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环保型建材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8:26

导语:在环保型建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保型建材论文

第1篇

环保型建材应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耐久性的要求;二是对自然环境具有亲和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节省资源和能源,不产生或不排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有害物质,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负荷,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三是能够为人类构筑温馨、舒适、健康、便捷的生存环境。

环保建材的特性

环保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是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在国外,绿色建材早已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广泛应用,在国内它只作为一个概念刚开始为大众所认识。绿色建材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中国目前已开发的“绿色建材”有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地毯、涂料、壁纸等。如“防霉壁纸”,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发霉、起泡滋生霉菌的现象。“环保型内外墙乳胶漆”不仅无味、无污染,还能散发香味,并且可以洗涤、复刷等。“环保地毯”既能防腐蚀、防虫蛀,又具有防止阴燃的作用。复合型地板,是用天然木材,经进口漆表面处理而制成,具有防蛀、防霉、防腐、防燃、不变形特点。总而言之,绿色建材是一种无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装饰材料。

住宅建筑装饰材料的污染及其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对住宅建筑的环境设计重视起来,力求创造一个舒适、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室内装修使用不少材料大都是由化工材料制成的,有的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它们不断地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据报道,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专家们曾经对数个城市的10幢新建房屋建筑作抽样检查证实,在现代化房屋建筑内空气含有多达500余种的化学物质,比室外要高出许多倍。又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有关论文报道,现代房屋建筑的2%~3%有石棉和氡,10%左右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建筑被称为“病态建筑”,这些有“病”的建筑常常会把自身带有的“病”传染给房屋的使用者。

事实证明,建筑材料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所释放的各种气体如氨、甲醛、苯、氡等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封闭的室内环境由于温度、湿度较大,有些材料会为霉菌和细菌生长提供养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具体来说,住宅建筑装修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石材类。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含有一种叫做氡的有害物质。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种环境致癌物之一,它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板材类。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装修板材,内含超标的甲醛,如大芯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以及用这些板材制作的复合地板、家具等。甲醛主要来自于制作复合板材所使用的脲醛树脂胶,这种胶具有胶接强度高、不易开胶的特点,是目前生产各种复合板材普遍使用的粘合剂。脲醛树脂胶含有甲醛,会形成游离甲醛气体释放到空气中,而甲醛为高毒性物质。

涂料类。房屋装修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以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和稀释剂含有有害物质苯。

水泥等。水泥等建材主要含有有害物质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设计装修的环保,最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环保程度。现在的建筑材料打出了很多环保的卖点,如节水、节能、防霉、防虫、防菌等,这给了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过,设计师一般是按照客户的要求,以及开出的价格来选择用料的,环保材料价格相对较高。

住宅建筑应合理选择和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注重采用新型环保建材。作为现代建筑工程重要物质基础的新型建材,国际上称之为健康建材、绿色建材、环境建材、生态建材等。环保型建材及制品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住宅应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尽可能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建筑装饰材料,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含高甲醛等过敏性化学物质的胶合板、纤维板、胶粘剂;含放射性高的花岗石、大理石、陶瓷面砖、煤矸石砖;含微细石棉纤维的石棉纤维水泥制品等。

因此,应该仔细地选择和恰当地运用环保型建材,将建筑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使用那些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材料,溶剂型油漆、化纤毛毯、复合木板和其他建筑产品都可能在空气里释放出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机混合物(VOC),这些化学制品不仅影响建筑工人和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同时,也会增加环境中的粉尘和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遵循国家的环保法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室内装修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最近,国家质监局等部门公布实施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有害物质限量》等一系列环保法规,应努力执行。应选用已通过环保管理认证的材料,减少设计中色彩鲜艳石材的运用,多采用优质聚酯漆和环保型硝基漆,减少或杜绝在空气流通较差的房间使用醇酸油漆的数量。当然,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设计标准,但健康和无害化应该是普遍的原则。

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提倡绿色住宅建筑。与传统建材相比,制造新型建材不仅可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能耗,而且能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新型建材不仅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有助于改善建筑功能,起到防霉、隔音、隔热、杀菌、调温、调湿、调光、阻燃、除臭、防射线、抗静电、抗震等作用;制造新型建材不仅可以采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产品结束其使用寿命后,还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不会形成新的废异物。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应用。

前言:当前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大量的采用工业化生产(预制或定制现场安装)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浪费节约能源。在现代酒店、写字楼的室内高档装饰中木制品、玻璃的使用量所占比例在逐渐增多。室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源主要来源是:胶合板、大芯板、密度板、粘接胶、面饰油漆、地毯等建筑装饰材料是我们目前施工首选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1、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

建筑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它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求,它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现状,建筑节能是建筑业进步的需求,它有利于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建筑节能是指在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在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生产、建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合理设计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能源,从而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及节约能源的目的。

2、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2.1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

2.1.1 废弃植物纤维。废弃植物纤维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主要是指农作物秸秆、废弃木质材料、废弃竹子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资源十分丰富。

废弃植物纤维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能,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性能潜力。

2.12 石膏建材。石膏类建材具有的优点;1)石膏的煅烧能耗比较低(仅为水泥的1/4、石灰的1/3),因为用石膏做建材可大大节约能源;2)石膏建材比实心砖、混凝土均节约材料;3)石膏建材具有可循环使用性,不产生建筑垃圾;4)石膏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耐热、耐火性。

粉煤灰;粉煤灰利用粉煤灰代替部分赫土制作烧结砖、空心砖、墙地砖以及粉煤灰烧结陶粒等,而参加粉煤灰生产的陶制制品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

2.1.3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是集环保、保温、阻燃、隔潮、吸声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原料是废弃的各种颜色平板或瓶罐玻璃碎块,属于非物理用;生产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生产过程不产生“三废”。

2.1.4膜材料

建筑用复合膜材料具有透光性好、密度小、机械强度高、耐久、防火、保温和抗紫外线等优良特性,因而成为新一代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具有良好的文保隔热性能。膜材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人体造成伤害,膜材作为一种绿色建材在发达货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2.1.5其他环保节能型建材

一种纳米微胶囊相变材料可作为新型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纳米和微胶囊化的相变材料。纳米在光催化作用下,能杀死病毒,消除VOC和无机有害气体,能在不通人室外新风的情况下有效搞室内空气品质,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同时,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相变,物质的分子结构迅速地发生转变,在恒温状态下进行吸热或放热,在外界温度变化时能有效地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3、节能环保型装饰材料的工艺特性

①A、木制品在工厂定制中是要经过两次高温生产流程工序的。一是.在胶合压制工序,采用28℃--32℃的温度、5—8吨的压力下压制6—8小时;二是.在喷漆后,采用25℃--28℃的温度及一定环境湿度的情况下烘烤3—4小时。

甲醛、苯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在19℃以下甲醛、苯基本不挥发,在20℃--26℃之间其挥发速度成倍的增加,在26℃--35℃之间其挥发速度则爆发性的增长。

综上所述,由于木制品在工厂定制(前提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木工板、粘接剂、油漆),经过了两次高温工序比较长时间的处理,其甲醛、苯的含量将大大降低。这样对于室内空气质量达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B、由于木制品在工厂定制,所以施工现场不再需要油漆仓库(危险品仓库),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施工现场安全隐患。

C、一般木工板的有效利用率在75—80%之间,而一樘单扇门(0.85×2.2m)需要5张不同厚度的木工板和一定数量的实木线条,其垃圾产生量相当于1张板左右。而工厂生产其木制品垃圾由专业废旧木材加工厂回收再利用。所以,工厂定制木制品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排放和填埋量(建筑垃圾)。由于木制品在工厂定制,所以装饰施工现场噪声、异味等大大减少。相对降低了城市的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可见,采用此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效果。

②玻璃饰面.

