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5:11
导语:在贸易条件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贸易条件汇率证实分析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情况。反映货币比价的汇率变动会对贸易条件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条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不仅包括商品或纯易货贸易条件(N),还有贸易收入条件(I)、单边要素贸易条件(S)及双边要素贸易条件(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贸易收入条件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但由于贸易条件(N)最易计算,所以大多数经济学文献中使用贸易条件这一概念。在一个两国世界中,贸易条件(N)可以表示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而在一个具有多种贸易商品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用Px代表出口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价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N=(Px/Pm)100。显然用本币或外币衡量的进出口商品比价的贸易条件(N)与反映一国货币同国外货币比价的汇率存在着联系。事实上,汇率的变动将不仅通过价格的变化在短期内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而且将会长期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对贸易条件发生作用。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短期静态分析
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最常被引证运用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弹性分析法,该方法考察的是在汇率贬值情况下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之所以用到弹性的概念,是由于货币贬值同时改变了以本币或外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决定贸易条件改善与否取决于出口商品本币(外币)上升(下降)的幅度是大于还是小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下降)的幅度。一国货币贬值,该国出口商品可以保持本币价格不变,当然也可以上升。而进口商品由于货币贬值导致本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国外出口商为了维持一定市场份额,使得本国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有可能下降。用ηDX、ηDM分别表示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ηSX、ηSM分别表示进出口供给价格弹性,则在汇率贬值情况下有如下结论:
当ηSXηSM>ηDXηDM时,汇率贬值恶化了一国的贸易条件;
当ηSXηSM=ηDXηDM时,汇率贬值对贸易条件不起作用;
当ηSXηSM<ηDXηDM时,汇率贬值改善了一国的贸易条件。
这种弹性分析法建立在外汇市场稳定及其它条件不变前提下,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所谓贸易条件的改善除了从分析中的弹性变化理解外,通常指的是该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其进口商品价格有所提高,反之则为恶化。其经济学的含义在于单位出口商品能否比原来换得更多的进口商品,若能则表明贸易条件改善,否则贸易条件恶化。汇率贬值无疑成为许多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出口、改善贸易条件的手段。但是贸易条件提高了,也不能因此判定一国贸易状况得以好转。同理汇率升值在一定条件下会降低一国贸易条件,但也不能因此得出一国贸易状况恶化的结论。其原因在于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许多对该国和世界其余国家有影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凭单一的贸易条件的变化不能确定这些力量对该国净福利影响的结果,这也成为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短期静态分析的缺陷所在。所以我们将在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其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效应,从而全面理解汇率变动对贸易收入条件、单边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如此深入揭示汇率变动背后的对贸易条件的一系列作用机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长期动态分析
如前所述,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在短期内将产生直接快速的效果。然而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汇率已成为一国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变量,在贸易方面则不仅反映在谋求进出口量的变化上,还需考虑贸易结构、成本、福利及整体状况等许多方面。
短期内,由于信息传递、反应的时滞效应,汇率变动通过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数量效应并不会立即显现。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这种效应才得以全面展现。考察贸易收入条件(I),其计算公式为I=(Px/PM)Qx,Px与Pm同商品贸易条件,Qx代表出口量指数,该指标意指以出口为基础的进口量。但是单纯从商品贸易条件(N)的变化上难以反映出贸易收入条件的变化,因为指标I的取值决定于N与Qx的乘积。此外,如果一国出口产业规模效益比较明显,出口量的扩大则会引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进而使出口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通过贸易换取了更多的国外资源,从而提高了本国的福利。但是对于大国或某种商品的主要供应国而言,其出口的增长有可能引起出口价格的大幅下降,一旦出口价格下降的幅度超过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则贸易收入条件恶化,进而引起贫困化增长。
除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外,由于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因而汇率的变动对贸易商品的进出口量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劳动力工资及其他要素成本也因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使得进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同样发生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将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产生影响。显然这种影响因素较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化的国内产业与对外贸易政策等决定因素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效果,从长期看,可能有利于本国贸易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提升贸易及产业竞争力。考察单边要素贸易条件(S),其计算公式为S=(Px/Pm)Zx,Px与Pm同商品贸易条件,Zx代表出口部门的生产率指数。由于企业力图在汇率变动的环境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从而增强竞争力,由此Zx的值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即使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但是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依然可以上升。
以上分析表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存在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在假设汇率变动而外部世界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变动的影响在短期首先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商品贸易条件,其前提必须满足一定的弹性条件。而从较长时间来看,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将发生作用,贸易收入条件将依赖于商品贸易条件及出口量指数而发生变化。此外,汇率变动还将因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生产投入及要素成本的变化而对进出口量及商品结构产生影响,国内企业生产率同样发生变化,进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即使贸易条件下降,贸易收入条件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也可能上升。因此整体贸易状况与福利的变化需要综合考虑贸易条件的变化。
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条件影响分析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民币汇率在较长时期内的贬值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出口量的持续增长不仅加剧了贸易摩擦,且自身的贸易条件也面临着恶化的危险,福利遭受损失,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等已成为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依据分析,选取贸易条件为被解释变量,其影响因素包括汇率以及汇率变动产生的数量效应以及结构成本方面的效应。此处,为简单起见,贸易条件依据通常做法用商品贸易条件(N)代表,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说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我国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份额(XW)说明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国内零售价格指数(RI)说明汇率变动的成本效应,因此模型为:ψ(TOT)=(REER,XW,RI)。实证选用对数模型,依据下表所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下:
lnTOT=3.4939+0.1474lnREER-0.1030
lnXW+0.0959lnRI
(11.7109)(5.7788)(-2.9078)(2.1815)
R2=0.8470DW=0.6316F=36.9013
查表并对比模型参数可知,该模型通过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从经济学意义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向变动0.1474%;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份额每变动1%,贸易条件反向变动0.1030%;国内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向变动0.0959%。由此可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较变量XW与RI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更大,说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是显著的,而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与成本效应则由于机制传递、调整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效果则较弱。其中XW与贸易条件的反向变动说明当出口量增大时,我国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增加即人民币升值时,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反之则恶化。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对贸易条件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一般商品贸易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收入条件与单边要素贸易条件非常重要,只有综合考虑多重贸易条件的综合效果,才能较为全面的判定一国贸易条件及贸易整体状况的变化情况。
