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5:08
导语:在图式理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图式”概念,是认知心理学中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早在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新概念、新思想必须要与人们现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才会变得有意义。”即人们根据已有的图式即背景知识去认识和理解新的事物。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人物Rumehart把图式称之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知识认知过程的理论。按照图式理论,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这种储存不是事实、经验简单地罗列和堆砌,而是围绕不同事物和情景形成有序的知识系统,人们把这种知识系统称为图式。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输入新信息时,需要把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近些年来,一些语言学家和教师将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听力等教学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后图式理论又逐渐被引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本文将从语言、语境和文化图式三个方面逐一探讨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的关系。
2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是拥有一种特殊用途的英语。以服务于商务活动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性于一身,为广大从商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有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商务英语的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商业广告等商务活动。语言结构上不仅术语、套语、专业词汇多,而且还相当一部分蕴含交际策略的委婉、客套用语。因此,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商务知识、管理技能和其他专业知识的结合,因而其本身也具有独特性。从用词上讲,商务英语的词汇具有专业术语丰富、缩略语现象普遍、名词化程度高、新词汇层出不穷等特征。商务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2.1专业术语丰富专业术语是指适用于不同学科领域或专业的词,是用来正确表达科学概念的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专业术语要求单义性,排斥多义性和歧义性,且表达专业术语的词汇都是固定的,不得随意更改。商务英语拥有数量可观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体现了明显的行业知识。
2.2缩略语现象普遍英语缩略语用简单的几个字母可以表达出复杂的含义,具有言简意赅、快速捷达的特点。国际商务活动是一种跨国活动,随着电报、电话和电传的发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远隔重洋的双方用电话交谈、发送电文,均要求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和记录。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为了省时节费,提高效率,人们在交际中力求浓缩快捷、言简意赅。因此,商务语域里的人们创造并使用着大量的缩略语。
2.3名词化程度高名词化是通过把句子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使表达过程的动词和表属性(attribute)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性。在商务英语中,名词化现象十分普遍。不同的商务文体,名词化分布大不一样。文体越正式,其名词化程度越高。商务信函和合同中名词化现象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商务信函文体正式,商务往来中的报价、合同的签订、索赔的解决等往往具有法律效力。
2.4新词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丰富,语言也向多层面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商务英语作为现今商务活动最常用的语言,也得到了丰富。就译者而言,这些不断涌现的商务英语新词的学习难度不言而喻
3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巧妙运用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语言转换,是将原语所蕴含的信息转化到目的语之中。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译者对原语的理解和对目的语的表述。从图式理论角度出发,对原语的理解就是充分激发译者大脑中的相关图式,对原话语进行准确的解码,然后对目的语进行全面的再编码,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激活目的语读者大脑中已存的相关图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解码的过程中,译者应激活大脑中固有的与原语相关的图式,才能实现对原语的正确解码。即译者要有相关的语言、内容以及结构图式,在被激活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理解原语言。在编码的过程中,译者在充分理解原语信息的基础上,必须激活所掌握的相关目的语图式,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调节,尽可能地使目的语读者接近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必须同时激活两个图式,一个是原语图式,另一个则是目的语图式。储存的图式越多,达到“既专又广”的程度,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越强,就能更好地完成高质量的译文。简而言之,翻译就是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图式转换。
3.1语言图式与商务英语翻译
3.1.1词汇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词汇、句式、习惯用法等方面的基础语言知识。商务英语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同时,商务英语又是英语语言、商务知识、管理技能和其他专业知识的结合,因而其本身又具有独特性。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术语的单义性、排斥多义性和歧义性,有其本身的固定图式。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要将这些语言图式与具体的商务知识有机地相结合。
3.1.2句法图式商务语篇文体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商务英语句式因文体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商务英语中长句的出现频率高,句子结构复杂,逻辑性强,要想恰当地翻译这些长句,译者就应该充分激发大脑中的相关图式。
3.2语境图式与商务英语翻译语境图式就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因素。语境即是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黄国文,1988)。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想顺利地交流思想和理解话语始发者的信息,必须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这里所谓的言辞的上下文和主客观环境因素就是语境。语境是决定词义、语义的关键因素,因此,语境图式的传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文化图式与商务英语翻译文化图式是指相关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作为全球性的商务语言,英语以它的多样性和易变性而著称,这就导致英语以多种形式存在并具有文化背景的多样性。英语在与其他语言的接触中成长,成为一种混合语言而不断迅速演变,以满足文化和交际的需要。所以,译者要特别注意本国文化与异国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文化信息差异,尽量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 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少、慢、差、费”的阅读教学制约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试用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图式理论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阅读教学现状与图式理论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①。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阅读已成为个体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个体各项能力的发展。
