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验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8:33

导语:在体验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验教学论文

第1篇

阳光体育运动从舆论宣传入手,致力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它掀起学习、普及身体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欣赏知识、运动营养知识等的,广泛传播了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掀起了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

2、突出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很多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都注重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突出个性,展现特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了适合本校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并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在体育特点项目活动上大做文章,通过特点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通过学校活动项目的多样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

3、着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多样体育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同时,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真正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的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所有班级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法定课外锻炼时间,安排体育教师组织辅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辅导等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并负责到人,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指导、有监督、有目标、落到实处。

4、“阳光体育运动”刺激体育教师教师转变观念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坚持了健康第一的理念。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角度出发。依照这样的理念,运用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营养等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这势必打破了传统的身体健康老思想。同时,阳光体育运动激发从运动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教育。这些都会完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体育的美育功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从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学组织与安排、教学场地与器材等方面实施美育。

体育教学体育和美育都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属于社会现象,它们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从培养人的角度上来讲,体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健壮体格,美育主要是形成人的审美风貌。所以说美是体育的内涵,体育始终与美育联系在一起。体育是育人为健,而健是美的物质基础,美又是健的生动客观反映,健和美两者犹如形和影一样不可分离。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把形体美、运动美、体育美等美育更好地实施于体育教学之中,并通过体育教学这块育人之美的阵地,教育与培养人的形体美、心灵美和美,从而增强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表达美、观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美育和体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也参与并渗透于体育之中。在体育中,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以其美的形式进入审美领域,使运动者在亲身操作的运动中,积累了审美经验,形成并发展了审美心理结构。同时,体育文化的各种形态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

2.体育的美育功能

2.1强身健体的锻炼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从形态与技能上完美身体,使人肌肉发达,举止大方,青春焕发,使人体魄健康强壮,体形匀称健美。

2.2精神美的升华功能

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可以锻炼人的思想、意志和道德品质。

2.3技巧美的激励功能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这些运动中的技巧、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无不诱发青年学生对技巧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模仿的欲望。而在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完美、正确、成功的动作技术示范,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不拘一格的创新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是“硬道理”。新则趣、新则美、新则灵。世界跳高记录的不断刷新,与跳高技术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直到背跃式的创新密不可分。体育运动创新产生的美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接受新经验,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而向往体育运动的创新美,产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新动力。

3.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3.1教师应是教学中美的使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魅力美将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教师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象美。二是着装典雅仪表美。三是内在修养美。四是心灵美和行为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求教师有高度的涵养,优美的风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真诚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并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

第3篇

一、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首先要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项,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我们一定要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仍以《放牦牛的小卓玛》为例,歌曲中倚音的加入使歌曲更具生命力,但学生要唱好它不容易。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对比听我的片段示范,听一听加了倚音的演唱效果,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境。接着设计了骑牦牛的动作,让学生体会骑在牦牛身上,一路颠簸一路欢歌的场景,孩子们个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不用更多的解说就让学生轻松解决的这一教学难点,明白了歌曲为什么要加入倚音,深深地体会到音乐来源于生活。

二、情感外化,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美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教学《放牦牛的小卓玛》中,在唱会歌曲后,可以引导学生编几个藏族舞蹈动作边唱边舞,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藏族民歌的歌舞特色。当然,音乐课堂的创造美不是一定要热热闹闹的搞表演,加动作。孩子们能自信地、深情地、完整地表现歌曲,唱出感觉,那就是创造美。情感呼唤,情感深入,情感外化,这是在音乐课堂体验教学模式的三个主要环节。这种教学模式创造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主导”与“主体”有机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作者:卞琴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体育教学

一、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目的的对比研究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张宏成教授,对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曾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目前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不够,首先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够,其次教师对我国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了解不够,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感觉到教学难度加大的情况,但是从新课标本身讲,新课标总体是促进学校教学的。

总结其原因就是我们体育教师对我国体育课标改革的目的不清楚,要想深入了解新课标的精神,真正了解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且要了解不同的学习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以哪个方向为主体,小学体育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校体育,给他们以正确的体育学习思想和方向意义重大。我们小学体育的教学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要充分从他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1.小学生的生理方面,它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旺季,身体柔韧素质比较好,相反他们的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等都处于初期发育段,所以我们的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它们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体育活动、参与习惯上。2.小学生的心理方面,体育教育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尽快适应从家庭迈向学校的第一步。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家的地位,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优势感。由于很多体育项目其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的合作精神,所以通过体育课积极地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他们将来跨入社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做好第一步的铺垫。