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并非仅是直接单一的作用机制,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价格上的直接反映与作用以及由于价格信号而导致的数量、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价格连锁作用,但是从长期考察却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影响,从而在功能上改变或提升了经济实力,因而将进一步推动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与好转。其有益的启示在于,由于存在诸多的前提与限制条件,因此探讨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能仅停留在短期静态上,需要从长期动态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考察,同时需要注意分析的范围和条件,由此即使汇率调整在短期内可能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但从经济发展长期看有可能是有利的。
关键词:贸易条件 技术进步 产业政策
贸易条件的内涵
(一)价格贸易条件
价格贸易条件又称商品贸易条件或净实物贸易条件。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多米尼克·萨尔瓦多教授认为,价格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用来衡量出口对进口的单位购买力。在一个贸易商品种类丰富多样的世界中,贸易条件被规定为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条件指数(N)=出口价格指数(Px)/进口价格指数(Pm)×100%
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出口价格相对进口价格上升,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比原来更多的进口商品,该国的贸易条件相比基期得到改善;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下跌,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原来减少,该国的贸易条件相对基期恶化。由于数据容易获得、计算方法简单,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中所提到的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都是指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导向型贸易增长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而进口导向型增长则会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同时,克鲁格曼的标准贸易模型指出: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会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反之,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
(二)收入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反映的是一国在出口基础上的总进口能力,相当于价格贸易条件与出口量的乘积,被认为是出口商品的购买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条件指数(I)=出口价格指数(Px)/进口价格指数(Pm)×出口数量(Qx)
相对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对一国的贸易利益和经济福利的反映更全面、更准确。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量会随之下降,若出口量下降的幅度超过出口价格上升的幅度,从出口得到的总收入下降,出口所能换取的进口商品数量减少,该国贸易利得下降,贸易条件恶化(此时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如果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量会随之增加,若出口量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从出口得到的总收入就会增加,出口所能换取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该国贸易利得增加,贸易条件改善(此时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
(三)要素贸易条件
要素贸易条件包括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产业要素生产率变动后,出口产业单位要素收入所能获得的进口商品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条件指数(S)=出口价格指数(Px)/进口价格指数(Pm)×出口产业要素生产率指数(Fx)
单要素贸易条件比价格贸易条件能更准确地反映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贸易利益的改变,如果出口商品价格下跌而使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但这种相对价格变动是由出口产业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引起,而且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价格下跌幅度时,该国贸易利得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加,说明贸易条件改善(此时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如果出口商品价格下跌幅度超过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该国贸易利得确实下降,说明贸易条件恶化(此时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单要素贸易条件恶化经常是需要调整出口结构的重要信号。将出口初级产品转向出口工业制成品、或者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往往可扭转贸易条件恶化趋势。
双要素贸易条件则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以价格贸易条件为基础的,经本国出口产业生产要素生产率与贸易对象国出口产业要素生产率修正后形成的一种贸易条件,为价格贸易条件与本国和外国出口产业要素生产率之比的乘积。当进口商品相对价格稳定,本国出口产业要素生产率相对于外国提高,则贸易条件改善;本国出口产业要素生产率相对于外国下降,则贸易条件恶化。
技术进步的类型
技术进步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同样的产量只需较少的投入,或者同样的投入能带来更多的产量。技术变化有不同的方式,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按照技术进步在不变要素价格情况下,对降低资本劳动投入比的效应将技术变化进行了分类,包括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即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增加比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要多,在工资率/利率之比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情况,使资本/劳动之比提高,这意味着对于每单位的劳动需要更多的资本。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正好相反,因为劳动替代资本,使资本/劳动之比降低,现在每单位劳动需要的资本减少。中性型技术进步则意味着资本替代劳动或劳动替代资本的现象都不会发生。
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在全球贸易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的进出口现状,又可将技术进步分为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进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即技术进步主要发生在出口部门,从而使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升级或者是技术含量大大提升,增加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进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则意味着技术进步主要发生在进口部门,使得国内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对国外同类进口商品的替代性增加,由原来的单纯依赖进口过渡到自给自足,弱势产业也逐渐转变为优势产业。
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一国的出口部门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该部门内部出现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力向进口竞争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使得出口数量相对下降,进口替代产品产量上升、进口产品价格和竞争力下降,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如果一国出口部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该部门内部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会扩大产品出口,供大于求、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将使贸易条件恶化。如果一国的出口部门(资本密集型产业)出现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在相对生产成本不变和资源充分就业条件下,出口产品数量增加,贸易条件可能恶化;反之,如果发生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出口部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如果一国的出口部门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竞争部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性型技术进步发生在前者而后者技术不变,这时虽然相对优势未变,但资本密集型生产增加、产品供大于求、相对价格下降,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相反,因而贸易条件恶化;但是,如果一国进口竞争部门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性技术进步恰恰又发生在该部门,则该国贸易条件会有所改善。
从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进口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前者会使一国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或数量增加,从而使其价格下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后者会使一国的进口竞争部门劳动力成本下降、工资率上升,工资率的传导性使出口部门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在进口产品价格不变或降低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