A、墙面装饰性玻璃(如:镜子、烤漆玻璃等不透明的玻璃制品)。由于玻璃胶中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为此,我在组织施工时对于此类玻璃饰品的安装工艺一般采用镜钉打孔安装和强力双面胶粘接(双面胶比玻璃胶整体用量少、其含胶量更少,其甲醛、苯的含量就更低)安装。如果采用玻璃胶粘接工艺,则每平方米玻璃需要300g左右的玻璃胶。

B、墙面隔断性玻璃(透明或半透明玻璃)。一般建议建设方采用定制金属外框的成品隔断。若建设方不同意,我们采用内置密封橡胶条+金属压条、外饰设计图纸要求的饰面材料。这样的施工工艺可以不使用玻璃胶。如果采用玻璃胶固定工艺,则每8—10延长米(单面)需要300g左右的玻璃胶。

采用这种施工工艺大大减少了玻璃胶的使用。降低了室内装饰项目中的甲醛、苯的含量。

③我在施工中采用了定制3.75m长的龙骨(加长或缩短龙骨按延长米计算是不需要增加成本的),这样既可以保障每一个接口处都有一个吊杆,又符合国家施工规范之要求,还增加了主龙骨接口处的强度、减少了天花变形、开裂的现象,并且完全取消了接口卡。这样可以彻底取消接口卡的使用,又可以减少龙骨使用量1%左右。这样不但提高了功效、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降低了单方装饰工程面积中钢材的使用量,给国家节约了能源。

2.1.6环保节能型建材来发展。开发环保节能型建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高投人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建材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21世纪我国建筑材料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建材行业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建材,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不使用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学物质,兼顾可回收利用和循环生产,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结束语

建筑装饰材料的环保节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重要国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政策。建材的环保节能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政府、媒体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引导消费者,只有这样我国环保节能型建筑的发展之路才能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 杨容珍,新时期我国绿色建筑施工探析《建筑者》2010年第8期下。

第3篇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从外延式开发与大规模旧城改造并举、住宅小区规模化建设及道路的改扩建,导致大量建筑垃圾急剧产量增加,建筑拉圾排放量高峰期已经到来。目前,国内处理建筑垃圾基本上仍停留在落后简单的填埋式处理,由于建筑垃圾的不可降解性,填埋式处理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文分析了建筑垃圾的成分及特征,指出了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垃圾循环管理模式。

1.建筑垃圾管理概述

1.1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关于建筑垃圾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尽相同观点。根据建设部在2005年3月23日并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在研究领域,学者们对建筑垃圾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概括说来,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具体而言,建筑垃圾是指在建(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混凝土块、废沥青混凝土块以及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混凝土、碎砖渣等。通俗地说,就是包括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1]。

1.2建筑垃圾的分类及来源

按照建筑垃圾的来源不同可分为:(1)土地开挖;(2)道路开挖;(3)旧建筑物拆除;(4)建筑工地垃圾;(5)建材生产垃圾。

按照能否再生利用又分为:(1)可直接利用的材料;(2)可作为再生材料或可用于回收的材料;(3)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

根据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可以看出城市范围内的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施工工地产生的土方、废渣;二是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建筑物废砖块;三是房屋店面装修时产生的建筑垃圾; 另外,还包括工业生产遗留的废原料或废弃半成品。

1.3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侵占土地;(2)破坏土质;(3)污染水体;(4)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2.国内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国内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超过1亿吨,加上建筑装修、拆迁、建材工业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将达数亿吨。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

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

(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3)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

(4)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3.建筑垃圾管理模式

循环经济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我们己经没有了发达国家旧时代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我们必须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工业、城市化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三R”是绿色建筑业的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建筑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在建筑过程中让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地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建筑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更大的经济利益。

4.建筑垃圾利用技术分析

目前国内一些研究单位正积极开发生态型建筑材料。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砌块)、再生烧结砖、预制构件、铺道砖、花格砖等建筑材料。现已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水平。为促进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弥补建材工业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不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1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1)生产环保型砖块

实心粘土砖仍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生产这种砖需要不断毁田取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粘土砖的烧制不仅耗煤量大,而且排出的烟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事实上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可制成渣土砖;利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新鲜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利用废旧水泥、砖、石、沙、玻璃等经过配制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广场砖和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

(2)用于夯扩桩

利用建筑垃圾如平房改造下来的碎砖烂瓦、废钢渣、矿渣砖、碎石、石子等废物材料为填料,采用特殊工艺和专利施工机具,形成夯扩超短异型桩,是针对软弱地基和松散地基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

(3)利用废纤维制造高强度混凝土

废纤维的种类很多,钢纤维、塑料纤维、地毯纤维等均可回收作建筑材料。将废纤维作掺合料加入混凝土中,可提高混凝土强度、抗裂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废塑料纤维和其他废塑料还可经化学处理制成聚合物粘结剂。

4.2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材料的技术突破

我国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首先将各类建筑垃圾经过振动筛子筛选,把掺杂其中的泥土、钢筋、木屑等去掉。将剩留的砖头、瓦砾、灰渣及混凝土块等进行三级破碎,并将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分为三级大小不等的垃圾颗粒和细粉。再根据新型建材产品的等级、规格、样式要求,与水泥、沙子等配料,经电脑配比,混合搅拌后通过输送皮带机进入制砖机震动加压成型,形成产品湿坯体,然后送入养护窑经热力管道加汽养护成为干产品,再进入成品库通过太阳能自然养护28天,经检测合格后出厂。另外,以建筑垃圾为主料代替取土,生产50万立方米各类新型建材,年可保护土地约560亩,节约标煤11700吨。不仅可以防止填埋的建筑垃圾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实现了废旧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5 结束语

总之,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材产品废料的混合物,未加处理直接填埋,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惟有采取积极措施,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建设各方建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如何消除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保护耕地,节约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它牵涉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它具有长期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应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不断的研发建筑垃圾的利用技术,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材产品废料的混合物,未加处理直接填埋,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惟有采取积极措施,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摘要:节能减排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建筑节能也倍受关注。在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动下,铝合金节能门窗、玻璃钢节能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等一大批新型环保门窗节能产品不断涌现。本论文分析了影响门窗热量损耗因素、提出了门窗节能主要途径。

节能减排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建筑节能也倍受关注。当前,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能源消耗急剧上升。从政策层面分析,有关建筑节能的很多政策还没有形成。从习惯思维角度看,国人对于使用节能门窗的意识不强。对于门窗行业,研究、推广、利用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性不强,针对门窗的相关措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更没有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在建筑节能中,门窗的作用不可小觑,评价一栋建筑是否节能,要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是否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是否保护了环境和减少了污染,是否为人们提供了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是否是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一、门窗耗能居高不下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新标准出台,门窗节能产品倍受市场青睐。目前,天津、安徽等地也相继出台地方建筑节能标准,积极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步伐。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每年建成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但97%以上是高耗能建筑。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700亿平方米。