中学体育教育是小学体育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从生理角度来说,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顶峰,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强的阶段,在中学阶段,学生最容易掌握新鲜事物,掌握体育动作和健身方法的能力也处于高峰,正确积极地传授健身方式和方法,能对学生将来的终身体育和我国的全民健身工程做出积极的贡献,正确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对中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重点阶段,也是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从生理角度讲,大学生身体发育基本结束,身体形态基本定型,身体素质处于最佳状态。从心理方面讲,大学生心理趋近成熟,接触新鲜事物越来越复杂,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通过体育课正确的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实现大学生由学生时代向社会迈步的重大转折打好基础。

二、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根据我国不同阶段体育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在不同的体育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小学体育要把自由还给学生,由“传授”转向“发展”,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初步接触正规体育教育的阶段小学生,接受新事物和自控的能力比较差,加上小学生本身掌握得健身方法和知识的有限性,可以说放任自由的体育课会让我们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必须要以教师的积极组织作为前提。同时要注重,在以教师组织为主的前提下,学生的自主创新模式,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保姆式”教学,我们要手把手的给他们介绍和传授体育知识,同时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积极的创造性。所以小学体育教育要完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置上课内容还存在分歧,还存在着实施上的困难。

中学体育则是处在小学体育教育结束后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健身活动方式和方法,并且中学生的自制能力等都已经得到了提高,所以中学体育课的“放”与“收”应该是相对好调整,加上中学生的身体特点是接触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中学采取的教学模式要义“传授式”为主。大学生体育课的开展相对于中小学更具有开放性,大学体育面对的是具有相当自主能力的大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育观。在学生的体育课堂上我们要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上要采取“朋友式”的互动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终身体育观”,同时注意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创新,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最好一步准备。

三、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对比研究

小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决定了,要注重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形态的发展,为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对应我们的教学目的的要求,我们要安排柔韧性、娱乐性的体育舞蹈、健美操、韵律操等为主,同时要注意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上的积极作用。小学生是伴随着体育游戏长大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而且它通常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人际交流的开放性构成了对竞争、协同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的独特功能。

中学生由于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强,我们要积极的、及时地向他们传授体育技术和技能,为将来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为保证健康的身体打好基础,也为他们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下转第120页)

(上接第104页)

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参加体育活动,这对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做了铺垫,同时大学内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都为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创造了机会。所以在大学体育课中我们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积极的体育参与观,大学体育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大学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转折点的导师。体育是我们现在在社会当中加强交流的中介,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活动,能为学生在刚迈入社会的阶段更快的适应他。大学的体育教育思想更能在学生踏入社会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大、中、小学体育教育衔接的研究

随着我国体育终身化和体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从内容、形式到考核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育来说改变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是学生身体和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况。体育作为贯穿全过程的一根红线,如何来适应这三个阶段的需求,并实现完美的衔接呢?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中学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阶段,而大学是保持运动状态积极提高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世界观和终身体育观。做好各个阶段的良好衔接对实现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和终身体育计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成,魏磊.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6,1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5篇

体验式学习要应用到高校篮球教学中来,对教师的协调和监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锻炼,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引。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应坚持的原则有:(1)以学生为中心;(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监督学生回顾和反思;(4)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分享、总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经验知识。

二、体验式学习应用在高校篮球教学中

1.改进教学手段,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

由于篮球教学是一项室外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场地更为宽广,部分学生会对这种开放的环境产生一种紧张和胆怯的心理,而且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面更广、互动更频繁,这就更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使篮球教学能在一个和平、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因此教师应先布置好教学场地,摆放好教学仪器,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消除学生的紧张状态,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朋友,并做到尊重、理解、支持学生,让学生也把教师当成朋友。如篮球课程教学一般都是在篮球场上或者场边进行集合,教师可以将视频播放机等摆放在场边的安全位置,教学过程中有需要观看欣赏优秀篮球运动员的示范动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席地而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观看过程中与学生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比赛中,教师可以加入学生,与学生一起进行比赛。

