基础、动画造型应用设计、3D 虚拟设计、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多媒体编创、数字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基础、计算机色彩原理及应用、动画造型应用设计。
专业实践:认识实习、三维美术基础、美术基础(速写)、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设、Flash游戏开发、虚拟现实开发课设、游戏开发基础、游戏开发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考试内容:
我校的考试内容为素描、色彩、速写,分值分别为素描占2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色彩占24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速写占12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报名考试时间、地点:
北京考点(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将分别组织两次专业考试,考生可选择参加其中一次或两次考试。北京考点考试报名时间为2017年元月上旬。考生登陆我校本科招生网(goto.buct.edu.cn)进行网上报名。
无论是参加第一次、第二次考试的考生,现场确认时间均为2017年1月14日。第一次考试时间为1月15日,第二次考试时间为1月16日。
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原则:
1、 考生必须参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并合格。
2、专业考试合格证发放比例不超过我校2017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总数的4倍。
3、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文理兼收。考生体检合格,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将投档考生的高考实考成绩和艺术类专业校考成绩相加合成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文理科一起排队)择优录取。综合成绩=高考实考成绩+专业考试成绩
“十五”期间,北京化工大学以第一单位(个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部级奖励36项。申报发明专利280项,授权101项。被SCI收录论文1050篇,被EI收录论文706篇,被ISTP收录论文187篇。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2004年学校被SCI收录论文244篇,居全国高校第35位,比2000年前进了50位,2005年SCI收录论文413篇;特别是在SCI被引次数由2000年的18篇次、名列63名,上升到了2004年的288篇次、名列全国高校第36名。这对于一个只有800多名专任教师队伍的学校来说是殊为不易的。
以基础、应用基础为先导 构建知识、技术创新的平台
近年来,插入化学这一概念已逐渐被国际学术界认可并成为研究热点,十年间发表的SCI论文数目几乎增加了一倍,2004年达到2029篇。以长江学者段雪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被SCI收录研究论文100余篇,为完善和丰富超分子插层组装理论做出了贡献,奠定了在国际、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近5年以来,共申报国际发明专利17项(已公开5项,并有2项进入国家阶段),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9项,针对结构与技术创新构筑了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基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及产业化的科技成果,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还先后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5项,形成了稳定的、有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研究方向。
开发共性、关键技术 为行业科技进步服务
作为一家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学校针对行业中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组织研究、攻关,并将成果及时在企业中推广应用,这些成果在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丁基橡胶生产技术“于2002年8月用于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果表明,该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关键技术的攻克为企业创造了5亿多元的经济效益。“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成套技术及装置”这一共性技术的开发,结束了我国关键的大型搅拌槽/反应器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与国内外技术相比,具有适应性强、单台设备生产能力高、操作弹性大、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特殊物料分离技术”已应用在高粘度、易自聚、含固体颗粒物料等270多套装置中。2003年对应用该技术的10家企业近三年的情况作了调查,他们开具的证明表明,三年内取得经济效益13亿元,节省蒸汽一百多万吨,减少化学污染物料排放约4万多吨。这一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对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减少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述案例说明,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对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企业不同,学校开发的这类技术不求自身独占,而总是力求让更多企业使用,以充分发挥它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扶植、培育新的生长点 加强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近几年,学校生物化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环境领域项目明显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持续发展,农业工程有关的研究工作开始显现成效。在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特别是微生物发酵平台技术和脂肪酶催化,在国内有一定的优势。在生物资源和生物能源领域,开发了从青霉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的新工艺,先后获得2001年中国石油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小试已于2004年1月通过了技术鉴定。在分离工程和中药现代化方面,开发了中药连续多级逆流多级萃取设备及工艺,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依靠现代化工技术 改造和建立新型化工产业
现代化工技术主要特点是“绿色化,资源高效、集约化,进而改善产品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并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利用现代化工技术改造传统化工基地,建立新型化工产业,提高其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具有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超重力技术,在长江学者陈建峰教授的带领下,在较宽领域中进行了大量有关超重力高新技术的研究。学校首创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材料技术,成功合成出纳米碳酸钙、纳米阻燃剂、纳米电子化学品、纳米白碳黑、复合纳米材料等产品,并成功实现纳米碳酸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超重力法油田注水脱氧的商业运行;协助美国Dow Chemical公司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超重力反应分离装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多项超重力反应与分离示范技术已出口美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中心在超重力反应与分离、制备纳米材料技术以及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200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项(已授权10项)。
积极开展科研组织的创新
结合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基地、团队建设基础上,学校组建安全科学与监控工程中心、国防新材料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在这四个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中,首先改变了学科建设以学科点申报为导向和目标的习惯做法,其所涉及研究领域大多数尚未完整体现于现有学科专业分类体系中,而是紧密结合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学科专业是知识划分和知识生产制度化的产物,学科制度通过规范有效地推动了学科新知识的增长,但同时形成了学科之间相对封闭甚至冲突,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科内部的知识创新活力。其次,打破现行人员行政隶属关系的壁垒,包括绩效考核体系、利益分配管理办法等方面对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的人为阻滞因素。第三,通过人事聘任制度的深化改革,加强学科建设中个体责任意识,大力扶植各层次科技创新团队。
加强统筹、协调 实现集成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点突破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相对薄弱。通过努力,学校近年新增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
全球性资源匮乏和行业资源消耗高,已成为制约化学工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矛盾。学校以“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瞄准化工与资源的学科交叉点――化工资源有效利用,积极组织协调,按照以化工手段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化工、材料和化学3个一级学科布局紧凑、专业方向完整的优势,通过化学、化工及材料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整合,形成以化工资源有效利用为特色方向,“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纳入建设计划。
>> 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与师德培养方式的创新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探索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安徽的探索 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多维思考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构建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 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分析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探索 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地方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师德建设活动的内涵与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徐锋,安祥仁.近年来高校师德研究述评[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81.