目前,在我国400多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0%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而在高能耗建筑中,门窗能耗则占近一半。业内人士表示,建筑节能的关键是门窗节能技术提高。因此,新型节能型门窗是市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动下,铝合金节能门窗、玻璃钢节能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等一大批新型环保门窗节能产品不断涌现、新品迭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建筑节能型门窗市场占有率提高较快,已占到整个门窗市场的50%。所以,大力发展门窗节能新产品,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十分巨大的。

二、影响门窗热量损耗因素分析

影响门窗热量损耗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门窗的传热系数

门窗的传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传热系数越大,则在冬季通过门窗的热量损失就越大。门窗的传热系数又与门窗的材料、类型有关。

2.2门窗的气密性

门窗的气密性是指在门窗关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门窗气密性等级的高低,对热量的损失影响极大,室外风力变化会对室温产生不利的影响,气密性等级越高,则热量损失就越少,对室温的影响也越小。

2.3窗墙比系数与朝向

窗墙比例是指外窗的面积与外墙面积之比。通常门窗的传热热阻比墙体的传热热阻要小得多,因此,建筑的冷、热耗量随窗墙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加。作为建筑节能的一项措施,要求在满足采光通风的条件下确定适宜的窗墙比。一般而言,不同朝向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率不同,窗户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也不相同。

门窗节能主要途径

主要是保温隔热。其措施包括:选择节能窗型、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确定合适的窗墙比和朝向。

3.1 选择节能窗型

窗型是影响节能性能的第一要素。推拉窗的节能效果差,而平开窗和固定窗的节能效果优越。因推拉窗沿窗框下滑轨来回滑动,上部有较大的空间,下部有滑轮间的空隙,窗扇上下形成明显的对流交换,热冷空气的对流形成较大的热损失,因此,不论采用何种隔热型材作窗框,都达不到节能效果。平开窗的窗扇和窗框间一般有橡胶密封压条,在窗扇关闭后,密封条被压得很紧,几乎没有空隙,很难形成对流,热量流失主要是玻璃、窗扇和窗框型材本身的热传导、辐射散热和窗扇与窗框接触位置的空气渗漏,以及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空气渗漏等,热损失相对减少。固定窗由于窗框嵌在墙体内,玻璃直接安装在窗框上,玻璃和窗框已采用胶条或者密封胶密封,空气很难通过密封胶形成对流,很难造成热损失。在固定窗上,玻璃和窗框热传导为主要热损失的来源。

3.2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

以前,我们大都采用实心木板或复合板作为户门和阳台门,它们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同时不利于安全防火。众周知,木材是遇火即燃的物质。另一方面,户门和阳台门一般与外界接触,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对户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变形、裂缝、腐烂)。有些地方虽然使用空腹薄板当作门,对改善户门的保温隔热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户门的强度性较差,在外界各种力的作用下,空腹薄板户门容易损坏,而且维修不方便,价钱昂贵。因此,可将空腹薄板置于居室内侧,铝合金置于外侧,使两者相得益彰,这样不仅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而且又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此种多功户门的传热系数可降低到 。

由于阳台的形式多种多样(凸型阳台、四型阳台、半凹凸型阳台),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处理好各自的保温隔热系,但是不管阳台形式怎样(封闭阳台除外),它们都有一共同的特征:在阳台门的小部件制作钢材门心板,以往冬结露淌水。现在应该在上面贴上绝缘材料,上部透明部分用双层玻璃,中间应留一定厚度,使之形成空气层。这样,保温隔热效果大有改善。

3.3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我国住宅中多数门窗,特别是钢窗的气密性很差,在风压和热压的共同作用下,冬季室外冷空气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从而增加了供暧热量的消耗。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3.4确定合适的窗墙比和朝向

一般来说,窗户的传热系数大于同朝向、同面积的外墙传热系数,因此,能量的损失随着窗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采光和通风允许的条件下,控制窗墙比例比设置保温窗帘和窗板更加有效,即窗墙面积比设计越小,热量损耗就越小,节能效果越佳。热量损耗还与外窗的朝向有关,南、北朝向的窗户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率高,窗户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多。在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中,虽然对窗墙面积比和朝向做了有选择性的规定,但还应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考虑到起居室在北向时的采光需要,北向的窗墙面积比可取 0.3;考虑到目前一些塔式住宅的情况,东、西向的窗墙面积比可取 0.35;考虑到南向出现落地窗、凸窗的机会较多,南向的窗墙面积比可取 0.45。这样虽然增大了南向外窗的面积,但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辐射热降低采暖能耗,实现了既有宽敞明亮的视野又不浪费能源的目的。

四、结束语:

据了解,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之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影响,节能环保型门窗的使用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在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动下,铝合金节能门窗、玻璃钢节能门窗、铝塑复合节能门窗等一大批新型环保节能产品不断涌现、新品迭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建筑节能型门窗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较快,已占到整个门窗市场的50%。因此,大力发展节能门窗幕墙,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极为可观。

参考文献

[1]侯毅男 门窗与节能 [J] .门窗 ,2007(6):13-16.

[2]许金芳;建筑门窗与节能[J];上海建材;2001年05期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绿色混凝土及使用粉煤灰的情况,并根据环境情况提出节能的看法。

一般说来,绿色混凝土工程与普通混凝土工程相比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科学使用环保型胶凝材料,利用工业废渣尾矿垃圾替代天然砂石骨料,有效保护自然环境;二是,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工艺,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三是,尽可能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达到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物排放和清洁生产。因此这对专业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研发、设备、人员以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研发、生产成本,可以说这个经济问题长期困扰着混凝土工作者,甚至阻碍了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在绿色凝土中掺人以矿渣、粉煤灰、火山灰等工业废料为主的细掺料,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具有潜在活性的资源,大大减少水泥用量,能同样达到高性能混凝土要求,既减少了生产水泥熟料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控制了工业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和工程造价;而另一方面,由于再生骨料以及其他一些绿色混凝土的制备需要消耗一定的机械设备和人力,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其生产是微利、无利甚至是亏损的,这两者间的矛盾使得很多混凝土研发、生产企业裹足不前。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研究、改进,使生产简单化、合理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因此,只要对这些资源合理应用,低成本生产绿色混凝土是可行的。目前绿色混凝土应用情况及绿色混凝土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绿色事业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绿色混凝土研究发展历时较短,混凝土的绿色化程度还很低,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总结出直接指导生产的规律,实际应用更是不足混凝土总产量的1%。虽然早已提出绿色混凝土的概念,但我国混凝土行业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势头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绿色混凝土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使得绿色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一直处于保守状态。

绿色混凝土推广应用最关键的要素是国家政策及法规的支持、鼓励和保护。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质检单位的努力和配合。另外,绿色混凝土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缺失也使得其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认可。

绿色混凝土在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负荷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绿色混凝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这是我们坚持、践行“绿色混凝土”的初衷。