2.转换师生角色,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为此,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暂时互换师生角色,可以请课前做过准备的学生来组织和领导学生进行热身练习,可以请学生设计一些篮球相关的小游戏,也可以让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来教学生基本动作,教师再做适当点评,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实行轮换制,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尽量有自己的创新,构思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篮球教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说三步上篮练习课,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最基本的三步上篮,那么有谁知道这个动作形成的来历与原因呢?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请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体验式学习篮球中获得成就感。

3.注重学生感官体验,加深情感体验

篮球教学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不仅是学生通过身体活动获得的体验,还包括学生在智力、思考、情感、情绪方面的体验。要想让学生建立身体感官的体验,就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打篮球是有趣的、让人兴奋的运动,例如传统篮球的教学都是从练习拍球,到学习传接球、再到运球,然后学习投篮,最后进行比赛,这样的程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先进行投篮的活动,比如说组织一些投篮比赛,要求学生接住从球场一端的同学传来的球,并把球运到另一端的球架下去投篮,学生不仅在比赛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传球与运球的积极性。情感体验是体验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情感结构等去感受篮球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感受,篮球教学以一种快乐的情绪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体验到学会了动作、提高了命中率等胜利带来的喜悦,也体验到运球不稳,投篮被盖等失败的沮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感受篮球运动带来的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在体验中反思与总结的能力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对篮球知识和技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篮球技巧。比如,通过投篮比赛中自己的感悟和观察别人的动作,总结出怎样改进投篮动作可以提高命中率,还有通过多次上场比赛与观赛找出进攻时要怎样动作才能突破防守等等。学生通过自己逐步地探索和实践,加以思考和讨论,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篮球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的初步结论予以点评,组织开展讨论和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正确可行的结论。由于篮球运动中的规则很多,所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在不触犯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篮球技能的提升,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离不开团队的配合与合作,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自己在进行篮球体验学习中感受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比如说,篮球的一项基本战术,掩护和防掩护的配合,因为有时一个人很难摆脱防守,自然需要一个队友来进行掩护,两个人之间要怎么配合怎么动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在实战中摸索总结,而在教学比赛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赛况和安排战术,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也能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意义。

三、结束语

第6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着眼于留学生汉语思维习惯的养成,能够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学习汉语知识。其过程为帮助学生认知,进而理解汉语思维习惯,再逐步内化,经过反复操练,经由语言输出的检验和反馈,最终逐步形成汉语思维习惯。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法、现场实践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对象为近两年来所教授的喀麦隆留学生和一个美国留学生,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下面详细陈述试验过程及实施情况。

(一)结合汉文化挖掘教学内容,启发汉语思维

在给学生讲解语言点时,要时刻注意到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异同。喀麦隆学生精通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因此,我们在讲授汉语知识时主要还是强调汉语与英语的异同,要预先充分设想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理解困难。汉语作为一种综合性语言,虚词和语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会导致有些问题学生不太好理解。如汉语中的修饰语,不论长短,都放置在被修饰成分之前。如学生会说“我喜欢杭州非常”“我想家很”等等。这就需要耐心地向学生解释,汉语是“流水式”的语言,中心语和修饰语往往同时出现,而且修饰部分一定位于中心语之前。应该说“我非常喜欢杭州”“我很想家”等。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组织几个类似的句子,有错误及时纠正。经过反复讲解和训练,学生们加深了认识并成功掌握这一现象。提到汉语语序,汉语的时间表达方式也不同于英语。汉语的语序是从整体到个体,如“2013年3月28日下午3点20分”“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学源街998号”“每周五晚上我都要在学校教学楼旁边的花园里坐一会儿”等,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时间顺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汉语中,往往是先发生的事先讲,后发生的事后讲,从无到有,逐步展开,语序与时序有较高的象似对应性,两者往往自然合拍。这说明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现实的时序结构,汉民族的认知犹如对现实生活的临摹一样。然后让他们体会现实生活中顺序的特点,再反复操练,他们会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这一语言现象。

