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8:28

导语:在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医院一般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大型精密设备和仪器数量多、价值高,基建工程规模大,而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是医院资产中流动性最强、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货币资金管理的过程就是在现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进行权衡选择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现金需要的同时,降低企业闲置的现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1]。它的增减变动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和医院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做好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货币资金预算管理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包括货币资金的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的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的筹集等。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必须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资金状况及发展前景,科学安排资金投向和投量;调整不合理的支出结构,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2];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资金的支付全部实行预算管理,只有纳入预算的项目,才能支付货币资金。对不必上的项目,坚决从预算编制的源头上压下来,以避免重复、闲置和浪费。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是医院组织整个财务活动的运行、控制医院日常货币资金流动的有效依据,也是评价医院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因此,医院可充分利用资金,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二、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依据《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医院内控系统,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医院领导要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制度,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审批人员的责任要明确,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以此确保资金流通的安全和完整。

三、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

医院会计岗位设置按工作职责的不同,分为出纳岗位、稽核岗位、制证岗位、报表分析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然而任何一项程序和制度无论它如何完善,总是由人来完成的。大中型医院的出纳岗位设置更为细致(至少在两人),出纳工作担负着医院货币资金的收付结存情况的核算职能,发挥着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3],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置身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只要这个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必然要求出纳员与之发生经济关系,并且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控制:

1.货币资金收入的管理。医院日常的货币资金来源于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以及病人预交款、往来款项、财政补助收入及专项资金拨入。收入业务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手续是否完备,主要涉及收费处的会计人员办理的每笔业务是否经专人审核及时入账、账实相符,现金或支票送存银行情况及银行收账情况,有无套取现金等偷梁换柱的情形发生。

2.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管理。支付货币资金必须符合规定的范围和用途,不准白条抵库和公款私借,必须依据《会计法》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开支标准对每笔财务开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把关,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后才能付款,严格控制不合理不合法超标准的开支及虚假冒领的现象发生,不得推卸责任。办理付款业务需两人核对签字认可才行。不得坐支现金、签发空头支票。印章及支票分开保管,分清责任,相互牵制和监督,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3.货币资金库存及账务管理。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帐,及时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做到日清月结,并经常与会计核对帐目。财务部门负责人应采取突击抽查的办法清查库存现金,以防临时抵补凑数,搪塞漏洞,如发现差错,要及时查明情况和原因。严禁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出纳人员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单位与银行的对账,对于未达账项,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使未达帐项在下期银行对账单中得到证实。

4.重视刷卡结算医疗费用的管理。医院为了方便病人就医,减少病人及病人家属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增加了POS刷卡结算业务,此项业务是通过银行提供的结算工具——POS机,办理银行卡的(刷卡)结算业务,达到现金收付的目的。银联刷卡结算凭借其快捷、方便、安全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与现金结算并列的方式。随着业务的增加,工作量的加大,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十分重要。首先,刷卡结算事宜办妥,确认无误后必须由病人(持卡人)在打印出的一式两联凭据上签字确认后,给病人一联,另一联(存根联)随记账凭证一并入账,同时经办人员也必须签字认可。其次,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按卡号逐笔登记明细账,月末根据银联卡部打印出的明细账目进行核对,未达账项及时清查,和银行存款明细账同等管理。四、内外监督,优化管理

实行货币资金的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并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严格把关和会计人员的积极配合,只有医院内部各级人员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加强各环节的预防控制,才能保证医院业务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要强化外部监督,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保证内控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卫生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院内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医院也可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医院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进行评价,看医院内控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了什么问题,并予以奖励和惩罚,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实行企业化运作,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医院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人造板工业发展结构材料

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动态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环境,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人造板品种发展情况不同,但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正部分取代刨花板的市场。定向刨花板,特别是中密度纤维板,继续成为人造板强势产品,但二者的发展速度将下降。

与上年相比,欧洲2002年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达5790万立方米;俄罗斯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0.7%,达到470万立方米;北美人造板消费量增长4.7%,达到5960万立方米。其中,主要是建筑业的需求增加。

在欧洲,其目前的政策支持发展木材能源,这构成了人造板行业与能源行业争夺木材原料的局面,致使木材原料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了一些人造板工厂的关闭。因此,欧洲人造板联盟目前正在积极行动,争取使木材先作为原料用于生产优质人造板,待树木生命周期结束时再将其用于能源生产。