表1计算了1991-2006年我国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到2006年,我国的贸易条件指数整整下降了47.29%,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这有其深层原因。从图1可以看出,1978-2006年我国的资本/劳动比率不断上升,这说明我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出口导向和投资驱动。长期的出口产业政策导向使得出口企业比国内其他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工业制成品内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运用多种手段支持推动出口部门的技术进步,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及技术含量。
出口偏向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结合,使我国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一方面,我国的出口部门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导致出口产品数量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虽然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实现了资本替代劳动,但由于我国劳动力过剩,出口部门劳动力的节约反而使劳动者的收入下降,国民福利指数缩水。
此外,在我国的工业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到总出口额的50%。这其中,加工业出口企业越是涉及计算机、通信装备、电子设备等所谓的“高技术产品”,获得的附加值越低。以计算机为例,在全部附加值中,国内企业所获附加值比重仅为5%左右,通信装备和电子设备产品国内附加值也仅仅是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属于打工企业。同时,由于这些高技术产品在主要的出口国如欧美、日韩等都存在大量的替代产品,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价格竞争便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这些都使得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我国技术进步的产业政策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出口偏向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是造成我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当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无法控制时,调整进口价格指数以改善本国贸易条件便成为第一选择。这要求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导向上将进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或中性型技术进步相结合。我国应高度重视进口部门特别是薄弱产业的技术进步,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鼓励进口竞争部门进行产品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强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能力,进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价格被迫下降,本国贸易条件自然得到改善。在引进或开发技术时,要利用我国劳动力丰富和工资率低的先天优势,同时正视出口部门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实,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型技术进步。我国的人口众多,基数的庞大可以弥补个体知识存量匮乏的情况,使我国拥有开发中高级技术产业中核心技术的能力。当我们掌握了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将其转化成生产和出口能力并能维持市场垄断地位时,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以进口偏向型技术进步为产业政策导向的做法也要随之做出调整。
此外,上文中,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出口结构也是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要在促进进口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和中性型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调整现有的出口结构,提升加工出口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出口的结构性因素对贸易条件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唐世超.对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研究[J].现代商业,2006(5)
2.陶旺生.技术进步方式与贸易条件变化研究[J].经济经纬,2008(6)
3.应丽景.贸易条件变化的技术进步视角研究[J].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分析
相对于世界主要经济货币而言,美元已经发生了持续且较大幅度的贬值,并且伴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启动新一轮宽松性货币政策以及未来加息预期的增强,美元下降的趋势还将延续。作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与服务计价的核心货币,美元的弱化走势引起了欧洲及亚洲国家的普遍担忧。
一、美元贬值的原因。
1.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
美元贬值和减税、降息是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三大组合拳”。
布什连任后,预计将继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以化解美国的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虽然美国政府﹁再重申不会允许美元过度贬值,但是其对美元贬值所持有的默许态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元汇率走低的现实。
2.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下降。
目前,美国的政府债券、股票等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这也使美元出现贬值的趋势。量子基金的创始人詹姆斯·罗杰斯和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都建议所有投资者应回避美元资产。虽然布什连任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美元走强有利,但也可能会增加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外交和财政政策的担忧,从而对美元的总体复苏产生影响。
3.国内经济持续低迷。
从小布什到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连续发动了对伊拉克、阿富汉、利比亚等多次军事行动,这些军事行动消耗了美国大量的军事经费,加上美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遇冷,导致了美国经济持续低迷。 二、美元贬值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我国外贸“贫困化增长”即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已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一直走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的路子,出口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廉,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美元贬值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将使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状况有所缓解,会对那些高成本、低效率的企业和产品具有挤出效应,一定程度地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2.有利于中国的宏观调控。
美元贬值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对出口产业而言是利空消息,但是对中国观经济调控而言并非坏事。第一,外需下降意味着消费和投资要在GDP增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资源将更多地从贸易品部门流向非贸易品部门,这对恢复经济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中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到内需推动的转变是有益的;第二,外贸顺差的降低有助于缓解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从流动性供给的源头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增加,这对于遏制国内资产价泡沫继续膨胀是有利的。
3.有利于扩大消费,提高中国国民的生活质量。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确给老百姓在跟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首先,出境旅游和购物变得更加便宜。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直接降低了出境旅游和购物的成本,特别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国家和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其次,美元贬值会导致从美国等以美元结算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品,特别是进口汽车价格将大幅度下降。来自国外的一般进口商品相对价格更便宜,就是国外的奢侈品价格也大大降低。 三、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加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
我国对美国、欧盟贸易长期保持较大的顺差,虽然汇率并不是我国出口最主要的变量,但是人民币现实汇率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出口排挤了其他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这必将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涉及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数已占到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左右。这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
2.加大外汇储备和偿还外债的风险。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这种不尽合理的币种结构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蕴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给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3.有可能成为贸易条件恶化的诱因。
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即随着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我国贸易条件出现了一种先升后降,总体趋于恶化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现象。我国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盲目出口,竞相采取削价竞争的手段,人民币低估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局面。