然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曾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展开了“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的抽样调查”,结论是“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差,而阅读能力更是其中的“差中之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距很大;二是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知识的识记强于理解,应用能力大大低于识别能力,记忆、认知强于综合运用。”②
转眼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吕淑湘先生曾经所言的“少慢差费”(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现象是否得到了根本改变,如果没有,又该如何利用现代阅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解决当前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
20世纪60年代,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在阅读理论的研究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70年代中期以后,图式理论(schematic theory)被国内外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运用于阅读研究,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根据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是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大脑按一定主题组建的知识单元”③,用来“表征、组织和解释自己的经验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④,人们处理外界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和吸收外界信息。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就是文字符号的解码和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图式进行意思重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的图式起着重要作用,读者会将自己的态度、兴趣和期望带入其中,以致不同的读者会因阅读目的或知识经验(图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读⑤。根据图式理论,读者阅读时出现理解障碍可能有两方面原因⑥:一,读者可能不具备适合于阅读客体的图式,二,读者虽具备适合于阅读客体的图式,但不能为文本信息所激活。
从这一理论出发,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图式体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越多、越完善,则越易被激活,调用的可能性越大,调用的速度越快,阅读的效率也越高,相反,如果没有相关的图式支撑,那么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小学生,其思维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图式也处在开始形成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之中,要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建构并完善阅读图式体系。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图式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图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图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虽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但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是既有一定的可变性,又有一定的稳定性。1955年,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皮亚杰发现了两个重要事实,即“同龄儿童的答案中存在相似的错误”,而且“错误随年龄的增长呈现规律性变化”,表明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呈阶段性地向前发展的。皮亚杰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⑦,各阶段的年龄划分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因之改变。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以身体为中心,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此时儿童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形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如婴儿看到一个奶瓶,就做出吮吸的反应。图形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2.前运算阶段(2~7岁)
2~7岁左右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例如,唯有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7、8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7~12岁的儿童能借助具体事物,建立一般的逻辑结构,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例如,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知道物体是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发生变化的,能推断“从篮球中间取出并放入排球中间的足球是同一个足球”。不过,此阶段的儿童只能联系具体事物进行思考,即他们的思维内容和形式(具体事物)尚未分离。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以后)
12~15岁以后,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思维内容与形式出现分离,儿童能根据假设和条件运用抽象的表征符号进行形式运算。
从上述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情况看,小学阶段儿童(年龄处于7~13岁之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内容和形式尚未分离,认知图式仍在建立之中。由于阅读是阅读主体理解书面语言信息的认知活动,主体对书面语言信息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主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创设情境大力发展小学生的阅读图式(语言、形式和内容图式)。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⑧
(二)小学阶段是发展阅读图式的关键时期。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即机体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其中机体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⑨。20世纪50~60年代,语言学家和脑科学家根据儿童与成人在语言习得和思维能力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分析研究了法国“阿韦龙野孩”(Victor 1798年发现)及印度“狼孩”(Amala和Kamla 1920年发现)回归社会后学习语言文字的文献资料,提出了语言习得、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假说⑩。该假说认为:在人的大脑发育成熟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内,各种思维能力、知识习得能够自然地、毫不费力地发生,一旦超过此阶段,大脑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停滞。这个语言习得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就是具体运算阶段即小学阶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詹姆斯·默盖尔教授曾对美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1},结果发现:总体而言,五、六年级之前是学生阅读能力稳步提高的阶段,五、六年级之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开始减慢,能力曲线趋于平坦。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儿童语言习得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阅读图式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建立阅读图式的关键期,由于此期尚在具体运算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仍在发展之中,思维内容和形式还未分离,图式阅读教学应是适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有效尝试。