由于经济不景气,预计今年年底前欧洲和北美的人造板工业将面临需求不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局面。但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国内需求旺盛,人造板工业将继续增长。

欧洲刨花板工业在2002年因有数家工厂关闭而受到影响,刨花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低于2001年的水平。2002年欧洲刨花板产量2990万立方米,比2001年下降0.2%;刨花板消费量2720万立方米,比2001年下降2%。但其出口量有所增加。随着生物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欧刨花板工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原料竞争。由于需求不旺,原料供应短缺,西欧刨花板工业重组势在必行。

与上年相比,2002年欧洲定向刨花板继续迅速增长,产量增长17%,达160万立方米;消费量稍有下降,为160万立方米;出口翻番,增加到110万立方米。但定向刨花板工业开工不足,价格也未达到2000年的水平。75%的定向刨花板用于建筑,如墙板、地板、屋顶板、包装和家具等。

2002年,欧洲中密度纤维板产量超过850万立方米,市场需求旺盛,库存减少。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强化木地板工业的拉动。与上年相比,中密度纤维板消费量增长0.7%,达590万立方米;进口量增长9%,出口量增长24%。但中密度纤维板的价格在2003年初有所下降。胶合板产量持续增长,产量达到340万立方米。这主要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芬兰的产量增长了8.8%。2002年芬兰针叶材胶合板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占胶合板总产量的58%,但其桦木胶合板却面临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的竞争。芬兰也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出口国,其产量的90%供出口。其热带材胶合板生产主要集中在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从2002年开始遭遇到来自中国等国胶合板的竞争压力。但今年将生效的欧盟标准EN13986将对热带材贸易产生一定的限制。届时,生产厂家需安装质量控制系统测试其产品,并且必须使用由第三方认证的实验室。

俄罗斯近年来,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人造板工业生产刷新了其历史记录。2002年,俄罗斯人造板产量达563.6万立方米,出口量达158.3万立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9.4%和12.4%。目前,俄罗斯没有定向刨花板生产。

1998年~2002年期间,俄罗斯纤维板产量增长了62%,而消费量却增长了925。2002年,其纤维板出口24.20万立方米。目前,俄罗斯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尚在起步阶段。2002年,俄罗斯中密度纤维板产量为28.6万立方米,目前有数个中密度纤维板厂和定向刨花板厂计划建设。

俄罗斯胶合板生产也高速增长。2002年,俄罗斯胶合板产量达180万立方米,比1998年增长了64%,所生产的胶合板主要供出口,自1998年以来出口量增长了57%。

2003年~2004年,俄罗斯人造板生产、消费、出口量继续增加。预计今年俄罗斯人造板产量将达到708.3万立方米,出口量达到197.4万立方米。今后几年,人造板生产能力将增加100万立方米左右。

北美2001年以后,北美人造板生产厂商面临生产能力增加、需求下降、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进口增加、国内经济恶化的局面,这种情况到2002年才有部分恢复。

北美定向刨花板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加,2002年定向刨花板产量达2040万立方米,占世界定向刨花板总产量的90%。北美也是定向刨花板的主要消费者,需求量达2020万立方米。结构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减少了胶合板的生产能力,控制了定向刨花板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增加。该地区面临新的发展和来自进口产品的竞争,爱尔兰、法国、德国2002年共出口201万立方米定向刨花板,市场份额有大幅度增长。

2002年,针叶材胶合板出口,巴西增长1倍,达25万立方米;智利增长60%,达11.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形势良好,产量达360万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8%;生产能力增长10%,消费量增长9%,达到400万立方米;从欧洲和南美的进口补充了其产量的不足。2002年,其胶合板产量与2001年的差别不大,为1790万立方米(历史上曾超过2000万立方米),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同年,北美胶合板消费量达2070万立方米,但胶合板面临定向刨花板的竞争,市场份额正不断减少。

2003年~2004年,北美人造板工业发展渐趋缓慢,其国内市场有所回升,出口减少。和西欧一样,北美人造板工业也在重组。刨花板产量和消费量降到了2002年的水平之下。而定向刨花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胶合板也稍有增长。

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外人造板工业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一、人造板工业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原料基地建设;

二、来自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增大,政府法规趋于严格,环境认证和资源可持续认证趋势增强;

三、人造板产品专业化程度提高,用途不断扩大。由于优质原木供应短缺,人造板产品的用途将日益广泛,不仅用于替代木材制品,也用于替代塑料金属制品;