在产品研发方面,要加大技术投人,开发新型绿色混凝土产品,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大量掺用优质矿物掺合料及再生骨料,减少水泥用量,提高对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效率;采用绿色混凝土原材料,加强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以增加资源循环利用及减少资源消耗;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将废水、废渣回收利用,从而达到三废排放的最小化,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产品升级政策,为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绿色混凝土推广过程中,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以实现混凝土产品绿色化为目标,将各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建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配套产业、绿色高性能矿物超细粉配套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混凝土骨料产业及环保型混凝土生产,实现全过程的绿色化。

绿色混凝土产业化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以绿色环保为主题,以实现混凝土产品绿色化为目标,通过采用绿色混凝土原材料,加强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以增加资源循环利用及减少资源消耗;以技术为先导开发新型绿色混凝土产品,减少水泥用量,提高对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效率;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减少废水、废渣排放,降低混凝土生产基地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混凝土产业化的建设要实现全过程的绿色化,必须从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生产过程至混凝土产品几个方面全面绿色化,因此,建设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设完善的绿色混凝土原材料供应链;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三是发绿色混凝土产品。其中,完善的绿色混凝土原材料供应链又包含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生产基地、绿色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生产基地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骨料生产基地三部分内容。

建设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生产基地就要使用绿色、性能良好的减水剂。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是蔡系减水剂,约占所有减水剂用量的80% ,蔡系减水剂减水率相对较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且含甲醛、蔡等有毒物质,不符合绿色混凝土原材料要求。聚梭酸高效减水剂作为新一代高效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分散性能好、流动性保持性好、高性能化潜力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势,有利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积极推动聚梭酸高效减水剂的大范围应用。

建设绿色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生产基地,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加强超细矿渣粉不同细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磨细粉煤灰及磨细缎烧煤研石、磨细沸石粉、石灰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等课题的研究,提高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利用效率。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骨料生产基地。建筑石料采矿中产生的尾矿石、石屑,以及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块,在经过相应的专业处理后都可以再利用,利于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另外,在混凝土骨料产业的建设中,可以通过骨料级配、碎石破碎、骨料粒形优化处理工艺,降低骨料空隙率,提高骨料质量;将采矿尾矿石加工成人工砂,替代部分天然砂生产混凝土,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产资源完全利用,解决采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负担。

建设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包括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管理体系的建设、无噪声无粉尘绿色混凝土生产线改造、生产过程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循环利用及雨水收集系统、生产基地美化建设五个方面。比如,在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为提高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就要从原材料选用、进场质量控制、材料消耗控制、生产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在无噪声无粉尘绿色混凝土生产线的改造中,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在搅拌楼设置隔声墙板、添加先进的收尘装置,露天料场改造成封闭式,采用隔围墙、空心砖、轻钢结构等材料,准料场实施封闭,同时在料场周围及顶棚上设置水管花洒,通过喷水降尘的方式,辅助降低噪声、减少粉尘排放,这样既能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又能有效的控制料场粉尘污染和噪声污染,净化站内环境,保护企业周边环境不受影响。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砂石、水泥、粉煤灰等建筑垃圾,可以在站点内建设“混凝土料浆回收系统”,通过砂石分离机首先将砂石与料浆分开,将砂石进行回收利用,对废料浆再进行搅拌,将其作为混凝土的原料使用,尽可能实现混凝土生产过程“零排放”。

开发绿色混凝土产品,就是要重点研发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等符合绿色混凝土概念的产品。

可以说,从建设完善的绿色混凝土原材料供应链、建设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以及开发绿色混凝土产品三个方面建设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不仅减少混凝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而且能够降低绿色混凝土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新思路之一。

产业化及产业化基地建设是绿色混凝土发展的未来方向,而且产业化本身也是符合“绿色”内涵的。我国是水泥、混凝土生产和应用大国,发展绿色混凝土、促进其产业化进程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的这些做法同时也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引导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全面升级。

第6篇

一、税收与环境

(一)税收的职能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照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同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且固定性的特征,税收能调节经济运行,调整分配关系,保证行政、国防和教育等需要,是一个现代化社会和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下税收的职能可以归纳为资源分配、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三大职能。

(二)税收的地位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主导地位,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税收,税收是财政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是靠实力说话的,而国家的实力则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上,经济实力一个靠基础(经济总量),另一个靠(经济效益)。同时,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税收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世界各国,其中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注重税收手段的运用。

(三)税制的国际实践

目前在国外,特别是OECD成员国等经济发展国家,环保税的征收是相当普遍的,而开征的具体税种,开征方法则是五光十色。但是从性质来说,以SO2税、NOX税、碳税、垃圾税等排污税最为典型。对原有税制的“绿化”调整,主要以欧盟国家为代表,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取消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如取消对煤等污染能源的税收优惠等;(2)对原有税种采取新的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但是从调整的税种来看,比较突出的是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税。

1.消费税的调整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区分含铅汽油与无铅汽油,调高含铅汽的消费税税率,鼓励使用无铅汽油。欧盟国家已全部使用含铅汽油高税政策,并体现了良好的效果。

(2)提高污染型能源的消费税税率。如法国、荷兰、英国等国的能源产品的消费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税率设计或调整时考虑污染因素。如比利时、芬兰、卢森堡、葡萄牙等国的重油消费税征收都考虑重油的含硫量因素。因此,这种消费税实际上已具有SO2税的性质。

(4)在原有消费税基础上,对能源另征能源税,如德国的生态税、英国的气候变化税都是属于新征的特别能源税。

(5)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对清洁能源税。例如:德国生态税对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就给予免征生态税优惠,英国的气候变化税也对节能措施予以优惠鼓励。

2.所得税的调整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环保投资优惠,即对环保投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或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抵免,如荷兰对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设备投资,投资额0.2~10600万欧元之间的,可按投资额的55%抵免公司所得税。

(2)鼓励环保技术的研究、研发。

(3)环保设备加速折旧。如荷兰对列入规定的有利于环保改善的资产可实行折旧最高达100%的加速折旧;法国对节能设备、生产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在2007年1月1日前购置的可在购置当年100%提取折旧,马来西亚则允许环保设备、废物回收设备实行加速折旧。

(4)公交车私用的税收措施调整。如今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都将公交车私用作为职工的福利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鼓励职工乘公共汽车上下班,以减少城市拥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

3.机动车税的调整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征年机动车税时对节能车予以优惠,如德国的年机动车税已改按机动车的污染程度分档征收,并规定电动车免税;英国、芬兰都对低尾气排放车辆减免年机动车税。

(2)机动车销售税的税收优惠,如意大利通过减免机动车销售税的方式来鼓励人们购买环保车。

二、中国税制绿化存在问题

(一)环保税缺位

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税种。具有税收性质的排污费,虽然征收内容不断完善,对促进企事单位加强污治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以收费形式征收,征收阻力较大。排污费征收困难,固然与某些企业和地方部门环保意志薄弱以及局部利益驱动有关,论文但也与征收形式有关。以费而不是以税来征收,所以常常给人一种收费名目依然繁多,且常给企业“乱收费”之感,汽车已是城市空气污染和噪音最大来源,并没有纳入废气排污费和噪音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再如固体污染物的排污征收仍主要限于矿物废弃物,至于征收标准是否合理、得当,仍值得观察。