三、图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图式是围绕某一主题组建的知识单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构成学习者认知能力的知识结构,也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时读者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读者需要具备与阅读材料相应的图式,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成功地激活相应的图式。因此,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促进小学生建构及完善阅读图式体系,并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之成功激发。
(一)建构图式,夯实阅读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图式也处在开始形成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之中。因而,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首先要帮助其建构相关的图式体系。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整个过程,心理学家们将图式划分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1.创设情境,发展语言图式。
语言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抽象晦涩的符号和概念,不易为小学生所理解,创设典型情境,将之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相结合,有助于小学生建构相应的图式,并在情境再现时能成功将之激活。传统拼音教学枯燥乏味,刚入学的儿童学起来很困难,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苏教版国标本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在汉语拼音学习中配以蕴含着人文因素的情境图和语境歌,让每个字母都非常巧妙地出现在可视可感的情境之中,易于在刚入学儿童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拼音字母图式。
2.典型示范,建构形式图式。
“在认识水平上,图式可以代表一个分类系统,这一系统使它能够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创造和改造。由于存在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图式组织,认识主体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12}形式是文章的组织样式,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其篇章和结构特点也不相同。建构文章的形式图式有助于对文章的信息传递方式、内容的衔接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小学生处在阅读理解的起步阶段,对文章结构的认识也在逐步建构之中,阅读教学中应将相同类型的篇章加以归类,选择典型篇章,帮助学生建构文章的形式图式。
3.主题总结,丰富内容图式。
瑞典认知心理学家皮亚特所说,“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结构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识图式”,当背景知识或经验不足时就会出现“盲人摸象”等现象。
阅读就是读者利用已有图式与文章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读者不具有适合于该文章的内容图式时就会错误解读作者的意图。由于小学生阅历浅,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不足,有时无法准确理解文章的言内之意和弦外之音,丰富他们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即内容图式,是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完善图式,发展阅读技能。
“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不断发展。”{13}因此,“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错误会引起学生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同化到修正过了的知识结构中去。同化除对某一刺激做出相同的重复反应的“再现性同化”以外,还有能辩别物体之间的差异而做出不同反应的“再认性同化”和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概括性同化”二种形式{14}。
1.“再认性同化”,类比分析,。
阅读教学仅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对已知信息的加工组合能力。阅读时,经常遇到一些近义词所表示的同类概念,如表示“看”的近义词在教材中就多次出现,如瞰(俯瞰大海)、察(细察入微)、望(望梅止渴)、顾(环顾左右)、观(走马观花)、视(视而不见)、谒(拜谒大王)、窥(窥视)、眺(眺望)、盼(左顾右盼)、瞻(高瞻远瞩)和睹(熟视无睹)等。这些词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示了“看”的不同情状。这些词需仔细体会,抓住特征,找出其间细微差异,才能建立准确的词义图式。经常性总结分析这些音形相似的易混淆的汉字,有助于建构正确的关于汉字音形义关系规律的图式系统。
2.“概括性同化”,荟萃总结,拓展认知。
在阅读过程中,脑子里应该有个“类”的概念,注意对事物按其不同角度的共性进行分类,把分散的信息按其内在联系分别组成信息群,使认知结构(图式)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语文教学中,要经常性按一定情景或主题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同类概念的语句,帮助学生拓展语言图式。以“勤学”为例,有“勤能补拙”,“人一己百”,“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等。这些知识信息多散见于语文课文中,加以整合后学生原有零碎、孤立的图式就成为具有内在整合力的系统化的认知结构,能发挥知识的导向、增智、增殖和信息的四种主要功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激活图式,领悟蕴藏涵义。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的图式体系,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背景等采用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激活他们已有的图式体系,减少学生对文本的“误读”。以下是激活学生已有图式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
1.关键词解读。
关键词是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的词语。阅读前,教师可选出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围绕关键词语进行讨论,并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其思路引导到文章的脉络上。
2.文体线索。
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规律,了解阅读材料的文体,可激发读者调用相应文体的图式知识,启动这些知识帮助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如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就会调动有关散文的知识帮助理解文章的文体结构和表达方式等。
3.内容比对。
预读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忆已经掌握的有关内容,与之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是激活已有图式促进阅读理解的有效方法。
4.细节联想。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方面的文本信息,引发学生合理联想,如谐音联想、意义联想、图文联想、实际经验联想等,唤醒学生原有的相关图式,促进对新阅读材料的理解。
5.情境模拟。
情境能在学生已有图式与阅读材料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如教学《船长》一课,可播放《泰坦尼克号》在船体下沉、海水涌入时人们拼命逃生的画面,模拟课文中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哈尔威船长那伟大的灵魂。
现代图式理论和阅读的相互作用模式引导我们从学生思维发展领域来研究和把握阅读教学,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图式阅读教学和常规阅读教学案例如下)。目前,我校在阅读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促进图式建构和激活图式的策略体系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注释:
①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1).