四、新技术的发展引起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如刨花板和纤维板在家具和木制品领域部分代替了传统的胶合板。而中密度纤维板又在家具等领域部分代替了胶合板和实体木材,定向刨花板在结构用途部分代替了胶合板。虽然上述替代属于木质材料市场领域内部的互相替代,但这些技术进步使木质材料在总体上具有了与其他材料竞争的能力;

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和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营;加强研究开发,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木质材料与钢、铝、塑料和混凝土等产品的竞争能力。

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对策

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大国。建国55年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造板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实现我国木材和木材制品的生产从主要依靠天然林到主要依靠人工林的重大转折、促进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成人造板厂3000余家,2003年人造板总产量达4553.3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产量2102.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19%;纤维板产量1128.3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7.03%;刨花板产量547.4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8.23%;其他人造板产量775.27万立方米;胶合木产量173.14万立方米,木地板产量8642.46万立方米。我国人造板产量自2000年超过2000万立方米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其中纤维板则高居世界榜首。

近3年来,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每年平均增加217万立方米,新增生产线49条,预计到2005年我国将建成投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450条,总生产能力达到1850万立方米。

我国人造板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木材资源短缺,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和流通严重脱节;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和特殊用途产品比例小,应用范围窄;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及环保标准落后,在产品质量、能耗、劳动生产率、自动化程度及对粉尘、噪音、污水的控制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今后,我国人造板工业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我国人造板企业应朝着信息化、重组集团化、人员知识化方向发展,不断开发和创新,以更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和对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以质取胜,扩大出口。

二、建立企业、研究所、高等院校科技合作网络,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持创新技术发展。企业、研究所、大学和政府主管部门应考虑合作制定人造板长期研究发展计划,确定优先领域,避免重复研究。设备制造和胶粘剂厂商在技术开发方面可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在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提供开发技术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知识以及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3篇

【关键词】广西毛南族;生态伦理文化;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广义,广西区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3-0112-006

近年来,生态伦理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他们从民族文化中的生存方式、民间文学、原始宗教、习惯法、历史发展等各个不同的视角对各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进行诠释和分析。但我们发现,有关毛南族伦理文化研究的著述极少,更不用提毛南族生态伦理文化的研究了,笔者认为在这方面的研究空间非常大。

目前毛南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族源、古代史、民风民俗方面的研究;第二,文学艺术研究;第三,文化和宗教研究;第四,经济发展和科技研究;第五,人类学调查、教育和其他方面研究等等。其中,在第四方面有部分文章开始关注毛南族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但总的来看,这些有关毛南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政策方面,没有从文化内涵着手,对于提高毛南族群众的生态伦理观念、意识和信念还远远不够,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文化繁荣,以及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背景下,深层次挖掘毛南族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族特色伦理文化显得非常必要与及时。

一、广西毛南族简介

毛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成员。毛南族核心部分应形成于宋代,后经元代持续发展,毛南族在苗、瑶、壮、汉族大量迁入人口的冲击下,在与各族融合中,民族凝聚力增强,形成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心理。最晚到元末明初,毛南族已经形成。[1](p48)2010年11月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毛南族共有1072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约占毛南族总人口的60%,该县毛南族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下南、思恩、水源、上南、洛阳、川山、木论、大安8个乡镇,其中下南、上南、木论三乡即过去俗称的“三南”地区,有“毛南山乡”之称。其他的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市金城江区、宜州市、南丹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地方,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贵州省南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独山等县。因为广西是毛南族的主要聚集区,所以本文以广西(环江)毛南族为研究对象。

毛南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大石山区,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创建生活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创造了日渐增多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发展了自己的精神文明。他们根据山区的自然条件,除充分利用土地种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外,还充分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天然饲料,饲养猪、菜牛等家畜,发展家庭副业。他们饲养的莱牛,驰名中外,远销港澳南洋,声誉很高,因而博得“菜牛之乡”的赞誉。毛南族人民还善编织与雕刻。他们编织的花竹帽,带有精细美丽的花纹图案,轻便、耐用、美观,是毛南族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他们雕刻的木面具和墓碑、石桌、石水缸等雕刻制品,刻工精细,造型生动,富有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毛南族人民的艺术智慧。