4.导致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
人民币低估导致升值预期的存在,有可能促使大量短期资本流入,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首先,会对国际收支造成冲击;其次,加大中央政府操纵货币政策的难度,直接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最后,大量投机资本可能会投资于房地产等行业以待人民币升值,引发经济“泡沫”。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相对利益,绝对利益适应能力,供求关系
一、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通常是指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市场的交易活动,实现商品以及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达到互通有无,取得绝对和相对利益的行为方式和过程。一方面,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一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又对本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供求总量平衡的实现产生重要作用。
二、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总政策国际贸易相对利益,特别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发挥本国优势: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利用国家力量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和其他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市场,达到平衡国际收支,扩大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要求。具体政策主要有:一、贸易保护政策,二、自由贸易政策论文格式模板。
三、国际贸易的绝对利益和相对利益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利益及其如何在贸易参与国之间进行分配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应当出口什么,进口什么,它与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相关;二是如何确定进出口商品要达到的目标,它是指在国际贸易条件下进行什么样的商品交换更有利。那些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国家国际贸易相对利益,经济结构以国内分工为基础,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通常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满足需要为主要目标。而经济开放型国家则以国际分工为背景组织国内生产,国际交换突破了转换使用价值的局限,而注重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依据比较利益原则确定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确定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和流向,通过对外贸易求得利益的增长。
1、国际贸易的绝对利益
从对分工极大地有利于老公生产力率的提高这一规律的认识出发,出现了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以致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贸易中得益。不同国家在具体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成本的差异。所谓绝对成本差异是指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 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
2、国际贸易的相对利益
通过对两个国家生产成本的比较,如果某一个国家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而是居于绝对劣势,那么,国际贸易的结果,仍然可以使贸易双方取得贸易利益。只要各国商品之间的价格比率有所不同国际贸易相对利益,在进行贸易时,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或相对优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生产任何商品的成本均比其他国家都高,然而,这个国家生产的某种商品的成本相对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对较低,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上便具有比较优势,就应该生产并出口它,通过国际贸易来交换本国生产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取得相对利益论文格式模板。
四、国际贸易的供求关系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一样,是在一定的供求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国际贸易的供求关系对国际贸易的价格有着重大影响,也决定着一国对外贸易的战略、策略和进出口格局及结构。
1、影响国际贸易供求关系的因素
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国际垄断的影响、国际或地区性经济事件或政治、军事局势的变化的影响。
2、增强对国际贸易供求关系变化的适应能力
国际贸易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于一个国家进出口业务、国际收支及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国际贸易相对利益,通常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适时调整对外贸易的战略和策略,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本国在生产上占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产品的生产,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绝对和相对利益。
五、结束语
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最终途径还是要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加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经济学基础(第三版)李明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8
2、西方经济学王瑞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摘要:盯住汇率制度安排下名义汇率的贬值会引致国内产出和私人部门财富的增加,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取决于央行的调控能力。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通过改变我国贸易条件直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与幅度,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对进出口价格的弹性以及进出口价值增速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会刺激资本流入增加、加大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进口价格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不断提高。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有效汇率,经济增长,影响路径
2005年7月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盯住美元的间接浮动汇率体制转变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机制,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交易管制取消,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管制也逐步放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通过改变我国贸易条件直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与幅度,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对进出口价格的弹性以及进出口价值增速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还通过影响资本流入、改变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进口产品占国内需求比重的提升,导致进口价格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不断提高。
一、盯住汇率制度安排下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自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崩溃以来,各国的汇率制度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概括起来可分为浮动汇率和盯住汇率两大类。由于众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等重要经济大国实行独立浮动汇率,盯住汇率制度--无论是盯住单一货币,还是盯住一揽子货币,抑或根据一组指数调整汇率,其名义汇率是相对稳定的汇率安排,但从全球角度看盯住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浮动汇率安排:只要被盯住货币汇率发生波动,实行盯住汇率国家的名义汇率即使不变,但相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也随之改变。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和费利普·拉雷恩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购买力平价的假定前提下,对盯住汇率安排下汇率贬值或货币价值低估的影响进行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杰弗里·萨克斯和费利普·拉雷恩,1997)。他们的分析结论是,币值低估会导致盯住汇率安排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和价格水平上升,最终结果是中央银行储备增加、私人部门变得贫穷,货币贬值类似于征税。具体传导过程是:
在初始均衡状态下,M=EP*Q/V(I),且W/P=M/P+B/P+B/P,P=EP,I=I。这里M为货币供给,E为实际汇率,P为被盯住货币国家价格,Q为本国实际产出,V(I)为货币周转次数,I为本国利率,I为被盯住货币国家利率,W为国内私人部门金融财富,B为国内私人部门持有的国内生息资产,B为国内私人部门持有的外国生息资产。
在P、Q、V(I)不变的条件下,货币贬值或实际汇率E提高会立即引致M增加,出现超额货币需求。私人部门为满足货币需求,只有出售外国生息资产B;而中央银行为维护新的汇率稳定,必须购买私人部门抛售的外国生息资产、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增加又会导致本国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直到“货币供给按与货币贬值及由此导致的本国价格上升相同的比例增加时”,才会结束。此时私人部门的超额货币需求得到满足,但结果是中央银行储备增加、私人部门财富缩水,货币贬值类似于征税。