②谢安邦,等.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调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③马笑霞.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教育研究,1997(5):65-69.
④陈孝禅,等译.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⑤梁永武.论图式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吉林大学,2006.
⑥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⑦雷永生,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
⑧孙晓天,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⑨雷永生,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
⑩张巧娟.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探讨.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1)
{11}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硕士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5.
{12}陈孝禅,等译.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13}雷永生,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
{14}雷永生,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陈孝禅,等译.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谢安邦,等.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调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白桂香.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图式训练的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过程分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3).
图像的直接性、直观性、当下性,不仅得到传统的绘画、雕塑的支持,而且得到摄影、电视电影、计算机等现代媒介技术的扩展,如今已经成为公共交往、信息传播、娱乐消费最重要的对象。影像文化不仅在受众的覆盖面和受众的选择量上超越了文字文化,而且传统的文字媒体本身也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的魅力。各种图书杂志对排版空间的重视、对封面图像造型的考究、对插图艺术的追求以及各种报纸越来越多地刊登摄影、漫画等图像作品,都显示了图像文化的膨胀。在如今流行的电子邮件中,一些文字符号也被"图像"化处理,如用:〈表达愤怒,用:〉表达开心,用:(表达悲痛,用:)表达喜爱等等,抽象文字获得了形象造型,在如今的中小学生中,更是流行用大量的图形符号来替代一些表意比较复杂、暧昧和模糊的文字(如用桃心的图形来代替"爱"字,用一个眼镜的图形代替"眼镜"的文字),这种文字加图形的文体不仅出现在他们的书信和日记中,甚至出现在交给老师的作文里。即便在学术性的论文中,越来越多的图表以及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和课堂中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都证明着图像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符号。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图像的时代,或者说一个图像主义的时代。图像的时代与文学所面临的挑战。学生发给我的邮件,文字变化。
虽然我们可以列出文字比图像优越的众多理由正如我们同样可以列出图像比文字优越的众多理由一样,但是,应该承认,图像主义的确不仅在严重地争夺着文学的受众,而且也影响着文学的品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图像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摄影文学。它试图将图像与文学相结合、将文字的抽象性与图像的具像性相结合、将叙事的线性时间与造型的构图空间相结合,创造一种文学化的摄影和摄影化的文学,以一种杂交的优势,在文学与摄影之间、文字与图像之间找到一种艺术的空间。
应该说,这种愿望和努力都是对时代的一个积极的响应。当然,摄影文学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成长需要过程,它的生命力也需要检验。如何达成摄影与文学的结合,如何在文字和图像之间保持艺术的张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1+1的问题。如今的文化消费者或者接受者与过去不同,由于大家都如此频繁地接触各种文字的和视听的媒介,受到过越来越良好的文化教育,具备了越来越丰富的空间鉴赏经验和叙事审美经验,显然,如果继续按照当年的连环画方式来创作摄影文学,那么无疑是对受众审美成熟的一种蔑视。重要的是,摄影和文学应该成为一种补充的、互动的、张力的关系,而不是一种说明的、重叠的、同步的关系。一方面,图像和文字本身都应该具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图像和文字的组合应该创造一种新的意义空间和生成一种新的阅读。而这一点,可能正是目前一些摄影文学还不具备的。如果要具备摄影文学的形态特点,应该发展游记题材、人物传记题材、历史题材等,这些题材为我们摄影和文学的结合都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文体的自觉是一种体裁成熟的标志。摄影文学的成熟也需要摸索一种自觉的文体观念,如何通过图像为抽象的文字提供一种具像的现实、一种在场感、一种体验性,如何利用文字来为表象的图像提供一种深度的表意、一种象征感、一种抽象性,如何在文字和图像中寻找到一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艺术张力,将成为摄影文学文体共同的难题。但是,摄影文学的空间是巨大的,当我们看到如此多的人在几乎任何一个可以发现生活意义的地方都会留影,如此多的人愿意在网络提供的聊天空间中与人交流日常的感受和经历的时候,我认为摄影文学会有它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充分理由,只是也许它不一定是专业精英的专利,很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的形态:人们用自己捕捉到的生活图像和对这些图像的情感记忆、体验来与他人共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现阶段土建工程项目正在不断向着大规模、高层化方向发展,高度复杂的建筑物结构促进了各类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现代科技的告诉创新与发展要求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不断向着标准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决定了各领域对土木工程产品功能性需求的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模式与施工技术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势必要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来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可以适应时展要求。
2、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策略及措施
2.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策略及措施。现代土木工程领域要在确保其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管理水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施工单位生产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以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决定了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与否,同时也关系到施工单位在土木工程市场中的形象与地位,所以施工单位要通过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彻底杜绝土建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