毛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生活习惯。他们习惯于同宗聚居,村落依山而建,住房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保持“干栏”建筑的特点。他们历来以农为主,田峒区以大米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为主食,辅以红薯、芋头、小米、南瓜等。他们生活清苦,但能依山区所产,做出如“毛南粥”、“甜红薯”等富有山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食品。毛南人喜欢吃酸,有“百味用酸”的传统习惯。毛南族的传统服饰与附近壮族大同小异,男女均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毛南族除与壮、汉等民族共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外,还有本民族持有的“分龙节”或称“庙节”,每年农历五月择日举行一至两天的庆祝活动。多礼好客是毛南人的传统美德。人们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予以热情招呼;来了客人,都让出最好的卧室,竭力以最好的饭莱款待。[2](p4—7137)

毛南族聚居地大多自然条件恶劣,喀斯特地貌明显,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山高沟深,缺水缺土,灾害种类多,生发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独特的生存环境给他们烙上了与自然对话的印记,他们从来不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太多资源,对自然界从来不是毫无节制的攫取,而总是出于一种敬意来感谢大自然。这种依赖于自然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使他们更懂得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他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对话,必须保护维持周围的资源,这种生态伦理的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3](p 22)

生态伦理文化一直较为成功地维系着毛南族人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对该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它既是毛南族经济社会生活条件和产业特点的反映,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色彩。

二、广西毛南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的主要表现

概括来说,毛南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毛南族精神文化领域内的生态伦理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民俗文化等;第二,研究毛南族制度文化领域内的生态伦理文化,包括禁忌制度、村规民约、法律制度等。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与对策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1160)的阶段性成果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概念最早见于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明确指出为达成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教师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其后于1992,各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达成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并通过《21世纪议程》,说明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与作用。2005年,联合国启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指出从2005年至2014年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这十年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各国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各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承诺自行订立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时至今日,全球已有超过七千个行政机构推出或着手拟定有关政策。2010年,中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纳入国家层面公共教育政策,在“战略主题”部分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标致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经历十余年实践探索后步入“进入纲要、举国推进”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并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与工作领域。在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全球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国家地区间的交流沟通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断推进的关键因素与重要保障。而有效提高教师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途径之一就是实行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因此,如何实现高校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专家学者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战略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可持续发展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改变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催生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人能成才的人生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质量关,为个人终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同时把国际社会所倡导的“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与中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结合在一起,把人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全面发展素质放在一个全方位、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2)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同志在阐述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与主旋律。创新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创新教育,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可持续发展教育以终身教育为扩充。随着知识更新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学习化社会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掌握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教育以终身教育作为补充,终身教育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为人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宣告了传统的接受教育、生产工作、退休养老人生三段式的结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学习的必要,也存在学习的机会。要形成一个人人学习、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氛围。

 二、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

 1.教学科研任务重,内在动力不足

 有学者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类型: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体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自我完善的“发展型”。据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处在生存型阶段。这种职业存在状态与理想状态下的教师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距甚远。总的来说,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负担重,科研压力大。以笔者调查的高校为例,平均每个英语教师每个学期有三个课头,大部分教师的周课时超过二十节,个别教师超过三十节。作为职称晋升以及续聘的先决条件,

学校要求做课题、写论文,且论文要求发表于核心期刊。如此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相当数量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产生功利心理,不能潜下心来投入研究,或因为课题太难申报、论文难以发表而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忽视教学研究,从而严重制约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  2.教育培训项目较少,专业发展受阻

 根据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位专业教师不仅需要系统的职前培养以获得教师资格,还需要在走上教师岗位后继续接受职后培训以使自己不断成熟。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培训项目已自成体系,现有的教师培养体系在提高英语教师学历,提升其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培训项目不多、培训的层次不高、可获取的培训机会也较少。此外,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反映职前培养只注重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方面的培训,忽视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的培训,导致职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阶段,走了不少弯路,严重阻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5篇

[论文摘 要]在国际贸易人文化发展这种重要趋势的背景下,研究其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所带来的影响有着重大的意义;探讨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贸易壁垒列入“人文贸易”的系统化研究范畴,也有助于大大提高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全面性。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内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贸的变化和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贸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贸易)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它通过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安排,特别是“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纳入wto新一轮多哈发展议程,使国际贸易活动不仅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关注人类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义理论,还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h-o原理都只是重视贸易的总量,很少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使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 

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错误价值导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地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前言,作为一个重要宗旨,这是对gatt宗旨的重大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从gatt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演变成wto对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寻求的人类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利用质的提高,而非对资源利用量的扩大;从更深层次上讲,也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的体现,是贸易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动摇 