杰弗里·萨克斯和费利普·拉雷恩的理论是在严格假定前提条件下的简单理论抽象,与现实经济运行存在很大差距,其结论自然与现实经济运行结果存在很大偏差:(1)理论模型的前提是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购买力平价。事实上,多数国家或地区对资本流动均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各国货币购买力存在很大差别。(2)理论模型隐含的前提是市场迅速“出清”。事实上,即使资本能够完全自由流动,现实经济中市场“出清”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我们将汇率波动对产出影响、资本管制和央行调控能力等因素纳入模型考虑后,修正后的杰弗里·萨克斯和费利普·拉雷恩模型改变为:Y=PQ=C+IV+EX-IM,M=EPQ/V(I),EX=EXQEXP,IM=IMQIMP,且W/P=M/P+B/P+B/P=Y/P-G/P,P=EP,I=I。其中Y、C、IV、EX、EXQ、EXP、IM、IMQ、IMP、G分别为名义产出、消费、投资、出口价值、出口数量、出口价格、进口价值、进口数量、进口价格和政府资产。
在修正后的杰弗里·萨克斯和费利普·拉雷恩模型框架下,盯住汇率制度安排下名义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发生重大改变,名义汇率的贬值最终会引致国内产出和私人部门财富的增加,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取决于央行的调控能力:(1)名义汇率的贬值首先将改变贸易条件,即降低出口价格、提高进口价格,刺激出口数量增加、减少进口数量,只要出口数量的增加超过出口价格的降幅、进口数量的降幅超过进口价格的升幅,本国产出将扩大。(2)贸易状况的改善将扩大贸易顺差,在资本管制情景下,中央银行为维护名义汇率稳定,必须购买贸易顺差增加引致的外汇供给,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形成超额货币供给。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
2005年7月份以前我国实行盯住美元、外汇和资本流动严格管制的汇率制度,2005年7月份以后我国实行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经常项目外汇管制取消、资本项目管制逐步放松。在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汇率制度安排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符合修正后杰弗里·萨克斯和费利普·拉雷恩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修正后模型的结论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更为一致。根据修正后的理论模型框架,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同样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渠道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使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在趋紧的贸易大环境中,我国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致于国内现在关于人民币应该保持升值趋势还是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争论再起。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影响
2.1人民币升值对经常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至于贸易互补度方面,新疆国际商贸大通道的贸易定位,就是缘于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极强的贸易互补性存在,这是新疆边贸发展的基础。人民币升值会否使贸易互补度下降从而降低贸易流量呢?应该不会,理由是:第一,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国内对新疆出口的日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需求强烈。虽然新疆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如土耳其、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西亚国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新疆出口商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短期内还不可动摇;第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内能源供应增长较慢,使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开始已经上升到50%以上。中亚作为世界上能源储量排名第三位的地区,能够通过陆路通道向我国供应油气资源,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和运输方式多样化,减少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显然,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也不会因为其带来贸易互补度降低,从而缩减贸易流量。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贸易规模是有利的,对新疆经常项目帐户会产生收入增加效应。至于支出方面,升值使人民币购买力增加,带来的通常是进口成本下降,进口贸易流量显著扩大。
2.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确定,就会产生不断继续升值的心理预期,从而使人民币升值投机将加重,短期资本流入增加。而且,短期资本还可能通过外贸套汇、假合资项目等渠道入境。入境的国际热钱将选择诸如房地产等受益于升值而产生明显增值的市场进行投资,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增加国外机构的投资信心,也可能使他们获得投资收益和升值收益的双重利润。
(2)人民币升值对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看似会增加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直接投资热情,其实未必。因为:第一,如果直接投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则存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出口制成品美元价格提高,削弱了价格国际竞争力,如不提高美元价格,则出口利润减少的情况。但人民币升值同样会带来进口原材料的美元价格下降的现象,两者相抵后的结果是汇率升值对出口利润影响没有想象那么大。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和转移风潮,关键因素并非人民币升值,而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我国到了转型升级的转折点;第二,如果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其并不在乎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一点投资成本,而是看中了我国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国内市场。而且其投资基本是长期投资,升值后其在我国存量资产反而能够得到增值收益。
3人民币升值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不能否认,人民币升值会使新疆出口商品美元价格提高,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为原先一味依靠廉价优势,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的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其在关注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对竞争优势的关注程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手段也将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向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新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质量和效益型,促使新疆企业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非价格竞争的能力,提高出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改善贸易条件,避免“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往往是由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其出现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出口商品是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而且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从新疆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其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中亚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显然,新疆一定程度上具备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解决办法只有提升出口价格水平,降低进口价格水平,改善贸易条件,而人民币升值正好带来了这种价格效应。
3.3降低资源进口成本,增加进口规模
新疆进出口贸易严重不平衡,比如2007年新疆出口额115亿美元,而进口只有22亿美元,贸易顺差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本身就意味着新疆外贸发展并不合理和健康。出口只是换汇手段和过程,进口才应该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进口,才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经验、文化等等,以及国内短缺的商品和物资。后者可以保障国内各部门发展的平衡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前者可以帮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最终使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一方面使中亚能源和资源等主要进口品在不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前提下变的比以前廉价,从而为新疆大量增加能源、资源进口带来良好机遇。目前进口规模有限,主要是因为能源、资源运输通道的制约。随着中哈输油管道一期的竣工输油,二期的开工建设,随着中国—中亚输气管道在2010年的全面竣工使用等,新疆能源进口将面临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显然可使进口节约更多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中亚国家资产价格变的更便宜,在我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新疆企业完全可以抓住升值的机遇,积极购买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资产,为将来扩大能源、资源进口奠定坚实基础。
4结论
(1)人民币继续升值对新疆国际收支的影响表现在:经常项目项下会带来贸易规模的增加进而使国际收支额上升;在资本和金融帐户下会产生短期投机资本的增加,但直接投资不会受明显影响,所以该帐户国际收支额也会相应上升。(2)人民币升值对新疆出口贸易的影响,短期来看是不利的,长期来看,通过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贸易条件改善等等,有利于新疆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3)对新疆进口贸易来说,升值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在新疆能源、资源运输瓶颈解决后,如果升值,必将带来新疆进口空前增长的井喷局面。
参考文献
[1]易纲,张磊.国际金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3.
[2]曲凤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本流动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5,(9).
[3]黄锦明.人民币汇改和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9).