2.2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及措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会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来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生产质量控制细则来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并要成立专业的质量监督与管理队伍来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并要将质量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与管理人员的身上,并要求质量保障体系要对专业质检人员自身行为进行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效率可以适应时展要求。
2.3施工进度管理策略及措施。土建工程项目进度能否在合同工期内完工与其进度管理有着紧密联系,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制定工程进度控制目标,并要编制专业性较高的进度计划与材料供应计划,来作为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工程进度管理工作依据。管理人员在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质量、成本等管理目标,并要在施工进度管理程序的指导下来掌握整个进度控制计划的实时状况,并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出解决对策,确保土建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2.4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及措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水平不仅会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技术人员必须要在土建施工准备阶段做好与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帮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掌握诸多施工技术要点,确保施工人员意识到技术质量要求与相关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便于项目部可以结合土木工程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避免土建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由于施工技术缺陷而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或质量缺陷问题。
2.5工程成本管理策略及措施。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水平会对工程整体成本控制产生极大影响,通过对施工计划落实情况的管理来确保施工流程的合理化、规范化,通过对各类工程变更事件的控制来避免工程成本的上升,并要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来提高各类材料的利用效率。技术人员要做好相关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确保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可以满足土建工程的施工要求,并要通过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来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生产成本控制水平。
3、结语
(一)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土保持对于水流中的泥沙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拦截,使泥沙不能流入江河湖泊之中,减轻水库和河流之中泥沙的淤积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可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和降低维护费用的支出,取得水利工程的规模效益。
(二)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能够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土壤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因为水土保持而无法流入到其他水流中去,土壤对于水体的危害因为水土保持而讲到最低限度,对于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维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
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提高水利设施的抗洪抗旱能力,水土保持通过土壤对地表水的调节,土壤通过渗流调节高峰时期的洪水,起到降低洪灾洪峰的作用,从而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
二、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中应该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一)水利工程的系统规划
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工程所存在的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后果进行方案设计,邀请水利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的预测可估算,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方面的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和完善,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详细制定。
(二)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水土保护的制度建设
要加强水利工程中对于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度的建设对于水土保持十分重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个严格而又具有系统规划的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制度,对于涉及到的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污水和废水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论证分析,对于那些耗能比较大,效率比较低下,污染又比较严重的企业要积极的引导向低耗能、高效率、污染低的方向发展。
(三)水利工程施工方面
根据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呈现点状和线状的特点,在水土保持的工作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治理措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尽最大可能的利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开挖区、回填区和弃渣区,实现工程和生物两种措施的结合,提高地表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在施工中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的渣滓和废物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到植被的发育。对于在施工中所占用的耕地和林地,也要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在建沟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进行施工,预防可能出现的边坡被冲刷的情况发生。生活区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约束,加强保护水土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活区的影响和危害。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保持水土的意识。