第一,对指导国际贸易理论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与起点。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国际贸易内形化的新价值取向。人文贸易的哲学基础现代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其哲学价值取向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对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严重挑战。 

第二,对传统自由贸易能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质疑。关于自由贸易可以改善经济福利的论断是经济学中最古老和最广泛接受的原则之一。它在构造国际政治、政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单一市场地区,如欧盟和wto)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自由贸易理论论证的条件假设中都没有把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其实是一种“虚拟”、“现时”的增长,其增长的背后忽略了“现实”、“延时”的补偿成本,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损失,传统的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结论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许多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如生产过程和方法(ppm)问题和双重环境标准的争论对现有国民待遇原则提出了质疑;环境补贴和与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关的生态倾销问题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公平贸易原则;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等。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将从新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协调问题。 

三、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 

(一)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目标 

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必须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对外贸易的人文化发展。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与人文化发展方向内涵是一致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可持续”增长,而是在关注贸易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从以物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从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到追求长期综合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效益来源,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必须重新审视外贸效益来源。首先必须建立人文贸易的评价体系,在衡量外贸效益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增加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客观评估外贸对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带来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外贸效益的来源,对资源投入与贸易收益严重失衡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其负外部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贸收益的现实增长。 

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贸易与环保法规、政策的协调,充分考虑贸易政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环境政策对贸易的扭曲代价,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其二是建立人文贸易措施保护体系,推行绿色贸易行动计划,合理建立中国产品绿色标准体系,既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又可以实现以人为本,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第三,构建应对国际贸易“人文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国际贸易的人文化发展伴随着“人文壁垒”的产生,为了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构建相关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人文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垒”的变化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测、预防控制并及时矫正不良发展的趋势,以保证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看文献 

[1]ota sik, fred eidlin, william graf:for a humane economic democracy,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 [m]vol, 24, no, 3 (sep, 1986), pp,1233-1234 

[2][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美]马克a卢兹.经济学的人本化[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4)04-0029-04

一、问题的提出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其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自身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关系,要准确定位,紧紧围绕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在县域经济、涉农涉牧、小微企业领域发挥自身优势;二是合理把握盈利与风险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追求当前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以将来的风险大爆发为代价;三是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规模大”与“速度快”,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创优”,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同时,格外注重发展质量。村镇银行能否在较长时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因此,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了解和掌握其后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选择指标的原则

测度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合理和实用性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显著相关,因此,该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指标设置的全面、系统和准确性,进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准确度和可信度。本文在遵循全面性、可得性、可量化、可比性、有效性、适应性六大原则的前提下,选取一套多层次、多变量,能够全面反映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鄂尔多斯地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评价指标的设置

本文基于影响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遵循上述六项基本原则,并结合前人对中小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置了六个评价维度,即资源、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员工满意度,包括资产总额、资本收益率、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不良贷款率等24个定量指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构建了村镇银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涉及众多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了6个维度、24个指标、1000多个数据来反映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量的数据无疑会为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提供全面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计算的工作量和差错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许多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互之间干扰严重,更是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如果分别分析每个指标,分析又可能是孤立而不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及其降维思想,在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搜集的资料做全面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在各个领域的科研中,为了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往往考虑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观察所研究的对象,搜集多个观察指标的标志值。如果一个一个地分析这些指标,必然会造成对研究对象认识的不全面,也不容易得出全面的、一致性很好的结论。因子分析就是考虑各指标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换成较少的几个互不关联的综合指标,从而使进一步研究变得简单的一种统计方法。

(二)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1.根据原始数据,用SPSS19.0做碎石图,提取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公因子。

2.采用主成分方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

3.计算不同变量的综合得分。

四、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初始数据说明

本文所需的初始数据来自于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和鄂尔多斯市辖内15家村镇银行相关财务统计报表。

(二)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由碎石图可知,第1、2、3、4、5、6个特征根的值较大,第7个以后的特征根的值都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考虑前6个公因子即可。

由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得到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如表2所示,可知前六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7.658%,因此选前六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方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不是太明显,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

由表3可以看出,主成分F1在X5净利润、X7资产利润率、X8资本收益率、X9收入利润率、X10人均利润、X19资本充足率和X20核心资本充足率七个反映盈利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具有较大的载荷,且反映盈利能力的X5净利润、X7资产利润率、X8资本收益率、X9收入利润率和X10人均利润表现明显更强,因此可以将F1命名为效益因子。