然而资源税的开征与完善,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普遍认为我国存在不足:(1)资源税实行从量定额征收,且单位税额偏低,未能考虑资源的环境价值,难以从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因而不能真正有效地促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不同矿产、矿区的单位税额确定缺乏客观标准,因此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3)征收范围仍然偏窂,对一些重要的非矿产资源如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并没有纳入征收范围,变相刺激了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

至于其他一些税种,只能说具有一定的环保作用,而且从税制的内容和环境的要求方面来看,都还有待完善和调整。

(二)现有的税收政策多以经济目标为中心,存在不少与经济、环保相冲突的优惠政策

现有的税收政策多以经济目标为中心,存在不少经济、环保相冲突的优惠措施,譬如对农药、化肥、塑料、煤炭业等污染产品和污染行业出于发展农业和能源等经济原因而实行了不少优惠政策;再如对能源项目的许多税收优惠并没有区分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三)现有与环保有关的税收措施比较零散,不规范、不系统,缺乏稳定性

从上面的政策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以“一事一议”的感觉。例如,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生产的电力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而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则实行增值税现征现退政策;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的建材产品免增植税,而水泥则实行增值税现征现退政策。

(四)现行环保税收措施的内容不科学

(1)增值税优惠偏多,而且优惠形式各不相同,有免税、减征、即征即退、投资退还。

(2)所得税政策调控力度不够。所得税政策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但目前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偏窄,优惠程度偏小;免征所得税优惠也仅限于年所得额30万元以内。

(3)鼓励性产业优惠不合理。对于符合鼓励性产业目录的投资项目,除投资于西部的在2001-2010年期间可以享受减按15%税率征企业所得税外,其他的优惠主要限于进口环节免增值税、关税,购置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和投资的40%抵免企业所得税三个方面,缺乏所得税的直接优惠,至于投资的增值税优惠实是对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固定资产投资进项抵扣的一种校正。

(4)税收优惠偏重于项目、设备产品,而对节能、清洁环保的消费型产品的优惠相对不足。

(五)消费税和有关的机动车税“环保化”程度不够

首先,现行消费税有关环保的税目主要限于燃油、机动车和轮胎,征收范围偏窄,对电池、塑料包装物等一次性污染产品和数量日益增多的污染性电子产品都没有征税;其次现行税目中,污染型能源没有包括煤和火电,机动工具没有包括船、飞机。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中国环保税制的水平作一个总体判断:已开始有意志地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环保的发展,并采取许多有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但环保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对税制已尝试了一些环保化措施,但税制的整体环保化程度还很低,可以加大对环保化施展作努力,如单独立法,以加强环保税收对财政收入的力度,并将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兼顾,以达到理想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咨询;咨询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之一[1]。面对我国建筑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发展绿色建筑成了重要环节。工程咨询业作为投资建设领域的服务行业,意义重大,绿色咨询不仅为工程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保证实现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质量[2]。本文立足于咨询业现状的前提下,找出工程咨询行业在可持续建筑这条道路上的正确方向。

1绿色工程咨询业发展现状

1.1绿色咨询机构的现状

由于我国工程咨询业和绿色建筑起步都较晚,在严重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还没有创新意识,在对绿色建筑咨询过程中对各阶段的配合缺乏默契。不过相对而言,这些年来的工程咨询业的发展也集聚了不少有抱负的人才,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工程咨询水平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1.2绿色工程咨询的服务内容

绿色工程咨询业就是以绿色建筑作为工程项目的对象,运用管理科学、先进技术和经验,坚持“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宗旨而提供的一种技术服务。工程咨询服务内容贯穿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认证阶段整个过程[3],但咨询工作仍然比较狭隘,为了拿到绿色标志的星级,每一步均按照绿标的要求进行,没有自己的研究和改进。

2对绿色工程咨询各阶段的认识

中国·上海2010工程项目管理国际论坛中提到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深入发展,依靠绿色建筑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模式的创新[4]。工程咨询单位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绿色咨询,不但肩负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责任,还肩负着带动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实现,加强对各个阶段的认识可使绿色建筑咨询单位能更好地积极引导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5]。

2.1规划阶段

工程咨询单位对于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采取措施降低绿色建造成本,研究、总结新型绿色建筑的成套建造技术,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加强设计与施工的结合,结合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确定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方法,从经济及社会角度来为业主分析此次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2设计阶段

在绿色建造的设计阶段,对技术筛选存在误区,在实施中,不用大规模的投入绿色、节能的新技术,追求全而广,这将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造成推广上的困难[6]。事实上,改进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提高土建工程绿色建造技术含量可以直接降低绿色建造的成本。工程咨询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建造成本的降低因素。

2.3施工阶段

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咨询单位成立的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形成绿色施工专题会议制度。从实例来看,实施阶段的绿化做的不到位,此时工程咨询单位应发挥其作用尽量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施工组织的绿色化;二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工地上的“三废”产品[7];三要开始使用新型模架体系、环保型混凝土技术、施工机械,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证安全,最终实现建筑绿色生态。

2.4运营阶段

根据美国最大绿色建筑总包商Turner公司对绿色建筑所做的调查,绿色建筑能够带来长期成本的节省,8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绿色建筑中能源成本是低的;68%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建筑的整个运营成本是低的[8]。从生命周期成本角度来看,绿色建筑能够显著地提高成本收益率,在一些关键的成本测量指标上,比非绿色建筑的长期成本低。绿色建筑的特殊性让咨询单位不能够停止工作,对投资回报要进行充分的预测,这是其职责范围,以此来刺激人们对绿色建造的驱动力。

3 绿色工程咨询业的新趋势

3.1加强国际交流、培育品牌企业

我国绿色建造起步晚,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但国外的建设工程项目从开始直至项目介绍有数据统计来显示建设过程中资源重复利用的比率,考核施工企业在绿色建造方面的工作。我国绿色管理应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建立带有绿色标志的咨询单位,使之品牌化,让其拥有优质的服务质量和先进的绿色建造意识。

3.2统一“三大效益”

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工程建设企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提高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项目建造过程中,除非费用增加或合同约定,大多数承包商难以自觉实施绿色建造。所以,如何让非绿色建造的社会责任成本变高,让实施绿色建造的企业的收益得到保障,从而形成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绿色建造的良性发展[9]。

3.3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管理信息化可以为可持续建设服务。当前整个国内建设项目之间信息通道是封锁的,尤其是同类型的项目。对于单个工程项目,建设、设计、监理、施工、材料供应等等信息也互不沟通,因此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及资源的浪费。咨询企业作为服务中介行业,若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可以节省十分之一的投资,这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 [10]。

4结束语

随着低碳生活渐入人心,国内外工程咨询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工程咨询企业不仅面临更多强大竞争对手的威胁,还经历着绿色建筑对其服务的挑战。工程咨询企业的创新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对于工程咨询业要有更加深入客观的了解,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和发展战略,使之快速健康发展,尽快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刘丽媛.基于费用效益法的绿色建筑节能措施之经济评价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谢志英.对中国工程咨询业的认识与思考 [J].四川建材2010(6)

[3] 建筑工程咨询网络

[4] 特别关注.2010

[5] 万科.浅谈绿色施工的工程咨询 [J].绿色建筑2011(4)