[4]石士钧.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自国际贸易产业以来,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孰优孰劣便是经济学家一直喋喋不休争论的焦点,也是各国政府在贸易政策抉择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自由贸易思想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保护贸易不甘示弱,在各国的贸易政策中依旧或多或少的占有一席之地。
发达国家的保护对象主要是陷于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保护民族经济,且保护的重点是幼稚产业。
加入WTO后的中国是否应该完全贸易自由?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否丧失了意义?对幼稚产业政策应该如何予以取舍?本文将通过对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一、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基础分析
幼稚产业的理论基础是李斯特的“幼稚产业论”。李斯特发扬了美国汉密尔顿保护本国制造业的观点,以历史判断为基础,提出不同的国家由于其发展阶段不同贸易政策也应有所不同。处于落后地位的国家应该对那些面临国外强有力竞争而自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身又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幼稚产业予以高关税保护,培植它们的竞争力,直到这些产业成长起来为止。
这些新的产业能给国家带来未来收益,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而这些“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幼稚产业论一经提出便对自由贸易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现在也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般认为幼稚产业论对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提出的质疑主要在于各国国情不同,落后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最终不利于该国的生产力的提高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思想是“世界主义的”。但现实世界是由各国家组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
经过李嘉图完善的自由贸易理论强有力的证明,自由贸易能使世界资源优化配置、能带来各贸易国福利的增加和世界总产量的提高。
但李斯特认为对于落后国家而言,这种短期或眼前利益(可以比较低的成本换取较多的商品和劳务,增加国民福利)是以牺牲长期或未来利益为代价的。从长远来看,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将来对国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工业产业的生产能力在国际自由贸易的环境下会受到剧烈冲击,根本没有发展空间,这种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利益的自由贸易对落后国家而言非常不利。
所以李斯特主张:通过国家的干预对幼稚产业实施暂时的保护,这种保护应持续到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止。幼稚产业论也认为保护可能会产生资源配置扭曲、走私、降低效率等效果,尤其是在幼稚产业的选择失误、保护措施不当等情况下。
但支持幼稚产业保护的经济学家认为受保护的幼稚产业应该具有潜在的动态的比较优势和外部经济,在保护下只要其生产成本下降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足够快,那么保护结束后所得的收益就足以补偿保护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的保护就是有利的。贸易保护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而放眼世界完全的自贸易也是不存在的。
世界各国在选择贸易政策时都要考虑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国际贸易环境的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自由贸易在更大范围得到了推进。但是在自由贸易的背后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贸易保护的潜流强有力的涌动。
首先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加剧。
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国家加大了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力度,尤其是隐蔽的灵活的具有歧视性的非关税壁垒的运用非常广泛。
由于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特点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所以被称之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保护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集中的表现就是更多的更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的使用。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高标准的环境、技术等“绿色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其中发达国家所设置的市场准入门槛(技术标准等)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开放市场的要求,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自己却在农产品等领域牢牢的奉行保护主义。美欧日等国采取的农产品补贴政策拉低了全球农产品价格,而农产品出口正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支柱。目前日本对水稻的进口关税依旧高达490%。
其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停滞不前。这集中体现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多边合作进展缓慢,如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的WTO多哈回合,在坎昆会议的失败的阴影下步履蹒跚,而个别WTO成员,特别是发达国家成员,一意孤行的实行单边主义,使多哈回合的主旨——发展问题的多边谈判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区域性的贸易合作的活跃反映了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困境。
自由贸易与保护的相互交织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大特点,自由化是断断续续的主旋律,而保护似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不同的国家保护的重点也不同,发达国家主要在于农产品和陷于结构性危机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在于幼稚产业和服务业。这种现实反映了它们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也表明了在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下国家之间利益争夺之所在。
三、外贸政策的现实环境——渐进的贸易自由化近年来,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外贸以高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在增长,进出口额在国际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但与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外贸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如出口结构以低档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贸易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滞后。其中,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尤其引人瞩目,1999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相当于其商品贸易出口的24%,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相对于商品贸易出口的比重低于15%。这些差距折射了我国经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竞争力较低等深层次问题。中国虽然被号称为“世界工厂”,但产业竞争力仅限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相对落后属于幼稚产业,这种国情决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是:渐进的开放市场——渐进的取消保护——逐渐取消保护——贸易自由化。
加入WTO的谈判过程和我们做出的承诺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而这种渐进的开放思想也构成了被国外学者所称道的“中国模式”精神的重要部分。实事求是的依据经济规律和发展所能承受的限度确定开放的步骤是我们理性的选择,超越式的外贸政策是非理性的。许多拉美国家从80年代起奉行新自由主义,不顾国情的实行贸易自由化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例子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根据发展阶段适时调整、灵活应对才有利于向最终目标的迈进。自由贸易是世界各国理想的终极目标,但在我国工业化尚未完全实现的现实下适度的保护是必要的。这就是国情所给予我们的外贸政策环境。
四、目前中国幼稚产业政策取向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而幼稚产业论的理性的成分也给予保护以一定的理论支持。
但由于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经济效率,所以必须审慎运用保护政策,尽量减少因为保护所造成的经济扭曲和福利下降。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对幼稚产业实施保护的政策取向应该是:谨慎选择、适度保护、渐进开放、完善市场体制。
谨慎选择体现在要科学的选择被保护产业:主要的原则是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科学的选择被保护产业。一方面是根据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标准选择那些具有明显外部性和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的保护在一定时期后收益应该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于保护的成本,应该是一国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同时能起到带动其它产业部门发展的作用,同时对它们的保护也应该是能弥补市场不完善所造成的企业先进入损失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要适时的对被保护幼稚产业进行筛选。保护不是无期限的,否则会造成低效率和严重扭曲资源配置的恶性循环,李斯特提出的时限是最高30年,对于保护时间过长而至今还未成熟起来的幼稚产业应该取消保护。
适度保护体现在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程度要适当。
一般的保护方式是关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主要是关税和非关税,产业政策是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被保护产业提供资金、信贷、补贴等产业支持。目前我们的保护方式面临着调整,原因在于加入WTO后我国承担的主要义务是关税有步骤的下降,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步取消。所以运用传统的关税手段来扶持幼稚产业发展的空间已经逐渐的在缩小。
以往的以关税为主的保护措施要逐步的让位于非关税措施和产业政策。在可以运用关税的空间里就要设法提高保护的效率。