主成分F2在X6成本收入比率、X12非利息净收入占比、X14资产增长率、X15存款余额增长率、X16贷款余额增长率和X22拨备覆盖率六个反映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具有较大的载荷,且反映发展能力的X14资产增长率、X15存款余额增长率和X16贷款余额增长率的表现明显更强,因此可以将F2命名为成长性因子。

主成分F3在反映流动性状况的X17资产负债比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可以将F3命名为流动性因子。

主成分F4在X4本科以上员工占比、X13利润增长率和X23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三个反映人力资源质量、发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具有较高的得分系数,且在X4本科以上员工占比的表现明显更强,因此可以将F4命名为资源质量因子。

主成分F5在X1资产总额、X2人均资产、X3员工总、X11营业收入和X18存贷款比率五个反映规模、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载荷较高,且在X1资产总额、X2人均资产、X3员工总、X11营业收入四个反映规模与效益的因子上表现更强,因此将F5命名为规模与效益因子。

主成分F6在X21不良贷款率和X24员工工资福利增长率两个反映员工满意度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的载荷较高,且在X21不良贷款率上的表现更强一些,因此将F6命名为风险因子。

为了考察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SPSS输出的函数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SPSS已经计算出六个公因子的得分,六个公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但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如下综合统计量:

F=(35.820×F1+18.587×F2+10.499×F3+9.473×F4+7.778×F5+5.502×F6)/87.658

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并求出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序。结果见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鄂尔多斯市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顺序为,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伊旗金谷村镇银行>康巴什村镇银行>准旗包商村镇银行>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乌审包商村镇银行>东胜蒙银村镇银行>杭锦大众村镇银行>伊旗六菱村镇银行>前旗蒙银村镇银行>铁西蒙银村镇银行>天骄蒙银村镇银行>罕台村镇银行>鄂托克兴生源村镇银行>塔拉壕金谷村镇银行。

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和伊旗金谷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且明显高于其他村镇银行,而塔拉壕金谷村镇银行和鄂托克兴生源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较弱。

五、结论及建议

(一)规模大不等于可持续发展水平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两位的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和伊旗金谷村镇的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0万元和6000万元,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后两位的塔拉壕金谷村镇银行和鄂托克兴生源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0万元和20000万元,因此,并不是规模越大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二)注册在市区不等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两位的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和伊旗金谷村镇注册地均不在市区,而注册地在市区的铁西蒙银村镇银行。天骄蒙银村镇银行和罕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均靠后,因此,并不意味着注册在市区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就强,故今后各主发起行再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不一定需要一味的追求在市区或发达地区设立。

(三)运营时间长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

如成立最早的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伊旗金谷村镇银行和准旗包商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强于成立最晚的铁西蒙银村镇银行、天骄蒙银村镇银行和罕台村镇银行。

(四)提高鄂尔多斯市辖内各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村镇银行自身要明确市场定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人员素质并加强风险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廖润雪.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7篇

关键词:文化,继承,环境,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

 

[前言]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将悠久的区域园林传统和现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的作品。景观的发展是在伴随着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其历史上的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重视传统价值的同时,还要正视当前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不要盲目的地模仿过去。设计园林景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在目前的经济条件,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既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又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点,园林景观设计就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据设计园林景观;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生态持续性,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二十多年来,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上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尤其是环境问题。有些地方或企业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的理念,只顾满足当前的利益,而大量的消耗资源,严重的污染生态环境最终形成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昔日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棉花状的云朵在空中缓缓地移动着,现在已被厚厚二氧化碳气体、沙尘所掩盖。人们置身在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下这种景观已经是过去。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应该认识到,大自然是有系统物质结构构成的。论文参考。协调城市与大自然的关系决不是一班问题要通过科学、谨慎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生命系统的干扰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许多破坏是可避免的。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把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二、园林景观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着眼于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民族文化个性的培育,并把其注入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共有性与差异性,整合两者在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中的理念。

第二,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化。具有民族文化风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倡导个性化设计。弘扬中国特色,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民族、乡土、个性等问题。

第三,积极发掘园林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论文参考。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信息化的今天,文化共享已是必然。反映到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我们要能体现出自己文化的底蕴。同时,要吸收西方的异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常会产生强大的新的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意识,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异域文化中的精髓,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才能真正实现。