(二)遇到难的知识点,尽可能运用恰当的理论

来启发教学在汉语学习中,词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汉语有的词汇,如“量词”,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英语中是没有专门一类量词的。而汉语中有一类词专门只做量词,没有其他用处,所以说“形形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例如:为什么说“一颗米粒”,而不说“一颗西瓜”;为什么说“一条黄瓜”,而不说“一条西红柿”。这就需要教师对“颗、条”等量词的词义做形象解释,以便让他们理解并掌握。要理解“颗”,先看其形旁“页”。“页”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像个人头,所以《说文》“页,头也”[1]4355。因此,“颗”在《汉语大字典》中被这样解释:《说文》“颗”,小头也。从页,果声[1]4378。发展到后来引申为量词,仅与体积比较小的物体搭配。“米粒”较小,用“颗”;而“西瓜”较大,不用“颗”。而“条”则是《说文》“条”,小枝也[1]176。因此,它的本义是“细长的树枝”,引申为量词,用于细长的东西。这样讲解他们既了解了汉字文化,又较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量词的用法。方块型汉字的书写和认读对于留学生来讲也是一大难题。首先要学习的是笔画。学生曾提出“笔画‘’(提)和‘丿’(撇)为什么写法不一样,但写出来看起来是一样的啊”,我便带了本毛笔字帖来,告诉他们,汉字最初都是软笔来写的。可以看到,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向及最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硬笔写出来有时看着一样,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笔画,汉字就是由这些各不相同的笔画通过空间组合形成的。这样他们就知道了这些笔画的来历以及具体的运笔方法,也可借机向学生介绍汉语书法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然后我送了他们每人一本字帖,一支毛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去学习中国书法。这样,既有效地讲解和学习了汉字的笔画,也成功地向他们推荐了一门中国文化,可谓“一石二鸟”。语言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对如上一个个语言点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掌握。教师需要在恰当时间精心组织关于中国文化的主题活动,巩固和升华学生对汉语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创设多种体验模式,促进内化汉语思维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物质环境指在学习者的生活环境中精心布置汉语标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饰物符号,多看汉语书籍,多听汉语歌曲、多看汉语的影像资料等。人文环境指创设一个有利于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交往、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对于在我国学习的学习者,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结识中国朋友,多参加本地的一些活动(如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踢足球、打篮球等),尽可能增加接触和运用汉语的机会。在本研究中,我们共创设了如下一些体验模式,效果还不错。1.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习者学习语言非常重要。汉语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营造更多符合真实生活场景的情境。例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等。在我们学习买东西这一节时,提到了一些表达,如“请问,这个怎么卖”“这个多少钱”“苹果多少钱一斤”“苹果一斤多少钱”“多少钱一斤苹果”等等。课堂学习后做练习还是有点生疏。下课时告诉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去练习买东西。接着又安排一次实习课,带他们去菜市场和数码市场这些真实的情境中,去和老板练习买东西用语。经过一上午的走访,他们已经能流利地使用有关询问价格和商量价格的用语,如“可以便宜/少点吗”“太贵了”“很便宜”等等。每到一个柜台或摊位前,会很自然说“你好,请问这个怎么卖”“可以便宜点吗”等。同时还学会了很多蔬菜以及电子产品的中文名称,如萝卜、红薯、玉米、白菜、山药等,还有移动硬盘、手机外壳、内存条等。这样看来,实际的生活情境对于学习语言来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习者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亲身体验到了语言的语境及表达方式以及是否对错等。总之,我们应该就不同话题多多开展学生合作互动的活动,多到现实情境中去体验,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多媒体互动中体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多渠道的输入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能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关研究也同时表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已具备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的能力,缺少的只是第二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作为桥梁,使学生尽快地建立起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最初学习拼音和声调时,看些较为夸张的口型发音训练的视频资料很有帮助。非洲学生有些发音分不清楚,如“b”和“p”,“z”和“c”等等,另外声调也比较难。通过多媒体视频反复播放口型的变化,讲解发音技巧,让他们互相看彼此的口型与视频里的是否一致,听自己的发音和准确发音是否相同,反复训练。课后练习的时候注意口型的准确性,平时上课的时候遇到错误的地方就纠正。一个学期结束,发现他们的发音和声调的准确性大大增强,而且也比较自然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范例。如我们讲到几个能愿动词(如“可以、能、会、要”等)的区别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多选择几组体现这些词汇不同点的真实语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其中的差异。然后再自己多设计几组对话,多造几个句子,反复训练,最终效果还是不错的。