一方面要研究关税结构,争取设置对幼稚产业有利的关税结构,同时提高关税的有效保护率。除关税措施以外要适时、适度的使用WTO所允许的一些非关税措施来实行保护,并且将WTO框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用足用好。其中可以依据GATT等18条的规定来施行对重要的幼稚产业的保护。
渐进的开放体现在保护应该是开放的保护、逐渐取消的保护。
保护的目的是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但完全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封闭的保护只会产生低效的懒惰的产业,所以应该适度的引入竞争,或者是国内市场分割的打破,或者是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外国厂商的进入。当然这要根据被保护产业的实力、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来决定。此外,要适时的引入“毕业条款”机制,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渐的弱化保护并在其成熟后坚决的撤销保护。所以保护政策不应该是刚性的,应该灵活而富有弹性。超级秘书网
sp;完善市场体制。
自由贸易思想因为其完美的市场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而使自由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理想目标,但较完善的市场体制无疑是企业正常开展其经济活动的基础。健全的市场功能齐全的市场意味着市场扭曲的减少,这将为产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市场扭曲消除的前提下许多保护措施也就不必要了。
但目前国内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体系的不健全,部分市场秩序的混乱,政府的职能“越位”、地区市场壁垒的存在等。所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市场体制的完善是当务之急,是对幼稚产业逐步取消保护的前提,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翔硕.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1978-1998[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张幼文等.外贸政策与经济发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3]任烈.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论文摘要: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价格指标,汇率的变动可能会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很重要。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汇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多数国家都利用汇率作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调节货币流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汇率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了全世界的一大热点。
2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1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可通过引起国内和国际市场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影响进出口和贸易收支。
本币贬值可降低本国产品相对价格,提高国外产品相对价格,这样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增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扩大出口量,限制进口,促进贸易收支的改善。但是贸易收支对汇率变动的这种价格传递和竞争效果,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到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整是否存在时滞以及时滞长短影响。在国际市场中,汇率变动引导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可在瞬间完成,但其引导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相对迟缓,因此本币贬值可能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先恶化后再逐步改善,存在一个J曲线效应。J曲线效应在汇率较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国家和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比较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相对软弱、经济运行相对封闭等往往会使得J曲线弱化和变形。
另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影响。现今大部分国际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商品也不是同质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价格变动幅度可能并不等于汇率变动的幅度。由于进口和出口是相对的,将汇率传递定义成汇率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幅度。但是由于出口商有一定的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利,而商品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需求弹性的变动,使得本国货币贬值并不一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例上升,一般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汇率贬值的幅度,这就是不完全汇率传递。一般说,如果市场集中程度提高,进口商品用国内货币标价的范围扩大,则汇率传递系数会降低;若产品同质和替代程度提高,国外厂商相对国内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扩大,则汇率传递系数上升。在这主要讨论进出口需求弹性、进口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外国政府的报复、与生产成本有关的投入要素的来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进口国的政策调整等对价格传递机制的影响。
2.2汇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国民收入来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如若货币贬值的国家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贬值的这种支出转换效应会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会通过凯恩斯乘数的作用,提高一国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会相应提高国内支出。如果贬值引起的自主贸易余额改善超过因国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进口增幅,即满足罗宾逊-梅茨勒条件,则货币贬值的主要影响仍然是改善贸易收支。
第二,贬值通常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若国民收入中支出比进口的比重很高,则贸易条件对支出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国内货币贬值后,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包括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贬值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
2.3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除了影响贸易品相对价格外,还会影响本国一般价格水平,进而影响贸易收支。在货币贬值后,主要可以通过三条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
首先,贬值使得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涨。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一方面直接影响进口原料与半成品的价格,进而使得本国商品成本提高,就比如当前的能源价格;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必然会推动本国工资水平上升,间接影响本国商品成本。这两方面共同导致本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
其次,若贬值在短期内促进了贸易收支的改善,则引起贬值国的出口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在出口大于进口时,意味着该国总收入水平大于供给国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在此条件下,国内会由于过度出口造成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导致通货膨胀。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这种状况会尤其加剧。相反,在国内需求不足时,出口会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一国尚未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只会使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更接近充分就业程度。因此,货币贬值导致的贸易收支顺差在两种情况下不会导致物价上涨,一是国内产品和劳务的供给大于需求,二是国内生产要素尚未充分利用。
再次,贬值后出现贸易收支顺差,则外汇储备会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加,将使央行通过购买外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多。实际上,当国际储备增加时,很可能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扬。国内价格上升,从两方面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第一,当名义货币供应不变时,价格上涨使得公众所持有真实现金余额下降。为让真实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持有水平,公众一方面会出卖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另一方面会减少消费支出,两方面作用结果是国内总支出下降。这样必然影响贸易收支的变动。第二,假定国外价格水平不变,当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幅度时,则名义货币贬值不但不会引起货币实际贬值,反而会导致实际汇率上升,最终会恶化贸易收支。
2.4汇率变动引起的支出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能够通过影响支出变化进而影响贸易收支。支出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代表结构变动的支出转移,另一种是代表数量变动的支出改变。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通过支出转移和支出改变共同完成的。
汇率的变动会引起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本币贬值则本国出口商品的对外价格下降,而本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所以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而言更便宜了。这样贬值就会使得国内外支出从外国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支出转移能否实现以及其效果是否显著则取决于国内外商品的供求弹性。供求弹性大时,则汇率变动后通过影响支出转移就可以改变贸易收支状况。