[6] 龙恩深.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几点困难 [J].中华建设2010(10)

[7] 蒋竞;潘娟.绿色施工理念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引入及推广 [J].施工技术2009(5)

[8] 陈兴华.绿色建造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J].质量管理2010(12)

第8篇

关键词:塑料,挤出成型设备,水平分析

 

1. 我国塑料挤出成型机及辅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水平分析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塑料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得到高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从产量上己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塑料机械行业是为塑料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行业,强劲的市场需求促进塑料机械工业的发展。免费论文。以2000年为例,我国塑料机械工业总产值为85.28亿元,进口设备耗费外汇l3l5亿美元,超过国内塑机总产值。其中挤出机组产量7784台,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844台、异向平行及锥形双螺杆挤出机1255台,挤出机组进口1817台,耗资1.16亿美元,出口1625台,创汇0.15亿美元,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先进国家的八十年代水平。当然也不乏一批具备九十年代乃至当今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但一些专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品还需依赖进口。

在我国塑料加工业中,几乎1/3~1/2的塑料制品是通过挤出成型来完成。作为塑机的第二大类产品,挤出成型机组的产量和销售额约占塑料机械的20~25%,其生产厂家分布在机械、轻工、化工、石化、建材、军工等行业,在地域上多集中在塑料加工业发达地区,如江浙、辽宁、山东、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由于企业在控制水平、效率、精度、可靠性和成套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专业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低,决定了产品的附加值低,从而使企业的整体效益不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2. 常规单螺杆挤出机组现状和技术水平分析

在常规单螺杆挤出机组的性能方面,我国己能生产螺杆直径为12-250mm多种规格、门类齐全的挤出机组,长径比大多在25-30范围。一些新型的混炼元件如分离型、屏障型、分流型、变流道型以及流速位置变换型等混炼元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螺杆最高转速:直径150-200的大型挤出机加工烯烃类物料时为50-75r/min,加工PVC等热敏性物料时为5-42r/min,直径30以下的小型机器加工烯烃类物料时为l60-200r/min,加工PVC等热敏性物料时为18-l20r/min,北京化工大学研制成功的l2mm手提式单螺杆排气挤出机为1200r/min。而国外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最小6mm,最大为700mm,最大长径比达60。

由于常规单螺杆挤出机与其它挤出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维修方便、价格低廉、操作容易等特点。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仍有很大市场,因此如何使常规单螺杆挤出机优质、高效、多功能化,仍然是我国塑机研究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3. 挤出成型装备发展趋势与对策

挤出成型装备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⑴ 高速、高产化

长期以来,作为挤出成型装备主要性能指标的“高速、高产”,一直是挤出成型机发展的主要方向,高的产出与价格比不仅是企业家最为关心的,也是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以直径为90mm单螺杆挤出机为例,从1961年它的的产量为90kg/h,到1995年提高到600kg/h,34年间产量整整翻了6.7倍。WP公司生产的ZSK MC型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从1995年到2001年的ZSK MV型,六年间螺杆转速从600r/min提高到l800r/min,产量相应提高了2.5倍。

⑵ 高效、多功能化

挤出机的高效性能主要体现在高产出、低能耗、低制造成本方面。在功能方面,螺杆挤出机已不仅仅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挤出成型和混炼加工,它的用途己拓宽到食品、饲料、电碳、电极、火炸药、建材、包装、纸浆、陶瓷等领域。此外,将混炼造粒与挤出成型工序合二为一的“一步法挤出工艺”,也值得引起重视。“一步法挤出成型工艺”在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能耗,减少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减少操作人员等方面比传统的两步法工艺具有明显地优势。

⑶ 大型化和精密化

在挤出成型装备中,一般中、小型的通用机器我国均能生产。2000年我国挤出机的地产量已达7784台,其中同向平双844台,异向平双及锥双1255台,在进口1817台挤出成型机中绝大部分是大型的、精密的机器。因为实现挤出成型设备的大型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这在大型双螺杆造粒机组、吹膜机组、管材挤出机组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重点发展为国家重点建设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大型乙烯工程配套的三大关键设备之一,大型挤压造粒机组长期一直依靠进口,因此必须加快国产化进程,满足石化工业发展需要。而精密化可以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如多层共挤复合薄膜等均需要精密挤出,而作为实现精密挤出的重要手段――熔体齿轮泵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开发研究。

⑷ 模块化和专业化

实行挤出成型装备生产的“模块化”、“专业化”己是大势所趋。“模块化”生产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专业化”生产可以将挤出成型装备的各个系统模块部件安排定点生产甚至进行全球采购,这对保证整机质量、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是有利的。在我国,挤出机的螺杆、料筒、减速器、加热冷却系统、系统、上加料系统、控制系统均有定点工厂专业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

⑸ 智能化和网络化

发达国家的挤出机己普遍采用现代电子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操作台设有荧光屏监测,对整个挤出过程的工艺参数如熔体压力及温度,各段机身温度,主螺杆和喂料螺杆转速、喂料量,各种原料的配比,电机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在线检测,并采用微机闭环控制。有的公司己采用网上远程演播、监测、诊断和控制,对挤出成型生产线进行网络控制。这对保证工艺条件的稳定,提高产品的精度是极为有利的。

4. 对我国塑料挤出成型装备开发研究的几点建议

⑴ 新型挤出混炼技术与装备的开发

目前国际上用于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的新型混炼装备机种主要有三大类,即同向平行双螺轩挤出机、往复移动式螺杆混炼机和串联式磨盘挤出机。其中中小型同向平行双螺轩挤出机国内己能生产,但万吨级大型混炼挤压造粒机组全部依靠进口。往复移动式螺杆、混炼机和串联式磨盘挤出机是制取高填充、高附加值高聚物合金的必要装置,在国内,它们的研制刚刚处于样机阶段,规格不多,品种不全,市场几乎全部为国外厂家垄断。

⑵ 大口径管材挤出的异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组、钢塑复合管材挤出机组和500mm以上大型双壁波纹管挤出成型机组以及特种塑料管材专用挤出机组的开发研究。免费论文。

⑶ 复合挤出成型技术和装备的开发研究

最近,多层共挤的超宽土工膜、包装用拉伸拉幅平膜、建筑用复合瓦楞板、芯层发泡板材和管材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与此相关的成型技术和装备的开发研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⑷ 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技术装备开发研究

塑料产品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己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研究工作,对那些回收困难或再生利用耗费过大的塑料产品应制成具有降解功能。

⑸ 对常规塑料加工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产量、效率和自控水平的研究。免费论文。

目前国外塑料异型材的挤出速度为4-8m/min,双向拉伸膜牵引速度为450m/min,而国内相应的速度则仅为1.5-2.5m/min和l20m/min。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改造,投资少,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⑹ 加强CAD/CAE/CAM技术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该研究可使橡塑机械的设计从费时、费钱的经验设计,试车修改的模式提高到准确、快速、高精度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使我国的挤出成型装备制造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⑺ 在线检测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发达国家的数字、智能控制和激光测试及伺服系统技术已成熟,挤出机组可以实现全线联机控制,并与在线检测装置相连,根据采集和储存的信号实现反馈控制,保证了工艺条件的稳定,提高了产品的精度。此外电器元件的可靠性研究也不容忽视,国产设备故障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控系统的可靠性太差。