(四)采用多种操练方法,养成汉语思维习惯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可否认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是学习外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掌握9门外语的语言学家斯蒂夫•考夫曼在总结他学习汉语的经历时就提到课堂学习之外自己大量的密集学习。就汉字而言,他每天都要加大自己识记汉字的量,后来,每一天都差不多要掌握30多个生词。所以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料输入,不断练习,也是学好语言的必经之路。除了课外的大量听说训练外,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笔者所尝试过的教学法有快速回答法、复述法、概括法等。快速回答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用简短的语句快速回答的一种思维教学法。多用于初级阶段。笔者所带的班级正好是零起点,所以此类教学法就是重点。课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少,逐步加快回答速度,可以逐步强化他们的汉语思维,以免总是通过翻译成英语再来理解汉语。通过将近半个学期的训练,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生基本可以用汉语思维来直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法是让学习者把读过的课文内容和情节简略地复述出来的思维教学法。本学期学生进入了第二个学期的学习,逐步要求他们用复述法来回答问题。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既可以用书中的语句,也可以掺进自己的话语。因为是刚刚读过的课文内容,学习者无须用母语帮助思维,用汉语直接来表述大意,多少带有一点儿创造性,所以是培养、训练汉语思维的好办法。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概括法是要求外国学生对课文或阅读材料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进行概括的思维训练法。要求学习者在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和创造语句。这是在培养、训练、检验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更能促进学习者形成汉语思维的习惯。但是由于学生还只是第二个学期的学习,所以这种方法还没有正式实施。这些操练的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在体验汉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直接用汉语来思维的习惯。实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选择恰当“体验”方式,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

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更好的语言交流效果,即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因此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及时修正语言知识,巩固并提高汉语表达技能。当然,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语言训练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他们练习的对象应该是教师或同学。练习中要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使他们越来越敢说。到了高级阶段,则要鼓励他们走向具体情境,大胆地与汉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有错必纠,能够准确大胆地使用汉语。

二、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7篇

关键词:数学差生原因教育转化措施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一、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每个学期,我们学校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差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7、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迷于赌博、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转化差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第8篇

(一)医学检验事业快速发展,催促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随着现代社会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医院购置的检验专业仪器设备都比较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类别复杂,检验技术要求很高,给医学检验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然而缺乏教学相关的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知识本位”传统教学体系,明显严重滞后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缩短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临床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距离,迫切需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新理念改革教学体系。

(二)我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了的契机

我校是教育部批示的“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示范校建设中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为期2年的示范校建设中,已为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搭建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平台,同时也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提供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契机。

二、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教学体系的行动研究

(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产教融合,为构建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

我校根据市场对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调研,成立了由学校、院或企的学科带头人、检验专家、骨干教师或技术骨干组成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进行实施,与省内外共60多家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检验试剂厂等检验检疫机构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与实习实训基地,提供了具有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校企合作,构建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3445”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

“四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五项教学评估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构建了“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传统的课程设置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实践技能课程,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发展严重滞后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校根据近几年中职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设置。

2.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将四级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贯穿于三级理论教学与四级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我校依据企业要求和学生实际,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培养贯穿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将企业文化融入育人环境,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构建“五项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项教学评估体系”包括教学检查与听课、教学督导、考试管理、学生评教、院(企)评价五项,一方面,此评价体系便于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可以查阅学生及院企行家对自己评价的结果及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以便改进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校企合作,共建一支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有效实施“四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我校过去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多数由医疗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而且又缺乏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认知,仅凭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导致与临床工作任务明显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改革为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促使我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5.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让学生能感觉到“学有所用”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与实训教材,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近几年,由于生源质量下降,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开发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校本与实训教材,教学内容“贴近岗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了“学会所用”,从而提高的教学质量。

6.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9篇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1.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体验式教学要注意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视频。比如在指导学生对“运球”这一项篮球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NBA的相关视频或者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案例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球技巧等等。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运球”技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2.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流程通常为“课前锻炼—课中指导—自由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较差,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对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在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学习篮球“传球”这一项技能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游戏,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在相隔一段距离内,进行两两传球。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传球的小组为优胜的小组,可以给予鼓励或者嘉奖。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对体育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体育课。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