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只是通过影响支出转移来达到,还会通过改变支出规模达到。本币贬值则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改善。但是随着本国出口商品的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将增加,从而本国的支出规模就会扩大,从而就会导致进口增长,这样贸易收支的改善程度将减小。这就是汇率变动通过支出数量的改变进而影响贸易收支的原理。如果考虑回传效应,那么本币贬值后本国的国民收入提高,则本国的支出规模扩大,从而提高了外国的国民收入,反过来又增加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了本国产品的出口。这样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就更为复杂。
从以上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理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个复杂的过程,汇率变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影响贸易收支: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和汇率变动引起支出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另外,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程度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汇率变动的国家的经济还有汇率的传递程度等。所以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很复杂。
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评价与建议
3.1加大篮子中欧元的比重,并考虑英镑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产生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可以在参考一篮子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加大篮子中欧元的比重,并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时考虑英镑的影响因素,降低汇率变动对我国和欧洲国家贸易的不利影响的程度。
3.2加强东亚货币合作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与新加坡间的双边贸易收支也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大东亚货币区的合作,通过合作来减小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新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东亚汇率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盯住美元的东亚货币肯定会因为人民币对美元浮动而与人民币汇率关系不稳定,而非盯住美元的汇率和人民币的双边的汇率可能会更加不稳定,这就会影响到我国与东亚国家间的贸易关系我国应该继续积极参与亚洲货币合作。以后要先建立以人民币和日元为核心的次货币区,然后逐步融合,形成真正的东亚货币区。
3.3加快出口产品的产业升级
人民币升值后,由于进口品的价格相对会降低,所以我们应该多进口高新技术产品,从而来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加快我国的产业升级,而要避免奢侈商品的进口。还要调整外资引进的政策,在引进外资时要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引进,吸引的外资要能满足我国对技术的需要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国内产业的升级。我国目前出口产品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非常低廉,而且附加值较低。因此我们应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出口产品的动态升级。
3.4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我们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去国外投资,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这样可以增强我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又可以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扩大出口,同时还可以满足我国能源和原材料依赖型企业对能源以及原材料的需求。
3.5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
汇率制度改革后,弹性的汇率制度加大了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出口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企业可以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降低出口的风险。而金融系统应该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政府则应加大对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管理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江,史本叶.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5,(9).
[2]周毓萍.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1,(3).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已经有了几年的时间,我国市场经济法受到国际经济法的影响较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主要就当前市场经济下,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进行解读,希望为我国市场经济法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如何运动法律进行市场调节,合理干预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当前市场经济下经济法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1.促进对外经济联系,发展国际经济合作
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当代科学的进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日益发展,促使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不断加强,任何一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在考虑发展本国经济时,都必须着眼于国际关系的总体。我国经济法是正确体现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法律规范,它调整我国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过程中与外国政府、外商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2.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活力
企业管理是搞好微观经济活动的根本措施,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经济法规定的经济核算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它要求企业必须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规定了必须合理安排和科学地组织生产,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在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对于企业不计成本、不计消耗、浪费严重,造成损失的现象,以及在履行经济合同中的违法情况,还规定了经济制裁。总之,经济法要求企业一切经济工作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和健全各种生产经营责任制和一整套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认真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二、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法制建设速度和成就是不能否认的。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法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法律责任这块短板的存在及长期得不到弥补,公权力滥用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还继续呈现发酵、膨胀状态。公权力滥用方面,选择性执法是其著例。选择性执法的本质是为了获取部门、地方、行业,甚至个人非法利益,将本应履行、不能放弃的职责、公权力视同可以行使、可以放弃、甚至可以交换的私权利,随意、恣意执法,权力商品化,造成法律适用的不公,增加了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期,降低了违法的成本,减损了法律的实效,破坏了法律的权威,使法律失信于民。
三、完善经济法的策略
1.完善经济行政立法
经济行政立法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中具有重要作用。经济行政法就是规范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目前,我国颁布了许多经济行政立法,在实践中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但有一些立法和规范性文件质量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经济立法是由行政部门起草的,而某些部门在起草中注重争权,导致不少立法中同一事情有诸多部门参与管理或有权处罚,以致于某种违法行为发生后,多个部门相互扯皮或均不予管理,造成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一些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出多门,造成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中任意解释的余地很大,执法的标准尺度也极不统一,甚至有的规定之间发生冲突。还有一些规范性文件没有做到透明、公开、客观、公正、合理。这些都表明我们的立法质量需要尽快得到提高。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要求,各成员国的法律必须透明、公开、客观、公正、合理;凡可能影响商业环境贸易条件的规定及措施均要求公布,法律不能与公认的公平贸易条件相抵触。按照这一标准,我们现有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
2.制定和完善加强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
市场经济并不是自发的无序的,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任何国家都要颁布一些经济立法,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计划体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而新的市场法治秩序尚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宏观调控更显得必要。我国刚刚制定了十五规划,其中许多内容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例如,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市场和扩大内需的方针等等,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
四、小结
经济法对于实现经济体制调整,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对经济法进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荣.论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的完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2]陶广峰.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看经济法的国家观[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01).
[3]钱玉文.论转型时期中国经济法的演进与发展趋势[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