1、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同样,园林景观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已经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所有人都在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

2、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性、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关系

国家“十五”计划中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园林景观。

3、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在更大的领域内承担起改变生态系统的重任。

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风景园林师必须设计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设计:要解决中国的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园林专业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中坚力量。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只有园林专业才最有能力实现保护地的宗旨,体现自然与文化精神。旅游地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是必不可少的。

高速公路、铁路系统,新开发区的规划等,都有园林专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3. 结论;园林专业设计人员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其他专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园林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园林专业设计应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放弃小农式园林设计,承担起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论文参考。目前和今后人们生存方式的变革导致了新环境的需求,它应该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良好结合。生存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革命。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第8篇

【关键词】油井修井 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系

中图分类号:TQ172.75

一、 油井修井的内容和特点

从目前来看,长庆油田拥有石油总资源量85.88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10.7万亿立方米,同时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岩盐、煤层气、铀等资源。所以对长庆油田的开发利用也日渐繁多,因此,油井修井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油井的修井工作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它的危害也比较大,如果利用不好,就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长庆油田在不断地开发利用油井的过程,也在不断地创新改革,让油井的修井工作逐渐的完善起来。

1. 油井修井的特点

油井修井的特点主要是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必须用大型的修井设备,并配备大修钻杆、大修转盘等专用设备工具才能开展工作、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等等。所以,在油井修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工作设备的创新和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像长庆油田这样的大型油田,更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带头创新改革

、带头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得重点。 (此图为长庆油田修井过程)

2. 油井修井的内容

油井的修井是为了确保油井能够持续顺利的使用,从而采取的维护和保养措施。油井修井的过程十分的复杂,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才能保证油田的正常开发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日常的油井修井工作大致有:解除储集层损害的修井、低渗透性储集层井的修井、压力部分枯竭油层的修井、堵水修井、防砂修井等等方面。每种修井工作或多或少会对环境产生些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改进技术,不断地创新改革,才能让长庆油田的发展更加迅速。

二、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原则

1.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生存利益高于一切”、 “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侵犯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而在油井修井的过程中,只有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作为长庆油田发展的基础,才能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2.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是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阶跃性原则。长庆油田应当时刻本着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油井修井的工作,同时还要结合公司的理念、宗旨、精神,让长庆油田未来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三、 油井修井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对于长庆油田来说,油井修井是一项还有待完善的工作。但是经过这些年不断地完善发展,并逐渐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使得长庆油田为保护环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油井修井工作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两者在创新改革中关系更加紧密。从具体的方面来分析:

目前的除垢方法主要有机械清除、清水淡化、高强声激波、酸化及化学除垢法,尤其是酸化及化学除垢法,主要利用采用酸(盐酸、硫酸)处理,有时也用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盐(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及其混合物作为酸处理的辅助手段,来对污垢进行溶解,有时候还会利用有机酸类和脂类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以及鳌合剂(EDTA)酸处理。这样一来,就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对于这种情况,长庆油田就要利用清水淡化、高强声激波等,这些对环境产生较小影响的方式,这样才能把公司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创新改革长庆油田的清水淡化和高强声激波的工作不断地完善,主要体现是定期用清水冲洗油管和井筒,以溶解水溶性盐垢(如氯化钠等),高强声激波主要是利用声激仪产生的高强声激波震掉和击碎较松散的盐垢,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也使得长庆油田得到了长足发展。

压力部分枯竭油层的修井工作是长庆油田实施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另一项重点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在考虑压力部分枯竭油层修井之前,规划出有效的人工举升系统来进行工作,从而保持压力或采油新方法对于从压力部分枯竭油层增加产量和采收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石油的产量,尽量不浪费油气资源,与此同时,也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

经过对以上两个例子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油井修井工作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长庆油田在发展油井、进行修井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资源可持续战略的实施,这就要求长庆油田不断地创新改革,完善开发利用油井和修井工作,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地深入长庆油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