[5]田建平,王娟.论高校师德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243.
[6]钱奕忠,李学斌,李显扬.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是的培养方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78.
早在1991年作为第四统计力学的首创者,金目光教授就在北京世界纯粹化学大会上公布了这一理论创新,金日光教授根据它推测,在所有已知化学元素中,钛、钒、锰等11种元素具有帮助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的能力,并将这11种元素称为“生命动力元素。这些元素大量存在于海洋贝类和壳体中,如珍珠等对于水与生命的关系,水在生命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 金目光教援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而发明和研制一种高质量的对人体健康有更佳效果的水则是他一直以来的研究目标
经过6年艰苦奋斗,这种水终于诞生了,金教授将它命名为“矿溶生态水”这种‘基因能量液’除了可以作为人类的健康饮品外,还可以在鱼类等物品的远距离运输中起到作用 因为经过稀释后的“基因能量液”可以让鱼类活得更长久,2006年6月开始,这种高科技饮品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日产1万瓶,主要消费对象是老年人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群
生命动力源活性液因为具有特殊的纳米级微观结构和适中的亲电性,所以可以一直渗透到细胞核中整理整顿DAN、RNA促进细胞的正常分裂与增值,使人类真正走向“基因养生”和“基因保健”的道路……所以,如果长期喝高能态生命动力水的人患感冒的机率会大幅减少,精神也会很好,同时也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病痴呆病,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癌症等,甚至可以治好这些慢性病,而其它水就很难有这样的效果了
高能态生命动力水“不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荣获一项尤里卡发明金奖,这项研究成果使70多岁的金目光教授看上去就像是50多岁的精力充沛的中年人,不能不使人们感到他必有什么抗衰的绝招
高能态生命动力水来自海洋生物矿,经过高能交变强磁场的作用,使其中的所有磁畴;自失,由此稀释的饮用水的O核磁共振谱半幅宽竟能小到50~60Hz,而其浓缩液更是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几乎全部地杀灭癌细胞,又能养殖正常细胞与此相对比的当代最好的抗癌药5-Fu虽然能杀灭一些癌细胞,但最糟糕的是,同时还大量地杀灭正常细胞他的这一重大发现为解决抗痛问题提供了最佳的新途径。
金教授的“水之梦”是21世纪适合人类的最好饮水,它不仅促进人们的健康长寿,还可能在中药。饮料,酿酒中引起革命,实现农业丰产和绿色革命,并逐渐实现环保生态和增强体能的养生产业革命、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金日光教授以老政协常委的身份给全国政协领导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诚恳建议希望全国政协推动有关部门加快地震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全国政协领导很快把这封信批示给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研究。专委会则立即邀请了一批地震专家和金日光教授当面座谈、深入交流,形成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随着灾情的不断升级,目睹灾区人民的痛苦和坚强,金日光教授心里非常难受,又马上向国务院请示,获得了5.12震前几千万个监测数据,并通过第四统计力学的研究,发现强地震在震前有规律性的前兆,为我国的地震预测工作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第一手数据和分析结论,受到了国务院、国家地震局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9年1月13日,金日光教授在中国地震局的邀请下,来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参与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在讲座中,金日光教授回顾了汶川地震前昭通,西昌、门源、宝鸡等应力台异常判断指数的变化,分析了这些异常变化与此次地震的关系,然后为了引入其研究的新地震成因理论体系,还介绍了流变力学,固体潮汐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基本概念。
一书一文捍中医:以专业科学解析中医,以诚挚热情打动读者
近年来,国内有些人士武断地攻击传统中医药学为“非科学的”、甚至将其说成是“伪科学”。在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金日光教授“为中华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性说几句公道话”的发言在会议上大放异彩,他深感有必要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诠释传统中医药学所提出的“精气神”,“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归经”、“经络”等学说的科学真谛,以捍卫中华几千年来的伟大医学宝库。
为了维护中华传统医药学的伟大宝库,为了中华传统医药学的发展,为了使西方医学科学界能够了解中医药学理论的真谛,他专门撰写了一本《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其中由我国著名的中医学者诸国本先生作序,指出这本书“对中医药理论的全面认识和用现代化学理论方法的深入探讨,成为本书的重要特点”,又说该书“首次提出生命动力元素的概念,将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理论运用于中医药理论化的研究。其中对于生命动力元索及其亲电强度的提出,中药性味及药效的定量制定,经典处方和特效处方物理化学评价和改进方案,传统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归经学说的现代物理化学解析,在理论上都具有突破性进展,为中医临床验证和中药疗效鉴定提供了明确指证。”
此后,还有人提出中医药学理论中五脏六腑之间表里关系问题,如为什么大肠生肺,小肠生心等问题。为此金教授再撰写了“再论中医药学理论的当代科学内涵”的长篇论文,发表于《科学中国人》杂志,这一论文的作用不亚于前述的专著,并因此在2008年第三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上荣获了“2008年中医药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的称号。
一心一意育新人:桃李天下勤勉耕耘,著述等身笔耕不辍
金日光教授1956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60年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学科首席科学家、全国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民宗委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报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学会理事。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化工系统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高等院校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内流变相态学研究基地创建者等称号。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金日光教授赴美考察美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育。回国后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系一级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高分子材料学科发展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后来又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国家一级学科。目前金日光教授已培养了近50多名博士生和上百名硕士生,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仅这几年被录入SCI的有20多篇,录入E1的有60多篇,在国内外先后出版专著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