⑻ 积极发展高效、节能、环保型挤出成型装置,限制发展生产能力过剩的长线产品,淘汰耗能、耗材高和污染环境严重的产品。以天然植物纤维和废弃塑料为主要原料的木塑复合制品挤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应予以足够重视,在PS、PE挤出发泡生产中限制使用氟利昂的设备,淘汰超薄型(小于0.015mm)塑料袋生产设备,鼓励发展废弃塑料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以及降解塑料加工挤出装备的开发研究。

第9篇

关键词:绿色校园;适宜技术;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2904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全球社会面临的主题而备受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处于高速经济发展期的经济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能源及环境挑战,而高等学校一方面由于校园拥有大量的建筑,建筑设施量大而广,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能耗的大户;另一方面肩负着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实现绿色校园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从实质上减少建筑能源、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更能够起到积极的引领、教育和示范作用。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指出自2014年起学校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这使绿色校园的建设势在必行,同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也使得绿色校园的建设有了标准进行衡量。通过对已有绿色校园建设所采用的技术和措施的研究,希望为今后能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对各项适宜技术进行排列组合,以经济技术分析为主,结合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对各种组合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本土化的、低成本的、高效益的、易于推广应用的绿色校园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从而为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围绕绿色校园定义及绿色校园中所采用的技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进行深入地研究。对国内外对绿色校园不同的定义及建设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指标分类对现有绿色校园建设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梳理,并借鉴不同气候区中绿色公共建筑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力求从系统工程的理论和观点出发,建立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的中国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和明确方向。

2国内外对绿色校园的不同定义

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国家都相继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建设和实践工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日本名城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印度新德里大学,我们国家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这些校园的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可持续校园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但对绿色校园的定义各有区别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类。

2.1节能校园

李开儒等提出了节约型校园的观点,是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文化的校园。

2.2低碳校园

陈宝玉等提出低碳校园的观点,指出低碳校园应建立在高校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以校园为系统,研究其物质输入、输出以及循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定量指标,评估校园系统的运营情况;同时构建完善的环境友好型管理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于一身的新型校园。

2.3生态校园

罗贤宇等提出生态校园的观点,认为生态校园应该具有人与校园环境的共融、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共同共容的社会环境的特点。生态校园建设,既是树木,又是育人,通过在校园实行低耗能、低排放型的运行模式,将人文价值、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三者融入建设体系,围绕生态教育这一核心,始终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师生。

2.4可持续发展校园

俞孔坚提出可持续发展校园的观点,认为校园建设应该通过生态规划、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景观的生态设计等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实现校园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格局及过程的充分利用和最小破坏,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和建设及维护成本。

2.5两型校园

毛静等提出两型校园的观点,指出依据“绿色景观”的设计原理,将校园建设主要分为建筑节能降耗和绿地系统构建两方面。提倡节材、节能、降耗的生态建筑,而绿地系统设计应重视保护和发展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力求在绿地建设方面与基地生态相融合。

2.6园林式校园

王宁梅等提出园林式校园的建设思路,指出在景观设计中,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文化传承型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整体协调原则,自然生态原则,文化特色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济实用原则,创造出自然生态、恬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景观空间。

2.7绿色校园

王霜等提出绿色校园观点,指出校园建设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和谐自然的各项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人文素养之校园。

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发现,上述的几种校园定义基本上表示了类似的含义。但各个校园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校园绿化环境的建设,有的侧重于校园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的侧重于节能节水措施的采用,有的侧重于学校运营管理的制度建设,但这些校园与现有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绿色校园都还有一些差距。

2013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徐黎明,等: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研究综述建筑与材料

3绿色校园建设的相关研究

按照《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指标分类,对以“绿色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低碳校园”、“可持续发展校园”等作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到的文章中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如下。

3.1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在已有研究中,提出规划先行的观点,在规划层面,对学校的建设进行全面细致的统筹考虑。

(1)李开儒等提出在场地规划、环境规划、景观规划、建筑规划之外,还要进行节能、节水规划,科学计算并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用能需求量;结合当地城市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李于雄等进行了低碳校园规划的策略研究,提出低碳校园规划着眼于校园环境的系统化、低碳化,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把握:一是总体规划层面上,着重于低碳校园整体形态、结构布局;二是详细规划层面上,强调减少碳排放的规划设计、技术运用及增加碳吸收的绿地系统规划,既要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又要着眼于“碳汇”的吸收。通过交通体系、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水资源综合利用、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校园绿地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规划。

(3)王涛等提出绿色校园应该具有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科学的功能区、结构的划分与合理的数量分配;基础建设应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植被与耕作层上壤,有足够的绿地系统,丰富的适应土地生存环境的物种,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够处理全部或大部分校园内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质,逐步能够达到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

(4)吴小惠等提出通过科学的规划体系和环保技术的使用,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来体现绿色建筑和生态社区的思想理念的观点,在研究中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提出了绿色环境建设的内容。学校建设时尊重地形,合理布置建筑景观,将废弃的采石场建成为生态居住园区,将荒山建成了济南绿化最好的美丽的雪山,利用冲沟,构建立体交通和映雪湖,土方精准平衡无借土无外运。

3.2节能和能源利用

在绿色校园建设的相关研究中,各学校围绕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再生能源,并采用相应的节能设备和措施进行节能和能源利用。

(1)王珺等通过分析校园太阳能热利用建筑发展的意义与优势,针对目前太阳能热利用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校园太阳能热利用建筑发展的有效设计与技术方法,并指出分体式太阳能热水设备比较适用的观点和理由。

(2)陈曦等提出在建筑设计时要提高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减少建筑的能耗,考虑运用地球浅层的地热资源进行供热和制冷。建筑内部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减少白天照明,节约能源。

(3)孙丽霞等提出用新型的SII系列变压器替代传统的变压器,在公共场所安装自闭式延时阀控制用水系统和感应灯控制用电系统,使用LED等节能灯具、节能电器产品,实行全程智能化管理照明设施,避免“长明灯”现象,选用节能环保型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减少碳排放量。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燃气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步减少对煤炭能源的依靠。

(4)郭晓蓓等根据高校图书馆室内各区域对照明的需求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根据各区域的环境及工作特点对照明系统进行不同的控制方式,针对一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等区域日间照明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室内照度自动控制灯具的开启数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同时采用时间控制,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电能浪费;走道和书库门口宜采用红外移动控制方式,人来灯亮,人离开后延时关闭,以节约能源;合理的区域划分能有效地节约能源,通过编程可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以适应各种场合的不同场景需求。如多媒体教室设置为会议状态、多媒体上课状态、打扫卫生状态等多种场景模式。

3.3节水和水资源利用

李于雄等提出要建设校园立体化节水系统,应推广应用水位自动控制装置、限量水表、各类限流节流装置、各类延时自闭阀、定时冲洗装置等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采用智能式插卡式淋浴系统,食堂使用节水消毒洗菜机等。校园绿化用水应采用微灌、滴灌、渗灌、涌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建设中水利用系统,首先对污水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污水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学校实验室等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水进行专门的处理,对于其他大部分的生活污水,要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和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用于校园绿化植物的灌溉、冲洗厕所等。雨水收集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的落水孔,将雨水导入设于地下的储水槽,也可以在地下设蓄水池,把雨水管和下水管分置,通过雨水井、雨水管把地面的雨水蓄积起来进行再利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铺设渗水砖,或部分区域去硬化处理,构成由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以提高现场渗水量,控制地表径流排放。雨水经收集进入景观水体、结合绿地自然渗透,或经过简易处理后,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洗衣服和浇灌等。