四、 总结

长庆油田的油井修井工作还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当中,正向着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前进。通过文章的论述,我们得出油井修井工作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在修井的过程要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要适应油井修井的工作,所以,长庆油田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公司的理念、宗旨、战略,更重要的是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字: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线性规划模型;低碳;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也迅速增长,由城市交通引起的交通碳排放和污染问题也越趋严重。国际能源署2009年的报告《运输、能源与二氧化碳:迈向可持续发展》表明,全世界CO2总排放量的25%来自交通运输。在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同交通方式的客运量比例反映了不同交通方式在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并且直接影响着城市客运交通的二氧化碳,如何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低碳问题也必将是我们研究的一项首要任务。陆化普[1](2004)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约束下的城市交通结构体系优化模型,考虑了城市各种能源消耗与交通污染的密切关联性,把能源消耗作为约束条件的同时,保留了环境容量和交通容量约束条件,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吕慎[2](2007)建立了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的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其中决策变量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周转量。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以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为内容,构建城市低碳发展的结构模式,可以有效满足管理者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的要求。

1、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目标分析

在城市交通CO2排放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发展城市低碳交通,减少城市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建设低碳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在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交通管理者希望城市交通CO2排放量最少,具体表示如下:

式中:为CO2排放量; 为第种交通方式CO2排放因子,单位:;为第种交通方式的客运周转量,单位:;为出行方式的种类。

2、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的约束确定

对于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我们主要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客运效率两大方面进行考虑其约束条件。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约束主要包括:道路资源约束和能源消耗约束两个个方面;而对于客运效用则从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发展规模、以及出行人次与周转量关系进行考虑。

(1)出行需求约束

(2-1)

式中:为日客运需求周转总量,可由下式[3]确定:

其中:为规划年城市居民出行发生总量;为现状年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为规划年城市用地面积;为现状城市用地面积。

(2)发展规模约束

(2-2)

式中:与分别为第种交通方式承担客运周转量的上限和下限。

(3)道路资源约束

道路资源约束构成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的刚性约束条件之一[3],城市机动车的发展不能超出城市道路网络的容量要求,其具体约束形式如下:

(2-3)

式中:、分别为第中出行方式人均动态占地面积以及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主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得到,的确定主要参考文献[4,5]。

(4)能源消耗约束

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能源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消耗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不能使其超过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耗水平,其约束形式如下:

(2-4)

式中:为第种交通方式的能源消耗因子,单位:;为交通能源消耗的上限,规划年人均城市客运交通能耗上限为每人每日为18.1MJ[6]。

3、模型应用

本文主要考虑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出租车、私家车、轨道交通6种类型。以合肥市2010年为现状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对合肥市交通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合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06到2020年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安徽统计年鉴―2012》,目标年合肥市总出行发生量为1576万人次/日。目标年及现状年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360平方公里和325.91平方公里。现状年全日平均出行距离参考文献[7]数据,根据不同出行目的和取平均值,为:5.705公里。目标年合肥市交通需求周转量为9451.33,人均道路用地面积为20,合肥市规划人口为710万。现状年合肥市居民各种出行方式比例分别为:公共汽车22.8%;出租车6.2%;私家车21.2%;自行车3.1%;步行35.3%[7]。根据相关文献[7-10],结合合肥市相关状况,确定相关参数,其中由于轨道交通是在建工程,我们假定其平均出行距离为8.5km,为3%,各种交通方式相关参数如下表1:

表1 各交通方式的相关参数

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 公交车 出租车 私家车 自行车 步行

8.5 6.95 8.87 8.6 3.11 1.36

0.5 1.5 30 15 8 0.75

0.049 0.075 0.135 0.135 0 0

0.322 0.714 5.59 2.795 0 0

出行 比例 上限 30% 30% 10% 25% 10% 35.5%

下限 10% 20% 3% 10% 5% 15%

发展

规模 上限 4222.11 3451.44 1468.83 3557.82 490.14 800.06

下限 1407.37 2300.96 440.65 1423.13 245.69 338.05

其中为现状年各种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距离,规划年各种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距离可由式确定。文中所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方法简单,可通过Matlab进行求解。以、、、、、分别表示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步行的规划年客运周转量。

求解得出:=3996,=2300,=440,=1423.13,=490.14,=80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客运周转量。

4、结论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针对城市交通系统中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长的问题,以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为基础,建立了以低碳为目标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化普, 王建伟, 张鹏. 基于能源消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4(3): 383-386.

[2]吕慎, 田锋, 李旭宏. 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7, 24(7): 117-120.

[3]胡兵.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的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陆锡明, 陈小雁. 客运规划与城市发展 [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5]程斌. 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M].中国铁道科学,2001.

[6]丁哲. 交通方式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7]陈熙. 合肥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特征及其规划响应对策研究[D]. 合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

[8]陈飞, 褚大建, 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 [J]. 城市规划学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