(四)加强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要强化管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出一个全面所有江河湖泊水力资源的监测体系,着重对于用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在保证了对于干流水域的监测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对支流水质进行监测,提高对于水力资源的监测能力和范围,从根本解决整个水力资源的监测、管理调度、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的能力。
三、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管理员必须要增强服务意识,处处为读者服务。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接待读者主动热情,不轻慢,不冷落。解答读者咨询认真负责,不敷衍,不推诿。执行工作制度不急躁,不生硬,耐心和气。做到勤打扫、勤上架、勤巡视、勤整理,勤修补等。管理员每天上班首先打扫室内卫生,定期进行大扫除,做到门、窗、地面、天花板、墙壁、书桌,物品及上架图书无灰尘,摆放整齐,使读者有种舒适的环境。仪表端正,衣着整洁,言谈诚恳,多用尊称敬语,不用命令口吻和不洁不雅的语言。每天大量师生图书借还要做好登记,图书归架,发现破损的图书及时修补,保证及时的流通。图书管理繁忙、单调、枯燥,还必须要有一定的体力智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热心、耐心和虚心的态度,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要求贴近读者,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好的宗旨,强调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图书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文化服务领域的图书馆,怎样才能在传统的服务过程中顺利改制,并在服务过程中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划和革新,重铸往日辉煌,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是为用户存在的,失去了用户,也就失去了图书管理的意义。对图书馆来说,它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图书管理员和图书用户。图书馆要想保持永久的吸引力,高质量的服务和管理是很重要的。我们图书管理人员要以读者为本,图书馆要以管理人员为本。
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都相当高。由于我国学校人事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高层次的图书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未必能进来,进来的高层图书管理人员也未必能留得住。目前图书管理人员普遍偏少,素质偏低,有的图书馆甚至成为了安排老弱病残人员或者勤杂人员的场所,只能做“借还图书”的登记工作。如此的图书管理队伍与管理水平,难以实现多层次、深层次的服务,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信息服务的发展。
读者与图书管理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冲突时常发生,高校图书馆在文献建设中,没有和读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读者的需求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图书馆采编部,造成读者需求资源短缺,好多资源不被利用。
图书管理员自我完善的途径
当代图书馆服务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需求,必须跟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树立新的理念。新理念最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尊重到馆的读者,维护他们的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要求,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读者为社会做贡献。
对图书馆来说,服务是第一位的,为读者服务被视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图书管理员应该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任何形式上的业务学习,知识的积累都是为了更好的展开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对读者客气礼貌,给读者一个可亲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得到读者可信的评语,图书管理人员熟悉掌握分类法和目录体系,自如地运用图书馆目录为读者服务,要全面系统地掌握馆藏全部文献的现状,各种藏书的分布,做到得心应手,有问必答,推荐好书,指导阅读。
由于图书馆服务宗旨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图书馆人文精神不仅是当代图书馆自身和谐化和人性化服务的核心,也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人文精神的内涵也不单指人文文化和规范,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图书馆内在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确立。
1.1特点
土石坝技术之所以得到青睐,是因为其有很多显著的优点。首先,该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原材料,能够因地制宜的采取土料和石材进行堆筑,其次,该技术施工程序简单,对于原材料的要求不高,建设过程中对于木材、钢材等要求也少,大大的减少了运输的成本。再次,该技术在后续的维修和扩建过程中投入较少,主要利用土石做地基,成本低,且适应力强。然而,不得不承认,土石坝技术也有其缺点。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其坚固性较差,这是由土石之间的粘聚力较小导致的,很难抵挡水利灾害或者洪涝灾害的攻击;施工过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工期容易受到延误;土石坝的结构决定了其导流效果不佳;雨水侵袭所形成的大量淤泥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1.2施工原则
围堰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项目,遵守一定的施工原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保障。一是稳定性原则。稳定的构筑能够使坝体牢固,加强挡水功能,保证水利工程顺利施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渗漏锈蚀或者沉降塌陷的发生,以免耽误后续施工;二是科学性原则。虽然围堰起到围护作用,在完工后会被拆除,所以常常施工设计简单,但是务必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三是经济性和质量性原则。围堰需要消耗的成本也是很大的,所以要把好质量关,在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选择上注意质量,减小后期维修的频率,从而降低成本。
1.3技术要点
1.3.1料场的选取料场布置是水利施工建设的物质基础,料场布置的情况与水利施工的整体建筑质量以及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的消耗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根据工程规模来对料场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同时要兼顾料场的存储量,看其是否能够满足水利施工的需求,从而避免断料状况的发生,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