3.4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在所有的相关文献中,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研究不多,王崇杰等指出绿色校园在设计时,要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大量应用,在建设过程中,应优先选用预拌混凝土,在资金允许情况下应大量使用高性能混凝士与高强度钢材,在施工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施工和现场清理时产生的废弃物等资源,这样既可以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也降低了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吴小惠等提出建筑材料要全部采用煤矸石、粉煤灰、黄河淤泥等环保建材。

3.5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

李晖等通过以高校的声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校园声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根据区域功能分析,先从选址的角度进行考虑,采用相应的吸声、隔声措施,一方面如隔声建筑、隔声绿化带、隔声屏等措施降低外界噪声对校园声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形成隔音绿化带,不仅消除校园内噪声、大气等污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兼顾视觉效果等声控制和建设的建议。吴小惠等提出通过合理的布局为建筑争取良好日照,通过植物配置,结合水体、景观,改善园区微气候,道路周边通过立体绿化实现吸声降噪。王崇杰等提及学生公寓作为较为特殊的居住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技术加强建筑通风,以控制室内空气品质和提高室内舒适度。一方面利用通风窗与房间外窗形成穿堂型布局,并且南北房间贯通,有较大的通风覆盖面,通风直接、流畅,室内涡流区小,通风质量很好,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烟囱,加强夏季自然通风效果。

3.6运营管理

在校园的运行与管理中,文献研究主要涉及到节能、节水与垃圾的管理。

(1)朱亚娟等认为校园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不仅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其经验适于在全社会推广,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提供有效借鉴。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生活垃圾产生和管理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应该分步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分类收集的初期,采取源头粗分类的收集模式,做到“干湿分类收集、试验垃圾单独收集”。

(2)李于雄等提出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的观点,学校生活垃圾应该强调从源头处理,遵循3R(Reduce减量化、Recover再利用、Recycle循环经济)原则。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对于报纸、杂志、纸板、木箱、玻璃瓶、建筑垃圾等应全面分类回收,高效处理,再生利用。餐饮垃圾在学校垃圾中占的重最大,且污染点相对集中,易于采用集中分类处理的方式,如可将所有可化解的垃圾如肉骨头、蔬菜、鱼刺等剩菜剩饭收集后,送往生物化解器,变成肥料用于绿化。

(3)汤方明等提出严格管理各单位的用能指标,实现“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并从节约资金和产学研工作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研发科技含量高的节能手段、节能产品,从而能将高校自身开发的节能产品应用到本校的资源设备技术改造中。

(4)任爱民等提出通过实施“指标到户,计量收费,节约留用,超用缴费”的水电管理模式及校内价格体系、制定节能目标措施、加强水电计量管理、坚持水电平衡测试来建立机制,强化管理,通过动力用电使用变频器,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浴室使用智能刷卡计量收费,学生公寓安装限电器,学生宿舍配备自助洗衣机,投资新建米饭生产线,为实现“能耗数据化、管理动态化、节能指标化”的建设需要,积极推进能源监管平台建设。

(5)李于雄等提出要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应针对不同用水途径和对水质水量的不同需求,实行分质供水,实现水资源最大化的综合利用。其次根据学校用水量大、用水时间集中的特点,在对水管网规划时要做到系统完善、成本低、供水可靠,要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管网的配水能力。管材、附件和设备供水设施的选择和运行要考虑水的二次污染问题。最后要建立校园供水计量管理系统,自动进行水平衡分析和用水异常情况识别,实现精细化管理。

综合分析已有的文章可以发现,针对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相关评审指标如何采用适宜技术和措施的研究不当,也还没有列举校园内所采用的绿色技术,分别满足了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哪几项,响应度是多少,从而能根据响应度,得出评级的结果。在研究的文章中也只是对校园中所采用的部分技术进行了罗列,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与气候相对应的低成本适宜技术体系的分析,因此,对其他院校起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不大。

4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巨大,全国按照气候特点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各个区域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有的偏重于建筑冬季保温,有的偏重于夏季隔热设计,有的偏重于通风除湿降温,也有的偏重于冬季争取更多的太阳辐射或偏重于夏季遮阳降温设计,而在夏热冬冷地区相应设计策略又为保温隔热、遮阳与通风并行。应该来说,这样不同气候区的相应的建设设计策略和研究可以为处于不同地理气候区的绿色校园建设选择适宜的技术体系提高理论依据和示范参考的价值。

随着绿色行动方案出台,绿色校园的建设成为了强制性的要求。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将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采用的相应的生态技术措施,可充分发挥示范性和指导性,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同一气候带、地理条件相同的校园的技术体系进行借鉴,应用相同或相似水准的技术,因此,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六大领域及其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0(5).

[2]朱亚娟.校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陈宝玉,张思雨,章也,等.中南大学低碳校园模式构建研究[J].节能,2012(5).

[4]汤方明,程潇爽.以低碳化视角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J].高校后勤研究,2012(6).

[5]邬鹏,陶伦康.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路径探析——以昆明呈贡大学城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3(1).

[6]吕斌,阚俊杰.西方可持续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2012(1).

[7]张帆,许楗.西安市高校公共建筑的能耗调查与分析[J].建筑节能,2012(7).

[8]阎耀军,张红.我国高等学校生态校园建设模式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2(6).

[9]孙丽霞.低碳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路径[J].商业经济,2011(11).

[10]张彤阳.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初探——合肥工业大学综合实验楼(建筑馆)[J].华中建筑,2012(10).

[11]俞孔坚,张慧勇,文航舰.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理念与实践——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设计[J].建筑学报,2012(3).

[12]李开儒.浅谈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规划设计策略[J].建筑经济,2012(1).

[13]毛静.基于“两型校园”建设背景下的“绿色景观”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14]王涛,李娟.关于生态型校园环境的思考——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现代园艺,2012(8).

[15]罗贤宇,俞白桦.关于农林院校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16]陈曦,刘伊生.构建高校“低碳绿色校园”研究[J].建筑经济,2011(6).

[17]王宁梅.“园林式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探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2(12).

[18]任爱民.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5).

[19]丛姗,大学校园建设中的绿色与活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增刊).

[20]郭晓蓓,黄开武,崔巍,等.高校图书馆照明系统节能化探讨[J].建筑节能,2012(7).

[21]甄晓云,柏松平,陶磅,等.再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校园建设研究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2013(1).

[22]李晖,王月,梁保平.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谈高校生态校园声环境[J].山西建筑,2013(4).

[23]吴小惠,张辉,魏潘红,等.新时期绿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绿色科技,2013(4).

[24]张宏伟,张雪花.实践中的绿色大学建设[J].环境教育,2011(1).

[25]任佳.绿色必将满校园[N].中国建设报,2013-04-29.

[26]周小丽.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办公建筑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