1.3.2含水量的控制土石料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对水的依赖性大,因为土石料的颗粒小、勃性差。通常情况下,合格的土石料中含水量和最佳值之间的偏差是小于百分之二的,可以采用翻晒或自然蒸发等形式控制含水量。当遇到土石料中含水量过低的情况,也就是含水量小于需求量,也可通过运输加水或者开挖等方式进行添加。
1.3.3岸坡与坝基的清理要将地基、岸坡以及坝基上的草木、乱石和杂物全部清除干净,同时,洞穴以及泉眼等部位也要清理干净,将局部的松散浮渣清理完,将新鲜石渣填注入坝体的低洼部位,清理干净深槽以及洼地,并且压实,保障夯实程度最大化。
1.3.4土石料的压实土石料的压实程度决定着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的质量。土料的粘结、摩擦以及防渗性都对土石坝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土料的密实度越高,土石坝的稳定性就越好。土石料颗粒、含水量、压实功能等都会对土石料的压实特性产生影响,土料的颗粒越细小、空间比就会越大,矿物间的分散度就会越大;土料的粘结力和压缩性是成正相关的,透水性大的话很容易将水排出,压实目的则很容易达到。
2土石坝施工技术的改进策略
2.1完善施工系统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完善的施工系统是保障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施工人员工作积极的关键因素。要合理规划料场,不断优化料场生产,提高施工材料质量,紧密配合其他环节,促进整体的和谐发展。在规划料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坝体填筑部位将会产生的变化,然后依据预计发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对地质地形以及土石料的储存进行规划,确保土石料的供应量充足,以免发生材料的浪费或者供不应求的状况。
2.2加强土石坝填筑
在进行土石坝的填筑时,要确保坝体表面的整洁干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取料用料,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实施土石坝填筑的过程中,必须对含水量进行优化设计,这是关乎土石坝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含水量太少,就会导致坝体太干,阻碍填筑施工的有效进行;如果含水量太多,就会导致坝体的稳固性受损,影响挡水作用。通常情况下,提高土石料的含水量可以借助以下措施:在料场加水,料堆加水,在开挖、装料、运输过程中加水等。一般来说,当砾质土中超径石含量不是很多的时候,需要在料场中用推土机先进行清除,然后再实施平整。
2.3改进石料开采
石料开采通常包括两个环节:陆上和水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这一环节进行优化布置,以更好地深化流水作业。石料开采大多借助爆破的方法实现,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超径石料进行处理。在对土石料进行开挖运输的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机械设备,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整体施工工艺的优化。对于大型水利土石坝施工而言,提高机械化的运用水平,对于加快土石坝建设速度是极为有益的。
2.4优化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的优化涵盖整个施工过程的环节,以施工模式和填筑关系为例来具体探讨。流水线施工模式是土石坝坝面作业中最主要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开展流水作业式的施工,要求各项施工严格按照工序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是平起施工,这种施工方式有利于应用大型机械。在防渗土料与反滤过渡料的填筑关系上,有两种作法:一种是先土后砂,另一种是先砂后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多采用先砂后土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不仅便于控制边界,而且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3结论
1)知识管理观念落后。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起知识管理的思想,或者对知识管理有错误的认识,认为高校的知识管理应用面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小高校的管理者甚至没有知识管理的概念。高校没有结合自身图书馆管理的状况来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没有树立风险意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深入。高校人员对知识管理的不重视,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足,都导致高校知识管理的力度不够,高校由上到下都没有形成对知识管理的足够重视,都将导致高校知识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
2)高校的知识导航仍然局限在一定的环境中。知识导航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知识导航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点或线的查询方式上。知识导航的效果弱,水平低,时间长了以后容易出现知识导航落后的情况。
二、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1)建立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只有保持信息沟通的顺畅,才能及时掌握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保证信息在高校上下的顺利传递,减少上传下达过程中的失误。高校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有利于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况也能及时做出反应来调整。高校要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知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2)转变高校知识管理观念。高校图书馆要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就要先树立应有的管理理念,转变高校知识管理的观念,用现代的高校知识管理观念代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要做好高校资源规划,做好高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高校知识管理做到位。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投入,由于知识管理的专业性,要求高校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树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高校要把成本管理的思想充分在员工和学生之中传播开来。
3)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知识管理体系,增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知识性。高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用战略发展的目标看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要摒弃传统的僵硬模式,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督机制的作用,突显高校监督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对高校进行科学化管理,才能保证高校知识管理计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灵活性。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也能为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方式,用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管理者的智慧对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全面性。
4)加强高校与外界合作,共享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传递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人们不仅仅通过图书馆来交流信息,因此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管理走向资源共享也是发展的大趋势。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发展,构成一个互补互惠、相互促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不仅可以扩大资源的储存量,也使知识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三、结束语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主要措施,并指出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独立学院改革发展服务。
一、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院对图书资料室建设不够重视。许多学院片面认为高校改革的重点只是教学改革,只要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了,也就代表高校改革深入了。忽视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的重要性。各学院图书资料室收藏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书刊,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大多都不是专业毕业的,他们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书刊都很不熟悉。
2、投入经费不足且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与虚拟化管理已成为当前图书文献发展的主要特征。很多高校在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购书经费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却忽视了对资料室的发展和建设。当前许多学院资料室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对图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严重制约了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再加上经费不足、领导不重视,使一些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资料要么购不进来,要么只能购进单册单本,人多书少,影响了教学科研的参考使用。
3、业务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高等院校图书资料室由于历史原因,管理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开业务会、讲座、交流等活动,都没有各院系的人参加。这样就形成图书资料室业务发展提高上没有人管的现象。资料员的精力都用在了应付借借还还,整理装订上。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一些老师借书太多,不及时退还,这些都使资料室的工作难以做到深层管理与开发。资料的开架借阅,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问题,其中图书资料乱架、破损及丢失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满足了读者需求,借阅上较直观方便,但也增加了管理人员整架补书等工作量。
二、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1、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是协助党和学院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有力助手。为教学和科研搜集、汇编专业资料,主动为教师提供教学相关的资料服务。资料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重点突出的优势,因此,独立学院资料室要在教学、科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就必须从初级服务转向高级服务,即在做好一次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整理,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服务,甚至三次服务。这应该是独立学院资料室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教师应增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尽快地将新的科研成果、学术动态通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课后的知识消化、理解、巩固、拓宽、获取等都要借助于图书资料室丰富的藏书和最新信息,图书资料室是吸取新知识的最好场所,是学院实施教育改革的坚强后盾。
2、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继承和发扬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图书资料室以它丰富的馆藏优势,汇集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各类文献资料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人类文明史最形象、最生动的资源。在精神文明教育中,图书资料室作为读者与图书资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藏书优势,运用各种方式介绍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逐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团结进取、积极向上,可见,图书资料室通过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教育。
3、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统计的体现,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新模式,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图书资料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图书资料室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场所,藏书质量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行,确保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配备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明确指出,高校图书情报体系是由图书馆与资料室组成。为了共同满足全校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与资料室理应协调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就必须网络化。因此,学院领导要充分重视资料室的硬件建设,给资料室配备专用的计算机,通过校园网连接到图书馆网络和互联网上。这样可以解决全校文献的不合理重购,实现全校文献资源、软件资源共享,从而缓解资源匮乏和经费不足。
2、做好资料室环境建设工作。学院资料室作为教学、科研的主要服务基地,应和校图书馆一样,成为一处独特的空间实体,和周围环境配合好,组成一个和谐统一体。学院资料室是院校的一个窗口,代表一个院校的形象,如果院校资料室精巧别致,美观雅致,就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师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于在资料室看书、查资料,使藏书价值得到体现。因此学院资料室除了丰富齐全的藏书、方便快捷的检索吸引读者外,期内外部环境建设也很重要,能给读者带来诸多影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